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03《文明与家园》
考点1 守望精神家园
1.我国一些重大航天工程的名称,它们生动形象,极具中国气派:“嫦娥”源自中国古代传说,表达中国人奔月的决心:“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北斗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工程正源自于此⋯⋯。这些命名( )
①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诗意结合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③增强了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④改变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增强文化自信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强化所有国家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要( )
①成就大事业,铸就人生辉煌
②坚持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④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下列名言哲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准则搭配正确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 ②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
③言必行,行必果——诚信 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友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旨在( )
①凝聚民族力量,加强国家意识和认同感 ②要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保障 ④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今年9月,历时1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中国已有57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
①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③展示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属于我国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是( )
A.文明 B.和谐 C.诚信 D.勤俭节约
8.近百年来,河南殷墟考古发掘几未中断,宫殿、王陵、甲骨文、青铜器等的惊世发现,让商代历史成为信史,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这让我们能不断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永恒不变。 ②中华文字独一无二、最为优秀
③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年9月8日,“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启动仪式在潍坊市举行。以“大河上下、奔流入海”为主题,设置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沿黄9省区及潍坊市10个非遗精品展板块,根据各地文化特色与非遗资源创意设计展览主题,形象展示不同区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此活动( )
①有利于讲好黄河故事,传承中华文明
②有利于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0.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B.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C.有利于激发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11.中华传统美德,就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伦理、规范、行为等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这六方面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树新风、化新人的价值引领。由其内涵看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生活中的的价值,正确的结论是( )
A.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B.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C.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家发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D.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而且博大精深
12.6月25日至27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曲阜举办,大会期间,中外参会嘉宾来到孔府孔庙,沉浸式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本次展演活动中,中外嘉宾先后欣赏了开城、开庙、箫韶雅乐、启户、八佾舞等传统文化表演。其中,大成殿前祭孔八佾舞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不少嘉宾登上大成殿月台,近距离观赏八佾舞表演的服装、道具、乐器。这告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需要( )
A.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消除文化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的统一
C.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D.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案例有( )
①特级教师何金娣深耕特殊教育20年,为重度残疾孩子“送教上门”
②“航空手艺人”胡师傅创造了打磨过的飞机零件百分之百合格记录
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④“顺其自然”连续24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达1469万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对下列中国传统美德解释正确的是( )
①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孝亲敬长,仁爱兄弟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③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帮互助,和睦共处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期,“假慈善”被严惩。在偏远山区,老人和小孩相依为命,网络主播拿出几千元钱递给 他们……近年来,类似场景在多个网络平台出现,许多主播因此收获巨大流量。随着热度攀升, 不少博主的视频内容被指造假。例如,一名主播资助贫困老人3000元,视频拍完后收回了 2800 元。下列对以“助农”“助困”为由头,实施虚假“捐赠救助”行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B.有利于营造扶危济困的氛围,宣传社会正能量
C.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D.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与法治的要求
考点2 建设美丽中国
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这折射出我国( )
A.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B.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C.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D.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2.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你的行动是( )
①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产品 ②绿色出行,仅搭乘公交工具
③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④垃圾分类,养成生活好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绿色发展,禁止开发长江流域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④保护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中国,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必须(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杜绝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了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在塞北荒原上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生动诠释了( )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C.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D.人类是生态环境的旁观者、批评家
6.江西宁都县黄陂镇凤溪湾农业生态示范园里,脱贫户刘元生忙着接待游客。刘元生介绍道:“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吃上‘生态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吃上“生态饭”( )
①有利于通过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②得益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③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应坚决制止
④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总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65岁以上人口、城镇常住人口、大专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趋势。以下是小法对我国人口现状可能带来的影响或其对策的推导,其中合理的是( )
A.大专及以上人口上升→劳动者素质提高
B.65岁以上人口上升→实现了人口均衡发展
C.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城市规划越来越完善
D.人口总量有所减少→不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8.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这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大量的人口流动
C.男女性别比偏高 D.人口出生率偏低
9.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朱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十四五”以来,我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这一变化( )
A.说明生态环境的改善全靠政府支持
B.表明国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
C.反映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D.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10.回顾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从建国之初鼓励生育,到1979年执行一胎,再到2013年的单独二胎和2016年的全面二胎,发展到现在的全面三胎,这历程说明我国( )
①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依据国情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
②已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不再调控人口发展
③完全借鉴发达国家的人口政策,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积极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2年8月,北京首个“绿色生活季”小程序上线,可以为市民建立个人碳账本,记录绿色行为的减排量。例如骑行共享单车,可获得每公里250克的减排量: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可获得45.72克减排量,获得的绿色积分可兑换地铁卡、骑行卡等。这一举措( )
①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解决环境问题
②能够让每个人自觉践行低碳行为
③鼓励人们把绿色生活理念变成行动
④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以下选项中,符合事物发展内在逻辑的是( )
①对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②实施垃圾分类→缓解资源短缺→建设生态美丽中国
③屋顶光伏发电→拓展绿色建筑新模式→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风电光伏能源→缓解严峻的资源形势→推进能源绿色、清洁、低碳转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应该是( )
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云南省印发《云南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这( )
①有利于鼓励人们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③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等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 )
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②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