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考试试卷  > 物理试卷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卷题目
1.2018年上海市发布噪声污染治理办法,对噪声大的机动车限行,这主要是为了限定机动车在道路行驶中发出声音的(  )
  • A. 响度
  • B. 音调
  • C. 音色
  • D. 频率
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 A. 平面镜中的像
  • B. 竖直杆的影子
  • C. 放大的邮票
  • D. 拱桥的倒影
3.下列物体中所受重力约为0.5牛的是(  )
  • A. 一瓶矿泉水
  • B. 一只鸡蛋
  • C. 一枚一元硬币
  • D. 一枚针
4.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 A. 演奏二胡
  • B. 皮带传动
  • C. 鞋底花纹
  • D. 旱冰鞋的轮子
5.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600N,合力的大小是10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
  • A. 一定等于400N
  • B. 一定小于400N
  • C. 可能等于1600N
  • D. 一定大于1600N
6.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B.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C. 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D. 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下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受到平衡力作用是(  )
  • A.
  • B.
  • C.
  • D.
8.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 A. 1:4
  • B. 4:1
  • C. 1:2
  • D. 2:1
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3秒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米,此时甲、乙间距6米。则乙的s﹣t图像(  )

  • A. 可能为图中的图线c
  • B. 可能为图中的图线b
  • C. 一定为图中的图线a
  • D. 可能为图中的图线a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 A. 12厘米
  • B. 20厘米
  • C. 24厘米
  • D. 35厘米
11.请在题目中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       
②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200       
③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为90       
12.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演奏编钟时,美妙的音乐是由于编钟       产生的;演奏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同一个编钟,能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3.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      ,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他的像高为      
14.如图是光在空气与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      是反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是      度,      是界面,空气在界面的      侧。

15.如图(a)所示鱼被鱼线拉上来的时候鱼竿会弯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改变;如图(b)所示运动员用球拍挡球,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改变。

16.如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该桥全长为55千米,某车以50千米/时的运动速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小时,以车为参照物,车内的乘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在某段直线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该车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则该车的牵引力为       牛,该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大小为       牛。

17.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      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      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      立(选填“正”或“倒”)的      像(选填“实”或“虚”)。

18.“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图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的“斜面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如下:

(1)两个对接的斜面A、B,小球由斜面A静止释放后,在斜面B上所达到的高度与原释放时的高度几乎相等。
(2)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3)减小斜面B的倾角,小球若要到达原来的高度将通过更长的路程。
(4)若斜面B变成水平面,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
①请将上述步骤进行分类,属于可靠事实的是       ,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是       (填序号)。伽利略通过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的原因。
②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之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你认为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19.如图所示,某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2牛的拉力,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这个拉力F。

20.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3.一名宇航员的质量为60千克。
(1)当他在地球表面附近时,求他所受到的重力G
(2)当他在月球表面附近时,求他所受到的重力G(g=
1
6
g)。
24.如图,轿车从某地往上海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2时2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3时5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
(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求从B地到达上海所需要的时间t。

25.竖直向上抛出一个重为6牛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总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不变),已知该物体在下降过程中所受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合力是2.5牛,求
(1)求下降过程中该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f,并写出f的方向。
(2)求上升过程中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合力F,并写出F的方向。
26.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叫做       ,在“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测量前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为       牛,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牛,该物体的重力为       牛。

27.图中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情景,他们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       ,实验中他们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       同学从各方向看上去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似的,这样做可以确定像的       。如果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像(选填“有”或“没有”)。

28.如图(a)、(b)所示,某小组同学以       (选填“硬纸板”或“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       ”实验。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       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松手后硬纸板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这是在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的关系。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       。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或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当蜡烛向左移动到25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       (选填“50~60”、“60~70”、“65~80”、“大于70”、“大于80”)厘米刻度范围内,获得模糊像后,将光屏       ,直到像清晰为止。

30.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实验。按图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克) v(厘米/秒) 
20° 200 245 
20° 300 245 
20° 200 153 
20° 300 153 
25° 200 307 
30° 200 358 
35° 200 400 
40° 200 v8 
45° 200 470 

①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得:v与       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③在实验序号8中:v8      
400+470
2
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下图中       与(a)进行对比实验[选填“(b)”、“(c)”或“(d)”],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