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考试试卷  > 语文试卷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cái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形。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梦中呓语       
振聋发聩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ái 军会议       
无处dùn形       
2.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5)走过春夏秋冬,看遍人间风景,古代文人墨客像个个绘画大师,将美好的景色永远定格在历史画卷中。《钱塘湖春行》中“            ”,齐鸣争春,欢欣飞舞,这是白居易眼中春的生机;《渡荆门送别》中”“            ”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是李白眼中的壮阔画卷。
3.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苏维埃政府实施的有利于农民的四项举措是什么?
4.《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相通之处。请结合书中两个具体的例子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5.【语段探微】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 A. ②④⑤①⑥③
  • B. ②⑤①④⑥③
  • C. ④②⑤①⑥③
  • D. ⑤④①②⑥③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②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③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材料三: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正在倡导的道德风尚。为了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促进助学贷款健康发展,某大学开展大型诚信签名活动。
       工作人员拉起了“助学贷款,诚信为先”和“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的红色条幅,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此时正当艳阳高照,但这也丝毫没有阻挡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同学们纷纷在条幅上签名,表明自己履行承诺的决心。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积极宣传:“守信于行、诚信至上”的活动主题,在广大同学中间营造出了“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教育氛围。
(1)仔细观察材料一的图片,介绍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2)假如你要参加“诚信”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请你根据材料二,列出你演讲的三个观点。
(3)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拟写成“一句话新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留在心田上的“水印”       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考了个不错的分数。但那时还是估分填志愿,结果过于自信的我,将总分多估了15分,最终以4分之差,没能被所填报的大学录取。
       12年的寒窗苦读付之东流,烦闷之极的我,想第二年春季再去复读,于是便对上过初中的父亲说,书上的知识,我已掌握得滚瓜烂熟,下半年在家自习就行了。
       父亲本不同意,但看我态度坚决,性子又倔,最后只好皱着眉答应了。
       此后,每天早上我都睡到自然醒,然后拿着书,戴着耳机去屋外的山边,寻一块草地坐下,边听音乐边看书,时不时再看看山的青翠,鸟的振翅,泉的涌……其实,我看不进书的——没被录取的懊恼、烦躁,像根牢牢捆绑着我的粗壮绳子,勒得我胸闷气喘,难以解脱。同时,又百无聊赖地觉得反正考了高分,说明我的基础扎实,在家自习放松懈点没有什么问题。
       父亲呢,有空时会过问我的学习情况,流露出对我在家自习的顾虑和担心,他也不敢多说,怕我心情不好,对他发脾气。
       一天清晨,父亲一反常态地将我从床上拽了起来,带我去田边巡水。从初中起我便在县城里住校了,很多农事都忘了,巡水,就是查看田埂有没有漏水,如果有,要及时堵上,“秋季雨水少,山塘里的灌溉用水也不多,田里的水如果漏了,麻烦就大了,可能前功尽弃!”父亲说。
       但一圈巡下来,并没发现漏水的地方,我便打算回去,可父亲却让我等等他扒开稻丛,用铁银护了一些半干半湿的泥,在田埂旁做了个方形的小平台,并让平台高度与水面齐平,“这叫作水印,记录稻田里的水位高度。”他解释道。
       次日,父亲再次带我去巡水,依然没发现漏水。“这田埂坚实牢固得很,没必要总浪费时间去巡!”我有些不耐烦地对他说,“田里的水,跟昨天相比,一点也没见少啊。”
       父亲没接话,将我带到做“水印”的地方。扒开稻丛,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一一小平台已露出水面半指甲盖高了,大约有5毫米!也就是说,田里的水,已漏掉5毫米深了。如果不是有“水印”,很难发现!
       父亲说,“再牢固的田埂,即便没黄鳝、螃蟹去打洞钻漏,也会经常有极小的细缝,悄悄地日夜朝外漏水,肉眼很难发现,而它们会越漏越大,越漏越多,再多的水也经不住这么漏,A如果不做‘水印’记录,等最后发现,就迟了。”
“你肚里的知识,就跟这田里的水一样,”堵上漏子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你自个在家自习,没老师教,没旁人检查,没成绩记录,再多的知识,再好的基础,也会悄悄被漏掉,而你可能浑然不知,更不会去堵。B你得去学校,去考试,去给自己做个‘水印’,那样,才能检查出身上有没有‘漏子’,学问是不是漏少了,成绩有没有选步呀!”
       原来,父亲早就看出我在家自习的心不在焉了,我羞愧地恍然大悟,决定重返课堂。
       果然,复课后的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便下降了不少,好几道题错得连自己都难以相信。好在,父亲用“水印”,及时点醒了我,使我意识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并及时返校投入到复习中去,第二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父亲已离我而去多年,老家的田在几年前也流转了出去,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完善的灌溉朴水监控系统,让稻田里再也没必要做“水印”了。
       但父亲做的“水印”,却一直留在我的心田上,时刻提醒和激励着我。
(1)请联系文章内容,将相关的情节填在下面横线处。
       高考失利后“我”决定在家自习,为此感到懊恼,烦躁→①      →“水印”显示田里的水已经漏了,“我”感到惊讶→②      
(2)结合文意,分别谈谈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中“水印”的意思。
A“如果不做‘水印’记录,等最后发现,就迟了”
B“你得去学校,去考试,去给自己做个‘水印’。那样,才能检查出身上有没有‘漏子’,学问是不是漏少了,成绩有没有退步呀!”
(3)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田边巡水?请简要分析。
(4)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父亲,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和“我”两个人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如何拟好新闻标题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一则新闻而言,标题就是眼睛。所以,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那么,怎么才能拟好新闻标题呢?
 从现实情况看,受众平时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当前的焦点、热点信息。为此,拟制标题时,一定要把新闻的出发点或者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比如,《疫情当前打口罩的主意?顶格处罚!》《双节同庆,家国同心》等,这些标题乍一读,就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说能够直击到大家内心深处的信息,引发了共鸣,怎么可能不想赶紧点进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还可借助于“引题”“主标题”“副标题”来进行辅助,“引题”一般在主标题上方,字体略小于主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新闻焦点,比如《(引题)各方帮扶下,陕西两位残疾人脱贫解困——(主标题)眼中有光 脚下有路》。
 只关注热点还不够,拟制标题还应把握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题目和新闻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雕琢和打磨。无论新闻想要传递什么信息,还是标题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闻事件的始末。同样是表述现象,如果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而是简单如同记流水账,只有真实没有雕琢,也不能算作成功的标题。比如,有位记者为了阐述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被破坏,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撰写了一篇题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消息。此标题吸引大家都想点击去看上一看。试想,如果标题拟为《公园石像为何落得悲惨命运》为题,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会怎样呢?
 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吸引不住读者,那就不要再写第二句了。”尤其是面对网络信息量大、流量高的特点,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句话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标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标题的拟定上,一定要刻画得特别准确,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取到新鲜成分,捕捉到新鲜活鱼。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结合新闻内容,经过深度加工,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切入点,不仅能让难以简练准确表述的内容一下子为读者所了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思考,进而引发好奇心。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雾里看花,才觉花更艳;水中望月,才觉月更明。越是不太容易被看清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如果在新闻标题处给大家设置了一个思维视野上的“弯”,就能诱发读者想要进一步查阅新闻内容的欲望,比如,《9999元天价粽物有所值?》《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等,都是抓准了新闻的焦点,并且在标题上设置了一个悬念,这才为阅读量出了很大“力”。
 大家在拟写标题时,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以上的方法,但同时还要切记:万不可做“标题党”,千万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对新闻内容无限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千万不能过分运用骇人表述,把新闻内容向危言耸听、给人强烈刺激方向描述:千方不能过分流用煽动语言,把新闻事实不存在的后续影响进行编排,甚至融入个人思想;千万不能过分搭乘热点,把新闻与近期的敏感焦点话题人物过分比较,甚至相提并论。
文本二
新闻拟题常见的“标题党”类型 第一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夸张式标题。简单来说。只要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管是夸大了事情的结果、个人的感受,还是影响的范围等等,就是夸张式标题。和夸张相对的。就是真实、写实。我们起标题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从事实出发,或者说,更加尊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类常见的标题党是悬念式标题。这里主要是指滥用悬念,故弄玄虚。新闻标题当然可以设置悬念,但要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撑悬念点。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我们的内容相匹配。
 第三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强迫式标题,通俗地说,就是直接给用户施加压力。对于用户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内容,在标题里如实表达就好。好的标题,自然会吸引用户点击,一惊一乍的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1)下列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A.文本一、文本二在结构上都属于并列式。
B.文本一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C.文本一主要运用举例子、作比较、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文本二主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标题党的类型。
D.在标题中只要设置悬念,就属于“标题党”。标题《初二是成绩下滑高危期,做好这5点成绩飙升!附8大学科提分攻略》中,“这5点”属于悬念,夸大了悬念的结果。
E.《与病毒作伴,他们是抗“投”一线“拆弹人”》这个标题巧用修辞。生动形象,能让读者第一时间从标题中获取到文章所包含的信息。
(2)文本一介绍了几种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3)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请你简要分析右图这则新闻标题的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中。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选自《东坡志林》)[注]①临皋亭:位于今湖北黄冈县,濒临长江,苏轼贬谪黄州时暂居于此。②重门洞开,林峦坌入中:意为树木山峦由门窗映入眼帘。③万物之备;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于几上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两文同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在两文中自称“闲人”“闲者”,其相同含义是什么?请从两文中分别概括相关情节印证。
(4)两文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10.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1.题目:那次经历,让我收获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蓄电池理论”,指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因此,学习也应该从一种被动要求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人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磨砺与提升,在学深悟透中走向成长与成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