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共含16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uroso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1: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范例

1通识教育的概念及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被称为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来自于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国内外教育家对通识教育的涵义解释是丰富多彩、见仁见智的,但在各自不同的阐述中,达成共识的是:通识教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德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1]。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教育理念与做法。20世纪末通识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大学教育界,众多教育家对通识教育与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自由教育和通才教育等教育进行了辨析,通过辨析,逐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推行这一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具有多样化与联系性的特点。正确理解它的多样性与联系性,是把握通识教育科学内涵、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识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能较好地解决近代以来大学教育极端专业化和功利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2]。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关系中,存在许多争议,作为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较为认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其专业课程学习进行培养,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并指导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意识,倡导学生加入到基层卫生组织服务队伍中去。

2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专业地位

总体而言,其内容包括五大板块:人体的化学物质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正常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肝脏、血液等重要器官与系统的生物化学[3]。通过五大板块内容的学习,为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后期实习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临床上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都需要生物化学提供必需的理论和技术;利用其理论和技术,护理专业可以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检验项目中各指标代表的临床意义,药学专业则可将其理论、原理和技术用于指导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

3运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3.1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扩展内容的选取

3.1.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又有许多重大进展和突破,教学中可以时间为线串联、国别为线并联讲解学科发展史,并重点讲解我国人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粮食酿酒,而酿酒用的曲实质就是酶。“药王”孙思邈用中草药治疗维生素缺乏疾病;《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了444种动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物。近代留美生物化学家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贡献斐然,但热爱祖国,终身保留中国国籍。1965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壮举;1994年,中国作为唯一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协助这项盛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我国科学家宣布中国水稻“精细图”完成[4]。这些知识既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又展现了现代科学家利用所学建设祖国、回报祖国的伟大壮举。作为青年学生,要用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投入学习与工作,实实在在地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3.1.2通过教学内容讲授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

生物化学由于其内容包括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及调节等知识,所以很多知识点与健康生活理念息息相关。比如,在“物质代谢”中讲到糖异生概念和甘油三酯的体内合成途径时,强调生活中部分女生“以瘦为美、节食减肥”观念和行为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学生培养“健康是美”“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观念;在“肝的生物化学”中分析肝脏的“物质代谢中枢”重要作用,强调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培养学生远离烟酒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水代谢”讲解中强调机体每日所需水量为1500ml,而在饮用水中能更好地被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是白水。

3.1.3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药卫生相关组织和单位。医药卫生组织和单位是社会部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蛋白质的化学”章节中增加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文字材料和对婴儿造成损害的图片资料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5];在“核酸的化学”章节中强调名噪一时的核酸广告宣传的营养价值没有理论依据,即核酸并非机体必需营养物质;在“维生素”章节中强调维生素补充的每日需要量以及过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揭露一些厂家广告夸大产品作用等现象。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1.4通过扩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制定职业规划

生物化学学科在近50年来蓬勃发展,众多科学家通过缜密的实验设计、反复的实验研究、仔细的实验分析一步步推动着学科的进步,他们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垂青。这些科学家各有特点,通过介绍他们的人生和科研经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有目标地学习和生活。

3.2以通识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3.2.1引入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我校参与了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适合医学专科层次的微课资源。所以,学期初,教师发布微课资源,鼓励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节奏以及就业后面临的执业和职称考试。

3.2.2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各校的教学调整,许多学校压缩了实验课学时,将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上,这与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素质培养相冲突。因此,在保证各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学时与条件的前提下,于经典验证性实验开设后增加设计性实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3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习惯于依赖和接受,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种现象,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尝试在学期初将班级学生分组,将简单章节,如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部分疾病的生化病因等布置给学生,各小组充分准备后,将收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PPT,每组展示和讲解[6]。结果发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形式,课堂学习氛围好,而且知识点掌握得更为牢固,在考试中该部分得分率更高。课堂上,给出肝脏检验报告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指标来自于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有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性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渗透共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通识教育理念,能帮助专业课程教师在挖掘教学内容深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提升自己的认知层面;同时,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激发专业课程教师对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变革,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陆一.从“通识教育在中国”到“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9):17-24.

[2]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81-87.

[3]何旭辉,吕士杰.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何丹.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体会[J].教育界,(33):142.

[5]何丹,姜建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9(14):66-67.

[6]何丹.浅谈提高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47-48.

篇2: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院校之所以开设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因为虽然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要,但是却都要求学生具备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医学院将基础化学课程设置为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特别多,而学习时间又相对少,是当前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又能切实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呢?接下来将从构筑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和实施多元评价五个方面来探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构筑教学体系

构筑教学体系即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持续精简教学内容。针对内容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地参加学术研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的前沿发展和最新的实践应用,将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成果添加到教学体系中,同时要剔除一些过时的知识和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用。针对内容的精简,一方面出于学科内容不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学习课时不断压缩的被迫要求。在精简内容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主线,同时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生物化学的应用中,并实时补充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教学内容的精简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不仅是构筑教学体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接下来将阐述具体的精简措施。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对只需了解的内容,课堂教授时一笔带过仅作简单介绍;对需要熟悉的内容,课堂讲授时要做到讲解详细;而对需要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需要定时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其次,可通过引导学生课下讨论和课前预习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和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教授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化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传统式的填鸭式教育会显得尤为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急需我们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改革,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而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师生之间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刚好能够满足需要,所以可考虑将启发式教学引用到当前的教学体系中,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时需综合考虑和规划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基础化学的教学中时,可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穿插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启发式问题,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留一些带有启发式的作业,最好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从而使得他们充分吸收和消化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

三、重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说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传统模式与多媒体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需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模式的优缺点,传统的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能够将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以及某一类问题讲解的更透彻,但是传统的板书往往给人枯燥刻板的感觉;而多媒体技术容易将一些结尾抽象和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和图示化,且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多,但也具有容易使学生分心的缺点,所以要将两者综合起来使用。在准备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该按照讲课的思路来组织幻灯片,并适当加入一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元素,使其成为讲课时的.辅助,而不是仅仅将课本内容和备课笔记罗列幻灯片上;在教师讲课时,则要注意将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幻灯片用来统领教师讲课的思路,当遇到重难点时,还是要用板书的形式来为学生详细讲解。

四、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课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利用课时时间,可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对于基础性实验,可以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而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验证性实验,由于其大多枯燥无聊,以减弱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可适当地减少;而对于综合性实验,由于它的复杂性,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可适当地增多综合性试实验。

五、实施多元评价

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习、改善教学活动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传统的课程评价机制比较单一,仅用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不仅不能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向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的方向发展。所以应该采用一种更加多元和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评价目标上来讲,要能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从评价过程来讲,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并且平时表现要占有较大的比重。

六、结语

对于医学院的学生,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和以后参加实践的基础。通过构造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法和实施多元评价等多种措施,可以提高基础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篇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内容摘要】生物化学是连接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课程之一。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复杂多变,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亦有诸多挑战,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或者手段,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归纳总结了一些常见且特色鲜明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希望对生物化学教学以及教学改革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化学;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生化教学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它是研究生物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代谢控制规律,并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奥秘的一门科学。生物体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的复杂多变,同学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生物化学是连接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的桥梁,对于医学类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是其必修课。作为一位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教授好专业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

一、生物化学课程剖析

在讲解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内容之前,先介绍这门课程的知识结构、章节构成,梳理学习框架。本文以程牛亮版本生物化学为例进行阐述。该版本生物化学分为四篇内容: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第二篇代谢及其调节,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第四篇专题篇。以下对教材的目录以及大纲要求进行分析。

(一)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第一篇包括三个章节,分别讲述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对于大一理科生而言,高中生物和化学都有学习过,因此原则上不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部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课程开设中,一般会开设有机化学、医用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和生物化学该部分内容重叠,因此,这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酌情安排,选择简单讲解或者必要时无需讲解。

(二)第二篇:代谢及其调节。第二篇包括4~8章,主要讲述糖、蛋白质、脂质、核苷酸的代谢以及生物氧化。如果把第一篇课程看成静态内容,那么第二篇则可以看成动态内容———物质的代谢与调节。物质代谢调节是一个动态内容,其形式复杂多变,学习时可以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记忆;不建议死记硬背,否则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这部分教学大纲要求比较高,它是全书核心内容,亦是教学重点,需要花费较多课时。讲好这部分内容,能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第三篇包括9~11章,讲述基因信息传递、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传递,这部分内容原理复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时,结合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侧重性和专业倾向性。例如:药学专业,可以倾向于讲解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工程操作、基因工程药物等;再如医学营养学专业、添加食品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等内容。专业不同,课程内容在选择上应有所不同。

(四)第四篇:专题篇。第四篇包括12~17章,分别为血液的生化、肝的生物转化、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代谢、酸碱平衡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部分章节内容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亦可根据不同专业大纲的要求,选取适当内容进行讲授。

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法。以下对一些经典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LBL法。LBL教学法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简称LBL法,[1]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述,学生听讲,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广泛,历史也最悠久,是一种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二)PBL法。PBL教学法即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法。[2]这种方法主要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辅导地位,主要起引导作用,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CBS法。CBS即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简称CBS法。以案例为基础,提出案例、分析案例,结合不同专业,选取不同案例。教师先进行案例选取,案例选择要贴切,尽量选择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3]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时候,以镰刀型红细胞贫血为例,正常人的血红细胞A(HbA)的β亚基N端第6位氨基酸残基为生理条件下带负电荷的谷氨酸,而患者在该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非极性疏水性的缬氨酸。仅仅这一个氨基酸残基改变,就导致患者HbS运输氧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在氧分压低时容易形成索条状结晶,将红细胞压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4]

(四)RISE法。RISE是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Self-Education)。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先设定问题,同时给出参考文献、参考书目等,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归纳得到答案,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们问题解决后的获得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五)比喻法。比喻是语文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根据联想,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熟悉事物来描写另一陌生事物的修辞形式。[5]在生物化学教学当中,有些物质结构或者代谢过程复杂,就可以借助比喻修辞手法进行描述。通过学生对已知事物认识来描述和解释新事物特征,解释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形象表达出新知识或新事物,实现既定教学目的。[6]例如,在描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时,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可以把级结构比喻成许多小朋友手牵手在操场上排成一个长队,每两个小朋友牵手的部分即蛋白质的肽键。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都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α-螺旋可以看成螺旋楼梯的形式,β-折叠可以用折纸的形式表现出,β-转角可以用第一个小朋友回折和第四个小朋友之间形成的构型等等。只要发挥想象,就能够轻松地描述出一些微观生化物质构像。

(六)“三明治”式教学。“三明治”式教学方法为“讲授———讨论———讲授”,是一种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交互进行的教学方式。[7]这种方法适宜于小班教学。开展形式为教师主导,选取合适的背景知识材料,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时需要围绕教师选择的主题进行。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认真分析总结,锻炼总结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氛围轻松,寓学于乐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七)师生换位式教学。[8]教师先给同学们列出课程的教学提纲,然后同学们按照提纲进行自行备课。采用推举或者抽签的方式选择1~2个同学讲课,学生讲课后,教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这样把多数同学带动起来,将会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评价同学讲课内容的时候指出错、漏,点评他们的表达能力、对课程内容熟悉的程度、讲解思路等,肯定优点,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给予纪念性意义的奖励,提升同学们的获得感;对他们的人生来讲,也有很好的纪念意义。

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依靠期末考试成绩。除了理论考试成绩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弹性内容。可以适当选择以上教学方法,考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能力的提高,比单纯理论水平提高更有实际意义。如采用PBL教学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中间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于全班同学,特别是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肯定,把他们的表现量化到期末总评之中。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四、结语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教学方法永远在更新,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借鉴,寻找适合每个教师和学科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途径。教学相长,教师进步带动教学改进,教学进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进步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教学中的不足可以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和摸索,逐步改善教学。一言以蔽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坚持探索,一定会有新发现。

篇4: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论文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说课设计论文

说课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其教学、教研以及教学评价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1]。它对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处理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下面笔者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课程大纲和定位、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程大纲和定位。

1、课程大纲。

本门课程以临床医学为例子,大纲要求临床医学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应用基础生化知识解释某些疾病发病的机理、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等作为教学的要求,培养的是高职高专临床型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其代谢以及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医药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地位比较突出,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阐明人体物质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医药卫生人才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本门课程现在教材存在种类繁多,版本较多,良莠不齐,教师难以选择好教材,有的教材质量差,水平低等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选择周爱儒主编的教材为教学用书,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吕文华主编的临床教材《生物化学》等用书为教师参考的材料,作为总的用书。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牢固的专业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课程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主要的代谢过程,相关的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够解释常见的遗传病机制。

(2)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具有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3)素质目标:具备严谨、认真、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3年制大专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其中文科生缺乏化学知识,加之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欠佳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习。总体情况欠佳,学生绝大多数勤奋好学,但临床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缺乏部分医学基础学科学习,导致本学科的学习难度增大。此外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紧密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2、心理状态分析。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应激刺激不知所措,新到一所大学从各方面都不太适应,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医学本身涉及生理卫生知识,故对学生应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较好。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全书分为四篇,一共23章。第一篇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第二篇是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是基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与基因工程。第四篇是专题篇,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血液的生物化学肝的生物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糖蛋白、蛋白聚糖与细胞外基质;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基因组学与医学等。前三篇为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第四篇根据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讲授。

《生物化学》实验课结合理论教学,运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的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酶的专一性、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血糖测定、尿中异常成分的定性、酵母RNA分离及组分鉴定。

五、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需与临床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基本理论简明扼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因此,我们选用了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6版《生物化学》作为理论部分教材;以我校自编的《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作为实验部分教材。紧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习与实践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景学习,以职业岗位应用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2、课程实施。

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类归纳。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对与专业关系疏离的内容进行精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采用直观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及各项技能。多媒体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模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同步进行,灵活运用。如在讲述各种大分子的代谢时,由于其代谢机制比较复杂,必须有较为扎实的化学基础,才易于理解,可采用Flash诠释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作用机制,讲授酶的抑制作用时,加入相关的致毒作用机制,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考核系统需不断改进和提高。理论课内容多媒体课件还需要逐步完善,增加动画演示,增加病例分析比例,进一步体现出本课程的专业特色。 逐步完善关于核酸内容的实验课的整合。 临床案例与生物化学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5: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当今生物和医学领域越来越走向分子化水平,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日益成为现代生物和医学的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然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不适应当今生物化学快速发展的现状,因此,必须突破旧的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发挥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开设实践性、创造性强的综合性实验,使理论和操作相互衔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思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生物化学基本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虽然有许多实验传统方法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但是有的实验方法即使是在前沿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方法,所以必须继承[1]。为了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操作基础,应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操作,具体措施包括:(1)将小实验取消,开设生物化学基本仪器使用、动物采血、注射方法等基本操作融入到物质功能、性质的实验研究中的大实验。使学生既学习了基本实验技能,又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将单一的物质性质实验组合成比较实验,在教学组织上独立操作与小组进行相结合。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相似,在2人小组中,每人独立实验1种物质,2人共同对结构、性质进行比较观察分析。(3)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将生物化学基本原理贯穿于实验中,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1.2相关学科综合性实验

作者认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内容中将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实验材料综合利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结合体现[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动物形态解剖实验与生命物质含量等实验结合,如“小白鼠肝脏细胞RNA和DNA分离提取”中,将小白鼠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解剖与细胞核的分离提取等实验结合起来;在血糖测定的实验中,抽血基本操作、空腹血糖测定与激素对血糖的影响联系起来。并且,引入定量实验,将实验观察与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推理相结合,例如在蛋白质分离实验中提取分离的各种蛋白,用蛋白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到含量数据,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科学推理。在蛙类心搏起源的分析、小鼠走迷宫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要分析、推理、归纳、验证。这样,就使学生学习了多种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3-4]。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培养自主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1.3自我设计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班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本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实验课题;也可以选择教材中编排好的“自选实验”项目,并在该实验项目的引导启发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可以选择实验辅导教师提供的课外拓展课题。学生小组自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5]。例如DNA体外扩增、分子杂交、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热情很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促进主动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自选性、设计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创新意识。

2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2.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是根据每次实验得分总和来确定,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6]:(1)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本次实验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2)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选用实验物品,正确地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是否爱护仪器设备,避免损坏;(3)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最终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保证实验质量;(4)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能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生物化学实验平时考核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见表1。

2.2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占50%。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2部分构成[7]。实验期末成绩操作部分占30%,其中单人抽签操作占20%,双人协作占10%,另外,每位同学还要参加实验理论考试(笔试),理论成绩占20%。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其理论考题和单人操作考试项目和内容,并单人进行操作,教师对照评分标准当场给出操作成绩;另外,也有协作实验考题,具体做法是由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题目,每组2人,采取抽签方法得到考题,2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考察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期末考评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3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实验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学科竞赛项目进行研究。作者打破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观念,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满足各专业各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实验平台[8]。通过实行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将部分与生物化学实验结合较紧的科研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讲义只给出该研究的大概情况,学生在课题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设计,资料检索查新,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利用开放实验室实施科研技能操作,数据统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改变了师生们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动手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6:农林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农林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以本校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实验室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借以希望对当前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整合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1],[2]。近年来迅猛发展,尤其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更为迅速。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如何增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已经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我校是河北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师范教师的重要基地。目前,我校已处于应用型大学行列,正处于转型办学的关键发展时期。所以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更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本专科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但是较之理论课程,我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生物化学实验课一直以来在我校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涉及我校3个二级学院的农学、园艺、食品等共计12个本科专业。涉及专业广泛,授课学生众多,同时是多数研究生入学的必选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我院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一直承担着这项教学任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历史。但是,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实验内容简单、陈旧,缺乏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内容;2.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考评体系。总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实践,必将直接影响我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乃至后续毕业率和就业率。就实验课程设立及发展现状而言,此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位授课教师近年来一直尝试从教学计划、实验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改目标、思路及具体教改措施,旨在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优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总结如下:

1.预先精选科学的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我校是一所农业院校,各本专科学生科研内容多围绕农作物进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所处地位不言而喻。以往生物化学实验多以单一实验为授课内容。如测定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及过氧化物酶含量等。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能保障学生在四个学时的学习中基本掌握各实验的操作技巧,但是弊端较为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同时材料准备也显重复,不利于节约成本。笔者在近些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中首先力争从培养方案入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授课计划方面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将多个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组织中存在各类组分,并能井然有序地将各类组分含量依次测定完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又节约了实验材料成本。此外,在开设实验的过程中创立不同班级间的学生互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加大实验课的成绩比例,实验成绩占到生化实验课程总成绩的20%;将实验成绩分为考核、预习和出勤占5%,操作占10%,实验报告占5%。

2.适当选取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

为了充分锤炼学生实验能力,以便为日后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笔者适当增设自主实验内容。诚然,考虑到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的各类限制,这类实验内容不宜过多开设,而且开设的专业和年级尤为重要。依据以往经验,该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不宜在一年级开设。因为此时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理论经验,很难充分运用各类理科实验操作手段。当他们经过一两年锤炼后,已经充分学习了生物、化学等各类理科知识,能够在理论及实验层面上小试牛刀。此时便可以适当增加自主性实验,充分锻炼其综合实验能力。而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便在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经过此环节培训,学生均会在日后写本科毕业论文时拥有较强的科研技能。

3.开设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空间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本实验室特意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室。将这一环节运用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需要在课下零散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授课班级较多,很难满足此类需求。此时,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便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此空间内继续完成剩余的实验步骤。开发实验室内放置有722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冰箱及各类玻璃器皿,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开放制定实施流程进行。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学科,涉及专业和学生人数较多。生物化学实验在具体实施方面的首要困难即授课时间不足。需要各个学院、专业带头人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年级限制、授课时间段等因素。虽然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尚处于初探阶段,但是意义深远,急需各位授课教师共同努力。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为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提供一些新观念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朝晖,等.把握专业特色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探索,,7(4):374-375.

[2]李亚琳,等.浅析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大众科技,,16(7):173-175.

篇7: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教学分析论文

摘 要:诊断学是大专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医学生以及临床医师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之一。 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参与度低下现象。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技能,需要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并综合教学实践,对诊断学实验课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通过一种全新的授教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验证性为主的实验课形式,在课程教学中导入病例,增加设计性实验环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检验结果的能力。

关键词:诊断学 实验 教学 临床医学

1引言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搭建起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桥梁,在教学内容中也将最新的实验理论与检验技术融入其中,为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是医学生及临床医师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主要是为了充分了解医学检验指标参考值的范围和临床意义,能够正确选择指标、学会开化验单;根据实验检验的原理及结果对疾病做出合理解释,最终达到对疾病诊断的目的。在开展诊断学实验课程时,首先要对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熟知,从而进一步实现由项目选择到结果报告、疾病诊断中检验指标的全过程,教学以应用为根本,让学生可以根据获取的各种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从而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提升。而本文主要针对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分析。

2症状学

症状是指疾病过程所引起的机体或某器官发生的机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这一般称为征候。在医学临床上有着主观和客观体征之分,而机体紊乱现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统称为症状。根据致病原因、动物机体的反应能力、疾病所经过的时期,从临床的观点分析,可以将症状分为这样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示病症状或特有症状、早期症状或前驱症状、综合征候群、后遗症。

3问诊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并经过综合分析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问诊采集病史是医师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医学生要学习正确的方法及良好的问诊技巧,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师的亲切和可信,从而有信心与医师合作,对诊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验课程中要掌握重点病史的采集,主要是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是“单个”问题(现病史)来问诊,并收集除现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与该问题密切相关的治疗。需要做这种重点病史采集的临床情况主要是急诊和门诊。通常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主诉提示了需要做重点问诊的内容。主要流程为:问诊→诊断假设→某系统疾病→过去史→系统回顾相关内容→省略无关病史。

4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为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基本通过体格检查并结合病史作出临床诊断。医师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后对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成为检体诊断。学生在诊断学实验课程学习时,要掌握基本原则。即对危重病人应先抢救后检查或是一边抢救一边检查,按照一定顺序检查,随时复查,集中检查、分开记录。检查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视诊主要是医师用眼睛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触诊是利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的感觉来判断;叩诊是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嗅诊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学生要牢固掌握这几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从而对病人的体格做出准确的判断。

5实验室检查分析

5.1参观临床检验科,认识现代化检验设备和技术

在实验室中,首先要参观临床检验科,熟悉检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学生通过观摩这些现代化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仪等设备,对临床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各类仪器的功能及所能完成的检测项目,对检验项目中的操作流程有一个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兴趣。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强调质量控制,让学生深入了解临床经验与诊疗过程存在密切关系,临床检验不是单一的检验科独立完成的工作,是医、护、检验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完成的工作,对于合格规范的检验结果一般涉及从标本留取到检验结果报告中各个环节。而学习的结果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临床中实现项目检验、报告分析等的合理应用。

5.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诊断学的实验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初次接触临床专业学习的医学生而言,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内容,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需要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如图1为创新实验教学过程模式图,教师在基本理论知识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生理、生化、免疫及病理生理等知识,逐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实验原理、异常结果,从而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室检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临床意义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如在臨床生化检查这一章中,学习血酮体的测定,教师应该逐步启发学生先进行糖代谢、脂肪代谢这两大代谢过程的复习,从而有助于理解血酮体升高的.临床意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和临床意义,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创建特色化的管理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管理为手段,如图2为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图。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将下一次要讨论的病例给学生提前布置下去,并在每一个病例的最后附上具有启发式、分散式的问题。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最后为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充分自学后,可以明确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每组总结发言中可以提出,最后在教师及全班同学的共同探讨下获得圆满答案,完成单元总结。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完整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

5.3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学习

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使得当前大部分实验室检查过程都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检查仪器操作完成。其实,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进行项目的检验,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由此,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不断加深检验对检验项目原理及方法的认定和理解。根据实际操作,对操作方法进行反复的实践、推敲和摸索,从而深入的认识到化验结果中的影响因素,把握临床诊断主要问题,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6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诊断学实验课程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及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手段,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此外,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应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学习、反思中寻求创新,更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品浩,孙建,周卫红,等.关于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10(3):312—313.

[2] 王斌全.诊断学实习实验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2—106.

[3] 刘丹丹,袁宏,孟秀香.浅谈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2):158—159.

[4] 何凤屏.浅谈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9(23):221.

[5] 张梅,吕卓人,韩丽.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47—48.

[6]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8: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1目前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是一门实践课程。然而,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相对较少,教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匮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另外,也与中职卫校的实践设施缺乏有关,由于学校资金等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校外也难以找到实践基地,这些客观困难的存在,也导致了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篇9: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2.1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QQ,教师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开展网上视频教学,并在上面开展提问、答题等教学活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酶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知识,通过网络动画和多个角度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直接面对面,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有助于活跃思维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应当说,多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化的特点,能够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延伸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结果,一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实验要素,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学习“血糖的测定”知识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学生密切注意来进行结果分析。如抽血测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试剂是否稀释或浓缩、质控值是否在质控范围以及检验结果与病人是否对应等。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帮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在新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注,积极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请教。具有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不要害怕困难,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与同学、老师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强实验课程中学生操作教学

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药品和仪器的准备,并对实验操作技术和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实验进度和实验资源进行掌握,如延长实验室使用时间,开放更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完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意义,同时监督学生实验过程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完成实验之后,应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加强实验课程的操作,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10: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引言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工程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探究手段,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研究和探索精神。但是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单一,重复性强,注重实验结果而不是实验过程,重视理论得到验证而不是重新探索研究[1]。如此,学生的在生物化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条件。

篇11: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1.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大多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理念。在进行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在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过是重复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对于做实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不具备开放性,这使得许多有心的学生没有办法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即便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真正做实验的机会也是有限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以课堂老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能动性也弱。这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偏弱,在生物化学方面也没有做够的探索方式和探索精神。对于实验评估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通常只要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同即视为通过。

1.2实验室的投入建设力度不够

一所学校只有1~2个实验室是目前学校大多数的情况。实验室已经满足不了学校学生对于实验室的需求。实验室单一,综合运用性和设计性项目的实验室不多。实验室里的器材均为较为传统的,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致使在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课题时无法进行相关实验。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只有在课程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被允许使用。这样就会造成实验室在同一时间被使用的频率频繁,实验室根本就满足不了两个班级或几个班级同时使用的状况。并且学生在等待实验室的时间中慢慢忘记之前所学习的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理论,致使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1.3国内教材更新较慢

生物化学是一门现代化的科学,许多理论和成果都还在研究探讨的阶段。每一年全球都有新的成果和理论被提出,所以相应的教材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更新。国内生物化学的教材更新较慢,没有办法做到与时俱进,给生物化学的师生带来一定的阻碍。如何制订一套合理完善并且与时俱进的教材,是我国相关教育专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12: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2.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实验过程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做到以实验为主,课本为辅。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验证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教学的场所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或者实验室,老师可以脑洞大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所见到的东西进行相关实验,不要让生物化学知识仅局限与教室或者实验室。在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理论进行预习,而不是由老师一步一步去讲解分析。让学生独自或者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做实验的时候不要只进行一遍,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去做对比性的实验[2]。例如在蔗糖酶试验中,往往是通过细胞自溶的方式进行提取,如果进行研磨、搅碎、高温预热会不会对实验的结果会提取时间产生影响呢?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在提取蔗糖酶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在实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3]。加大实验评估在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过程的考核份额,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个角度来进行[4]。不要只注重实验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行为规范和随后清洁,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步骤思路是否清晰,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所依据的理论是否合理。

2.2开放实验室,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实验以及多种多样,学校在加大自身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在开放的同时被得到正确的使用和保护。例如有学生或者以学生组成的小组需要使用实验室,可提前三天提交实验室申请表,内容包括申请人、申请时间、使用时间、需要使用的相关器材等。要注意因课程需要使用实验室要和学生自发的使用实验室的时间错开。教育教导学生在使用完实验室一定要将实验室收拾干净,将所有使用过的器材处理干净后放回原位,方便实验室的下一次使用。2.3建立完善的生物化学实验的资料数据库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目前全球的生物化学实验及相关内容建立一个资料数据,定期进行更新,保证生物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方便相关是实验研究。同时也可以弥补因为相关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所带来的不足。

3结论

已经有许多学校注意并开始进行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加大建设完善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效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为素质化人才打下夯实基础。

篇13: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等院校中农学、林学、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工作经验,阐述了提高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青年教师;教学效果;方法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及其生命活动过程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农学、林学、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将来学习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理论前提,同时也为学生未来拓展专业领域奠定了基础。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师资力量出现了明显不足的状况,这一矛盾在农业类院校中尤为突出,而生物化学作为农学、林学、医学、生物学等多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教授生物化学课程教师的需求也相对较多。为了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一大批年青教师被引入到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工作岗位上,导致生物化学教学师资队伍年轻化趋势颇为明显,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授课经历,对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既具有优势,又存在不足。1.青年教师的优势。青年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刚获得博士学位不久,有着丰富、生动的科学研究经历,了解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的基本知识将相关的新知识、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青年教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向学生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再次,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青年教师的不足。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非常明显,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是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导致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好,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佳。其次是青年教师缺乏对课程整体知识点的联系和把握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理论联系的把握,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使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的联系和认识受到影响。最后是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区分和讲解不到位,同时也往往会忽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现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二、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1.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较为丰富,但有些青年教师没有师范院校的教育背景,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熏陶,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缺陷。因此,青年教师首先要主动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对教案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青年教师要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旁听他们的课程,从中提炼出适合自身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要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好生物化学课程。再次,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的具体知识点和理论内容,抓住课程主线,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吃透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理论联系。最后,青年教师还应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将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强调自主创新,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根本,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讲到糖代谢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亡呢?这期间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物化学变化?哪些生理病理变化?可以从一个简单、朴素的现象生活入手,也可以从一个错误的结论入手说明是非,还可以从学生的人生阅历和已积累的知识出发做出提问,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开阔思路、举一反三,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将深奥难懂的理论转变成浅显易懂、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学习,尤其是对生物化学课而言,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和日常生活的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也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讲解维生素时,举例我们平常生活中所食用的'动物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如果动物缺乏维生素A易得干眼病和夜盲症;再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时,可以引入这样的问题:“肝昏迷发生的机制是什么?”这样,用肝昏迷的发生将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将代谢途径之间相互影响以及临床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糖代谢知识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利用酶原激活的知识讲述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生化机理等。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若在教学中联想到一些简单、熟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样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鱼的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这种抑制剂就是鱼藤酮。这样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4.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常规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图文并茂且生动形象,还可以插入声音、图像和动画。比如在讲解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课程中,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在课件当中加入一些关于这些大分子动态旋转的结构图片,则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上升为形象记忆。在讲解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合成过程中,生动、形象的生物化学反应flash动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多学习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近年来,随着在线科技的进步、网络使用率的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飞速发展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生物化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解决传统生物化学教育中学生积极性不高、重难点不好抓、困难问题不好理解等问题,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知识传递的效率,这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网络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精通有关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使生物化学的讲授融会贯通。同时,青年教师还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传授了知识,又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辉,卢军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0):43-44.

[2]何华伟,王叶菁.生物化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蚕学通讯,,(1):51-54.

篇14: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高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食品生物化学是高职院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文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食品生物化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05.058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类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建立在食品、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包括食品的化学构成及构成比例、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方面的功能、营养成分和安全性,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变化和这些物理化学变化对食品在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①

1.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总学时数一般为48~64学时,3~4学分,总学时数中理论教学时数占80%~85%,实践教学学时占15%~20%。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由于其理论性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记忆许多基础知识点,其中要求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基础,使学生形成自我的潜在认知记忆,才能较好地开展学习。然而,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高中时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并非理科生,因此学生刚开始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会比较吃力,理解专业知识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②此外,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但其实验实训条件却难以做到满足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需要。如多年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主要是以师范教育专业为主,因而学校也是以满足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教学为主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未集中加强食品类高职专业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这样就使得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实验条件无法满足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需要。因此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需大力开展。

2.改革措施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实践技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此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同时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的食品生物化学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综合了多门基础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必然感到不适应。为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购置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室,为学生的课程实验实训提供了条件,增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学时保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授课计划,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上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时数,即由原来的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时数的15%~20%提高到30%~40%,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学生的化工操作技能实训提供了保障,为学生毕业后工作需要奠定了基础。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和动画生动地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生化反应和机理表现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对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和实验方法的枯燥繁复性,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课时介绍某一物质的性质时,应从该物质的特性出发,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当做到及时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释,而当实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当指导学生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详细地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写于实验报告中。③另外,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盲目接受教学内容,而对于一些记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加深记忆。比如,对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引导学生编口诀“借一两本淡色书来”,其中,“借”代表(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④

(4)革新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大多采用的是闭卷笔试考核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同时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也没有较好的让学生发挥真正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教师书写在黑板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在实验过程中指出,因此待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实验结果,而没有进行问题的探讨,导致实验课程没有得到较大的完善。因而,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首先应该调整学生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应该多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积极性、课堂讨论;提高实验实训成绩的比重,实验实训成绩考核评价应该多侧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完成质量、实训过程中的组织能力等;相应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但是期末成绩中的题型,如能够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或实际解决问题的题型应该适当增加,这样既能考核学生是否熟悉基础理论知识,又能考核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十分考量教师本身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包括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体系,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挖掘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把学科知识由繁变简,由书面变通俗,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在学习上引导和指导他们外,还应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和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并了解学生后,会发现学生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学霸”型,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勤奋、认真,上课一般坐于班级的前面几排位置;第二类属于“跟风”型,他们对自己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只是保持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遵从并完成老师安排布置的任务就行,没有深入挖掘知识,上课一般坐于班级的中间位置;第三类属于“我行我素”型,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上课学习全凭自己的心情,有时候心情好就学习下,心情不好就将学习抛之脑后,主要的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基本上不配合老师,经常旷课、逃课,即使不旷课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一般坐于班级的最后几排位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引导和指导方式,对于“学霸”型学生,教师应当做到即时的肯定或表扬,让他们持之以恒,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跟风”型学生,教师应当做到循序渐进,慢慢地让他们喜欢上所学学科,耐心地加以引导,并且让他们多与“学霸”型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们在整体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对于“我行我素”型学生,教师应当多单独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抓住他们“我行我素”的原因或本质,予以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因素,努力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结语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应当把握好以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愿、综合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同行、学生、企业的信息,不断地总结、讨论和交流教育思路及改革创新,才能找到真正适合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为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篇15:成人教育医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建设探讨论文

医学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如何做好成人教育领域内的网络课程建设,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实用、高效且规范化运行的网络课程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成人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笔者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依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网络课程特色,借鉴相关学科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经验[1],以及多年积累的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成果[2],科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现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对我校整个教学过程和具体实施情况作一简介。

1成人教育学生群体特点及网络课程的优势

我校于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中实施网络课程教学,学生均来自于北京附近的6个远郊区县,主要为助理全科医师。与全日制教育的学生不同,这些学生均已经在基层医院和诊所从事卫生服务工作,且绝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学习压力和家庭负担,故投入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分布在北京附近的6个远郊区县,集中面授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加之基础相对薄弱,很难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网络课程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来呈现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活动的课程,学习过程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网络课程能跨越时空、地域界限,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从而缓解了成人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此外,还能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与教方式的改变。针对上述情况,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在成人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率先实施网络化教学,医学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率先实施网络授课。为保证网络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系从开始进行筹备,由3位学科带头人负责,督促多名专业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且年富力强的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网络教学特点,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和筹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2成人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成人远程教育课程内容很多是按照普通高校全日制课程设计,内容繁多,并不完全适合于远程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为此,我们综合了当前的教育经验,认为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少而精”原则。所谓“少”,就是削减课程体系中大量多余、不必要的知识;所谓“精”,就是根据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来构架、提炼课程内容,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倾向性地讲授规律性、普及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网络课程设计要以职业与实践为方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把有关知识理论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构建一个个兼顾知识性、系统性、生动性以及实用性的教学体系。为此,我们结合生源所在工作环境及实际需求,经我系全体教师的热烈讨论,以我国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了医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大纲和主线。网络教学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与三年制专升本临床医学班的教学内容相同,但考虑到网络教学学生来源于基层医院的不同科室或社区诊所,直接服务于患者,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生物化学划分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机能生物化学4个部分,减少了正常生物大分子活动基本规律授课内容,增加和强调了异常情况下与疾病的联系。由我系3位学科带头人负责组织授课团队,制作生物化学授课视频录像(即课程实时授课)、电子课件(PPT课件),编写网络学习指导和在线测试习题集,形成一套内容详实、概念清晰、条理分明,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并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相接轨的教案。

3成人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过程

由于多数学生学习动力来自实际需求与个人兴趣,因此我们精心制作课件,在PPT中适当增添一些动画和视频,使课件颜色鲜明,力求抽象文字较少而直观、形象图片较多等特点。针对理论课重点、难点、抽象难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作趣味性动画和视频穿插于课件中。对于一些涉及物质代谢反应、遗传信息传递等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氧化磷酸化、代谢调控系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从网络上下载精美的图片和动画制作成幻灯片,从而将抽象难懂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件中,标注重要内容,并前后呼应,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印象。在教学中注重采用案例式、问题式教学,联系临床实际,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联系在一起[3]。如讲解糖代谢时,以糖尿病为例,介绍血糖来源与去向、糖代谢异常、激素对糖代谢各种途径的调节,帮助学生将枯燥的代谢过程与疾病相联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实际工作内容的渗透,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能更好地进入状态,掌握疾病规律及原理,并促进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利用校园网较好的交互性能,学生可以自由开展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网络教学中良好的.交互性能可及时对学生学习活动给予反馈,引导其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利于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有目的地增加在线讨论、网上论坛、在线作业、答疑信箱等交互模块。利用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将教学要求及内容传递给学生,再通过评估系统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观点提交给教师,同学之间还可以在论坛上相互切磋探讨。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并及时反馈教学成果,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我们增加了在线测试与自我评价模块。在线测试包含医学生物化学13章学习内容的测试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在线测试,提交后由电脑阅卷,自动显示测试成绩。学生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反馈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弥补不足,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学生考核、反馈和对比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质量中的核心,因此在考核环节上要严格把关。我们实行规范化命题,考试命题内容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并实行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切实保证成人教育质量评价的可信度、真实度。在期末考试中,采取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考试方式,注重增加考题的应用性、灵活性,适当增加联系临床实际应用的试题,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网络授课班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考试环节,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专业课程学习,保证成人教育质量。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我校医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反映,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系统分析,期望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生期末考试总体成绩较好,共109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4分,最低分28分,平均分78.5分,其中有6%的学生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78%的学生取得了70~90分较理想成绩,13%的学生处于60~69分的分数段,不及格仅3人,约占3%。通过试卷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生物化学与疾病的联系以及最新进展颇感兴趣,在这部分试题中得分较高;而有关物质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部分得分明显偏低,几乎一半的学生遗传信息传递相关试题得分不足50%。学生普遍认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部分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与临床应用有一定距离,实用性不强,学习时没有用心;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缺少与教师的交流,学习中对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把握失当。基于学生的上述反馈,我们总结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1)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增加物质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学时;(2)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尤其是遗传信息传递部分,将基因异常与分子疾病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兴趣;(3)加强互动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如在考前安排3天时间的远程电话答疑等。

5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探索的永恒主题。医学生物化学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资源建设,应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师生交流、课程情境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角度进行架构与完善。力求建立科学、完善的成人教育及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促进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稳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凤兰,曾令娥.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32(20):36-37.

[2]张润芝,张进宝,陈庚.网络课程质量评价实践及学术研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17(4):60-65.

[3]文朝阳,郑少鹏,韩玉英,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29-234

篇16: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课堂效果方法探讨论文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课堂效果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课堂效果,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该文针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等3个环节的不同方面进行讨论,以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强化生物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效果;实验教学;主观能动性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及支持作用,在江南大学也是作为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进行安排。该课程学科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实验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验,正如B.A.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的素养。”[1]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正是这样一种劳动,它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教学活动开展的时间顺序为轴线,针对课前,课中及课后所涉及的各主要环节,围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展开以下几点讨论。

1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两方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准备。就教师方面来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是最首要的内容。首先,在内容上,教师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了解自己教习课程的学科特点。只有在真正熟悉掌握了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才能有效地决定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的,什么样的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后学习与归纳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是这样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好好准备,也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下功夫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来分配内容,并就课后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给与合适的指导。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讲,可以引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或是生物化学领域科技前沿的综合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主设计相关实验验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强化对其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方法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一定的要求,能具备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来调整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即需注意自身教育技巧的提升,要切实付出个人的努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及教育方法存一份追根究底的专研精神。作为教师,要铭记自己的读书与学习不能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必须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1]。对学生来说,需对即将接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与已具备的知识体系建立良性链接,方能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继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预习则是其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仰赖学生的自主性外,更需要教师督促、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预习激励机制。课堂的随机提问是一个方法,但最理想的状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来说,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繁多且复杂抽象的学科,其知识点的系统和逻辑性强,学科发展迅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2],所以,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注意梳理理论知识点,提纲挈领地介绍实验原理涉及的背景知识,做好对实验技能进行引申与衔接的铺垫,尽量以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或感兴趣的内容为起点进行扩展。此外,在课程进程上,需要理论科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实验课的安排要紧密跟随理论课的进度,让学生在理论课上被激发的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实验验证的兴趣能在消退之前能付诸实现。

2课中:“理论联系实际”-发挥

能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落实前期的准备工作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学生的反应有回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实时调节已准备好的“理论上”的教学进程。在进行具体实验的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更形象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如,播放教学录像等,触发学生的关注。同时要考虑实验室硬件条件,比如:在播放录像时要保证无论是影像还是声频的清晰度,否则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内容上,由于所做的生物化学实验多为生物化学学科体系里已经很成熟的经典实验,所以,在进行实验介绍或引入时可以根据相关实验的初始文献的构思设计,将实验内容按一个科学问题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锻炼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此过程在保证学生获得既定知识的基础之上,既可使其对真正的科学研究窥得一斑,又有可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可有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验也可适量增加互动环节,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而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程序。另外在课程中最好能做到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因为“揭示未知跟已知间的深刻联系,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1]但是,仅仅是留下问题亦不可取,合适的做法是在选择问题时要平衡、考虑到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与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并对解决方法给出一定的铺垫或指导。

3课后:总结

对教师来说,每堂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进行总结,包括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对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实验技能的把握是否准确,课堂展现形式是否合适;分类列举需要改善或改变的方面和继续保持发扬的方面,作为对下次课程进行准备的基础以及自己教学水平及能力提升的激励。要认真对待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考虑学生的需求或意向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同时为了使课堂知识或实验技能得到发展或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取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糖酵解”实验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讲解的糖酵解的发现、研究思路去设计“三羧酸循环”的实验内容、细节并出具详细的实验设计步骤计划书。这个过程需要同时调动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在实验课程上逐渐养成的科学实验思维,能够锻炼他们在计划安排事情、查阅资料、制订和论证实验方案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较为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最终达到拓宽基础、开拓视野、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之目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另一个关注点,实验报告是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已进行的实验内容、所得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汇总,可以反映学生对当堂实验课程的掌握程度,尤其是结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反映学生的对结果的理解及其思维模式。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除了要注意及纠正其内容上可能出现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也要关注实验报告在撰写上的规范性、条理性,重点考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讨论。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可以以此来评价实验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地调动作用,及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适用性,用于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综上,当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强化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其实验操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等目的。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黄卓烈,黎春怡.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76.

[3]吕文平,康秀英.开设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体会[J].科技资讯,2007(29):105.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