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论文 > 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直接叠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篇1: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思想政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开设和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及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政治教师可从实现以下“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

一、超越教材,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

今天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绝对不能认为仅凭思想政治教材就能学好,这一点广大教师已取得共识。应该说,教材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必须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更不是《圣经》。正像历年中考命题原则所要求的:“命题要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依据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有了这种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我们就应该大胆超越教材。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按每课、每节、每框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依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不同的方式,拟定不同专题授课。如:初一年级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品德教育,我先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再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采取主题班会、演唱会、辩论会、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如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尊敬老师的养成教育,我就开展了“孝敬父母”、“老师,您辛苦了”等主题班会。初二法律常识的教学,我就先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当地实际,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举办实话实说、模拟小法庭等活动课,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知识得到理解和深化。

其次,对教材的理解,要本着灵活多变的原则进行活动教学,对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规划重组、再创造。例如,在初二年级《合作・竞争》中,教材选用了两只狮子共同吃掉一只被哄散的牛羚的例子,如果按照课本设计的教学思路讲解,学生可能难以透彻理解“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从学生身边的事说起,以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期间每位同学都参与过的班级间的拔河比赛作为例子,让学生形象中轻松掌握了这一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再次,要加强新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思维与社会发展同步。如我在教授初二年级的《难报三春晖》时,适当引入“暴走妈妈”等新事例,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前提下,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课程资源,从这些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相应的教育。

二、超越课堂,走出课堂“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重在心理的滋润、思想的内化、行为的引导。因此,作为政治老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那么如何让政治教学走出课堂“自我封闭”的小圈子,迈向社会大课堂呢?

首先,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关注社会问题的研究与生命价值的追问。如:在学习了《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课后,让学生开展《科技对我有用吗》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机械重复的作业训练被小课题研究所取代后,更能充分显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社会调查。要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到关乎国计民生的深层思索,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结合所学书本知识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如:“关于宁江河系列调查”中的“宁江河采风”,是针对初一政治教材中陶冶高雅情趣和热爱家乡教育所进行的调查活动,在这富含生活性的调查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了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以上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为国分忧的思想,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道德感与责任感。

三、超越教师,搭建真正平等对话的平台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老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搭建老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首先,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与老师平等的感觉。如:学习初一年级《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框题时,作教师的我先说出了自身的优缺点,然后鼓励学生自我“解剖”,说出自己的优缺点。学生无拘无束,纷纷主动发言,并提出了一些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问题。

其次,让学生超越老师,还要把创新的权利交给学生。政治课上,我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小心呵护学生的创新火花。如在讲《人生当自强》中提出一道“透析现象,请你来总结”的思考题,有一位同学用语文课本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来引入,分析全面,见解独到。学生的创新观点,不正是“不满足老师提供的答案”、“超越老师思维”的具体表现吗?

总之,我们要重视政治教学的“三个超越”,这对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论文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论文

【摘 要】当今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地贯穿于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堂效果

当今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地贯穿于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体会,望与大家啊商榷。

1.化学课堂教学中,谁该是“质疑”的主题

所谓“质疑”,其实就是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救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的应用,而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需要创新思维。可见,提问、发问式创新的开始,缺乏质疑精神的学生,是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上预先设计好种种问题让学生回答,渐渐丧失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最终与具备创新精神无缘。

有一些学生善于质疑,但老实回答他们问题的态度挫伤了他们的质疑精神。我们从教中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我所教的学生中不乏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新奇好问之人。他们经常在课上就老师讲诉的某各类内容差话题问,一节课有时能踢好几个问题,通常对于最初的问题我还能认真细致的讲解,但提的多了,时不时的打断我的讲课思路,甚至有时问题提得漫无边际,我就有些不耐烦了,认为这就是对教学的干扰,因为回答他们的问题就会占去一定的时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又可能完不成了。于是,我往往会武断的给出了是否的结论。不久我发现,原先爱提问的学生,提问渐渐变少,最终不再提问了,课上的表现也不像原先那样精力集中了。我开始反省自己,不正是自己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武断和漫不经心,才挫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不敢再提出自己的疑问了吗?

在课堂上一道学生学习新知识,需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教师要耐心的听取学生的质疑,及时的解释。还可以尝试让别的学生呢个来释疑,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有疑必质、有问必释的氛围,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在化学课堂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当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大凡有这唯我、自私的心理倾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尤为重要。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及日本科学家百川英树在研究导电塑料领域跨国几十年合作,最后成功摘取了“诺贝尔奖”的桂冠,充分说明在当今高度开放的信息社会里,团结协作是取胜的法宝。

2.1 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学生迎造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环境,全面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2.2 如何运作

2.2.1 明确考核内容: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成员间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2.2.2 合作学习方式

①同组成员间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互帮互学、互助出进,

②互查作业完成情况

③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都可按合作学习小组来完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④队小组的评价

队小组取得成绩的优劣、取得成绩所做的努力、合作学习的协调性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可放在一次测验后、一次试验后或一次活动后。

2.3 合作学习的成果

通过合作学习的尝试,班级的化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语言交流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实验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时,同学们按照教材的要求,在滤纸上每隔1.5M―2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在在棉花上滴浓氨水,,结果学生发现最终滤纸上变出的红色都连为一体,不能很好的观察到酚酞变红的先后顺序。学生提出此问题,我就让他们积极的思考,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合作组经过讨论,提出这几种原因:

①滤纸的吸液性太强

②芬太实业的浓度太大

③所滴酚酞试液的量太多。我们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接着又引导他们,现在老师只准备了这一种滤纸,而且酚酞试液的浓度也已确定,那咱们怎样才能克服上述实验的缺陷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要减少滴在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的量,我们有就怎样具体实施向他们发问,思考片刻后,学生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①将占有酚酞试液的滴管在滤纸上点一下,不要挤出一滴来;

②改用较细试管滴酚酞试液。为了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同学们又按该进方法重新操作了一遍,结果实验非常成功,课堂上,和彩声连成一片。

上述是笔者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的尝试和体会。当今的化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要想把握好如今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宗旨,只有这样,我闷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篇3:有效课堂应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教学论文

有效课堂应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教学论文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话题,新课程也不例外;综观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增进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轻松学并且学得好。结合个人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应体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受到教师的关注,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百分之百的参与

百分之百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课堂有效的前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1.选择知识生长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首先要梳理知识的本体脉络,明确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找出新旧知识的交汇点,在此选择知识的生长点,据点设问,通过问题使新知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给新知识赋予个体的意义,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形成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

2.利用任务驱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在梳理知识本体脉络、分析学生认知脉络的基础上,理清课堂问题线索,设置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群,把知识溶解在问题中,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观察与操作,让感知陈述性知识;通过学生参与表达,让学生强化认知表象;通过学生参与知识整理,让学生学会概括与归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把握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学生参与知识应用,让学生学会演绎,明确知识的应用范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切入点的选择方法。

3.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认知冲突是学生处于平衡状态的认知结构被打破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课堂上只有让学生不断处于认知冲突中,才会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

课堂引发认知冲突的方式很多,如陌生的问题情境,基于课堂问题产生的猜想与假设,探究问题中产生的不同见解……。

围绕认知冲突,通过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和交流,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同时收获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二、百分之百的关注

课堂上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受到教师的关注是课堂有效的基础。“罗森塔尔效应”证实了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但现实中教师对教的关注要多于对学的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关注要多于对学生情况的关注,对知识与技能关注要多于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三项工作,使上述关系趋于平衡,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求教师“蹲下来”,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课堂学习的内容,力求做到“五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二大规律: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同化)、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顺应);二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把握了知识本体规律和知识应用规律、是否把握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三看教与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四看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表达;五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反映;六看学生探究、思考、问题解决的状况。一句话,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特别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依赖性;要鼓励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朝着“不教之教”的方向努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往往是同步变化的。因此教师要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用情去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教师教学信心十足,生动活泼,思路清晰;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主动积极。

三、百分之百的达标

课堂教学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实际教学中可以上不封顶,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但下要保底,必须使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严格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好三个目标,一是要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注重知识规律的教学,重在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二是要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目标,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注重让学生把握知识应用的规律,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表达、问题解决等方式把握知识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切入点的选择方法上进行总结和积累;三是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优先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重在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篇4:试论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措施论文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主要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基础是实验之泉.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数量变化和本质上的关系通过实验明显显现出来,使问题通过实验简单化.作为教师的主要阵地和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及价值观的主要场地,物理课堂教学必须与实验活动密切结合.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步伐,深化新时代下复合人才培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1课堂实验效果提高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科学实验是基于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有目的、有步骤的认识自然事物和规律的基本的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物理学是基于实验事实的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和构建物理理论的实验科学.如在讲物理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向暖瓶灌热水时,用声音判断水是否注满;在讲大气原理时可以用医用注射器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等.物理科学实验是基于仪器测试,通过次要因素排除,主要因素突出,以实现物理要素的掌握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为主要目标的科学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是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为了实现相应的物理实验目标,基于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以实验对象状态的改变、物理实验事实的获取和物理教学目的的完成为目的,实现物理教学目的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其中就教学目的和形式将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划分为课堂演示物理实验、课内物理小实验、学生物理实验和课外物理实验等四种类型.具体来说,课堂演示物理实验是教师为了充分展示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在课堂时间通过现场演示,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能够真实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并透彻的分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学生物理实验旨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实验室课堂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获取数据,并完成分析和总结.课内物理小实验旨在设置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小巧灵活、便于操作和实现的物理实验活动.如用乒乓球做动能、势能相互转化可以演示实验:(1)乒乓球做竖直上抛运动;(2)乒乓球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这两种方式说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方式;(3)演示乒乓球在学生之间互相传递抛接.分析此种实验的创设问题情景,讨论球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跃?乒乓球飞跃中球对手是否做功?乒乓球在飞跃中有什么能?这些问题体现惯性、功、能的分析以及功和能的区别,在活跃的气氛围中领悟实验知识点、原理、变换实验条件,讨论实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边提问,边演示,抓注注意点,由点及面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共同之处.课外物理实验是在非课堂时间内开展的,包括课外学生自行观察自然现象、隶属课堂内容但属课外活动的家庭小实验等物理实验活动.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设置相应的物理实验,实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物理规律的理解,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塑造,实现技能的掌握.实验技术的培养,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透彻分析,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培养均体现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内涵.课堂实验活动作为物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们深深喜爱的实验形式,无论是课堂上教师的操作演示还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均是课堂实验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实施形势下,提高实验效果是亟待解决和提高的重要问题.实验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可以大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篇5:试论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措施论文

2.1观念的改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基础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改进,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师本位观念.将教师的“辛苦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推动者”.教师要实现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目标,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争取在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学生操作实验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鼓励等.将师生互动贯穿于实验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主人翁精神.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改进,就是要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实验操作的培养,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科学思维能力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有效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正确的实验结果不全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物理实验效果的标准,学生的宝贵经历和亲身体验等切身的探索过程才更重要.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以及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然后让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便是此时的大气压.如在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可先让两位学生对拉,随后增加两名学生对拉,学生们用劲力气但没有达到效果,这时教师演示轻轻打开气阀,找一位学生吹一口气,两手指示他对拉,这时球就被轻轻地拉开了.学生们在惊奇中理解掌握知识,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实验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增进了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2.2方法的改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动力

新课改实施条件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三者有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堂实验不应该只是枯燥的知识学习的途径,而应该是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争取自主学习能力早日实现的基础.学生也不应该是给教师演示喝彩的观众,而应该是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主体.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能力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

2.3考评的改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保障

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引入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的实施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快乐学习,真正认识科学精髓和真谛的重要保障.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改进,就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综合考评体系.要彻底摒弃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学生的法宝这一错误的考核机制,彻底摒弃单纯的以考试成绩轮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发掘精神的培养,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科学精神的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学习情绪的培养等多因素均应纳入到多元考评体系.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是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设置物理实验,实现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物理规律的理解,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塑造,实现技能的掌握.实验技术的培养,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透彻分析,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培养均体现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内涵.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观念的改进是基础,方法的改进是动力,考评的改进是保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实现三个超越,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果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