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的初步研究论文(共含3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iyoulin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的初步研究论文
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的初步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务研究方法,将在汉部分商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及其特征作为研究重点。在较为全面掌握研究对象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客观情况基础七上,系统分析了影响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窝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进一步不断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二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在素质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对在汉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剖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相关方法对其体育社会价值观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求高职大学生对体育社会价值观的整体认识和需求动向,揭示其体育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与主要源泉。在此基础上,力求全面细致地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并提出与归纳实现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大学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需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课题研究随机抽取了武汉地区的交通职院、武汉职院、工交职院、航海职院、船舶职院、电力职院、轻工职院、水电职院的900名高职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兼顾年龄、性别、专业和不!司群体等因素。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涉及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本课题所设计问卷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并符合社会学的研究要求。其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3份,有效回收率93.7%。
(3)数理统计法:将收回的有效问卷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处理。
2、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特征分析
高取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总体特征见表1;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需要(锻炼目的位次)比较见表2。
2.1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占据着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在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调查内容中正向选择频率(包括“很赞同”和“赞同”两个选择项)分别达到了90.7%和82.9%,使其高居体育社会价值观调查条目中正向选择百分比排序的第一和第二位,这足以充分说明在汉高职大学生虽然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和教育背景各异,但对体育的教育功能和键身功能的认知上都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高职大学生对于体育课、体育键身抱积极、热情参一与的态度,把学习体育技能、培养兴趣和意志、陶冶情操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有利途径,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趋势。
2.2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主体健身需要)呈现出多元化
根据高职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才和协作、创造、竞争等组织能力的主体意识较强的特点,在调查归类统计中,发现高职大学生对参加体育健身的需要主要有13种。依据社会测量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认为它们代表了高职大学生的主导需要,而体育求知等则处于从属需要(见表2)。按归纳统计大小排列看出:当前高职大学生运动需要变化明显表现出多元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主要特征。
2.3素质教育观念正融入高职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
在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调查表中,代表着赋予素质教育观念的体育社会价值观条目得到厂很多大学生的认同。例如毕业之后仍想继续坚持日常体育锻炼和主动参加校内外健身消费算作健身投资的条日的正向选择频率分别达到了71.7%和58.4%,这说明高职大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始把素质教育观念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井正在逐步渗透迸自己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之中,随着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等方而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必将对高职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起到更为深刻的影响。 2.4高职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体现出非常鲜明的理性色彩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对体育社会价低观的反思能力,这主要从高职人学生对各项体育社会价值观调查条目均有一定的反向选择比例表现出来,而并非全部赞同或人云亦云。这说明高职大学生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以及知识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对社会价值观层次的思索更加渐趋理性,在体育方而则体现出传统经验认识和自我理性思维的双重色彩,同时也充分展现出非常鲜明的理性色彩。
2.5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随着高校扩招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职人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再加之课程设置较多和一些旧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终身体育观念”条目的反向选择比例高达41%和34.1%,这不难看出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特征和主要发展目标之一的学校体育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非常急待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予以大力支持。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影响对高职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产生着一定的负面效应,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加强终身体育观念也正是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引导和倡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仍然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消除与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发展潮流相驳的思想认识。
3、对策与建议
3.1运用各种传媒效应、不断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逐步建立起高职大学生科学完善的体育社会价值观
各级教育行政土管部门、高职院校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应充分运用各种传媒效应,切实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加体育人口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有方位地宣传体育社会价值观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和内容、措施及步骤。如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园竞赛、专题报告会、定期讲座、体育节(周)等增强社会价值观意识,转变和冲击那种不良的积淀和尘埃,真正使科学完善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为广大高职大学生所普遍认同和完全理解。同时,不定期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培训班等也必将会对高职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与体育意识行为的良性循环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3.2树立起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促进高职体育稳步发展
21世纪,学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趋势。正鉴于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感来指导和规范体育教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相接轨,并最终纳入终身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职体育的特性和特色,符合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学习注重理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等关键环节。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并使教学重心向未来迁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向教育健身为中心转移、以期最大限度上调动高职大学生的体育括动积极性,为其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石。
3.3形成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为主线的多纬度立体体育发展模式,大力弘扬终身体育观念
逐步形成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为主线的多纬度立体体育发展模式,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高职大学生的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实现方面也应充分体现这一发展理念。在世界逐步走向一体化、人类文化趋向统一和知识信息共享的今天,素质教育己勿容质疑地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从以上四个环节共同入手,不仅可以加强往来合作,保持了衔接与联系,形成相互沟通的主体网络结构,而且对于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以及体育社会价值观的最终实现和引导体系也必将起着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已占据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半壁扛山,选取高职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显然,体育运动将以它固有的方式,鼓励个性的正当发展,并加强群体的力量。这是因为体育运动既堵养志趣、爱好、学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培养具有高度民族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现代人。体育社会价值观对形成个性和共性相统一,对各种意见和态度都有理解,思想开放富于弹性的现代思维方式,甚至包涵富有理性的、复杂而有快速转变的情感方式,所显现出来的潜在价值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篇2: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研究论文
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研究论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动机、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的建议,为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费特征;建议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卷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男女大学生共600名(每校随机抽出男女大学生各100名为样本)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7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2.2%。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涉及体育消费、大学生消费心理等相关文章30多篇。
2.2.3访谈法: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体育文化产品或选择欣赏和参与某种体育文化活动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3.1.1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竞争加剧使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建立真诚的合作、融合的感情、相互的信任。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5.6%,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
3.1.2审美动机
女大学生的审美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更乐意花钱在这方面,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
3.1.3健身、娱乐动机
健身、娱乐这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被相当一部分男、女生作为稍次的动机。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年轻人,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大学生们的选择,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3.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种类
3.2.1实物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鞋袜、球拍等小型体育用品。购买体育报刊、书籍、声像制品等也属于实物消费。调查中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52%,女生占31%,男女生差异显著。这说明男生较女生更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投资,男生在购买体育报刊、书籍方面的花费占整个实物消费的40%。(见表1)
3.2.2参与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40%,而女大学生为63%,男女差异明显。这说明一是男大学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锻炼项目的空间比女生更为广阔,自由度更大;二是女生为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除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比男生更注重体形健美的锻炼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休闲观赏型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出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均出现较大的降幅,并无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各高校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太少,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消费的体育市场;二是校外的体育竞技门票太贵,大大超出了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只能望赛兴叹。
3.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3.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3.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3.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5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为1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四、建议
4.1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2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工作者要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4.3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3.
[3]张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3.
篇3:学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论文
学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学校体育的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质的理论分析来阐述学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此,分析和研究学校体育中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即通过对学校体育的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质的理论分析,来阐述学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分析。
(一)学校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目的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学校体育并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是讲团队,讲协作,讲平等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不管是课堂体育教学或是课外体育活动,由于体育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游戏性的特点,往往需要同伴间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及一定的行为约束才能完成。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体验运动的愉快情感,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遵纪守法,公平竞争、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
社会适应过程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适应过程实质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变化,他要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冲突,并学会理解和妥协,合作与竞争;他要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学校体育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需要担任某项体育运动角色,并按照一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体育活动,而这实际就是一种社会活动的缩影,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交场所,这对学生尽早的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二、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调控自己行为和态度的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中,学生往往情绪高涨,潜意识和潜在的思想作风很容易完全的表露出来,而在规则,裁判,舆论,精神文明规范等有效的教育措施下,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而这种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运动中进行的,因此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集体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意识有助于学生一般行为规范意识的形成,因此,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法纪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当前,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这些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当他们在某一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人的性格偏离正轨,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而克服障碍和挫折正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体育的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活动更多的表现为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单纯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课程学习区别于其他许多课程学习的显著特征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集体性。因此,体育课程学习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特别的、其他课程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通过集体项目的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团队的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的交友,正确的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结友爱、关心支持、鼓励帮助、尊重信任和理解体谅。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1、体育教学中常可以用到一些特殊的教法,如保护帮助, 双人练习与群体练习(合作与对抗的)等。在这些练习中,学生之间的接触程度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学生随时会和一些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同学结为组合,进行对抗或是合作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扩展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互相协作,帮助,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利用体育的竞赛特点,要想在体育比赛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坦诚的人际交往关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
3、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进行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一方面表达自己意愿,另一方面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思,并做出回应。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会形成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角色关系,但无论哪种交往关系都为学生的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竞争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学校体育教育在体现人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最具有说服力。
1、体育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体育竞赛是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赛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竞赛中,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对学生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2、在一些集体项目的竞赛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球赛,接力跑,体育游戏等活动中,让同学之间互相理解、鼓励、配合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良好的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学校体育中的各种集体活动,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要求,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服从法纪,约束自己,公平竞争,懂得必须克制越轨行为,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进行竞争或协作。所有这些,对培养大学生的自制能力,遵纪守法,顺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从理论研究的结果上看是肯定的,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样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教育只要按照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设一系列良好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适应,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的特点和作用适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实践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