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共含4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cyy45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篇1: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摘要】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至关重要,而目前专业英语的教学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现状以及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阐述了专业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现状;高职院校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国际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的高科技时代,我国面临外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意见》的要求,应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知识结构以够用为标准,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举足轻重,教师素质的高或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一、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与专业英语教学阶段,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的简称,又称专业科技英语,它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说明书、产品广告、合同、协议书、投标书等。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篇章结构的分析及技术术语和专业词汇量的扩大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并具备用英文来处理本专业业务资料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众所周知,教师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全面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能够胜任双语教学。

第三,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其它相应的职业技能。

第四,专业英语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外,还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定期下基层,实地接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 使教学不与社会实际脱节。

二、专业英语教学师资现状

恰当配备师资是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英语专业教师,二是专业教师中英语较好者,以前者为主。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各擅所长,前者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特别是在讲解语法、分析语篇和组织教学活动上驾轻就熟,但是专业知识欠缺,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容易导致教学只注重英语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本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后者专业基础扎实,特别是在讲解本专业文献、专业术语上有很大优势,但是英语发音不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很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从总体上看,专业英语的师资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它是由专业教师担任还是由英语专业教师来担任,而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专业英语的教学才能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

三、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分析

影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客观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普遍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部分院校把专业英语课程设为考查课

专业英语课程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学时少,学分低。专业英语教学目前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管理、无人检查的状态,专业英语教师大都孤军奋战。

(二)学生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英语阶段学习而忽视专业英语阶段学习的倾向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的就只是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目的一旦达到,他们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作为进一步培训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在专业英语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没有优秀的教材,再好的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材方面,由于专业繁多,同一专业因任课教师不同可能教材就不同,很难实现使用统一教材。目前专业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过于强调自主性,忽略了指导性,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况且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随意性强,选材面窄,文体单一,很多材料内容脱离实际需要,不利于课堂教学。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把英语当做工具去了解和学习其专业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素质。

(二)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枯燥,教学内容单一,必须加以改进。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尽量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根据专业需求编写科学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的专业教材内容过于单调,不够全面,专业针对性差,知识缺乏先进性和前沿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必要联合编写一套新的、科学的、适合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能够适用时代需求,与时俱进。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突破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质量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专业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此外,各院校应投入资金,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加快现有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或者引进几个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高层次人才, 让其成为学科带头人, 既培养学生, 又培养老师, 从而带动整个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新时代,专业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应对挑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

[2]须海丽.试论我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其改进途径[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

[3]杨蕙馨.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点体会[N].光明日报,.

[4]陈彩虹.专业英语教学刍议[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2).

篇2: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专业技能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套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作为技术交流和应用技能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流于形式,学校不重视、课时数少、教材不适用、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等。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英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2、师资参差不齐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要担任双重任务,既要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又要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有部分专业,由公共课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较差,学生英语程度也参差不齐。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只是习惯性地被动听课,缺乏学习目标;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表现为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提出问题,下了课便万事大吉。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独角戏,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

1、探索专业英语教学新模式,确保专业英语教学有效性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集中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强化训练和监督评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一方面,留下知识,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英语学习获得外文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重点开展技术交流的现场模拟、现场的翻译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理念也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采用以英语水平测试的做法,片面的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

2、加强专业英语教师再培养,保证专业英语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是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而目前的现状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于普通英语,是承担英语专业知识的信息载体。在语言特征和教学侧重点这两个方面均表现出独有的特点:

(1)专业英语专业词汇多、术语多、语句长、句型繁、逻辑性强。

(2)教学侧重点不同,重点掌握专业词汇、理论知识的英语表达和阅读专业英语文章。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创新专业英语教学新方法,增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性学习,运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更轻松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1)建立知识对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三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正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没有畏惧感,可通过将专业英语学习内容与专业课程对接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信心。

(2)建立知识模块,构建学习情境。某一专业包括多项课程,其专业词汇、理论表达特点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模块优势,建立某一模块的专业词汇的结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词汇,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某一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的表达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可以把机械英语分为这样几部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造等。另外,结合课堂知识,从学生目前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出探索性要求,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提升。

(3)丰富教学形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问题式”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课堂的强化训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性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性学习。

(4)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瑞苓.机电工程专业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24.

[2]何建菊.CBI教学理念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1):54-56.

[3]曹佩升,向前进.多媒体机助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和实践.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6):119-121.

[4]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篇3: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制度、高职教师

论文摘要:

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对如何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随着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也呈下降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多年的教育实践印证了一个结论,即: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是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逐渐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影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课题。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加快高职教师专业化进程,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专业化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能够担任相应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学历水平的高层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术来武装教师的头脑;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要求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合格地担负起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任务。这就是说,教师职业不单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一种专业岗位,教师职业的性质就像律师、医生、工程师职业一样,不是一个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关注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并普遍把教育专业技能的完善、特殊的知识技能体系、专门的职业训练等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努力方向。

我国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都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提供了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教师的待遇得到了提高、学历层次得到了提升等,但是就整体而言,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状仍然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推进高职院校近年来虽然有许多致力于教师队伍改善的举措,包括对教师提出的在学历、学位、职称、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评定、学术研究、专业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但这只是一种经验指导下的管理改革,还没有能从“专业化”的高度来认识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因为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的专业发展方面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利,或者说,高职院校并没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很多帮助。

2、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不可。

(1)专业知识,主要指学术性知识、师范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我国由于实行对社会开放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再加上高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导致许多非师范的毕业生或企业的工程师进入高职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均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但是他们缺乏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性知识。

(2)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学术。

生探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我国高职教师受师范性知识匮乏的影响,其专业能力还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尤其是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不足。

(3)专业精神,主要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我国高职教师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学不负责任、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言行举止与教师形象不符等。

3、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和学位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成人高校升格而来,而教师的学历并不因学校的升格而自动升格,因此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的局面。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至,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但是,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平均不足1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高学历、高学位教师的比例与国家规定有较大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更大。此外,不具备高教教师资格的人数还有相当比例,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不到2O%,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指导教学都处于弱势,与社会的需求差距明显,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国现有的教师“入口”制度和条件无法保证聘任到符合“双师型”标准的师资;第二,高职院校教师接触实践的机会较少,除个别由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外,其他人很难达到“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一条件;第三,高职院校生师比普遍较大,与传统学术型高校相比,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实践锻炼;第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制度没有国外那种继续实践训练的规定和政策;第五,各学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措施,使用、选拔的规定多,培训提高的措施。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教师要像医生、律师、建筑师等一样,在教学工作中有作出重要决策的权利。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但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事实上成为游离于研究过程之外的被动的旁观者,成了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教师自主权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6、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不甚明确

近年来,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化,特别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其实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中,除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环境等外,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师所感受到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压力和越来越渺小的社会成就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任职学校的条件、教育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给教师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压力,部分教师把从事的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职业,缺乏对所从事工作的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少有专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谈不上社会成就感。

三、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树立高职教育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包括学校、社会等在内的外力支持,更需要教师的内在改变。从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转变着手,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方面,广大高职教师自身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职业的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社会职业,应该成为不可随意替代的专业。教师专业化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也代表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要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战略高度看待教师专业化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改变那些认为教师职业具有替代性或是准专业化等模糊看法。学校应当引导并帮助教师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对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提出具体的目标,以加速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进程,并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2、积极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任何社会成员的专业化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培养和培训,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不仅必须依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有赖于有效的专业化训练与培训。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高职教育逐步由终结性教育发展为开放性的终身教育,这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已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改善此种状况,既要努力建设专门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扩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规模,完善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及体系,也要努力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对高职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渠道作用;同时要增进与企业界的联系,加强高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实践体验和实际职业能力;还要加强高职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积极推进职前、职后高职教师的一体化培养,以此确保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水平的提高和整合发展。

3、以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队伍应是“双师型”的,这个特色也体现了高职教师专业化核心问题的要求,有助于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整合发展。为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高职教育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建立教师在学校、企业合理流动的程序和机制,鼓励在职教师轮流到企业和研究所进行实践体验。只有切实做到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努力优化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促进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积极整合,并以此推动高职教师不断地向专业化发展。

4、以学习和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生长和发展

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高职教师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过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目的。

当前,自我反思已成为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明显特色,它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使自我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反思是教师教学经验由积累期向升华期迈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所在。

5、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生学习和反思的观念研究表明,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存在“高原现象”。一般来说,教师在工作几年后就基本上熟悉了教材内容,把握了教学程序,在以后若干年的教学中,教学能力往往徘徊不前,出现所谓的“教学高原期现象”。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教学水平将长期走不出“教学高原期”。

因此,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必不可少。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学科带头人,搞好教师学科梯队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同时建立健全与聘任、晋级、加薪相关的激励机制,并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也要形成对继续教育的深刻认识,要树立继续教育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的观念,转变继续教育是单纯的学历补偿教育的传统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转变继续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在职培训观念;要树立继续教育重在个人自觉学习的观念,转变继续教育重在接受培训的观念。

6、提供和增大教师专业自主权

学校应当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改变传统的教师聘任、提升以及激励机制,给教师充分的对整个教学的控制权。在课堂教学中,要为教师提供条件,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压力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学校组织管理体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

篇4: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教师 社会实践 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双师素质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分析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贴近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增强教师的自身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可能专门为教师实践而设立岗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的实习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教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2.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教师所在的管理部门开展的实践工作进行合理评估,也没有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仅凭社会实践报告来简单衡量,教师无法达到实践的目的。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后提出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建立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高职院校每年都应设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一般由实践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总结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①书面申请及申请表填写是否规范,考核申请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详实;

②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④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⑤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⑥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⑦实践出勤及态度考核。是否按时出勤,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按计划进程参加实践活动;

⑧单位考核。教师实践期间,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学习效果是否显著。

(2)教师实践结束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课程和岗位提点,制定确实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具体到量化。这样,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实践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做好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努力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一级管理[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张立言.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3]傅彩虹.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