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相关的文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篇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 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 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白痴“(idiot);“白费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 dry as 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 bless 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 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 you please …?”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 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 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

2.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6)

3. 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11:113.

4. 潘伟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5. 苏晓萍.英语教学中应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1

篇2:英语教学中文化艺术的渗透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艺术的渗透论文

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在如今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文化的普及却是少之又少。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英语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学生对它很可能有排斥感,就如身体的排异功能一样。那么,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给学生多普及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外国文化的熏陶中学习他们的语言,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一、依托课堂,渗透文化知识

笼统地说,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正因为此,也有人将文化巧妙地比喻为“背景信息”。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所以学习汉语易如反掌。但英语不同,它的文化远在异国他乡,如果就只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学习起来就会非常的困难。而且,许多教师都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渗透,因小失大。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依托课堂教学,传播文化知识。例如,英语中的颜色单词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文化讲授给学生听。如在英语文化中,white有“圣洁,吉祥”的意思,所以很多带white的短语都有着以此延伸而来的意思,如“awhiteday”就是“好日子”的.意思;再如“whitelie”就意为“善意的谎言”。而black意味着死亡、罪恶和痛苦,所以在带black的短语中就有着以此而延伸来的意思,如blackdeeds意为“恶行”;再如“blackinface”直译为“脸色铁青”,引申义为“庄重、威严”。

二、拓宽渠道,了解英语文化

文化知识的渗透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单纯从课堂上教师口中得到的还远远不够,学生还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对英语文化的积累,充分利用好各种外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了解文化,就会发现文化没有优略之分,只有差异。中西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要了解这些差异,学会尊重他人文化。学校也可以通过宣传栏给学生传播文化,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英语报纸、电影、小说等等都是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这些方式比较形象也更为有趣,中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中轻松学英语,在英语的熏陶中,了解真正的西方文化。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央十台《希望英语》节目,带领学生在感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学生英语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又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用英语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英语。《白雪公主》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全英文表演。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再如,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用英语制作手抄报的作业,让学生在手抄报上用英语写一些笑话、故事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其英语知识就已经得到了提高。

三、加深理解,弘扬中华文化

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同时我们也希望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要注意抓住其精华为我所用,另外要学会弘扬中华文化。初中英语是未来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和爱国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比较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记忆。教师在教授西方文化时,可以时不时地掺入中华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教师可提出一个文化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其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朗诵活动,将学生分为中、外文化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用中文朗诵中华文化经典,另一个小组用英文朗诵西方文化经典,进行比赛。此时,教师就应为学生选出一些经典名作,这些名作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所在,并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除了这种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办辩论会、演讲、班级文化角、主题班会等等,让学生很好地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总之,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知识,还要将西方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会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这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不了解语言的'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事物选出的现象.

作 者:孙向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汉语   英语   文化  

篇4:中医教育中文化缺失研讨论文

中医教育中文化缺失研讨论文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蕴含大量哲学思想,所以历代中医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借助古代哲学的思辨方法进行的,并由此取得不少突破。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在这方面的特殊性,是现代高等中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之一。“文是根基,医是楼”,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医学家,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对历代医学人才成长过程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较好地体现了医、文、哲的有机统一。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此外,“命门学说”的倡导者之一的赵献可,“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故古有“文人学医,瓮中捉鳖”之说。亦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代很多无缘于仕途的文人由此而成为济世活人的大医家。

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指出:不通儒者“保无有读死句下者”。如其举例说:“景岳谓熟地补阴,即于‘阴’字疏,其不能补阳处自在言外;人参补阳,即于‘阳’字疏,其不能补阴亦在言外。注之即所以砭之也。”[2]可见,传统文化有助于对古典医籍的深入理解。事实上,整个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范畴为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没有中医理论。中医教育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灌输,若缺乏传统文化素养,不谙哲理,将有碍中医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中医临证水平也难以提高。故学习中医必以传统文化为基。

其次,在医德教育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寡欲”及佛家的“慈悲”等各家伦理思想与主张,无不对古代医家的素质、行为有着深刻的伦理限定。如“医乃仁术”之说就源于儒家“仁义天下”的道德原则。中医强调关注人、爱护人,把仁义道德作为医者的准则和追求。在医学领域,“仁”是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即“术”来具体体现的。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佛家“慈悲”思想的体现。

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分析

传统文化对中医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西方文化与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而传统文化却被束之高阁,这是导致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因素。

第一,基础教育忽视传统文化素养。在步入中医院校接受系统教育之前的学习阶段,我们称之为中医学前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学教育。目前,中医学前教育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有所欠缺,这使刚步入中医大学的学生无所适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现代中小学教育中,过于偏重数、理、化的学习,以及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却普遍忽视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其中仅有的语文学习,也只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渗透。而在家庭教育中,也很少有家长会注重孩子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们很多准大学生们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潜意识中有所排斥,这就是中医学前教育忽视传统文化学习给中医教育带来的弊端。

第二,中医教育中西并重的现实模式。中医学现行的教育模式是东西方文化和医学知识同时授受的过程,这就是中医院校教学过程中比较独特的地方。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科学,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中医院校的教学过程以中医专业知识为主,侧重于东方文化,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胜任现代医疗保健工作和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教学中还安排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和西医学的有关课程,学生入学时一般已具备了一定的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所谓先入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与思维模式。相反,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及基本观念等比较生疏。相对现代科学及西医学而言,中医知识的学习令他们感到迷茫,很多学生称之为“读天书”。这正道出了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知识并授,学生在学习掌握时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三,中医学子的迷茫与困惑。目前许多中医院校响应国家教育部高校扩招政策,进行扩建扩招,中医学子的队伍不断壮大。进入中医院校学习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愿报考学习中医学,第二类是父母家长要求报考,第三类是落选后被调剂过来。其中很多学生都属于盲目报考。中医本就深奥,名词术语古奥,与现代化差距甚远。而即便是那些带着很大热情报考中医院校的学生,一接触中医学科,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概念相对抽象,也不易领会其中要旨。而西医学科,看得见,摸得着,概念清清楚楚。此时,中西医在学生心目中的反差便开始了。再者,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人文思想逐渐被边缘化。于是,报纸媒体可以用很大的篇幅去采访报道飞船升天,却鲜有对于文化传承的关心;电视广告播放的无外乎高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却鲜有对历史文化的宣传[3]。现今重科技轻人文的社会氛围,导致中医学生在潜意识中重技艺而轻人文,这使得他们不知不觉步入尴尬境地。因为对于中医学而言,技艺固然重要,但中医学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实践学科,人文思想是其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素养不达标,使得目前中医院校的学生普遍对中医学缺乏应有的热爱与信心。他们在无法深入理解的同时常处于无端的迷茫与困惑之中,所谓“志不坚者智不达”,试问这样如何能学好中医学?

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目前中医教育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或意见,加强中医传统文化教育,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祖国医学。

首先,要注重中医学前教育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在中小学教育中可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比如在课程中专门增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引导一部分学生早早接触传统文化及思维模式,也可将传统文化知识列入升学考试大纲,作为能力评定项目之一。在语文教科书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注重中医学知识的穿插,如现今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诸如“扁鹊见蔡桓公”之类的'文章,可以多加选编。此外,还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兴趣班中,如开设围棋、太极拳剑、书法、民族乐器、国学等课程,供学生选修,以培养他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其次,进一步完善中医院校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医教育水平要提高,关键在于中医的精髓部分要讲深、讲透、讲广,使学生深入理解而触类旁通。鼓励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传统经典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在打好中医学功底的基础上,再学习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病理学等课程,使学生对人体和疾病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以便进入临床能更快地适应。授课过程中,西医应重基础,而中医应重临床,这样使学生遇到疾病既知道其病理变化,又知道辨证的核心,药到病除。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人才[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许多技艺多为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言传身教,口口相传,使各种技艺得以流传,如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李东垣师从张元素等。师徒教育是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师承模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时代变迁的缘故,现代中医教育不可能完全回复到古代师承模式,但可适当借鉴效仿,让刚步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早早接触到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领略他们的医德医风,学习他们的技艺,将有助于坚定学生的信心。

再次,加强中医院校校园及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在加强中医学子传统文化素质上,首先要加强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文化品位。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改善学校的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以中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如在校园里增设中医文化气息浓郁的建筑、壁画、标语等,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应增设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数量,调整文化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改革文化类课程的考核方法等[5]。此外,还可以在平日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多多引进高雅艺术文化的巡演活动,邀请优秀的艺术团体和传统文化的艺术团体进校园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其次,加强教师队伍文化建设,提高传统文化修养[6]。教师是传播先进校园文化的源头,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文化传播上,关键要教师有较深的文化功底,较好的文化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真正地认同传统文化。因为,大力加强教师队伍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最后,重点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传统特色和文化涵养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面前,能够明辨是非,学会取舍。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掘和寻找传统文化之根,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其中,如何处理好东西文化冲突是很多中医学子感到困扰的问题。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西学东渐,群情惶茫之际,明确指出:“事贵师古,尤贵与古为新,方能使医学日有进步”,“吾人生古人之后,当竟古人未竟之业,而不能与古人为新,俾吾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是吾儒之罪也。”可见,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中医学子应该在继承好传统中医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中医学。而关于中西医的区别,恽铁樵老先生也曾这样说道:“西医之生理以解剖,《内经》之生理以气化。”道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哲学思维模式,中医学子可慢慢在学习实践中体味揣摩其中的涵义。

篇5: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传授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传授

语言是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作 者:刘文霞  作者单位:大城县大流漂中学,河北,廊坊,0659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6: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

【摘 要】适时适量的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探讨文化导入的方法以及原则,目的在于通过文化知识导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联系文化教授语言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的知识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高职学生导入文化知识,笔者对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Dragon(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蕴含着成功和杰出之意,而在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是( )

A.邪恶的象征 B.友善的象征 C.权力的象征

2.Individualism一词在美国文化里的内涵是( )

A.个人主义 B.个性主义 C.自由主义

3.西方感恩节是在( )

A.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B. 10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C.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4.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中国唐装,在挑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 ),西方领导人选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5.在西方文化中,听到他人的赞赏,此时正确的应答为( )

A.Thank you B.No,no C You are welcome

6.在西方,接电话时应回答( )

A.I am xxxB. Hello,who are you? C. This is xxx speaking

7.英美人,特别是同性之间,喜欢在公众场合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吗?( )

A.喜欢 B.不喜欢

8.在西方,妇女喜欢别人摸摸或是亲亲她们的孩子吗?

A.喜欢 B.不喜欢

发放问卷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达100%。依据调查表结果可知,学生对词汇文化,社交文化,背景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存在问题。从单个题目看,统计结果显示,其准确率分别为30%、23%、35%、28%和43%、50%、38%、23%。

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策略

1.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语言的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应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词汇文化层面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既包括单词也包括习语和成语。要准确把握外语词汇的确切含义,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的形成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反映出的联想是不同的。笔者从教几年情况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通过文化的传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加深词汇记忆。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文化的教授应聚焦于如下词汇: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体现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沉积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例如:红茶“red tea”,黑眼珠“dark brown eye”。

(2)背景文化层面

基础背景文化指某种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背景文化的导入应包括: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一位男售货员和一位贫穷的老太太在7-11便利店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7-Eleven store。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美国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续至晚上11点,这就是7-11传奇名字的由来。其次,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及生活模式。作者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了在“繁荣”的西方社会的背后,孤独的老人生活的苦闷。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老人问题,在英美,老人们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像这样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善于发掘,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内容。

(3)社交文化层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跨文化交际最终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与间接的接触。因此,英语中的社交规约也是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给英美人送礼物时,可以说:“This is a nice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4)非语言文化层面

非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仪态、触摸、表情、眼神、体距、音量、沉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英美人士不习惯彼此之间靠得太近,特别是同性之间。而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之间,喜欢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但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举动难免有同性恋之嫌。在讲解shrug(耸肩)这个单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耸肩是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表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办法呢?”等。

三、结语

简言之,学习英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水平上,国外文化的学习同样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周明芳.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7: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也是必须的,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九年义务教育》中指出,文化意识应该以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课程目标中,此篇文章探讨了小学英语学习的课程目标,同样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渗透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教学;英语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教育界人士一直在研究关于文化教学对外语教学重要性的研究。相关人士认为,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九年义务教育》中首次指出,文化意识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课标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了文化差距的影响,只是一味的教给学生语言知识,不仅教学效果不佳,同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本篇文章尝试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方便有效的学习英语,同样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文化意识的内涵

文化意识或跨文化意识,指学习者在语言运用和交际过程中对文化造成的行为的影响的敏感性。跨文化意识要求学生对人类行为和信仰有着深层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理解,认识到正是这些行为和信仰造成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有所不同。他不仅包括对本国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中一些具体行为的理解,还包括对文化环境、模式、特征以及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批判性观点的理解,因此,文化意识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能力,更是思想上的一种才能,是最难获取的能力之一。什么是跨文化差异呢?跨文化差异就是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敏感性,中外文化差异明显,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只有了解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倘若对此没有一点的了解,单纯的学习英文,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学生会产生曲解,认为教材的问题或者是教师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教师还不如我们呢这样的感觉,这点基本的交际方法都不懂,怎么能教好我们呢,渐渐的学生对此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让学生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学习英语就会有积极主动性,在这种主动性的引导下,学生会对英语产生独特的兴趣,英语也会成为学生的喜爱。

2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呢?我认为文化意识的渗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初始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初始阶段就是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学生,课前的了解,有利于增进对英语的记忆,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因为语言就蕴藏在文化中,所以首先了解英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来,学生主动的去了解英语文化会使他们对自己有高度的自信心,在课堂上他们会认真的听讲,在教师提问时,他们希望教师会提到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课前对文化的了解就不会白费了,所以这个初始的准备阶段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文化的初始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深入的了解英语文化的不同,知道课堂中会运用到哪一种不同,并对之做出一定的方案,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方面时,将在备课中准备好的方式拿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并运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之间的不同,并做出语言描述,课下再去深入的了解,在下一堂课中千万不要放过这个环节,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不会有课下去了解的热情,一定对学生们做出的准备给予一定的肯定,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加深对文化差异的了解。

2.2发展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发展阶段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语言的规则,有系统的讲解重难点。当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时,要让学生们参与到这个课题的讨论中,让他们置身事中,并给学生们扩展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原因,使学生们对中西方文化渐渐的了解,同样应该让学生们明白中西方文化的禁忌,中国方面与人交谈时谈论年龄,身高以及体重是很正常的,但在西方国家,问这些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他们通常以谈论天气开始人们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们如果遇到国外的同学便可以注意到该怎么和他们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文化传递注意的事项一步一步的传递给学生们,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够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3练习阶段渗透文化意识:学习是为了运用,同时在运用中学习,所以练习阶段是关键的。在练习的阶段,学生要求练习上一堂课中学习到的语言交流,因为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指出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给他们及时的讲解,不要让问题存留,同样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交流氛围,按照外国人通常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3结束语

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英语界人士不应该放弃这种教学方式,相信随着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的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学生们终将在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敏锐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因此,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意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西方文化的不同,平等的看待与我们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原因,不应该受到人们的歧视,我们若要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必须尊重西方的文化,我们应该在他国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创新,在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大胆接受新文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有学问有才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蔡宇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3.

篇8: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河南省郑州市机电学校(河南 郑州 450121) 王锡俭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清楚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等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您过奖了)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或用“Where?Where?”(哪里?)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两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He is a wolf.”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涵义窥见一斑: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涵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汉的文化涵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宠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stubborn(顽固)”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英美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说:“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英美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音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n likely a prostitute.(她可能是个妓女。)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篇9: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此外,以《圣经》中的Garden of Eden(伊甸园)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园”,以Shylock( 夏洛克)来比喻“狡诈者,守财奴”,以strong as a horse来表示“气壮如牛”,after tea的意思是“喝过午时茶”…诸如此类的成语、典故和短语,都是英语民族生产、生活、宗教、文艺的反映,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2.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角色表演:

例如,SEFC,Book 2A Lesson 1,学过有关问路的对话之后,教师将学校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画成一幅示意图,用不同标志表示对话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对话情景:

Student A is calling on student B to give her a message about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to be held the next Monday. When he is at her home, Xiao Wang, her cousin,is coming in.

2)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

例如,在学过SEFC, Book 2B Lesson 73-75,A freedom fighter之后,我们设置了如下练习:

Suppose Jane, a woman reporter of a newspaper, is interviewing Martin Luther King about his life and struggle for the black freedom. 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3)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

这类练习是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社交语用错误而设置的。例如:

Passenger:________

Taxi driver; Okey, Let's go.

A. 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B. Airport, please.

C. Is this taxi taken?

D. either A or B.

[提示]C项意在打听车上是否有人,与答语不相呼应。A、B、D三项中,根据对话双方的身份和动机,乘客叫出租车没有委婉客气的必要,因此,选用B项既得体,又不失礼貌。

3.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例如,SEFC,Book 3,Unit 1,Madame 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 Marie Curie,Marie, Mr 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如下所示:

姓名 1.名+姓→如John wilson

2.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 名或姓)+姓→如Edward Adam Davis

3.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

4.妇女婚后常随夫姓→如Marie Curie

称谓 1.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 Wilson(或Mr.John Wilson)

2.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职称的词不用于 称 谓→如不说Teacher Wang

3.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但 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

又如,SEFC,Book 2B,Supplementary material 5,Pianist,该短剧中写到身为富豪之子 的Gary,在父亲Mr Braint不给予任何经济资助的情况下,只身到巴黎打工,以体验“earn living by a painter”的滋味,尽管是寄人篱下,借贷度日,Gary却乐此不疲。针对这一情节,教师提问:“Why was Gary willing to go to Paris to earn living by a painter?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这里表现了Gary“独立自主、体现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当代美国的社会时尚,也是其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上述课堂教学策略仅仅是粗浅的尝试,是很不成熟的。目前,对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研究 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大纲和《教参》中在这方面还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但正如鲁迅先 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相信,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10: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和作用论文

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和作用论文

当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所起作用也越来越大,各高校也普遍重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想帮助英语学习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文化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文化,将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外语教育不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加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文化教学,本文主要是在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中西茶文化的差异

英国的茶叶是从中国传入并引进的,饮茶之风从此在英国兴起,随着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英国饮茶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逐渐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作为茶叶消费的两大国家,中国和英国都十分的热爱饮茶,拥有一定的饮茶习惯,但是由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茶文化在进入英国之后,在英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荼文化。中国在唐朝的时候开始盛行饮茶,并逐渐深入到了平民百姓的家庭当中,各地兴建的荼馆、茶楼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第一部记载茶的文献《茶经》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18世纪之前,茶叶在英国还属于稀有物品,作为新生的事物只在上层贵族中才能享用,并且当时的荼叶价格较贵,导致普通的居民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茶叶,而随着茶叶大量进口到英国之后,茶叶的价格开始不断下降,在英国的所有阶层就兴起了饮茶之风,这大大提高了英国的茶叶消费量。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加喜爱喝红茶,所以面对着最大的茶叶进口国,我国出售荼叶的时候以红茶为主,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发展,西方国家对绿茶的需求量在逐渐的提高,西方人接受绿荼的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是英国和中国在饮茶风俗和习惯上拥有较大的差异:首先,英国人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将饮茶的时间划分为上午和下午,分别是英式上午茶和英式下午茶,人们大多饮用红茶,却与中国的红茶不同。英国人在饮用红茶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添加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在喝红茶的时候一般不添加任何的调料,英国人在饮茶方式上的创新能够体现出他们茶文化品味的提升。而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喜欢喝绿茶,一般都会选择在饭后品饮绿茶,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完成茶叶的泡煮,但是在英国大多数人们饮茶都是通过冲泡茶叶这种方式完成的。

2.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作用

2.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现代人类都是通过语言来展开交流,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只有将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统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语言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既能够作为文化的载体,又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当代学生在展开英语学习的时候,只有不断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才能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教IP在进行外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将其简单地作为语言教学来进行,还要将其作为文化教学的一种,体现在实际的外语教学实践当中。

2.2 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的外语教学,很少将文化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随着文化教学的作用被人们所熟知,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始不断加强文化教学的运用。文化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实现不断的更新,因此与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若是没有将文化应用到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就无法真正地学习好语言。对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不熟悉就无法在实际生活当中将语言进行充分的利用,更不能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将语言运用灵活。作为文化的载体,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效地利用语言文化,若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那么在教学的'时候,面对不熟悉的英语语言就不能有效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对H家的文化不够了解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对英语国家文化掌握不深。在英语教学当中融入文化教学,将英国的茶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英国人们最喜爱的饮料之一,对英国茶文化的掌握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还能够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不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

3.1 中西文化的比较问题

在展开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组合决定了认知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时候,能够形成正确的交际风格和语言行为模式,就需要从文化认知出发,帮助学生对交际规范和词句法方面进行有效的掌握,面对交际化外语学习的时候,通过学习能够摆脱困境。由于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展开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将中英两国不同的茶文化贯穿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对其中涉及到的新词汇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利用与中英茶文化差异的知识作为背景,将新的知识词汇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blacktea在英国指的就是“红荼”,将这类型的新词汇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并且教师还可以介绍中英饮茶风俗和习惯上的不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还能够加深词汇的熟悉程度,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2 外来文化的导入问题

虽然利用中西荼文化的差异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外来文化的导入,教师在导入外来文化的时候需要经过三个层次:

首先,在讲授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的时候,需要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为学生解释清楚,将外语学习中可能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的障碍消除,这是文化教学必定经历的一个问题,在导入词汇的时候也要重视将文化因素^课文内容相结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其次,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具有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列出全课文的文化框架,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知识。’

最后,文化内容的导入不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必须扩大文化内容的覆盖范围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一般的文化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文化社会模式;其二是文化价值系统,只有对两种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综合的概括,才能够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充分的表达出来。

3.3 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教师利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来展开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结构,通过不断分析外语教学当中的语言现象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化认知模式不断完善。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学相长,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规避语言学习当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缺少得体性,在正式的语言运用场合中,时常出现中文式英语的情况,所以改变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也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4.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展开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还能够帮助教师充分的利用文化教学方式。文化导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师的欢迎,其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的增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西荼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不仅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更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

篇11: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的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的论文

中学时期是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可以为他们日后的英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推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并将文化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解读教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惯的差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以此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与中文存在类似的地方,如部分词汇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或者有一词多义的情况,并且很多词汇有固定用法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不被汉语使用习惯影响,就需要将每一篇文章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相联系,而并非单纯地进行词汇教学在教给学生新的词汇时,注意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并将词汇的含义、语法等有意识地进行区别教学,然后通过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翻译,在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交际能力

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在文化上存在一些相似性,并且大多比较注重集体主义而西方国家更加关注个人的行为表现,并且认为个人的奉献是构成集体利益的基础,而不是如东方国家更加看重集体的贡献同时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对个人才华的展示,并以此为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要求学生不被自己的母语习惯所束缚,并在英语学习中改变长期以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避免与外国人交际时产生矛盾或尴尬如我们在初次见面时,常会通过询问年龄、家庭情况等拉近距离,而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并且认为询问这些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环境‘并引导学生适应英语的用法与习hn,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有益的。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充分解读教材来展示西方文化知识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选入教材中的内容大多与西方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收集与西方文化风俗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短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圣诞节这个西方的重要节口前,可以要求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或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之后可以播放圣诞节歌曲或者相关的庆祝短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国外是如何准各和庆祝圣诞节的,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知识,也将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感觉没有那么枯燥和陌生,也给学生直接的英语语言体验同时可以将我国的传统节口如春节等,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的。

(二)创设语言情境来开展}I语教学

在开展中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交流和做事而在英语II语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生硬地使用所学词汇,就应该通过模拟对应的语言情境,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达到能够灵活、熟练应用所学英语材料的目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或者探索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愉悦的学习体验,就能够自觉地去探索与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筛选与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并创设相应的交际情境来帮助学生适应这样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购物过程中交谈的情境,将教室看做一个小型的商场,要求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通过依次抽签的方式来进行英语交流,在购买物品时可以用:"May I helpyou?”等常用语向消费者提供帮助,在购买完成后可以通过常用II语向售货人员表示谢意这样的语言情境非常贴近生活,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流利的}I语顺利完成了课堂任务,也达成了任务型教学的目标。

(三)将文化意识教学融入课外活动中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即在课外活动中融入文化意识教学,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英语文章或者杂志,或者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英语电影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很有帮助,也有助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在轻松观看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学习英语是没有捷径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熟悉的英语歌曲,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体会歌曲中表现的情感,进一步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一些励志歌曲也可以感染学生,让他们学会正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练习与实践来提升英语水平。

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英语歌曲,并给学生介绍与歌曲相关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跟着节奏合唱,这样的方式可谓寓教于乐,对于提高学生的}i语与听力大有帮助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推荐一些简易的英语读物供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写一些简单的读后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无论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通过大量阅读都可以开阔视野,并从中感受其中的文化背景,进而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知识。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就很难掌握这门语言中学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特点,注重融入文化意识教学,将文化与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篇12:浅谈职中英语教学教育论文

浅谈职中英语教学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的学生常说:“我的英语学得好就不来职业学校了。” 相对而言,职高生的英语基础比普高生要差得多,学习习惯与学习意志力与普高生相比也有一定距离。因为职高生的生源是一般普高学校所放弃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要么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要么是因为智力差导致的,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要么是根本不学习导致的,要么是染上不良习惯导致的,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在职业学校教授英语课,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本人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职业学校英语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感到格外的身心疲惫,加之耳闻目睹其他教师同样的困惑、烦恼、牢骚满腹,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职业厌倦、心理失衡等种种反应,在常感焦虑的同时,亦感到应当为职专英语教学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本人平时收集了教育实践素材和实践感悟,对职业学校英语课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一、教学游戏化

英语教学游戏化是指把职中英语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职中学生在游戏中发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地学习,不断去探究、理解、掌握英语知识。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职业中学的学生有着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大多数是从小学开始被逐级淘汰的学生,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普通中学的学生有着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英语课堂的要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能够引起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上改变以前沿用的单调的教学方式,尝试使用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几年的职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英语教学游戏化不仅创设了逼真、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创造了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英语水平。

二、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这一条件的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对他们多督促,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不遗忘和歧视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课后加强对他们的检查,以便他们及时回忆和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他们的`作业辅导,促使他们独立完成作业。逐步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争取发言,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对他们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记忆单词的方法,课文阅读的方法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针对各个阶段的新授内容,预先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以正确的方法来有效地学习。

三、从基础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

职高学生基础差,但到底有多差, 就需要调查摸底,了解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于职高英语的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进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造英语的情景,鼓励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职高新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英语上的困难障碍,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是刚刚经历过中考的挫折,学习心理发展的成熟水平还不足,特别是对经历学习的艰难过程的心理准备还不足。要使职高生有扎实的英语文化基础知识和毕业后上岗就业或升入高职院校深造时,能有效地运用英语,且具有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必须要清除这个障碍。

另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学生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反应敏锐,并富于想象,勇于创新,但有时职高的英语学习并不能让他们表现出这一点来。同时在思维方面,他们的意义识记(理解识记)有了显著的发展,单纯的机械识记已不能适应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爱好。

因此在职高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职高生消极多于积极、悲观多于乐观的不良心态,形成勤奋、勇敢、坚强、自信、积极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引起职高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英语。其次,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抓住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开口、也乐于开口的语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够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保证了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

有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用新的适合班级的英语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在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相信我们用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方法来优化职中英语课堂教学,以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那么我们职业中学的英语课堂一定会红红火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