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水中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篇1: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统编六年制小语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是由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且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现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谈谈如何以基础训练为主线,突破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一、观察训练教看图学文,看图是基矗对此,本组四篇课文后作业的第1题,编者都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再读课文,然后回答所提出来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看图入手,初步了解图上讲的是什么,从而为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打下基矗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可出示幻灯或挂图设问:1.请小朋友依次看三幅图,再各用一句话把图上的意思概括出来。2.请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又如教学《司马光》,揭题后,可要求:1.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2.图上有几个人?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将观察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之中,做到图文对照。如教《乌鸦喝水》第二段时,可这样进行:1.轻声读课文,看看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2.乌鸦看到瓶子里有水,心里会怎样?请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3.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呢?先看看图,再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4.再观察图上乌鸦的表情,想想这时乌鸦的心情怎样?5.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心里很高兴,结果喝不着,心里很着急。这前后两句话意思正好相反,中间是用了一个什么词把两句话连起来的?6.怎么办呢?是什么意思?

又如教《司马光》第四段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仔细看图,说说这样危急的时候,除司马光外,别的小朋友都表现得怎样?2.课文第几段是写这些小朋友的?别的小朋友在这幅图上是指哪几个小朋友?3.这一段讲别的小朋友都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从图上你是怎么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课文里又是怎样写别的小朋友都慌了?4.朗读这一段,要读出小朋友惊慌的样子。

从上述两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加深理解图意,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达到了学文的目的。

二、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看图学文的重点之一。对此,本组课文后面的`作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安排了这方面的训练。教学中,我们要把词句训练放到具体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与仔细看图结合起来。

如理解《画》中近、无、来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们可这样进行:1.读读诗的第一、二句,比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2.找出其中的反义词。3.谁能用近和远连起来说一句话。4.诗中还有意思相反的词吗?

又如理解《乌鸦喝水》中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时,我们可先出示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与之比较,设问: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个什么词?课文为什么要用第2句?再此基础上,可再用实物演示: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让学生体会渐渐的意思,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再如教《司马光》第五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举、使劲和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的意思。教学中,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2.举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动作做给大家看一看?如果把举换成拿好不好?为什么?3.使劲是什么意思?请做一个使劲砸的动作。

4.比较司马光砸缸与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这两句话,设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使劲砸缸?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缸很快就被砸破了?

三、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也是看图学文的重点之一。

因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意思,提高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对此,本单元四篇课文,除第一篇要求背诵、默写外,其余都要求朗读课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可通过赛读、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抓住较为难读的长句子采用听录音、范读等方法,让学生练习断句的能力。

如《画》要着重指导学生根据诗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进行朗读。又如《乌鸦喝水》,朗读第一段时,要突出到处,读出乌鸦迫切要喝水的急切心情;第二段要读出乌鸦看见水很高兴,可是喝不着很着急的心情,最后一句怎么办呢?要读得轻而慢,表示有思考;第三段要读出想出了办法后的喜悦心情,速度稍快;第四段要用坚定有信心的语气朗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一些,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四、说话训练说话是小学语文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说话训练,并把说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观察图画时,可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图意连起来说一说。如学习、观察了《小猴子下山》五幅图后,可引导学生用上先、再、又、最后等词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理解词义时,可让学生用每个词说一句话。学习了一段话后,可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还可把诗改说成散文。如《画》在学生理解图意和词句的意思以后,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五、识字、写字训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共安排了39个生字。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发挥教材的优势,先看图、学文、学句、学词,再识字。也就是说,先让学生运用拼音学文、学句、学词,在学文、学句、学词中渗透识字教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二是发挥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在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析字形,自学书写。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怎、旁、办、候、朋等字的读音指导;同时,要重点指导好喝、渴、片、瓜、兔、真、候、跑等字的写法。从而确保学生音读得准,字写得好。

最后在教学这组教材时,我们还要注意教材的思想性,要能像细雨润物一样,将思想教育潜移默化、自然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在看图学文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篇2: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作者]  江苏 建豪

[内容]

统编六年制小语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是由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且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现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谈谈如何以基础训练为主线,突破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一、观察训练教“看图学文”,看图是基矗对此,本组四篇课文后作业的第1题,编者都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再读课文,然后回答所提出来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看图入手,初步了解图上讲的是什么,从而为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打下基矗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可出示幻灯或挂图设问:1.请小朋友依次看三幅图,再各用一句话把图上的意思概括出来。2.请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又如教学《司马光》,揭题后,可要求:1.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2.图上有几个人?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将观察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之中,做到图文对照。如教《乌鸦喝水》第二段时,可这样进行:1.轻声读课文,看看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2.乌鸦看到瓶子里有水,心里会怎样?请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3.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呢?先看看图,再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4.再观察图上乌鸦的'表情,想想这时乌鸦的心情怎样?5.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心里很高兴,结果喝不着,心里很着急。这前后两句话意思正好相反,中间是用了一个什么词把两句话连起来的?6.“怎么办呢?”是什么意思?

又如教《司马光》第四段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仔细看图,说说这样危急的时候,除司马光外,别的小朋友都表现得怎样?2.课文第几段是写这些小朋友的?“别的小朋友”在这幅图上是指哪几个小朋友?3.这一段讲别的小朋友都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从图上你是怎么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课文里又是怎样写别的小朋友都慌了?4.朗读这一段,要读出小朋友惊慌的样子。

从上述两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加深理解图意,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达到了学文的目的。

二、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看图学文的重点之一。对此,本组课文后面的作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安排了这方面的训练。教学中,我们要把词句训练放到具体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与仔细看图结合起来。

如理解《画》中“近、无、来”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们可这样进行:1.读读诗的第一、二句,比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2.找出其中的反义词。3.谁能用“近”和“远”连起来说一句话。4.诗中还有意思相反的词吗?

又如理解《乌鸦喝水》中“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时,我们可先出示“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与之比较,设问: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个什么词?课文为什么要用第2句?再此基础上,可再用实物演示: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让学生体会“渐渐”的意思,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再如教《司马光》第五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举”、“使劲”和“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的意思。教学中,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2.“举”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动作做给大家看一看?如果把“举”换成“拿”好不好?为什么?3.“使劲”是什么意思?请做一个“使劲砸”的动作。

4.比较“司马光砸缸”与“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这两句话,设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使劲砸缸?

[1] [2]

篇3: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建议

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建议

[作者]  江苏 周建高

[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统编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编者安排的是五篇“看图学词学句”。纵观这一单元教材,编者都是从发展学生语言入手,先安排图画和短文,再从短文中提出要学的词,从词中提出要求掌握的生字,课后安排了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作业,最后用田字格标明要掌握的生字。因此,我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除了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外,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遵循“看图学词学句”的规律,坚持在看图中读句、学词,在读句、学词中看图,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坚持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现结合本单元教材,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从看图入手,感知画面内容,培养观察能力画面是文字内容形象的反映。引导学生首先观察画面内容,不仅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概括了解画面上的事物,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看图学词学句时,在揭题后,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如教学《春天》时,在出示“春天”彩色挂图后,就可设问: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出现的景色?2.(指春姑娘)这是谁?你觉得她怎样?从哪里看出她很美?3.春天来了,春姑娘会说些什么呢?对照彩图,说说小河、小草、花儿、树木、远处的山都起了什么变化?4.用几句话连起来把图意说一遍。又如教学《热爱中国共产党》时,我们可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可设问:1.请小朋友看图,先看看上边,再看看下边,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2.窗外的`花儿开得怎样?为什么开得这么美丽、鲜艳?3.小鸟在哪里飞?它们飞得怎样?小鸟在天空中为什么这么高兴?4.从桌子上摆着的书、本子等文具上,可以看出小朋友们生活得怎样?5.用完整的几句话把图意说一遍。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画面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概括的了解,为指导学生读注音句群、理解句群内容创造了条件,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二、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培养朗读能力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朗读,可以了解句群的内容,弄清内容间的前后联系,感知作者表达的感情。对此,在学生观察图画,粗知图意的基础上,我们可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准字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辅以必要的指导。

如《春天》中的“花儿”要读成两个音节――huāér,不要读成huār;“冰”是后鼻音;“会、说”都是翘舌音。

又如《祖国多么广大》中的“岸、安”是前鼻音;“兴、岭、广”都是后鼻音。再如《热爱中国共产党》中的“热、产、成、蓝”分别不要读成yè、cǎn、céngnán等等。同时,在指导朗读时,我们除了注意正音外,还要指导学生读准重音,把握好停顿和感情。如《花园果园》共三段,第一段要读出赞美的语气,且在“村”和“了”后两处停顿,同时“许多”要读得重一些。第二段和第三段则要分别读出赞美、自豪和喜悦的语气。

又如《泉水小溪》共6句话,3句是疑问句,3句是陈述句,作者是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写的。因此,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答话不仅要读准重音和停顿,还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同时,泉水、溪水、江水在文中都重复出现两次,读得时候气流不能中断,要能表示出急切的心情。

三、图文对照,进行词句训练,培养理解能力教材安排看图学词学句内容,其意图不只是让学生懂几个词、几个句子,认识几个生字,而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要把图画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词和句的具体概念。因此,教学中对于一些词,我们可通过看图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至于句子,每课教学中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和标点符号,分析本课有几个句子,并选择一些典型句子,分别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如教学《花园果园》时,可按下列步骤,指导学生理解词句。1.学习第一段。①指名读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主要讲什么?②“我们村”指谁的家乡?③什么是果树?从图上看看有哪些果树?你还知道哪些果树?

篇4: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语文论文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语文论文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由四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2”等内容组成。从四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可以看出,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努力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文中赞扬的热心助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和诚实、善良的高贵品质,学习做人的道理,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第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完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任务。

《古井》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口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清凉的泉水和村里人长年给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赞扬了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及给人们的启迪教育。

全文可以分成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第二段(2自然段)讲人们在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第三段(3—5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第四段(6自然段)讲古井使乡亲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深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课文重点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着重描写了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第二层着重描写了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因此,在教学中应把理解这两层意思做为重点。

《峨眉道上》记叙了“我”在登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感想,说明了铺路工作的艰险,赞美了铺路人默默奉献和甘当无名英雄的高贵品质。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自然段)讲峨眉山路陡峭;第二段(2至6自然段)讲“我”在途中和一位背石板的人交谈;第三段(7、8自然段)讲“我”的愧疚和感叹。

课文的重点是描述峨眉山路的陡峭狭窄和铺路工作的艰苦危险。可以抓装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和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苦柚》记叙了一位小姑娘把柚子卖给一位老华侨和不接受老华侨送的钱的事,表现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讲伯父和堂妹要“我”陪着去买柚子;第二段主要讲了我们买柚子的经过;第三段主要讲在回家的路上伯父的赞叹和“我”的'感想。在这篇课文中,由于人物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话、行动和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组重点词语的理解上:(小姑娘)(伯父)一毛个儿大肉不多有点儿苦有些激动少买一点吧确实不好吃应该买好的、甜的更加激动说什么也不肯要赞叹

《渡船》是阅读课文,记叙了在一条渡船上人们热心帮助一位年轻妈妈,为她出主意想办法找大夫为孩子治病的事,歌颂了人们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教学中,应该把描写人们行为表现和心情变化的重点词名,作为理解和训练的重点。

这一单元的读写例话是“一边读,一边想”,与现行教材中同一读写例话话相比,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篇幅缩短了,内容减少了,但规律性更加突出了。二是对一边读、一边想的具体方法指导得更加明确具体。如:对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怎样想,都作了具体提示和说明。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二、教学建议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既要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又要完成读书方法的训练任务。怎样来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呢?我们认为:应该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逐步深入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参加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边读、一边想的基本方法。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一边读,一边想。从“读写例话”的提示看,学生读书时,要在“读到重要的或不大好懂的地方想一想”。“重要的”就是文中的重点;“不大好懂的”就是文中的难点。可见,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如果对重点和难点都理解了,那么,就能读懂课文的意思。

学习《古井》,要引导学生先抓装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个比喻句去想。不但要思考:为什么要把古井比作母亲,把井水比作乳汁?还要思考:哺育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古井像母亲哺育着她的儿女?学生弄清了这些问题,对第一、二段内容就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抓装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个重点句,启发学生思考:陶冶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弄清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获得对后两段内容的理解。

在《峨眉道上》的教学中,要抓装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一边读,一边想,从而认识峨眉道的狭窄陡峭。还要抓装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碍…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等描写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重点句子,经过一边读,一边想,弄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对峨眉山上铺路人默然奉献的精神就会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对铺路人敬佩的思想感情。

学习《苦柚》,要引导学生把小姑娘说的话与伯父情感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经过一边读、一边想,弄清“伯父听了小姑娘的话以后为什么先是‘有点激动’,接着‘更加激动’,最后发出‘意味深长的赞叹’”等问题,就能对小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的理解较为深刻。

2.要指导学生把句与句联系起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读完每个自然段想一想”是“读写例话”中提示的一边读、一边想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如果说“读到重要的或不太好懂的地方想一想”解决的是“点”的问题,那么,“读完每个自然段想一想”解决的就是“面”的问题了。因为,读完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就是要把句与句联系起来,弄清每一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显然,获得的是对每一段内容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在《古井》的教学中,读完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问题,就能使学生理解到,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介绍了古井的位置、井水的特点和村里人对井水的需要;第二层讲了古井像一位母亲哺育着她的儿女。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就是第二层写的意思。读完第二自然段后,请学生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就能理解这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我家离古井很近;第二层讲到井边取水的人很多,取水时场面很热闹;第三层讲地面每天都很湿。其中主要讲的是取水的场面很热闹,说明了人们取水时心情十分愉快。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想一想,就能明白:这一段主要讲一对老人用水有困难,乡亲们都来帮他们挑水,却从不要报酬。读完第四、五自然段后想一想,就能懂得:这对老人总是表示歉意,但乡亲们说,他们挑水不要报酬,是以古井为榜样。读完第六自然段后想一想,就能使学生明白,这一段主要讲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赞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古井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另一个是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

学习《峨眉道上》,启发学生读完每个自然段后都想一想,就能理解:课文先写了峨眉道的险峻陡峭;接着写了“我”遇到十几个人身背大石板翻山越岭,通过交谈,“我”知道了他们是峨眉山上的铺路人,背石板是为了铺路;还写了“我”想到铺路人的劳动,心中感到愧疚;最后写了“我”对铺路人的赞颂。

3.指导学生把段与段联系起来,一边读,一边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读完全文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再想一想”是“一边读,一边想”的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这时要想的一方面是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另一方面是在联系中体会作者在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只有经过这一步的读和想,才能对课文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读完《古井》以后,把全文联系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课文第一、二段主要写了古井是怎样哺育她的儿女的,赞扬了古井像母亲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的第三、四段主要写了古井的品格陶冶了乡亲们,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进一步赞扬了古井对人们精神和品质的教育作用。这样,就能对全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读完《苦柚》以后,把全文联系起来想一想,就能明白:是小姑娘卖东西时老老实实的态度、十分诚实的品格使老华侨有些激动;是小姑娘劝人少买柚子时表现出来的善良的心,使老华侨更加激动;是小姑娘不收别人馈赠,不白要别人任何东西的纯洁品格,使人们赞叹不已。这样,对《苦柚》一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读完《峨眉道上》以后,把峨眉道的狭窄陡峭与铺路人常年累月的艰辛劳动联系起来,对作者的内心愧疚和感慨就能有所体会,对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就能产生由衷的赞佩。

我们体会:只要指导学生切实掌握了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思考,掌握了读完每个自然段后进行思考和读完全文以后进行思考的方法,就能较快地完成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任务。

篇5: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教学建议语文论文

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教学建议语文论文

本单元教材共四篇,两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工人代表》,两篇阅读课文——《贝壳》、《彩色的翅膀》,连同一个基础训练。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这一单元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要点是:

1.理解、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字词,大部分会用,通过比较加深对多义词的理解,懂得其运用范围,并能用多义词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独立修改错误较为明显的病句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独立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以及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4.会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

5.能正确熟练地听写一段话。

6.能照样子把句子说具体。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在作文中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听说训练。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听话和说话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本单元《基础训练2》,第六题是“听写”训练,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听写一段话,做到专心听,并以记录速度进行听写,每分钟要求写25—30个字。其中有些不常用的词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提示。听写后认真评改。

第八课《彩色的翅膀》,第2题是“说”的训练。要求照样子把句子说具体。例句中,由于作者身临其境,认真观察并准确地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捏、端、详、闻、咬、赞叹),把战士们分享劳动果实的`幸福、欢乐的心情表达了出来。照例句,说“爸爸看书”(也可以说“妈妈看书”、“姐姐看书”、“××看书”),也要围绕一个中心,仔细观察,运用若干动词来表达。

二、加强阅读训练。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中心,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矗要使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比较难懂的句子。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不少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懂。如:“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是冻死的,为什么还要写“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因为小女孩曾经在幻想中觉得自己的灵魂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所以“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地死去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小女孩越可爱,那么读者就越感到她死得可怜;因而,夺走小女孩生命的资本主义社会就越可恨。从而无情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激起读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并注意轻重缓急。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很适宜朗读。教学时,要以指导学生朗读为重点。课文第一段描写了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朗读时应语调低缓,节奏沉稳。第二段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一次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时与第一段不同,节奏应快些,语调高扬一些,但音量不宜大,表达出小女孩急切而痛苦的心声。而当幻景消失时,又是无限失望,语调应转低沉些。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大年夜”、“冻死”、“小斜等词语,读时要加重语气,突出对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对小女孩的同情。

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可帮助学生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基础训练2》的第五题:继续阅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是一篇描写群体人物,反映旅店服务员热心为旅客服务的文章。学习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往往是通过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这种学习方法,在《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中已学过了。这里要求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形成能力。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短文“写了什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短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分为三段)。为了加深对课文的领会,还要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反复朗读。短文第二段是重点段,共写了五件事,其中第一、二件事详写,第三、四、五件事略写。这样写,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并使文章显得精要。学生理解了这些,也就了解了课文的表达方法,领会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习作训练。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本单元习作的题目是《写一个值得回忆的人》,要求:通过几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在叙事的过程中注意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这次习作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第一次习作《大家都夸他》,通过几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写人的继续。在写作技巧上,上次习作侧重在几件事例间过渡的训练。这次习作除了注意几件事例间的过渡外,侧重在对人物语言、行动等的描写。写人离不开记事,在叙事过程中,必须注意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这样,作文中的事例具体了,人物品质也突出了。

《工人代表》的作者就很注意运用这一写法。作者写刘*奇和敌人针锋相对地斗争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刘*奇不屈不挠、沉着镇定、敢于斗争的优秀品质。

四、词句标点的训练。虽说高年级以篇的训练为重点,但词句标点的基础训练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理解、积累、运用教材中常用的字词,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

如《基础训练2》第一题,是多义词造句,教师必须明确什么叫多义词,所谓多义词,就是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又是互相有联系的。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让他们,看看每个字各有哪些关联的意思,然后进行遣词造句,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从而积累更多词句。

《基础训练2》第二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读句子,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对病句进行修改,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句子的意思。《基础训练2》第三题,既是普通话练习,也是朗读和复习标点符号作用的练习。朗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结合内容、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第四题是给一篇文章加标点的综合练习,要求学生会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

篇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1.积累生字新词和相关文学常识。

2.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3.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4.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1.注意朗读训练,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单元以“天下国家”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21*cnjy*com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的现代诗来读。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使家乡得到解放、使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歌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1.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2.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4.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整体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应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采用圈点、勾画、作批注的方法标出自己不懂的句子或段落,和其他同学探讨以及和老师交流。

《黄河颂》的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整体把握歌词的主体部分。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土地的誓言》一文的教学,建议初读由教师本人进行表情朗读。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其实,教师的表情朗读也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经过朗读处理之后,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表情朗读,以使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疏通《木兰诗》的文意,主要靠学生自行领悟,教师可适当点拨。本课生字词较多,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查工具书,教师在课上检查。对诗中涉及的一些修辞现象,可提醒学生注意,点到为止,不必细讲。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互文,学生很可能误解,但只要略加提示,学生并不难理解。另外,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第5课 黄河颂 1课时

第6课 最后一课 2课时

第7课 土地的誓言 1课时

第8课 木兰诗 2课时

写作 学习抒情 1课时

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1课时

李杰

篇7: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看图作文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习作训练二:看图作文

[习作要求讲解]

一、习作要求:

观察上面这幅图画,注意图中的人物,看看守门员是怎样守门的,场外的观众是怎样观看足球比赛的,想象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二、要求讲解:

本次习作的主体要求属于叙事性看图作文练习,附属要求是叙事性记叙文。

习作的要求是:一、看图作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画,重点看清楚人物的活动,特别是守门员和场外观众的动作、神态、表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要把画面中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想象得越丰富越好。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注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二、童年趣事:要在充分回忆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即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还可以借助儿时的录像资料、具体的实物帮助自己回忆……习作时,重点把握住命题的题眼“趣”,即要重点突出事情的趣味性,当然也要考虑到事情有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写作价值。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一、看图作文:主要是通过看图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曾经积累的看图作文的方法,写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二、童年趣事:这项要求作为前一项主要要求的可选对象,目的是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所有的学生有内容可写。在写作上主要是让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激发学生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的是真实事,诉真情的良好品质。

[习作写法指导]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把看图作文作为指导的重点,童年趣事因为在前面的习作指导中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在多谈。

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写过大量的看图作文,大家还记得看图作文的一般程序吗?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看图作文的一般操作程序:

一、全面细致地观察画面:

1、同学们,我们在写看图作文之前,一定要对画面全貌进行全面细致观察,掌握画面结构。对于此次作文的一幅图,要充分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从整体上把握画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有三部分组成: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观众。

2、观察时要看清画面的背景,重点观察其中的人或物。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所画的背景显然是在一处废弃的空地上,从地上的书包及边上的观众可以推测是在放学以后发生的事。画面中的重点人物也很明显:守门员是整个画面的核心,其次是小守门员身后的替补守门员及边上的观众。

3、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同学们要看清楚图上有些什么?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他们之间有何联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其图意,看究竟反映一件什么事,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画面的意思,也就是说从外部形象进一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内容。从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可以分析:小守门员与整个球队比赛的关系,边上的观众与赛场上的运动员、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之间的关系。

二、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1、抓住画面的重点,围绕画面的中心人物、景物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我们透过小守门员的眼神、表情,可以推测在他的前方赛场上,正在进行着十分紧张激烈的比赛。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想象到此时的比赛进展,想象到此时可能对方的队员正向小守门员这方进攻着……

2、紧扣画面的主题,结合画面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观众--大个子叔叔,我们可以从他专注的神情,联想到他可能正在回忆自己儿时参加足球赛的经历呢。另外,从各个观众目光关注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他们可能是比赛双方不同的拉拉队员……

[习作思路展示]

看图作文由于受到图画上人物、景物的限制,在写作思路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尤其是像本次习作的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场面。当然,我们也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习作的构思。本次习作可采取顺序式描写:本次看图作文是属于场面描写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场面描写的一般顺序,即按顺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及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等。在介绍中,人物活动的描写作为重点,可以先介绍主要人物,再介绍次要人物。如本次作文可以这样进行描写:首先用一段话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男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到这片空地,把书包和帽子一丢,堆成两堆,便成了简易的球门。激烈的球赛开始了。然后具体介绍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从那位头发金黄的守门员写起,接着写站在他身后的小男孩,再写过往的行人都被这场紧张的球赛吸引了。纷纷停下脚,坐在长凳上,其中有那个带着弟弟的小男孩,有和守门员一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有站在他身后的,头上系着深红色蝴蝶节的小女孩儿,有戴红色帽子的小女孩,还有一位抱着洋娃娃的女孩,一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男孩,最后是那个看得最认真的大个子叔叔了。(后附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

足球场上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放学铃一响,五年级班的足球迷们急匆匆地跑出了校门。他们来到他们的校外足球场--一块空草地上。紧跟着他们来的,还有其他班的同学,他们的业余教练萨特,还有杰克的那只白狗。这只白狗是他们忠实的球迷。

杰克是守门员,他把两只书包往两边一放,算作是球门。足球赛开始了。

杰克弓着腰,叉开腿,两手捂在双膝上,站在两只书包中间,眼睛一动不动注视着前方。只要对方把球踢过来,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扑住球,给对方一点进球的机会也不给。

前方球场上的双方队员正在激烈地争抢着足球,足球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紧张得穿红衣服的小凯奇跑到守门员杰克的后面去提醒,还不时的给杰克鼓劲。

场外的球迷们都侧着脸,眼睛睁得大大的,连喘息声都屏住了,眼睛随足球的飞向在移动。这时,足球不偏不倚地向杰克飞来,吓得小白狗连头都不敢抬了,用眼角瞅着杰克能不能扑住球。好险哪!球被杰克逮着了。业余教练萨特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对方球员有点灰心丧气,懒懒地站在发球位上。

太阳快要落山了,双方队员以一比二收场。杰克队赢了。对方不服气:“别得意,明天的球场上再见高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看图作文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二册第二单元看图学文教学建议的语文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