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论文,本文共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教育策略论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活跃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然而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着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陈旧新课改指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他们更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将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一股脑的传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然后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提升,对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抽象,其中有许多的定义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这就困扰了大多数的高中生。此外,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迷。
二、开展创新教育的主要策略
针对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迷,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要运用创新教育去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下文主要围绕创新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探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高中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化学学习之中,才会开动自己的思维去探析化学问题,这样对于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魔棒点火或者变色瓶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或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时,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该溶液的标签纸已经有一半被腐蚀掉,另一半残存的标签纸上写着Na,那么你能够帮助他重新贴好标签纸吗?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的确存在,所以能够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该题目中留下的唯一线索便是含有Na的无色溶液。所以在解题时,需要学生去猜想或者假设这个溶液是什么,然后再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比如,可以猜测其为碳酸钠溶液。接下来就取少许该溶液,将其放入试管之中,然后滴入一定的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产生了白色沉淀,如果这个白色沉淀能够溶于盐酸,并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其为碳酸钠溶液。当然,如果有其他猜测,并且可以设计相对合理的实验也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激发,在这个题目中,答案并不是固定的,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实验教学来开展创新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验教学能够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到学生的眼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此外,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之中,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对“氯气与水的反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如,让学生对氯水进行研究,研究其是否具有漂白的作用。教师先出示一瓶黄绿色的氯水,然后将红色皱纹纸放入其中,让学生去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由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最后,有的学生会说,氯气具有漂白作用,而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是氯水具有漂白作用。然后教师再顺势引入接下来的教学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被这个实验所吸引,进而纷纷投入到该实验的探究之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化学思维。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各行各业之中,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微课,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来进行讲述。众所周知,多媒体以及微课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于一体,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或者动画等能够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然后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困扰学生的重点以及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综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展创新教育,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开展创新教育,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之中。如此,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
篇2:高中化学论文:探究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高中化学论文:探究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高中化学论文:探究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河南省许昌县第二高级中学 张改莲
【摘要】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教学理念,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努力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环境的、新颖的化学教育教学策略,从日常的每一堂课起,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做起,进行教学创新。
【关键词】探究教学;启发思维;自主创新;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2-0012-0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求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
德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知识的获得是囫囵吞枣,甚至如鲠在喉,吸收理解尚不能达到,更不用说学以致用。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气氛,尽可能安排各种富于发现的机会,提出一些具有诱发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一、落实教育理念,强化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能力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很难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牢牢把握新时期,生产、生活知识的需要,让学生在新思想、新方法、新内容、新技术和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求知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好学生。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化。
如: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我们厨房食用的食醋、食盐、纯碱;建筑上用到的生石灰、石灰水,石子和沙子;洗衣用到的洗衣粉、洗涤剂等等,都与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有关。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让学生注意平时饮食卫生;(化学教学论文 )并向学生介绍电池中汞盐、铅盐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让学生注意环境保护。联系到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感受到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探索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场景,创造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因为设计实验费力,而放弃利用它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而要努力设计更好、更佳的相关联系,激发学生思维。
在学习完O2、H2、CO2等气体的制取后,向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生活中,做饭燃烧用到的沼气、“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CH4。教师可提出实验室制取CH4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了解CH4的性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通过合理类比、推断制取CH4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这样,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独立自主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应收集、整理大量的素材,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不少他们尚未学过的新知识。而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使他们产生激烈的求知愿望,启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问题尚未出现之前,老师可先向学生输出前馈信息,指出学生容易犯、经常犯的错误,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分散难点,把难点分散成若干个问题,就可以降低难点和难度,这样学生容易理解,能够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如:在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可创设如下问题情景:
(1)加热KCIO3融化后才开始缓慢放出O2,若使用催化剂时,实验室里无MnO2,还可加入什么物质使KCIO3迅速放出O2?
(2)用KCIO3和MnO2制取O2,混合加热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用什么办法可以将它们分开?
(3)用H2O2和MnO2制取O2时,能否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4)若将MnO2放在隔板上,是不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
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一些想法也许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其效果当然肯定比老师干巴巴地讲述,或让学生死记课本知识要好得多,这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四、灵活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英国物理学家贝尔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类型、难度、大纲要求等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作出科学的选择和判断。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无论多好的教学方法,反复多次的使用,都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不断提高。
如:每一节课的提问方式,我都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学生能够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有时让学生口头回答,有时让学生演板,或让一个学生独自回答,或让几个学生依次回答,看哪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更好,更完整,来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时,我把要提问的问题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喊出几名学生,让学生随机抽选,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回答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有时也会让其他学生指出他们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旧知识点的整理中。也会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让学生及时整理知识,在知识点的梳理中,尽快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对学生的评价以前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和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的考量。学生评价要多元化,可以有成绩第一名,也可以有进步第一名,还可以有参与化学实验小冠军等等。
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探究的参与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真正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总之,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期望、学生的要求,均期盼我们教师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质疑、探究、思考等自己取得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逐渐形成理想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自己会学。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设计过程去探讨。要引导学生在树立远大目标和扎实学习的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针对化学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般规律中有特殊,以掌握精髓,灵活运用,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蜀晋,探究教学论析 化学教育 (4)
2、金福华,浅谈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化学教学 2002
篇3:高中化学教育思维创新分析论文
为了与目前的应试教育相适应,当前的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与考试大纲的内容为主,由于此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未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创新能力既涉及到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创新,同时也涉及到了思想观念的创新。另外,要想与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相适应,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不仅需要提高本身的教学质量,增加知识储备量,而且还应该对学生课堂与课后的学习方法以及效果引起重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
1.创建教学情境,营造激发学生对思维进行创新的氛围
为了创新高中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创建独特的、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并且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比方说,教师在讲解硝酸强氧化性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问:酸与不同类型的金属发生反应能够释放出氢气,但是,在制备氢气的过程中,为什么不使用硝酸,却使用盐酸或者是稀硫酸呢?以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教师进行相应地指导。采取此种方式,既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1]。
2.积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由于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对其引起了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机制,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力求培养出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而要想达到此目标,就应该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观念。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就代表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为培养其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思想观念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将转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思想观念作为切入点,可以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3.采取多媒体手段,促进化学教育方式实现多样化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采取新型教学手段,基于对各种元素的展示,让抽象的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对影像展开联想。比方说,在进行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将有关视频播放给学生,以此来进行解读;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列和分布时,可以采取呈现图片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了解其情况。采用此种方法,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此外,为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还应该加强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出本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针对课程设置围绕一个主题和学生共同讨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以此来激活教学氛围,在无形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而不仅创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且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在实际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另外,由于化学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实际生活与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05:78-81.
[2]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5,12:296.
篇4: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呼唤以人为本,创新教育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呼唤以人为本,创新教育
作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心智活动,而我们的教学却恰恰缺少智慧缺少思想,缺少人文关怀.课堂中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呆板单调的方法,重复无聊的.过程,抹杀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学生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张扬,生命价值的体验,情感的抒发都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当今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作为教育者应把“以人为本,创新教育”作为作文教学的常态,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作 者:李向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第一中学,742100 刊 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5: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一、阻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原因
(一)缺乏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两者相辅相成,教育为理论,实验为实践。由于化学不像文科性质的学科那样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难懂,可是化学实验能把其中的原理让大家直观的看到,方便了学生记忆,更便于其理解当中的内容。现实问题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还是通过教师硬讲,学生硬记的模式,虽说有学生理解,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效果还是较差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异。另外就是,学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不是少这样的化学材料,就是缺那样的器皿器材,教师有时候有心去做实验,可是情况却不允许。从这可以看出,当前的化学教学缺乏化学实验。
(二)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比较深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学生会以此当做挡箭牌,认为就是难,自己再努力也是学不好。而且,高中化学有大量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都是由一种化学实验和现象与之对应,繁琐的知识量让学生望而却步。比如,掌握不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窍门,不知道什么样的物质会发生反应,再或者是反应后不知道生成什么样的物质,上述所说的单纯的硬记,根本解决不了这样问题,因为学习化学不能只懂皮毛,否则内在的化学反应就不会知晓,而且化学这门课程注重过程,注重理解。再者就是教师方面,化学教师都想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原理,可是其做法通常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比如,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是很感兴趣,这和他们的心理特征不符,他们知道化学课的实验比较有趣,而不是教师一个劲的在讲台上讲,他们随后做练习,这只会令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即使条件不允许,起码也不能抹杀学生对研究化学的热情。
(三)师生缺乏沟通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打个比方,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位高权重的,而学生自己是人微言轻的,加上课程的重压和各自的目标,使得双方难有时间和心情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对教师教好高中化学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教师只教,而没有学生回应,没有信息的反馈,这是教师的失职和悲哀,教师不应只是讲完课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看自己的讲课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二、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重视化学实验
上述讲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从学校来说,就应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去做实验,配齐基础设备,让教师能有施展身手的场所,让学生能看到化学实验的真谛和魅力。其次,教师不要图省事,认为有的实验不讲没关系,要以身作则,能做的实验尽量去给学生做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二)拓宽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不用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外布置一些化学作业,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操作的小实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集体观看化博会,观看化学有关的电影和名人传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产生让学生好好学习化学的浓厚氛围。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当前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应该用好这样的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影响明白化学原理,看清化学反应的现象。
(三)师生多互动
俗话说的好,话是开心锁,什么事情说出来了,那就有办法解决,憋着不说,别人永远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师生亦是如此,学生有什么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问老师,而教师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教化学的,就不管学生生活,那就错了,要尽力去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才能掏心窝子说话,这样也就能针对问题去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建议论文
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建议论文
一.优化学案结构,提高学案的可操作性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所谓的应试教学,老师一味地把应试知识灌输到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当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自己动手能力,针对某个化学实验现象可以单独分析出来,而这些都应该渗透在制作和优化学案的过程中,唯有学案具有可操作性,有很强的引导性,才能将学生顺利地带入化学课堂,将化学知识学好、学透,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习情感,为将来进一步搞化学、化工研究奠定基础。优化学案结构是教师从“教”的顶层设计进行创新和思考,如果要细化,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实验创新上。
二.发挥创新实验教学的价值
实验是化学知识和规律形成的基础,而当前由于高考采用笔试这一唯一笔试的考查方式,导致高中化学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创新,其实这个认识是不长远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化学学科的进步都是有抑制的,“价值”一词看似存在于政治经济学之中,其实在化学教学中也存在,教学必须思考其价值性。实验创新应注意如下几点:
1.求新。“新”是创新的前提,当前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我们课堂上总是给学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兴趣度的刺激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要适当地创新,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因为好奇而主动地探究其中的规律。2.求简。科学是简单的,创新求简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说的:其一,装置和操作更简单、便捷,缩短实验的时间;其二,学生对现象的理解变得更直观、简单;其三,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情感过渡的简单。
3.求巧。巧妙的设计或操作让整个化学实验更具科学味和化学味,有的时候创新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或很巧妙地改变实验装置,或很细微地改变实验操作,但是最能让人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创新趣味性和妙处所在。
4.求省。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都是在消耗化学药品和化学器材,如果设计能够节约,则价值性凸显。笔者这里说的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省钱,化学器材、药品、试剂都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验浪费,看似不多,但是放到全校、全区、全市、全省、全国呢?每组节约一点点,则可以节约不少的.实验经验投入;其二是减排,实验有很多是有气体排出的,对空气质量是有微小影响的,同样从大环境来看,应该尽可能地思考设计出更为绿色的实验。
三.鼓励合作学习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灌输的多,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当前课改新背景下,南通提出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育方针,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与合作学习,应该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1.创造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当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笔者不仅仅教化学,还做班主任,观察学生后发现他们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学生还缺乏集体观念。为了扭转这一现状,也是为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就要有的放矢,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2.传授学生合作的方法,激发交流欲望。上课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但有的学生却无从入手,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所以,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要求怎样,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准备一定要充分,讲得详细一些。还应通过学生示范来增加感性认识。
3.跟据实际内容,采取合适的合作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一般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作者:邵进峰 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篇7: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以及化学学科中极其关键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必要性,阐述化学实验创新的基本原则,并且以具体的实验改进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实验案例改进前后的对比,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具有更加简化的操作方式以及明显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35-0083-02
化学学科的形成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体系的本质所在。通过不断地进行化学实验实践,研究者不断探索和拓展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极其关键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教学阶段,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初涉化学领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进行创新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中学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过对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实验的亲自操作和讲述,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化学实验操作明白了某个规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发挥自主思考能力,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最终化学实验教学变成与化学教学捆绑在一起的呆板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以及了解学生主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情况,张英波老师曾经对某一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挑选高二年级不同老师任教的、不同层次的9个班共4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随后对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发现,在实验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的表面层次,在遭遇实验失败或遇到异常现象时,学生表现为探究兴趣不会持久,在改进装置并使之微型化方面创造兴趣明显不足。随后,分别对化学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差异进行检验,发现不同化学成绩和性别的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目前来看,不论是成绩较好还是成绩较差,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化学实验创新的认知在兴趣感知、主动思考、动手实施三个层面均存在不足。
篇8: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创新论文
1.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在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实验过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对加强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后,对实验创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是否存在新的问题、新的实验现象等;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创新实验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践对创新成果进行检验,感悟创新的`价值,增强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2.安全环保原则
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实验用品部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向学生强调具有毒性、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的取用及保存,废物的处理和药品的回收等方面的规范行为,实验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把环保理念作为实验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
对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创新性改进,一定要注意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效果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创新,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实验速度更加快捷;效益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简化实验的过程从而减少实验误差的概率,因此在改进、优化实验方案中一定要注重改进后实验的效果与效益是否已经最优化。
三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
1.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区分实验
在必修一胶体的性质探究实验中,有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的大小对比实验,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即此实验是为了证明浊液中胶体粒子大,胶体中胶体粒子小。教材中,对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包括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实验过程中总共需要过滤两次,通过两次过滤实验来辨别浊液中和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但是实验过程中仪器笨重,操作麻烦。在经过改进后的实验设计中,整个实验过程只需要三张滤纸即可完成实验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把三张滤纸叠放,用滴管吸取泥水滴在叠放的滤纸上。实验现象:在最上层滤纸上会有固体小颗粒,而第二层上对应位置没有固体颗粒,只是呈湿润状。实验说明:浊液中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接下来,在滤纸的另一位置滴上几滴Fe(OH)3红褐色胶体,会看到在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滤纸的对应位置都有红褐色,说明胶体中的胶体粒子透过了滤纸,从而验证了浊液中粒子比胶体中粒子大的事实。经过实验设计改进前后的对比可知,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当中运用到的实验器材简化了许多,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实验对比效果也更加明显。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实验
在必修二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章节中,通过对Ba(OH)2·8H2O+NH4CL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证明该反应过程吸收了热量。教材上的实验操作:将两种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在快速搅拌以后,提起烧杯可以发现玻璃片和烧杯底部粘在了一起,同时烧杯上的水滴变成了冰状物。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由于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化学反应吸收了大量热量,从而使水滴结冰,因此也可以证明该实验为吸热反应。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发现,如果搅拌时烧杯有所滑动,或者室温较高,玻璃片与烧杯底部往往粘不起来,针对此问题对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设计:将实验过程中玻璃片上的水滴换成冰醋酸再进行实验操作,多次实验现象发现将水滴换成冰醋酸后烧杯和玻璃片更加容易进行黏合,因此实验效果更好,这是由于冰醋酸的熔点比水高(16.6℃),在吸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结成冰状物。因此,在很多实验中如果对实验材料进行稍加改进,实验难度会降低,实验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与建议
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实践操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优势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化学实验在设计和教学中还具有相当的创新优化潜力。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化学教育体系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的实验创新设计应当以挖掘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教材和实验评价五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进行教学理论与设计创新,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如设计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和想法,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起进行探究式活动。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化学实验在设计与教学上的创新发展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晓霞、蔡河山、易芬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分析化学实验为例[J].广东化工,(3):37
[2]秦于章、代旭娅、郑云祥.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5)
[3]刘芳红.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D].西北大学,
[4]张英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篇9: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
一、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价值:时代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
创新是国家核心发展理念。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开展创新素养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创新是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2018年9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且提出:“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驱动是自治区三大战略之首。2017年6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的代表会召开,党委书记石泰峰在报告中提出宁叟要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这是立足宁夏区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解决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禀赋。《大学》中写道:“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周易?系辞上》中写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些古代典籍体现的思想就是创新推动时代的发展。
二、创新素养教育的现实成就:变革了基础教育课堂模式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的不懈努力下,宁夏创新素养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教育理念得到转变。坚持转变理念先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远程资源等多种方法,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的育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学校的办学观念有了新转变,比如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提出”对每位孩子都有创新期待”的办学思想;固原回民中学提出“每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个学生不求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的教育思想;吴忠盛元小学提出“让生命成长打上创新底色”,重视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和活动引领,将创新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变成了常态。二是褪盖面不断扩大。从2015年启动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以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教育厅的持续推进,到2017年实验试点学校(幼儿园)从3个市、县(区)的16所扩大到覆盖全区所有市、县(区)的649所;参与实验试点的教师从1200人扩大到4.3万人;学生从1.3万人扩大到46.2万人。实验学校从城市学校逐渐扩大到了农村学校,涌现了诸如隆德县张程小学等创新素养教育课程非常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各实验县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创新素养教育正在形成规模效应。到2018年秋季,全区初中及以下学段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三是理论探索不断实现突破。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的概念,对创新素养进行了理论阐释,列举出了创新素养的组成要素,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公式。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区分学前教育阶段、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阶段等不同学段学生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不同的心理特征。研制出了适用于创新素养教育的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四个评价量表,研制出了对创新素养教育成果评选的案例、创客故事、创新项目、论文等四大类成果评价量表。各地各学校也形成了许多创新教育实践的模式、课程和方法。四是创建了“4+2+N”新模式。“4”就是4个评价体系,即上级部门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4个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牵动作用,促进创新素养教育;“2”就是两个读本,即对教师如何实施创新素养知识读本和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创新素养教育知识读本;“N”就是N种教育方法。
三、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综合施策破冰前行
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从示范学校建设、教学方法提炼、中考改革驱动、家校共育等若干层面来促进宁夏创新素养教育的纵深推进。示范学校建设。创新素养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中的一条就是“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领”。遴选出在创新教育制度、设施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师资配备、学生创新活动参与度、创新成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自治区级“创新素养教育示范校”,以点带面,引领和促进自治区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教学模式提炼。创新素养教育要立足课堂,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要提炼适合创新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推进,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要汲取现代教学方法的精华,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素养教育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真活动为方法的理念,如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结构化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情景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讨论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发创造性的目的。评价改革驱动。各地要用好教育厅下发的创新素养教育评价四张量表,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创新素养评价体系。我们还要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发挥好评价对培养创新素养的“指挥棒”作用。宁夏中考改革的变化:一是全科开考,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等科目的具体考试由学校组织;二是命题变化,不单独出说明书,增加开放式题,提高命题质量。这体现了“综合评价、注重能力、彰显特长、创新导向”的改革特色。试题设计立足学科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创新素养教育的内容,将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逐步推进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非标准化,增加探究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考试;既有语言课的听说考试,也有实际操作检测。强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来促进创新素养教育的落实。家校共育促成。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落实创新素养教育目标,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凝聚教育合力,为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导向护航,并提出了指导意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家校共育创新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家校共育专业队伍,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家校共育专题活动;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家校共育成功经验;实施家校共育监测评估。宁夏正在编印《创新素养教育家长读本》,依托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展家长培训,把创新素养教育的相关理念、内容、目标及学校开展的创新素养教育导向传递给家长,通过家校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创新素养教育体系。
篇10: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了必然趋势。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给语文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面貌。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二、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司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外教学研究》第74期。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王明
篇11: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摘 要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要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而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现结合本人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语文教法却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却显得苍白无力,教师的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所以说,现在的语文老师要考虑:1.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变教学观念,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并且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求异。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二)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三)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作文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可一周改一篇为两周改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办小手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一方面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自己这些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好的展示出来。以前,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紧接着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篇12: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全面创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 上什么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得失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有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
[1] [2] [3]
篇13: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感恩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1.感恩主题班会,走近学生心灵
学生到了高三,压力陡增,容易出现错误归因现象,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产生隔阂或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一段时间,班里几个同学闹矛盾,有的同学因此还出现了旷课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巧遇感恩节,我决定开一个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多理解宽容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单凭讲道理,学生印象不深刻,甚至学生们也能讲得头头是道。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仔细斟酌之后,事先准备好约400只扎辫子的彩色皮筋,给它们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称作感恩圈。班会上引导学生做如下活动:选择自己周围的左邻右舍,先用感恩圈答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同学,然后向与自己有过不愉快的同学说出心中的结,道一声对不起或没关系,赠送感恩圈消除误会或隔阂。同学们交流的场面十分热烈,每位学生都发出或收到了很多感恩圈,有的套在手上,有的套在书本上,有的干脆扎在头发上……相互开心地笑着。我专门留意了一下有矛盾的几个同学,他们都高兴地开始交流啦!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0日,今天下午的班会课感触颇深。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同样,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更加优秀、坚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因为这情谊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珍惜高三这段拼搏的岁月,在其中我们收获了坚韧与顽强!”看着大家手上七彩的“感恩圈”,听着大家的笑声,感觉好幸福。是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诚挚地对待他人,乐观阳光地生活,每一天都会那样精彩!希望19班这艘大船,在每个人的努力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明年六月,胜利必将属于每一个人!
2.成人仪式生活化,感动学生
高三的大多数学生都到了18岁成人年龄,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大人说教,但面对高三的压力和困难,往往踌躇不前。学校每年都会在12月份隆重地举行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进行责任教育,激励学生管理好自己,拼搏高三。恰逢此时,学生刚上高三的热情已渐渐退却,学习内容都到了攻坚阶段,增分的速度渐渐变慢,一些学生出现了懈怠。班级怎样配合学校的成人仪式呢?考虑到学生虽人至成年,但还会像小孩子一样迷恋生日蛋糕,我给学生们订制了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怎样赋予它更多的教育意义呢?为了学生能储存更多责任和奋斗的记忆,我让做蛋糕的师傅把蛋糕上的祝福语“生日快乐”换成了“用奋斗点亮18岁”!傍晚,看到蛋糕,参加完成人仪式回来的学生们眼前一亮,既幸福又兴奋……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12月14日,我们18岁了呢!老师切蛋糕的时候,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班那么温暖,真的像个家。18岁的我们肩上多了一种东西叫责任,无论过去的我们怎样无知,怎样幼稚,如今我们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坚定地担当。还有174天,曾经漫漫长夜的艰辛终会化为满眼温暖,纪念我们的青春。”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为了梦想,用奋斗点亮18岁!
3.把握高考时机,激励学生
高考前一个月,学生容易出现瞻前顾后、学不进去的情况,这会慢慢消耗学生的身心和成绩。心理专家往往提醒学生要专注现在,关闭昨天和明天两扇门,全力备考。如何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并随时主动调整呢?考前一个月左右,强化训练较多,学生们课外活动较少,学生们特别想上体育课。我和学生在篮球场上了一节班会课,将学生分成五组,先将过去的不愉快写满纸条,奋力向后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然后将写满未来梦想的纸条向前投掷,比赛看谁掷得远;最后分组竞走,体验心无旁骛全力冲刺的场景。灿烂的阳光下,学生们愉悦了身心,学会了排除干扰的方法,斗志昂扬。当天的值日班长在班级日志中写道:“5月13日,老师今天带我们出去玩。主要是田径、掷纸球和18米团队竞走。觉得她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能感染大家,带动大家。面对高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了,专注于自己手边的每道题,每个知识点,其它的不去想,要是遇到困难了,就设想一下成功之后的场景,心里就会好一点儿。还有,老师让我们把该抛下的都抛下,这个我真的很信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这样一股力量,如果你把精力分散在不该有的地方,就会收到惩罚,相反,全神贯注的人会得到奖赏,这个看似无厘头,可是很准的。”约半个月后,另一名值日班长又回想起了这件事:“5月26日,当下发生时,你认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一整时期的印记,所以珍惜吧。也不知道以后会泪奔成什么样子,那么多朋友、战友……大家的状态都很好。犹记得那天被老师带到球场的那个下午,阳光明媚,微风习习,好像沐浴在梦想之中,青春而快乐。我们19班,在一起,大家手拉手,向前冲刺,毫无畏惧,还有12天了,大家一起忘掉所有哀伤,走下去!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高考之前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呢?用曾经的事实和努力证明,会更加令人信服。考前10天,我用自己高三一年用过的31根红笔芯拼成一个大大的“赢”字,提醒学生关注自己过程中的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这个字高考后被一名学生永久收藏了。
考前我发现教学楼前的花开得正艳,为了鼓舞士气,顺手写了一篇习作《绽放的王子锦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渡过最后一个星期。下面是文章中的片段:“你们是新一中首届全部使用三栋教学楼的学生,志恒、智达、致远雕刻了你们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你们从懵懂少年如何走向成人礼……不是只有别人才能代言成功,把握好机遇,真抓实干,不抱怨,不放弃,充满激情,努力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可以赢得成功……已经看到了,跑操队伍中的英雄团队!看得我都有些感动!不羡慕鱼戏左右的荷叶,不羡慕雍容华贵的牡丹,看,王子锦带开得正艳,花团锦簇。,陪伴我们一起绽放!”经过精心调整,面对高考,学生们信心十足。6月6日的值日班长在日志中写道:“很难忘很难忘每次跑操时的喊口号,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彰显士气,像老师那篇神文说的一样,眼眶有种湿湿的感觉了。今天天气很凉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也是这种好天气。凉爽的天气能让人心静呢。期待这一年的考生好RP,对了,提到RP,大家一整年都在攒RP,‘人在做,天在看’,大家一定会考好的!现在不是煽情的时候,平静心态最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佳水平的,还有1天,大家推开一切不愉快,坚持到最后!”翻阅一年来的班级日志,我发现那些精心设计过的教育形式,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这符合教育学中可接受原则。有时班主任道理讲了很多,但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因为所采取的教育形式或方法,不能被学生接受,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班主任工作应常做常新,不断探索新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14: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质量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是比较着重课本的知识的传授,一般也只能拿学生成绩的多少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这质量观的指挥棒下,教师也就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按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不要求从学习的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只有教学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在这种质量观的指导下,在重视课文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出发
营造了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氛围,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要注重营造创新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好中国的各种桥梁图片,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桥进行归类,并说出各种桥梁的历史和桥结构特点及不足。由课内延伸到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座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然后加以点评,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从中挖掘他们创新意识的潜能。
2.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他们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显现。学生质疑能力的深浅,其实反映了他们钻研新知识的表现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做好示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做到立场观点正确鲜明、思路清晰条理、方法科学得当,语言准确生动。如,学习《白杨礼赞》一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找资料了解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生长在哪里?生长环境怎样?找词典了解“礼赞”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阅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精彩片段的地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礼赞它?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用何在?这当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独到的有新意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营造了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3.训练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提出自己延伸课内知识的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提出一些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甚至是已成为定论的问题进行讨论,积极思索、触发灵感、集思广益,从而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课时,就可以引发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受许多大中专生走出校门仍无分配的表面现象所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不良的现象,提出了“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最后学生明确目标。还可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故乡》水生和宏儿以后的生活情况怎样?关系怎样?请你想象一下,并把你的想象内容告诉人家。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育应以现代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思想是突出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动笔能力相结合,调动学生内存的能力,认真把握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空间,培育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出发,可以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法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关注的一些网络语言,吸引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鼓励他们质疑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导读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把握方向,认真钻研,主动探求,自主学习,自获结论,逐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控制,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动手法
在训练写作时,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素材,就写不出好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作之前,带学生去参观手工制茶的整个过程,学生亲临之后,个个跃跃欲试,思维顿时就非常敏捷,写作训练会顺利地完成,达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3.归类法
同类型的几篇文章作比较教学,比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来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获得人物形象。
4.图示法
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用不同的符号,用图表示出来。特别是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一一提出来,然后一一解答。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缩短授课的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启迪思维,形成条理清晰的整体形象。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批判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前提,进行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独立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为21世纪多输送创新人才。
篇15: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联系很大。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往往利用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很多知识无法通过直观的现象或者单纯的讲解就让学生最快地掌握、理解并很好运用。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在教和学中正真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很多教学方式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法主要是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优势,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参与率,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1.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所以,教师要营造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矛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说,在启发学生思考、全面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探索教学中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决定。
(1)有意设疑,创设矛盾情境。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抵触的问题,创设一种矛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兴疑激趣,创设悬念情境。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结点,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要尽可能利用语言的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题,诱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强化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作出一些假设,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引导学习的目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AlCl3和NaOH反应时,学生明确了实验是为了验证操作顺序、试剂用量对实验现象的影响,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试管、滴管的使用方法,强调做好实验记录。但由于在操作顺序和试剂用量上各个学生不尽相同,结果给出了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时的学生由于现象不同感到惊奇,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启发学生间相互对比操作顺序、试剂用量,并进行讨论,分析反应原理,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探究的实践方法,既可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又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利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知识性习题,从而巩固和熟悉所学知识。练习可采用问答、板演和书面练习等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还必须善于抓住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评价。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多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历中寻找问题,探究熟悉的问题能够使其认识到探究的价值,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
(2)情境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注意到问题的存在,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探究意识的激发。
(3)探究的问题难度恰当。太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需探究就能回答;太难的问题,学生会认为高深莫测,解决问题简直是望尘莫及,而彻底丧失探究的信心。美国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兹曾说过:“学生必须面对困难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问题,能享受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摘到果子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意识到他们能够处理越来越困难的问题。当他们获得了探究的工具、养成了探究的习惯,他们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教师做好调控
教学过程受到各种各样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民主作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可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创设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若教师信任、关心学生,经常给学生鼓励或赞扬,可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问题情境教学成功的要素。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篇16:高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科学价值观教育论文
从根本上来讲,高中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科学价值观,其直接决定着多种多样的事物看法以及价值理念。化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属性,教师在化学课上有必要实现科学价值观的全方位渗透,运用此项举措来激发高中生面对化学课时的强烈兴趣,对于深层次的学科潜能予以挖掘。对于现有的化学课模式应当灵活予以转变,确保在当前的课堂模式中融入更多的价值观内涵。
一、科学价值观全面渗透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学科与高中生的平日生活之间具备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与此同时,化学学科本身也具备实践属性。从现状来看,新课改正在全面融入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依照新课改的根本宗旨,针对化学教学有必要全面转向于塑造优良的价值理念,培育实践素养并且激发科学精神。因此可以得知,化学教学有必要更多侧重于渗透价值观,通过运用综合性的手段与方式来实现价值观的融入与渗透。截至目前,多数师生都已意识到渗透价值观对于高中生具备的意义所在,因此也在尝试灵活转变现有的化学课模式。但从整体上来讲,现阶段的化学课模式并没能达到最优化,其中仍然暴露了较多的弊病与难题。究其根源,就在于师生仍然倾向于应对化学学科的各种测试,然而忽视了深层次的价值观塑造。由于受到上述认知的影响,高中生并没能具备优良的科学精神,而是倾向于敷衍或者被动进行应对。由此可见,针对当前的'化学教学亟待予以全方位的转型,对于科学价值观还需将其渗透于整个课堂进程中,师生共同探求相应的渗透策略。
二、探求改进策略
高中生在拥有科学价值观的前提下,其在面对各类日常事物时就会保持审慎以及科学的心态,因此有助于塑造优良的品性。具体在涉及化学课的全过程教学中,培育科学价值观的侧重点就要落实于化学实验,运用课堂实验来激发同学们具备的探究热情,鼓励大胆予以实践并且自主归纳相应的化学结论。具体而言,对于科学价值观将其渗透于化学教学应当关注如下举措:
(一)全面关注化学课实践
化学教学不能够欠缺化学实验作为必要的支撑与辅助,在日常性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都要将其融入课堂进程中,运用实验展示以及亲手操作等措施来激发科学意识。具体而言,化学实验通常都会涉及相应的化学器材、实验药品与其他要素。因此在全面施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就要指引同学们大胆予以尝试,运用自主观察以及小组协作等举措来激发深层次的探究热情。通过运用上述的课堂改进举措,高中生就能真切感受到化学课蕴含的趣味性,从而发自内心喜爱学习该学科。例如针对铁离子特征的知识点具体在讲授时,师生可以共同收集铁钉与其他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并且共同完成实验操作。高中生在亲手操作的前提下,对于溶液色彩的改变就能够予以亲眼观看,然后记下关键性的实验现象。在此前提下,同学们针对铁离子的各种特性就能够深切予以体会,从而全面深化了针对该知识点留下的印象。
(二)师生之间紧密配合
高中生本身承受着相对较重的日常学业负担,因此多数高中生都渴求趣味性的化学课。在当前的课堂上,师生有必要致力于密切进行配合,在此前提下共同创建了愉悦并且轻松的化学课整体氛围。与此同时,师生密切结合的举措也有助于塑造科学价值观。例如在分组进行探究时,各个组的高中生针对某些学科知识点就能予以全方位的深入思索,然后给出差异性的观点并且加以探讨。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授而言,建立于分组探究模式之上的化学课更能激发兴趣。
(三)鼓励自主探究
从当前现状来看,仍有某些高中生欠缺自主探究的必要意识。因此在面对某些难度较大的化学题时,高中生就会倾向于退缩,以至于引发惧怕的心态。为了全面转变现状,教师有必要在现阶段的化学课上更多鼓励同学们开展探究,而不是直接给予某些化学题的答案。高中生通过大胆摸索并且自主完成探究操作,自身就可以感受到化学课并非枯燥的,而是蕴藏了很多乐趣。在自主探究时,高中生针对自身面对的各种难题就能大胆予以克服。
三、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科学价值观应当能够渗透于整个化学课的进程中,从而显著提升了同学们具备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而非仅限于应对该学科的测试。在目前阶段中,化学课改正在呈现全面推进的趋向,而与之有关的化学课模式也体现为相应的转变。因此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师生还需致力于密切进行配合,共同探求科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运用渗透价值观的途径与方式来培育高水准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卞琴芳.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1):116-117.
[2]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3]刘佞珺.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33.
[4]周青,刘洋,魏俊超.高中化学HPS教学模式实验设计[J].当代教师教育,2011,4(04):46-49.
篇17: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需要加人多样化的创新元素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需要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性学习,调动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将探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吸纳现代化元素,实现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教学。
一、大数据与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联系
大数据的概念是指在超出可预见时间的范围内,用常规软件进行科学有效分析的数据的集合。大数据能够高效获取多种多样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还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承载着又一个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新应用的发明和发展。
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大数据为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工具,对于现代学生的发展很有益处。
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传播工具
调查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几乎已达到100%,其中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学生占总比例的25%甚至更多,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上网时间会受到家长限制,但也维持在平均每天1小时的水平。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沟通交流与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利用网络传播工具,使学生课上课下都能够获得相关知识。
2.开展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网络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来增加教学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例如,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各种信息的组合能够给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
3.注重大数据质与量的发展
大数据在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体现在运用中:大数据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庞杂,并非全部能够直接应用,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才能够确保其为教学提供帮助。为了保证数据质量,首先要扩大学校数据库的范围,要利用更多元化的互联网工具来收集更多信息,然后再对数据进行系统化分析,从中筛选出对教学有益的信息,并加以恰当的利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1.教师要走进网络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全面进人网络化时代,因为网络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网络中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和结构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实验课“粗盐的提纯”就可以利用网络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的预习,在网络上查询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整个实验的多媒体展示,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的验收。学生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通过网络数据信息,接触粗盐提纯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知识,将实验过程亲自呈现出来,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进而更好地掌握实验。
2.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引导者
在创新型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所转变,勇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学理念,融人信息化元素,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引导学生学会享受课程,并将这样的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大数据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资源,颠覆学生以往对于学习的看法,要让学生知道: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如何学习。例如,在“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课中,首先,利用PPT演示,引出钠的重要化合物,让学生来发现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与钠有着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把所知道的钠的化合物都说出来,如Na202、Na0H、Na2C03等。最后,把学生的回答分组总结,引出各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对于钠的化合物有更深的理解。
3.教师要做学习的领跑者
教师要有所^创新,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条件,广泛吸收各种信息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要采用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库资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想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利用好每一分钟,就要在课下进行更加充分全面的准备,对于实验设计的知识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实验效果的展示都要做到全面的'准备,只有经过这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才能够完美诠释指导者和领跑者的角色,才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能力的提{。
4.教师是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
要注重教学的全新模式,尤其是协作教学。这种模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增进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喷泉演示实验”就很适合利用协作形式进行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喷泉实验发生的条件等进行整合,然后对于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例子进行总结。氯化氢和氨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在常温下,能够分别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和700体积的氨气。利用这种特性,就可将氯化氢和氨气溶于水的实验设计成喷泉实验。此外,还有氯气跟氢氧化钙的反应,在500ml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气,加入约10g氢氧化韩后,塞紧带尖嘴的玻璃管的胶塞,摇动烧瓶,使氯气跟氢氧化钙充分融合并且发生反应,然后将玻璃管插人到盛有红色水的烧杯中,再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烧瓶内就会出现喷泉。这些例子,就是让学生以网络为资源,以教师为指导,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化学实验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教师要秉持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互联网的信息和便利有机地融人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来,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和发展。
作者简介:施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教师
篇18: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 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比较注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近两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和新课改带来的双重压力, 其中教师不仅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还要应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带来的高考题型变化。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的教学虽然差强人意, 但相信今后高中教学一定可以寻求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改革; 创新与实践;
根据目前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来看, 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 高中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还是比较死板,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在这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化学学习逐渐与新课改的标准相符合, 让学生有良好的化学基础, 确保在新的化学学习阶段, 学生可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化学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也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比较差, 而且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比较严重,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课堂内容单一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大量的内容, 使得课时比较紧张, 只能以知识讲解为主, 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相对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效果不显著。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展示, 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增加知识的讲解, 这不仅让学生化学学习效果不显著, 还会使学生觉得反感, 这样的教学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学生越是不学习教师就越是讲解, 教师越讲解, 学生对学习越反感, 学习效率越低。总而言之, 高中化学课的课堂内容比较单一,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变得越来越艰难,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 教学思维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有一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些改变, 但这种改变只是单纯的模仿。新课改之后,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的学习比以前更加注重,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的化学教学思维被困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新课标要求摆脱原有的教学方法, 然而高中化学教师自己却无从下手, 只能去学习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但这些教学方法往往是处在理想状况下的方法。化学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经过加工, 就直接搬进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一种状况就是, 学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比较依赖, 当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时, 反而不适应, 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进度。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要学会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让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转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四) 教学方式缺乏效率
教育改革的开展使得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中, 还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所以化学教学方法相应的要有学习方法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多样化呈现。但目前, 这两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 如果教学方法不加改变, 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会直接影响学生长期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 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课堂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与教师畅谈, 能够互相学习, 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 还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外, 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本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素养, 比如说如何看待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出同学对知识的理解错误才会让同学不会反感自己, 让同学及时地去纠正, 寻求正确的理解。总而言之,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这一点, 无论是化学课还是其他的课程都是适应的。
(二) 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来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化学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快速地运转起来, 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历, 了解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以及应用范围。另外, 实验本就是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试验方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 从化学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的奇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在铁的氧化实验中,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是在相应的化学试剂里加入一些铁, 然后让学生去观察一下, 最后将铁氧化的条件、原理等给学生阐述一遍这个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 比如说提前一个星期在教室内准备一些铁的碎屑, 然后给这些铁屑创造一个小的氧化环境, 让学生每天都去观察一下, 到了真正的实验课上, 再让学生运用化学试剂来进行实验, 将两种试验的.结果和过程进行对比, 让学生去分析影响铁氧化的条件,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给学生留一个化学实验报告的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对实验过程能够进一步的了解, 也可以促进学生去补充自己在实验课上对实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样, 化学实验课就不会让学生只是学习化学实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这门课程中, 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就是创新的过程。传统教育中, 化学教学就是简单地将各个化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所以学生的化学知识是分散的, 没有形成知识网。这样的知识结构,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对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思维, 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比如说, 在氢氧化铁的沉淀教学中, 教师会将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以及沉淀的条件讲述给学生。新课改之后, 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 氢氧化铁要沉淀需要哪些条件, 去除氢氧化铁沉淀的条件, 从而让氢氧化铁不会沉淀, 以这样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所思考,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 化学教学中, 教师对于教学要有新思维, 以自己的新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会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求变, 用新的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去更好地学习知识, 从而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人才。高中化学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 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董希毅, 高金娥.论高中化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方法[J].高考, .
[2]霍惠英.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1) .
[3]徐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2017.
[4]赖福生.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 (14) .
[5]闫亚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 (13) .
篇19: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作者/ 胡少波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语文教学也要实行创新教育,只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几点合理化创新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
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创新途径
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进步与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适应教学环境的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却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并没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语文学科特有的形象与艺术思维,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立足教材,大胆创新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何创新都要符合
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不应被教材所局限。
1.研究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所有教材编排体系,将高中阶段内的6本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事件与任务进行归类,总结其中的规律,指导学生将课文目录制作成表格,让教学编排体系、教学目标,课文题材与作者能一目了然。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编写说明介绍要学习的人物和事件,并设置悬念,这必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单元教学
教学单元是教材编订者以一定的目的来安排的,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在教学前可根据单元提示指导学生通读本单元的课文,打破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避免逢修辞必讲、逢语法必讲,要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品味语言。还要注意挖掘能够调动学生创新思想的元素,将突出社会规律,含有生活哲理的,逻辑思维紧密,艺术韵味盎然的课文根据创新思维特征进行分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
3.注意总结教材
语文教师可将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事件进行总结和归类,在学生考试前进行巩固复习。可以边看表边回忆,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观察人物形象的异同,对事物描写的取舍把握,让学生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学过的内容。如此,既能解决复习问题,又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机整合后,所掌握的知识便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二、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迸发通常是由简到难的探究、由点到面的思考、不同寻常的奇思妙想等。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
1.借题发挥,启发学生思维
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人类几千年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有机整合后重新构思得到的成果。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运用引导法、激励法和竞争法,抓住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产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的“借题发挥”,还可组织创新型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社会性、艺术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教学,同时,创新思维也应合乎逻辑,注重实际效果,而非毫无章法的口不择言。
2.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多元发展
对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要鼓励其分层渐进,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思路清晰,文笔通顺即可,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可鼓励其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不能只看卷面分数,而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此外,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语文活动,如,文学社、演讲团、书友团等,并建立活动保障机制,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体现,突破学习成绩。
三、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效率低下是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面临的问题。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很难提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再加上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随意性较大,而不少教师在教授时也未能掌握要领,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枉论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每堂课都拿出几分钟让学生去演讲,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贮备丰富的作文基础,还课堂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印记,用真实、真情增强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感悟之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并不是教师通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的目的。不少教师对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到不放心,不敢让学生去敢作敢为,而这出自好意的“不放心”才恰恰是制约学生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所在。因此,语文教师要敢于放开约束,让学生成为人生发展的交流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新的言语。
总之,高中语文的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文与生活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王强。语文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语文,.
[2]朱小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荷塘职业技术学校)
篇20: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粗浅认识。一、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国的教学方法,七、八十年代是“满堂灌”,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满堂问”,发展到现在,教学法五花八门:讨论学习法、发现法、目标教学、黎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每一种新的教学法出现,教师都应积极学习探索,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人特点合理选用,甚至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
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套路”来。但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应考虑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1.新课导入的创新。在教《将相和》时,我是这样破题导入的:“‘将相和’三字中,‘将’是‘将领’的意思,‘相’是‘宰相’的意思。‘和’是‘和好’的意思。文中‘将’、‘相’各指谁?既然‘和好’了,那他们原来有什么矛盾?他们间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样一问一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互相讨论,互相补充,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巧设情境激发创新。我在教《奴隶英雄》一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作为情境导入:“斯巴达克起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的奴隶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在罗马奴隶的疯狂镇压下,最后失败了,但它的历史功绩名垂青史,万世流芳。同学们,让我们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再现历史上这光辉的一幕吧!”同学们被这段声请并茂的话所感动,很快进入角色,分角色朗读非常成功。
3.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创新。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内容讨论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我遇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话、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教《草船借箭》时,读到周瑜听诸葛亮说“愿立下军令状”时,“高兴了”,除了让学生理解高兴的原因,还让学生体会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周瑜的性格。
4.注重求异思维训练。我在教《乌鸦喝水》后,问学生:“乌鸦这种喝水方法好不好?”学生回答后又追问:“假如你是乌鸦,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喝饮料的塑料管吸”,也有的说:“用空心茅草秆吸”。学过《曹冲称象》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提出:“曹冲的办法还不够好,石头搬上搬下很费力,干脆叫那些看称象的官员们代替石头,自己上船下船多好!”
5.实践中创新。如在教《菩萨蛮・大柏地》后,学生对诗词的内容已理解。我出了一题:诗中写出了这么美的景色,谁能把它画下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时,我特别要求,半圆形的彩虹不能用圆规画,但又要画得好,画得圆,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们都积极动起了脑筋,又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同学确定一点为圆心后,用尺子量同样长度用笔打点,再把无数点连起来;有的同学用一根短线连接两支笔,一支笔固定不动作为圆心,另一支笔画半圆;还有同学一只手捏住两支笔,笔头处叉开,按在纸上,转动纸来画。我们班上的黑板报,也是每月必出的,以前在黑板上打格子、画线,都用的是长直尺,速度慢且不容易画直。我看见了就启发学生:“木匠用墨斗来画直线,又快又直。你们谁能想出办法,在黑板上又快又直地画线呢?”同学们茅塞顿开,有人建议用长皮筋,有人找来了毛线,沾上粉笔灰,果真又快又直地在黑板上“弹”起了直线。
6.讨论学习中创新。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便是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适学氛围的良好方法之一。我经常采用这种学生间民主交流的方法。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都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位同学都能从对方汲取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借鉴他人的看法,弥补自己思维的欠缺或不足。因此,讨论过程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就形成了。
7.复习方式的创新。以前,考试前教师出复习题,学生做复习题,做其他复习书,要不就是哇哩哇啦去读。在六年级的复习课上,我尝试着让他们自拟复习题。题型可以是平时见过的,也可自己独创题型。复习题拟好后,可以自测也可以交流互测。课后我收来一看,学生自拟的复习题真还不赖,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出好题目,认真复习课文,不仅把课文钻研透了,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