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报告 论文,本文共12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报告 论文
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报告 论文
从1993年开始,我市在前山中学进行了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新教材(下称新教材)的实验,为期近三年,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套教材将全面推行使用,我们特把几年的实验情况报告如 下。
一、实验的提出
前山中学是我市香洲区所属的普通完全中学,原来是一所农村中学。该校的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历来 偏低,属于本市层次低下的学校。因香洲区是省内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首批实验区,前山中学与区内其他学校 一样,从1990年秋季开始初中就使用沿海版英语(乙种本)教材。该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的要求而 编写的一套全新教材。这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度调低,它的编排体系、它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与统编初中教 材有很大的差别。学习这套教材的学生上了高中,如果采用统编教材,必然在教学内容上难以衔接;在教学方 法上开倒车。为了使教材、教法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为了探索与九年义务教育衔接的新编高中教材在普通 中学的教学路子,为今后全面使用新教材提供经验,市教研室、香洲区教研究和前山中学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 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刚刚出版的.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进行教学实验。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领导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审室和省教研室英语科的大力支持。人民教育出版社 用快件寄来了教材,省教研室英语科同志亲临本市前山中学帮助制订实验方案,并在实验的几年中,多次深入 实验班听课,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备课,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的目标
(1)实验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要略高于对照班。
(2)三年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各项学习目标要达到大纲要求,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尤其是听说能力 方面要略高于同类学校。
(3)实验班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科要取得本市中上层次的成绩。
(二)实验班的条件控制
(1)教材不变。作为课堂教学,三年要自始至终坚持只使用这一套教材。
(2)师资不变。选用教学改革意识较强的何少莹老师任教(何老师教龄8年,大专学历,正进修本科)。实 验班教师工作量与非实验班教师相同,任两个班英语课(另一班也使用新教材,因该班以职业教育为主,课程 设置不同,并且因转学生较多,学生人数变动较大,不作为实验班)。
(3)课时不变。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授课。
[1] [2] [3] [4]
篇2: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报告
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报告
从1993年开始,我市在前山中学进行了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新教材(下称新教材)的实验,为期近三年,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鉴于这套教材将全面推行使用,我们特把几年的实验情况报告如 下。一、实验的提出
前山中学是我市香洲区所属的普通完全中学,原来是一所农村中学。该校的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历来 偏低,属于本市层次低下的学校。因香洲区是省内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首批实验区,前山中学与区内其他学校 一样,从1990年秋季开始初中就使用沿海版英语(乙种本)教材。该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的要求而 编写的一套全新教材。这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度调低,它的编排体系、它所要求的教学方法与统编初中教 材有很大的差别。学习这套教材的学生上了高中,如果采用统编教材,必然在教学内容上难以衔接;在教学方 法上开倒车。为了使教材、教法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为了探索与九年义务教育衔接的新编高中教材在普通 中学的教学路子,为今后全面使用新教材提供经验,市教研室、香洲区教研究和前山中学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 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刚刚出版的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教材进行教学实验。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领导的鼓励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审室和省教研室英语科的大力支持。人民教育出版社 用快件寄来了教材,省教研室英语科同志亲临本市前山中学帮助制订实验方案,并在实验的几年中,多次深入 实验班听课,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备课,及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的目标
(1)实验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要略高于对照班。
(2)三年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各项学习目标要达到大纲要求,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尤其是听说能力 方面要略高于同类学校。
(3)实验班学生在高考中英语科要取得本市中上层次的成绩。
(二)实验班的条件控制
(1)教材不变。作为课堂教学,三年要自始至终坚持只使用这一套教材。
(2)师资不变。选用教学改革意识较强的何少莹老师任教(何老师教龄8年,大专学历,正进修本科)。实 验班教师工作量与非实验班教师相同,任两个班英语课(另一班也使用新教材,因该班以职业教育为主,课程 设置不同,并且因转学生较多,学生人数变动较大,不作为实验班)。
(3)课时不变。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授课。
(4)生源不变。高二毕业会考后,高三按文理分班,但英语按原班上课。
(5)对照班的选择。选取市里另一所普通中学一个使用统编教材的普通班为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生源 、师资、设备等教学条件大致相同。199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实验班的英语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62 .5分和54%,对照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64.5分和56%,对照班的成绩略高于实验班。
三、实验过程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组成了领导小组;学校领导 、外语组长、实验教师组成了实验小组,还聘请了省教研室英语科的同志担任实验指导,制订了实验方案。三 年中,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每学期都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实验情况,提出进一步实验意见,并在经费上支持市 、区教研员和实验老师参加人教社所主办的新教材一级培训。
在实验中,我们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好高中新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实验领导小组组织市和区的教研员、任课教师并邀请省教研室英语科的.教师在1993年暑期一起学习新的高 中教学大纲。明确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 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要达到这一目的,新大纲要求“在英语 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 想,改革教学方法,把传授语言知识转变到提高语言的能力上来。
(二)学习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教研员和实验教师都认真通读课本和教师用书,了解教学内容,明确了新教材十分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 高文化素质,强调交际性;在结构上,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常常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这有利于语言教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我们认识到用好新教材,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1)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步骤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师用书中所倡导的复习、介绍、操 练、练习和巩固五步教学法,并明确在每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在复习步骤中是强化记忆者,重点 选择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口头训练,然后转入新的教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在介绍步骤中是示范表演者 ,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用规范的英语,借助手势、动作、表情以及有关教具介绍和解释新的语言材料;操练 步骤中是组织者和指挥者,高中课本中的语法结构较复杂,句子较长,通过机械性的操练,使学生把句子说正 确、记牢,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甚至能独立完成某项交际性的活动;练习步骤中是裁判员、监督者和监听者, 帮助学生尽可能学会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尝试独立地运用语言;在巩固步骤是学生的好帮手,帮助学生完成 练习册中的书面作业和进行写的活动,在高年级则把重点放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2)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质量 新教材在语法、词汇等方面降低了要求,并充分注意到高中英语课的基础 性和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困难,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不断接 触语言知识,复习旧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新的内容交替进行。就定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而言,任课老师通过测试 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比她所任教的前两届高三学生掌握得要好。新教材的听说和阅读内容的编写 很注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可按学生的接受能力施教。在教法上,可以根据各层次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 别提出稍高的要求,使之“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在组织语言操练时,引导能说单词的
学生说句子;引导 能说单句的学生将句子连贯起来讲,引导能连贯句子的学生复述段落和短文。通过两年的教学,实验班高二毕 业会考成绩比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校历届生高;也比对照班高,请看如下统计数据:
篇3: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新挑战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上) (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在九月走进了中学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英语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英语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高一英语第一单元中加入了丰富的图片和录音,从学生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际出发,开辟了高中英语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文字说教,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高学英语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英语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要利用绚丽多彩的英语音像(既语言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英语中充满了美,英语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高一英语第十单元“The World Around Us”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动物图片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各类动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上新颖的题型设计,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改革后的新教材里有许多新颖的题型设计,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好材料。
如,在教高一英语第九单元“Technology”时,书中有一练习要求学生设计(design)自己的手机。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画出自己设计的手机,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当场描述自己的手机。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评选出“最佳设计作品”。以此来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类活动家,学生既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中学英语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英语语言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的“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 STUDY”、“INTEGATING SKILL”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英语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英语的实用性等等。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
在教法改革中,我们还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4、《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上)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新语言现象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新的高中英语课本中出现了不少新的语言现象,令执教者十分惊讶。有些教师甚至把这些新语言现象作为错误在课堂上向学生予以纠正。究竟是教材编写有误,还 是我们的认识有偏差,这是应该弄清楚的。
下面是笔者学习新教材的一些新语言现象的体会。
1. Well,it‘s getting late.I must be off now.Nice to meet you.(SBI,P1)
有人认为,“Nice to meet you”应该改为“Nice meeting you”或“Niceto have met you”。理由是见
面应说“Nice to meet/see you”,分手应说“Nice meeting you”或“Nice to have met you”。
固然,“Nice to meet/see you”常用于见面,但也可用于分手。此时意为:It was nice to meet/see
you.=It is nice to have met/seen you.=It isnice meeting you.
2.Yang Mei:How do you do?I’m sorry.I Know only a little English.I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 nouncing some of the words in English.
Sara:No,you‘re doing fine.(SBI,P9)
多年来部编英语教材中从未出现fine作副词用法,而只出现fine作形容词用法,因此见到“you’re doing
fine”感到别扭。实际上fine作副词,表示”好“、”顺利“等意思也是
常有的。例如:The machine works fine(=well)if you oil it.He‘s doing fine(=well)in
school.That will suit me fine(=well).
3.Yang Mei:I’d like to study medicine and become a doctor.
Sara:Right.Nice meeting you,Yang Mei.Bye.(SBI,P3)
有人认为此处Right 应改为All right。事实上不改完全正确,用right表达all right之意的用法不乏其 例:
A: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
B:Well,I‘m on holiday.
A:I see.And do you have any relatives over there?
B:Yes,my sister.
A:Right.And 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
…
(见《英国会话》P184)
A:Do you want escudos(葡萄牙和智利的货币单位)?
B:No,sterling(英镑)please.
A:Right.There you are,sir.…
(见《英国会话》P206)
高一(下)课本第1页上也有right表示all right之意的用法:
Sharon:I’ve got a pain here.Just here Ouch!
Dr Yang:Right Let me examine you.
4.Dick:Do you have to feed plants like you feed chickens?(SBI,P17)
不少资料上说like只作介词而不能作连词用,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此句中的like应该改为as。其实,这种观
点是片面的。在英语口语中,like可以作连词,意思相当于as,引导方式状语从句。例如:
Do it like,tell you.
They didn‘t do it like we do it now.
5.Next Friday we are visiting the new car factory in this city.(SBI,P24)
How long are the travellers staying in this country?(SBI,P75)
长期以来,中学课本对延续动词的进行体表将来用法极少涉及,一般语法书也只谈及某些短暂动词的进行
体可表将来,所以一些教师对这两句中延续动词visit和stay的进行体表将来感到困惑。
进行体表将来多见于短暂性动词,但是象dine,work,sleep,stay,play,do,have,wear等延续性动词的进行体也可表示将来。例如:
They’re having a holiday next Monday.
What clothes are you wearing tomorrow?
在现代英语中,特别是在美国口语中,凡能够表示预先计划或安排的动作的动词,无论是短暂性的还是延 续性的,都可以用进行体来表示将来。例如:
I‘m told you are going away.Are you travelling very far?
I’m reading a paper tomorrow.
This afternoon I‘m teaching some of our scouts how the compass works.
6.I suggest that you don’t ask him home for the vacation.(SBI,P55)
过去许多参考资料皆执一词:suggest表”建议“时,其后宾语从句谓语要用(should)do形式。本人认为
这条规则现在应该全面地表述为:多用(should)do形式,也可根据时态呼应或具体情况采用其他形式。例如 :
I suggested that she might come to my office and have a talk withme.
I suggest that the door is painted light blue.
这样我们便能理解新教材中suggest后为什么用了you don‘t ask…这样的谓语形式。
7.A:I was going to play volleyball on Monday,but I can’t now.
B:I‘m sorry./Bad luck!/What a pity!(SBI,P56)
关于交际常识有些书上有这样的表述:听到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要求或不能践约之类的话时,不能说I’m so rry,而应该说:What a
pity/shame!/Bad luck!
如有这样的单项选择题:
A:I‘d like to go with you,but I’m busy with my examinations thesedays.
B:________
A.I‘m sorry. B.Really?
C.What a pity! D.Never mind.
(给出的正确答案为C,而将完全正确的A项定为错误答案。)
此外,有的书上还对”I’m sorry…“的使用作了这样的说明:它用来表达歉意;应答对方告知的不幸、不
悦、生病之类的事。现在我们还应该添上一条:应答对方告知的一些听来有失望感的话。这样我们对这句话的
使用场合就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新课本所出现的这种新语言现象就能理解和接受了。
篇5:欣赏、体会高中英语新教材语言之美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欣赏、体会高中英语新教材语言之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语言特点,并依据相关教学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欣赏、体会这些优美语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教材 语言特点 欣赏 体会
于9月开始试用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内容新颖、编排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而笔者以为其最显著持点之一则是阅读材料中那些生动、鲜活、耐人寻味的语言。它们或优美、或表达地道、或结构严谨、或有一定的哲理性而富干感染力。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在通过新教材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欣赏新教材富有特色的语言。精美的语言如同美妙的音乐,体会、欣赏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给他们带来感情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综合英语素质。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弃进行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欣赏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美。通过对新教材前三册的教学,笔者认为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主要有如下特点:
1结构严谨,用词简练、精彩
如:The birth of a festival ( Book 1 B,Unitl4)中就有许多结构对称,意义深刻的句子,现举几例:... many African一Americans families get together to greet the new year and think about the past . We must remember our past and build our future. Festivals help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remember where we come from,and share our hopes for a happy future ..As we celebrate them,we make new history and develop our culture…对仗工整,用词简单却含义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He collected information,studied it,did experiments and learnt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farmers(Book 1 B,Unit 19,Farming and gardening)划线部分动词的使用简练而又恰当,丝毫不拖泥带水,却把贾思勰对他所从事的农业科学研究的执著与热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表达方法。
2包含着人生哲理、含义深刻
新教材前三册阅读材料中包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比比皆是,可能是编写者有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一些人生启示、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吧。如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Book 1A, Unitl2,Harry Potter)A smile can help us get through difficult situations and find friends in a world of strangers.(Book IB, Unit 21,Body talk)Everyone has his or her special skills and interests,and only by discovering what we do best can we hope to reach our goals and truly make a difference.(Book 2A, unit 1,Making a difference) Living with cancer has made me realized how
precious life is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take every chance to live life to the fullest.(Book 2A .Unit 7,Diagnosed with cancer)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当学生大声诵读这些句子时,很自然地,他们会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和老师简单的说教相比,笔者以为现在的高中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这种书面的教育形式。
3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对比中外文化
如:When you see two spoons,the big one is for the soup and the small one for the dessert .At table,you should try to speak quietly and smile a lot,but do not laugh all the time .The custom of toasting in some parts of China is to finish the drink at once,but Westerners usual-1y take only a sip (Book 1 A,Unit 6, 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又如:The thumbs up gesture,meaning ”great“ or “good job” in the US,is rude in Nigeria but in Germany and Japan it means the number one.(Book 1 B , Unit21, Body talk)这样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对西方的风俗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有所了解,以此增加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并且也扩大了其知识面。教师还可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相关西方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新教材有不少阅读材料运用了明喻、暗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启发了学生的联想并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如下面是含有明喻(simile)的句子:He talks to him and treats him as a friend.(Book I A,Unit 1 , Chuck’s friend)They are like bright and warm colours in the middle of greys and shades.(Book 2A, U-nit 4,Songs and poems)I now think of my cancer as a gift.(Book 2A, Unit 7,Diagnosed with cancer)It looked as if she were dead(Book 2A,Unit 8,DR ABC)…以下是包含暗喻的句子:There she saw a wall of water that was quickly advancing towards her(Book 1 A , U-nit 4, The rescue)Knowledge is power.(Book2A, Unit 1,Making a difference) They tied pillows on top of their heads a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shower of rocks.(Book 1A, Unit 10, Under the volcano)…下面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The sight of it awoke the scientist in my uncle to go and see it from closer at hand(Book 2.A, Unit 10, Under the volcano) Something told Captain Mac Whirr that the Nanshan was lost .The hurricane...had found
this little ship in its path.(Book 2A, Unit 10,Typhoon)这些课文中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发现明喻、暗喻与拟人的特点(如:明喻是本体、喻体和喻词三者同时出现的一种比喻,其常用的喻词有as,like,as if , as though等;暗喻中本体和喻体直接结合,而不用喻词做“搭桥”…等。)并分析它们出现在文章中有什么妙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着运用在自己的书面表达中,给作文添加文采。
5包含语法知识
例如:It is on this arable land that farmers produce food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China(Book 1 B , Unit 19)这一句是典型的强调句。Only in that way will we be ready for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life. (Book 1B, Unit 13, We are what we eat)则是典型的倒装句。而it is one thing to write a letter,another to write history,one thing to write to a friend,another to write for the public.(Book 2A,Unit 10)既包含一个固定结构(it is one thing to…,it is another thing to…),又是一个典型的省略句:another前省略了it is,其后省略了thing。至于含有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等高中阶段重要语法项目的经典句子在课文中更是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欣赏这些句子的基础上,再来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欣赏这些课文中具有特色的句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是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做法和途径。
1.有效背诵,体会语言的优美
笔者以为,欣赏这样的好句子,仅仅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再翻译一遍朗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课后熟读、背诵直至完全吸收,变成“我的语言、我的句子”,在口笔头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才是欣赏的最终目的。English poetry(Book2A,unit4)中的Reading poetry in English also opens the door to finding new ways of expressing yourself in Chinese. Finally, poems and literature can be brid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y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or as MuDan wrote: Quietly , we embrace In a word lit up by words.学生背诵后,不仅能深刻领会诗歌的优美和作用,并能激发他们去了解,阅读英文诗歌,提高其诗歌修养。还有如Chuck's friend (Book 1A, unit 1)中的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an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omeone to care about .Friendship helps us understand who we are,why we need each other and what we can do for each other,笔者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对朋友和友谊的精湛描写,在日常写作中也能加以应用,增加文采。
2.媒体辅助,体会语言的精确
在教学中,借助CAI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眼、耳、口等一起参与感知的活动,从而增加刺激的强度,让他们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进行观察阅读、讨论、争辩、质疑,促进学生去感知、理解、分析语言文字,探究新知从而增强语感。如Typhoon(Book2A,unit10,intergrating skills)是一篇关于台风的记叙文,里面对巨浪,海水的描写都非常精确,如Captain MacWhirr saw a white tower of water, so high that he couldn’t believe his eyes, advancing towards them. It raced to meet the ship. The Nanshan jumped. With a tearing crash, tons of water fell upon the deck, as though the ship passed under a waterfall.还有风暴,如The hurricane , with its power to sink ships and to destroy strong walls, had found this little ship in its path. 但学生因为没身临其境,对此难以有切入体肤,渗入心田的体会。为此在学习此文前,笔者先让学生观看龙卷风中的电影片段,再呈现几副飓风图片,使学生切真切地感知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确。
3.创始情景,体会语言的内涵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因而,读者要真正地理解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内涵,那就必须通过想象。而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很好的舞台。Born dying(Book2A, unit7, reading),介绍的是艾滋病患者小华的故事。课文中描述了她如何积极面对AIDS的态度(My life may have to be short, but there’s no reason why it can’t be beautiful)以及她的心声和愿望(If I were to live long enough to have a job, I would choose to be a doctor, helping these AIDS patients. 及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an AIDS patient a hug. That is the best way to show that you care and that we don’t have to feel lonely.)所用语言非常贴切。学生因对艾滋病没多少了解,而且又远离艾滋病,对小华的愿望并不能很好领会。碰巧学习这一单元正赶上世界艾滋病日,十二月一日,笔者让学生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艾滋病患者生活的真实情境,然后四人一组,为艾滋病患者做一件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易于发挥想象。有的写倡议书,呼吁大家关爱患者;有的手工制作红丝带,有的表演艾滋病患者的梦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基本能深刻理解课文,将课文的主旨以及内在的东西挖掘得更生动、更深刻。
4.扩大阅读,体会语言的丰富
在让学生学会欣赏,体会教材的语言之美后,鼓励学生们扩大阅读,能让他们在大量的、真实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中去阅读、感悟名家名作和其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奉献给世界英语学习者的“书虫”,一直是笔者推崇的课外读物,从而让他们体会语言的丰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A.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人民教育出版社.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B.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A.人民教育出版社,
[5]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英语第一册(下).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英语第二册(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篇6:高中英语新教材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广西百色高中 黎 评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20的全面使用,进行任务型教学实践,找出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型教学法更显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分组 互动 任务型教学
新时代,新观念,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目前,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法,而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法作为理论依据。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的主张,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外语课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法又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忽略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往往进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取和模仿,学生的语言活动只限在听和读方面,而缺乏进行“说”的机会,这违背了英语语言教学活动的初衷。
一般情况下,班级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班级越大教学效果越差,其中以外语教学更为明显。因为外语课上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而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大多实行小班制。由于受到生源众多师资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地区还无法实现小班制。而传统的教学法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发言机会少得可怜。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五、六十人,要在这么大的班级里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基础各异的学生们进行外语教学,特别要进行语言互动交流,难上加难!老师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管住学生的笔头,而顾不了学生的口头训练了。最终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忽视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学习语言过程和方式的关注。于是导致了课堂效率偏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教师的付出很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了,最终导致“哑吧英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质量的外语人才又如何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呢?在班级中进行分组,实施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能克服大班制给教学活动带来的弊端。
为了比较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比性、竞争性,我们从高一(2003级)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中考英语科入学成绩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档次,按层面“上-中-中-下”、“上-上-下-下”等方式进行分组,按4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为了使各个小组活动能比较顺利地展开,让组内学生推举性格相对外向的、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起到带头、记录员的作用。在分组中要做到男女同学的合理搭配,避免男女一边倒的现象,只要教师指导启发得当,“男女搭档,困难不用别人帮”的俗语在学生活动中也是适用的。同时尽量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为他们今后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为了方便小组活动,可以以组为单位排座位,每隔一段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调换。分组活动是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更有效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而不是为了开小灶搞小团伙。各组之间是友好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为了共同提高,教师要在这一方面作正确的引导,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矛盾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力求既成为任务的分配者、指导者,又成为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
首先,老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和指导者。任务的分配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根据教学需要,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异的),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触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每个学生就进入了 “参与任务”的环节。如笔者在讲授高一Unit18 New Zealand之前即对学生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配,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新西兰的各种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在下一节课上warming up之前派一名代表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发言,代表本组展示他们资料的收集成果;同时从本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出发,指导他们收集的资料应该与新西兰的历史、风俗、动物以及特色资源有关,避免他们收集的资料过于广泛以至偏离了本单元的总体要求。
其次,老师是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与监督者。当每个成员收集到各种资料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讨论,最后形成本组的资料成果,再推举本组的代表作好发言的准备工作(可以实行轮流制),在课堂上代表本组进行资料成果展示,与其它小组进行对比。笔者在本单元第一节课引入warming up 之前先让各小组的代表轮流进行发言。为了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在发言结束之后让各小组经过讨论选出参与本次发言活动的最佳选手3名(看情况可以选出更多),最后经过英语科代表、学习委员等学生的直接统计下,产生排名等次,老师进行宣布并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对小组阶段性评判的成绩依据;最后,老师针对学生们所发言的资料,结合warming up提供的内容材料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零散的内容材料更有一个统一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把warming up 一节课的内容拓展得更宽更广更丰富。其中,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实践证明,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要广泛,比课本中提供的教学内容更加齐全、更具有教学价值性和实用性。经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学生语言的互动交流课,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体味到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参与团队活动的快乐,并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探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形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体念英语语言交流情景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听力(Listening)、口语(Speaking)、阅读(Reading)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进行精心设计,始终坚实使用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再拿上听力课这一环节作示例吧,在以往,许多老师一直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一两遍录音,然后就课本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讲解,一节课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了, 好象听力课再也没什么可以值得动脑筋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了。其实不然,听力课完全是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的。如笔者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听录音材料一至二遍,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就各自听到的信息汇总到小组里,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然后再听第三遍(最后一遍),给他们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完善他们各组的内容材料(可以用笔头记录),最后派代表就听力内容进行口头发言。最后由老师就听力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整个过程还是采取了象Warming up 课堂中的做法,进行轮流发言、投票表决、记录排名等步骤;在这中间学生即可以得到听力训练,又可以有笔头、口头练习的机会,使乏味的听力课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语言综合训练活动课。老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依然只是一个组织者与监督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旁观者,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地位。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如今学生们不仅对听力课,而且对笔者所上的所有课堂教学均感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与兴趣,笔者也体味到进行这一教学活动的兴奋与快感,并能像学生一样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无论在段考、期考或各种竞赛中总体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均较为突出,学生的个体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目前,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已经在笔者所在的年级全面展开,并形成我校一个专门研究英语新教材教学法的重要课题,同时该课题被我市批定为市级B类科研课题,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高一至高三)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跟踪记录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乃至为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这种教学法更侧重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组织、指导与监控,而不只是关注其学习目标和结果;学生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因为老师的“放开手脚”而真正地投入到多方面的、广泛的语言互动交流之中,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最大机会的发展。它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也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变以往教学的主体地位观念,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的主体,为现代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人际交流的真实情景下,使得语言教学更具实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增进教学效果也具有重大意义。但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任务的完成过程;如何使小组活动更具实效、形式更加丰富;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机制等等是我们英语教学实践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会性 2003年
6、姜建军 “对中学英语教学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8期
篇7: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指导思想的再认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93年以来,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初中英语新编教材(JEFC)以其崭新的教学思想、丰富有趣的内容和有机的编排体系受到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欢迎,其优势已在经过初中一轮教学后的高一学生身上看到。和往届的高一学生相比,他们的听说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普遍得到加强。过去外语教学中出现的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哑现象得到初步矫治。以后,和初中教科书相衔接的高中教材(SEFC)正式使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可喜地看到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教师充分地发挥和利用了新教材的优势,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平衡,高中教学效果远不如初中的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和挑战,许多教师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观念亟待改变,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不少教师对新教材了解和研究不够,特别对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缺乏研究,加上传统的教法根深蒂固,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结果是左右为难,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研究新教材,特别是研究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当务之急。只有把握好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才有可能自觉地、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运用能力(gramma tical competence);2.社会文化运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语篇运用能力(discours e competence);4.策略运用能力(strategical competence)(Canale & Swain, 1980)。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书面语中。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上、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去,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外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点,不太注意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外语教学中大面积的“聋哑”。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外语教学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不排斥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读写?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言语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练习或实践的过程,这就好比弹钢琴,知道指法而不练习,肯定学不会弹钢琴。
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仅让学生懂得了语言知识,而且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扩大语言的输入量,采用循环式教学的方法
人们根据对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一定的语言输入量。输入量要大于输出量,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输出能力。新教材在语言输入量方面大大超过了旧教材,而且这种输入是立体式的,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丰富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自然接触语言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旧教材的一个明显缺陷是语言知识复现率低。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出现一次,难得再见,力求一步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违反认识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做法,使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学习效率低。新教材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教学方法,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让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语言项目。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一点,词汇和语法往往讲得太多,而且要求过高,输入多少就要求输出多少,使不少学生难以对付,造成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感到课时不够用,不免要让学生多做作业或加班加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很重要,一定要贯彻实施,同时,以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为当务之急。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一套系统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只要一支粉笔一张嘴,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以此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最终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实践过程必然以学生为中心。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练习,如pair work,group work,classroom discussion,等等,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需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一的讲解型向教练性或导演型转变,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
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和情感,互通信息。这种交流形式不仅有口头上的,也有书面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在技能培养方面的单一性,重视全面发展。课文以单元形式出现,每个单元都有四项技能的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只重视口头语言。其实,新教材的读写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正是新教材的特色。比如,pre-reading,note-making,summary writing,等等,这些都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初中课本中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些,它恰恰反映出语言学习的规律,而高中教材加强了读写技能的训练,符合教学大纲所阐述的阶段侧重的原则。
五、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能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正如英语新教学大纲所说:“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新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为学生参与未来的国际交际、增加民族间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在外国文化的参照下,反思中国的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新教材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素养。许多课文选用了人类社会关心的主题,如:人口、环保等。它们内容新颖,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8:试论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试论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培养二十一世纪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高中英语新教材蕴含着现代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等鲜明特色。本文就如何结合现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了自己实践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新教材 教学观念 思想情感 道德教育
“育人德为先。”德育教育贯穿着教育的全过程,遍及每个学科每一堂课,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时候,应把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放在首位。因此,作为中学主要学科的英语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新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挖掘的空间, 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下面谈谈笔者实践的一些体会。
1.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目标方面,不能把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完成教材内容,抓好“双基”训练上,而要把语言教学、培养道德情感、跨文化意识和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人格统一起来;在教学视角方面,不能单纯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出发,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学科对人发展所起作用的角度去展开学科教学,应包容学科的双基,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等内容;在道德教育方面,借鉴西方重个性、重民主、重科学等方面的合理成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强求学生只接纳纯道义型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正视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尊重学生个性,不强求观点统一,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辩正地看待和接纳别人的观点。
2、挖掘教材,充实新教材中有利于开展道德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它能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更何况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颇具时代感和思想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其思想情感的教育作用,对教材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思想受到很好熏陶。以目前的高一教材为例,第七单元课文“A CITY OF HEROES”是一篇描写文。描写历史上发生在圣彼得堡城的两大事件---- 19俄国革命和1941年圣彼得堡保卫战中城市文化的遭遇反映出城市的伟大。结尾部分用形象的比喻“Today Peter the Great on his bronze horse can once again look out over the city he built.” (今天骑着铜马的彼得大帝又能俯瞰他的城市了。)指出了圣彼得堡城的伟大主要在于它有团结、勇敢、坚强、自豪的人民作后盾。借此机会教育学生:
*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 Difficulty gives in to a strong-willed man.(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 If we are united, brave, and strong, we can overcome everything.(坚强、勇敢、团结的人可以克服一切。)
又如第十单元课文“ARE WE ENDANGERED?”介绍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强调人类不应只顾眼前利益,做些类似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的蠢事。当地球只剩下人类自己,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当地球只剩下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课文教育、鼓励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lit milk.(覆水难收。)
3、转变教学方式
1) 重视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教材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教材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现代中学生接触的知识或传媒相当广泛,在某些知识、甚至观念方面可能比老师更前卫。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因此,教学上需要一种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师生关系建立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氛围中,道德人格互相感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从纯知识教学到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文化的差异。
学生面对外来文化,是全盘拒绝,全盘接受,还是选择接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性审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吸收其合理成分。因为文化差异源于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散发着不同的道德理念。只有理解这种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吸收其精华。正是这个特性,使文化呈现出情景性和视角的多维性。如对老师、长辈呼其名,在西方国家体现一种尊重,但在我国是一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西方是性开放文化,但却有悖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凡此种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理性审视文化的差异的习惯,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会批判地吸收不同文化的合理成分。
3)联系实际,多方位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那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的课文中收录了大量的有关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和著名人物、名著节选等,如果单纯的处理语言点,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如果只对文章大意进行讲解,也只是停留在为获取信息而阅读的阶段,虽然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但没有达到大纲规定“遵循易于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通过提发散性的问题、推想性的问题、评价性的问题、延伸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课文主旨隐意的理解,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深意,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认识和看法。如通过居里夫人发现新元素、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伟人的闪光的思想,还可启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有关环境、能源、生态、灾害等的话题,激发学生改造世界的情感;通过有关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内容,可以启迪学生,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对待他人要真诚热情,对待工作要认真的人生态度;还可以利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作品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使学生分清善恶、辨明是非,树立起道德伦理标准,用有限的文章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使英语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the Olympic Games”为例,介绍运用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情况。首先播放奥运会的会歌及奥运会的比赛的录像,尤其是著名的运动员比赛和获奖的场面,这样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即“free talk”,此时仍然播放比赛的录像,只是声音要小一些,就好象在生活中人们在观看比赛时的聊天一样。当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Do you know the spirit/purpose of the Olympic Games? What is the mark of the Olympic Games? Who can sing the Olympic song? Who knows the history of Olympic Games?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time? Are you proud of what we have done in Olympic games? Why?在学生做“free talk”的同时,掌握奥运史、奥运会的宗旨、标志、会歌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不会使学生信马由缰,不偏离教材。把“free talk”和“topic talk”相结合,使得学生的讨论形散意不散。同学们所谈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大大超出课文的容量,课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不仅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关心,以及对我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申奥成功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传身教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人者先育己。”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赶上时代步伐,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平时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建设理论、现代教学技术理论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实践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随时捕捉教学信息,了解当代教学动态,使自己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
另外,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等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职业是以人格感化人格的职业,教师以身立教,对模仿性、可塑性强,真假是非、美善丑恶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引导、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在师生交往中,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该如何做的影子。也就是说,教师的道德品质每时每刻都在熏陶、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应该具有敬业勤业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尊重、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努力按陶先生要求的那样,做“真善美的活人”,要使“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要“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格长城’。”所以,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的境界,收到育人的效果。
总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做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地提高思想修养,付出更多的心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人类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时候,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楷模,教书的同时更不忘育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思想工作的有心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精心安排、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1.“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1期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5月第1版
3.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章兼中 “培养人文精神 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小学外语教学》第2期
篇9:浅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策略问题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都注重了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他们逐步从应试教育的外语教学观转变到了素质教育的外语教学观;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实践. 学生也 感到新教材图文并茂,教师授课方法多样,课堂实践性强,活动量大,而且生动有趣,因而喜欢上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然而,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如:
1.教材编写好,结构合理,内容丰富, 可教师们却感到有点难以驾驭。比如,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多,涉及了对话操练、阅读训练、知识讲解、语法复习、听力练习等等,使得老师教学总是忙忙匆匆,一节课往往无法完成 新课标所规定的课时内容, 因而很多教师只好随意延长或增加课时来完成规定任务。
2.教材强调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并进,但却让老师们感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凌乱,不扎实,语法知识不成体系,能力发展也较为缓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新的东西要被世人所接纳,都需要时间和过程。英语新教材也不另外。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至今仍有不少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都还在困惑和徘徊中,他们对原统编教材以及自己多年来所编写或积累的教辅资料依依不舍, 加之目前中学体制一般分为初、高中两个阶段,而初、高中教师的分段教学或分层教学,使得一脉相承,体系连贯,结构合理的初、高中英语新教材在使用上无法实现观念、方法和手段上的衔接,这难免会给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
然而,高中英语新教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它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传统观念,激活了人的思想,引发了教学的改革。新教材中话题、结构、功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又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更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帮助搞好自己的教学。而这一切,并非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都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这无疑是对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一种鞭策。
当然,新教材也有它的不足。 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而课时数不增反减,这无疑会让教师感到教学相当匆忙,多数教师经常是带着不踏实的感觉结束了一个又一个单元的教学。加之新教材忽视了语法知识的系统归纳,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紊乱,语法框架欠缺。然而这都不是主流,只要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英语新教材,真正将课改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优良之处,扬长避短,仍能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如何才能真正的用好高中英语新教材呢?
一、正确使用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改进阅读教法。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年来的高考英语试题也加大了阅读量,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就更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靠补充课外材料来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更应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种认为现在的英语课时安排,仅能进行精读教学,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其实正是因为课时有限,我们才更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中的阅读教材部分精泛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教学中的那种紧迫感和对教学效果的不踏实感才能得以解脱。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到精泛有序,这样可以缓解因平均使力带来的匆忙,也会使教学内容有增无减,从而大大加大了学生的语言实践量;二是要做到让知识在精泛教学中得以系统化, 也就是说,先通过精读材料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随后启发学生使知识系统化,最终让学生在泛读教学中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用好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关键。
在当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多数教师能较快领悟到新教材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语言实践作为教师活动的重点,恰当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辅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益。然而,仍有少数教师迟迟不得要领,其中有的教师英语功底太弱,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还有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讲明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得不到激励,智力得不到开发,听说训练只走过场,对话,阅读成统一模式。但最后发现,内容“太多”讲不完,便有了“教学内容太多”的感慨,因此要改变英语教师们的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新教材,真正体现课改精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迅速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依照课标,真正的用好新教材,上好新教材,使学生喜欢新教材,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三、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是用好新教材的保障。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使用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一切教学行为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和展开,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学术权威”。教材的大容量安排并非让教师多讲。恰恰相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多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和人生的领导者,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平均用力,有的可精读,有的则应泛读。练习应选做,甚至可换掉较为浅显的问题,代之以具开放性、激励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语法知识不够系统,是新教材的一大不足,但我们也可以克服。比如在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后可及时进行系统归纳,再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和扩展,切不要在几个单元之后才进行总的复习。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改进和创新,同时融入课改的精髓,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会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篇10: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认识与教学体验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杭州市瓶窑中学 徐波
自从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一. 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思想的认识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师和课堂教学作用以外,教材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合适的途径。因而,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之时,必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搞清楚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 English songs, interviews, role 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 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二,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的体验。
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原因主要有:
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任教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不配备耳机或复读机,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限,所以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给我们新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会更多。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狠抓基础。每个单元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单词,词组与句型,要求学生背诵与默写。这些词组与句子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让每个学生都储备一定量的单词,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阅读水平。毕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是无法开展的。词汇是基础,所以应该从抓词汇入手。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准备书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必须掌握许多其它的本领,如英语口语的灵活性与得体性,丰富的知识面,幽默机智等等。在工作之余,我们就应多看多听英语节目。为了保证课堂上的交流效果,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上课发问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当然我们平时还需多读书看报,需要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从新教材中学到了许多教学思想,也具有了几分教学体验,虽不深刻,但也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要真正教好外语,教师还必须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是外语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外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就一定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
篇11:激趣纳新活用----例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激趣 纳新 活用
-----例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warming up课的处理
摘 要:本文针对使用新编高中英语教材(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中处理单元首项教学内容warming up部分所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灵活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着重讲叙了笔者在处理教材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目的,采用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对教材的删除、补充、替换、调整以及改编等,以求有效的利用教材和发挥教材的作用。
关键词: 热身,游戏,竞赛,灵活,媒体,拓展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从秋季开始,新编高中英语教材(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NSEFC)也开始试行使用了。作为一名教育改革前线上的教师,笔者有幸接手高二的教学,与新教材有了两年的亲密接触。在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本套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无论是教学理念、编排体系、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有了质的飞跃与突破。本教材图文并茂、题材新颖、思想先进,注重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而“warming up”作为单元首项教学内容,也是新单元知识的导入部分。因此,处理好warming up 部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 结合其所学的语言材料和导入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游戏“热身”
我们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都是静物,只能给学生以认知,而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是真实的环境中。由于受到课堂的限制,我们往往只能在虚拟的情境中来完成我们的语言学习。而这中虚拟的情境如果能以游戏的形式来实现,效果要比简单的情境设置要生动有效得多。虽然是高中生了,学生的童心尚在,一个小小的游戏,哪怕是字谜都能让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能让学生更愉快地接受知识。在面对NSEFC Senior 2A Unit15 Destinations 中的warming up提出的让学生想象自己得到一张免费的环球旅行机票,要求他们沿途观光的五个城市并说明原因以及画出飞行路线这一教学要求,我根据当时五一节临近,设立了一个家庭讨论出游计划的任务游戏,在小组活动中分角色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act out的时候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而且把以前学过的关于旅游的准备事项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都引入进来,达到了较好的热身效果。而在处理NSEFC Senior 2A Unit8 First Aid时,在讨论了书本上的六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后,我也让学生分小组游戏,设计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意外受伤以及其急救措施。
结果,学生把游戏场景设计在了运动场,寝室,教室,街上以及生活小区等等,非常形象而生动。虽然对于一些语言的表达还有待提高,但是他们的那股创意和热情,也值得好好的褒扬,更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好的方法。
在NSEFC Senior3 Unit9 Health Care的warming up中,考虑到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我,很少想到要先帮助别人,于是我并没有简单的按照教材上的图片叫学生讨论书上的五种求助情景。而是先问学生“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came cross difficulty in your life?”让学生先有了求助的意识。然后在黑板上板书大写的HELP,要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DRABC的形式,以猜词的方式来说出HELP的内涵意义,即HELP这四个字母各代表什么,并用自己所给的词定义HELP。一个小小的新型猜字游戏,难度不大,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关于帮助、感恩、情感的一些词汇都一一被击活了。他们纷纷列出了如H代表hand、heart、helpful等,E代表enthusiastic、eager或emotion ,代表lead、lend、loan等等,而P代表patience、perfect等。而学生更是从这些词组里定义出help :“Lend others a hand with emotion and patience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真是把这些词用绝了!从这个小小的游戏中,学生既复习了词汇,又训练了学生定义事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帮助别人的意识,为处理课本上的图片和讨论做了铺垫,同时也进行了德育教育。
在课堂上只要适当的使用游戏,把游戏用于相应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英语,感受英语的环境,在游戏中练习英语句型,记住英语单词,就会给学生一个英语的快乐环境。
二、挖掘学生已有知识,辞“旧”迎“新”,竞赛“热身”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合理处理教材内容,使其更适合教学需要。以旧带新进行导入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提前,才能保证与此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很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复习、提高、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起点,巧妙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例如小竞赛,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材在Fact and Fantasy的Warming up部分设计了以下有关科学事实的问题: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on earth and how high is it?/What is the deepest point in the ocean and where is it?/Which is the longest river on earth and how long is it?旨在使学生初步区分科学与幻想的不同。然而,有些学生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如果教师让他们回答这几个问题,学生的反应很可能是沉默不语。笔者认为,教材编者设计这些问题的并不是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而是让学生在了解相关常识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的话题练习英语表达。为此,我将这些问题改成12个选择题,并采用《幸运52》里的抢答竞赛的方式来激活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①The highest mountain on the earth is _______
A. Mount Tai B. Mount Qomolangma C.the Alps
②The deepest point in the ocean is in_________.
A.the Indian Ocean B.the Atlantic Ocean C.the Pacific Ocean
③The longest never On the earth is_______.
A.the Changjiang River B.the Amazon C.the River Nile
④It is about________ kilometers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A.380,000 B.560,000 C.750,000
⑤It is ________ kilometers from the earth to the sun.
A.150,000,000 B.160,000,000 C. 180,000,000
……
教师将这些题目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抢答后确定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口头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又将练习重点转移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上来。最后通过抢答和练习,学生了解了相关科学事实,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作出判断,并概括出符合科学实际的几个特点:
①They are about real things.
②People know them as a theory.
③They are proved by science.
④People can’t make them up.
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科学事实的特征,为后面的科学事实与科学幻想之间区别的比较打下基础,并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说的训练。
学生对一些世界的记录总是感兴趣的,但是他们真正能了解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并不多,所以处理NSEFC Book3 Unit1 的warming up中的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用抢答的形式,通过猜测的方式来确定答案。而且在教材的基础上我有扩充了问题的数量,补充了许多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对他们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有新的了解,也激发他们发现和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1. The largest library is in ______. A .USA B. China C. Canada
2. The shortest living man is _______. A. 30cm B. 57cm C 67cm
3. The longest hair is ________. A.5.15m B. 5. 90m C.5.00m
4. The longest mountain chain(山脉) is ____. A. HuangShan B. Alps C. Andes
5. The biggest hamburger is in _______. A . England B. China C. USA
6. The longest cigar(雪茄) is in _______. A. India B. Mexico C. Cuba
7. The longest hand is ________. A.26.9cm B. 20m C.30cm
8. The highest waterfall is in _______. A. England B. Venezuela C. Germany
9. The coldest village for living is in _____. A . Russia B. USA C. Canada
10. The film ______ cost the most money A. Matrix B. Titanic man C Spider
11. The least element in the world is ______. A. Ra B. Po 钋 C. At 砹
12. The most ancient tree is in ________. A. China (Zhejiang) B. Austria C. Italy
13. The smallest robot is ______. A.2cm B.1cm C.0.5cm
14. The deepest lake is _____in ____. A.1,637m, Russia B.2,688, Canada
15.The largest cave is in _______. A. Singapore B. Iceland C. Malaysia
在课堂中加入一定的竞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对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团队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热烈民主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
三、整合教材,化“繁”为“简”,灵活“热身”
我国外语界老前辈张士一说得好:“教科书无论编得怎样好,决不可能完全适用每个教师所有的特殊教学情形,全在于教师自己运用他的教学法来变通这教科书,这就是教材的活用。” 在NSEFC教材中的warming up部分有的在内容上有些过分注意语言项目与单元话题的联系上, 在强调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选材内容忽略了学生现有的认识范畴,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对教材中原离学生生活或一些难度过大、起点过高的内容进行灵活的处理,毫不吝惜,大刀阔斧的进行删除。
例如:在对NSEFC Book3 Unit 7 A Christmas Carol中的warming up 进行教材处理时,考虑到教材所提供的四幅 Dickens作品中的图画学生根本就不熟悉这一情况, 我直接删除了这一部分,改用一些与圣诞有关的图片和一个问题Which of them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Christmas?来激活学生以有的关于圣诞的知识,并把Pre-reading中的三个问题提前来讨论:
1.How is Christmas celebra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2.What Christmas songs do people sing?
3.What do you know about Santa Claus? What is his role?
由于这几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难,又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临近圣诞,话题时新,他们的热情很快被煽动起来,这时我又地抛出问题“Why is Christmas so famous?” 在总结学生的答案的同时,教师还补充上“It lies in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 ‘A Christmas Carol’. When it appeared, some Christmas customs began, such as get-together, exchanging gifts, the ceremonial dinner and ‘Merry Christmas’ ”由此自然过渡到教材中本单元的主题上,从而引出Charles Dickens 及他的生平、作品、风格等基本情况的介绍,灵活而顺利的完成了warming up 的教学目的,并有效的吸引了学生对reading 部分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本单元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四、巧用媒体,添“情”加“感”,轻松“热身”
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神经,更可以在轻松幽雅的氛围中让学生对学习的东西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喜欢在课堂上选择一些适合课堂主题有能让学生轻松的音乐。在学习NSEFC 2A Unit6 Life In the Future 时,针对每个人对于未来都有过美好的畅想,于是我提问:“Have you ever thought what would you be when you were a child?”,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发表意见。他们小时侯的梦想都很单纯,无非是成为什么家之类的,课堂顿时充满童趣。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童年的回忆,我不失时宜地放了一首歌《Whatever Will Be, Will Be》要求学生完成填空。歌曲不难,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后都会心地笑了,也许歌曲里唱的他们也曾经历过吧。有了感情共鸣的铺垫,下面教材中图片的讨论又是学生在电影里常见的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未来世界的东西,课堂教学目标便顺利而轻松的达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已有了更高的追求,以及要为自己新的梦想而更加的努力了。
NSEFC 2A Unit4 A Garden of Poems 的教学中,我也使用了多媒体并在教学中加入了音乐,针对学生对西方的诗歌比较陌生的情况,我以一首歌《月满西楼》(李清照的词)来引入课文,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里刚好讨论中国的古诗词的契机,先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诗人及诗歌。然后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搞笑的打油诗来导入打油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打油诗的特点----funny and humorous 后,进入教材中打油诗(limerick)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体会诗中的含义。最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听歌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了另外的一首工整的英语诗同时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首英语歌曲《Right Here Waiting》,并让他们探讨英语诗歌的格式和韵律。这一衔接,既让学生领悟到了诗和歌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品味、欣赏、跟唱中自然融入诗歌氛围,激起探讨诗歌的兴趣。在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加强了学科的联系性,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材的难度,让师生能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它以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给学生创设一个设疑激趣、开阔视野、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空间,也给教材带来增大容量、突破难点的有利条件。例如在NSEFC Senior 2A unit 7 Ling With Disease 中我采用多媒体,扩充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让学生对爱滋病有了全面和直观的了解,并在最后引入歌曲《爱的奉献》使课堂再次达到高潮。
五、深化教材,追“根”究“底”,拓展“热身”
在上文提到的NSEFC Senior 2A 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 一单元中介绍了一些爱滋病的知识以及爱滋病患者的故事,在warming up部分爱滋病常识测验,通过八个判断题检测学生是否了解关于爱滋病的常识。
1. Only bad people get AIDS.
2. I can become infected with HIV by swimming in a pool, holding hands or kissing someone with HIV.
3. In 2oo2, there were 42 million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 the world.
4. People who have not injected drugs do not need to get tested for HIV.
5. If I had HIV, I would know because I would feel sick.
6. HIV/AIDS is difficult to cure.
7. People who have HIV look different from everyone else.
8. It is safe to b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living with HIV/AIDS.
对于这些基本的常识,学生经过讨论都能完成。为了是学生对目前医学界有挑战性的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这一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我先向学生介绍了爱滋病的危害及爱滋病患者的一些图片,让他们对爱滋病有一种畏惧心理,接着用 guess and say 的方式,要求学生将另外一些图片中的爱滋病传播的途径表达出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那些日常生活的途径如using the toilet seat,eating food with Aids patients,donating blood,hugging,shaking hands,swimming 等并不会传染爱滋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也让他们将刚才的畏惧心理放下,自然的接受和爱滋病人的交往。我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情感。于是向他们展示了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以及 a Red Ribbon----an international symbol of HIV and AIDS awareness,防治爱滋病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在让学生了解了所有的这些书本上并未涉及的知识后,让学生讨论他们能为防治爱滋病做出些什么。这样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生的热身,也进行了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最后,为了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组织他们齐声唱出《爱的奉献》,让课堂达到最后的高潮。
两点反思:
1.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因此对热身课教学要求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深的了解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所以要适应教育改革,教师不但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更要及时地充电,让自己处于时代的前列,才能适应时代的教学。
2. 对于如何处理新教材中warming up这部分的教学,相信所有的一线教师都在探索之中,也都有各自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面对新教材,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的活化教材,必须结合自己任教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学会活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2.《新编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第二、第三册)
3.黄伟秋,“巧用‘warming up’教学项目” 《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12期
4.《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 志鸿优化设计丛书
篇12: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一节语法教学实验课的设计及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及评价策略
──一节语法教学实验课的设计及反思
陈艳华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法教学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新版英语教材中的一节语法教学实验课,探讨新课标新教材下的语法教学模式和评价策略。
【关键词】语法教学 新教材 评价
随着教改的全面铺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推行使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落实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的诸多环节中,语法规则的教学一直很有争议,该不该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以什么方式练习巩固,又以什么标准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一节语法教学实验课,探讨新教材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和评价策略。
一、实验的背景
1. 当前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两大现象剖析
一种现象是偏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应试”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详尽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惟恐讲少了哪一点,学生考试就会失去了宝贵的分数。这样一来,就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更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了。这种学习手段,通常是单纯以考试作为终级目标和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即使是练习,也是主要练单项选择题等跟考试相关的题型,然后教师又引用各种规则去解释。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因而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效率极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从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看,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驱动的,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肯定及外部评价,也是促使其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缺乏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鼓舞,这样的学习谈不上什么效果。实际上,教师到最后会很失望地发现尽管已经费了好大的劲讲了一遍又一遍,考试结果还是那么差强人意,即使是单项选择题,也未必做得很好,就更别说写作了。对于少数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给他们一种错觉,似乎熟记语法规则,会做单项选择题,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而实际上却没有形成真正使用语言的能力与信心。
另一种现象则提倡“淡化”语法教学,认为语法知识讲多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于是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使用目标语言,希望学习者在这种轻松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下自然形成语言习得,从而避开语法规则的条条框框。其实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每天一节的英语课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少得不可能使他们像习得母语那样自然形成语感和习得语言。尽管上课过程是愉快的,但由于缺乏纲要式的归纳提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短暂习得往往会逐渐淡化,而中学生从其年龄特点来看,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大部分还不具备把经验自觉提升为理论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有没学到什么的感觉,各种语言现象模糊不清,因此缺乏使用的信心与勇气。从评价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对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尊重人在不同学习环节中的表现,学习者通过参与活动能不同程度获得使用语言带来的成功感,因而是更为科学的,但由于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明确,学习者无法肯定其评价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果学习者在终结性评价(如考试)中表现不佳,则会对之前的学习过程产生怀疑和动摇。
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要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指出评价对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从整体设计而言,符合新课标对语言学习的要求,遵循了现代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在语法学习的问题上,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的部分,并且在附录部分归纳本册书的语法要点,肯定了语法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语法规则的呈现与练习来看,新教材重视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观察,探究,理解,形成概念,初步运用,巩固等环节,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评价上既关注过程,也重视结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和目标设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年修订的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4, Unit 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教授 Verb-ing Form as Subject and Object。作为语法系统的学习,这一语法点属于新授课;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经常见到这种语言现象,因此不会陌生,理解上没有太大问题;这其实正是新教材语法呈现的特点──在正式学习前作足够的铺垫,从而减少焦虑,增强信心。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在熟悉了解这一语言现象的基础上,能在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中基本正确使用目标语言结构,并能自主开展相关语言结构的探索和发现。
三、教学过程设计
Task One:Listen to a song
教学思路:这首英文歌的歌词使用了很多 Verb-ing 形式(歌词见附录一),而且词汇比较简单,因此抽空了使用 Verb-ing 形式的动词,让学生边听边填词,目的是引入本节课的目标语言结构,使学生通过听,写,看的形式,在教师的提示下自我发现并关注目标语言的形式和用法,同时也在一开始给同学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仔细听歌曲,并把空缺的词填上;由于歌词较简单,而且目的在于引入而非训练听力,所以只听一遍,在听之前就要把“只听一遍”的指令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尽快地记录听到的词语;听完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对照结果,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然后与教师共同验证信息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单词,发现共同点:都是动词;都用了 -ing 形式;再观察 Love is feeling. 中的 feeling,学生通过理解句子发现尽管 feel 本身是动词,在加了 -ing 以后却具备了名词的意义,这时教师顺势指出:动词在加了 -ing 以后会有很多用法,今天学的是其中的两种;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Verb-ing Form as Subject and Object。
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共同学习,获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外界评价;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发现,获得自我肯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Task Two:Learn about the use of Verb-ing as subject and object.
教学思路:利用课本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部分提供的语法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体验目标语言现象,形成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 学习动词 -ing 作主语的用法
课本中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句型转换的练习;让学生先观察例句,然后模仿例句的形式进行句型转换;前三句口头完成;后三句要求学生把答案写下来;个别提问检查答案的正确性,并提供正确答案供学生对照;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写下的句子,明确动词可以充当主语,但要用其 -ing 形式,不能用原形。
2. 学习动词 -ing 作宾语的用法
课本中提供的材料是连句练习;限定时间,让学生两个之间轮流造句,提醒学生注意造出来的句子必须具有合乎逻辑的意义;学生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口头向全班展示;教师让全体学生观察这部分句子,明确动词可以充当宾语,但要用其 -ing 形式,不能用原形;限定时间,让学生模仿刚才的句子写出一个用动词 -ing 形式充当宾语的句子,然后向全班展示。
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认知是通过自我观察以及师生、同伴的相互合作形成的,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力得到发挥。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较容易获得自我肯定,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并内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在某些步骤中限定了任务完成的时间,就此也可以给出类似的评价:If you have finished all of them, that's great. If you have finished 3 of them, that's good. If you only finish two or less than that, please write faster next time. 这样的评价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准则,利于他们对照并确定努力方向。
Task Three:Learn more about the use of Verb-ing as object.
教学思路:由于动词 -ing 形式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用法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也留意到这种现象,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课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难点:动词 -ing 前面加逻辑主语的结构以及用动词 -ing 和不定式充当宾语的异同(这一点由于涉及到许多动词的惯用法,在新授课里不适于把所有的词一下子堆给学生,所以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惯用法的分类,然后形成在日后的学习中应不断积累的意识。)
教学过程:
1. 学动词 -ing 前面加逻辑主语的结构
让学生继续观察句子:I insist on your seeing him off tomorrow.
教师提问:Who will see him off tomorrow?
学生答:You.
教师说:We can add a word like your, his, her before verb-ing to tell others who will do it. Now please translate the two sentences.
他的迟到使老师很生气。
你介意我关窗吗?
2. 用动词 -ing 和不定式充当宾语的异同
让学生观察两个句子:
Do you remember giving me this shirt for your birthday?
Remember to tell him the news.
引导学生注意remember后的动词形式,然后问:
In the first sentence, have I been given this shirt?
In the second sentence, has he been told about the news?
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发现一个语言现象:verb-ing 和 to do 都可以作宾语,但意思不同。
再让学生思考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动词形式:
1. If you can keep ________(read) English newspapers, your English will be improved.
2. I hate _________________(tell) lies!
3. * I will never forget __________(go) to Beijing with him last summer.
* I forgot ________(tell) her the news; so she knew nothing about it.
通过练习,作出以下小结:
The form of a verb as object:
1. verb-ing
2. to do
3. both verb-ing and “to do” with the same meaning
4. both verb-ing and “to do”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让学生再就每一种情况说出一些学过的例子。
评价策略:这一环节仍主要是发现语言现象的过程,其教学方式与评价策略与 Task Two 中的情况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Task Four: Talk about three famous people.
教学思路:给出特定句型让学生练习使用 verb-ing 形式,属于简单的句型操练,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标结构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为下一个任务作一定的铺垫。选出的两个句型是学生在前面的单元中学过的,可以达到“温故”的目的。在选材上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人物作为话题,确保每个学生均能“有话可说”。
教学过程:向学生呈现三张人物图片(刘翔,袁隆平,Jane Goodall)和两个句型:
He/She devotes … to …
He/She is concerned about …
布置学生分小组讨论,轮流发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至少要说出一个句子,然后选出最精彩的句子,最后向全班展示。
评价策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首先得到来自组内成员的评价,然后在向全班展示的过程中得到来自教师和全体同学的认可。同时通过对照他人的成果,可以进行自我认定,并且修正不足之处。
Task Five:Talk about friends.
教学思路:在上一个环节谈论著名人物的基础,把话题转移到学生更为熟悉的“朋友”;加大了任务的难度,要求说一段话;为了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仍然给出了一些提示性的句型(见附录二),但是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教学过程:向学生明确该项任务的话题;布置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轮流发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至少要说出三个句子,然后选出说得最好的学生,准备向全班展示。在学生向全班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Is your friend in this classroom?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教师可以顺势进行一个 Guessing Game, 让全班同学按照说话者的介绍猜猜到底说的是谁,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听起来也更集中精神,气氛非常轻松活跃。笔者在四个班上课的时候,都有进行这个游戏,尽管没有特别规定谈自己的同学,但也许是因为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所以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同班同学作为谈论对象。
评价策略:这个环节中学生获得评价的方式与上述 Task Four 中的评价策略是基本一致的,学生也是会得到组内成员,教师和全体同学的认可以及自我认定。
Task Six:Write about a person you love or respect very much.
教学思路:在完成把 verb-ing 用于说的任务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练习把 verb-ing 用于写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写的技能方面形成正确的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由母语和目标语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决定的。由于中文不存在把动词变形的现象,所以受中文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也极容易忽略词的正确形式。这个任务的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写作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首先明确任务:Write about a person you love or respect very much. 然后让学生阅读范文(见附录三),提示学生范文中用到的 verb-ing 形式,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这种形式。到了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使用 verb-ing 的准确性和数量及文章的流畅性和趣味性等选出小组最佳作品。最后选两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其最佳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点评。
评价策略: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互评和全班点评获得学习伙伴和教师的评价;同时通过对照教师设定的标准和同伴的习作,获得自我评价。
Task Seven:Summary and Homework Assignment
教学思路:学生在完成了之前的任务后,对Verb-ing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基本规则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初步的语言习惯。这时,教师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进行简单的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清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课后复习的要点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方向。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Today, we've learned that we can use the verb-ing form as subject and object. And we know some verb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ing form as object. Some should be followed by “to do”. Some can be followed by both forms. So try to do some research on verbs after class, for it is helpful for your further study.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to follow for your research.
*Do some research on verbs following the questions:
Which verb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ing form as object?
Which verb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o do”?
Which verbs can be followed by both forms?
评价策略:学生顺着教师提出的要点,不断对照自我,反省在课堂中的自我表现和学习所得,从而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自我评价给予学生信心和动力,促使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索学习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上语法教学课同样可以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关键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不断的观察,发现和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反思这节实验课,笔者认为在语法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设定
语法教学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知”,更重要的是为了“用”,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语言去做事”。同时帮助学生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提炼“精华”,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例如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就是把目标结构运用到说和写的任务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优化等因素。例如本节课属于该语法专项的新授课,因此舍弃了该语法
项目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哪些动词跟 -ing 形式做宾语,哪些跟 to do 形式,哪些跟两者都可以,意思相同还是不同。传统的教法是把这几类的动词都列出给学生,要求学生全部背下来,巩固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单项填空和句子填空,形式较为单一枯燥,而学生也不可能把这些词一下子都背下来,看到一大堆要记的词反而产生了焦虑厌烦的感觉,而且花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因此,本节课没有把孤立的词罗列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充当宾语的动词除了 -ing 形式,还有 to do, 以及意义上的异同,点到即止。至于具体到每个词的用法,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探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
2.任务的设计
教学活动和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使学生有话可说;任务的完成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任务的难度应该是有层次性的,有难有易,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并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逐步适应。例如本节课的任务都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熟悉的题材,所以学生都能参与;形式上涉及到了听说读写的技能;而难度方面则弹性较大,好的学生可以说多一些,或是说得较为精彩,不太好的学生就说少一些,或是平淡些,但却不至于无话可说,这就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任务的完成。
3.教与学的方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的任务。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包括观察语言现象,发现提炼内在规律,运用所得完成各项任务等,其中应该既有个体的独立学习过程,也有合作学习的过程。例如本节课在大部分的任务中,都设计了双人或小组交流的环节,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可以获取更多信息,获得自我修正的机会,从而减少使用语言的焦虑。
4.评价策略
语法教学也应重视发展性评价,除了在学习结束后以测验,考试等传统形式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在课堂上,则主要是来自同伴,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本身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应该尽可能具体化,例如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参照标准,获得来自不同主体的评价。实践证明,评价手段在课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找到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逐步形成。
参考书目:
沈瑛,“新课程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其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
教育部,《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附录一:
LOVE
── By John Lennon
Love is real; real is love. Love is feeling; feeling love. Love is wanting to be loved.
Love is touch; touch is love. Love is reaching; reaching love. Love is asking to be loved.
Love is you, you and me. Love is knowing we can be.
Love is free; free is love. Love is leaving; leaving love. Love is needing to be loved.
(注:歌词中划线部分是抽空让学生填写的词。)
附录二:
...is his/her job every day.
He/She enjoys...
He/She is interested in... He/She dreams of... He/She hates... makes him/her happy/sad.
He/She cares about...
附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