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共含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aihaoyu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对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
对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
一、英语教学过程中负担的德育任务
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也负担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任务。人的观念态度都是和其道德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的。英语教学和德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英语学习的水平。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的途径
1.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有勤奋努力不畏艰难才能学好英语这门课程,而良好的学风和学生良好的品德状况是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仔细认真,努力钻研,能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并且品质良好、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2.老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自身首先必须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自身的学习生活习惯必须良好,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非常的强,并且非常喜欢模仿老师。由于英语这个科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老师也是扮演了中西方文化桥梁的角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必须尊重他国的民俗习惯,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感化,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环境必须和谐
想要更好的在英语课堂渗透德育,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德育环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让课堂充满尊重信任以及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让课堂更加和谐民主。为了达到这种要求,老师必须转变思想,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学的氛围更加的和谐,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感情的熏陶,提高其品德素质。
4.活动的安排,在活动中进行德育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其进行交际和实践,老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一系列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老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对话部分让学生起来对话,在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关爱和礼貌文明,促进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
5.合理的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着德育的作用,老师应该合理的对教材进行利用和挖掘,深入的对教材进行研究,并且找到合适的办法将其和德育结合在一起,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说在讲到濒临灭绝的动物大熊猫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进行一定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养成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讲道德,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
三、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应该坚持的原则
1.德育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规划性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根据英语这门科目的特点进行,发掘教材和这门科目中的德育因素,绝对不能够使用说教的方式,这样不但效果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提高。老师在进行教学特别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的.时候,可以将德育思想渗透进去,把教学理念心理素质和自我的修养结合在一起,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
2.有实用性的特点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渗透德育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渗透,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必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才会有效果。德育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德育的实用性。
3.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办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暗示,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暗示不断地努力奋进。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激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进行德育的工作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德育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
由于信息的发达,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特别多,所以学生自身的见识要远远广于十年前的同龄人,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必须尊重学生,尽量不要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四、结语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不是非常特意的进行,而是应该在控制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完成的基础上,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进行,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进行德育渗透,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对象进行,这样效果才会良好。
篇2: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思考论文
1、小学数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小学数学的德育主要指教师利用数学课堂与传授内容做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渗透于课堂之中,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社会公德、自觉纪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达到改善目前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
2、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的思路
2.1.培养教师自身高尚的素养促进德育工作的进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身的形象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认真书写的板书与精心设计的搭配比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效果、精益求精的授课语言,以及对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符号都认真的推敲研究的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会以一种无形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将德育工作溶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塑造学生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提高学生修养。
2.2.充分挖掘课本的德育素材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有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篇章比比皆是,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学习圆周率,可以先行为同学们讲解祖冲之的一些情况,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教师通过那些跃然纸上、观点鲜明的古代文化与思想遗产推进德育工作,结合知识点辅以事例不断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人文精神熏陶着每个学生的思想,达到智育与德育共同完成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古代历史任务等了解较少,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小学教材中包含的祖国灿烂文明与文化熏陶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和谐民族建设的宗旨更具积极意义。
2.3.用丰富的第二课堂渗透劳动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数学课堂上,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情况与课外生活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比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学习小数点知识的时候,可以发动同学们在周末跟随父母买菜,看看买菜时算账怎么用小数点的,同时帮父母洗菜。一方面学习了数学知识,一方面对同学们进行了劳动教育与尊敬父母的教育;又如学习四则运算时,可以利用班里集体劳动的机会,比如帮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每人擦几块玻璃,一共几个人擦,除去打扫别的卫生的同学,班里一小时可以擦几块玻璃等等。一方面在劳动中渗透了数学课堂知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间接促进了数学课堂上德育工作的开展。
2.4.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所有课程教学都必须要融入的,这关系我们的名族与未来,只有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团结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在课程中穿插进行集体主义方面的德育教育。比如,对于低年级小学数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同学们分组并记录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与效果,然后给那些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里面贴小红旗,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数小红旗的数量来增强对数字的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小组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
3、结语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所有教育工作必须渗透的主题。但是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方法得当,注意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程度相匹配。避免喧宾夺主,让德育教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角,而是采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争取让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做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篇3: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山市桂山中学 郭梅魁
《全是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说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根据《标准》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优良品德,将德育渗透到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语言是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教学是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问。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和象贴标签一样的方式进行,那样就会显得牵强附会,格外地别扭。有时不但不会取得教育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呢?我觉得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下几个方面德育渗透。
一、利用自己言行进行德育渗透。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之道,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做人之道。课堂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形式之一。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作一种示范作用。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形式,对学生言传身教。必须用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养成对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一致的,使言教身教合一,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二、利用词汇学习进行德育渗透。语言的教学不管是词、句还是文的教学,都是离不开特定的情景的。语言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我们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学生能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以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和谐统一。词汇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用法举例的方法来体现。
三、充分发掘高中英语课本的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我认为高中英语课本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习Abraham Lincoln、A Freedom Fighter、Gandhi等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林肯、马丁.路德金及甘地等伟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Paper、A Farming Pioneer、Coins、Angkor Wat等课文,弘扬中国古代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学习The Olympic Games、Gymnastics等课文时,可以结合我国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以及成功申办奥运,来说明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豪感。
2.良好习惯的养成。
通过学习Look Carefully and Learn,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而又严谨的工作习惯。
3.审美的教育。
可以利用Collecting Stamps、Music、American Country Music、A Perfect Day等课文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
4.刻苦勤奋地学习。
在学习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Albert Einstein、Madame Curie、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等课文时,教育学生要向马克思等伟人那样刻苦勤奋地学习。
5.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学习At the Tailor’s Shop、The Necklace、A Person on Wine Shops、The Merchant of Venice,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环保意识的养成。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确保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在学习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No Smoking, Please!、Saving the Earth、Feed the World、Dealing With Waste等课文时,我们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环保意识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之一。
7.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可以利用Life in the Future、Telephones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前途的教育,鼓励学生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8.关心弱势群体。
通过学习Disability一课,对学生进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助人为乐的教育。
9.尊师教育。
My Teacher一课选自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The Story of My Life)。 书中记叙了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安妮.莎利文对她的教育过程。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好的进行尊师教育的素材。
四、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的练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及书面表达等形式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老师可提供反映爱国主义、好人好事、名人传记、科技发展及道德等方面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在书面表达训练方面,可以让学生多写诸如遵规守纪、爱我家乡、尊敬师长、我的理想等一类的文章。
五、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的课外活动也是我们进行德育渗透的一十分重要的途经。如通过“祖国在我心”、“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多种主题的英语演讲,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利用英语知识竞赛、英语广播、英语墙报等形式来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实践证明,象这样的自然渗透,潜移默化,随处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接受知识中、在娱乐中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而言之,英语课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广阔天地,教师只要精心领会其课文内容,就可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品行育人,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远大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教书育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是大有可为的。
篇4: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论文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论文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篇5: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的论文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本省牛津英语(funwithenglish)的全面推行,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诸如牛津英语中词汇量大、学生学习兴趣过早失去、两极分化过快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探讨一些在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做法和教学对策:
一、英语学习现状
对于英语学习,农村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无法跟城市学生相比,地域上的差异也许成为了他们英语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里生存,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学历、相当的见识和对前景的预想。英语在当今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人们深有体会,转而更多地关注其子女英语的学习。他们会为子女报名参加培训班、英语竞赛等等。城市家长的这种超前意识,令其子女受益匪浅。因此,城市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走在前头,也是情理之中。再者,由于学习条件、学习氛围等方面比较优越,城市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觉得轻松,兴致来了,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相反,农村学生们就不得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他们和城市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与他们相伴的只有录音机和沉闷呆板的课堂教学。最后一方面,农村学生普遍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他们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会显得胆小拘谨、不善言谈,自信心不够,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去死记硬背英语,机械地学习,英语水平提高不快。我们就六年级(1、2)班(共96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以问卷为主,辅以个人谈话,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我们惊奇地发现:感到英语难学或虽尽力学习但成绩不高的学生人数高达36人。整个六年级英语学困生高达133人,占年级1/3(八年级共348人)。
二、学困生现状分析
下面就学困生做了些调查,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导致部分英语有困难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原因:
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自觉性差
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加深,词汇量加大、重视语言的交际运用能力是初中乃至高中牛津英语教材的显著特征之一,使得多数学生学习速度减慢,错误量增加,上英语课就像听天书,课前课后干脆听之任之,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英语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恒心不足
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英语无聊,即使有的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和积极性,也只限于那些具有游戏性的学习内容。虽也会因偶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但常常一闪即使。多数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他们的学习就像算盘珠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他们很少通过反思学习行为寻找学不好英语的原因,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维,不善于活跃自己的智力活动。
3.学习方法需指导、教法有待改善
客观上农村初中的英语师资水平整体上不够高,而现行英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教师在教学上又往往统一要求,这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重要原因。此外,班额大,又使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师资已成为目前制约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三、英语教学防止分化的策略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学生成绩的大面积分化。
1.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2.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教材,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其掌握所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条件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千篇 一律的。实践证明,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平常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英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目的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操作方法。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有关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讲授知识和操练技能的关系,把重点放在操练上。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辅导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参加学习,参加活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把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紧凑、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低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外语,本来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有的学生成绩上去了,有的却垮了下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所以,教学上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因材施教,使好生有奔头,差生有盼头,全体学生有劲头。对优等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多做一些有一定难度、能力要求高的题目,使他们的兴趣及时转移,不致停留在低层上。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肯定和评价,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差生,更要关心和辅导,多给他们参加锻炼的机会,打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于差生在学习上取得的小小进步,要随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同时又扎扎实实地帮助差生解决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就可以大面积把学生带动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长久不衰。
4.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英语鲜活生动,应用广泛,无处不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用生活中常见的商店招牌、产品说明、产品包装、画报画刊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经常阅读《时代英语报》,也鼓励学生订阅,因为“她”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贴近学生生活,是广大英语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我班有位叫李阳的学生,就是喜欢《时代英语》上的comicstrip(连环漫画)而喜欢英语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认识与应对这些挑战,适应课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在目前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英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可行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以学生为本,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篇6:对英语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思考论文
对英语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思考论文
语言的实践可以分为输入和输出两类。前者是听和读,后者是说和写。就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而言,输出策略往往比输入策略效果更好。当然,两者也要结合使用而不能偏于一方。但是,输出教学往往可以检测输入教学的成果,培养输入教学的接受实效性,这正是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根据所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听说、读写的结合与训练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理论性教学所占比例较重,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少,并且容易流于形式。说与写是输出教学的两种方式,前者是口头用语的表达,后者是书面用语的表达,二者共同结合起来,构成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听与说,读与写往往结合不甚紧密,导致输入与输出脱节,重前者而轻后者,许多学生在学习前者时,通过课堂测验等方式,能获得较好的分数,但是却不能将前者很好地转化为后者输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即时性的纠正学生在语音、语法和用词上的错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体验。
(二)构建情境性的教学主题,激发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在英语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实际运用中解决生活问题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并非教师准备好友结论的文本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中展示或随机编一个情境,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准备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去探索,将自己代入情境角色中,这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转化其在输入教学中的学习内容。
(三)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上,推动对实践性方面的考核
构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建立实践性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方面往往和教学环节之间有直接关联,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形式本身,也包括考核方面。可以说,教学评估是教学模式建立、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持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形成多方面综合考察的实践性考察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课堂活动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和课外活动过程等,中间都可以设置一定考核权重,当然,该考核权重不能压过终结性的考核权重,并且需要注意各个环节在总体分数权重中的所占比例,也不应过于细致,方面过多,导致考核结果不够稳定,不够客观。
(四)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模式重在实践,而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呈螺旋状不断上升的过程,一个需要逐步摸索的过程。目前,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试点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关联的环节,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注重结合现实需要和推陈出新,做好这项长期工作。
篇7:我对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
我对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
【内容提要】通过对新旧两种教材的对比,可知新教材提出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要求。英语课程中开设有声作业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声作业的具体做法以及它的评改方法,还有就是它的三大优点和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开设以后取得的成绩。
我国中学开设英语课已有多年的时间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主要在语法翻译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教导下进行的。原来旧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语法项目为纲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三步曲:讲解生词→分析课文→笔头练习,事实证明,运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他们虽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书面翻译能力及应试能力,但不具备基本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也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必然产物。
现在的新教材提出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面临着班级大、人数多,农村中学没有说英语的环境这一特点,我认为在作业设计方面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方面的作业,另一类是语音方面的作业。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语法一类的作业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能通过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收集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至于语音一类的作业,它是加强对学生课后听说训练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要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技能。这一类作业不能完全依赖书面作业形式来解决,老师只能作口头上的布置,至于学生是否自觉去完成作业,用在这一类作业的功夫有多少,老师却无从查考了。
教师要检查了解学生听说英语的技能,通常的办法是课堂上提问,但限于时间,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检查,这样就很有可能因此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也影响教师的教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给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布置了”有声作业”,让这些学生在初一开始时就开始作“有声作业”,我想这可能会弥补书面作业和课堂上的提问不全面的问题.
那什么是有声作业呢?它就是要求学生把听、说、读一类的作业,录在磁带上,然后交给老师评改。它的范围包括了一切要求读出声的作业,也就是教材里所规定的。Pronounce these letters and words; Read aloud these sentences; Say these in Enghish;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Read aloud the conversations. Read aloudly the text……等等。通过实践证明我总结出有声作业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一、它可以广泛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由于有声作业的评改不受时间限制,教师可以把学生交来的有声作业(录音带)按需要和要求作不同形式的评改。全收细评或者评改某些学生或某个语言点的作业等等。
在做有声作业之前,我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曾经有过乐观的估计。但通过评改有声作业,却发现了想象不到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把There are……念成[ ei ……]。为什么会把这些发音明显不相同的元音读错呢?我找这些同学谈心,他们说:“听老师读起来好像就是这样的`。”究其原因,这是在要求连读时学生对语音的模糊,后来我把They are……和They’re……的读音[ei ……]和[ei ……]以及句型There are……和There are……的读音[ε ……]和[εr……]给他们讲解清楚。这些同学很快就纠正过来了。
二、它能加大对学生朗读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前,有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类的作业很马虎,他们认为这些作业不用交到老师手上批改,做与不做老师也不知道,因此常常不自觉去完成。有些则抱着在课堂上老师不会提问到他(她)的侥幸心理,不认真地去完成。如果每个教师能在初一新学期一开始,能把这类作业转换为有声作业,学生就有了“要完成”的责任感。这样,学生们要完成一次作业,就要有个――录音过程。如能坚持下来,学生们就能得到良好的训练,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始之前,我做过这样的一次调查:你是否每天朗读英语?你是否认真准备和完成语音一类的作业?调查结果,有85%的学生课后不朗读,对语音一类的作业也不作准备;有13%的学生只作应付式的准备;只有2%的学生较为认真,这些学生都是家里条件好的买了录音机的,家长要求他们练习读并录音的人作业完成较好。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开设了有声作业,但他们不知道老师会这样要求他们,现在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这些同学非常乐意这样做,为避免们激情高涨,于是全班同学都想尝试一下,就让这些同学把他们的作业拿来让他们听一听。结果在这些同学的带动下每个学生都想学着做。这样每个学生都要做较为充分的准备。饭前、饭后、睡前或早上朗读英语已成为一种好的习惯。
有声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有些作业,例如Act out the conversations. Work in pairs with the conversation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等形式,这就要看需要了,可以两个人或多些人一起合作完成;很多学生做过后的体会是,录了音之后,自己放给自己听,很有意思;常常自己觉得不满意,录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满意为止。教师如能常常把一些优秀作业(个人朗诵或几个人扮演的对话)在班上播放,并给予表扬,这种活泼有趣的形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开设有声作业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原来性格非常内向,在学校、在课堂上很少开口读英语,有时是在课堂上提问时答不上口(实际上是懂的,只是不敢开口而已)的学生,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先不敢开口读英语的学生,却在有声作业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也成了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在采用有声作业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要求每个学生都备一盒新的录音磁带,在磁带的胶盒上写上班别、姓名,以免把学生的作业混乱。
2、要求学生每次交作业时,都把磁带倒到读音开始的位置,以免教师在搜寻评改作业时浪费时间。
3、磁带录音时,应一次次地连接使用,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作业记录,不应把上一次的抹去。这样,经过一个阶段以后,还可以检查对比学生的语音、语调方面是否进步。
有声作业受到学生家长的赞扬和支持。
采用有声作业后,有的家长告诉我说,原先他们孩子比较内向,在家里很少看见孩子开口读英语,自从老师布置有声作业之后,现在经常看见孩子坐在书桌旁边,手捧英语书大声朗读,有时听课文录音,有时还自己读自己录音。家长还说“录音机本来就是想买给孩子学英语的,现在派得上用场了,老师这样要求好。”
经过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有声作业的辅助训练,英语的听说技能不断提高。同学们变得爱朗读英语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增强了,很多原先在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现在都争着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想表现下自己说英语的能力。它也是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形式。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奥运会的举办,将逐渐与世界接轨等很多用得着英语的地方。并且英语又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语言。所以英语口语非常重要。,如不能掌握好流利的英语口语,在未来的世界里将会遇到有口难言,寸步难行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去开口说英语,加速学习英语的步伐。这是我们当代英语教师的职责。
篇8:对实习生德育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角色的快速转换,加上远离学校,部分实习的学生并不能及时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生活环境,必然会引发实习生出现这样或耶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加强对学习的德育管理势在必行。
职校学生一旦进入实习、就业岗位,就意味着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这也是每一个职校学生都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刚从学校跨入企业接触社会.对新的环境既陌生又新鲜。学生们扮演着“学生”和“职工”的双重身份。角色的快速转换.加上又远离学校.所以.部分实习的学生并不能及时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生活环境.就必然引发实习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对实习生的德育管理势在必行。
第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大对实习生的德育工作的管理力度
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实习生德育工作的管理力度,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任命专人(最好有一位副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从而确保从组织上、管理制度上落实此项工作。
实训处要制定从内容、基地、组织到形式上的周密的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并对实习期间职业道德做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实习职业道德的考核,除了根据实习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外.带队教师还要在实习结束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劳动纪律、团结互助、礼貌尊师和完成任务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定。
带队教师在学生进入学习单位后.要立即组建实习班委会.各实习生宿舍要成立实习小组,构建实习生立体的联系网络便于带队教师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解决好.
第二、要选择好实习基地和带队老师
实习基地的条件、人员素质等.都直接影响着的实习效果。因此。要保证实习期间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选择信誉高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另外。带队老师的素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必须净化自己的灵魂。在学生眼中。老师是导师、是长者。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往往首先从老师身上开始。为此。实习带队老师必须由品德高、业务能力强.负责任的教师来担任。作为带队老师应做到既传职业道德、又带工作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敦促学生自尊、自爱、自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实习带队的首要任务。因此带队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使学生在实习中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技术.更要使学生学到良好的德育风尚.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 第三、在学习期间要时时处处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除了要在学习前召开动员大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加强纪律性,互相协作、杜绝损人利已行为外,学校要应抓住实习期间这个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带队老师的配合下,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工作。实习教学中应既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有意识让学生吃点苦、受点累,使学生认识到,要干事业,就要吃苦耐劳;教育学生从现在起,就要锻炼自己,磨练意成,才能学习和掌握将来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通过具体的工作经验,对服务对象的直接服务,真正意识到工作之意义,责任之重大。由于学生分散在各实习点,因此,学校还要派老师定期深人到各实习点走访,通过召开实习点及带队老师、实习生座谈会,集中问卷调查和岗位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各方面的评议打分,全面评价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解决问题。加强学校和实习生、实习单位和交流和沟通,对职业道德做好正面教育。这是实习期间进行职业道德实践的制度保证。
另外,赏识教育也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十分有效的途径。任何人都有“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的想法。这时候,如果有企业领导、带队教师的表扬和赏识,学生们都会把内心的愉悦化作潜在的工作动力,更发奋地工作。通过赏识教育,把生硬的说教变成和风细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给实习学生营造出更人性化的环境,实习生的心理就会更健康,从而用愉悦的情趣投人工作,收获更圆满的德育教育效果。
总之,面对现阶段出现的实习生职业道德困惑或缺失,只要学校德育工作者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探索,深人了解实习学习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管”中给予关心、爱护,在“育”中给予培养、提高,不断改革创新就一定会走出困境,登上新的台阶。
篇9:试论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试论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培养二十一世纪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高中英语新教材蕴含着现代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等鲜明特色。本文就如何结合现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了自己实践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新教材 教学观念 思想情感 道德教育
“育人德为先。”德育教育贯穿着教育的全过程,遍及每个学科每一堂课,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时候,应把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放在首位。因此,作为中学主要学科的英语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新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挖掘的空间, 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下面谈谈笔者实践的一些体会。
1.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目标方面,不能把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完成教材内容,抓好“双基”训练上,而要把语言教学、培养道德情感、跨文化意识和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人格统一起来;在教学视角方面,不能单纯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出发,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学科对人发展所起作用的角度去展开学科教学,应包容学科的双基,对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等内容;在道德教育方面,借鉴西方重个性、重民主、重科学等方面的合理成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强求学生只接纳纯道义型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正视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尊重学生个性,不强求观点统一,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尊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辩正地看待和接纳别人的观点。
2、挖掘教材,充实新教材中有利于开展道德教育的内容
英语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它能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更何况高中英语新教材提供了大量颇具时代感和思想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其思想情感的教育作用,对教材深入钻研,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思想受到很好熏陶。以目前的高一教材为例,第七单元课文“A CITY OF HEROES”是一篇描写文。描写历史上发生在圣彼得堡城的两大事件---- 19俄国革命和1941年圣彼得堡保卫战中城市文化的遭遇反映出城市的伟大。结尾部分用形象的比喻“Today Peter the Great on his bronze horse can once again look out over the city he built.” (今天骑着铜马的彼得大帝又能俯瞰他的城市了。)指出了圣彼得堡城的伟大主要在于它有团结、勇敢、坚强、自豪的人民作后盾。借此机会教育学生:
*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 Difficulty gives in to a strong-willed man.(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 If we are united, brave, and strong, we can overcome everything.(坚强、勇敢、团结的人可以克服一切。)
又如第十单元课文“ARE WE ENDANGERED?”介绍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强调人类不应只顾眼前利益,做些类似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的蠢事。当地球只剩下人类自己,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当地球只剩下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课文教育、鼓励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lit milk.(覆水难收。)
3、转变教学方式
1) 重视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教材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教材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现代中学生接触的知识或传媒相当广泛,在某些知识、甚至观念方面可能比老师更前卫。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因此,教学上需要一种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师生关系建立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氛围中,道德人格互相感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从纯知识教学到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文化的差异。
学生面对外来文化,是全盘拒绝,全盘接受,还是选择接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性审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吸收其合理成分。因为文化差异源于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散发着不同的道德理念。只有理解这种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吸收其精华。正是这个特性,使文化呈现出情景性和视角的多维性。如对老师、长辈呼其名,在西方国家体现一种尊重,但在我国是一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西方是性开放文化,但却有悖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凡此种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理性审视文化的差异的习惯,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会批判地吸收不同文化的合理成分。
3)联系实际,多方位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那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的课文中收录了大量的有关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和著名人物、名著节选等,如果单纯的处理语言点,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如果只对文章大意进行讲解,也只是停留在为获取信息而阅读的阶段,虽然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但没有达到大纲规定“遵循易于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通过提发散性的问题、推想性的问题、评价性的问题、延伸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针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课文主旨隐意的理解,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深意,让学生谈自己的观点、认识和看法。如通过居里夫人发现新元素、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伟人的闪光的思想,还可启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有关环境、能源、生态、灾害等的话题,激发学生改造世界的情感;通过有关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内容,可以启迪学生,教育学生对待自己要自爱、自尊,对待他人要真诚热情,对待工作要认真的人生态度;还可以利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作品揭露和批判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使学生分清善恶、辨明是非,树立起道德伦理标准,用有限的文章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使英语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the Olympic Games”为例,介绍运用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情况。首先播放奥运会的会歌及奥运会的比赛的录像,尤其是著名的运动员比赛和获奖的场面,这样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即“free talk”,此时仍然播放比赛的录像,只是声音要小一些,就好象在生活中人们在观看比赛时的聊天一样。当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如:Do you know the spirit/purpose of the Olympic Games? What is the mark of the Olympic Games? Who can sing the Olympic song? Who knows the history of Olympic Games?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time? Are you proud of what we have done in Olympic games? Why?在学生做“free talk”的同时,掌握奥运史、奥运会的宗旨、标志、会歌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不会使学生信马由缰,不偏离教材。把“free talk”和“topic talk”相结合,使得学生的讨论形散意不散。同学们所谈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大大超出课文的容量,课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不仅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关心,以及对我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申奥成功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传身教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人者先育己。”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学会学习。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赶上时代步伐,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平时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建设理论、现代教学技术理论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实践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随时捕捉教学信息,了解当代教学动态,使自己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
另外,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等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职业是以人格感化人格的职业,教师以身立教,对模仿性、可塑性强,真假是非、美善丑恶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引导、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在师生交往中,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看到该如何做的影子。也就是说,教师的道德品质每时每刻都在熏陶、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应该具有敬业勤业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宽厚待人的处事态度,尊重、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努力按陶先生要求的那样,做“真善美的活人”,要使“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要“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人格长城’。”所以,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的境界,收到育人的效果。
总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做出艰辛的努力,不断地提高思想修养,付出更多的心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人类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时候,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楷模,教书的同时更不忘育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思想工作的有心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精心安排、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1.“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1期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5月第1版
3.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章兼中 “培养人文精神 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小学外语教学》第2期
篇10:中职德育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论文
中职德育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理解和引导――珍藏爱的种子
从生理上说,中职学生的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越来越明确的性意识及性冲动。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还相对不成熟,对身体发育产生的变化尚不能应付,甚至完全不知所措。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他们非常需要师长的指导。此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性意识是健康而合理的,中职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德育教师对班上学生的青春期现象不能大惊小怪,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点,告知学生异性交往经历的几个阶段,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对异性的懵懂情感。同时,以长者的身份列举青春期异性交往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教给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一些正确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含蓄地暗示学生要把爱的种子珍藏好,不要轻易开启它,因为中学时代不适合它成长。在珍藏期间,它会对你散发出阵阵馨香。
二、利用哲学原理――处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学生,他们开始试着去探究自己,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还很片面,一件小事的失败就可能使他们得出“我真笨,真丢人,别人都看不起我”的结论。而且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早期成长都受到过挫折,他们曾经梦想成为人见人羡的大学生、学识渊博的作家、风度翩翩的外交家,但这些理想似乎随着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而破灭了,从而他们遇到了比同龄人更多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煎熬。德育课中有关哲学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课堂中,笔者利用哲学中的许多观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用自己的声音歌唱”“塞翁失马”等,鼓励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变化和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接纳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学会“用自己的声音歌唱”,做最好的自己。
三、换位思考――学会感恩与宽容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学生,从心理上很想脱离成人的保护。但是,他们刚刚接触社会,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难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中职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呈现形式上的疏远与本质上的自立的特征。如果不及时地加以引导,在现实生活中就会造成学生与父母的矛盾,这时除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外,他们更需要尊重和理解。而教师要利用课堂和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感恩和宽容。
四、调解内心矛盾――树立正确的择友观
中职学生内心强烈地希望与人交往,渴望被同龄人所接纳,希望自己的体貌、智慧和能力得到同龄人的重视和赞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不再满足于儿时玩耍的伙伴关系,而是渴望有一个能理解他、帮助他的好朋友。对自我意识原本就有偏差的某些职校学生而言,这一矛盾如果不能被理解或得到适当处理,便很有可能造成误解和感情上的隔阂,进而影响其生活情绪和社会适应,形成诸如孤僻自闭、随意交友等不良心理特征和行为。因而,教师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择友观。
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德育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授课,还是在课后开展学生工作时,都应该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他才会相信教师,并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第二,不要一味地说教,应多用实例来打动学生。德育教师经常会被学生称作“政治老师”,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就是说教的一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升,更别提触动学生的心理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选取典型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事例,震撼学生的内心。
第三,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德育教师不能将学生完全放开,不让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后,绝不能袖手旁观或无所事事,而应适时地控制情境,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堂节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陈燕红 单位:浙江省海盐县理工学校
篇11:浅谈对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模式 双边活动
【论文摘要】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大型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教材和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毋庸讳言,这种教学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培养了大批的外语人才。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教育部高教司于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四大质量工程”之一,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大学英语的改革应该积极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应有它的内在理论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不能凭空构拟,必须要有它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
1深入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义,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取代。换言之,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与吸收;学生的角色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教师不再是学习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尤其是自主性学习。作为促进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要。
1.1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针对不同学习任务的具体策略;另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即学生不仅要拥有策略本身的知识,还要拥有如何调控策略的知识。
1.2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开发并丰富自主学习资源,实施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自主学习方式。
1.3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获悉跨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文化移入,即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4利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学习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1.5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之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了解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水平,而且还应该对学生外显的行为和可能操作的变量进行观察,进而掌握学生的认识规律。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作为活动程序,它应确定教学活动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学习模式
2.1以教师为主导,定向引导,启迪思维在开始一个新单元教学前,教师应从课文中提炼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活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知识性的,课文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文化方面的或现实生活方面的。启迪思维、拓宽知识面的问题设置,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有新鲜的东西,值得一听,从而消除了他们对英语课的厌倦情绪。此外,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将课堂语言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切都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复杂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者,应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督促.培养其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及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媒介与学生进行信息、认知及感情等方面的交流,学生也可就疑难结构或对与课文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向老师提问,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两方面同时得到发展。在交流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作为教师应尊重他们各自的认知方式,给他们多一些关心与理解、多一些尊重与帮助。通过师生间认知交流的感情共享,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三个利用”、“一个重心”为指导原则。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3.1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自主学习训练初期,我们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自主学习行为的责任感、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3.2利用课外实践自主学习行为在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了解自主学习策略后,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布置自主学习内容――阅读内容、语法内容、听力内容,周末开放语音实验室,新建自主学习中心,使学生有良好的场所将自主学习行为付诸实践,从而激活内化了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新信息意义的构建。
3.3利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效果客观、科学、准确的自主性学习评估体系是教师、学习者获取自主性学习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指导和管理、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自学方法、提高自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需建立自主学习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的评估机制。通过随堂检测、定期测试、抽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日志、报告等方式来实施形成性评估,并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通过期末测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估,让他们看到学习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3.4以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为重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也离不开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与资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意识与能力,学校须全方位支持,创建“大学英语站”和“外语影视资源站”。汇聚经典英文影片、名著读物和极为丰富的音频资源和试题库资源,充分利用因特网上浩瀚的信息资源。为自主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媒体,主动地进行能动性、独立性、开放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4结语
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等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大学英语大型课堂之教学新模式”。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所构拟的这个教学模式也毫不例外,它会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得到丰富、创新和完善。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模式必将更深人、更广泛地实施,也必将取得最终的成功。
篇12:对中专英语教学的思考的对策分析论文
对中专英语教学的思考的对策分析论文
关键词:中专英语 英语教学 改善教学
作为职业中专学校,不仅仅需要在专业建设上下足力气,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进行重视,特别是学生较为薄弱的英语应用能力更应该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现状、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今后社会上需求的变化来有的放矢地进行英语教学。
一、对当前中专英语教学现状的解读
中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于升高中没有希望或者是对于高中的课程没有兴趣的初中毕业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同时其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信心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反映到英语学习上来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1)语法知识较为零乱,没有能够形成体系;(2)词汇量较少,能够应用到实际运用中来的就更少;(3)对英语的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无精打采;(4)学生缺少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得他们不能够对自己的英语进行良好的练习。同时,学生也没有高考的升学压力,教学的内容上就可以实现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以及所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中专英语教学需要立足与初高中英语的基础知识点之上,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施教,让学生能在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的同时,逐步地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并锻炼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专英语教学改善建议
(一)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学校软件建设需要常抓不懈的主要项目之一。要能够有效地改善英语教学,就需要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项目,校领导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对于教学质量改善的重要作用。所以,学校需要为教师的业务进修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且需要在时间与经费上为教师提供方便,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之下,更是需要从长远的发展出发,在教师的培训提高上舍得投入足够的本钱。对于那些没有能够达到学历要求的教师,要求他们积极进取,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自学计划,坚持业务进修。特别是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进修提高,要做到基本采用英语上课,并且还需要不断适应新教材提出的要求。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地营造情景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对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进行改善,为此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使用,让教材内容能够在课堂上活化,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并运用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具体地讲就是将文字活化为话语,让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结合,让教学更加贴合实际交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将语言技能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解教材中的Making a Phone Call时,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情景中,通过表演的方式对打、接电话的模式和习惯用语进行传授,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在对教材中的会话内容,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到课堂之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或者是其他的角色来进行会话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不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如果采用照本宣科、你念我跟、从文字到文字的方式,就很难体现语言的功能,也很难将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可以采取讲故事、复述、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
(三)针对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专业对于英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对于中专生来讲,他们的基础较弱,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着重强调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英语词汇与句型,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专业术语的学习,则需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
三、结语
当前中专英语教学虽然在改革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改进的地方。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地思考,发现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尽最大努力去改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3:浅谈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 要: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精神指导,本文通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作论述。
关键词:学校德育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习惯就是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若干好的习惯的组合,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爱护仪器设备的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的习惯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21世纪的实验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更是占据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学校实验室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让实验教师把悬在实验室半空中的德育落在了地上。如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验教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呢?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班级全校50个,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镇中学,上高中之前很少做实验,有的同学甚至从未进过实验室,那么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操作的。在高一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二周,实验室的老师组织高一新生到实验室进行每班一节课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
1)分组:首先对每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定人、定位,两人一组,共28组。
2)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及实验室的作用。
3)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与平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观认为:实验是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某一科学问题的验证,甚至有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是走过场。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画实验,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时,纪律差、简直就是“放羊式”管理,部分学生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大声讨论,随意走动,防碍他人实验;有的同学认为仪器、用品、设备都是学校的,取用时不节约、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浪费;有的同学甚至将仪器、材料带出实验室等,如此现象,超过了道德的底线――防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在上培训课时,就特别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带领同学们学习《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赔赏制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
2、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起容易做起难,并非一日之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做的,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乱动仪器设备、药品、材料,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实验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整理实验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包括打扫教室卫生、防好桌凳,这一点我们是每一节课都提醒、强调,遇到没有做到的同学,我们就请他回来(那怕他离开了实验室,教师也要派其他同学把这样的学生找回来,叫他整理好器材,放好凳子后再离开。培训课上强调这个问题时,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作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就象在家吃完饭,要把自己当成“佣人”而不是少爷小姐,要收拾碗筷,抹桌扫地。学生进学校后经过大约半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的`基础,但是没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科学作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没有创新精神,仍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的基本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是这样做的:根据物理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的原理设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里就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不拾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的设计,是应用平抛的知识,用测距离替代测速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步: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后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地,这时就需要两同学相互配合把落地的两小球同时接住,否则两球再次落下又在作图纸上打点会混淆先前小球的落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十多次。我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到对实验步骤亲手反复操作和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会从中感受到实验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实验本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迎合某个结论而乱凑数据。例如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同学们测出十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根据点的走势找规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也需要学生测六组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结果或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有利于培养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段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
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解决学生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问题。由于德育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即不但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然而问题在后者,因此,我们就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而实验教学正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作用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些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示波器等,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观察、读数时,实验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怎样调节,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比方说:不能用游标卡尺测表面粗糙的物体,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不能重撞,调节万用电表、示波器的旋钮要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不但解决了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惜保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品质。
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养成节约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日益显得重要,实验室中的不少事故是由于学生无知、粗心大意、思想麻痹、抱无所谓的态度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根据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防触电、防辐射、防中毒、防泄漏等。物理实验中有个别电学实验用电电压超过36伏,所以实验教师要特别告诫学生在使用时注意安全,养成安全意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另外,有许多物理实验要用到一些耗材,比如打点计时器用的打点纸带、作图用的白纸、坐标纸、复写纸、导电纸、连接电路用的导线等,教师也要教育同学们节约用材减少浪费,实验完毕要求学生关水、关电、关门方可离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道德素养都是很有效的。目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讨、潜心研究,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篇14:对德育科学化深层次建设的思考论文
在青少年的德育教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的德育教育,因为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当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化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值得我们从事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深思,对于新时期的学生的德育教育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认识。学校在对学生的整体系统化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上进行超前定位,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培养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德育科学化建设,是要把整个德育(德育过程与德育各个方面)建立在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德育科学化进程中的三个误区
1.把德育目标当做德育起点。德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常把学生德育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错误地当作德育要求的起点,把学生要经过长期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德育目标当做起始阶段的衡量标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觉得做一个教育者所要求的人太难和太遥远了,从而失去信心。这种教育方法或过程也易于导致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教条说教和行为规范要求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异动。我们在现实中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当时相应的思想、心理和认知发生错位,忽视了“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教育规律。理想教育的起点要求太高,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是在说教,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产生这种失误原因在于:一方面教育者受到习惯于按固定定型目标要求来“塑造”、“转变”青少年品德的定势思维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新形势下学生品德形成有什么新变化、新表现,哪些是积极因素、中性因素、消极因素,如何引导、疏导等方面缺少深层的分析研究。
2.德育过程中重外炼轻内化。在对青年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我们常看到教育者想尽各种办法给学生定德育量化指标或约束条款,然后根据这些衡量标准来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且给予评价。这一德育教育操作过程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其整个过程明显体现出只是表面重视了学生的德育内化过程中的外炼性,而且这一过程明显的或隐性的都是以建立在一定的强制和惩罚基础上来实现的。学生缺乏把德育认知和规范要求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内化机制,只在日常生活中惯常性的遵守和维护,容易让学生按时空和对象的需要而产生“作秀”应付举动或场面,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表里不一”:在学校表现“优秀”而在家表现“糟透”。导致把学生的德育看成单纯的外炼,忽视内化过程,把两者相分离的原因是:我们未能清楚地认识品德内化过程的各种机制、各个环节及其规律,过于重视德育教育的眼前效果,忽视了长期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德育过程的科学化建设应把品德内化规律的探索、内化机制的建立作为突破口。
3.把整体化、序列化等同于科学化,使德育科学化外部建设与内部建设,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操作体系的建立脱节。在对青年学生的德育实践中存在把整体化、序列化建设等同于德育科学化的认识和做法。具体表现为把大量时间、主要精力投放到如何使德育外部规范形成体系、形成序列上,而对构成体系、序列要素的合理组合、整体优化以及如何建立与之相应的品德心理结构,形成相应的可操作系统等深层建设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认识。系统建设的目的不是整体化,而是整体优化,不只是有序,还要合理。
以上三点是当前我们在德育科学化工作中存在的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深刻认识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德育科学化,有利于加强青年学生德育化的效果。
(二)德育科学化深层次建设的几点思考
1.探索当代青少年品德发展规律,完善德育的内化机制。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寻找德育要求与思想取向之间的交汇点,要以时间、空间为坐标进行纵向和横向调查,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思想、心理变化轨迹,引导学生个人理想发展向社会理想发展趋向一致性,从交往中指导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走向独立。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严格遵守青年学生德育内化科学规律基础上的。探索品德内化过程、完善品德内化机制是德育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学生外在的德育要求的内化机制就是其心理认同机制,它担负着社会道德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任务。品德形成的心理认同机制由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态度认同、行为认同组成。价值认同是把思想道德知识转变为观念、信念,情感认同是把道德升华为道德情操,态度认同是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心理状态和人格素质,行为认同是把日常行为规范迁移为道德行为方式和习惯。品德认同机制的动力来源于主体的道德心理需要,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品德认同机制形成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不完善性。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把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态度认同、行为认同组成的德育内化机制有机地统一到实践中去,使它们的作用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2.实现德育的整体优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看到德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复杂、有思维、多方面统一的人,人有其自然属性的同时,也有社会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优点,也存在着缺点;有良好个性,也存在个性缺陷;有上进心,也存在着惰性心,等等。因此,我们在对其德育化过程中就要注意把德育的整体优化和实效性放在首选考虑,不要出现因某些局部、暂时的负面现象而忽视对象的整体潜力,也不能出现对德育对象“一俊遮百丑”的错误定势思维。对于青年学生的德育实效问题,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德育时间才是德育实效的首先考虑因素,应当想办法提高德育效果。其次,要把德育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再次,增加德育有效投入,减少无效投入或负效投入。把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教师风范的影响变成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的教育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出其对学生的思想、品格、文化、心理、行为的积极的影响,最终产生出整体德育结果的优化效应和实效作用。
3.整合德育资源,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在青年学生的受教育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环节都是贯穿着德育教育的,在受教育的渠道上,除上述的传统渠道外,现在又多了一个网络教育或载体教育新渠道等等。特别是后者,它既能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德育影响,也能带来负面的德育影响。在面临众多德育教育的环节和渠道、众多从不同角度从事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群体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保证各种德育资源能有效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内化过程,而不能出现相互之间脱节、互相矛盾,甚至反面引导和错误教育,避免导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错位或无所适从。
总之,在新的时期,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和变化,面对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科学化,做到与时俱进,抛弃认识上的误区,探索新的德育工作规律,思考新时代的德育方法和渠道,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使德育工作向深层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J].辽宁教育研究,,(4).
[2]李莉.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
[3]贺争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高教论坛,,(6).
[4]张启胜.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4).
篇15:对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思考论文
对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是人才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德育实践,必须在德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目前德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大学生;主体性;思考
高校德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索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德育具有双重目的,它既要使个体的人社会化,又要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把他们塑造成为富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所以高校德育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生主体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以指导他们准确定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认同和重视。
一、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再认识
现代德育主张受教育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在教学、工作、研究等活动中,自主接受教育者传递的德育信息,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矛盾运动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关系。由此可见,德育主体性是由教育者主体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构成的整体.对于教育者主体性,事实上是传统德育观念中一再强调的内容,因此研究也很深人,而受教育者主体性,尤其是大学生德育主体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受到重视.大学生德育主体性是指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德育实践的主体,不再单向地、被动地、简单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德育标准、概念和结论,而是根据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判断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和理解。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足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价值取向,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在德育过程巾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能够在教育者指导下独立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大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德育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接受和升华德育信息。
第二,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教育者所提供的德育信息,对德育活动主动参与和进行组织管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就意味着他们能自觉、自主、积极地参与自身和社会发展活动,从而也就愈能在德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思想道德行为方式。
第三,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的特征和能力,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表现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就是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创造能力。现代大学生面临的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冗的文化体系,其中必然存在复杂的思想道德问题和经常的思想道德冲突,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执行思想道德规范并不断地创造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德育主体性不强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德育应发挥人的主体作用,重视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德育工作的中心。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受到尊重,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然而在现代的德育过程巾,大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明,而且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置个方面:
1.德育的功利的片面性。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大量存在着德育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现象,有明的功利性。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或学生自已组织的的德育活动,有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个功利性目的,如为了宣传学校或教师、提高学校或教师的知名度等。这种“德育”往往注重做表面功夫,不仅不能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品德,反而会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功利化,形成双重道德人格。究其原因,是由于受我国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位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对德育的本质、口的、功能和价值等作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的科学回答,呵魁爿惯于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德育的目的及价值,片强调个人的社会价值,没有把受教育者的人格权利和发展需求置于应有的地位。
2.德育参与的被动性。实践是“土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在实践活动巾,参与者在改造客体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从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主体。以这样的观点透视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可以发现在一些德育实践中,学生由自由自觉的主体沦为被动消极的客体。学生的不少德育实践是由学校和教师白上而下组织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实践安排了一切,从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到活动方案的制订,从活动的时间、地点到活动的方式都由学校和教师一手安排,学生对参加德育实践的意义缺乏明确认识,只是被动地、例行公事般地参加活动。这种德育实践由于参与者不是作为主体参加的,没有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选择性,因而难以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特别是难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达到德育实践的目的。这是因为传统德育把受教育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育者的能力和需要,忽视对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3.德育形式化和非经常性。德育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性的工作.有的学校或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形式上十分热闹,但是,由于教师在实践前不引导学生了解其目的和意义,实践后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不仅使德育实践的价值大打折扣,而且使一些学生在无形中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品质,给学生的品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的学校习惯于针对某个问题,搞几次有声势的实践活动。这种仅仅想通过…两次运动式的德育活动就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学生的做法,不符合品德形成的规律。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经常性的德育实践中形成的,仅靠运动式的德育活动无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问题根源在于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德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有自律道德的人,而不是停留在他律阶段。如果将具体德育活动的完成视为德育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不关心,难免导致不少学生只有想法而没有行动.这样的.德育,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行动。
三、增强大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在德育巾,师生之问足“主体间性”的关系。而主体问性所表明的是主体。三体在积极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为特征的和谐一致性。它致力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互相理解、对话、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
1.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育必须立足于“为人”,以承认、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把大学生的兴趣、需要、追求以及接受能力作为德育的起始,从大学生主体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出发,德育才会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要更新观念,真地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足由高等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婴求教育者转变工具论的德育观。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是德育的目标,所以,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德育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育者建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尊重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对学生正面的引导和肩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便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日的。
要创新方法,发腱大学生的个性。大学生是正在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的个体。小仅有思想,有情感,还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以及充分体现其自身特点的个性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德育不能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其他人格要索割裂开来,而要因势利导,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发挥学生独立、自主、进取、创新的个性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已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并鼓励学生在该领域内不断开进取,有所作为.
要转变机制,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传统德育仅仅依据“社会需要”去设计德育,根据社会本位塑造人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在德育选择上,不仅要符合我国德育的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更要贴近、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个体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扎根生活土壤,融人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职业规划等的关心指导当中,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受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德育主体性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的生成有赖于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相对受教育者,教育者在这种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是外部力量,而大学生自身才是决定性因素。
要主动参与。主动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目的有明确认识后,自觉产生的原动性意识及行为,是大学生德育主体性发展的内因。从现实看,处于相同环境下的不同个体,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它取决于个体的主动参与水平。一般来说,主动参与水平高的学生,其主体性素质发展相对较好,反之则较差。主动参与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倾听、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压力有较强的承受力,在活动中也能按照自已的需要自主地确定德育活动方案,自主选择口标、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通过亲身的合作、体验、服务,提高道德认识、生成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要培养合作意识。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不仅是主体独立自主地养成的,它也应该是在与其他学生主体团结协作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不管是在学生阶段,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每个学生主体总是生活在群体的范围之内,是群体中的主体。同时,当前在众多领域巾,已经发展到了高强度的竞争,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取得成功,仪仪依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足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形成合作意识,学会在合作性的集体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在与其他学生主体的互动合作、联系中发现自我价值,培养乐于和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激荡、知识经济大潮汹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才干的获得离不开自我教育。要通过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因为要做到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和制约,能在与客体的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离外埘客观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就足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知识.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相对米说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相对丰富的群体。掌握丁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够,还有一个如何运用,为谁服务的问题,这就是“余理性”问题,也就足要受法规和思想道德约束的问题。此,在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自觉提升自已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是提高主体性的关键。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最终日的都是为了做到自我提高,以实现提升主体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