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影响网络环境的化学教育论文(共含1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njian08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影响网络环境的化学教育论文
影响网络环境的化学教育论文
一、网络辅助教学需观念的改变
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带来新的的契机,但是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好网络就必须先进行观念上的改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和资源辅助化学教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需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例如:通过各种网络设备可以用来监控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条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告知教师,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监控系统来遥控学生的键盘、鼠标,以实现对学生的手把手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讲解过程或某一学生的操作过程播放到全体学生或特定部分学生的屏幕上,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在化学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得到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他人出错的地方,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范相同错误的可能性,并能够给保证学生拥有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了教师良好的引导,学生还必须自己努力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就。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合作化学习和竞争性学习,让学生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学习和竞争性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来选取知识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合作化的学习,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防止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教学过程的改变
网络资源在化学教学的应用中,对教学过程有着巨大的.冲击。因此教师必须对使用网络设备与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灵活的获取各种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同时还为教师指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化学教学资源并以此来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从而来改变传统的口授、板书、演示的传教模式,并改变学生的听、记、背的传统学习模式。例如:在上化学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各种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以此来增加化学课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还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学生既可以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也可以操作分机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讨论,从讨论中去发现、理解知识,并构建出自己的的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研究先进的教法,并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需要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化学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化学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是化学教学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发布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另外还可让有条件的学生与教师联网,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上网来进行学习和作业,来即时地向教师提问和请教,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得到延展。另外,学生还可通过internet来访问相应的中学化学教学网站,在网上接受其它化学教师的远程教学,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中学化学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一)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面对如此丰富的化学知识内容,如果单单靠教师运用教材有限的信息资源,学生所学的必定难以完整,而现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其应用的层面将日益扩大,其网络中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资料,都可以利用简单的界面,通过网络快速地查询。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补充资料、更新资料可以很好地补充教材,加强教学效果。
(二)通过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最新的资料,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补充。而这些对于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和学生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上各种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种信息来代替部分教材内容,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又可以联系日常的社会生活。
(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更生动
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不仅有文字、图片,同时还有很多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化学的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具体感性地了解学习内容。
(四)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要明确目标导向,规划完整的教学活动,选择有效的手段,由于教学理论的不同,所设计出的运用网络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教学策略与角色就不同。新课程倡导的主题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化学教师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的首选。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主题,教师可以事先将这些有关的环境网络资源整理成适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资料,或利用网络上的资料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或参考网络上的资源展开学习活动,达到网络合作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配合章节教学内容需要,设计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查询的学习活动,例如环境保护这个主题,让学生针对环境保护这个主题上网查询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
(五)通过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的化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教学结构模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的方式。丰富的化学网络资源,以及WWW浏览的交互功能、导航技术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的支持,为自主学习构建了友好的界面,网络资源的作用包括:为学生弥补或补充了课堂集中教学的不足而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了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辅导材料;为学生根据自己提高的需要,制定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自选教材进度等提供了很好的多媒体教材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为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化学教师在对新的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应该多注意网络资源对化学教学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与坏处。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利用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服务。
篇2:浅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的教育论文
摘要: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氛围中,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原因以及如何优化网络环境作了一些论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环境中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氛围中,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优化网络环境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网上信息泛滥
网络出现之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超出了地域性,这就使得一些黄色信息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无障碍地传播开来。据有关资料表明,因特网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英国的儿童保护组织在因特网上找到的儿童色情页面竟然多达4300余个。由此可见,信息在互联网上仍然十分猖獗。由于大学生心理还不太成熟,特别是社会经验和阅历都不足,当他们浏览了不健康的信息后,很容易在心灵上引起负面效应。
2、存在网络犯罪现象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逐步延伸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网吧成为犯罪的集中场所,网络游戏则成为犯罪的主要诱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涉及未成年人的13件案件中,为了筹集上网或打游戏的费用而诱发的犯罪共有11件,占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的84.62%。其中4件采取了暴力手段,占在网吧发生案件的44.44%。可见,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但是网络游戏中大量的暴力、凶杀、血腥、色情的镜头和画面,很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由于一些大学生空虚无聊,自控能力比较差,导致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3、网络不文明用语令人忧心
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为个人发泄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导致网络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和不敢做的事,到网上可以随意去说、随意去骂。随意浏览某个网络论坛,只要是有争议的帖子,就少不了各种污言秽语,不堪入目的文字让人瞠目。而聊天室中的侮辱、谩骂更是处处皆是。由此可见,杜绝网络不文明现象已成刻不容缓之事。
二、原因分析
1、受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它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任何组织,网络上的任何一点所引起的涟漪都有可能波及全球各地,辐射到世界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信息几乎毫无阻挡地进入到每一个上网者的视野之中。在网络世界中,每天上网的网民都有成千上万,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必然导致了网上的内容也是鱼龙混杂的。
2、监管机制不健全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的难度。尤其是手机3g业务的开通,使得手机上网更为便捷,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浏览国际、国内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军事动态等等。但是,如何监控大学生手机短信中的垃圾信息、淫秽信息、黄色图片就成了当今高校的一个难题。同时,由于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虚拟的网络中,许多的现实道德、法律规范和行政措施都无法发挥作用,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彻底的监控和过滤。由于网络犯罪如网络诈骗、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是一种高技术、高智能犯罪,原有的法律不适合,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出现法律上的“空白点”,致使一些犯罪分子因无法可依而逍遥法外。
三、对策
1、加强网络监管,让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免疫力
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基本上都熟悉电脑,热衷于网上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他们更喜欢通过博客、聊天、bbs、论坛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对于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好奇性强、自控力差,在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当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杜绝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要加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分子传播暴力游戏、淫秽信息等的力度。对于不良信息要及时制止、删除和取缔。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屏蔽或删除含有低俗、淫秽、暴力、反动等内容的信息和攻击性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网络处在可监控状态,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行,更好地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2、弘扬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
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大力倡导和弘扬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积极健康的思想和精神,在大学生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另一方面,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这就要求各类互联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唱响网上先进文化主旋律,积极开发网上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采取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开辟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亲和力,做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
3、加强道德教育,强化网络文明程度
针对网络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双刃剑”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利用“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等与大学生深入交流。首先,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倡导文明办网、文明用网、加强主题网站建设,以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教育人、引导人,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辨能力,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培养健全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其次,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传授网络相关知识的同时,应及时引入网络伦理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可增开“网络伦理”课程。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还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人网络行为的文明、健康、有益。再次,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大学生在上网时要注意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树立社会责任感,避免出现言论过激的行为,不应把网络当成情绪宣泄的工具。要端正上网的目的,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参考文献:
[1]张永战。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
[2]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
篇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影响论文
科学是一门知识内涵较深厚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相对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此类情况,教育部门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将小学科学教育与信息网络环境相整合,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科学教育模式,以此来增中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能力。
一、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较难理解的学科,它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外,还包括了实践的部分,而实践中又包括了实践过程与实践记录。因此,有些学生常常会因为科学学科的复杂性而对科学课程望而却步,而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通过视频的成果演示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与科学理论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利用信息多媒体制作而成的科学教学方案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性。在科学教学中,实物的演示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眼神的交流对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物演示往往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而信息网络恰恰可以对这一影响进行补充。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而成的科学作品可以由老师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再将制作而成的幻灯片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进行播放,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2.信息网络实现了科学创新实践的成果评价,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科学实践的成果评价一般都是由老师进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结果,这种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的方式往往会将学生置于科学成果评价体系之外,使学生形成一种与己无关的思想。而信息网络的科学创新成果评价则将学生与家长纳入到了成果评价中去,从而形成了一种三维评价体系。另外,老师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的科学实践成果报告与图片上传到信息网络平台中进行展示,并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对科学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经过调查发现,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育更容易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发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科学知识累积量及学习能力呈直线上升趋势。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
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化繁为简,通常来讲,科学是一门量较大、动手操作性较强,较为复杂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往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简单化,并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学的学习任务。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就科学这门学科来说,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科学教材中编排了许多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的科学问题,而完成这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远远不够。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如:投影仪、录像、广播、幻灯、计算机等),将课堂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及学生实践内容和成果通过多媒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双向的。只有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完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地利用信息网络环境进行学习。
2.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科学教学相应的硬件支持,导致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也是影响学生失去对科学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老师教学任务重和缺少硬件支持这两点阻碍因素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和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而信息网络环境下具有操作性强、资源量大、互动性强以及知识范围广等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除此之外,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方式,最大化发掘出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更容易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让学生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轻松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封昌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3).
[2]陈鼎明.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J].教学与管理,(33).
[3]王静红.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Z2).
篇4: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增加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推行环境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教育的准备不充足,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协作;学生的环保意识太淡薄。因此,应从提高高职化学环境教育理念入手,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以及课外拓展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化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化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增加环境教育势在必行。渗透环境教育,是高职化学教学践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5: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得到了国家多个部门的倡议,当前人们生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我国高职化学教学中推行环境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环境教育的准备不充足,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协作。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化学教师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将保护知识与化学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个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多教学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撑,但是资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同时环境教育不是单单化学教师应当注重的教学研究,它是一个全民化的问题,需要得到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然而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太淡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太过于功利,就是一心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涉及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更多地都是面向社会需求所设,大多都是培养技能性的,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专业,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很淡薄。未来社会需要依靠有素质的人才来建设,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更是应继续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必须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6: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它应当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学生时代就渗透环境教育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调节高职化学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相比其他学科的学习,化学是很晦涩难懂的课程,很多学生都对化学学习敬而远之。教师如果一味地教授化学基础知识,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但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会产生一些兴趣。而且环境问题是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会更有兴趣去了解和学习,学生的积极反应也会让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带领他们融入到化学学习中。其次,强调了环保意识的重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教育的逐渐渗透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开始注意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地发展。环境保护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做起,比如生活中的节能节水,在实施环境教育后,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关闭教室的灯,洗手时注意节水等等。环境教育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自己的使命所在,将环保行动坚持到底。最后,全面扩展学生的知识网,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是很广泛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其他文化知识,对学生知识网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高职教育要培养综合性的技能人才,除了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充实学生的学识和见识。学生了解和掌握全面的知识也能帮助他们打开交际圈,参与到学校的社团中,同其他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
篇7: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3.1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化学内容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知识还是很多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准确掌握两者的结合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环保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有很多的溶液,有些溶液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被污染的短视频。像平时家庭中使用的含磷的溶液,就是重要的水污染源,赤潮就是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措施,不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但是常规实验中产生一些污染气体、液体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实验的.创新教学,尽量避免有毒和有害物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化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绿色实验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3.2化学作业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学生在课下进行习题练习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意地安排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作业。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化学练习题册对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还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做好课下的资源搜索,给学生的学习做好补充和安排。比如,在课上学习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白色污染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业思考题。学生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产生过程的了解,就应当找到避免产生的方法,或者不可避免时又该如何优化处理。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多交流,多去搜集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过程,并且会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安全卫士。
3.3化学课堂外的环境教育渗透
化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真实的环境污染现象给学生做环境教育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自觉增强环保意识。首先,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授讲座,让专业的人士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多参加环保讲座有助于他们学到更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学校当地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对污染处理的现场。用事实告诉学生,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持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道,教导他们要时刻关心环境问题,学到化学知识和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环保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或是辩论赛,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就会对这些突出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让他们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高职化学环境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环境教育的教学思想,做好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启宏.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72-73.
[2]赵晓华.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9):80-81.
[3]王晓霞.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探索[J].价值工程,2011(9):156-157.
篇8:网络对职业学校德育环境的影响论文
网络对职业学校德育环境的影响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密不可分的,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要充分了解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就必须分析这一环境影响下的学生特点,还要对不断变化的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和思考,才能总结出有效的应对办法和策略。
由于网络的出现,职业学校学生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网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现实中没有的生存空间,同时拓展了人们的现实生存空间。青少年学生总是向往超越学校、家庭、社会的所有限制,试图达到完全的自由状态。而互联网的出现恰恰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这种需求,受到了普遍欢迎。当青少年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自由空间时,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冲突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冲突,作为学校就必须做到教育培养人才要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在了解现实德育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德育环境,充分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使得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影响下的社会德育环境
所谓德育环境,就是指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德育观念,以及其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内部与外部因素的总和。
职业学校德育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职校学生成长成才、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职业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内外因素的总和,其中主要包括外部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而传统的德育观念认为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环境,往往是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迅速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渠道和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九零后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这就造成了他们不能正确的辨别真伪善恶,以至于会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其价值观和责任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了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网络环境下的一些经济活动也或多或少的对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网络过分夸大了市场经济效益,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滋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大量信息数据也通过网络对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渗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而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辨别能力差、接受新事物能力快,导致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不良文化影响。从近年来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中不难看出,由于网络经济活动相应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其中也包括一些青少年学生。
面对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的新课题,很多家庭的认识不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成员,而家长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及性格发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家长,面对互联网却又持有恐惧态度,严厉打击学生,坚决不让学生去接触网络,这恰恰促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更加加剧了网络对学生的诱惑力和神秘感。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家庭网络德育环境的弱化。
二、网络影响下的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环境的变的复杂化,学校过多地重视招生和就业工作,忽视了德育工作。传统的德育工作是把学生封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讲道德、说道德,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单调枯燥,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在传统的德育环境中,教育者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控制校园文化、人际关系,而在网络的影响下,职业学校的德育环境变得更加严峻,教育者几乎所控制不了学生的网上活动,包括网上交际、网络文化、网络行为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如何积极应对网络给各学校带来的考验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篇9:我国环境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当前环境健康的基本形势,描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如有毒有害污染物、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饮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并由此提出了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主要发展方向及新型环境健康问题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健康;形势;问题;发展方向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健康损害事件此起彼伏,仅就相继发生了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武冈铅污染等多起重大环境健康事件。
1我国当前环境健康的基本形势
1.1我国居民疾病负担中环境因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包括营养条件、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伤残调整期望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DALYs)计算,我国居民疾病负担中有21%是由环境污染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和癌症等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1.2化学性环境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
WHO认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叫以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
传统型环境健康问题是由于缺乏安全饮水、基础设施不良和发展不足等而引发的,环境因素以生物性污染为主,疾病类型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现代型环境健康问题指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不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走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化学性污染为主,相应的疾病类型主要是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
2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
2.1大气污染与健康
近年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恶化趋势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但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环境质量报告表明,我国有21.9%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的年均浓度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0.1 mg/m3),14.40%的城市SO2年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0.06 mg/m3)魏复盛等研究了空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可使儿童呼吸道阻力增加或产生通气功能紊乱。
金银龙等的研究表明,重度污染区成人发生呼吸系统症状和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险性分别是相对清洁区的1.7倍和1.5倍,重度污染区小学生非特异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相对清洁区。
Guo等研究了北京市空气污染与心脑血管病急诊率的关系,结果显示,PM2.5、SO2、N02等污染的升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门诊率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在城市,由于建筑装修污染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阎华等测定并比较两组以及不同装修程度(毛坯房、简装修、精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分析两组儿童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结果表明,病例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儿童哮喘刺激性干咳、大量白黏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被迫坐位、伴腹痛、听诊有哮鸣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提示居室装修致使室内甲醛浓度升高对儿童呼吸系统带来显著的影响。
当前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居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水平,而对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相对缺乏。
城市装修污染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是影响城市居民尤其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2.3饮水污染与健康
饮用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包括介水传染病、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等,如肝癌、食管癌等,也叫导致出生缺陷高发。
王志强等对福建省11个县饮用水水质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研究认为该地区饮用水受有机物污染是引起胃癌高发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余新华等对粤北某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污染与该地肿瘤高发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研究区周边矿山废水已污染附近农村居民饮用水,并与该村人群的肿瘤高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于饮用水健康风险的科学评价方法应当引起重视。
2.4土壤污染与健康
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与健康的关系研究。
尚琪研究了云南个旧砷污染区人群砷累积暴露量与砷中毒的关系,当地暴露人群砷中毒发生率己达10.4%;王福琳等的研究表明济南小清河污灌区长住居民血液、唾液与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污灌区居民,污灌区居民标化死亡率、标化癌症死亡率分别为0.67%和0.16%,显著高于对照区居民的0.55%和0.07%。
骆永明等对长江三角洲某地区电子废物污染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当地长期露天拆卸废旧变压器、电子洋垃圾及焚烧废弃电缆电线等,局部农田土壤表现出较高的二噁英类化合物积累,并且易经食物链而被人体吸收,当地居民二噁英的暴露量已超过WHO制定的日允许摄入量(TDI)标准最大值的16倍以上,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危险因子。
2.5有毒有害污染物与健康
重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污染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镉、汞、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在我国各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并在人体的体内富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我国9省19个城市3-5岁儿童血铅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6502名被调查儿童血铅均值为88.3ug/L,其中有 29.91%的儿童血铅>100ug/L,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其中兰州市、海口市、洛阳市、新乡市、郑州市儿童血铅>100ug/L的比例均>50%。
3主要科研方向
3.1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初步筛选和评估
由于我国当前各环境介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污染物的污染,究竟哪些介质、哪些区域、哪些污染物对哪些人的健康风险最应当引起关注,尚属末知。
当务之急,应当采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结合污染物毒性、我国各地区及各介质中的污染程度、各类人群暴露水平等,对当前我国环境中现存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筛选出我国现阶段应当主要关注和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录,为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3.2污染物毒性和生物标志物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环境毒理研究方面,从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外来化学物的毒性机制,研究环境毒物对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活性(包括基因组决定和控制的细胞分子产物如mRNAs,蛋白质及其调控和代谢)的影响;开展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危害的生物监测研究,建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合于现场使用的监测方法和以生物传感器为探测元件的在体检测;筛选出具有价值的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暴露标志物、易感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研究基因多态性和健康危害的环境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
3.3新型环境健康问题的研究
城市复合污染的健康效应、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等都是当前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新问题。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化学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有许多新材料和新化学物都已显示出明显的健康危害和广泛的环境存在,如纳米材料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全氟辛酸胺(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为代表的氟化有机物(FOCS) ,五溴双酚醚(PBDE)等具有POPS特性新环境污染物。
从毒理学的研究中已发现这些新材料和新物质均具有较严重的健康隐患,如引起试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甲状腺毒性、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雄性动物生殖细胞毒性等,但这些物质材料的人群健康危害研究目前均处于空白状况,将是我国环境与健康科研领域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48-49.
[2]苏志.关于环境卫生工作和学科发展的思考--关注社会,解决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1 (1):4-7.
篇10:我国环境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论文
摘 要: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污染物排放量为因变量,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作为自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环境投资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问题,当地政府对环境治理关注度不高,环境投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治理;投资效果;面板数据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改善生态环境,完成“十二五”环境治理目标,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并适时增加同级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经费安排。
一、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环境投资治理效率的方面研究主要有:陶敏在系统地归纳了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以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作为投入指标,以及环境治理投资在水、气、固体等方面控制绩效作为产出,建立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模型。
再以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为母因素,以各评价指标为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得到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证实控制关键因素--环境治理投资总额,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陈雯(2012)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工业环境治理的相关指标为样本,利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该地区及其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变化,发现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仍存在25.3%的投入资源浪费。
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投入产出在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而且华东地区各省市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日益改善,而效率的提高是依靠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胡艳,吴振鹏()以中国28个省市(地区)20环保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废水、废气等方面多维度对不同省市(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相对较低,从规模效率的角度来看,多数地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
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投资影响分析
篇11:浅谈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论文
摘要介绍化学除草剂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和危害,并提出降低化学除草剂残留危害的对策,以为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除草剂;发展进程;现状;危害;对策
ImpactofChemicalHerbicidesonEnvironmentandCountermeasures
ZOU Ku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Hunan 417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harm of chemical herbicides,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harm of chemical herbicides residu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nces for rational use of chemical herbicides.
Key wordschemical herbicides;development process;situation;harm;countermeasures
用化学除草剂有防治杂草具有效果好、工效高、成本低及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三农”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农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巨大。但因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残存在土壤、作物中的化学除草剂已成为改造生态环境的重要瓶颈,如何减缓生态危害、加强综合治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1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化学除草剂2,4-D在1942年被发现与应用,自此化学防治杂草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但人们在1980年以前开发利用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少且结构单一,最早的有机除草剂为酚类化合物,与无机除草剂相比,其优点是用量低,但对杂草的选择性高。1975年Levitt开发出第1个高效品种绿磺隆,1976年磺酞脉类除草剂研究获得成功[1]。1980年后为化学除草剂鼎盛期,每年开发新品种达18个以上,并向超微量、超高效方向发展,开发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及低残留的除草剂新品种,将防治杂草技术提升到全新水平。我国仅就有45个稻田复配除草剂品种获准登记,美国已经研制出的抗除草剂类型及品种有草甘膦、草铵膦咪唑啉酮类、稀禾啶、磺酰类等。为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残留和伤害,12月31日起全球禁用的450种农药中,有13类为除草剂,其中我国有14种属于被禁范围。
2使用现状及危害
2.1使用现状
农业部农推中心数据显示,全国除草剂总需求量7万t,选择性强、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需求量增加。我国市场广泛应用节嗜磺隆、胺苯磺隆、氯磺隆、毗嗜磺隆、苯磺隆、玉嗜磺隆、烟啼磺隆、氯喀磺隆等,已成为实用型农业技术,在农药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2.2危害
除草剂残留药害已经成为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对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成为该除草剂应用的前提。受土壤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残留物对敏感后茬轮种作物产生药害,甚至发生在施用2~3年后。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5-6]。部分除草剂在大面积推广中产生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对产量影响很大,造成除草不增产或者除草减产的不良后果。由于栽培耕作制度变化、广泛应用除草剂、除草剂混用、转基因作物等问题,引起杂草群落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致使常用除草剂药效明显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毒害问题,成为除草剂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减少化学除草剂危害的对策
3.1加快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化学除草剂残留处理制度
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保护现有生物物种栽培,协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要从全球环境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立法,将依然处于空白领域的土壤污染作为重要研究领域进行立法和修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加强标准体系制订,为除草剂污染提供治理标准
积极对接国际环境质量标准,改行政手段为技术手段,总结先进生产经验,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增加化学除草剂污染在治理标准体系中的比重,完善农业环境技术控制、标准控制体系,科学制订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3.3加强除草剂使用培训,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残留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树立环保意识。广泛开展农村环境调查研究,依据区域经济选择除草剂类型,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减少除草剂残留量。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除草剂残留环境
政府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生产、经营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并对从业者给予经济补偿,通过降低税费等措施,达到有效减少未来农业生产中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危害。
3.5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舆论宣传建设
农业中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大量使用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我国该坚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调结构、转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加强政府与除草剂生产经销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宣讲有关环保知识,改变除草剂的乱用、滥用局面。
3.6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
加大科研攻关,鼓励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降解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利用助剂控制长残留除草剂,利用解毒剂解除毒害
作用,利用活性炭吸附清除残留,应用微生物修复筛选和构建高效菌株修复污染的土壤,从技术源头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7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增强环保法治意识,提高执法人员素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执法监督。监控除草剂生产企业,在除草剂使用前进行生物技术测定,实行严格
的淘汰制,科学监测使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土地,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将化学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引导农
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4参考文献
[1] 欧阳天贽.除草剂节嗜磺隆在几种粘粒矿物与地带性土壤表面的吸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崔广平.论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当代法学,2005,19(5):135-140.
张蓉.几种磺酞腮类除草剂高效薄层析残留测定技术及应用[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3.
林晓燕.节啥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杨丽.安全剂 R-BAS-145138对绿磺隆、单嘧磺隆和金豆解毒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5.
张艳.多孔木炭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吸附和降解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柏连阳.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联合作用与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丁伟.耐豆磺隆甜菜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篇12: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探讨论文
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探讨论文
摘要:逐渐发达的信息技术使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与此同时,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但是网络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以及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目前的网络教育现象、网络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应对网络教育潜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影响;对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在如今信息技术逐渐发达的21世纪,网络教育又正好迎合了这一时代的教育主题,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较而言,学校课堂教育则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多方面、多角度地正确审视网络教育本身,以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避免因过于盲目追逐而导致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网络教育的概念
依据现代哲学阐释学,对“网络教育”做了一些基本的限定,以便于我们研究的继续进行。通常所说的“网络教育”,主要是针对它所使用的某种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工具或者说是获得教育的'途径进行的判断。例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获得学习信息、学习资源等,使学习变得更为高效、便捷。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这就和我们之前说的源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有直接关系。
2.网络教育的特点
(1)自主性。网络教育提供的课程资源,可供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就去学,不喜欢的就不去学,这便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文化基础背景再一次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化。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年龄、经济等限制,使不同群体的人群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只要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平等获得丰富、新鲜的教育信息,达到提高个人的目的。
(3)多元化。第一,它的受众群体多元化,因为对于接受网络教育的对象没有任何限制,这样就降低了人们学习知识的门槛。第二,教学组织与结构体系的多元化。第三,文化的多元化,即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在网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网络时代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在目前信息技术发达的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正受到重大冲击与挑战。对外开放成为当今世界的流行趋势,教育当然也要迎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主题。所以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变得尤为迫切。传统的课堂教育利用“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的自主性显然不高,但是网络教育就是调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使之主动学习。传统课堂传授的也是一些基础知识,课本作为教学媒体有其价值,但它更新较慢,而网络教育更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网络化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有效的监评制度
目前存在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虽然网络教育有诸多优势,但是仍旧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个人或者说是机构能够扛起这一面大旗,使其“出身”变得明明白白。再就是没有相应部门对网络教育的申请以及开办进行登记管理,所以网络教育就一直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这也就致使网络教育的部分“教育者”存在造假弄假的行为,无法让人产生信任感。各种原因造成网络教育难以正规化、规模化直至最后走上正轨。所以,我们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网络教育。
2.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
资源利用不平衡,也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网络教育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最后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成果,由于软件方面的开发、建设不力,所以硬件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网络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软件与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1]梁建.网络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
[2]刘友林.网络化教育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J].教学研究,(3).
篇13:网络环境大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引言
在传统的大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当中,老师和辅导员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而学生是被动进行管理,而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一些需求都不够关注和了解,这就使大专院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当中的一些弊端,都显现了出来,例如效率差、管理不到位等等一些问题,因此改革教育管理的方式是必须要实行的。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让大专院校学生的教育得到了变化,对于我们真实的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环境。而且在进行院校教育的时候也要根据现代发展的潮流来进行,管理者要对于互联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情况,也能足够的冷静。传统的大专院校管理工作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一定会管理者一个新的视角,也个问题也是高校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介绍了网络对于教育和管理学生们的一些影响,对网络平台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也对在网络环境下的一些管理方式提出了建议。
1.网络环境对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1.1丰富学生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开放和资源方面的共享,在大专院校内网络进行了全面的覆盖,而且它的特点就是比较大众,也足够开放,对于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当下热点和一些资料的查找就能够直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也更加生动。可以说在这个环境中的学生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种情况。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和同学老师们分析和讨论一些事情,在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老师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它给学生的认知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网络中许多知识都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拓展,首先学生掌握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他们能够利用各种平台进行交流,改变学生的认知,其次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加强,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能够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校管理学生提高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1.2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管理模式
在进行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老师和辅导员的优势就是掌握绝大部分的信息优势,在工作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这也间接地表明了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会造成矛盾的导火索。但是现在网络的覆盖,管理人员和学生都会同时看到信息,而且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管理工作也更加透明公正。而且学生和管理人员都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中,他们的交流频率也变得更高,交流的平台也更多,学生也已在一些社交软件或者是论坛上畅所欲言,让管理者能够了解学生实际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制定一些计划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管理的工作难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1.3教学管理的传播模式
网络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影响,①教育管理者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的信息有很大的优势,而目前环境中的信息就相对平等,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当网络覆盖整个校区以后管理者和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就变得一样,而教育管理者在信息方面比学生所拥有的优势也没有了。②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能够帮助师生增强感情,让学生敢于在这个网络环境中能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影响。
2.建设网络平台
2.1建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在大专院校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平台就是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它主要登记学生的个人信息,成绩和一些考勤状况,而且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系统来自主的获取一些信息。而且大专院校学生的成绩和在自律方面都和普通的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大专院校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缺少管理教育,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就很放松,而且多沉迷于游戏。辅导员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学生成绩和考勤状况,对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很有利的证据,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记录学生的各种状况,而且对于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也能够及时了解。而且在学生年终测评或者是评选活动的'时候能够利用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作为依据,也能够间接地帮助学生规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2.2建设校园网络交流平台
想要建立一个文明、民主的学生教育管理系统,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传统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大多都是采用“谈心”的方式来进行,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报告会,但是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做不到真正的畅所欲言,那么这个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就有效解决了这个现象。现在有了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在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匿名进行,这样没有以往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就能够比较直接的指出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能够更好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查漏补缺,优化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例如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开设一个“管理论坛”的版块,当学生登陆系统以后就可以通过一些留言或者是在线服务等方式来对优化教育管理提言献策,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也能够将学校基础设施的一些缺失状况、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来进行上报。设置一个个人主页,能够让学生和辅导员建立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来实现师生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够获得一些书籍和优秀的一些视频课程等等,而“班级论坛”能够让班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影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会很大,而且都在一个年龄段内,他们之间交流的时候能够比较放得开,共同语言也比较多,经过我们优秀班干部的带动肯定能够传递正能量。
2.3建立管理信息发布平台
学校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信息发布的平台,把学校的一些信息和会议利用短信来发布,大学生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的日常也需要管理平台来发布,包括学生的住宿和一些违纪的情况,还有公物的损坏情况和一些综合的评估,学校的一些领导也能够通过系统统计的数据来分析自己的工作状况,并且研究下个月工作的重点内容。
3.创新教育管理工作
网络环境中最主要的参与人群就是大专院校学生,无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一些行为活动中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例如: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比较多元化,当学生在网络上发现一些信息以后再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就会出现相关的大量信息,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增长。②在网络中,许多信息都有一定的关联,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一个信息快速联想到相关的信息,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③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够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在当前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变化来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效率。
3.1把握学生思维,进行针对管理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状况都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将网络思维都得到了激发,例如:①思维方式的变化比较大,学生的思维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得发散,这也是网络获取信息最大的一个特点。当学生搜索一条信息的时候就会出现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这些知识让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也需要学生有非常强大的辨别能力,能够不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②思想平面化,互联网当中的各种知识都是链接的形式,而且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也是在网页的基础上,而且相关的知识是需要日积月累来进行的,让学生的记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而且利用网页来展示知识也更加使用,方便学生记忆。③思想更加被动,网络的信息容量十分多,学生能够自己进行选择信息,接受一些新鲜的知识,将自己的见解能够进行表达,但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内容,进行非常高效的管理。
3.2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情景化的管理
现在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要求教育者利用网络来进行情景化的管理。情景化指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非常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进行沟通,建立一个有利于师生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情景需要:①教育管理工作者想要让大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生活还有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利用情景化来分享优秀的网络资源。②选择一些合适的信息来帮助学生正常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管理工作者就要将在传统工作中的直接干预转化为间接干预。③提供勤工助学服务,为大学生解决困难。教育工作者只要借助这个平台就能为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并在生活或者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3.3网络和现实互动,优化教育管理
学生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影响,但是将两者进行协调才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网络能够共同努力来优化教学资源管理,能够在网络中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成长。
4.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为大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需要工作者能够掌握这个环境下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针对进行管理。除此之外管理者也要重视关于建设交流信息的平台,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进行情景化的管理,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师生之间的凝聚力能够得到提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能够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孙学朋.围绕网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价值工程,(28).
[2]倪和平.浅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管理的新变化[J].大家,(9).
[3]粟俊江,郑小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14).
[4]林振宇.计算机信息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24.
作者:谢一贝 单位:保险职业学院
篇14:网络环境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初探论文
网络环境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初探论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師的抽样检测调查,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形成“心理疾病”。目前,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强烈冲击,同时也对教师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网络环境,如何加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师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与运用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健康状态下,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一定影响。
1.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下,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能够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可以促进教师角色适应能力,推动了教师从传统的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角色向学生的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合作者、知心朋友等综合角色转换;二是有利于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三是可以提升教师人际交往的自由度,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四是网络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压力,培养教师宽容豁达的心理素质。
2.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开放性平台,各种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使沟通更加便捷,也使人际关系环境更为错综复杂,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特征,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变革的形势,加深了教师的畏难情绪;二是网络发展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社会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收到了挑战,网络资源的共享让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垄断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这一转变让教师一时手足无措;三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技术新技能发展的速度,给教师带来了一种力不从心的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丰富性、多渠道性和先进性,更使教师产生了深层次的危机感;四是过度依赖信息设备使教师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受传统工作制度的约束而更加自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会引发各种肢体综合症,发生生理疾病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初探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事业需要,是关爱我国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职业需要。因此,面对网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应该构建从社会、学校到教师自身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体系。
1.社会支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一是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教师形象,增强教师地位,以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以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为使命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二是社会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建立教师心理咨询机构,开通教师心理,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调整社会期望,不要求教师在短期内就具备处理网络环境下学生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给教师顺利适应网络环境提高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社会支持。
2.学校关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一是要研究教师心理需求,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理解和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减少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因素;二是要采取必要措施协调处理好教师人际关系,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组成团结一致的.教育团队,促进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三是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对教师进行教育新理念的灌输,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3.教师自爱,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一是要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待人真诚,做事磊落,积极进取,提升自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防止心理失衡,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网络教育,恰当给自己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客观看待现代网络媒体有关教师的信息,避免以偏概全;三是要加强自身心理保健意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扩大和融洽人际交流,提高自身压力应对技术和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需要,更是教师个体发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不懈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善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需要政治上的关怀、物质上的关心,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心理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5月第1卷第5期:81—85.
[2]吴少怡.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林梅珍,曾忠毅.论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12月第19卷第16期:101—103.
篇15:环境教育在化学实验设计的对比分析论文
自从环境问题出现以来,全球性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类渐渐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对人类所造成灾难的严重性,因而向全人类传达环境保护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环境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应运而生并迅速被支持和推广,同时,化学教育成了生命科学、能源科学与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其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环境教育纳入高中化学教材中,以课堂教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悉知化学教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学会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并解决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环保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不注重环保的后果会何其严重,让学生由学习而感悟,最终努力积极的加入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该有的力量,这是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本人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目的浅显分析。
2分析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此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应用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调查研究和课后习题等方式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细化,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且环境科学和技能培养的知识占有一定量的比重。能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将化学学科和环境教育有力地连接起来,并能产生切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化学课堂教育的成效,以化学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增加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化学选修课为主要渠道,再结合相应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成立内容多样的环境保护兴趣小组来组合进行环境教育,这是目前化学教育中环境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务实,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研究,触发学生关于环境保护的强烈感知和意识,能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工业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伤害,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由此循序渐进的为学生介绍绿色化学,从而凸显化学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以及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3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环境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化学实验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学生不管对化学学科有没有兴趣,对化学实验绝对兴趣盎然,化学实验环节作为化学学科中具体化学反应的直观展示,能较好的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相关知识点印象,这单纯对化学学科知识教育来说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而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传达环境保护的教育理念,也是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来实现的。比如做有关化学有害气体产生的实验,在化工厂里某个生产环节会产生较多的臭氧,而臭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多严重学生心里的概念是模糊的,而化学实验恰好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臭氧对环境的伤害具体严重到何种程度,即化学工厂产生的越来越多的臭氧会逐渐使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极部分冰川融化,这将对极地动物,尤其数量不多的北极熊带来灭顶之灾,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长期生存的场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终会给人类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当前,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也加剧了化学工厂的兴建,在国家各级政府的监督与督促下,化学工厂新建需要满足相对多的条件,国家环保部门也比较重视化工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尽管如此,有些化工厂在通过不断的整改建成以后,生产过程中总是难免有伤害环境的情况,况且部分化工厂根本就不符合国家兴建及生产要求,我们不难见到,在有些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经常会有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水沟,水的颜色通常是彩色的,若这些工厂坐落位置靠近饮用水源,那其排污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饮水质量,试想其后果会怎样的严重,况且这样的实例以前层出不穷,引用水源遭到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化工厂的污水流入江河湖海,势必引起水生物的大量死亡和灭绝,如此伤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行为千万要不得。诸如此类化学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伤害情况,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以体现,化学实验可以模拟一个微型的化工厂和微型的自然及生态环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到非标化工厂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再用实际实验进行同比例思维放大和延伸,就会清楚地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化学实验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性和震撼作用,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就使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发挥出了真正的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其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就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环保观念的教育目标。
4化学实验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化学”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化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保理念,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传入国内时间尚短,还未能达到完全普及。又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区别明显,所以,经济条件良好的地区,相对完善的化学实验配备保证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而经济条件落后或偏远的地区,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很少有化学实验实践机会。针对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简易装置来替代专业的化学仪器开展实验。生活中可用做化学实验的简易装置很多,通常都是些废弃了的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例如:废弃电池、药品的塑料盒包装、医院用过的输液管以及输液瓶和注射器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简易装置,经过消毒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这样就可以满足一些基本化学实验的要求,学生能亲自操作实验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况且,收集制作简易装置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实验性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促使学生节约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5现行三个版本化学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布对比情况
现行三个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所设计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少,此二者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比例相差不大。化学学科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在化学理论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实训操作演练,实验的过程即主观知识客观化的过程,充满了实践意义,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化学学习与化学实验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不仅如此,每一个化学实验的过程都是学生对自然的探究过程,甚至会延展至无数个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积极思考,富有创新及动手能力的优良特质对学习内容进行无限扩展,并乐于探究科学的真相,如此,将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标下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