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共含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aiw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篇1: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 体育学 硕士研究生 问题 对策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深入,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对当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体育研究生学习质量的对策,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前言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阵地。从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扩招,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和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体育类研究生的学习也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二、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机不明确问题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整个学习质量。多数体育研究生在规避了本科就业高峰后仍然信心不足,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在考研动机和学习动机存在认识误区。调查结果表明,33% 的硕士研究生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62.6%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这一组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经较严重。从目前体育研究生的考研动机基于增加就业筹码,学习动机不明确,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况。

(二)学习品质问题

在科研方面,学术不端与失范现象在研究生中日趋盛行,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来看,存在诸如论文质量不高,论文复制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反映研究生学习品德生活化取向明显。

(三)自我认知问题

部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能力的过高估计。一些研究生把未来设计得很完美,而现实社会又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这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据调查分析,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成人水平。民族传统体育学心理健康程度最高,运动人体科学较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因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自我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影响学习质量提高。

(四)角色定位问题

就业定位教师的体育研究生,对安排的研究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并能提出一些创新点。就业定位于仕途和商途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目的是期望在商途、仕途上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不管处于对自己什么样的定位,硕士学位都很重要,是否有真正的学术训练并不在乎。多数高校只注重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研究生的要求是以教学训练为主,势必造成与社会需求无法顺利接轨。这些问题反映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

(五)知识学习、专业技能问题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不仅具备学术能力,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提高综合能力和丰富知识。然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只有在本科受到专业训练,技战术水平不高,导师比较重视理论的培养,轻视技术学习,致使本专业的学生技术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体育学硕士知识的匮乏和综合能力不足,致使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三、体育类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明确挑战程度

体育研究生在入学前相关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目标清晰。在学习时间,阅读书籍,写作方面有定量或定性的要求,注重过程,重视效果,明确自己在学业上的困难与难度,找寻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二)积极合作学习

建立学术团队或者课题小组,定时定期进行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分享在学习上的观点与问题,集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相关的'学术训练与技能训练。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下,在校的研究生要转变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学习和研究。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体育硕士研究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但是导师在学术研究有着更多丰富的经验,导师应该与体育研究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

(四)丰富学习经验

提供更多教育实习机会,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进一步开拓跨学科及跨学校的学习活动,确保教育质量,提高整体素质。

(五)校园环境支持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与奖励制度,在与体育研究生相关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设施进行完善。例如课程资源、需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场地与器材等等。

四、结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体育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个人,自己对学习上精力的和投入,对各个方面的资源的充分利用,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上各种关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在将来的事业上能够有所作为,在未来的生活更能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 赵蒙成,刘婷,母小勇.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5):77-80.

[2] 李海明.对研究生学术不端与失范行为的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

[3] 魏俊明,蒋健,李鸿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19):22-24.

[4] 全晶.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 报(教学?探索).(16):67-69.

篇2: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需求,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职教学人才今后的发展需求,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终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职院校无论是从招生人数还是从经费投入上来看都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中职在校生人数达到了563万人,而中职技术型专业在校生人数则达到了612万人,增长幅度达到了5.5%。而从就业的角度上来说,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就业超过了90%,说明目前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采取更为良好的措施加快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化背景下,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成为了很多学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很多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1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国际化趋势。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个行业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而这变化也使得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变得更加国际化。首先我国为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加快了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和经营的步伐。其次随着一些比较大型盛会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来到我国投资,这些现象都将会促使今后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朝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专业化趋势。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也朝着逐渐专业化方向进步。在目前的各个行业当中,技术型工作不仅涉及到了多样化的各个领域,还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当中的各个环节,而这些工作想要顺利展开都必须要专业化的技术型人才参与到其中。

(3)实操化趋势。开展技术型和服务的实操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技术型自身的质量,最为显著的一个现象就是在开展各个活动的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以及服务人员自身水平的高低对于最终服务水平的好坏也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也是今后中职院校开展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4)复合化趋势。在提供各个服务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文化、精神领域等多方面的服务,尤其是在各个服务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营销良好的文化氛围、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并将其应用到各个细节当中去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这些都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对应的素质,而各个活动开展的综合性、复杂性等多方面的特征也都要求技术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2我国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校企合作较少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1)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模糊。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倾向。从整体行业的角度上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目前整体就业率相对来说在众多专业当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一些院校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是将重点放在了各个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这显然是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悖的。从目前我国整个教学体系上来看,本科院校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知识性人才,而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培养实践性人才,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目标定位方面就存在问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在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课堂当中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而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也主要以这几个专业的教师为主,而以教师为中心就意味着在课程设计、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并没有真正的将市场需求作为自身的导向,没有良好的对专业进行有效的建设,没有真正的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为目标。

(3)校企合作较少。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采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停留在自办自销的办学模式当中,没有与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一些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也尝试了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但是仍然是仅仅停留在联合建设实习基地的层面上,而这些实习基地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纸面或者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很少能够让学生们进行亲身的实践。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中职院校是将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作为自身目标的,而各个企业则是将经营效率作为自身目标的,因此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很难能够最终达成共识。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目前我国中职技术型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学历,从理论知识的角度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这些教师在硕士毕业之后并没有亲身的技术型实践经验,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进行计算机授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从理论的角度上出发,这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学生教学培养目标也存在着相悖的情况,显然对于学生们今后能力的发展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我国中职院校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1)准确定位,创新各个学科管理品牌。首先就是要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目前计算机教育目标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要力图将学生们培养成具有良好实践性,通过塑造专业品牌吸引报考志愿率的提高,吸引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关注,推动就业率的提升。一般院校应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在专业方向特色方面与市场需求接轨。这样通过分层次办学实现学生从自身意愿到人才培养,再到不同层次技术型专业人才转化的过程。

(2)转变教学方式。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质量是首要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中职院校进行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兼顾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学校不是以传授定量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并适应社会。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第一,老师要明确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其特性,开展个性化教学;第二,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其进行团队学习;第三,老师要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其创造灵活的学习模式和平台,使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3)加深校企合作意识。现在很多企业还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校企合作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流于形式。在企业的.观念里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仍然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是经济实体并没有与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鉴于此即使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也是不深入的。企业必须要重新认识校企合作对于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校企合作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众所周知,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一项投资,他虽然具有投资高收益慢的特点,但是企业要具有长远眼光,21世纪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技术人才的短缺,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是一本万利。

(4)引进高水平教师。中职技术型教育领域,院校林立,确定自身计算机教育的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其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保障,计算机教学特色突出是学校发展应重视的问题。在寻求定位的过程中,将自身计算机优势资源和市场趋势融合,结合企业的要求,在课程安排、实践训练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是有效手段。学校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正视自己的短板。在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学校要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和市场导向,对于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计算机教育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市场调研信息,融合企业专业意见,调整计算机教育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老师在教学环节扮演者主导角色,中职技术型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思维开阔、学术水平强的老中青骨干计算机教育教师,并可为学生同时配备企业导师,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中职院校重视专业教学,其老师也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此,可发展具有大量实际经验的工作者为学生传授经验,这样既能够填补教师队伍的空白,又能够为学生和企业建立沟通渠道,也能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同时,学校可以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去企业学习,并组织交流会,让老师们互通有无。这样可以使老师在温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市场,提高动手能力,为其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5)合理创新教学方法。最后一个方面就是要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在学生Photoshop、Flash等图像视频软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采用“展业基础+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的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开展,另外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就是可以适当的开展发现式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能够自主的发现其中教学内容当中的一些问题,将课堂重新的交到学生们的手中,让学生们的自身的发现意识以及学习意识都能够得到十分明显提高。

4结语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中职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从目前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主要包括国际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实操化趋势以及复合化趋势。其次从我国中职院校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来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校企合作较少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最后对我国中职院校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准确定位,创新各个学科管理品牌、转变教学方式、加深校企合作意识以及引进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1]崔娅萍.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新校园(上旬),(01):8-9.

[2]黄学冬.试论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J].职业,(25):43-44.

[3]梁娜.信息化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34):130.

[4]王淑兵.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留学生,2016(09):28.

[5]张晓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分析[J].新课程(中旬),(10):188.

篇3: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一、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

地方高校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扩招之前通常都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其缺点是造成研究生主管部门每天都要处理十分繁重的工作,减弱了本有的宏观指导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惩罚性的管理多于激励性的管理,约束性管理大于服务性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自由创新能力。现在有些地方院校已经尝试实行学院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关系没有理顺,管理人员冗余及分工不明确现象明显。

2.权力分配不均,院系没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各个院系和导师所具有的管理权相对较少。通常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本属于院系、导师的决策权却最终由研究生主管部门决定。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级学院在研究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很难使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3.研究生管理队伍设置不健全

目前各地方高校管理的重点和重心基本放在本科管理上,而研究生的管理放在次要的位置。具体表现在:第一,各院系的研究生领导不是专职,一般是由负责本科教学管理的院长兼职,他们同时管理本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因此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到研究生管理当中。第二,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处理,通常都由专职教师兼职。第三,目前地方高校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在职称评定、职位升迁上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这部分管理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4.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层次低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各高校内的信息建设不太规范、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有些高校到目前依旧没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教育管理系统。第二,信息系统的建设通常表现为局部性,缺乏统筹性,比如招生部门只建设招生相关的信息系统,就业部门只关心就业相关的信息系统。第三,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及时满足日益变化的信息化业务需求。第四,部门管理人员依旧习惯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能及时掌握现代的信息化办公要求,严重影响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应该把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成教育的首要问题来抓。研究生跟本科生在年龄结构、心理结构、学习性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生的考生生源比较复杂,造成了他们的思想很难统一,这就需要各个学校成立专门的校研究生党支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别成立学院研究生支部),从研究生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一直不间断地定期为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实践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2.管理体制、管理模式需进一步创新完善

目前有些高等院校研究生管理依旧是研究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单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应对研究生没有扩招之前的情况,随着研究生扩招,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采用研究生主管部门与学院共同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培养目标、学习的年限、培养的方式以及不同学科知识的属性和研究的方向等做出动态的调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切忌各个学院的管理制度基本相同,缺乏灵活性。因此,在研究生管理中,除了多运用引导型、服务型的管理手段外,还要把社会管理模式下的一些好的管理方式(矩阵组织管理模式)运用到研究生管理工作当中去。

3.大量开设学术报告讲座,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阶段有本质的区别,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离不开优秀的科研团队,因此,作为各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研究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开设学术报告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科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入进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为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发表、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需要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针对本校研究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更新方法、思路、举措,应对本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特殊问题,为社会培养出思想政治过硬、专业基础牢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综合复合型人才。

篇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 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00。 ,教育部开始规模培养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 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试行以来,为我国医 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 才,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 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篇5: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192 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 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 医疗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 次临床医师的需要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 《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 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确立了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明确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内涵学术性 的职业教育H ,其培养目标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医 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其 中特别强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注重拓 宽知识面,突出应用和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临床 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目前仍有部分院校对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未 能严格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甚至 一些学校的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按照 传统的学术学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1. 2与相关行业政策之间的衔接不够通畅实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 项重大改革,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 人才[4。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我 国现行的执业医师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 却一直存在矛盾,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1.2.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行《执 业医师法》存在冲突根据5月正式实施的 《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 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试用期满一年者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 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床处方权。这样应届本科生直 接考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不能独立进行 医学诊断、疾病调查、医学处理和出具相应的医学证 明文件,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临床能力 培养,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 和培养难以在医院内完成0。

1. 2.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之间衔接不够通畅由于我国医学教育 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属教育部和卫生部2个不 同部门主管,政策上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着课 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及考核互不认可的`矛盾,研究 生毕业后仍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参加住院医 师规范培训,这种重复培训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偏离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

1.3 “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效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特点就是主要从事临床 工作,且需到其他临床科室轮转H。相对于研究生 的流动性,导师一般在三级学科的相应科室工作,工 作岗位固定,且需承担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因此 研究生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很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针对这一现状,各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了 “双导 师制”即通过建立导师组来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的教育。但实际上,现实和理想有颇多出入“双 导师制”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①导师 组是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成员之间是一种 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会因导师间的亲疏而处 于一种不稳定状态;②由于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学术要求较低,而其科研产出也不高,导致导师对 其认可度低,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 指导。

1.4临床科研训练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临床医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医学研究生要达到 一定的临床水平,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临床 实践。不少高校从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 训的角度出发,压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 间,缩减课程教学,导致开设的临床科研训练如循证 医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等课程学时过 少而无法满足研究生临床研究的需要。另外,一些 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要求较低,取消了毕 业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导致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 生认为自己临床研究压力小,只需掌握临床应用基 本技能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而放低了对自身的要 求。加之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临床科研的时间短, 临床科研训练不足,导致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 能力不强。长此以往,临床科研训练易陷入低层次 技能技术的职业培训或演化成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

篇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1提高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很强 的工作,由于实施时间短,部分管理人员、研究生导 师及研究生尚未完全认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 模式和特点,没有很好地遵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规律,突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地位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具 有同等地位和作用。今后,国家还将继续加大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力度,至,国家计划将硕 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从以学术型为主,转为应用型为 主,专业学位占研究生招生的50%以上?。因此, 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做 好“调结构、转模式、树品牌”的准备工作。

2.2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目 前,我国的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已意识到高层次医疗 卫生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进行系 统的临床能力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性B]。尽管两者 在报考条件、临床能力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和要求等 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是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受训者 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 国家培养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能 力训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同时也为‘‘双轨合 提供了可能。

,国家教育部在全国64所高校展开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我校作 为首批试点院校之积极改革创新,实现了人才 培养过程中“三个结合”的有效衔接:①通过招收全 国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临床医学专 业硕士,并招录为我校住院医师,使其具有研究生和 规范化培训医师双重身份,实现了研究生招生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相结合;②创新临床医学硕 士专业学位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对研究生 医学精神、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训, 同时突出临床技能训练,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要求,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和技能培训,并 通过理论学习考核、临床转科考核、中期考核及毕业 考核,保障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③通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要求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出口 ”标准,实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 师准入制度相结合。通过“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项目结束时能够同时获得研究生毕 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执业 医师资格证书,即实现‘‘四证合一”不仅节约了教 育培训资源,还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好地就业机会。

2.3落实完善“双导师制”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 导师,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临床专业学位 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就是需要到其他学科进行临床 轮转学习,这个过程能否规范落实,直接关系到研究 生培养质量。为此,要落实完善‘‘双导师制”建立 一支相对稳定的导师(组)队伍,增加导师组成员, 尤其是临床轮转学科的导师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 导师进行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强调导师组共同研 讨和制定研究生临床轮转与科研培训方案,动态监 测和评估培训效果,同步反馈至研究生管理部门,及 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以确保研究生轮转过程的 实效与质量。同时,为激发副导师的带教热情和工 作积极性,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方案,给予优秀副 导师一定的奖励。

2.4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其培养的不是一般从 业人员,而是具有高深理论基础、复杂操作性技能、较高专业伦理的专业人士和专家M。事实上,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临床医 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 较差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训练。新时 期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看病,还要懂得 分析数据,能够联系症状、体征、药物做对比研究,能 作病因学研究和预后分析等。因此,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应当结合临床实践,以实际医疗工作 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 论文的选题、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分析和论文撰写, 积极听取科研专家的授课,参加院校组织的学术活 动,从而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研究的 科研思路,使其具备发现、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 力&2。另外,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至少1篇以 临床工作为主的文献综述或病例分析报告,以保证 其在学期间,能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有一定的科研 产出。

通过对我校至级813名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研 究生导师对他们有科研期望,66。5%的研究生认为科 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很重要。相比之下,只有21% 的研究生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只需要进行临床技能 训练,而不需要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在对我校 和届518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研 究生发表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0%的 研究生在统计源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了文章,约5%的 研究生在SCI索引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我国培养 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 完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才能更好的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篇7: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需要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前提是做好教育事业。教育是发展之基,教育是兴邦之本。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所谓基础教育指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而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发挥着关键力量的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处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位置,小学教育的好与坏,对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孩子基数很大,因此小学教育的工作量很大。要让我国的教育攀登到更高的位置,一定要改善和发展小学教育。我国小学教育历经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些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国小学教育改变了以前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好的起步,一步一步朝现代化教育的方向迈进。例如,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进,校舍得到了修葺或重建,教学器材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拥有了比较完备的师资力量,大部分小学教师都受过一定的教学有关的专业培训,基本上取消了民办教师这种团体,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改善。但是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因此还要我们继续努力。

1.教育经费不足

尽管我国省、市等政府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但距离满足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需求还有很有很大的距离,并且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投资。由于区、乡财政薄弱,农村中的小学教育更是落后。现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级财政大部分属于吃饭财政,县级政府负责筹集和分配小学教育所需的资金,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被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所限制,与地方政府财政的收入情况密切相关。如此,只凭借地方政府的能力,勉强满足发放教师基本工资的要求,对于改观小学教育的教学环境、拆除或改建学校危房、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只能有心无力了。这种状况在农村小学教育更是严峻,和城市小学教育所投入的资金相差甚远,拿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来说,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距。

2.教师素质令人担忧

现在,小学教师的学业水平较低,他们缺乏较高的修养素质和知识水平,还不能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这就造成了教育观和学生观比较落后。二是专业知识不完备。老师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就不属于学业优等的学生的行列,之后又在社会中耽搁了几年,知识较落后、狭隘,没能及时更新,很是缺乏教育科学等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也没能养成完善的教师行为规范,师德和素质更是缺乏。三是没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教学素质。比如,常常发生酒后上课、体罚学生等事件。导致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和素质不高的根源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因为小学教师存在编制问题,个人待遇不是很好,没能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如有的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每月的薪水低于1000元,除工资外,大部分学校缺少奖金和福利,这导致教师不能一心教学,敷衍了事,还引起社会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但学校又缺少相关解决办法。二是教师缺乏继续教育培训,水平不能得到提高。而农村小学的老师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教师少有时间出来学习;二是教师缺乏学习相关经费,大多数教师负担不起这些费用。长期地没有进修机会,学校也就失去了进修相关途径和机制。

二、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1.要确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小学教育经费的缺乏,究其根本原因,关键是缺少一个科学的、可行的保障机制。小学教育要得到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法》明确指出,各地区政府分配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高,而且平均到在校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要稳步增长,保证教师薪水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稳步增加,但大部分地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好。

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两个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第一,各地区政府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而这与国家政策没有明确教育经费支出的数量有着根本关系。而且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如若不能遵守《教育法》所规定的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要求,会得到什么惩罚,这就让一些地方政府钻了法律的漏洞,他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或少,甚至给不给都由他们一手掌握。第二,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该保障的教育经费所涉及的领域和项目,比如是教师工资经费,还是购买新设施的经费,而且也没有将任务具体是哪一个部门。因此,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监督政府的行为,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很有必要。

2.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

针对我国小学教师缺乏教育责任感、教学技能低下的状况,小学教师要随时学习教学技能、培养教育责任感,参考学生的个性和素质教育的相关需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小学孩子优秀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让其在小学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与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尤其是在我国落后的大环境下,小学生被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所束缚,小孩子缺少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生活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也不是很重视,更严重的是缺乏理想,没有追求新生活的意愿。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教师就更应该学会关心、激励和帮助学生。竭尽全力地去多多关心其心理状况,经常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多鼓励小学生,让老师的鼓励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

三、结束语

做好小学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解决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必要的。做好小学教育经费的保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这是当下做好小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8:语文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语文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发表一些拙见,盼共同探讨。

一、加强朗读,诱发通感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过程就是学生审美接受过程。从接受美学观点来看,审美过程的第一步是审美直觉。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首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文学形象由语言文字构成,故直接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些文字符号,不是事物形象本身。要使语言文字具有审美意义,朗读的作用不可小觑。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审美过程来说,是一个不可少的环节。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也特别欣赏和推崇朗读这种吟诵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品的桥梁。一篇文章,特别诗歌散文,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语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足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力和情感反应,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共鸣,达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心灵相通的境界。新教材中有许多美文,而且在课前都温馨地提示读者,有感情地去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的语句。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得情感审美体验。

二、设置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是审美心理最活跃的因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陶冶性,语文美育要靠感情的“渗透”意象“润泽”。老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都会营造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创设和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情感的熏陶,陶冶情操,提升美感。如〈〈安塞腰鼓〉〉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利用视频设置音乐、图像情景,结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述,使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的场面活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到安塞腰鼓铿锵的气势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再配上丰富的表情动作,饱含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妙语连珠,在想象的美好世界里任意驰骋、流连忘返。

三、披文入情,激发想象

语言是作家与读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家依赖语言把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依赖语言从作品中感悟作家的情思,这就是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显示,语文教学必须凭借作品语言来进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通过对作品语言意义和情感的剖析,使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的意境,感受其意蕴美,从而运用文章健康与深刻的思想来陶冶自己的情感。想象在审美心理中有特殊的重要性,黑格尔曾称它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叶圣陶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的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细细品读那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文章,凭借语言的中介就会把间接形象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再在这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在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而“想象作为意象构成的动态过程,也抒发着诗人的情感,融合着诗人的理性思索。”我们只有认真品词析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美的存在。

四、创设氛围,开发美感

为了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开发,审美心理得以发展和强化,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那么如何创设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呢?首先,老师要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中。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发挥。语文教学是语言教学,教师优化教学语言也很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训练,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既有科学之美,又有艺术之美。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必须用自己富有的审美创造力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我们教师要积极肯定和赞赏学生审美的独到之见、创作的标新立异和精巧构思,这样就能让学生迸发出审美创造力的绚丽火花。还有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从生活中开发美、赏识美。积极开展课外审美活动,如成立兴趣习作小组、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举行语文课本剧演出等,让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增强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化品位,让语文的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净化了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培养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教书育人,让学生学会“读书做人”。这正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语文审美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篇9: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1教学内容滞后,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技能的时效性和专业性,而由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知识的更新也随之增快,而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课本相较于实际要落后了很多,学生接受的知识并不是最新的技术知识,对以后参加工作进行职业技术工作不利,不能满足当前技术水平的要求。同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设施方面较为落后,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供学生上课使用,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个人职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上计算机职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1.2师资队伍落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方面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很多在职教师过于年轻,在教学经验和管理方面都存在欠缺,同时很多老师不能及时更新学习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最前沿和专业的知识,为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做出重要的功课。很多老师依旧凭借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对实际操作课程的要求,对于很多实验课或者操作课不予以重视,甚至有部分老师自身在操作方面都存在问题,无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旧是老师主导,学生仅仅负责听和记,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1.3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职业技术为主,培养应用型、技能性人才。而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片面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课程设计都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操作课程的安排则少之又少,同时,还存在非专业课程甚至不相关课程的安排过多的现象,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涉猎不够、专业技能操作也存在欠缺的后果。在教学理念方面,部分学校没有及时领会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还是以老师为主导对学生实施讲解的教学手段,而没有将学生当做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高职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对策

2.1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鉴于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只有改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先进的时下的技术知识,才能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水平。改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相关的编书人员及时编写教材,及时掌握计算机更新的动态,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理论,这还要求老师能够提早备课,搜集全面的权威的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到现实中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并提早做好学习与接受的'准备。

2.2提高教师素质,创建优秀师资力量

无论什么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老师的教授水平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具备优秀的师资力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专业的应用技能性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加大优秀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则是当前必须实施的步骤。在教师招聘上,要求教师不仅能掌握熟练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能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锻炼提供更好的师资条件。

2.3革新教学理念,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秉持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指导计算机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学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制定方面要以实践为主,学校应多安排上机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来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巩固理论所学,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结语

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学生通过高职计算机教育来提高计算机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教育水平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方面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学校教授知识与实际生活不符,同时学校在教师配备方面还有待提升,教师普遍素质较差,还有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一大问题,忽略实践而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只有将这些问题予以积极合理的改进,高职计算机教育水平才能提高,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5).

[2]巴哈尔古力,吾吉.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3).

[3]王兰英.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J].企业导报,2012(05).

篇10: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身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予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生活质量。现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逐渐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断的转变,在护理模式中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也开始逐渐的取代传统的功能式护理。护理职能也由于上述的转变而出现了很多新的内涵,护理工作的内容已经开始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的护理、从个人辐射到群体的护理、由传统的病人护理逐渐的扩展成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护理。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导致我国护理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护理教育工作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然而比起世界护理教育的发展程度,我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制约我国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现在的护理教育无法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因此必须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篇11: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1不完善的教育层次结构

尽管我国的正规护理教育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而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以及社会的期望比起来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全面地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学设置了护理教育专业,很多国家都已经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的、完整的从学士到博士研究生的护理教育体系。我国现在护理人员大部分接受的都属于中专的教育层次,其中只有较少的人接受的是专科教育,接受本科和硕士教育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大量的研究表明,现在我国的中专卫生护理学校高达数百多所,并且每年向社会输送数量庞大的护理人才;而我国现在大专护理教育院校数量少,每年只能够向社会输送比例很少的毕业生;而大学本学科护理教育及以上的人才则更少。现在我国拥有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总护理工作人员队伍中占到了不足1%的比例;而中专以及中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占到了高于95%的比例。现在美国高达30%的护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高达90%。较低的护理教育层次,再加上护理人员较差的文化素质,使得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导致中专护理教育无法与现代护理职能的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现在还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目前临床上的高学历护士需求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而很多中专毕业的.护理专业人员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困难,导致现在一些卫护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困境。

1.2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的医学科学发展的越来越快,再加上护理模式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对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进行增设已经成了一个重要趋势。然而,不断增多的课程开设数量,导致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习负担,其很难真正的将所学的内容消化掉,而且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原有的课程与新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之间并不具备有机的联系,无法形成将一个完整的新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护理学科学以及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已经进入到了大爆炸的时代,再加上新增开设的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等,这样就导致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有限的教学课时数和无限增长的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1.3教师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目前美国所有的护理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这些护理教师充当着护理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研究者以及教育者等一系列的角色。我国的护理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人具有高学历。除了护理专业教师之外,很多护理专业的其他任课老师的专业都属于医疗范畴,因此这些教师并不具备整体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思路,而且也不具备正确的护理教育理念,缺乏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也很少具备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成为确定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非常突出的一个弊端。

篇12: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1对教育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对高等护理教育进行大力发展

要想使不完善的教育层次结构得以有效解决,必须要采取措施对教育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对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对中专护理教育层次进行压缩,现在我国在上海和北京等地已经开始逐步的落实相关的措施,致力于提升护理教育层次。从中专为主逐渐的过渡到大专为主,并且对本科护理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这已经变成了解决我国护理教育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所以我国的医学专科学校必须要将现在对高等教育进行大力发展的契机紧紧的抓住,对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予以不断的扩大。如果国家级重点卫生中专学校具有较为充足的条件,就可以利用改制改体的方式提升为医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医学专科学校,同时还要将龙头专业作为护理专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对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有利之外,而且还能够对护理人才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对成人学历教育进行,利用自学考试、电大以及夜大等多种方式,对在职护士进行积极的培养,使其能够达到大专层次,最终能够不断的优化我国的护理人才层次结构,使之可以达到国际普遍水平。

2.2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将微观的教学实际和宏观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联系起来的一座重要桥梁就是课程,因此解决我国现代护理教育问题的核心工作就是对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为了能够将与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符合的新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起来,院校护理教育专业可以对医院的护理专家进行聘请,将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起来,以此为基础,积极的研讨护理教学计划,并且要与一些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经验相结合,在反复的论证之后,最终将科学合理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起来。

①要将全面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对护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护理职能由于护理模式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而增加了很多新的内涵,与此同时,加上我国医院现在对各种新的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大量的引进,因此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且护理人员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总而言之,现在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稳定的心态,除了要具有较高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之外,同时还要具有较为充足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做到关怀人、理解人以及认识人。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要求为根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五大课程模块,也就是专业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以及自然科学基础课。同时还要适当新增以下课程:护理管理、社区护理、艺术鉴赏、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以及医学心理学等。

②要利用组建学科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现代化、基础化以及综合化是高校课程优化的总方向,而现在全球大学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趋势就是文科和理科之间的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所以必须要采用组建学科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打破,使学科间在结构方面以及逻辑方面的联系得以不断加强,从而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目标。出现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的学生过重的负担、过多的门数和课程膨胀等问题都能够通过组建学科群课程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利用文化、护理以及医疗等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护理专业课程组建学科群就能够将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起来。

2.3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首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才能够将对传统课程体系中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强调的束缚摆脱掉,对目前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使护理教育的理念和宗旨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保持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一致性,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象,从而能够使护理教育的整体效益得以全面提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原则就是将“够用”以及“必需”作为教授理论知识的原则,将“应用性”和“基础性”作为教授基础课程的原则。在这里所谓的“基础性”主要指的是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能够将必备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在专业课中所需要的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基础,而并非是要求在某个学科领域中学生具备英才能力。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要将“针对性”突出出来,在这里所说的“针对性”主要是要将护理专业的特点突出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解决岗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立足于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必须要对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筹集资料、对普通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将护理措施制定出来、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等能力进行强调。作为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解决护理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让所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全面参与进来。

2.4致力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

通过对我国现代护理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护理师资队伍现状无法与新时期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相适应,所以目前解决护理教育问题工作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致力于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使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得以提升。而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要有效的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请进来与送出去、在职培训与人才引进等各种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护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不断加强。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护理教育工作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全面的推动护理教育工作的不断优化,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对护理教育中的中专教育进行压缩,对大专教育进行大力发展,对其中的本科护理教育进行稳妥的发展。其次要对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要严格的以文化、医学以及护理学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原则为根据,将科学合理的与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可以将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出来的新课程体系构筑起来;再次要对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要确保教学内容可以将护理教育的理念和宗旨全面的反映出来,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后要致力于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

篇13: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文/彭益波

摘 要:中学体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科目,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学体育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影响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围绕我国中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系列旨在强化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成果的措施。

篇14: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体育课程作为中学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如何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探究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基础,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近年来,随着新的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中学体育教学按部就班地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成效,但固有的一些教学顽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去除,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此探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有所针对地探寻出解决方案是当前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头等大事,对体育教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下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体育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然而在体育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严重影响着中学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正进一步迈向深层次的改革,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紧跟中学教育的改革步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制约着中学体育的教学成效,探析问题所在,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必须予以重视的重大问题。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长期忙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反而轻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身体素质差的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不利于文化科目的高效学习,影响学习成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新教学大纲中强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育科目受到了中学教育一定的重视,忽视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但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依然不够,距离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还相距甚远。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过度强调学生偏重文化科目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体育教学课时偏小,甚至出现偏废,这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必须要有所改善。

2.体育课程教学科目设置不合理

在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学教育环境下,课程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严重。强调文化科目的学习,期望学生能通过文化考试考上好学校,在应试教育理念下,这种现象较为常见,这种理念将会直接导致体育课时在整个中学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出现重文轻体的怪异教学现象,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中学体育教学设施落后,体育器材缺乏

纵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条件开展体育教学。造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中学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致使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偏废,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体育教学器材缺乏、落后,长期得不到更新,导致体育教育事业滞后。

4.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教学是一项十分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课程,制订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采用合理、丰富、完善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果,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反观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国体育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体育教学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长期停留在形式上。如,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为了从形式上满足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会对体育教育事业发挥多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学生不参加体育课也能知道教师要讲什么。这是中学教学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的结果,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体育课程教学,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参与体育锻炼的热度降低,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措施

1.必须从教学观念上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重视,培养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

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获得较大的突破,仅仅采取一些很小的调整措施是不够的,必须从整体的教育观念上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得到贯彻落实。

2.加大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建设落后,体育学习、锻炼器材缺乏的现象,学校一定要加大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采购体育教学必备的体育器材,落实科学、高效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使器材的效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优化体育课时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固化,只擅长于流于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首先,完善中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困境,这是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任何课程的学习脱离了学生的教学实际都是很不现实的,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户外锻炼课程,最终要依靠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得到落实,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教师传统的理论式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成果得到显现。

4.创新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参与度和体育教学实践的效果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缺乏体育教学魅力和吸引力,致使学生参与度低,不想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或者一提到体育课程,思维认识就停留在自由活动上面,根本就违背了体育课设置的初衷。鉴于这种情况,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从枯燥的理论教学中走出,变成生动、有趣、具有实际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实践型课程,这样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使中学体育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调整、优化体育教学科目

中学体育教学并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获得好的效果,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它是影响实际教学成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同时要善于优化体育科目,挑选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的体育科目,使中学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的发展轨道前进。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体育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