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相关的文章。

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篇1: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摘 要:法律言语具备法律专业的主要特性,也就是法言法语的真正含义。英语法律由于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差别而具有精确性和严肃性以及复杂性的特性,同时也请求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因而,理解法律文书的词汇、语法等言语特性是翻译英语

关键词:英语法律论文

法律言语具备法律专业的主要特性,也就是法言法语的真正含义。英语法律由于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差别而具有精确性和严肃性以及复杂性的特性,同时也请求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因而,理解法律文书的词汇、语法等言语特性是翻译英语法律的根底和前提。在进行英语法律翻译时,要保证翻译言语的精确性、明晰性、简约性,同时坚持分歧的语篇作风,从而使得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的精准和严谨。本文主要剖析英语法律文书词汇与文本的言语特性,探求其翻译的规律与办法,从而提高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一、英语法律文书的言语特性

(一)词汇特性

英语法律文书言语的词汇具有六个特性,分别是正式性、激进性、命令性、专业性、含糊性和并列性。第一,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正式性。相比于普通的文书而言,英语法律文书能够表现出本身的正式性。关于词汇方面,英语法律文化通常会选择愈加严肃和标准的正式书面用语,其词汇释义严谨,并且词义比拟稳定。例如,英语法律文书中的“在……以前”是prior,而不是before。还有比拟典型的正式词是purchase, modify, terminate, render等等,都能够充沛表现出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正式性。第二,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激进性。为了保证法律自身的传承性与权威性,在英语法律文书中采用大量的中古英语,中古英语是1150年到15间所运用的英语。相比于古英语来说,中古英语在读音与拼写方面,词汇与语法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大多数的古英语词汇被更替,并接纳了很多法语与拉丁语的词汇,从而构成新型的英语。例如,hereinafter、therein、thereof等等,这些词十分简约,并防止了一些因关系用语而招致的词汇反复的现象,使得整个句子简约而精炼。另外,在英语法律文书中融入了法语和拉丁语,表现着英语法律文书言语的历史性。第三,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命令性。由于法律法规对各方的权益和义务都有明白的规则,因而英语法律文书中的命令语气很常见,像should、ought to等神态动词比拟常见。第四,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专业性。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专业性主要来源于法律专业术语的运用。普通状况下,法律的专业术语主要分为法律专用术语和非法律语体的特殊术语。法律的专业术语主要表如今法律语体中,例如,affray、recidivism、homicide等词汇,这些术语的词义比拟单一,定义较为严厉,并具备真实的含义。与法律专用术语相比,非法律语体的特殊术语在法律语体中只含有确切的含义。第五,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含糊性。法律文书的精确性是法律自身的权威性与强迫性所赋予的。但就目前而言,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法律无法直接对事物进行断定,法律文书要采用含糊性的词汇来表达,从而包含不能及时断定的事物,使得法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例如,about、reasonable、similar等含糊性词汇。第六,英语法律文书词汇的并列性。为了使得法律文书的语义愈加精准,例证愈加周详,在英语法律文书中频频呈现词汇的并列构造,例如and、or等并列词语,并表达着法律文书的固定含义,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分开。

(二)语法特性

英语法律文书言语的语法具有四个特性,第一,大量运用长句。在英语法律文书中的长句被大量运用,并构成了一个重要特征。长句的特性是构造复杂,并且具有大量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较为明白的表达比拟复杂的事物,并能够详细性的叙说出来,使得英语法律文书句子说理紧密且层析清楚。第二,大量运用状语从句。为了完成法律法规对各方权益与义务明白界定,防止呈现歧义与误解的现象,英语法律文书中频频呈现状语从句来辅助表达条款中的动词。其中,条件状语从句的运用率最为频繁。第三,大量运用后置定语从句。后置定语从句在英语法律文书中运用能够使得法律概念更为简明和完好,避免可能产生的歧义和误解。英语法律文书若用定语从句来表达某法律术语时,会使得句子过长。因而,运用后置定语从句会均衡整个句子,使其愈加简单明了。除此之外,后置定语从句由于本身的定语成分会使得内容愈加精确和明晰,提高英语法律文书的简约性和精准性。第四,大量运用被动句。大量运用被动句是法律文书比拟明显的特征之一,被动句式通常也是一种强调句型,用来重点突出前置和后置的局部,从而使得法律文书的精确性更强。

(三)词性特性

英语法律文书言语的词性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大量运用名词。运用名词作为主语或是宾语的中心词的时分,限定的词语比拟多,使得句子的表达更为精确与详细。像possession和proposal等比拟笼统的名词由于方式较为简约,词义的弹性比拟大,因而在英语法律文书中被普遍运用。而有一局部的法律文书条款根本不运用动词,只是运用名词短语来表达法律文书的含义。此外,由于法律较为严厉的解释准绳,使得英语法律文本中的名词复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从而不规则变化的名词复数比拟少。二是代词较少。为了表现法律条文的精确性与明白性,英语法律文书的代词比拟少,并且关于代词的运用比拟慎重,特别是一些指示代词与不定代词。在运用代词时,英语法律文书根本运用said、such、same 等词汇来替代上文提到的名词。三是形容词与副词比拟稀有。形容词的主要弊端可以弱化名词,副词在法律文书中的主要弊端是弱化动词,因而,为了愈加客观性的描绘和解释法律条文,英语法律文书中很少呈现形容词和副词。例如,splendid、disgusting、wise等词汇,而像very和quite这样语义比拟含糊的副词在英语法律文书中简直不会呈现。

二、英语法律文书的开展趋向

英语法律文书主要是能够精确、明晰、完好和简约的表达对事物的描绘和阐释,从而协助法律运作,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从这点来说,法律文书具有以下开展趋向。第一,生僻逐步向浅显转化。和其它文件相同,英语法律文书主要是为人民效劳,供人们阅读和了解以及运用。因而,英语法律文书中的中古英语和拉丁语以及法语的运用在逐步的减少运用,浅显易懂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以及句子,以至是口语化的句子在英语法律文书中的呈现越来越频繁。第二,化繁为简,长句逐步向短句转化。大量事实证明短句能够愈加直接和分明的表达其含义,并且越来越多的文书撰写者愈加注重短句,或者是将长句有效的化为短句的方式去表达法律文书对事物的描绘和阐释。第三,化被动为主动。普通状况而言,主动语态相比与被动语态来说愈加易于了解,并且主动语态愈加精炼,中心较为明白,因而,英语法律文书中会主动语态的呈现更为频繁。第四,化含糊为精准。英语法律文书的词汇具有含糊性,这种含糊性为使得英语法律文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普遍性,但是这种含糊性也会给法律文书带来一些不利要素,使得法律文书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和法律自身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抵触,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正确运转。因而,英语法律文书要愈加详细化,同时减少迷糊性词汇的运用。综上所述,英语法律文书正在逐步的接近人们的生活,易于阅读和了解,从而保证其正常运作。

三、法律英语文书的翻译

(一)意义的精确性和明晰性

法律文书的词汇和语法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因而英语法律翻译者不只要控制相关的法律学问,还要注重法律文化与法律标准,充沛思索到法律文书中词汇与语法的特性,从而辅助英语法律文书翻译,并且英语法律文书翻译具有精确意义的精确性与明晰性的请求。在进行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的精确性与明晰性要和真实性有机的分离在一同,从而做到译文的含义和原文的含义分歧性,防止因英语法律文书的失真性而招致严重的法律结果。因而,严厉的精确性与明晰性对英语法律翻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语篇作风分歧性

在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的过程中,要严重遵照英语法律文书的语篇特性与撰写作风,并翻译成和中文法律文书相对应的法律文书,以此保证其作风的统一性。例如,In , parish voters approved a tax plan for renovations of existing schools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ur schools.要将其合理的翻译成“1998 年,教区投票经过了一项旨在整修现存学校并重建 4 所学校的税收计划。”从而保证原文和译文的语篇作风与含义的分歧性。

(三)言语的简约性

英语法律文书要在意义精确、明晰,作风分歧的根底上,做到言语简单明了,使得英语法律文书中心明白,易于了解。英语法律文本翻译相关于普通的英语翻译来说更为复杂,英语法律翻译不只仅是将文字的一种言语转化到另一种言语的过程,其中还交融了许多影响要素,因而,翻译者不只要有成熟的双语学问的根底上,还有具备丰厚的法律学问,从而使得英语法律文书愈加具有精确性、明晰性、严谨性与权威性。

完毕语:

本文主要经过对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翻译的剖析,让我们晓得了英语法律由于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差别而具有精确性和严肃性以及复杂性的特性,同时也请求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因而,本文主要倡导理解法律文书的词汇、语法等言语特性的根底上进行英语法律翻译,并要保证翻译言语的精确性、明晰性、简约性,同时坚持分歧的语篇作风,从而使得英语法律文书翻译的精准和严谨。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展,与其他国度间的法律文化交流也会愈加频繁,英语法律文书的翻译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篇2:论文英语摘要翻译

步骤一:题名翻译

论文标题(title)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应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1. 题名常见句型

一般用名词性短语(词组式),不能用不定式或完整句式。

基本句型为:

Research of ...(对于XXX的研究);

Study on...(基于XXX的研究);

Design of...(关于XXX的设计);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XXX的研究与运用)

2. 基本要求为

准确

论文标题的英译必须准确到位,避免漏译;简洁:没有实际内容的汉语字词可不必译出(如:关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四步骤的研究,可不将“关于”翻译出来,直接翻译成“Research of/ Study on...”即可。);

清楚

标题翻译中一般不用缩略词或化学公式,但可用共知的一些常用缩写,如:DNA/MTI/CAT等,以便读者了解,并不使二次检索时产生歧义。

格式:标题中所有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虚词等小写,五个字以上的虚词的首字母(如before, between等)大写。

步骤二:摘要主题翻译

1. 摘要: Abstract(第一行居中)

2. 语言结构:

语态:

一般为被动语态(The research is consisted with five parts...“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时态:

一般来说,目的用将来时(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方法和结果用过去时(The research method was.../It was showed that...)

结论用一般现在时(The research shows that...)。

步骤三:关键词Key words

(“Key”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全部小写)。

英译关键词时,词与词之间的标点也由“;”改成“,”。

例: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教学方法;翻译过程

Key words: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teaching approach, translation process

最后要提醒广大莘莘学子注意的一点是:内容严谨

内容严谨可以归结为书面语和口头语的问题。

应尽量减少What’s more这些口语化说法,可用Futhermore, 甚至根本不用这些,而是一环套一环把意思表述清楚。

另外一些用词或者词组,如Try to,其实也是比较口语化的。

我以前用这个词,老师都给改成seek to.最好不用etc. 这样的说法,因为显得好像比较马虎,不如说Include such … as…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后者给人印象是严谨一些。

论文摘要翻译中不用翻译的词汇

汉语里有些名词,如“工作”、“问题”、“条件”、“状况”、“情况”等,有时有具体含义,有时没有具体含义,或具体含义不多。

如“我提个问题”中的“问题”一词,有具体含义,汉译英时必须译出,译成May

I ask a question;而“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的“问题”一词,则无具体含义,不必译出,只需译成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这种无具体含义的词,人们称之为“范畴词”(category words)。

我们在写英文摘要时,或者将论文的.汉语摘要译成英文时,这类范畴词通常不需要写出或译出。

例如:

例1 论公关工作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Func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in Total Quality

Contro1.(比较:“工作服”译成clothes)

“公关工作”等于“公关”(公共关系),故“工作”不必译出,只译成public relation即可。

例2 关于建筑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思考

A Consideration from the Angle of Law on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Products.(比较:“关键的问题”译成a key problem)本例中“产品质量问题”即“产品质量”,故“问题”一词无需译出。

例3 论劳动力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模式

The Economic Model Restrained by Market Demands of Labour Force.

“⋯ ⋯ 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模式”等于“⋯ ⋯ 需求约束下的⋯ ⋯ 模式”,故“条件”一词 未译。

(比较:“自然条件”译成natural conditions)

总之,遇到“工作”、“问题”等词时,是否需要译出,关键是看这些词是否具有实际含义,或者说是否属于范畴词。

我们应该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以使译文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含义。

此外,我们中国人写论文时,常常在论文的标题中加上“探讨”、“初探”、“试论”、“浅谈”、“研究”等词,以示作者行文谦逊以及在学术上留有余地,这类词语英、美作者过去也常使用,但目前使用的人已越来越少。

目前英语科技论文标题的趋势是简洁、醒目、突出主题。

因此,将这类词语译成英语时,尤其是在投往国外科技期刊的稿件中,除非强调,最好省略不译,以符合科技论文标题的发展趋势。

下列英译文中括号内的词语通常可以省略不译:

例14 过滤常数确定方法初探

(Preliminary Study of)Methods of Determining Filtration Constants

例15 现代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探讨

(Discussion on)Reliability Design of Modern mechanical System

例16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研究

(Research on)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例17 论建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On)Architecture and Modern Scientific Techniques

篇3:考研英语:对翻译的全面剖析及指导

考研英语:对翻译的全面剖析及指导

一、考研英语大纲要求

《201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解析》中对于翻译部分具体要求(Part C部分)如下:

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 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 个画线部分(约150 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这个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和汉语表达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既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在语篇中理解英语单词和句子的能力,还要求考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备考策略

第一,词汇量。考研的词汇考的是词汇的深度,而不是词汇的广度,也就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真正的掌握和运用这个词汇,真正在上下文中理解这个词汇。所以建议同学们不是单纯的、简单的、机械的记住词的意思,而要真正的理解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具体用法。所以,词汇的复习对于考研翻译,同时对阅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建议大家准备的时候第一关首先要突破词汇关。

第二,大家需要对文章中的长难句进行一个重点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具体来讲,大家应该更多的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清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以及它们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句子。

第三,翻译部分需要多多练习。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要用汉语地道的表达出英语真正的意思,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底的。

三、复习方法

想要切实提高翻译的能力,在翻译这个题型中拿到理想的分数,在复习的时候,动笔将自己的译文书写出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动笔的过程中,确切分析整个句子,体会英汉的差异和遣词造句的方法。在完成翻译以后,不要急于翻看参考译文,可以先进行自我修改。这一步骤可以查词典,翻阅语法工具书,分析英语句子的关系。有的考生将翻译失分归结在词汇问题上,其实很多时候题目中没有生词,考生对语法结构、固定搭配的不熟悉,也会导致翻译失分。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还可以训练自己的联想组织能力。

翻译是主观题,所以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翻译的答案到底是对还是错。其实翻译的评分标准,基本上只要求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原文理解正确,汉语表达准确通顺。

考研翻译其实不难,只要在备考时充分准备并做到扎实掌握,就足以在考场上运筹帷幄,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考研英语翻译以及所有考试的复习,认真备考,在明年1月份的考试中取得佳绩!

篇4: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述评论文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述评论文

一、翻译能力模型PACTE研究

小组认为,翻译能力(translationcompetence)主要由翻译活动需要的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和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两大类构成。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几种次能力,即:双语能力,超语言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翻译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双语能力主要指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时所需的程序性知识,由双语语用知识、社会语言学知识、语篇知识、语法和词汇知识等组成,即通常所称的“语言能力”;超语言能力又称语言外能力,是关于常识和专业学科外在和潜在的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双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话题知识;翻译知识能力归纳为翻译职业各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例如翻译单位类型、翻译方法、翻译市场上客户和受众等;策略能力是整个翻译能力模型的核心,是保证翻译过程顺利进行,并有效解决翻译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它联系着其他各个次能力,并控制整个翻译过程。其作用是规划、实施、评估翻译项目,激发并弥补各种次能力,发现翻译中的问题并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工具能力指应用资料、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如使用词典、百科全书、语法书、文体书、平行文本、电子语料库、搜索引擎等(肖维青:110-111)。PACTE的翻译能力模型既注重翻译过程又注重翻译结果,可作为翻译教学评价体系。据此,笔者将从师资质量、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杭师大、浙大、浙工商和浙师范四所高校的翻译教学状况进行研究。

二、四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评价

(一)双语能力

据调查,四所高校中有两所在高考录取时对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作了较高要求。并且四所学校在低年级段课程设置上基本涵盖了听、说、读、写、语法等英语技能类课程(表1)。但在汉语技能培养方面,唯有浙工商和浙师大开设了相关的语文课程。不开设汉语类课程的原因众多,但主要是出于对汉语的忽视。无论是校方或是学生本身,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汉语是其母语,因此无需再进行相关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经常有教师反映学生的汉语译文“翻译腔”严重,这与学生自身的汉语素养有关。因一味重视英文语言能力而忽视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外语思维模式占主导,导致其汉语表达和应用能力下降。相比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忽视汉语的现状,翻译专业本科则强调学生双语能力培养以及双语思维转换,比如浙大翻译专业开设了“汉语与古代文化”“现代汉语”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

(二)超语言能力

依据各校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表2),四所高校均强调学生不仅应具备语言基本功,还需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从而满足各类外语相关职业需求。各校开设的课程(表2)基本满足了这一培养目标,比如,浙大将“交际英文写作”1列为必修课,还开设了文化类选修课程如“中国文化与国际交流”,以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而杭师大将“英语国家概况”设为必修课,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西方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与之交际。表2中所列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外能力。通过分析语言外能力的组成部分,翻译中经常提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译者语言外能力中的话题知识有密切关系,而双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则作为辅助,语言技能作为基础。总之,超语言能力对于译者来说必不可少。值得指出的是,浙大的基础翻译课程特别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基本上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授课。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课程的性质,授课教师将特别重视讨论环节,每位选课同学在课程开设期间须至少做课堂展示(presentation)1次”,这也为其评测“具有在讨论和团体作业中的批评与合作能力”提供了依据。相比之下,杭师大多以个人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译作,这种课程评估形式显然不利于译者交际能力和其他翻译次能力的提升。除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超语言能力的培养。一些翻译教师采用“纠错式教学法”,即一味强调词汇和语法等语言错误,而忽视学生对双文化知识、百科知识以及话题知识的掌握,致使学生在翻译中捉襟见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超语言能力,在上课时可为学生适当补充翻译所需的双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话题知识。

(三)翻译知识能力

笔者认为,翻译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翻译教学和从业经验,能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知识。据调查(表3),各校并不缺乏长期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是从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他们都拥有极其丰富的翻译教学经验。虽然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不以培养职业译者为主要目标,但职业化、系统化的翻译知识和实战经验的传授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翻译,并为其将来可能从事的翻译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翻译知识能力的培养受教师自身素质影响外,还与教学方法不无关系。在本科专业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倡导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计算机辅助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翻译的全过程”(仲伟合:23)。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亦可模仿翻译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翻译知识,使其更多地参与到模拟化、类职业化的翻译过程中来,以切实体会翻译职业所需技能。

(四)策略能力

与翻译知识能力相比,策略能力作为程序性知识更需要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翻译策略的学习,即学会采用适当方法解决翻译问题,它受教学方法和作业批改方式的影响。例如,教师若采用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法,学生可能更易掌握翻译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同样,若采用讲解参考译文的方式,学生容易过度依赖参考译文,而缺乏对翻译策略的积极思考,导致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较弱。据调查(图2),61%的学生指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讲解为主,实践为辅。而调查问卷的开放性问题显示,多数学生希望增加实践以及讨论等合作式教学手段。此外,调查发现,虽然学生理解了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也辅以了大量相关练习题,但其无法将翻译技巧和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说明学生的策略能力有所欠缺,当前的翻译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在作业批改形式上(图3),39%的学生反映教师以讲解参考译文为主,并以此作为评判译作优劣的标准;另有34%的学生指出教师会随机抽取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而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其翻译过程。以浙大一位教师为例,该教师上课以分享学生作品为主,请学生陈述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纠错法的传统批改形式,这一方法较为新颖,既能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给学生做出有效的反馈,为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铺路搭桥。事实上,愈来愈多的翻译学者(如肖红;张春柏、吴波2011;朱玉彬、许钧)认为,翻译教学应注重翻译过程,“国外曾有学者推荐采用加注翻译(commentedtranslation),即让学生翻译一篇文字之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原文的出处,原文的功能—意图,译文的'读者,译文的功能。他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翻译出来的文章,教师才能比较全面、公正地评判译文的质量”(林克难:57)。此外,李德凤在暑期全国翻译教学与实践高级研讨会上介绍的要求学生做“反思日志”的做法值得借鉴。反思日志要求学生撰写对翻译过程的反思:如何查资料、如何思考、如何译、如何修改、定稿等等。最后归纳,对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类:语言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句子结构?语篇连贯性?要记录翻译中的整个决策过程:如何克服上述困难?用了哪些翻译技巧?哪些方面显示了你的创造性?译该篇章的翻译策略是什么?(叶苗:53)。

(五)工具能力

一位优秀的译者,除了具备上述翻译能力外,还应具有运用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的能力。据调查,四所高校中多数教师并未对学生的工具能力予以重视,教学中很少讲授如何正确使用翻译工具。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虽然工具能力作用较小,但在讲求高效率、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翻译技术和工具已成为翻译行业不可或缺的帮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不应忽视工具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以上四所高校本科翻译教学的初步评价,笔者发现,浙江省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仍未完全摆脱“教学翻译”的窠臼,即过多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翻译知识能力、策略能力,尤其是工具能力的培养。此模式下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仅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很难胜任实际的翻译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翻译专业教育的初级阶段,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应区别于一般的语言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主要目标。本文认为,PACTE研究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型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借鉴,教师可据此围绕各项翻译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逐一完善,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篇5:论文剽窃英语作文带翻译

论文剽窃英语作文带翻译

In no field other than the university , it has been said, is the problem of plagiarism more serious.The deadline of their papers and lack of the instruction from their tutors make students be more inclined to copy some papers from the internet identically.

Students who are doing plagiarism will lose enthusiasm of creation. They can hardly find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e more competitive market duet to their lack of originality. what’s more , Plagiarism will definitely hurt the originality-makers. This kind of activity will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creativity of this society .

For one thing, it is essential that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be worked out and enforced to ban this issue. For another, the students should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What’s more , the faithful academic attitude should be promoted on campus. With these measures taken, it is reasonable for us to believe that the problem will be solved in the near future.

在任何领域以外的其他大学,据说是剽窃的问题更严重。论文的最后期限和缺乏指导的导师让学生更倾向于从网上复制一些文件相同。

学生做剽窃将会失去创造的热情。他们很难找到一个有利的位置在不久的将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合唱他们缺乏创意。更重要的.是,剽窃肯定会伤害originality-makers。这种活动将导致这个社会的创造力的下降。

首先,至关重要的是,相应的法规制定和执行禁止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提高他们的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忠实的学术态度应该促进了校园。

有了这些措施,这是合理的我们相信这个问题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篇6: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的论文

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科技英语的论文论文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而充分发展。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视真实学习情景的构建。同时,协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黄梨,),围绕“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主题展开建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的”(王湘玲,宁春岩,)。“建构主义理论无论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还是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启示作用”(黄慧,王海,),建构主义在科技英语教学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带动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变革”(同上)。

二、建构主义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围绕以下环节展开: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激发其创造性科技英语自身晦涩难懂的特点会让学生难以建立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精心准备,注意兴趣的调动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并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其创造性。

2.发挥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改变“一言堂”式的被动传授,通过各种预设问题逐步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协作”在知识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协作机制,而非上对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学生之间以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4.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教学引入多媒体、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优化最终的学习成果。

三、科技英语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及策略

理工科院校的优势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上,学生对本专业知技能的掌握,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择业和职业发展。因此,依托院校的理工科优势学科,在翻译教学环节引入理工科专业的英文文献,不仅利于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理念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语言特点的了解,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确立要求在教学意识形态、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投入精力,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

1.教学意识形态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改变意识,统一行动,让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科技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方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是实现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体系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2.师资建设英语教师对科技英语存在畏难情绪,使科技英语相关课程难以开展。因此,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进修科技英语是师资建设的必要环节。同时,在本院校理工科专业中,选择有海外教育、深造背景,具备高素质英语能力的教师,配合英语教师共同开课也是师资建设的可行途径。只有不断开拓思路,遵循跨院系、跨专业发展的理念,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建设翻译教学团队。

3.教学手段积极引入微课、慕课教学手段,积极建设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改变教师被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带着兴趣、任务、问题去主动完成翻译任务。

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课程专业定位需清晰明了,培养目标特色鲜明,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辅导、答疑实施方案,意见搜集、反馈方案,学业能力考核体系;编写兼顾翻译技巧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材、教案、课件;建设试题库、网络学习的平台等。这样才能科学地、系统地保证整个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篇7:把握英语早读特性,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英语早读论文

把握英语早读特性,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英语早读论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早读 特点 高效

论文摘要:随着中学英语课的普及和中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安排英语早读课的必要性,并根据其学科特点,开设了英语早读课。据调查,英语早读课的时间大致为25分钟,一周的课次在两次以上。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早读状况及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作者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根据其多年开展英语早读的感受与体会,对英语早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英语早读课进行了探讨。

一、英语早读的特殊性

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英语早读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补充,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英语早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英语早读与普通意义上的“课堂”相比,其具备一些课堂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属性。

1、课程设置上的“第一性”。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每天(周一至周五)要上的“课”包括:早读1节,上午4节,下午2节(有的学校3节),晚自习2节(少数学校或毕业班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每天最少也得上7节课,多则超过10节课,这还不包括放学回家后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时间。由此可见,一天下来,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时间长、任务重,学习压力可想可知。可是,不管学校的课程如何设置,英语早读课却总是安排在每天的第一节。学生经过一整晚的睡眠,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彻底放松,早读课是一天当中头脑最清醒、精神状态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学习效率很高。

2、时间安排上的“最早性”。

据了解,英语早读一般安排在早上7时30分至8时30分这1小时范围内的某段时间(约半小时),是学生到校后最早的一个学习时间段,同时也是一天当中学生的第一个学习时间段。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人的认知和记忆轨迹看,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是黄金时间段,在这个时期大声朗读英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学习中最佳的记忆点,抓住记忆力强的这个黄金时段,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将早读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3、学习内容上的“简易性”。

正如大家所知,英语早读时间短,记忆效果佳。基于此,英语早读课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和“复习课”相似。教师为让学生在早读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同时使学生能从在家里休息与放松的状态较为顺利地过渡到在学校的相对专注与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学习内容上,往往选择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而且学习内容在数量上也尽量做到少而精。因此,英语早读的学习内容与正式课堂相比,显得较为简单容易、浅显易懂,学习压力不大。

4、课堂氛围上的“活跃性”。

在一般课堂上,围绕新的学习内容与知识点,教师通过“讲”进行教授,学生则通过“听”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相对而言,教师站在主动的一面,学习则处在被动的位置,课堂氛围显得较为平稳。而早读课不像正式课堂教学那样规矩严格,老师也没有硬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师生之间交流环境宽松,不拘于形式,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活跃,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师生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推动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的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学习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英语早读课的策略

诚然,30分钟左右的英语早读时间不长,学习内容亦相对简单容易。但是,如何更好地把握英语早读这一记忆黄金时段,取得理想效果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欲打造高效英语早读,主要是抓好这几个关键环节。

1、更新观念,真正明确英语早读的重要作用。

笔者发现,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广大师生对英语早读的作用与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早读往往流于形式,开展的质量并不高。他们认为英语早读就是背背单词,记记词组和语法,是正式开始一天功课的“热身“,放任学生自由诵读,使英语早读变成学生的“独角戏”,早读课常常成为学生的“自读课”和“自习课”。实际上,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将英语早读片面地局限于单词与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这种单一的朗读与背诵感到枯燥乏味,由此产生厌烦朗读、不愿大声诵读的情绪,有的学生看见老师就装模作样地大声读几句,老师一走,读书声立即停止,对英语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英语早读的应有作用没有得以发挥。事实上,英语早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与补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增强语感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对英语早读进行明确的'科学定位,这样才能有力保证英语早读的效率和质量。

2、明确任务,加强指导,做好英语早读的预习和检查。

实践表明,没有明确任务、缺少教师指导的英语早读,学生就没有压力,也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早读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英语早读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和具体内容,并让学生有目的去预习,使他们在早读时作到有的放矢,避免再出现拖拉、敷衍了事、放松、放纵等行为。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早读的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英语早读的内容、方式,并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英语早读效果进行检查和督导。比如,教师可以对英语早读所读内容进行提问,或对所背诵的单词、句子、短文和语法点进行听写,及时反馈早读成果。

3、采用多样的方式和内容,活跃英语早读气氛。

过去,我们进行英语早读时,喜欢一味地让学生在英语早读时单调地进行朗读再朗读、背诵再背诵,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导致英语早读的学习效率低下。例如,一个学生如果一节早读课都读、背单词,可能读不到15分钟便会分神。作者认为,改变英语早读方式与策略,优化早读内容是高效英语早读的着力点。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朗读和背诵的对象可以是单词、短语、重点句子、句型、段落、交际用语、课文等,也可以是诗歌、名言、学生的范文等。其次,进行英语早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录音范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分组竞赛、情景朗读、学生自由读等等都是英语早读常用的一些方式和手段。再次,我们亦可以对约30分钟的英语早读时间分段进行,可以是先听10分钟录音范读,再由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最后进行10钟的分组竞赛。

总之,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英语早读的这些特性,并加以重视和高效利用,就能令学生增强兴趣、激发热情,促进他们听、说、读、写的进步和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

[3]《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8:谈科技英语的文体翻译和语言特点论文

谈科技英语的文体翻译和语言特点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科技英语将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语言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科技英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本文从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出发,举例阐述了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科技英语;语言特点;翻译

在科技英语文献中,科技词汇包括纯科技词汇和普通科技词汇,其使用率高达60 % ,足见其数量之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深入,科技英语将越来越引起科学界和语言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就指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了科技英语研究中心,大学里也设立科技英语专业或科技英语系,专门从事科技英语语言的研究、教学和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科技英语的研究和学习方兴未艾,科技英语系(专业) 、研究中心和翻译机构在各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这充分说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活动越来越需要科技英语。尽管科技英语和普通英语( 如文学英语) 外表上看一样,都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但随着其运用范围扩大,科技领域的进一步规范,科技英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并逐步奠定科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

一、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

科技英语的特点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

(一)词汇方面

科技词汇在科技英语里大量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纯科技词汇,即那些只用于某个专业或学科的专门词汇或术语,如hydroxide(氢氧化物)、diode(二级管)、isotope(同位素) 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学科、新专业的产生,这样的词汇层出不穷,其词义精确而狭窄,针对性极强。阅读专业性强的文献, 就要了解该领域的专门词汇和术语。

2 .通用科技词汇,即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那些词汇,数量较大。这类词的使用范围比纯科技词汇要广,出现频率也高, 但在不同的专业里有较为稳定的词义。如p o w e r 一词在机械力学中的词义为“力”、“电”、“电力”、“动力”、“电源”、“功率”等,在数学中的词义为“乘方”、“次方”、“幂”;又如f e e d 一词的意义也很丰富:“馈电”、“供水”、“输送”、“进刀”等。

3 .派生词汇,指通过合成、转化和派生构词手段而构成的词汇。这种词汇在科技英语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由前缀hydro-,hyper-,hypo- 和inter- 构成的词条在科技英语中就有二干多条;以表示学科的后缀-logy,-ics 和表示行为、性质、状态等的后缀-tion,-sion,-ance,-ence ,- ment 等结尾构成的词汇在科技英语文献中俯拾即是。

此外,缩写词也是科技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简便的优点。

(二)句法方面

1 .被动语态。

翻开任何一页科技文献,都可找到一定数量的被动语态,这正是科技英语的显著特征的表现:客观、真实,拒绝主观和臆断。

2 .非谓语动词结构。

在科技英语中使用非谓语动词结构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

3 .名词化结构。

用名词词组或短语(主要是用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 of + 修饰语) 来表示一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名词化结构。这一结构在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主要因为它有简洁、确切、严密、客观、信息量大等特点。

4 .长句。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l07万词的计算机语料统计,科技英语句的平均长度为21.4 个词,7 个以下( 包括7 个词) 的短句仅占8.77%,超过40 个的长句占6.3%(方梦之,l989:97)。科技英语中使用长句用来描写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

(三)修辞方面

1 .句型和时态的使用。科技英语文体用来客观陈述事实和问题,描写过程和状态,说明特性和功能,所论情理多为一般性、频繁性和特征性。因此,在这样的文体中,大量使用陈述句型,谓语动词主要以一般时为主,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

2 .语气的使用。科技作者在说明事

理、提出设想、探讨问题和推导公式时,常常涉及各种前提、条件和场合。为了避免武断,总是从假定、猜测、建议和怀疑的角度出发,这就往往需要采用虚拟语气;另一方面,有不少作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为了谨慎和留有余地,也乐于采用虚拟语气而使口吻变得委婉和圆滑。

3 .祈使旬的使用。在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注意事项等科技文章中,更多使用祈使句以告诫、建议、劝告和命令用户或操作者的行动,以达到基本目的。

4 .其他特点。由于科技文章本身的客观性、信息性,所以在句子结构和其他语言特点上就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如分隔结构、非言词符号、倒装、省略等的使用。科技英语是用来传递客观真理、客观事实,拒绝主观性和臆断性,消除歧义,表达上力求简明、扼要、规范,逻辑严密。以上语言特点是应科技英语本身的要求而形成的。

二、科技文体的翻译

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接触了一些英语翻译的练习,但大部分为文学方面的,较少翻译科技方面的文章。然而,他们工作时接触的大多都是科技方面的文献,且科技文体有其独特性。如不系统学习,将直接影响翻译效果。

(一)科技术语和专有词汇的翻译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根据原词的实际含义译成对应的汉语术语。这种译法广泛运用于科技术语的翻译,具有概念明确、易懂易记的优点。例如:guided missile 导弹; automobile汽车;software 软件;barometer 气压计;input 输入;hard-wired modem 硬线调制解调器;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 绝缘电阻测定;等等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来翻译的。

(2)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按原词的英语发音译成相对应的汉语。这种译法适用于计量单位名称、人名、地名、公司名、首字母缩略语以及一些还未完全了解的新术语。如:gallon 加仑; clone 克隆; pound 磅;Coco cola 可口可乐;watt 瓦特;Franklin富兰克林;Mercerdes-Benz 奔驰(汽车);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力缺乏综合症);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托福(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测试)等,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无法揭示词汇的真正意义。随着新术语的认识,对不少词已用意译来代替,如:engine(引擎)发动机;vitamin(维他命) 维生素;microphone(麦克风)话筒等。

(3)半音半意法

这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

如:Einstein equation 爱因斯坦方程;Noble prizes 诺贝尔奖金;beer 啤酒;card卡片等。

(二)句子的翻译

科技英语是用来陈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规律、特点、过程等的语言,表达客观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录自然界和科技界的动态。用来记录的语言当然不会很简单: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否则,很难表达这些领域的内容或现象。这样的句子也是难句,给读者和译者带来不少的麻烦。从句法的角度来分析,造成长句难的主要原因是:修饰、限定及附加成分多,从而造成分隔结构( 修饰与被修饰成分相隔很远) 。对长难句的处理,首先理顺语法结构;然后根据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如分译法、顺序法或变序法等。

例如:These things are notorious; Sir William Scott, in his speech of 1802, in favor of the non-residence of the Clergy,expressly said, that they and their families ought to appear at Watering places,and that this was amongst the means of making them respected by their flocks!

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复杂,要注意两个and连接的分句的语法功能。第一个and连接的与主句并列,第二个连接的则是said带的两个宾语从句。

参考译文为:这等丑事,尽人皆知。然而威廉·司各特爵士在1 8 0 2 年演讲,明白主张牧师不必定居教区,而应携眷到温泉游览,据说这样反而能得到他的教区子民的尊敬云云。

再如:The reason why air makes fire burn more intensely was learned only about two hundred years ago, when several scientists finally proved that oxygen, one of the gases air contains, can combine with certain other elements li)ke carbon to release much heat.

参考译文:空气为什么能使火燃烧得更旺?直到大约2 0 0 年前才弄清其原因。当时某些科学家终于证明,空气中有一种气体叫氧,它能够与其它一些元素(如碳)化合,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热。

(三)被动语态的翻译

英语中,尤其在科技英语文体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这种语态能更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有限,更多使用主动语态。在英译汉时,一般说来,大部分英语被动语态要译成汉语主动句、无主句、判断句,有时也译成被动语态,尤其是原文表示强调时。

如:

A detailed examination was made of energy partition in an impacted solid propellant.

参考译文为:对于固体推进剂受撞击后的内部能量分布情况,已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四)数词的翻译

在科技文献中, 数词的使用十分频繁,表达方法多种多样,还有英、美表达上的差异,这些给翻译带来不少的困难。在工作中如对数词翻译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掌握如何翻译倍数、倍数的增加、倍数的减少等数词,还要了解英国和美国英语在这方面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

(1)On the moon you could lift weights which are six times heavier than the heaviest weight you can lift on the earth.(一个人在月球上所能举起的重物要比他

在地球上所能举起的最重的物体重5 倍。)

(2)When the voltage is stepped-up by 10 times,the strength of the current is stepped-down by 10 times,so that the power remains the same.(当电压升高到l0 倍时,电流强度则降低到1 / 10,因此功率保持不变。)

总之,在翻译科技文体的文章时,要根据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通顺流畅,并掌握英汉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 拓宽知识面,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较准确地译好科技文体。

参考文献:

[1]王泉水.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2]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

[3]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穆 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7]中国科技翻译. 北京: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

篇9:议英语中被动结构的翻译论文

议英语中被动结构的翻译论文

内容摘要: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是大学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首先分析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结构。然后从三方面论述了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问题,对当前的翻译教学及应用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及物动词和部分由不及物动词+介词构成的短语均可用于被动语态。虽然在汉语中也有类似英语被动语态的结构,但它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远小于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和频率。

从英语被动语态的构成来看,被动语态是通过“be+动词的过去分词(+by短语)”的形式体现被动的概念,用来表示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是谁,或者没有必要提及,或者是为了避免提及。有时,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英语中也使用被动语态的形式。

试比较以下两组句子。

例1 The bridge was built last year.

A.这座桥是去年被建的。

B.这座桥是去年建的。

例2 A.Obviously,you made a veryserious mistake here.

很显然,你这里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B.Obviously,a very serious mistakewas made here.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显然,例1中译文B“这座桥是去年建的”更好。可见,英语虽然用了被动语态,译成汉语时也并非一定要使用“被”字。尽管译文A中的“被”字好像“忠实”地体现了原文的结构,但读起来却十分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可见翻译过程中的“忠实”并非指结构上的一致。

例2中A和B两个英语句子,相比较而言,译文B优于译文A,因为它听起来更礼貌,同时听者也同样会感觉到是谁犯了错误。由此可见,英语的被动语态还可以用来委婉地提出批评。另外,我们在处理第二个例句的译文时,使用了“存在”,而没有采用“犯了”,因为汉语习惯讲“这里存在”一个错误,或者“这里出现了”一个错误,而非“这里犯了”一个错误。

汉语在表达被动的概念时,则是通过词序变化的方式或是通过在谓语动词前添加用来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汇的方法来体现被动的含义,即在谓语动词前添加“被”、“受到”、“遭到”等词汇。有时也会使用判断句来表达被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在使用“被”、“受到”、“遭到”等词汇时,有时含有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对宾语或动作的承受者不利,或该情况有些特殊,出人意料,如“被击败”、“受到嘲笑”、“遭受打击”等等。

在翻译含有被动语态的英语句子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式来表达,避免发生“汉语的文字、英语的句式”的现象。常见英语被动结构的译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主动结构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并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即“……是……的”句子,来体现英语原文中的被动概念。

例1 The cup is used todrink coffee.

A、这个杯子是被用来喝咖啡的。

B、这个杯子是用来喝咖啡的。/这个杯子是喝咖啡用的。

显然,在译文A中加入了“被”字,读起来很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下例句中的译文A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例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A、罗马不是一天被建成的。

B、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例3 Such films are produced for chil-dren.

A、这些电影是为孩子们而被拍摄的。

B、这些电影是为孩子们拍摄的。

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并在译文中适当使用“加以”“、予以”等词来加强语气,同时体现原文中的被动含义。

例1 Theotherquestionswillbediscussedbrieflly.

A、其他问题将简单地被讨论。

B、其他问题将简单地加以讨论。

译文B好于译文A,因为它更正式,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 It has to be stressed that shipmentmust be effected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limit,as a further extension will not be consid-ered.

必须强调的是,货物装运必须按期进行,任何进一步延期的要求将不予以考虑。

例2中,第一个被动结构It has to bestressed that…,翻译时处理成了无主语结构“必须强调的是”,也没有使用表示被动含义的词汇;第二个被动结构not be con-cidered翻译成“不予以考虑”,要比翻译成“不被考虑”更正式,更得体。

英语的结构是被动形式的,但表达的意思是主动的。翻译时,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译文中也不使用表达被动的词汇。

例1 Two months later,Jessica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两个月后,杰西卡出院回到家中。

例2 This liquid became mixed with thesalt at room temperature.

在室温条件下,这种液体与盐混合了。企业家天地第6期中旬刊将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为宾语,有里需要增加表示泛指概念的词语如“有人”“,人们”“、大家”、“我们”等,来作主语。

例1 Earth will be managed,like a farmor a factory.

人类将会像管理农场或工厂那样来管理地球。

增加“人类”作译文的主语,或者增加“人们”、“我们”作译文的主语,都是可取的。如果译文使用被动结构,“地球将会像农场或工厂一样受到管理”读起来会觉得“洋味”十足。

例2 It is odd that so little is knownabout the talented painter.

奇怪的是,人们对于这位有才华的画家知之甚少。

例3 It is generallyaccepted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 in his first years largelydetermine his character and later personality.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们的早年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及以后的人品。

下列“It+系动词+动词的过去分词+that…”的结构中,也常使用这种译法:1)It is believed that…有人认为……2)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认为……将英语原文中的by,in,for等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翻译成汉语的主语,英语原文中的主语一般翻译成宾语。

例1 Doctors or teachers are needed inevery part of the world.

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医生和教师。

例2 Our roofwas damaged in last night’s storm.

昨天的暴风雨损坏了我家的屋顶。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被动结构英语中的一些被动结构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用“被”、“给”、“把”、“为……所”、“使”、“由”、“受到”、“得到”等表示。

例1 By whom will the children belooked after?孩子将由谁照看?例2 The two thieves had been caughtbefore the policemen arrived.

那两个小偷在警察到来之前就已经被抓住了。

将英语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

的无主语句英语中的被动结构可以翻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名(译文A),特别是当英语被动语句“情态动词(must,can)+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时,往往如此;也可以将其译成“主语+情态动词的含义+主动形式的谓语动作”的形式(译文B)。

例1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are discovered.

A.一旦发现了错误就一定要纠正。

B.错误一经发现就一定要纠正。

例2、Theseexercisesmustbefinished in class.

A.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这些练习。

B.这些练习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以下结构也常常翻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当然有时也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将下列结构译成“添加泛指概念的词语作主语”的句子。

1)It is said that…据说……/有人说……2)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有人估计……3)It is hoped that…希望……/人们希望……4)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有人推测……5)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大家必须承认……6)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7)It cannot be denied that…无可否认……8)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必须指出……9)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由此可见……10)It has been proved that…业已证明……打破原结构,译成新句型语言是变化多样的。英语被动结构的句子的译法灵活多样,无定规可寻,无一成不变的格式可套,就连被动语态的原来结构也可以打破,译成新的其他句型。

例:The conflict was intensified by thedifferent way in which the countries set outafter they achieved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two World Wars.这一矛盾由于这些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取得独立后起步的路子不同而加深了。

例1:This co-operation is rendered with-out calculation,without ulterior motive andwithout mercantile interest.进行合作时没有其他考虑,没有不可告人的用心,也不惟利是图。

例2:Not tobe served,But toserve这是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郭琳褒纪念堂奠基石上的刻字。原文简洁典雅,石上的中文亦古朴简练,仅用八个汉字对译七个英文单词: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篇10:英语习语翻译中的隐喻应用论文

一、理论综述

习语是英语中一块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说其重要,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有的习语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时代,还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时代。再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英语中随处可见,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因此,无论从历时的角度看,还是从共时的角度看,习语都是英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人很难理解或容易犯错,往往字面意思和它们的实际意义大相径庭,似是而非。而要突破理解和运用的瓶颈,有个环节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就是隐喻。正如束定芳所说,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束定芳,:1)。译者(认知主体)首先要面对源语符号,而这个符号是以隐喻方式生成的,具有特定的媒介域或对象域,认知主体必须对此进行确认。确认过程也是理解过程,因为两者都是自主结构,认知主体必须寻求语符的常规所指和隐喻所指。对一个对象域的描写,既可以用常规概念网络投射到对象域,也可以用非常规方式。但是由于常规关系是凭借隐喻关系建立的,在一个民族看来是常规的,在另一个民族看来却是非常规的或新颖的隐喻,如“milky way”和“银河”。(谢之君,:3-4)隐喻使用如此之广泛,如此之频繁,而出现习语理解困难的原因是中国人和母语为英语的人在观察或描述事物时的角度不同,正如小学课本中提到的一个普通鸡蛋,达芬奇却画出了美轮美奂,形态各异的素描,原因就在于视角即角度不同。而角度的差异化是由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文化原因,有的是历史原因,有的是约定俗成等等。而本文的重点就在于揭示英语习语理解的过程中隐喻是如何应用的及其应用效果。

由于英语习语数量可观,不胜枚举,而篇幅有限,所以仅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习语。

二、习语的隐喻认知功能分析

这可以通过英语习语中的.具体实例剖析得出新的发现。

rest on one’s oars休息,暂停工作(孙海运&方如玉,:308)同样是休息,中国人的习语可以是“床上躺躺”,而英语中用的是oars,常识告诉我们,oars是躺不下人的,之所以用oars,很有可能是因为oars像我们的床一样触手可及,而且作用是像床一样相对固定,可以让人依靠,暂时休息一下。所以从这一点看,oars是个隐喻。而之所以用oars,而不用其他类似作用的物体,可能是跟英语的发源地――欧洲的英伦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英国人靠海而生、靠海而兴,在帆加桨的时代,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在海上从事贸易,军事活动的水手而言,桨的重要意义看见一斑。所以在他们累了而又不得不坚守岗位的时候,桨很可能是他们身边所能想到和所能用到的为数不多的替代品,因而也就不难想象和理解这个习语的由来了。

see how the land lies观察形势,衡情度势see how the wind blows看风向――望望形势,了解情况(孙海运&方如玉,1998:328)以上两句习语异曲同工,不仅意思相近,而且他们的取材点也都来自于航海,正如上句习语所述,对于活动范围仅限于船上的水手而言,船的航线及与之相关的影响航线的因素都会成为水手们常常面临的也必须面临的课题。所以他们在决定船的航线、航向时,就有必要参考海岸线、风等客观因素,长此以往,观望形势的意思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航海上,而是拓展到范围更广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因此,这两句习语的意思是整体采用了隐喻认知的角度,而且是内化了的,在不知不觉中范围扩大了。

raise the wind筹款――张罗款项(孙海运&方如玉,1998:304)这句习语也来自于航海。帆船时代,有风船才可以顺利出海;同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业都应该有必要的资金,否则啥事也是白谈。这里以风喻钱,本来这两个事物属于不同的domain,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放在不同的情景中,他们就有了共同点,就是这二者都可以促成人们完成某事,达到某种目的。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意义是一致的。

take someone down a peg(or two)出某人的丑,挫某人的锐气,煞某人的威风,打掉某人的架子(孙海运&方如玉,1998:377)peg在乐器中指的是弦乐器上用以调弦高音或低音的旋钮,如果紧弦,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高;如果松弦,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低。“take down a peg(or two)”显然是松弦,松的弦发出的声音就低沉,常用于感染力强、使人情绪低沉、催人泪下的音乐中,比如布鲁斯,哀乐等。其实,这个习语中有三个隐喻,首先是以物喻人,其次是把旋钮比成某人的锐气,威风,架子等,还有把松的弦发出低沉之音之后带给人心理的影响比喻成让某人难看,下不了台等。所以这句习语恰到好处地,委婉地表达了中文的相应意思,可以说一箭双雕。

take someone under one’s wing庇护,照料(孙海运&方如玉,1998:377)这个习语中关键的词就是wing,它使我们下意识地想到鸟类,将someone换成fledgling,take fledgling underwing则使人联想到小鸟在窝里暖暖地依偎在母鸟翅膀下的情景。这里以鸟喻人,小鸟喻被庇护,被照料的人,母鸟喻庇护,照料的人,由物及人,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that is another pair of shoes那是另一回事,那就另当别论了(孙海运&方如玉,1998:386)这里(a)pair of shoes和anotherpairofshoes显然是不一样的,就喻体而言,鞋子可能款式一样,可能尺寸一样,可能款式尺寸都一样,但同一大小脚穿在款式尺寸都一样的鞋中,感觉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鞋子是因人而异的,世上不存在一式一样完全相同的两双鞋子。所以,在这句习语中,当本体是事物的时候,就是指另一回事了。这个隐喻的着力点在于强调相似,相同事物的差异。

one’s line of country爱好范围,熟悉范围(孙海运&方如玉,1998:264)line of country的本意是狩猎时的固定范围,既然范围一定,那么可能就是狩猎者本人熟悉或喜爱的,所以既然是范围,也就可以从开始的狩猎范围扩展到任何爱好的范围或熟悉的范围。从这一点看,喻体是狩猎时的实体范围,而本体则既可能是某一实体范围,也可能是某一虚指的范围,比如某一领域,某一范畴等。

penny-wise and pound-foolish贪小失大;小处精明,大处浪费;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孙海运&方如玉,1998:277)中文的意思中“小”,“大”都是抽象概念,到底大小该怎么把握,着实让人犯难;而英语的对应习语则将这两个概念具体化,即英伦居民司空见惯的货币中,使得本体具象化,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lion in the path(或way)难关,拦路虎,可怕的障碍(孙海运&方如玉,1998:207)这里中文是拦路虎,而对应的英语习语则是拦路狮,意思是一样的,但主体不一样。这还是涉及到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度。虎在东方是兽中之王,仅中国我们熟悉的就有东北虎,华南虎等。而对于英国人或其他母语为英语的人而言,狮子可能是他们经常见到的动物,在他们看来就是兽中之王。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已,一雨倾盆―无独有偶,纷至沓来;祸不单行(孙海运&方如玉,1998:176)我们知道英国阴雨无常,时常一场不期而至的雨就会搞得人心烦意乱。可想而知,如果是大雨突然下了起来,这将会给毫无准备的人带来多大的麻烦。所以,这里的喻体有大小不同的两类雨,而本体是不幸、灾祸,麻烦等纷至沓来,总之,是总体程度的质变式加剧。

三、小结

关于隐喻的实质,如胡壮麟所言:第一,隐喻的实质是替代,以同义域里的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第二,隐喻的实质是比较,对分别来自两个义域里的词语的相似性经过比较建立联系;第三,隐喻的实质是互动,两个分属不同义域的词语在语义上互相作用,最后产生新的语义(胡壮麟,:17)。由以上实例分析可见,人们认识周围世界总是从身边最常见、最熟悉的事物开始,然后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慢慢拓展开来,认识不常见的、不熟悉的事物.

篇11:诠释英语定语的翻译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定语的翻译通常可从定语与名词中心词的关系着手。英语中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常为偏正结构,汉语中定语和被修饰的词之间也多为偏正结构。所谓偏正结构通常是定语为”偏“,名词为”正“,定语对名词起着修饰、说明、限制的作用。例如:

My elder brother and I have separate bedrooms. 哥哥和我都有各自的卧室。

句中修饰语separate与名词中心词bedrooms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按偏正结构处理译成”各自的卧室“。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定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的这种语法上的偏正关系实际表现为更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动宾关系、主谓关系、程度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这时需仔细斟酌原文内涵,按中文习惯灵活处理,切实做到译文既忠实于原文,文笔又优美流畅。

一、动宾关系和主谓关系

带有动词意义的抽象名词称为行为抽象名词,行为抽象名词源于动词,与其动词同根或同形。如:admiration,development,enjoyment,fulfilment,outburst,promotion等等。英语中,作为定语的成分通常有形容词、名词、名词所有格、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以及从句等。行为抽象名词与其定语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动宾关系,有时定语与被修饰的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主谓关系,即定语是被修饰名词的逻辑主语。

1)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costs an enormous sum of money. 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耗资甚巨。(动宾关系)

句中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和development 的逻辑关系是动宾关系,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是development 的逻辑宾语,译成”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符合汉语的习惯,如果译成偏正结构”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就不如前一种译法恰当。

2) He is in the enjoyment of good health. 他享有健康。(动宾关系)

句中of good health 和enjoyment 的逻辑关系是动宾关系,不是所属关系。of good health 是enjoyment 的逻辑宾语,因而可翻译成”享有健康“。

3) I was keenly delighted when I felt the fragments of the broken doll at my feet. 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I had not loved the doll. 当我感觉到脚边摔碎的娃娃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快感。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发泄之后,我没有一丝伤感或懊悔之情。因为我从没有喜欢过那个娃娃。(主谓关系)

句中 passionate 是outburst 的逻辑主语,outburst 是逻辑谓语。它们之间在逻辑上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翻译时应体现出这一点,译成”情感发泄“。

二、程度关系

当现在分词在句子中作定语时,它与名词中心词的逻辑关系有时是一种程度关系,这种程度关系具有逐渐变化的倾向。如:a coming novelist 一位逐渐崭露头角的小说家,a bunch of dying violet 一束渐渐凋谢的紫罗兰。翻译具有程度关系的定语与其名词中心词时,可表达成”越......越......“,”逐渐......“,”渐渐......“等形式。

I felt approaching footsteps. I stretched out my hand, as I supposed, to my mother. Someone took it, and I was caught up and held close in the arms of her, who had come to reveal all things to me, and, more than all things else, to love me. 我感觉到脚步声越来越近。于是我伸出了手,以为会是母亲。但有人抓住了它,把我拽住并紧紧地抱在了怀里。正是这个人的到来,把整个世界展示给我,并且最重要的是给我带来了爱。

三、因果关系

有些定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呈现出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即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处理这种情况时,要求译者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吃透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内涵,即文字的隐含意义。翻译这类定语时,可采用汉语的因果复句,译成”因此“,”从而“,”因......而......“,”以至于“,”因为......,所以......“等表达形式。

1) Although he was very fat, he leapt out of the car with surprising agility. 尽管身材肥胖,可他纵身跳出车外,行动敏捷得让人吃惊。

句中的”他“是一个肥胖的人,然而他的敏捷确实让人感到吃惊。在此,”敏捷(agility)“表示原因,”让人吃惊(surprising)“表示结果。

2) The story has a thrilling climax at the end. 故事结尾处情节紧张、扣人心弦,从而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句中的”情节紧张、扣人心弦(thrilling)“是原因,”把剧情推向了高潮(climax)“是结果。

四、并列关系

有些定语与名词中心词形式上是定语修饰和限制名词中心词,属偏正结构,而实际意义上是定语与名词中心词所表示的两种概念的并列与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概念。英译汉时可译成”又......又......“,”......而......“,”既......又......“。

He was watching me or something near me for an hour or two, drawing back the curtain so little lest I catch him, but I saw his face, and I think I can see, even now, the anxiety upon it, the worried impatience. 有一两个钟头,他大概一直在留神我的动静;他只把窗帘掀开一点儿,生怕我发现,但我还是看到了他的脸。我觉得现在我还能看到他脸上的忧虑神情,那种既担心又焦急的神情。

定语worried 和名词impatience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显然不能按偏正结构处理成”担心的焦急“。而译成并列关系则能较好地再现原作的意境。再配合翻译中的增词技巧,加上”神情“一词,译成”既担心又焦急的神情“,从而使表达的意境更加完善。

五、目的关系

有些定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的关系是目的关系,即定语是手段,被修饰的名词是采用这一手段要达到的目的。翻译时,常增译 ”为了“,”为的是“,”以便“,”以防“等汉语连词。有时这些连词也可省略不译,以求简明扼要的效果。

When I asked my mother whether I could go out to play, she nodded with a silent assent. 我问母亲我是否能出去玩, 她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句中silent 为定语,修饰名词assent,它们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默不作声(silent)“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表示同意(assent)“。

六、递进关系

有时定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定语的作用通常是对名词中心词在程度上推进一步而进行说明。翻译时,应按照汉语的习惯处理,表达出这种递进关系。

1) The prevailing wisdom in the neighborhood was that we were spoiling it and that we ought to go back where we belonged. There was a lot of angry talk among the adults, but nothing much came of it. 邻里间普遍认为我们在糟踏这个地区,我们应该回到属于我们该去的地方。大人们常常议论纷纷,愤愤不平,但是也毫无办法。

句中angry 与talk之间是程度上的递进关系,”议论纷纷(a lot of talk)“就已表达出邻里的不满,而”愤愤不平(angry)“将这一不满的程度又推进了一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较好地体现出原文中的程度递进关系,而且,如与另一种译法相比”愤愤不平地议论“,这一处理方式更符合中文习惯,表达更通顺。

2) The plane landed, and I gratefully placed a crying, hungry Timmy into my mother's eager arms. Here was instant and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of a child by his grandmother. 一下飞机,我就感激地把又哭又饿的蒂米放进母亲热切的怀抱中。他的外祖母当即接受了他,而且是无条件的。

句中的”我“与家庭一直有隔阂,几乎互不来往,这种情况已持续五年之久。然而,儿子的降生勾起了”我“对亲情的思念,本句描述的是”我“回乡时的情景。unconditional和 acceptance之间是递进关系,接受了他,而且是”无条件“的接受。此处采用汉语的递进复句”......,而且......“,生动地描绘出亲人重归于好的感人场面,较好地体现了原作的内在含义。

七、转折关系

定语与名词中心词之间有时是一种转折关系,即一种事物的结果与正常情况下的结果不同,效果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处理这类定语时,则可使用汉语的转折复句,译成”可是“,”但是“,”不过“,”却“等。

He had long been held in cordial contempt by his peers;now that contempt was no longer cordial. 长期以来,他的同僚们虽然看不起他,却还是对他有些亲切感;现在,除了看不起外,亲切感也没有了。

句中cordial 与contempt 为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关系,人们既看不起他又对他抱有亲切感。翻译时采用汉语的转折复合句才能做到忠实地体现原文的含义。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 Do not make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yourself. This is a form of self-rejection.

2. Possibly, some people might suspect him of a degree of underbred pride; I have a sympathetic chord within that tells me it is nothing of the sort.

3. ”You might s-say congratulations, or m-much happiness or one of those c-customary phrases.“ There was a mocking bitterness in his voice.

4. She was beautiful and intelligent and an heiress to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fortunes, and she had had more than a dozen serious proposals of marriage.

5. Dr. Teeger said, ”I'm afraid the news is bad, Mrs. McGregor. Your husband has had a serious stroke.“

6. Margaret handled their fawning in the same manner she had handled their hostility-with quiet dignity.

7. The prisoners are allowed to write censored letters.

8. She went into a silent rage when someone picked up Alexandra, or patted her or gave her a present.

参考答案:

1. 不要消极地评论自己。这是自我否定的一种形式。

2. 很可能,有人怀疑他因为缺乏教养而傲慢无礼,我内心深处却对他感到同情,因为他并不是那种人。

3. ”你应该说--祝贺我呀,或者说--祝我幸福呀,或者类似这样的--吉利话。“他的话中既包含着嘲笑,又包含着痛心。

4. 她长得漂亮,人又聪明,还是世界上一笔庞大财产的继承人。向她求婚者多达十几个,而且每个求婚者都是严肃认真地提出来的。

5. 提格医生说:”我怕给你带来的是不好的消息,麦克格莱格夫人。你的丈夫得了中风,而且很严重。"

6. 对于人们对她的奉承和敌视,玛格丽特都采取了同样的态度--不动声色,保持尊严。

7. 战俘们可以写信,不过信要受到检查。

8. 每当有人抱起亚历山德拉,对她抚爱,或给她礼物,她就默不作声,以示愤慨。

篇12:语法翻译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

关于语法翻译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法翻译法 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认为适当地运用翻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尤其写作能力,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1引言

语法翻译法主张采用母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口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周福芹,2000)。于是外语界许多人认为这与现行教学大纲的精神相违背,不利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退出课堂。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交际教学法在某些方面(特别写作和翻译)上效果也不明显。他们的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明显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为此,笔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法的特点,探求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实践中形成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以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和掌握书面语为目标;以语法为纲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法分析,逐句分析句法功能,谁是主语、谁是谓语…等等;强调母语,着重解释;强调背诵规则,特别是词法中形态变化规则。

3语法翻译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素材搜集

语法翻译法认为学习外语目的是能读懂目标语所写的文章,而不要求一定会会说这种语言。现行大学英语中精读文章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积累素材而节选和设计的。它们主要来自于英语国家经典文学作品或时事报刊杂志,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这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有种美的体验,接受道德观念的熏陶。当然,现在大学课本中每单元的文章往往涵盖话题广泛,而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二册,就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价值观、代沟、网络虚拟世界、逾越人生屏障等。这些话题无不是大学生应该思考且相当熟悉的,能促进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他们愿意而且内心渴望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精神状态。当然,如果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态度。那么,这些话题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他们的写作也不再是简单堆积,索然无味,而是真情表达,达到真正言传意表的目的。学生也定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转变。

今年的六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涉及到常考的校园类话题,但由原来侧重于校园中的学习类话题转向学生的课余娱乐方面的话题,难度在降低,这个话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如上网聊天、体育锻炼、参加俱乐部、探险等项目。四、六级的考试的话题体现了当今的社会教育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向向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取向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校园内的话题,包括学习类,生活类,娱乐类等要多研读课本积累素材夯实基础,惟有如此,考试上才能应付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3.2写作构思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语法翻译法正好体现这一基本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在进行翻译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设想种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佳答案。这正好完成了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即经过了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过程。英汉互译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多动脑筋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英语句型,丰富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当然,语法翻译法对于大学英语课本上节选文章的理解,并不是一种字面意思的理解,它是能够体现学生真正吃透意思的理解。英语教师通常会从三个层次分析文章:首先,从根据文章要求用英语回答阅读材料中所蕴涵的信息;其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逻辑及深层含义做出推断,并予以说明。最后,联系个人实际情况,发表观点,做出总结。这种做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字面翻译,机械记忆,而是一种在教师支架式教学中的一种意义建构。所以,语法翻译法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往往出题思路就是建立在这一分析问题结构基础上的。今年六月份的四级作文要求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介绍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析说理,说明一些娱乐的利弊,并说明不同的人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最后一部分,主要表明自己对于娱乐所持的看法。通过这一部分,不仅看出考生的知识储备,素材积累,而且能看出考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3.3遣词造句

从语言学习规律来看,掌握英语主要靠大量输入,吸收语言材料和反复的语言实践。语法翻译法重视输入―朗读背诵、阅读经典名篇。尤其是在打基础的时候,朗读背诵、广泛阅读是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记忆文学著作和优美范文中的优美单词和短语结构以及重点语法规则,这有利于培养语感和提高写作能力。Swain(1985)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语法翻译法注重输出――翻译,这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汉译英能促进写作,是训练学生连词造句的必要手段,能使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准确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材料,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汉英翻译中,语法翻译法非常注重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它要求老师在讲授写作时,要能扩充词汇量,根据句子的提示,采用“头脑风暴法”想出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近义词或者其相反的词。在句子表达时,通过比较采用最为合适的词。并强调用新词项或特殊语法来补全句子,或者用生词造句法来检测学生对所学词意思及用法的掌握。通过平常的各种各样的英文表达训练,丰富自己的资源库,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从而达到考试时候流利输出、正确表达的目的。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4评价

语法翻译法认为,学生能把一种语言成功地译成另一种语言,被认为是衡量成功语言学习的标志。这恰恰和作文出题的意图是一致的:即通过写作所表现的考生的言传意达的正确性,得体性以及句式的多样性来衡量考生真实的语言基本功的目的。在写作中,考生往往被要求就某个话题加以描述,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对于文章的整体评定,准确性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审题的偏颇、词语搭配、表达的正误都是评卷老师尤为看中的。由作文评定的反拨作用可知,大学英语老师在作文要求中特别强调准确性,继而到了逢错必究的地步。他们碰到错误,要么直接自己指出,要么让其他的学生指出错误。虽然根据现代交际教学的要求,这种方法不可取,原因在于:学生很爱面子,过多地、直接的指出错误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尤其学生本来写作能力就很薄弱,我们得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而笔者认为,对于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中,一方面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的话题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要求从激发其写作的内部动机,毕竟他们已经是学习英语的中级水平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可以注意纠正方式和手段,但决不可姑息,搁置不管。要知道,我们的英语教学基本还是依靠课堂40分钟的效率,离开了课堂和老师的指导,英语几乎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少语境环境下的大量的语言接触,指望学生对于所犯错误某一天能自动纠正,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以及对待错误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4结语

“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注定会被历史摈弃的,但没有一个教法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教法是一无是处的。本文无意于恢复语法翻译法曾经的主导地位,只是探索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利点,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些参考。真正切合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也不是本文所能解答的,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Richard,J,C.&Rodgers,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周福芹,刘秀云.当前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动态与实践走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剖析英语法律文书的特性及其翻译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