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共含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inger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篇1: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学校体育教学都是围绕其指导思想进行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对其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是教学目标的根本观点。本文从“四点”与“四线”的角度对“2+2”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介绍,能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备参照和借鉴价值。

我院版培养方案中提出要继续贯彻“通识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全覆盖、全贯通”和“四线”、“四点”的教育思想3,体育教育课程为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了“2+2”教学模式4,通过3年的实验性教学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对,有了一定的提升,故“四点”、“四线”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指导作用。

1.“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线”

1.1历史线

大学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与我国高等教学的发展同步,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我院体育课程开设3年6学期必修课程及大四学生基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体育锻炼环节,进行了“全覆盖、全贯通”的课程规划。其必修课中我院进行“2+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以教授学生技能竞赛能力的同时,教授对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项目竞赛中礼仪、规则的发展的动历史过程,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运动项目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扩充学生文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性有良好的帮助。

1.2“哲学线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体育课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体育与育人的关系:体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是人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教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先要锻炼身体,再培养意志品质,升华内在精神,完善人格;(2)技术课与竞赛课的关系:这是一个相互补充、互为作用的关系,竞赛课是技术课的延伸和检查,也是学习多元化知识和展示自身风采的场地,恰好技术课学习内容又是发展竞赛课程的根本基石;(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对社会适应的需要,使学生爱学、爱练,树立健康意识的重要地位;(4)学习技能与理论的关系:这是一个互为促进的关系,学习技能不能够摒弃理论的学习,体育锻炼也不是光学理论就能够有好的身体,应知理论的掌握是对技能有效的补充,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3逻辑线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思维对事件进行因果规律的判断。体育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所有项目的教学顺序、技能的掌握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体育教学的目标性设置也是以学生体能目标-技能掌握目标-文化理论知识-多元化赛事能力的规律性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按照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练习、达到目标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达到课程目标这一逻辑线进行。

1.4价值线

事物的价值是指其具体的内在属性,从量与质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量度。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价值拥有系统性与社会性。体育教学它的系统属性体现在以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素质与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自主性学习与运动技能、竞赛相关能力和文化为主要内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社会价值性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策划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对人才的'要求。

2.“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点”

2.1理解点

教学的理解点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应该对体育教学根本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所指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对其项目发展过程与现状的理解、体育运动是一种从“体悟”到“理悟”的过程,理解体育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育中要时刻渗入。

2.2记忆点

运动技能要领的记忆、团队战术的记忆、竞赛策划、裁判法的记忆等都是体育教学中的记忆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各自特点进行相关礼仪等特点的记忆与运用,通过小组活动竞赛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达到对记忆点的深刻记忆。

2.3工艺点

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社会中能够合理运用。课程工艺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兴趣参与度、体质健康因素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通过工艺点可以体现教学,也能显示学生的自身价值。

2.4实用点

通过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在教学比赛中体现出礼仪、技术、战术、运动能力等各项素质,并拥有组织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长期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本课程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活动。

3.结论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提出不同的思想。因此我院“2+2”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全院“全覆盖、全贯通”的指导方针下以“四点、四线”为指导思想进行3年的教学实验,在发展学生基础动作技能与体质、基本赛事组织和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推理得出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并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也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指导思想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性和借鉴价值。

篇2: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日渐深入,在大学生健康素质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其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僵化等。因此,必须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调整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建立滚动教学制、完善体育考核办法,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四位一体

一、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大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科目,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以及运动处方教学等模式。在,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通知》,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以多种方式开展体育活动。这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前提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活于相对富裕的时期。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具有好奇心强,主动性强,思维活跃,敢于挑战,热爱运动等特点,但也有学生不愿剧烈活动,喜欢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学群体性格的变化给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群体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然而,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僵化,主要用于应试教育,是一种较固定的教学思维和行为,其教学效果仅仅在于锻炼了学生身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成长,无法确保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僵化。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号召下,虽然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仅仅进行一些表面的改变,没有将“终身体育”的理念灌输到教学中,导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僵化。主要体现在:重视技术、忽视理论研究的教学思路,导致体育教学的发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对学生的个体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单一,创新性不强;组织赛事方式陈旧、项目创兴较少,各种考评制度陈旧,特别是传统“达标”考核,只要学生达到基本条件,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因此,在持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成为了紧急而重要的任务。

三、新时期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1.探索实施四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是改善考评细则,注重全面发展。加快探索多维度的体育课考核规则,比如期末考试、体能测试、出勤率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同时,注重发现具备体育技能特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养。二是由身体锻炼扩展为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全面的提升身心健康。三是构建全员参与机制。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需要由体育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四维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2.调整优化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一是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调整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要摒弃陈旧的封闭式、单纯性竞技、基本达标测验等教学方法,重新调整体育培养目标。将终身学习、终身锻炼,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体育潜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等内容融入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时,适当融入其他学科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重视人文社科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立滚动教学制,完善体育考核办法。一是实行滚动教学制,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在大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探索实行滚动制教学。根据体育教师的性别、职称、年龄、专业技能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平衡;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自主学习和单位安排等方式,有效提升教学能力,重点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促使广大教师形成“一专多才”的知识结构。二是完善体育教学的考核办法,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方法。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中,探索实行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三结合”的考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平时表现以及取得成果纳入到考核的范畴,有效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较准确的反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盛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高秋平.大学体育教学实施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4).

篇3:高职室内设计教学模式论述论文

高职室内设计教学模式论述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室内设计理论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剖析高职室内设计理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对教师在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的提出具体要求,并指出这一模式在室内设计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室内设计;操作教学;设计理论

在实际室内设计教学中,设计理论教学始终是个教学中的难点,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也觉得吃力不讨好。传统认知中,许多教师与学生都把设计看成动手能力很强的行业,千说万说不如动手制作,实际上造成我们室内设计水平无法突破的局面。室内设计涉及范围很广,我们大体把它分为硬装和软装、技术与艺术等几部分。室内设计课程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无疑是非常丰富与广阔的,一种行业的规律与特点的理论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学生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效果好还是效果不好,取决于室内设计理论能否联系实际,课程能否围绕实际的设计案例进行。同时,还要分析如何对设计案例进行讲解,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一般是以室内效果图片资料加理论分析与总结的方式,但显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职设计类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一,进入门槛低,文化基础较弱,审美观念淡薄。第二,文理兼收,抽象思维不适应,理解与悟性迟钝。第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与持续性。第四,好奇、新鲜,追求即学即用的实用主义,不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目前的市场教材情况:第一,过于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章节性介绍,形式呆板,套路陈旧。第二,设计理论概念笼统、琐碎、繁杂,云山雾海,往往让人不知所云。第三,设计理论所配参考图片不严谨,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往往让人产生歧义。第四,针对性的设计练习缺乏,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容易学了就忘。第五,缺乏设计理论的案例动态演示过程介绍,理论处于全静态的状态,难以唤起学习热情。再次是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状态:第一,教师过于强调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与学生的师徒相授关系,教学仍处于散漫的教学状态中。第二,轻视室内设计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简单、草率不严谨,教学流于形式,迷信专业学习中的自我悟性。第三,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课堂设计练习,学生为练习而练习,效果缓慢,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通过技术手段所达到的结果充满好奇,并对于环环相扣的渐进式效果分解过程讲解有着浓厚的兴趣。综合以上现实情况,迫使我们改变以往的就理论讲理论的板书模式,或理论加案例图片多媒体讲解的简单模式。室内设计理论讲述必须进入一切以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中心的案例软件操作讲解模式中,让学生始终在虚拟空间练习与操作中去体会室内设计理论的直观与形象。设计理论讲解模式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教师案例操作讲解模式,一个是以学生案例操作练习模式,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互为整体。毎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完毕,学生立即练习感受,当场理解、当场消化。

教师案例讲解操作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教师的理论讲述以一个实际或虚拟室内设计案例为讲述形式,要求案例吻合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点,并且要有典型与针对性,并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创建与制作过程,每一过程步骤都清晰明白地展示给学生,事实上对过程的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第三,教师的理论讲述必须和教师的设计案例效果制作相结合,边讲边作,理论联系实际,清晰易懂,并适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认识。第四,教师的理论讲述为段落式讲述,每次理论课程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每一理论知识点讲述之间留下一段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根据理论知识点和软件操作的难易来决定。学生案例理论操作练习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课堂电脑绘图软件操作为主要形式,方便、快捷,便于修改,以实际的设计工作状态和设计工作手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学生案例理论练习以教师操作示范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适当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形式变化,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学生案例理论练习必须要有充足的图形素材,除了学生自己准备以外,教师还要提供一些素材文件给学生练习使用。第四,学生案例理论练习过程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关注、提醒、辅导和点评,并对理论知识之外的软件操作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室内设计教、学、作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操作教学,不仅学生要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在操作演示中讲解设计理论的精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掌握与精通主要的二维与三维绘图软件。从CAD工程图纸的制作到二维导入3DMAX或SketchUP建模、材质、渲染,再到后期PS的处理。任何脱离设计工作实际过程的理论讲解都缺乏生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第二,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或制作好室内案例原始图纸与模型,避免时间耗费在基本形体的制作中,快速、高效,始终抓住室内设计理论讲解的主线。弄清主次关系,才能使绘图软件成为剖析与讲解室内设计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工具。第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案例理论教学的整体框架结构,处理好案例设计与案例设计理论的逻辑关系,设计好每次案例设计理论的重点与难点,从整体到局部,由简入繁、由浅入深,清晰易懂。室内设计案例操作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第一,设计理论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生动,不再琐碎而变得整体、深刻。解决设计理论长期简单、机械讲述的传统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学生始终沉浸在真实或虚拟的空间环境中,充满好奇与探索,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了学习热情与氛围。第三,操作练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效果表现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创意必须要有好的效果表达,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互为整体,缺一不可。室内设计教学以学生能有效地理解、吸收室内设计知识为中心,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教育心理学,创造行之有效、化繁为简、形象生动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案例操作模式以学生直观、明白的操作过程为教学基本框架,既吻合室内设计的动手能力特征,又赋予设计理论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万爽,欧亚丽.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阮忠,黄平,陈易.室内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录[M].辽宁美术出版社,.

篇4: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相适应,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为育为方向,并提出了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

一、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理论界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较少,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有关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引入,加深了我们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高校体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认识,出现了观点纷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为此,本文试图对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作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学、学者进行研究,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起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的,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它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反遇了一定时期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需求。虽然高校体育理论界开展过多次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问题的讨论,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主,因此提出“体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2)有的体育理论工作者认为,“三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提出“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

(3)有的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指针,以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因而提出“全面教育”的指导思想;

(4)还有的学者认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所以提出“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

(5)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办高水平运动队,于是有的学者强调高校要为发展学生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多作贡献,因而又提出了“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此外,还有“快乐体育”、“主动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看,各种指导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在起作用,各种观点都有不同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强调的重点。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各抒己见,观点纷呈,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上述各种指导思想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都有一定的相对真理因素,各种指导思想的提出和争论,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活跃学术气氛的表现,这对于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质是十分有益的。

2、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相适应。

为了使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相适应,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当: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为了便于专家学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能够取得共同的认识,笔者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含义作简要的诠释。

(1)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要体现出作为课程教学所赋于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才能使学生树立终身受益的体育观。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与增强体质和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得越牢固,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也越高,这样对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为学生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2)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

所谓体育能力,是指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智力的有机结合,体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着重培养学生有自我身体完善的要求,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欲望,具有必要的活动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能力。从以往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都无法运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来锻炼身体。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缘故。近些年来国外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都纷纷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把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例如,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健全明快的生活能力,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他们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韩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则注重把体育科学知识、保健知识和各种安全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重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并把体育生活化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也应当重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进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能力以及体育欣赏能力等,使学生毕业后在各种生活工作条件下,都能自觉锻炼身体,为实现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打好基础。

(3)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

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身心都积极参与的过程,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各项运动技术的活动中,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心理品质等都得到锻炼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就必须既要重视体育的生物效应,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生理机能的生物学改革作用,又要从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功能及规律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效益、娱乐效益和审美效益,从而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基础上,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协调统一的,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4)以终身体育为方向。

以终身体育为方向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长远目标,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工作的核心。明确了这个目标,前面所说的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就不仅仅限于一个学年所追求的近期效益,也不仅是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效益目标,而是要从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出发,妥善地处理同类型体育课程和不同类型体育课程中,有关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能力和发展外性等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体育教学的近期效益(一个学期)、中期效益(一学年或两学年)和远期效益(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乃至终生)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围绕终身体育这个长远目标,不断开发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3、落实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对策。

(1)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要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就应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看,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是新的,但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却仍然是运动项目的排列组合,这样,就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为体育教学大纳所安排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解决体育教学的手段问题,而要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所需要的是方法问题。

因此,体育教学大纳重手段、轻方法的情况,不仅难以改变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而且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不适应。以运动技术内容为主的体育教学,学生上了体育课后,无法运用科学的原理来分析运动健身的过程,难以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因为运动技术学习的过程,是消耗人体能量的过程,只是引起强身健体的诱因,而要实现强身健体的效果,主要应当通过运动后的恢复和护养来实现。因此,目前高校这种重手段、轻方法;重运动,轻养护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课程模式,是一种不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2)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啬体育理论教学时数。

由于大学生体育实践的长期性,需要体育理论作指导,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如果掌握了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在指导自身体育锻炼实践中,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因此,在体育理论教材选择方面,应注意体现科学性、实现实效性,既要考虑到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应选择对养护学生身心健康和指导科学健身锻炼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为教材,如运动健身原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质测量和评价、健身运动处方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以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体育理论教材新体系。同时,要增加体育理论教学时数,笔者认为体育理论教学的时数应占体育课程总时数的25―30%左右,以真正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3)精选体育实践教材,建立“少而精”的体育实践教材新体系。

高校体育实践教材应注意选择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能够自己进行锻炼的,而且具有较好的健身、娱乐、体闲价值的运动项目,建立“少而精”的体育实践教材新体系。

同时还要注意开发、引进一些社会上流行的热门运动项目来充实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基本上,让学生掌握2―3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实现终身锻炼,一辈子受益的目的。

(4)延长开设体育课程年限,扩宽学生锻炼身体领域。

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是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了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来保证。为此,应延长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在三、四年级继续开设体育课程。同时,要改善校园体育设施,增加体育活动场所,扩宽学生锻炼身体领域,把课外体育活动动作为本育课程的延伸,使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若能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高校体育教学要落实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整体改革,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建立“少而精”的体育实践教材新体系,延长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终身健康服务。

篇5: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因人制宜”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具体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在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以提高个体的学习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体育;因材施教;措施

不同的时代,“人才”一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在任何时候,只有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既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又与其他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个体不同,因人施教,多样化教学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分门别类进行考核

以上我们提出,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不同个体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以后的考核测试中,也相应会产生分门别类的考核制度。这样,教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单一性,改进新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都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肯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其他的学科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也有了自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健康而又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总结其个体特点

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中心点。(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多接触,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点,总结出几种类型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从理论到实际的过渡,真实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能喜欢上体育这门课,体育渗透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3)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性别在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就性格而言,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性格外向的,乐于敢于参加一切体育活动,这类学生一般可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的积极性;(2)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引起兴趣,有意愿参加的这类学生,在别人的激励下,稍加引导,便可投身于集体活动中,很快融入体育教学中;(3)再有就是一些对体育有排斥因素,由于个体体质或其他因素间接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四、让体育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是紧张、沉闷的,可以采取学生自由选择活动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参加体育课堂活动。在体育学习中,可分为几类不同项目,丰富课堂教学;也可采用分为几个队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互助团结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育中,是肢体语言最多的一门教学,但在此其中也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使学生缓解其他课堂的紧张状态,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缓解其他课业带来的疲劳。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时代,所以体育教学占了很大比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益多了,身体素质便提高,同时还可促进大脑转换休息。体育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就会爱上体育课,达到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得到学习。分门别类的体育课堂训练项目,让学生多了选择性,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学会使人身心得到发展,身心受益,娱乐其中。把因材施教融入体育教学中,能使体育教学得到深层意义的提高,在这套教学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

五、中职体育教学切忌拔苗助长

任何一门教育都要有计划、有秩序、有目标地进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也要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体育课堂项目训练中,时时输入给学生各种教育理念。跳绳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坚持的恒心;在足球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让学生从活动、游戏中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在长跑中,让学生知道要达到目标就要坚持不懈,要到达目的地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中途停下,放弃,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体育教学并不是干巴巴的,是有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蕴含在其中。因材施教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受益,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意义的影响。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中职体育教学更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好的教育方法的出现,就体现了社会的又一进步,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就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有可观的前景,在现代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新权.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3).

[2]陈恩富.中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J].职业,(14).

作者:刘宏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篇6: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高职院校若想实现培养出大量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的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就要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理念、新方案、新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途径、建设健全的体育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从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他们并没有突出自身的教学特色和理念,甚至是直接照搬本科体育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和分析。

一、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也就是说一所高职院校的建立也有义务设立众多学仁日乏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立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这五个方面中的增强学生体质。所以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简单来讲就是增强体魄。这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因为用人单位不但希望公司职员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当然还希望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强,能够尽快适应高体能的工作。从以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因为身体或是体能原因与一些好的工作、企业擦肩而过。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也愈发重视起来体育的教学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其实效性还是相对较低,也并没有突出其教学特色与教学理念。因此,探讨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

培养用人单位生产、建设、管理还有服务等方面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是体育工作,教学目的的中心环节。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要紧密地围绕着其根本任务来建设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努力培养他们职业体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为培养人才这一明确目标而服务。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欠缺

如今,各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据研究表明,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老师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认知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然而,体育教学作为各大高职院校的必修仁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与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是象征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学生在校的几节课的体育课程,忽视了向学生们传达终生锻炼的理念,导致学生们认为体育课只是休闲娱乐的课程,上课也不认真,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的任务,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也导致了体育教学资金投人的不足,于是一些院校的体育设施、场地、教学用具都不够学生们的使用,虽然国家的相关规定对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多学校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工作,从而导致教学任务难以执行,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

“健康第一,终生体育”应该是各个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然而,在实际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往往都是过于重视体育教学的基本的理论和技术,又由于教学设施和场地的限制原因疏于了体育教学的实践部分,也忽视了“终生体育”思想的传达,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们的身体素养以及体能没有得到提高,很容易导致身体较差、免疫力低下等问题,严重可能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就业也有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身体原因没有理解和掌握扎实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身体素质较差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

3、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专业结构比例不协调

根据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安排的教师资源较少,全学院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体育教师十分的欠缺,因此每个负责体育教学的教师压力都非常大,每周都要超负荷完成教学任务,一位体育教师要负责很多个班级的教学,还要负责体育教学的很多个项目,而且这些教师还要在一个学期内在体育教学中多个专业上变更教学内容,因此,每一个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都要不断钻研多种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他们都背负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老师们可能由于时间局促,精力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失误,教学质量就会相对地有所下降,教学任务就会难以完成,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的收获也会有所减少。

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教学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紧跟时代与社会的脚步,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主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就业来开展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院校以及负责体育教学的教师应深刻贯彻高职体育促进就业的观念,并把这种理念表现在其教学活动及内容上,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各位同学,帮助同学们也重视起体育课程,提高同学们的体育能力,身体素养,增强体魄,使他们身心舒畅,避免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因身体原因、体育能力等问题与他们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

2、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体育教学,就应该选择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必须以能够增强同学们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卫生以及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带动同学们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锻炼身体的习惯,注重建设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体育教学内容,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就业。

3、建设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应丰富其教学的评价主体,形成新的具有其鲜明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的主体,使同学们成为整个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辅助教学者,帮助指导,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可以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从动作技术、理论知识、意志品质、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人的考量,突出体育考核的综合性,以及对它的重视程度,从而了解学生掌握的薄弱之处,以便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立足提高学生体能身体素养的基础,依托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优化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设计、板块安排、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的高职体育教学考核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各方应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作者:李昊 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篇7: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逐渐苏醒并发展,终身体育理念应运而生。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偏低,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终身体育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现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终身体育现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终身体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使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开创体育教学新思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坚实掌握实用性的体育锻炼方式,了解并能够举办具有休闲性质的体育项目,并且于学校毕业后依旧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此加强自身的生理建设和心理建设。

1、终身体育的概念与意义

1.1、终身体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从能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那一天开始,直至离世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坚持不懈的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能训练等相关活动;第二,终身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内接受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技能,基于此在毕业踏入社会后还能够根据在学校时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始终进行锻炼,保证终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现阶段,终身体育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在体育方面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终身体育观念出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尚有不足。

1.2、终身体育提出以及其内涵

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并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升高等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在全面教育体制中体育教育应具备终身教育思想,保证体育锻炼能够在学生的人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贯穿一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只发生在学生在校阶段,这具有片面性,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毕业后的生活中依旧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其终身受益。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单一

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与国情,导致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正式建立正规的大学以及高职院校等,这就使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起步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加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基本国情的影响,国家急需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十分单一的现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均以球类教学为主,经过十几年发展后球类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偏低,此外在游泳、舞蹈等方面的体育项目开展更是十分贫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根本无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2.2、体育课时偏少

自汉代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象开始,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抑制延续至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的脑海中均具有这种不良意识,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家长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自己受到千百年来延续下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同样也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毕业后才会有好的发展,这种思想严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并未意识到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同时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导致体育教学不具备基本的体育观念,更不要说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目标了。在这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相当少,还会出现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存在,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的学生以及终身体育的发展。

2.3、体育考核方式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体育考核方式有两种,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测试以及体育技能评定。然而,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测试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也不能以此评定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体育技能评定方式会对体质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削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种体育考核方式完全无法考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无法评定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

3、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门学科,其学科开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均能从中收获教育意义,是一种特殊式的教育,同时体育教育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需求进行真实反映,进而表现出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符合的趋势。但是在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项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以及物质保障;第三,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地域差异过大,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导致教师资源配置十分悬殊;第四,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主体是教师及其上级领导,客体则是学生,因此教学主体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对学生产于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具有直接性影响,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身心需求,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在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由上述内容可知,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意识,教导其掌握终身体育技能,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4、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4.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首要因素,因此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体育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只针对学生群体,对学生教授关于卫生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简单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良好体育文化素养打下基础。这些基础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能够保证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习惯。此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体育教学中应适当添加心理教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辅以科学的心理疏导。

4.2、提升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

一个人出现想要认识体育活动,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运动兴趣,运动兴趣的出现和养成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实施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在适合的体育锻炼场景内进行趣味性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单一内容,添加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能够满足其好奇心,同时可以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对体育活动和教师进行自主选择,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3、因材施教

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是一定的,这种个体差异也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的体育表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创或添加更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以此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均能得到满足。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对体育锻炼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为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提升体育锻炼难度和技术含量,最大程度的挖掘这类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其成为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得力助手;针对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加强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开设多种可自由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进行选择;针对身体素质差、对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放宽其体育锻炼的标准、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体育教育。

4.4、增加体育课时

高职院校体育课时偏少会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条件加好的学校应对学校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体育教学课时,保证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课时在正常范围内。并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目标为依据,首先开展基础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基础体育活动能力,后逐渐提升难度,并开展针对性体育项目,促进兴趣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良好发展,并将兴趣逐渐转化为体育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除增加正式体育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竞技比赛、社团活动、建立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还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了更多的额体育技能,建立了良好的健康习惯,进而保证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仍旧能够维持体育锻炼意识,有自主意识的进行锻炼,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5、结语

对过去的体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体育教育的未来,是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措施,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革新,树立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并在校内实施发展科学教育观,在统一的基础体育教育中着重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实现统一性教学和个性化发展的辨证统一,以此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徐晓娟.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08).

[2]何景龙.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03).

[3]王涛.终身体育视角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04).

[4]刘晓琼,袁国成.刍议终身体育视野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5]程学超.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6]汪洋.基于终身体育思想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6,(53).

作者:何光丰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篇8: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在分析音乐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音乐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思考,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应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以及音乐专业类学生的特点、师资条件、学校资源方面综合考虑;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客观。

关键词:音乐;艺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模式

1音乐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1音乐专业的特点

音乐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多为文艺类,以演奏器乐、演唱、舞蹈、表演等为主。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他们把专业课放在第一位,经常会为了一场排练、一次专业课放弃其他课程,当然也包括体育课。而且,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课外时间仍需勤加苦练,比如声乐院系的学生早晨必须练声,舞蹈学院的学生要晨练基本功,因此他们就没有太多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了。再者,许多家长,专业老师也比较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他们害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1.2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热情较高,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很活跃,参与意识较强,也很自觉,这些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优势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不爱好体育活动,长期以往,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低,空间运动感较差。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另一种不好的现象,许多学生来上体育课,为的是拿到大学的学分,抱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再有,由于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集体观念薄弱,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2音乐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1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做法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每年的体测数据无疑证实了这一点。目前许多困难也阻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体育教师不敢放开手脚上一堂体育课,比如领导不重视、师资队伍不健全、硬件不够、无法承受安全事故的压力等。高校应该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不能让体育课成为摆设,高校的各层领导都应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加大对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的投入,尽可能地营造一种积极舒适的校园体育氛围。

2.2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近些年来,学者对教学模式研究比较多,有传统的,如系统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掌握式、程序式、发现式等,也有新兴的,如情景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式、俱乐部式等。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又不一样,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也有所区别。音乐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创建模式框架,对该校的学生情况、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施和社会环境等进行调查评估,然后选择可行的模式进行实验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一套符合该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2.1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模式音乐院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对体育活动参与热情较高,喜欢展现自己,这些特点都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积极的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既发展学生的个性,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还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基础。比如在准备部分结合音乐选择小游戏热身,能够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在篮球教学的基本部分选择运球接力的游戏,既可巩固学生的技术,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或是小游戏放松身体,轻松愉快地结束一次体育课。但选择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应处理好快乐与严格的关系、与技能质量的关系。

2.2.2依据师资条件选择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他们都能熟悉掌握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但并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因此每个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吸引学生。比如擅长足球,那么就可以多利用示范教学,示范各种花俏的颠球、精准的传射吸引学生完成体育课教学;如果擅长体育理论,就可以利用启发式、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投身体育锻炼之中。当然,体育教师还得不断进修,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多采用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体育课是非常有趣、实用的一门课程。

2.2.3依据学校资源选择教学模式每周一次的体育课程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还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自觉练习。各种体育俱乐部是一个不错的补充,例如篮球、羽毛球、定向越野、跆拳道俱乐部等。教师可以参与到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中,每周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相互间交流切磋。学校应提供充足资源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俱乐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另外,学校每年或每学期安排一个体育实践周/月,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对获奖队伍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课外锻炼阳光体育长跑项目、体育比赛,都可以有计划地纳入体育教学模式之中。

2.2.4教学评价的思考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3种形式:体育测试成绩的评价、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单纯的以体育项目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早已不能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比如1000m测试,学声乐的学生因其专业特点体重可能偏大,跑步自然处于劣势,如果测试成绩一刀切,对于一些学习认真的学生当然就不公平了。对上课不积极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评和他评,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引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在评价方法上,也要尽量做到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相结合,例如理论知识(10%)、项目测试成绩(30%)、身体素质(20%)、学习态度(20%)、出勤(20%)。

3结语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院校的学生是一个有朝气,有个性的群体,教师不能只是个威严的发号施令者,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和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师要根据音乐院校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要客观全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健,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8(6):5-8.

[2]许砚田,毛坤,邢庆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4(4):508-510.

[3]常毅臣,魏争光.如何选择最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2):114-117.

[4]董胜利,林克明,徐虎泼,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17-20.

[5]常永山.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其改革[J].科技资讯,(18):174.

作者:刘卫军 单位:星海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

篇9: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着较高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就现阶段在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来看,其中仍存在着理念相对落后、内容较为陈旧、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问题,这也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能在就业导向影响下,针对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身体素质,还能有效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道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的模式进行转变,更新其教学的理念、内容以及评价方式,进而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强化其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理念相对落后

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培养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往往有着其特殊性,其往往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及能力的培养,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色观、就业观和人文观。然而,就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来看,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相对较为落后,这就到之这些观念在教学中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将忽视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有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无法为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而这种单一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同时也无法使高职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

2、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老旧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其强化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这往往也就要求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能以这一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仍相对较为老旧,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更多的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就业导向下体育教育中学生市场及工作适应能力的强化,这不仅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无法与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相适应,也对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所限制。

3、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完善

就现阶段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来看,评价方式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体育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在基础、能力及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而采用了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往往导致评价失去了其应有的公平性。除此之外,有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其综合性,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其最终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成绩以及其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的态度;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而导致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这往往也对于体育教学功能的发挥有着一定的限制。

二、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

1、对传统高职体育教育的理念进行转变

要切实发挥就业导向影响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就必须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加以转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体育教育的特色观,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出发,将体育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之间相连接,根据职业岗位的培养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体育教育的就业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就业的观念融入到教学中,以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及就业心理承受能力为基础在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对其就业能力等加以提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人文观的融入,强调学生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发挥,提高其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

2、采用与教育目标更加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育除了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之外,也应将职业能力、这也素养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首先,以学生体育能力及体育素质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用,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体制,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加强,进而为其今后工作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将学生今后工作中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体育教育中。这一能力的培养除了身体素质之外,往往还强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强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加以提升,进而在提高学生今后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也能帮助其提高工作的质量;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用讲学生今后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通入到教学中,在保证学生体能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也是其自身的职业素质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转变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也应强调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体育教师传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其在评价中做出如下的改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以往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而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中,进而使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评价的综合性,转变以往以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而根据学生的成绩、日常的学习表现、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对其尽心评价,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评价的全面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评价中还应重视学生的发展性,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为目标来强调教学中对过程等方面的评价。

三、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在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培养中具有良好作用的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给予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足够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对其教学的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强化其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廷萍,张红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构建[J].中国职工教育.(24)

[2]江向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07).

作者:聂凯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篇10: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结合学院科研课题(ZHKZYYO巧2田的研究,撰写此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对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调研和同行的交流与探讨,近几年基本都在进行体育选项课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大家都有共识,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优势:能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体育教育的目标上,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诊释了高校体育的内涵。其中规定,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某一个项目进行专门训练。由此,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体育师资直接影响“选项课”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是实现教育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高职院校也普遍开展并实行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而我们目前还是传统的自然班级的授课模式,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特征,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发展实施的一个必然趋势。体育课程选项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在体育课上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兴趣需要出发的自由选择的机会。选项教学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个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广阔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欲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使教师主动地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从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教学特色、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学兴趣、激发教学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选项课教学的实施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理论指导体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态度,后勤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很好地实施选项教学。

二、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基本设置

经过调研和走访专家: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多数采用网上选课的模式,每个项目,每个班设置一定的人数,报名人数满了以后,该项目将无法选择,只能选择其他项目。主要开设的课程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贻拳道、武术等项目。选项周期为1年,分两个学期执行。

三、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中暴露的问题

(l)学生选课无目的,不是依据兴趣和特长,只是一味的跟风,出现扎堆现象。(2)考试标准不统一,不同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3)受场地器材或天气的影响,部分项目很难满足学生专业化的需求。

四、分析与研究

要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选项课,让学生明白体育选课的目标和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并且能终生受益,这样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能体现选项课的真正意义。一项运动技能的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学生普遍技术较差,所以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体育选项课的学时不够,选项课只开设一个学期时间(因为体育课只开设一年时间),第一学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第二学期才开始选项课教学。建议:体育选项课按学年上,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两年体育课,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提高,学生不但强健了的身体,也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也有了保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补充师资力量,完善项目设置,把一些比较流行和时尚的运动项目开设起来,学院可以聘任一些专业的退役人员,把新人的新技术、新观念引人到课堂,学院领导应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1.结论(l)体育选修课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体育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和终身体育的好习惯。(2)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使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体育选修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4)选修课的教学形式、配套器材、场地、师资力量、开课项目、考核标准必须先行,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2.建议(l)开设新颖的体育选修课项目。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设的项目应以实用、新颖、有挑战性的项目为主,开设像街舞、轮滑、贻拳道等项目。(2)加强建设体育选修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拥有一支全面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体育选修课要重视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选课制度。(4)积极创新,改革体育课评价制度与考核。

参考文献:

「1]许小玲.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2]王伟.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实施职业实用性模块教学的课改实践研究[J].才智,

「3]申再林,付鹏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研究—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5

「4]支晓敏,刘雅玲.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剑南又学:经典教苑,2013

「5]安维强.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研究「J].黑河学刊,

「6]余明生,李芬.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J].才智,.

作者:吴立新 洪建光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篇11: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近年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先进教学理念的要求,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发展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将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进行分析,探讨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人才;体育专业;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以创业代替动就业。在这种形式下,教育部门同样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我国的体育院校能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出大批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虽然能够满足体育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但是他们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找到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当前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以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为基础,促进体育专业球类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开创先进的球类选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造成学生无法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错误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估手段,这些因素不利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根据这些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只是改变了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并没有重视课程配置对于学生的影响,会出现对学生教育相对片面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教育方式。

3.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1 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

合作能力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创业过程中,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形成集体的力量,才能得到预想中的结果。而竞争能力则是人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超越同行业内其他人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发挥体育运动的特点,发展并采用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在球类运动中,足球、篮球以及排球均属于团队运动,在对这些项目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重视自身专业技术的训练,还要加强团队配合的训练,培养他们合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练习和对抗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竞赛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好胜心。

3.2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技能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进步都能够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只有这样,创新活动中任何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够使学生得到满足。其次,创新思维的建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实现,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在和谐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最后,创新技能的增强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训练,不断的对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才能够掌握不同创新工作中的操作要领,实现创新技能的进步。

4.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4.1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

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实施与其相关的教学,并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方法去学习。一旦教师在球类运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绝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不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失去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在为学生讲解运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使自己的运动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所有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的实现,都是在决定尝试这种教学行前预先设定好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所教课程的特征,预先设定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成果,并在教学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技能的提高,完成预设的教学成果。

4.2 坚持以技能向实践的转化为重点

体育运功教学的最本质的思想就是将学到的技能转化为实践。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掌握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各种技能,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由教师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学生经过不断的实践,完成技能由理论向能力的转化,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掌握的技能都是自己通过艰苦的训练而获得的。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时,可以考虑到教学需要传达的内容以及需要事项的目的,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要求上突出理论技能转化的教学行为。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时他们在运功的过程中对运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并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加工,实现运动能力的掌握。除了常规的教学以外,还要进行完成运功能力培训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同时进行能力训练和理论学习,保持他们的同步性,发挥学生在运功方面的天赋,提高能力培养效率。

4.3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学生都必须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为学生规定学习方向。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行为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才是课堂教学实现解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坚持这种方式,不断的在所有教学中都实现,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他们如何树立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在对体育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时,注重学生自身对于运动项目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并对运动产生兴趣,自己主动深入学习过程中。教师则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方面激发学习动机。其次,在教学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全程都对学习行为加以保持,并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管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控制,防止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

4.4 建立全程教学评价模式

在我国,以考试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这种教学评价标准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但同时也会在某个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先天基础条件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必须实行全程评价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增强形成性评价评定学生成绩的作用,在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加入平时课堂表现、自学技能掌握效果、课后作业与训练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将能力掌握情况加入到课程评价中,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此外,学校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步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考核的全面性,保证教学评价结构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我们必须了解限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原因,掌握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通过在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以技能向实践的转化为重点、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建立全程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设计新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保证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林,叶国玺.体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2]周静,刘振忠,姜凤艳.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03).

[3]刘振忠,段斌,李继东.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4]刘振忠,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

[5]丁海洋,张庆文,付建强.基于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作者:陆克珠

篇12: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已经成为了我国应用人才的重要来源。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来说,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本文从就业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角度;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措施;构建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阵地之一,高职教育有着显著的优势与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与目标,完善高职教育的效果。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从高职学生的发展能力上入手,做好创新与改革工作,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与方法。

一、从就业角度上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就高职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进行就业教育,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也正是在这一属性的影响下,使得高职体育教育就要坚持从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上出发。所以可以说,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就成为了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核心环节之一。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发挥出体育、智育以及德育等方面的职能。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还可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素质等方面,强化好学生的抗打击与自我减压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在创新教学的影响下,还可以培养好高职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与观念,增强学生在未来岗位中的竞争、合作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需求。

2、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拥有优势。在党的影响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只有真正做好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才能确保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这些因素,从而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壮的体魄,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1]。

3、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实现创新

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与普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性的,且在这种差异性的影响下,想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就要坚持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在培养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好学生在就业中所需要具备的体育素质,同时也可以为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创造出相应的条件。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工作,积极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尤其是要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上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做好基础体育教育,同时还要做好体育实用上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2]。

二、在就业角度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1、完善教学目标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影响,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就要坚持从以下几个层面上出发。第一,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这也是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的基础。第二,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自律以及自觉意识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观念。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解决好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创建出相应的条件。第四,要做好道德规范的培养工作,通过真正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来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意识。第五,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也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所在。第六,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3]。

2、明确教学原则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就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职业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第一,要坚持以人文本。处理好德育、体育以及美育、智育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实现相互促进与融合。第二,要坚持职业导向。从培养学生的就业与未来职业能力上出发,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找出适合进行改革的路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尝试与完善工作。

3、健全教学机制

想要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就要不断完善与健全高职体育教育机制,做好改革工作,同时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在学校中还要建立出相应的机构,以此来实现联合来探寻出适合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思路与内容。只有保证体育教学可以实现有效的改革,才能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此外,还要做好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养,增强创新能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构建出有效的教学体系,吸引学生的目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阳.基于就业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30):79-79.

[2]杨庆玲.刘夕榕.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33):111-113.

[3]方学超.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18):49-51.

[4]杨岸亿.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策略[J].运动,2015,(07):135-136.

作者:杜志锋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篇13: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多元教学模式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进行综合考虑,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是现代教学努力探索的方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内容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走向多元化,既包括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涉及体育、心理、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学内容的多元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走向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一、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模式

虽然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固有的学科价值取向。体育学科就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只是适应高年级学生,或者只适宜很小的一部分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有需求,以挖掘潜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废止。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会运球中急停,并且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主要的教学部分,两列纵队分散开来,教师面对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老师,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总会发现几个学生动作标准规范,并且非常娴熟,手部球感好,跳步跨步干净利落,能够根据远近控制投篮的力度,准确漂亮,并且通过交流能够感觉这部分学生对篮球的喜爱程度。那么在下边的教学环节,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给同学做示范,组织小型的半场比赛,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运动自信,为他们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实际是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采用的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面对全体同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一些对篮球有特殊爱好,特殊潜质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模式

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壮学生身体,为社会培养有健康体魄的劳动者,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这是体育课堂改革的方向,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投掷教学动作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主要采用了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看谁投得远;第二部分,看谁投得准;第三,投远与投准相结合。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快乐,教师不限定姿势,自由选择,只要投得远就好。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怎样才能投得准,互相交流,仔细揣摩,开发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第三部分,在前边两部分学生自由投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投远、投准相结合的“保龄球”大赛游戏,把学生分成四组,采取小组淘汰赛的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投掷的兴趣。这节课根据学生都喜欢玩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这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重点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实心球的几种投掷方法,而在于培养学生投掷的兴趣,感受投掷的快乐,在快乐中强壮了身体。

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改善学生适应能力的模式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学会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绪引导,让学生学会坚强,勇敢,学会团结,合作。九年级的学生马上要参加中考,学习压力大,情绪长期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之中,很少有与同学教师交流的机会。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设计了这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篮球比赛。首先教师播放时下流行的休闲音乐,让学生们根据音乐的缓急慢拍或快拍篮球,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接下来运用游戏,复习篮球各种的基本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结束,学生们身体充分预热,进入课堂的重点环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男女同学混编,自由结组,裁判由同学推举。比赛开始,同队的同学,团结协作,不同队的同学,积极竞争,裁判注意力集中,公平公正,剩下的学生作为后补,跃跃欲试,即便是看热闹的同学也兴奋紧张,欢呼雀跃。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比赛教学,教师让学生们学会规则,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教室内各自独立的学生在教室外互相交流,改善心理状态,摆脱烦恼,不快,积极健康阳光地生活。总之,多元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入手,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作者:钱永新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篇14: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摘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最受热捧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榆林学院大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程的体育舞蹈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法和统计学方法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源于欧洲、非洲、美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国家被看作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极好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体育舞蹈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但是各个高校师资与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体育舞蹈课程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前沿阵地,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为体育教育事业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体育人才。但就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的教学来说,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与当今的教学质量工程存在巨大差距。首先,教学模式仍然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提高”的传统方法感到疲惫不堪,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教材规定的传统内容为传授重点,对于体育舞蹈,这个现代新兴的内容较为匮乏,致使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的技能培养出现脱节,无法有效衔接。最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技术和训练水平,重表现,重统一,而忽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教法,轻创造,轻个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要领。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和目的往往无法实现。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榆林学院大二年级(级)公共体育课程的2个体育舞蹈班的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学生数为35人;第二组为实验组,学生数为35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将榆林学院大二年级(2015级)公共体育课程的2个体育舞蹈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第二组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检验。

(二)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和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三)结果

1.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等级情况对比。对照组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1人(2.86%),良好8人(22.86%),及格17人(48.57%),不及格9人(25.71%);实验组中优秀6人(17.14%),良好16人(45.72%),及格13人(37.14%),不及格0(0.00%)人,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对照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为(65.68±7.98)分,实验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为(73.60±8.95)分,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合理配置小组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组,根据学生对舞蹈技术的掌握情况,合理配置小组人员,使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保证每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另外,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之后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积极展示。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错,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学习和接受新技能较快的学生,要激励其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对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则要引导其多思考、多练习,保证达到基本的训练要求。

(三)充盈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教师不能只在教学形式上做简单的转换,而要转变教育理念,进一步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整个合作学习更加丰富、充盈。

(四)延伸合作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能够使各个小组充分展示学习成果,阐述观点,倾听意见,吸取他人之长,及时纠正技术动作,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多种奖励方式,可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延伸合作学习。

(五)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师先做示范动作,动作要规范、缓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反复实践;教师紧扣动作的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做出清晰、简洁的示范动作。在学生主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错、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每个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进而逐步提高体育技能。

(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自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变换练习方法和组织教法,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指导过程中合理运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方法。当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采用集体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练习;当少数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则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七)固定搭档与临时组合相结合

体育舞蹈技术不同于其他动作技术学习,舞蹈技术动作需要双人积极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其美感。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生自选的方法,固定搭档。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调换搭档,使学生体会和不同搭档合作练习的感受,找出与不同搭档练习的差异,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另外,在选择舞蹈搭档时尽量能做到男女合作,优生与学困生搭档。当教师讲解完以后,单个人练习时往往会忘记一些动作,相反如果让学生和舞伴一起进行练习,就比较容易掌握舞蹈动作。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个队员都有一种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学生掌握好一项体育技能,关键在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传统体育教学以“灌输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所推崇的教学模式,给体育舞蹈课堂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但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优化、完善,为体育教学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利娥,刘奋山.浅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3):107.

[2]张健,冯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7(2):65-67.

[3]胡睿.“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0):240.

[4]陈及治.体育统计(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5]李玲.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220-221.

[6]路秋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145.

篇15:中专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中专体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体育是中专学生都非常喜欢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中专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发挥出学生自由的本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彻底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出来,并且通过分组加强学生团结意识、积极性、运动技能发挥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本文围绕分组教学模式的分组方式以及成功运用的作用进行探讨,了解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成功运用带来的好处。

一、分组教学的分组方式

分组教学模式的展开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配,因为只有将学生通过合理的分配,才能充分发挥分组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发展。将通过学生分别按照学习水平、兴趣、体质、心理等方面进行分类,然后将其综合起来进行最合理的分配,以避免不公平性的产生[1]。

(一)将学生通过学习水平进行分组

中专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新知识的接收水平也不一样。而且体育教育并不是只有运动,还有一些例如足球历史、篮球规则等等理论上的知识需要学习。所以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需要就学习的水平进行分组,并且根据分组的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设定同等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水平低的学生设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之所以看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很多的规则理论知识都需要学生记住才行。比方说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裁判会举黄牌、红牌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在进行足球比赛之前都会进行教学,只有将规矩记得牢的与规矩记得不牢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教学,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记牢规则。

(二)通过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

体育运动包括了很多种,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等,但是学生对每个运动的喜爱程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体育运动学生还不是很喜欢。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某一学生对某一运动不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觉得体育教学特别乏味,以此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教学,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所以选择按照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既能够提高体育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上体育课的积极性[2]。

(三)通过学生的体质进行分组

中专学生有的学生可能从小体质就非常的好,而有的学生可能生来就体质差。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体质做一个观察,记录每个学生的体质问题,并且通过根据每个学生体质进行分组。比方说,将学生的体质分为可以加强体质、极限体质、待加强体质三种体质模式。在体育教学进行训练的时候,教师规定跑800米,那么加强体质的学生可以挑战1000米,极限体质跑800米就行,对于待加强的体质只需要跑下来600米就行。这样一来,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四)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分组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对体育教师一个最大的挑战,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特别坚强类型,有的就是特别自卑类型,有的又是不服管教类型的。所以心理素质的分组是必须的`,教师在分组教学的时候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采用不同的方式。比方说,对于坚强型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心理已经够强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错了就是错了,对了就是对了,一定要指出来[3];对于自卑型的学生,因为他们会比较爱瞎想,总觉得自己不行,教师就要学会用语言的魅力,进行不断的鼓舞,告诉他们是最棒的,如果真的做错了也要委婉告知;对于不服管的孩子就只要让他能够认可教师,他就会听教师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震慑住他们的,因为他们内心非常崇拜强者。只要教师比学生强,就会听教师的。所以心理素质进行分组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分组教学模式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一)可以促进中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分组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通过心理素质分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心性得到完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去除学生骄傲的心理,让学生能够明白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使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他们的心理素质还是需要进行加强锻炼的。同时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比方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训练学生跑步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因为体质的问题比不过那些体质好的学生就会觉得非常的自卑。但是通过分组进行教学,学生在同级别的小组中就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进而全力以赴进行训练,由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4]。

(二)可以提高中专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分组的教学模式,因为分组之后是至少5个人以上的小组,那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会学会思考,并且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得出最后整个小组都认为最棒的解决办法。比方说,在进行足球比赛的时候,一般都是11个人一组,整个小组中有体质低的,也有体质高的,有协调能力强的,同样也会有差的。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解决这种问题,通过沟通、讨论,进而设定合适的方案。例如体质高的就负责掌控全场,体质差的可以掌握半场并负责传球等等。这样一来,通过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的能力[5]。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一直都是中专学生都非常喜欢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而且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发挥出学生自由的本性。而分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很多学科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对分组教学模式分组方式以及作用进行积极探讨,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样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的能力,以此提高中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喜.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8:115+117.

[2]刘经贵.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A].《同行》9月(上)[C].2015:1.

[3]张国红.探索中专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121-122+111.

[4]朱张英.对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76-77.

[5]薛小峰.分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64.

篇16:体育教学辅助模式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辅助模式研究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1.1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技巧。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理论,教授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以及教师示范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过程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诚然,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过程中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在没有找到更好教学方法前提下,教师习惯于带领学生简单做做准备活动,然后再对动作进行一般性的讲解、示范,最后学生完成练习。久而久之,体育课堂上,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程度也良莠不齐。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综合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体育学习环境,学生自然会觉得耳目一新,愿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即使较长时间练习一个项目,他们也会乐此不疲。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具体,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活跃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1.2优化了体育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不仅有静态的表现,而且还有动态的`属性,这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体育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诚然,体育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它不仅有在室内进行的体育知识性教学,还有在运动场进行的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课,特别是体育教学中有比较多的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有时即使我们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可能把这些即刻完成的动作看得十分清楚,也因此,学生很难快速地在自己的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机械地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不仅影响了教师课前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化文字为形象、化动为静、化快为慢,把技术环节的每一个细致的变化全部展现出来,全方位地展示重点,剖析难点,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点拨,学生容易心领神会,为学生有效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不仅弥补了教师因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实现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的理性思考

2.1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必要性

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下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示范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示范不规范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要领带来困难。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毕竟,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克服由于自身机能不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知识,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言传身教,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等有益于师生情感的交流,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容易导致人机的“冷漠”关系;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关于动作要领的语言讲解,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由于画面的切换太快,不可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势必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去学习研究。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对体育教师教学课件的开发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还需有体现一定的生理学和竞赛规则等诸方面的知识。

2.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合理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显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它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教师不能因片面追求所谓教学效果,而盲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即使我们确定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我们必须要首先清楚使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师教学方便,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事实上,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那些教师能用三言两句就完全可以解释的动作要领;对于教师能够通过一般示范就可以传授的运动技巧,我们就不宜一味代之以现代教育技术,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诚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一哄而上,势必会导致一定的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会产生负效应,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现代教育技术不放,而应该在体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3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在结合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