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共含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祥龙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篇1: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面对现实教学,面对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教学,提高教学经验和学生收获很多,总结这学期研究情况,对小学生来说组织游戏教学是学生兴趣面最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倡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的愉快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运用游戏教学,引入竞争机制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引入游戏教学中,必须要按照大纲和教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制订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方法。如何运用游戏教学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去加深认识和理解:

一、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增强全面教育意识。

对游戏教学功能的认识,必然导致对游戏教学目标的更深入理解,新教材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优良品德了,它还包含着改善心理健康,发展智力和创造思维,审美教育,培养体育兴趣等内容,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品德目标的内涵也有新的发展。因此,要贯彻教材所确定的游戏目标,就需要认真学习,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树立和增强全面的教育意识。

要全面地认识游戏的教育功能,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追求这些功能的实现,也就说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实现这些功能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发展创造思维的功能,自然就不可能在游戏教学目标中自觉地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时甚至有意或无意地去限制学生创造思维活动。要了解和掌握实现各项功能的途径和方法。如我们了解游戏能发展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转移能力,但没有了解和掌握在游戏中发展它们的方法,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把它作为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在拍球游戏中发展素质的具体方法,我们就有可能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发展品质的教育意识。

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游戏能力。

要了解学生的游戏兴趣,以前做过哪些游戏,对哪些游戏最感兴趣?有哪些学生喜欢同他人一块做游戏,有没有不爱运动的?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兴趣,合理安排和变化游戏内容。

要了解学生的跑、跳、投、攀、爬能力,掌握哪些跑、跳、投动作?动作是否合理熟练。

要了解学生的生理负荷能力,了解他们的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状况。还要了解他们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他们的交往能力、竞争力、荣誉感和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等品德方面的表现,这些都是构成游戏能力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都要不断地获取学生的有关信息,作为游戏教学的依据,信息要力求准确,具体详细。

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游戏兴趣。

在新教材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体验”是过程,目的是培养各种兴趣,“充分”是指导全面,即体验各种乐趣,形成多种兴趣。培养兴趣是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呢?

1、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面。

游戏活动是以健身为主的确良综合性教育活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包含着创新、模仿、想像、审美、德育和交往等心理活动,因此,要激发和发展的也应是以运动为主的多种兴趣。如“支援前线”游戏,其中包含着奔跑、过独木桥、学解放军事家打仗的模仿兴趣,通过与同学合作同争胜利的交往和竞赛兴趣,如果在游戏中变化持物及障碍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想好办法去持物通过障碍物,则兴趣内容就增加了知识和创新兴趣。

2、发展学生的模仿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他们爱模仿他们喜爱的动物。如学生喜爱小兔、大象、长颈鹿等动物形象,男同学爱学解放军战士作战活动,骑马舞刀等威武形象。在确定游戏教学情节和模仿对象时要配合这些特点来进行。

四、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1、合理地安排学生的.生理负荷。

学生的生理负荷是按学生的生理能力来排的,一般强度中等,密度就要较大。要根据不同性质的游戏琰确定负荷。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身体负荷要根据双方对抗的激烈程度而定,一般不要使“小鸡”出现疲劳为限,疲劳后容易摔倒。“快快集合”游戏要适当增加跑动的距离,以加大学生的生理负荷。同时要考虑全课的总负荷量。

2、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负荷。

对学生来说,每个游戏,每类游戏,都有自己情绪负荷特点。合理地调节情绪负荷,对游戏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在接力赛游戏中竞争激烈时,情绪会出现高涨,经过激烈争夺取得胜利的一方会出现激趣情绪,失败的一方会出现暂时低潮。这时,要调节双方的情绪,组织胜队为负队奋力拼搏的精神鼓掌,组织负队为本队奋力拼搏的精神鼓掌,组织负队为本队表现突出的队员鼓掌,这样既可调节胜队不致过分激动而导致行为失控;又可鼓励队变消沉为激奋,准备再战。同时,要注意发展同学之间的热情,真诚感动鼓励队员,如为其鼓掌加油等,这种强烈的友谊感同胜利的喜悦一样,也会激起很强的情绪高潮。

五、学生在体育课的情感表现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学生通过情感环境感染,从而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热爱、关心、帮助和尊重学生,以爱生之情培育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信赖之情。因此,当学生流露不满时要冷静对待;成功时要由衷地高兴,并予以赞扬;出现的失误要少些责怪和训斥;要善于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负责、尊重之情,不仅会赢得学生对教师之爱,而且为亲密无间的、充满真诚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要认真培养学生的友谊感,使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结成伙伴。形成和睦友好的集体。使他们在集体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友谊的温暖、运动的潜能。通过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通过游戏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学会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责怪。要发现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友好行为,热情地、指名道姓地予以表扬。构思一些较为适合的游戏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发展友谊感。构思一些较为广泛的兴趣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发展运动的兴趣。

篇2: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课题总结的论文

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课题总结的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根据研究课题,我在实际教学中以下体验 :

1 、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很多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5 、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篇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一到操场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对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也缺乏积极性、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同学都是应付一两下就过去了。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想而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促进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渐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的目的。

二、从学生自身的成功体验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精益求精”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成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好学、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小学五年级女生一分钟跳绳中,有些学生能轻松跳到165次(满分),可适当的逐步增加个数,定为170次甚至更多;也有些学生只能跳五六十次(低分),还有的.甚至不及格。可先让他定为跳60次、50次再逐渐增加,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自主地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这样学生每变换以此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

四、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根据教学要求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各种方法的跳中,先讲解单脚跳的动作要领,而后提出问题:谁还能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活,他们跃跃欲试,一定会想出深蹲、蛙跳、双脚交叉跳等不同的跳跃动作。学生练得积极而又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技能,同时更好的锻炼了身体。

总之,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方法又很多,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篇4:新课标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论文

新课标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之我见论文

内容提要:新课标后的体育教学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动机p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最佳动力。兴趣教学是体育学科的着眼点,实施兴趣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主动性,可以排除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心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或某物索然无味,就很难深刻,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新课标后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在教学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理解课堂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更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作者运用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重点讲述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所要做好的必要工作。并阐述了培养兴趣的必要性。

研究成果与分析: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体育新课标后对教师上课的评价体系有了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要了解所教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参与的主体性、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求知欲望很强烈,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同时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层次不齐,对一些枯燥的单纯的活动和练习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先表后里的这些特点,所在上课中多运用游戏或情境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各种体育图片、甚至让多媒体介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体育运动摆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进行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新颖有创意

新异事物对每个人都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并对其进行探究。新奇刺激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而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平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以下方法:我听了一节以抗洪抢险为教学情景的一堂课,模拟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情境,教学中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中让他们体验做一名军人所具备的良好身体素质和保卫家园的品质。因为教学设计新颖,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把自己融入了教学情景当中,产生了使命感,平时苦燥的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等素质练习做的非常投入。此节课不论在身体锻炼还是德育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体育实践活动时间充分参与体育练习的过程。如:在选修课中教师教完一套韵律操让学生们自主选择伙伴自己编操,学生热情很高并争先恐后的表演,来展示自己自创动作的能力。轮滑时教师教会简单动作,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运动动作形式,提高运动水平达到自己创新动作和技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就是通过兴趣培养促进创新能力的典型。

3.培养学生兴趣必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3.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的指导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意识,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每一节课,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讲在精处,导在学法,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可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材施教,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课堂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例如:在一堂“定向运动”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方向标。学生在找方向标的过程中,通过动脑想象,而且加以实践、分别在学校的小公园,学校的健身路径、球馆、健身器材室、田径场等各个地方找到方向标。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但他们的速度、力量、弹跳以及耐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成功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寻找方向标的过程中,对于寻找路线和方法等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体现,上课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具备新颖、有趣、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容器,总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首先要废除那种“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提倡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和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鼓励学生辩论,有主见、有创新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己找路走。

3.2 在教学中设计、尝试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过去在技术教学中把运动技术的传授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加之教学方法呆板,致使一些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遵守一个“从简到繁”的原则,实践表明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并不好。比如体操技巧教学从侧手翻到前滚翻,然后再按后滚翻――头手翻……顺序进行教学,从易到难,层次清楚,学生既能顺利的掌握一系列的动作,有领会体操技巧的学习过程,教学效果好。但在篮球教学中,如果也从徒手滑步――持球――传球……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造成两种不同效果,其原因在哪里呀?就是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教学规律所决定的。当教师把徒手滑步和徒手投篮来开始篮球教学时,学生虽然理性知道这是在学篮球,但手中无球、眼中无球、无对手、无同伴、无规则、无比赛、无胜负,实际上他们在感性上并没有在学习篮球,而且过细的教学步骤以一再地延缓着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篮球学习,加之单元偏小,学时偏少,经常是还没打篮球比赛,学习就结束了。如此教学,学生只学会了一些单个动作,没有运用也没有实践,学习缺乏实效性,学生也体验不到篮球的乐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不了。如果在这个教学中能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中既能合理的传授知识又能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差异,这样的教学课无疑就是成功的,也能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由平面到立体,静止变动态抽象具体化,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有什么困难?怎么样在做中学,练中悟,悟中感,感中乐。

3.3 扩展学生合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兴趣促进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多思多想,才能产生疑问。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勇于创新的过程,不仅能激发更大的兴趣,而且也体会到了成功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个性等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个学生保持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倾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体操技巧课时,教授学生肩肘倒立时我根据学生情况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学习为核心,各组广泛交流,教师以指导等方式,优化课堂结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学会求知、合作、选择。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互帮互助,利用共同资源相互交流、共同协作、支持帮助、扩展和丰富自己的新异信息,培养创新能力。在肩肘倒立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自制教具:通过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力学对比向学生展示肩肘倒立的要领。我还利用自制教具(人体模型)能够充分直观的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评、他评手段和相互学习讨论进行学习。

3.4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尊重学生,要善于肯定学生。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3.5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一节课的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能否抓住人们的注意车吸引他们读下去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导入这个环节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来吸引学生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例如:在上篮球复习课时,准备活动可加入这个游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分组运球互相拍掉对方组员的球,且要让己方组员的球不被拍掉,最后运球多的组获胜。有了这个游戏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为后续上课内容打好了基础。在上速度复习课时,在课中可运用打手接力折返跑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速度耐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感。

3.6教学组织多样化。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当前,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要走在时代的前头。特别是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普遍融于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教授选修课中的体育舞蹈、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甚至是室内理论课,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在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场地、挂图教具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创新条件的机会。例如:在上“跳远”复习课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现场的挂图以及以前在理论课上看到的多媒体影像。让学生进行模仿挺身式和蹲距式跳远,并让学生们挺会哪一种姿势更能提高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新课标后更需要体育教师更新念,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健康的人,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健康复合型的人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湖北教育出版社,.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6

沈建华. 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调研 体育学刊 2003.2

篇5: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策略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策略论文

【摘要】小学正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这种兴趣,以后也会热爱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以及文化知识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着重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不仅是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课堂的改变,体育等实践性课堂也在不断转变。家长与学校对体育课更加重视,不但要锻炼出健康的身体,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正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此类兴趣,以后也会热爱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文化知识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

1.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不够,缺乏自信心

现代家庭的教育状况让孩子从小十分娇气,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不能按质保量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更是畏惧和反感。这样的情绪很影响体育的质量,学生缺乏信心,不仅不喜欢体育课,甚至讨厌和畏惧,对于体育活动很不积极,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更是难以得到提升。

2.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反响。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够生动的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校在招聘时,对于体育老师的要求可能不是很高,导致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本身体育专业知识就比较枯燥,教师又无法活跃课堂,使得体育课的效率很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有些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学科不够重视,教学时并不认真,草草了事,这样学生更是无法学到有用的东西,长此以往,体育教学的质量很差。

3.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考查方式却很单一,即每学期的体测。学校并未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他们处于好动的年纪,可能会喜欢足球、篮球、轮滑等很多项目,但是这些兴趣却没有得到发展,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机械练习。这样的模式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没有真正做到追求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是为了体测过关,这样的体育课毫无意义。

二、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1.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情绪变化快,比较敏感,稍有变动就会引起他们的情绪变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我约束性较差,而且他们会产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有时会有强烈的胜负心。在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心智会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很容易被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吸引,容易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这时候如果有老师或家长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对体育的积极性。

2.生理特征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较快,肌肉比较柔软,水分含量高。神经系统极容易兴奋,并且持续时间长,这也是他们活泼好动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其平衡力、协调性及反应速度还稍差,需要加强训练。

三、小学生体育教学培养体育兴趣的具体内容

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自然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少趣味性。学生对体育课程比较倦怠,积极性不高。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运动能力,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改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演示基础动作时也可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进行演示,以便加深记忆。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纠正错误,看谁表现更好。不断对他们进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小学生会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强烈的胜负心,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不要一直严肃,这样下去会消磨学生的热情。尤其需要关注上课比较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害羞与腼腆,培养自信的态度。引入一些奖惩的机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选择一些热门的开展话题,比如:奥运会期间女排的出色表现,乒乓球的常胜,傅园慧的意外走红等,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竞技的喜爱。

3.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在体育中尤为重要,许多项目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它在其他领域也十分重要。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与人合作,因此,需从小培养团结的意识。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最后对各小组给予评价。此过程可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他们的表现不仅仅关乎自己的成绩,还会影响组内其他人,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团体活动,比如:十人九足,坐地起身等,让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策略

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小学生本身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对于老师有一种信任感,甚至是崇拜,有时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在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认真听话,喜欢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不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听课,甚至会抵触他的课。因此,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人无完人,虽然不一定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但至少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安于守旧,不主动追求改变。其实不管是年轻还是年纪较大的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年轻老师可能与学生更有共同语言,更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的理念更先进。而上了年纪的老师则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并且他们会有一种年轻老师不太具备的亲切、和蔼,也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们需准确地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动作讲解时尽可能亲自示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努力,定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活泼、轻松的课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语气上需尽量温和,态度平易近人一些,不要与学生产生距离感,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项目,教师更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频繁出现错误时不要忙着责怪,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讲解到位。对于注意力比较贪玩的同学,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减少责骂、避免体罚。小学生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之处,这样不仅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对于努力上进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关注有进步的同学,如此课堂便会越来越好。

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动作演示,学生观察后个人练习,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素质教育更要求对教材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教师可以应用游戏教学法,将一些动作融入游戏环节,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知识技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但兴趣一旦培养便不容易消失,这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很有帮助。

4.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的教学也要有层次,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及知识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技术性的体育项目不强求,只要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即可。观察学生是否对某方面有特殊的喜爱或天分,从小开始培养,日后可能会成为国家运动员。教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需要关注个体差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

五、小结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体育课也要跟上潮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具有长远利益。当然,培养兴趣也不容易,需要老师足够重视,从师关系入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传统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只有不断靠近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性及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才能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妍.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田径,(07):23

[2]刘国润.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8(15):150-151

[3]杨国辉.谈如何以趣入手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实效性[J].才智,2018(10):20

篇6:体育教学中培养女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中培养女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论文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女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主动参与到各项体育比赛中,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兴趣”。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体育游戏来激发女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对比实验,强化女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步把女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随着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呈上升态势,但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很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体育游戏为抓手,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对比试验来寻找一条提高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捷径。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为20xx年新入学学生,通过测试并加以处理,分成两个相似的班级,分别为实验班、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档案资料了解两个班女生的具体情况。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共计502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并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处理。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分组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二、研究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研究目标有:

1.身体发展目标

对于在学习或者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障碍,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达到能自主通过、提高强身健体的实效。

2.心理发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女生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

3.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女生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研究结果

通过两年的时间,以七年级(1――6)班女生为对象共计140人,其中(1)(3)(5)班女生为实验班共计68人,(2)(4)(6)班为普通班共计72人,实验证明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女生在学习兴趣上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实验班成绩普遍高于普通班,各项数据如下:

四、实验结果分析

女生体育课兴趣低主要是由于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加上生理原因从偶尔请假到天天请假,慢慢的懈怠了体育锻炼。加上外部环境,不重视体育的情况比较严重。多数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追求,让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通过两年的实验,实验班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班,在课上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让她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是很有必要的。

五、实践研究与对策

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倾向,是推动女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动力,只有激发出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才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的体育知识,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女生对于体育运动有何特殊性呢?在教学中发现,女生偏爱一些运动量比较小的项目,比如,羽毛球、排球等。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女生采取利用体育游戏增加体育课的练习力度。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更要尊重女生,要以亦师亦友的标准来处理女生和自己的关系,在练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到女生练习中,练习中还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她们体会成功的感觉和越战越勇的激情。在女生中要充分安排女生之间的交流,达到练习的'目的,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同进步。在体育锻炼以外要不断补充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强化体育意识。从一些小型的比赛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型的比赛,甚至从看到学,从学到练,从练到赛,从赛到教,采取逐步过渡的过程,从而发展她们模拟、比较、纠错等思维能力,引导女生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活动中要激发女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调动女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调整游戏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在游戏开始时,先降低游戏的难度,实行宽松规则比赛,慢慢地等学生兴趣提升后加大练习的难度,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就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学生的快乐可以感染一大批同学,她们会更加愿意参与到游戏中,达到练习的目的。

随着女生的体质连连下降,改革女生体育教学很有必要,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还可以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稳定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增加体育游戏为突破口,把一切有利于培养体育兴趣的情感因素注入体育教学中,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会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锻炼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期,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利用体育游戏来培养女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国林。女生学习动机与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01)。

[2]王雪娥,李金芬,韩宏义。激发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浙江体育科学,1993(04)。

篇7: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及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及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引言

中学生的独立思想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当中,逐渐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在体育方面,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运动的方式,以及崇拜的偶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此,在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来逐渐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投入性。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提升中学生的篮球能力。

一、中小学生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篮球课重视程度不够,制约对学生篮球的兴趣培养中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不足是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教育环境影响,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很少参与篮球活动,对篮球的意识不足。很难充分的对篮球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中小学生篮球课程的重视,帮助中小学生产生对篮球的喜爱,进而通过相应的游戏、环节、课件、视频等,来逐渐的加深学生的喜爱程度。起到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的基石作用。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因此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甚至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提升,在有些时候甚至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这种行为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形成兴趣的阻碍。2.积极性不够中学生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还是不强,在很多时候过于懒散,喜欢安静,不愿意进行剧烈的活动。因此,在篮球运动中的积极性不足。很多时候在体育课程进行时,有些学生能逃则逃,缺少自发性的学习运动,或者是在运动中不专心,动作不到位。久而久之身体和心理就会成为习惯,对篮球的喜爱程度也会越来越低。又或者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的条件原因,体重过重,身高不足等,都不愿意甚至逃避篮球体育课。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进行耐心的教导,从心理上进行对学生的教育。3.家长不支持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原因,传统的意识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而缺乏了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兴趣爱好的关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阻碍,因此应该即使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对策

对于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更多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方式和形式的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应该充分的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扩大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篮球的教学。1.通过多样性的篮球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篮球的教学中,我们要将篮球教学的书本知识完全的移动到实际的教学中,要在练习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各种的事例来使学生了解篮球的历史,使学生深切的明白篮球的内涵,感受篮球的魅力,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篮球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2.增加多媒体和视频教学、利用偶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在篮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篮球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篮球兴趣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也可以使学生在通过看篮球比赛来确定以及所喜爱的偶像,我们知道偶像其实在很多时候变相的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前进的方向,通过偶像教学,可以使学生向自己喜爱的方向去发展。这是另一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深化。3.增设篮球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点在篮球的教学中也不要单一的进行篮球专业技能的教学,还要结合篮球知识点建立相应的篮球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也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学教育的目的最大化。学生通过游戏,可以逐渐的掌握篮球技能,并且提升自身的体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将教学的实际意义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最大化。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沙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3(9):78-79

[2]王桂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6)

篇8: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篇9: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初探论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初探论文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也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初探。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我在这两年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wwW.133229.cOm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样让学生接受呢?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现化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花样跑,有的组还带起街舞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上课的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很好。

4、教师注意教法的改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篇10: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加之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的活动内容枯燥单调,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动性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练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以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需要激发、目的激发、教材激发、阶段激发、语言激发、情景创设激发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以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 需要激发 目的激发 教材激发 阶段激发语言激发 情景创设激发 学习兴趣

前言:从心理学上解释,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会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是对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1.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1.1需要激发

兴趣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可活动本身的兴趣。直接兴趣与需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行为科学分析,由需要产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深入研究他们的需要。需要可分为物质的、生理的、精神上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主要应满足他们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需要。例如练习中教师的赞许和鼓励都可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对学生在练习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许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那么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表现为更努力学习,更要求进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人的机体从静止到运动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应根据人体的这种生理特点组织合理的活动内容,促使学生感到舒服愉快,乐于接受,这样可满足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应多考虑娱乐性、趣味性强的项目。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的思考的需要,使其体会到人类最大的欢乐。例如:在进行跨栏教学时,教师先不讲解不做示范,只是提问学生,怎样过栏最快动作最好?然后由学生自己试一下,让学生体验一下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讲解动作要领,通过对比认识到,必然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因“需”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方法手段,使练习内容、方法、手段做到“新”、“奇”、“异”,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参加练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1.2目的激发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练习有明确的需要。具体的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才会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产生进取行为。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短跑100米成绩,应使学生明白短跑是所有田径运动基础项目,它对整个田径运动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其他项目如铅球、跳远、跳高等的成绩,必须先提高短路成绩,因为短路包含了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等素质在内,而100米又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就更应该努力提高它的成绩了。通过上述启发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所追求,练习兴趣就这样产生,练习积极性就大大加强。

1.3教材激发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从心理学分析,是诱因促使动机的产生。以学习材料作为分部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地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1.3.1科学性

即在教学安排上做到难易合理,新旧教材顺序得当。一般来说,课的前半部分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充沛,注意力较集中,应把新受内容和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以及灵敏、速度、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的体力有所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应把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和比赛,测试以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有课的后半部分。

1.3.2趣味性

即对所教的一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应的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应当的惊险性。因为游戏具有娱乐性、竞赛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容易引进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又由于多数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1.3.3难度性

“教材要具有适当的难度”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观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的使学生“蹦一蹦能摘到果子”;因为只有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难度,才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生独立分析的热情的兴趣。这一点体现在体育的功能不仅是育学生的体,也发展学生的智力功用上。例如:进行技巧项目:“鱼跃前滚翻”学习时,首先要求学生能跃起翻滚过去即可,随着加大练习的难度,则要求学生跃过一定的距离。且要有明显腾空,滚动圆滑,促使学生技术动作的完美掌握,学生也会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大,技术动作的熟练,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1.3.4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攀杆比赛”、“跨越障碍”、“越野跑步”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性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4教法激发

法国著名教育家立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在体育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4.1阶段激发

教师应根据整节各阶段的任务,采用各种各样的教法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

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活动中所发生的有趣的事件上。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集中注意力练习。如“反向转法”、“喊数抱团”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迅速转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阶段,要把学生积极性尽快调动起来,必须改变只要求学生跑二圈或做一套简单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如:游戏法、分组活动或比赛法、模仿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的需要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是新教材的学习或旧教材的复习提高阶段,最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以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进行生动形象且有趣的启发性讲解示范,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进行跨栏教学时,把跨栏步起跨腿的提、展、拉与骑自行车时后腿跨上坐包联系起来讲解,强调大小腿折叠外展的技术特点。这样会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跨栏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练习跨栏时重视起跨腿大小腿折叠外展动作,加快了学生对跨栏技术动作的掌握。

课的结束部分,这一时期学生表现为身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意念放松等。以使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练习。

1.4.2语言激发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运用简明、准确、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趣味和幽默感的语言来进行传授,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声音激励中以振奋的精神状态展开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讲解简明扼要,清晰准确。

由于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任务很重,不可能也不应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光由教师讲,所以教师讲话务必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另外,讲解时机应恰当,讲解的方法和手段要合理。例如:进行排球垫球教学时先简单讲明站位姿势、手型、击球点和触球部位,使学生对垫球要领有初步认识,然后强调在进行垫球时要遵循四点。即一“跨”(向来球落点方向跨步),二“插”(两臂同时向前下方伸进迎球),三“夹”(两臂夹紧做好垫球准备),四“抬”(抬肩击球的下部),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垫球的要领掌握了。

其次,讲解分析要生动形象,新鲜活泼有鼓动性和幽默感。

为使体育课上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表现出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就需要运用语言艺术把话讲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例如:进行排球“扣球”教学,为使学生明白挥臂击球时要有鞭打动作,把手臂的挥动击球姿势与鞭子挥动时联系起来;进行标枪教学时把标枪的旋转与钻头的转动联系起来等等。这种形象化教学会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4.3情景创设激发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情。因为一堂体育课好比演一幕戏,体育教师好比“导演”,而学生好比“演员”,随着“导演”对情境创设的发展变化,“演员”要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学生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并利用线条,色彩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例如:进行途中跑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步长,可用白线把跑道画成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线,要求学生尽量踏线跑。进行变速跑时,可用红旗或其他有显眼色彩的器械作出标志,不同的色彩段落为不同的跑速区域。那么,学生就会按照要求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

2.小结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恰当的语言巧创课堂情景,注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性、实用性以及根据整节课各阶段的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乐趣,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建祥,“浅谈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社。(1994年4月)

2. 《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 《体育美学研究与应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4. 《体育游戏》杨月眉等主编。

5. 赵万贵,“体育课引趣八法”《学校体育》(1994年2月)。

篇11: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文章从五个方面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作 者:佟娜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102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623.8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篇12: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

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探索,积极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体育教育观念转变、学生、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1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和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要求,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领,是体育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2.1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21世纪的体育教学影响极大。从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给予了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固守竞技体育的范畴,应该求新、求异、求变。教育教学中,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采取“扬弃”的态度,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协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创造性思维

第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展开“幻想”的翅膀。

第二,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以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

第三,发展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它们。第四,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第五,培养强烈的求知欲,青年人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

篇1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3.1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兴趣

①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

②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要让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③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环境。

3.2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在发展学生观察力时:

第一,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观察前,教师首先通过讲解、示范或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一般了解,并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前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要让学生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前要提醒学生,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节奏、运动轨迹等;重点观察什么动作、什么部位,特别是要求学生注意某个部位动作时更应如此。

第三,观察时要教会学生选择合理的位置。观察时如果选择的位置和角度有所不同,观察的效果也就不同。总之,观察所选择的位置,一定要清楚地看到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和重点环节。

3.3注重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

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陶行知先生说“:动手不动脑,早晚被打倒,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这就说明思考的重要性。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3.4构建有利于师生参与创新的课程环境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现情景,以图画、录音、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5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科学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具有创新思维,且想象力丰富的人,他能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科学体系。其次教师应拥有广博的和前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触类旁通。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与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持之以恒地探究体育教育的规律和创新教材教法,才能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76-179.

[2]曹声平.论体育教育中创造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Z].2000(5).

[3]范军平.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J].体育函授通讯,2002(1):91-92.

[4]曾琴.论学生创新的能力的培养.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2000,(下).

[5]许德顺.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2,(6):100-101.

[6]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课题研究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