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毕业论文

体育毕业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体育毕业论文(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up2ccvv”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体育毕业论文

篇1:体育毕业论文

体育毕业论文

1.体育游戏的作用

1.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兴趣是青少年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原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个有趣的体育游戏的采用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样一个融入体育游戏,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较之单调枯燥的教材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体育技能。

1.2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竞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活动具备竞争这一基本特征,参与双方遵守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展开激烈竞争并力求胜利,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展示自我并获得相应的肯定。譬如篮球,篮球以其激烈的竞争性和竞争结果的未知性吸引着许多篮球爱好者。而篮球游戏可以将其融入更多的游戏趣味因素,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从而使其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所以我们可以将篮球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的创编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体技术特征,并满足课堂教学变化和不同赛事的实际需要。游戏是否能做到形式多样直接影响到体育游戏能否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以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的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4消除疲劳

在体育课将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转移学生兴奋点,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游戏缓解疲劳,放松机体,使各项生理机能得到调节。

2.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遵循的原则

体育游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并非所有形式的游戏都适用于教学活动。因此,在创编游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健康游戏

是否具有教育意义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要采用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有助于学生体质锻炼的游戏而非那些庸俗、无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

2.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具有趣味性

创编和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认识能力以及心理态度。游戏的难易程度应结合学生年龄高低等来考虑,做到让学生感兴趣是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

2.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选取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允许,譬如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组织方式是否过于复杂,如果硬件条件无法满足或者难以组织,那么游戏再好也不适合用于体育教学。

3.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3.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现在高校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多以慢跑、定位操等形式,这类形式的准备活动由于重复使用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具备类似功效的游戏诸如蛇形跑、螺旋跑来达成热身效果。这些形式多样且新颖的游戏不仅便于组织而且富于趣味性,此外,还有一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比如“人手一球”、“有效无效口令”。这些形式多样游戏较之传统热身运动,更有利于调节学生兴奋性,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3.2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合理运用游戏法改变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单一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变化中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形成动力定型。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采用“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一类游戏在富裕趣味性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蓝驱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增加教学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中长跑原本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心肺功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的活动,但是一旦按照竞技比赛的要去让学生被动地绕着田径场跑,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恐惧心理,这不仅不能有效达成锻炼的目的反而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相反,如果采用一些通过各种形式为长跑赋予一定情景的长跑游戏,例如:追逐游戏、越野跑等,就可以以一种更为轻松愉快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在球类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缩小场地和改变规则等以适应学生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质量和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大纲中,设计了科学、全面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技术难度大、身体负荷大、内容单一等特点,身体素质锻炼通常情况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单调的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加上体育游戏,能够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远”、“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

3.3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在整理活动中也可以利用游戏等方法来消除体育课后的疲劳,加快身体机能恢复,加快人体从紧张到安静状态的过渡过程。用以帮助学生整理的游戏活动应当力求轻松、精彩、活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尽快放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适当安排发挥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促进传统教学向快乐教学转变,以便更好地完成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此外,我们要正视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计划性地组织游戏与教学充分结合,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有力辅助工具,提高其运用质量,为体育教学服务。

篇2:体育田径毕业论文

体育田径毕业论文

1现今中职学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观念不到位

新课改实施后,对于中职学校院校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有着非常大的冲击。在新课改中,其“淡化技术”及“健康第一”等方面教学要求的提出更加强调学生体育习惯及体育兴趣的养成,这同传统田径教学观念非常明显的差异。部分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并没有对新课改要求进行充分的把握,简单地将新要求认为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娱乐化及自主学习等,而没有根据教学要求开展相关的田径锻炼及田径学习,并因此不能对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1.2兴趣习惯缺失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兴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的,虽然在新课改中已经强调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对素质教育思想进行积极的贯彻,以此在提升田径重要性同时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兴趣并不高。这种情况的存在,首先是因为在现今中职学校院校中还没有对素质教育进行充分的实施,文化、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院校中依然具有着非常高的比重;其次,学生从小就缺乏这种系统的体育锻炼,认为田径是一种累、苦、不好玩的课程,并以此使其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最后,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仅仅注重课程内容的传达,而没有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观念进行着重培养,使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兴趣。

1.3教学方式单一

在新课标实施后,传统教学方式同新课改下的田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部分教师在思维、角色及教学方式方面没有同新课改的要求进行及时地更新,因此出现了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的情况。在部分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注重对田径基础技能的传授,在将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则安排学生不断、重复地对示范动作进行演练,且在内容上也没有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充分地考虑,在技术难度上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没有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身特点进行良好的匹配,对学生田径运动中所应当具有的娱乐性及健康性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忽视现象。在教学方法方面,也主要是以示范动作学习为主,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产生了教学难、学生不愿学、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2中职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三步曲”

2.1教学观念转变

在新课改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需要能够同我国新课改要求相适应,在对自身原有教学观念进行积极转变的基础上开展田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能够对新课改基本要求进行积极地把握、对学生健康同田径锻炼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认识到这种田径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中职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此能够将学生的体育健康作为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最高目标。在实际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理论教学产生重视,同时也不能忽视体育教学的动作演练,并在为学生进行充分技术训练、安排足够田径运动时间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田径运动知识进行掌握。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也需要对田径教学所具有的完整性、细节性以及系统性产生充分的重视,有效地将体育健康教学观念良好地贯彻到教学、学习及评价中去,使学生在对田径运动相关知识积极掌握的基础上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

2.2教学方式多样化

2.2.1内容的可接受性在中职学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不应过于依赖相关的体育教学,而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体质进行积极提升的基础上开展系列教学活动。要想真正地使学生的田径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就需要能够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地转变,不再简单地以体育成绩作为学生课程水平检验标准,而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使田径这项运动更具吸引力,以此使学生能够更乐于接受该门课程。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中职学校田径教学时,就需要努力加强田径运动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在知识讲解中穿插体育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程内容讲述完毕后开展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跑步、踩球游戏及跨栏比赛等,以此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起到丰富业余生活的效果。

2.2.2内容的可拓展性在现今部分中职学校院校的田径教学中,其对田径课程所指定的教材往往具有着非常死板的特点,学生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对田径教材进行选择、开发时,就需要能够以学生体育发展为本,积极注重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灵活性及趣味性。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其开展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技能,对此,也对教材的应用性有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选择、内容选择时能够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熟悉化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此外,对于以往教材中对田径项目描述过于抽象的情况,也需要教师争取将内容变得简单化、通俗化,以此更利于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2.2.3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网络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到很多教学活动之中,而该种技术也非常适合运用到田径教学之中。在以往田径理论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在讲台上单方面地对相关动作的内容与要领进行示范,学生听起来不仅非常枯燥,所获得的效果也非常有限。而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则可以在多媒体授课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动画、视频或者图片,使田径教学具有着更加生动的特点,以此在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兴趣。

2.3软硬件建设

2.3.1体育设施建设在中职学校田径教学中,硬件设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现今部分中职学校院校中,其所具有的'田径教学设施相对来说还较为简陋,不仅将直接对田径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也是一种较大的降低。对此,就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在对该类问题引起重视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体育田径硬件设施的建设,使田径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同时,也需要学校能够做好后勤管理方面的工作,避免这部分体育器材因使用时间过长或者管理不善而出现较为严重的破损、损坏等问题,这在提升硬件使用效果、使用寿命的基础上也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学校的体育设施投入成本。

2.3.2完善考核标准在田径教学中,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较好的反映,考核结果的合理与否也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在新田径教学改革中,中职学校院校就需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氛围,在对学生健康短期效益引起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需要对学生相关田径技能、运动技术进行评价,还需要能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合理地考核。且在保证学生评价全面性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为每一类学生考虑,即在对最终成绩进行核定的同时也需要做好学生进步情况的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进而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开展课程学习。

3结语

田径教学是现今中职学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身体、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文中,我们对中职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中职学校田径教师在实际田径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积极落实,以此获得更好的田径教学效果。

篇3:体育教学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

小学体育对培养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看看下面的体育教学毕业论文吧!

体育教学毕业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摆正体育教育的位置,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观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小学生以及家长对小学体育课的重视都不够,认为小学体育课可有可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太理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三种方法,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达到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对体育教学的教案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其中设置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传授真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真理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课堂的“引导者”,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者。

二、发现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还有的学生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上体育课,没有动力,因而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铅球时,技术和体力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鼓励他,只要练习方法对,就一定能够练好,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2)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多关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一定的期望值。3.在练习形式上要多添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灵活,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动起来生龙活虎。

三、在体育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教学效果

在小学生篮球的学习中,教师应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还可以向对方请教,且使练习密度加大,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动作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在对其他同学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感觉,从而更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别人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放开心理压力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求也越高。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多花心思创造好的体育课堂,营造好的环境给小学生带来快乐,真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美琼.小学体育教学新论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04).

[2]王晓源.浅议小学体育教学[J].新课程:中,(06).

篇4:体育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品牌营销意识逐渐增强,城市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对城市品牌进行营销。利用体育赛事进行大型活动的营销策划,促进城市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但是,目前阶段,各大中小城市在选择赛事和城市本身的匹配度以及相应宣传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结果使得很多赛事在耗费了大量资源之后并未能达到城市品牌营销的目的,一些为赛事建设的场馆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因此,本研究基于此现实意义,认为在选择赛事之前,有必要对城市举办赛事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在前人定性研究基础之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初步尝试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条件体系,根据pest分析工具和建立条件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出我国城市举办国家单项体育赛事的条件体系,并以杭州市选择五人制足球世界杯赛为例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由于国际综合性赛事具有时间长、举办地轮流制、竞争激烈等特点,因此,在北京举办了xx年奥运会后,我国城市应重点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并充分结合城市自身情况,综合考虑赛事项目,进行可行系条件分析。

(二)本研究运用pest分析工具,征求专家意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赛事技术因素四个目标层,构建出一套包含11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我国城市申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条件的条件体系。其中,根据专家意见、对于部分重合以及界定范围不明确的条件进行了修改。

(三)城市在运用此指标进行分析时,可以结合可行性评估,作为参考,同时,不同的城市在选择不同的赛事过程中,灵活运用该条件体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指标体系做出评估。

(四)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路径,由于研究时间以及我国城市类型多样性和各个单项赛事的特殊性,本研究在条件指标的构建尝试中未能选取更多的城市或赛事进行实证研究,这也是本文存在不足之处。

(五)本研究建议后续研究从多个城市的对比研究和选取一个城市长期跟踪调查对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延展条件指标体系,不断的完善。

摘要 5-6

abstract 6-7

1 前言 10-12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

1.2.3 论文的不足和后续分析 11-12

2 文献综述 12-18

2.1 体育赛事理论 12-14

2.2 城市申办体育赛事模式 14-15

2.3 城市营销与体育赛事 15-18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8-19

3.1 研究对象 18

3.2 研究方法 18-19

3.2.1 文献资料法 18

3.2.2 专家访谈法 18

3.2.3 层次分析法 18

3.2.4 德尔菲法 18-19

4 分析和讨论 19-44

4.1 相关理论 19-23

4.2 城市营销与体育赛事 23-26

4.3 城市申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条件分析 26-33

4.4 城市申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的条件体系构建 33-41

4.5 实证分析 41-44

5 结论与建议 44-46

5.1 结论 44

5.2 建议 44-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49-52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2

篇5:体育师范毕业论文

体育师范毕业论文

体育师范毕业论文:高校体育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

摘要: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将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尊重历史文化的崇高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校中传统体育项目教育的不完善,认识到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体育 传统文化

1前言

我国的民间传统的文化项目多种多样,体育项目更是种类繁多,它的内容与形式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锻炼了人的思维,培养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而将传统体育理念与现代体育精神完美结合,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弘扬了一种推陈出新的精神。

2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分析

2。1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能使我们懂得尊重文化,了解历史。民族传统中的体育项目被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传统的体育项目是经过历代人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也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的,各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过他们的独特思想与实践经验,为我们创造了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体育项目,为我们代代相传[1]。

2。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传统民族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成为现代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现代体育教育的完善,又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拉近了学生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投入的经费,缓解了资源匮乏的局面,并且也为现代体育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3高校体育教育中引入传统体育的现状分析

3。1人文氛围不浓,学生锻炼兴致不高

传统的体育项目,人文情怀浓,历史相对悠久。另外,包含了一些中医养生的理论研究,不论是哲学、政治与军事,还是文学、宗教与修身养性,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与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将现代体育的教学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必须注重人文氛围的渲染。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老师的民族传统知识基础薄弱,理论研究不深入,致使体育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严密,达不到国家对于传统体育教育的要求,致使学生缺少对于传统项目的学习兴趣。

3。2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内容过窄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仍是以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以及体操、田径项目为主。被引入的民族项目不被重视,一些地区设置的民族项目中有武术类的项目,但是一些特色养生与健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根本没能实施。一小部分学校将其作为选修项目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能真正发挥其锻炼学生身体、加强修身养性观念的作用。

3。3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

普通高校中真正毕业于体育专业的老师比例较少,部分是一些其他专业的转业人员,他们经过短期的体育课程知识的培训后上岗任教,相当部分的人员的体育教学知识匮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需要相当广的知识面,对于与项目有关的背景、历史、渊源都必须有所了解,并能将其讲给学生听。如果专业知识不够,不能运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讲解,就不能将理论与技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传授给学生。

4高校体育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议措施

4。1深入发掘民间资源,达到学校与当地资源的优势互补

大部分的高校体育老师都是接受学校教育资源,很少做到与当地的民间传统资源相结合来教学。如大部分的武术老师掌握的只是一些竞技套路,没有完整的武术技艺。如果深入地挖掘当地资源,下乡去采集信息、请教资深武术学者,并结合学校的资源,开展几次专业的研讨会,将老武术学家请到学校来进行优势互补,就能够使学生了解到真正的武术。另外,可以组织学生下乡参观当地的民族竞技类活动与表演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参观中感受民族体育项目的魅力[2]。

4。2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意识

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与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中无论是体育老师还是大学生群体,都要培养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能够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当地人对其的认可已经说明传统体育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3]。

4。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校园,一方面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资源,在不违背新课改的要求下加以创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完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结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对传统的承继下,创造新的项目技术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5结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将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学校教育融会贯通,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为了能够实现现代人才良好身体素质培养的现代体育精神的目标。并且对于树立“素质教学”理念,完成“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守杰。浅谈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信息,,(32):204—213。

[2]梁亮。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开展[J]。科技致富向导,,(15):64—65。

[3]宋保华。河南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篇6: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对彝族地区学校调查并分析,论证了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彝族地区学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更好地传承发展,增加彝族地区学校课堂的丰富性和吸引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摔跤彝族学校开展 可行性探究

1 前言

摔跤: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是一项古老的竞技项目,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世界各国都有其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摔跤在我国凉山彝族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之一。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族年期间,摔跤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彝族摔跤是一种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特点是两人徙手进行搏斗,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很高,通过学习和练习摔跤,能够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较大幅度地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的工作能力大有益处。近几年来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逐渐被淡化,同时掌握摔跤动作技术要领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能在彝族地区学校来开展摔跤运动这门课程那么有利于推动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的发展,能够提高彝族地区学校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其意志品质,使得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摔跤人才参加比赛。

本课题研究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的可行性来说明摔跤运动课程的开设对彝族地区有积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深入到凉山彝族地区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坪坝小学、马鞍小学)

了解当地的具体发展现状,并选取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哈土小学的在校学生、教师、领导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大量查阅和收集彝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深入到彝族地区开展研究,最终得出真实的结果。

2.2.2 访谈法

询问哈土小学在校学生对摔跤运动课程的开设和对学习摔跤运动的看法,与学校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学习摔跤运动的积极作用,以及课程开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学校领导进行深一步的交流与讨论影响课程开设的因素,再提供一些建议与之参考。

3 彝族摔跤运动的主要特点

3.1彝族各地摔跤技巧不同,规则各异

在彝族中摔跤能手非常受族人尊敬。因而,摔跤活动也开展得很广泛。各个地区的彝族都有自己规定的摔跤日期,大小凉山以及滇西的巍山、楚雄一带,以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火把节为主,还盛行在结婚典礼上举行摔跤活动。滇南的弥勒、路南主要在农历二三月摔跤。滇东的却在农历各月祭祀以后进行三天。其他还有在彝历年、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进行摔跤的。云南彝族摔跤通常是从站立摔转化为跪撑摔的循环式,主要动作为抓住对方腰带,抱单腿、过背、夹臂翻、穿腿等,使对方双肩着地为胜,与国际自由式摔跤相近,只是不分体重组别,没有时间限制。四川凉山州彝族摔跤,则是双方先抱腰抓好,尔后再用肩、臂和腰动作将对方摔倒。运动员在场上三战两胜,败者退场,胜者再战。彝族摔跤不搞决赛,只要连续战胜两个以上不同对手,就给予奖励。胜两个,败于第三人的,当场奖红布一米,胜三人以上的,参加“挂红”仪式。每次摔跤结束时,大会将战胜三人以上者都集中在场内发奖。战胜对手最多的为“摔跤王”,在身上披挂缠裹约十米长的红布,称为“挂红”。别的优胜者,都按战胜对手多寡,分一至五等奖,以红布数米,分别“挂红”。

3.2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彝族摔跤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记载,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摔跤运动,同时摔跤运动也是奥运会曾经的项目之一,由于其特点是两人徒手靠技巧以及力量获取最后的胜利吸引了许多人去关注,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如:彝族、蒙古族等)将它作为了一种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是其节假日期间的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特别是在彝族中这项运动是家喻户晓的,在每年火把节、彝族年和春节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项运动不仅是彝族的娱乐活动更是衡量彝族小伙身体素质以及力量的标准,每年最终的优胜者不仅能够“挂红”还将获得“摔跤王”的称号,所以摔跤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4 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4.1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校摔跤课程开设有多种因素,政府的行政职能占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到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体育局走访调查,并将在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课程相关事宜告知有关负责人,得到当地政府及体育局的一致认可,认为此举为传统的体育文化事业能够继续发扬下去,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其次,在彝族地区学校开设摔跤课程,有利于此项运动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频繁,文化也相互渗透和影响,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彝族摔跤运动会会随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进一步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正常的文化,经济和各方面的交流提供了重要保障。

4.2 学校领导及师生对摔跤课程开设的态度

通过深入到彝族地区学校的调查以及对哈土小学领导及师生的访谈进行了解,学校领导从多方面考虑了开课问题:由于哈土小学学校处于偏远的山区当中而且接收外来事物的信息较慢,学校总是走墨守成规的的路,几乎无创新理念,当讨论到摔跤课程的开设,学校领导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认为新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哈土小学学生身心的发展,打破了哈土小学长期以来传统单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校风的建设;学校的教师认为摔跤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彝族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够推动彝族地

区学校稳定的发展;由于哈土小学条件设施较为落后,平时同学们上体育课更多的是自娱自乐,大部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少部分学生从小受家人的影响从而酷爱摔跤这项运动,当问到学生对摔跤课程开设的看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学习,因为学生们平时上的体育课基本学不到东西,面对新课程的开设充满了好奇以及憧憬。因此,学校领导及师生对学校开设摔跤课程都有积极的态度。

4.3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

通过实地考察,3所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鞍小学)都位于山脚下,除了靠近城区的马坪坝小学有操场,其他学校校内没有完整的操场,更多的是泥巴地凹凸不平;通过访问和查阅资料摔跤场地应该是在平地上或者是在室内进行还要有一定的器材(如:安全垫等),如果遇上下雨等天气,坏天气将会影响正常教学,校内领导和教师经过讨论过后平时摔跤课程可在教室内进行,基本能够解决教学场地问题。

4.4摔跤师资现状

经过对4所彝族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坪坝小学、马鞍小学)的走访得知,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为彝族,从小受家族影响大都学习过摔跤,并且每所学校都有掌握摔跤运动技术的教师,个别教师还曾经参加过专业的摔跤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以上信息显示,学校已具备较为丰厚的摔跤师资力量,能够有力的推动此项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摔跤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更好的促进此项运动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5 开设摔跤课程的积极影响

5.1 打破了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

通过访谈了解到,哈土小学等学校从未有针对体育课的考试,摔跤课程的开设,打破了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增加了学校体育考试的项目;这也是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合不合格的标准,也正因为有了考试,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提高了重视程度,改变了哈土小学等彝族学校长期以来传统单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增加了课堂的丰富性。

5.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前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联动反应敏锐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望较为强烈,对

新事物充满好奇,摔跤项目动作技术多,学生通过了解技术动作,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进行练习和使用,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时摔跤动作比较简单,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进行训练,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另外,课程的结构比较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5.3 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摔跤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发展,课程的开设不仅增强了学生强身健体意识,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生机勃勃,充满青春活力。其次,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关于摔跤的体育活动及赛事,有利于推动学校“全民体育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心态积极向上、气质朝气蓬勃。摔跤课程的开设不仅促进了彝族地区校园稳定的发展更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通过深入到彝族地区调查并分析得出最终结论:彝族各地摔跤技巧不同,规则各异,同时这项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这门课程,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当地学校领导及师生的一致认可,学校的场地设施及师资现状基本能够达到课程的开设要求;开设摔跤课程有着积极地影响,打破了彝族学校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综上所述,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的开展对彝族地区有积极的作用,是可行的。

6.2 建议

彝族地区相关者政府部门应尽早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协会等),加大对彝族地区扶持力度,为彝族地区学校开展关于摔跤项目提供政策、财力物力的支持,使彝族摔跤很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推动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学校领导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把关,要求体育老师将摔跤这门课程在彝族地区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得学生从小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篇7: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对象,他们的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危害心理,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都有危害,尤其是以后担任体育教师的大学生,会影响国家教育“立德树人”实施,影响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对自身心理的危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还建议了从四个方面引导他们抵制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养成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危害心理

1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

1.1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1.2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1.3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1.4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社会纯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者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学习休闲生活等,部分学生已经出现消费心理、行为同身份不相匹配的情况,折射出他们的不成熟不确定性,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毕业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而且大部分都要担任体育教师,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是“立德树人”的阻碍,是我国高等教育迫切解决的问题。

3.1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3.2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3.3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3.4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父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休闲费用的主要供给者,家庭是大学生消费开支的主要来源。家长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本着对社会、孩子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榜样;同时,对于孩子的消费,不是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要适当的限制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在物质关怀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的舆论导向;创造勤俭节约的大学氛围,引导大学生优良的神会习惯;家长建立正确的培养子女的消费观,适当限制子女的消费需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共同管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孙旭芳,冯文全.论大学生新型消费伦理观念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31).

[2]陶群.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分析[J].消费导刊,(07).

[3]黄玲俐.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4]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2).

[5]范琛.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知识经济,(05),

[6]李芬.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道德评价[J].才智,(22).

[7]赵玉宝,毕超.运用行为塑造理论重塑困难生消费行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08).

[8]桂富强.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9]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0]钟义红,肖惠海.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7(34).

篇8: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专业设置 问题 对策与建议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概述

当前国外体育教育或体育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呈现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课程设置基础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开发、课程选择过于随意。在课程评估方面,尚未建立合理的评估工作程序。开设课程同开辟一个研究领域是不同的,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个研究领域。

2。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1)重传统,轻时尚。即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如中长跑、跨栏等田径类项目,忽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的引进。尤其是新项目,如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安排与研究。

(2)重形式,轻实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在我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差,教学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能真正同专业课程相联系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3)重技术,轻理论。即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教育模式“重术轻学”,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上,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学习所占的分量较轻。

3。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

(1)在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缺xx证。我国有的高校已提出“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改革方针,而将相近的专业合并起来构建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大趋势。

(2)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未体现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本身缺乏内在的.有机结构,有些选修课的设置牵强,随意性明显。综合课程和选修课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偏少,教师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体制之中,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的欠缺。

三、改革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体育教育的创新不单纯是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在办学的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传授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首先要带头在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上转变,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再者,加快教材的科学化和适应性建设,教材应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使教材体系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

2。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干课程的作用

在高年级中开设自主型活动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两种不同课型的试验。自主型活动课中教师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技术辅导和考查,其他环节由学生自主性活动所替代。开放型综合课采用俱乐部制或协会制教学,在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等方面是综合的。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要突出反映专业的特点。首先,师范特性显著。在培养体育教师的层次上可兼顾多级需要。其次,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课,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

3。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目前的情况下,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可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让学生相对集中地学习某一学科门类的一些课程,如娱乐体育、体育保健康复和体育经营管理等副修方向。充分利用学校各专业的资源,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

在当前社会转型、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朝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主要从教学改革的内部因素出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向的改革,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9)。

[2]卢元镇。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02(2)。

[3]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

篇9: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对彝族地区学校调查并分析,论证了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彝族地区学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更好地传承发展,增加彝族地区学校课堂的丰富性和吸引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摔跤彝族学校开展  可行性探究

1 前言

摔跤:重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是一项古老的竞技项目,两人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世界各国都有其民族特点的摔跤形式和方法。摔跤在我国凉山彝族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之一。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族年期间,摔跤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彝族摔跤是一种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特点是两人徙手进行搏斗,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很高,通过学习和练习摔跤,能够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较大幅度地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的工作能力大有益处。近几年来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逐渐被淡化,同时掌握摔跤动作技术要领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能在彝族地区学校来开展摔跤运动这门课程那么有利于推动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的发展,能够提高彝族地区学校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其意志品质,使得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摔跤人才参加比赛。

本课题研究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开展的可行性来说明摔跤运动课程的开设对彝族地区有积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深入到凉山彝族地区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坪坝小学、马鞍小学)

了解当地的具体发展现状,并选取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哈土小学的在校学生、教师、领导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大量查阅和收集彝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广泛阅读和整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深入到彝族地区开展研究,最终得出真实的结果。

2.2.2 访谈法

询问哈土小学在校学生对摔跤运动课程的开设和对学习摔跤运动的看法,与学校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学习摔跤运动的积极作用,以及课程开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学校领导进行深一步的交流与讨论影响课程开设的因素,再提供一些建议与之参考。

3 彝族摔跤运动的主要特点

3.1彝族各地摔跤技巧不同,规则各异

在彝族中摔跤能手非常受族人尊敬。因而,摔跤活动也开展得很广泛。各个地区的彝族都有自己规定的摔跤日期,大小凉山以及滇西的巍山、楚雄一带,以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的火把节为主,还盛行在结婚典礼上举行摔跤活动。滇南的弥勒、路南主要在农历二三月摔跤。滇东的却在农历各月祭祀以后进行三天。其他还有在彝历年、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进行摔跤的。云南彝族摔跤通常是从站立摔转化为跪撑摔的循环式,主要动作为抓住对方腰带,抱单腿、过背、夹臂翻、穿腿等,使对方双肩着地为胜,与国际自由式摔跤相近,只是不分体重组别,没有时间限制。四川凉山州彝族摔跤,则是双方先抱腰抓好,尔后再用肩、臂和腰动作将对方摔倒。运动员在场上三战两胜,败者退场,胜者再战。彝族摔跤不搞决赛,只要连续战胜两个以上不同对手,就给予奖励。胜两个,败于第三人的,当场奖红布一米,胜三人以上的,参加“挂红”仪式。每次摔跤结束时,大会将战胜三人以上者都集中在场内发奖。战胜对手最多的为“摔跤王”,在身上披挂缠裹约十米长的红布,称为“挂红”。别的优胜者,都按战胜对手多寡,分一至五等奖,以红布数米,分别“挂红”。

3.2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彝族摔跤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根据有关史料和文物记载,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摔跤运动,同时摔跤运动也是奥运会曾经的项目之一,由于其特点是两人徒手靠技巧以及力量获取最后的胜利吸引了许多人去关注,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如:彝族、蒙古族等)将它作为了一种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是其节假日期间的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特别是在彝族中这项运动是家喻户晓的,在每年火把节、彝族年和春节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项运动不仅是彝族的娱乐活动更是衡量彝族小伙身体素质以及力量的标准,每年最终的优胜者不仅能够“挂红”还将获得“摔跤王”的称号,所以摔跤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4 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4.1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校摔跤课程开设有多种因素,政府的行政职能占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到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体育局走访调查,并将在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课程相关事宜告知有关负责人,得到当地政府及体育局的一致认可,认为此举为传统的体育文化事业能够继续发扬下去,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其次,在彝族地区学校开设摔跤课程,有利于此项运动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频繁,文化也相互渗透和影响,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彝族摔跤运动会会随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进一步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正常的文化,经济和各方面的交流提供了重要保障。

4.2 学校领导及师生对摔跤课程开设的态度

通过深入到彝族地区学校的调查以及对哈土小学领导及师生的访谈进行了解,学校领导从多方面考虑了开课问题:由于哈土小学学校处于偏远的山区当中而且接收外来事物的信息较慢,学校总是走墨守成规的的路,几乎无创新理念,当讨论到摔跤课程的开设,学校领导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认为新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哈土小学学生身心的发展,打破了哈土小学长期以来传统单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校风的建设;学校的教师认为摔跤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彝族地区学校学生之间的团结,能够推动彝族地

区学校稳定的发展;由于哈土小学条件设施较为落后,平时同学们上体育课更多的是自娱自乐,大部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少部分学生从小受家人的影响从而酷爱摔跤这项运动,当问到学生对摔跤课程开设的看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学习,因为学生们平时上的体育课基本学不到东西,面对新课程的开设充满了好奇以及憧憬。因此,学校领导及师生对学校开设摔跤课程都有积极的态度。

4.3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

通过实地考察,3所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鞍小学)都位于山脚下,除了靠近城区的马坪坝小学有操场,其他学校校内没有完整的操场,更多的是泥巴地凹凸不平;通过访问和查阅资料摔跤场地应该是在平地上或者是在室内进行还要有一定的器材(如:安全垫等),如果遇上下雨等天气,坏天气将会影响正常教学,校内领导和教师经过讨论过后平时摔跤课程可在教室内进行,基本能够解决教学场地问题。

4.4摔跤师资现状

经过对4所彝族学校(哈土小学、洛古坡小学、马坪坝小学、马鞍小学)的走访得知,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为彝族,从小受家族影响大都学习过摔跤,并且每所学校都有掌握摔跤运动技术的教师,个别教师还曾经参加过专业的摔跤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以上信息显示,学校已具备较为丰厚的摔跤师资力量,能够有力的推动此项运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摔跤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更好的促进此项运动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5 开设摔跤课程的积极影响

5.1 打破了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

通过访谈了解到,哈土小学等学校从未有针对体育课的考试,摔跤课程的开设,打破了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增加了学校体育考试的项目;这也是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合不合格的标准,也正因为有了考试,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提高了重视程度,改变了哈土小学等彝族学校长期以来传统单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增加了课堂的丰富性。

5.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前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联动反应敏锐时期,他们的求知欲望较为强烈,对

新事物充满好奇,摔跤项目动作技术多,学生通过了解技术动作,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进行练习和使用,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同时摔跤动作比较简单,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进行训练,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另外,课程的结构比较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5.3 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摔跤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发展,课程的开设不仅增强了学生强身健体意识,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生机勃勃,充满青春活力。其次,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关于摔跤的体育活动及赛事,有利于推动学校“全民体育活动”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心态积极向上、气质朝气蓬勃。摔跤课程的开设不仅促进了彝族地区校园稳定的发展更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通过深入到彝族地区调查并分析得出最终结论:彝族各地摔跤技巧不同,规则各异,同时这项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彝族学校开设摔跤这门课程,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当地学校领导及师生的一致认可,学校的场地设施及师资现状基本能够达到课程的开设要求;开设摔跤课程有着积极地影响,打破了彝族学校没有体育考试的陋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综上所述,摔跤运动在彝族地区学校的开展对彝族地区有积极的作用,是可行的。

6.2 建议

彝族地区相关者政府部门应尽早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协会等),加大对彝族地区扶持力度,为彝族地区学校开展关于摔跤项目提供政策、财力物力的支持,使彝族摔跤很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推动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学校领导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把关,要求体育老师将摔跤这门课程在彝族地区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得学生从小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2]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4]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1990.10(5):24―28

[5]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03:3―138[7]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03(1):1―6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

篇10:专科体育毕业论文

专科体育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运动技能教学理论的“苍白”,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专科体育毕业论文吧!

专科体育毕业论文

摘要: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法、文献资料法、行家调查法法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旨在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及其源泉进行深入地挖掘,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学理;运动技能;会能度;体育教学;教学步骤

三十年前,中国的国门洞开,国人的思想洞开,中国的教育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瞄准科学和学科的体育课程和教学也逐渐与世界的体育潮流、体育文化和终生体育接轨。“体质教育”、“快乐体育”、“主动体育”、“成功体育”等体育思想相继出现,“循环练习法”、“情景教学”、“小群体教学”、“大单元教学”、“选项教学”等教学方法此起彼伏;从两个《暂行规定》到两个《条例》的制定,奠定了学校体育的法律地位;“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使得体育教育开始涉足教育振兴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已被挤压到了最低线,学生的耐力和力量已经连续下降了二十多年,体育学科仍无力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学科。至今中国已有一百零五年的体育课程史,但体育学科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个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这些基础命题至今仍没有共识;“为什么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体育教学却没有学会运动技能?”、“为什么一直以来体育课程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解决‘教什么’、‘如何排列教材’、‘教多少’的问题?” “为什么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日常的体育教学难以融合?”,等等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直未有解决。[1,2]一代又一代体育人还在潜心费力地研究着体育的目的任务,时至今日体育学科仍为自己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争吵不休、还在为自己应该教会学生什么进行着“口水战争”。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翻阅历史,寻找答案,发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留日归国学者程登科先生曾针对近代体操课程的低劣撰文:“只知跑跳,不明学理,遗害青年”、“徒重术科,轻视学理直等江湖卖技,安能望其对学校及社会有所贡献之?” 语言虽尖刻,评判虽激烈,但所言却是不可辩驳之事实。“只知跑跳,不明学理”、“徒重术科,轻视学理”,文中多次谈到“学理”二字,不禁让人深思,一段时间,我们多谈教法,但未曾听说“学理”两字。“学理”乃“学之道理”,难道一百零五年的体育教育,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学之道理”?思绪至此,顿开茅塞,难怪体育功能不明,难怪体育教法无效,原来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着,所谓“教法”也多为训练之法,竞赛之法。“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 体育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规律与教学规律理论的“苍白”――体育“学理”不清楚。可以说以运动技能教学原理为主体的体育学理的初步探究,是解决目前体育教学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的突破口;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值得期待的重要开端;是体育教学实践科学、有序进行的坚实理论基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

1.2研究方法

1.2.1假设检验法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服两者的局限性。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的理论、发展新理论。[3]本研究依据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不同,首先建立运动技能会分类假设,然后用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来验证假说,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其涉及面主要有:体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学、动作学习与控制、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了解体育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国内外有关运动技能的相关研究。

1.2.3行家调查法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共涉及到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等十项运动技能。行家是专门从事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等运动技能教学的、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每一项运动技能需要调查的行家是25人。

1.2.4逻辑分析法基于“会能度”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探讨不同类型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育学理的含义与研究层次

2.1体育学理的含义体育学理的含义是指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规律。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从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这一过程的进展快慢、质量高低和收效显微,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它是由动作的性质、难易度、学生的基本条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努力程度、教师的业务思想水平和教法是否得当以及气候、物质设备等多种因素构成决定的。[4]

2.2体育学理研究的层次受前人研究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启发,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本文认为体育学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1)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的研究;2) 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规律的研究;3) 体育学理研究方法的研究。本研究中体育学理的研究范围是关于运动技能教学原理即教学规律的研究。

2.3体育学理研究的突破口体育学理研究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选择运动技能的分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在当前的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所涉及的运动技能达到数百个,对不同运动技能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做出同一的概括和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由于现实中的运动技能分类体系没有揭示出各类型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之间的特殊关系,分类的结果对体育教学缺乏指导意义。

3运动技能的重新分类

3.1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方法

3.1.1“会能度”分类方法的发现[5]本研究者发现:在各种运动技能中有一些运动技能是“在‘会’与‘不会’之间有着明显甚至截然区别的”,最为典型的是游泳运动,其运动技能的表现明显地是“会”和“不会”之中几乎不存在中间的状态(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类似的运动技能有器械体操动作、自行车、独轮车等运动技能;而另有一些运动技能是“‘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最为典型的就是跑步运动,其运动技能的表现是“会”和“不会”之中几乎都是中间的状态(似乎从来就会,除非是幼儿时的成长阶段),几乎不存在“会”和“不会”的概念,而是“好”和“不好”的概念,类似的运动技能有跳远、投篮球、拍篮球、踢足球等运动技能,当然也有很多技能是处在“在‘会’与‘不会’有一定区别但不是明显区别”的中间状态,比较典型的就是滑冰、滑雪的运动技能,有清晰的、特定的中间状态(可以蹒跚滑行,但无法控制身体,经常要摔倒)。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新视角。

以上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的方法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选择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有着明显甚至是截然区别的运动技能时必须采用分解教学法;而教师在教“‘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 的运动技能时就可以直接采用完整教学法。

3.1.2“会能度”的含义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本研究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验证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

3.1.3准确进行“会能度”分类的依据虽然本文发现了按照运动技能“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重新分类的新视角,但是要真正实现一个科学的分类,还要立足于寻找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在首次提出了“会能度”概念的基础上,用行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来计算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实现了对运动技能的重新分类。

3.1.3.1行家调查法我们认为:体育项目的教学(教练)专家,即长期从事某个运动项目教学或训练工作的人员最了解初学者从不会到学会运动技能的状态和历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某个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做出一个判断。调查采用面对面地访谈和填写问卷的形式,每一单项运动技能的填写人数为25人。

3.1.3.2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技能“会能度”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加数求和的方法计算“会能度”。对调查每项运动技能附以0~10之间的分值,0代表初学者从不会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有很大的'难度,10代表初学者从不会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非常容易,几乎不用学就会了,每位专家从中选择一个数值,将25名专家所选的数值,进行加数求和,运用公式α=A/10n(A=数值×频数,n=25)计算出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数值。

3.2按“会能度”进行运动技能分类通过对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所含完整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与分析和对乒乓球、排球、篮球等球类运动项目所含分立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与分析后,依据各项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进行重新分类(表1)。3.3各类运动技能的特点3.3.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中的“会”,指的是“学会”,它的含义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内化,掌握了运动技术,也就拥有了运动技能,是学习者与运动技术之间的链接。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不会运动技能到学会此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出现了显著的提高,学会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学会运动技能存在着清晰的判别标准。该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2~0.5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低,表明运动技能学会的难度较高,从不会到学会运动技能通常要经过很长的学习时间。

3.3.2中间型运动技能中间型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不会运动技能到学会此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会运动技能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有区别,但区别不明显而且学会运动技能的判断标准不清晰。

这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5~0.8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较高,说明这些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不高,学生学会这些运动技能的难度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基本掌握,但这类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不好确定标准,这些运动技能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教会学生。

3.3.3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是指初学者在参加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学习到结束,学会运动技能与没有学会运动技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类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在0.8~1之间,运动技能“会能度”数值非常高,说明这些运动技能非常简单易学,学生几乎不用学习这些运动技能就已经掌握或者稍加学习很快就能掌握此类运动技能。

4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研究

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共性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但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在教学时数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又具有个性的教学规律。本部分通过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与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学规律。

4.1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时数之间的关系

4.1.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专门针对“独轮车”和“蛙泳”两个项目的教学进行了访谈和跟踪观察,调查结果为:小学独轮车训练队的初学者至少用10个学时(每学时1.5 h)才能学会独轮车直线骑行技术;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初学者(中小学生),至少用12个学时(每学时1.5 h)才能学会蛙泳。调查的结果表明:由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多,复杂性高,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该类运动技能应该安排中、大单元的教学。

4.1.2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较多,复杂性一般,与日常生活技能有一定的相似的程度。由于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包括单一动作结构和多元动作结构两种类型,所以安排教学时数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技能可以安排中、小单元的教学,多元动作结构的运动技能,由于包含着许多动作的组合建议安排大、中单元的教学。

4.1.3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包含动作元素少,复杂性低,与日常生活技能联系密切。因此,该类运动技能学习难度较低,学生通常不用学或稍加学习就可达到“会”的标准。基于该类技能的特点,在教学中一般安排小单元教学或者把此类运动技能作为体能锻炼的内容,在课中安排用5~10 min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

4.2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2.1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个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分解法包括“部分化”、“分割法”和“简化法”三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与分解教学法的内在联系如下面的分析:

4.2.1.1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依据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本身的特点,我们通常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运动技能的复杂性特征:运动技能的复杂性是指技能的构成元素、成分的数量以及注意的需求量。[6]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由大量的动作元素构成,并且需要较多的注意,属于高复杂性的运动技能。基于这一特征,笔者认为适于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从部分动作的学习过渡到对整体动作的学习有利于初学者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运动技能的组织性:运动技能的组织性是指技能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其中动作元素的空间依存度对分解教学影响重大。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如背越式跳高、跨栏等,组成这些运动技能的动作元素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空间上动作重合度较低,动作元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些动作元素的特点为分解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复杂性较高,但技能的空间组织性高低不同。如篮球跳投,就是空间组织性较高的技能。空间组织性较高意味着教学时不能采用“分割法”进行教学。针对这类复杂性高,需要分解,但空间组织性高,无法分解的技能,我们通常采用“简化法”(分解法的一种变式)进行教学,一方面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初学者的注意量,另一方面也相对保证了动作的完整性。4.2.1.2中间型完整运动技能依据中间型完整运动技能本身的特点,我们通常也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的原因是:首先,该类运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分解教学法有一定需求。其次,该类某些运动技能所含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依赖性不是很大,即组织性较低,适合使用分解教学法。再次,该类某些运动技能要求两个手臂或两腿同时做不同空间、时间上的运动时(如健美操中上下肢同时配合的动作),将更多地使用分解教学法。

4.2.2完整教学法完整教学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低复杂性、高组织性的运动技能。

4.2.2.1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复杂性不高,从组成分立技能的动作数量看,由于有些分立技能包含的动作元素较少,所以技能复杂性不高或较低,这表明完整教学法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另外,某些中间性运动技能包含的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依赖性很大,技能的组织性高,不宜进行分解。因此,复杂性不高或较低、组织性较高的中间型分立运动技能多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4.2.2.2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运动技能所包含的动作元素少,故运动技能的复杂性低;动作元素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依赖性很大,具有不可分解性,多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4.3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步骤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各个教学阶段都应由清晰的具体教学步骤来组成。所谓步骤就是按部就班的意思,如何把教学内容、教法按部就班地排列出来,就牵扯到学理的问题。本部分从调查的游泳、独轮车的教学步骤入手,探讨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与教学步骤之间的关系。(以独轮车的教学步骤为例)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独轮车的教法步骤是骑座基本姿势静力练习→借助器械摆动练习→不扶器械的摆动练习→保护帮助下的直线骑行→借助物体推出后直线骑行→独立的直线骑行完整练习。通过对独轮车、游泳教学步骤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体育学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合理教学步骤的建立,教学步骤的核心是教法步骤,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也经常说“教法步骤”。一个运动技术学生是怎样学会的,需要多长时间,需要怎样的教法步骤是“学理”要揭示的问题。但是在当前运动技术学习研究的条件下,各个运动技术的“学理”还不清晰,我们基本上还是依靠运动训练的经验来判断体育教学的问题。

但是我们初步发现:独轮车和游泳属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该类运动技能 “会能度”数值低,动作复杂,故采用先分解教学后完整教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的教法步骤。相比而言,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完整教学。

5结论与建议

1) 本研究提出的体育学理的含义是: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与教的规律。即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从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

2) 运动技能的“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依据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不同,运用行家调查法调查运动技能的“会能度”并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计算,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三种类型。

3) 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时数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安排大、中单元进行教学;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完整运动技能可以作为体能锻炼的内容。

4) 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和中间型的完整运动技能通常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中间型的分立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球类运动技能通常采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

5) 体育学理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在合理的教学步骤建立上,教学步骤的核心是教法步骤。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采用先分解后完整教法步骤。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39.

[2] 毛振明,等.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6:2.

[3]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30.

[4] 王伯英,等.体育教学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4:178.

[5] 董文梅,等.对运动技能进行分类的新视角及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

[6] 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10:326-32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体育毕业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