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妙丁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篇1: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一、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1.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才能保证在人生的轨道上不出现大的偏差。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在生活中基本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他们现阶段的目标只是高考,所以人格培养更加重要,这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过程中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冷静思考,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有太大的偏差。人格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人格已经有了初步的定义,也有了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所以在高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最好不过的。在高中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环境相对轻松,而且内容均属于语言类的学习和练习,因此在高中语文课上进行人格教育最适合不过。高中语文课上的人格教育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讲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

3.人格教育实践

高中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性格,所以在人格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但在课堂上也要有教育实践,教育实践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自己人格的发展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方式进行调整等,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进步。

4.赋予人格不同的定义

对于人格的定义并不只有一个,具体要看学生怎样理解。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人格,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人格,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赋予人格不同的定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人格有不同的选择,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有更好的帮助。

二、高中语文人格教育的方法

1.明确人格含义

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人格的含义,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认识到人格的魅力所在,从而对此充满好奇,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努力学习的目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学习劲头,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人格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

2.以兴趣教学引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是“兵不厌诈”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人格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因为以前注意力的重心不在此,会对人格的学习缺乏兴趣,这会使课堂进展缓慢,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首先要用兴趣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人格培养的学习充满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增强趣味性,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3.在实践中注重人格教育

生活处处皆课堂。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可以使学生增强人格的概念和体会,对人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人格教学也有许多方法,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带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让学生缅怀那些逝去的英灵。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热情,树立自己的人格意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书面感想,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借助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感悟。这是在实践中的人格教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格,并为之努力。

4.以榜样法进行人格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很流行“追星”,他们称之为“追星一族”。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教师可以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使学生理解人格的含义。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来唤醒学生的人格意识。比如可以观看《感动中国》,这是介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经历及他们获奖的原因。这些获奖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品德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品行。相信以榜样的力量,可以使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人格教育是重中之重,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塑造了人格才能进一步塑造人生、塑造成功。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再适合不过的。只要教师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也许人格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么重的担子,这么艰巨的任务,没有使教师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们有信心,不畏强敌,使学生拥有更崇高的人格。

篇2: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的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的论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提出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思考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还是现在的信息社会,合作与竞争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只有人与人组成团体,成员之间彼此依赖、相互分享、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各异,教师遵循“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助、互爱、互动、互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了后进生的自尊,让他们在获得小组荣誉时受到鼓舞。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性,并不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彼此合作、相互分享、交流争辩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其潜能得到开发,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2.和谐共生。

教师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主体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体验成功、快乐自我中知、情、意、行获得了全面提高。

4.合作互助。

学生先自学,再协调,从组内交流到组外探讨,在合作互助的动力机制中都能获得发展,特别是后进生能获得关照。学生既有倾听,也有表达,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科学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特长、基础、能力、心理素质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4―6人为一组。教师的分组也可以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但组间的总体水平要保持一致,为组间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二、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1.合作朗读。

学生多人一组,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合作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深入文本,与作者感受文章的脉搏。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林黛玉,精明狡黠、工于心计的王熙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合作阅读。

小组同学探讨阅读内容,在自主阅读、产生疑惑、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信息的收集者、筛选者、笔录者、汇报者,大家自学指定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删去无价值、过难过易的内容,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在探讨形成共识后由笔录者记下参考解答,再交给汇报人进行阐述。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内容时,学生在自学中提出很多问题,诸如“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小组同学通过问题的探讨,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

3.合作批改。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练轻改,作文批改全由自己说了算,学生难以评价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遇到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彼此交流、互换意见,并写下评语。学生可以从说出值得借鉴的内容进行阐述,也可以提出值得探讨的`内容,让大家进一步讨论。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1.“合座”不等于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中,教师常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殊不知,学生分组的不科学、问题的不适宜,加之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监控,学生在讨论中各行其是,听不进别人的见解,不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合作前不独立思考,使问题的探讨难以深入;有的学生合作中不交流,放弃表达自我的权利,交流活动草草收场。其实,合作学不是简单地“合座”,而是分享与接纳、依赖与表现、探讨与交流的过程,学生个体责任明确,大家彼此信任、包容,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合作学习不会使学生两极分化。

常有教师在质疑:合作学习中教师少讲解,放手让学困生去交流,而优等生有更多岂不会让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花费同样的时间,他们难以达到同样的学习质量。其实,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后进生与优等生存在差距,但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表现更积极了,虽然不能与优等生达到同一发展水平,但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

3.避免合作学习的过度合作。

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论问题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宜,为提高所谓的“互动”效果,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挤占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使用时要因地制宜,学生未进行独立练习就开始分组练习,或学习任务尚未组织好就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无疑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读误用。总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泛化的现象,要在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单调,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平。如何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J]。上海教育,

[2]宋红波,李敏慧。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

篇3: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一、分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使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层教学的做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更加明确具体了。比如,在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课堂上,A层学生必须理解李白风格,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揣摩词的意境美。B层学生理解李白风格并与前文的柳词比较。C层学生只要了解词的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即可。作业布置上,C层侧重检查背诵;B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这样,A层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趣味性,能提高自己。B、C层学生觉得作业力所能及,愿意做,及时交。这样避免了以往教学中一些学生因没有压力、动力而厌学,一些学生因听不懂,完不成作业而弃学的现象。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让学生“举手摘桃”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为原则,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抬抬手就可以摘到桃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兴趣缺失。对此,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语文优秀生,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三、分层教学实际操作策略

1.分析学情,科学分组

1.1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根据实际,将基础较好、学习目的性明确的分成A层;语文成绩相对薄弱、但兴趣尚浓的'分成B层;基础差、几乎无兴趣的分成C层。

1.2向学生讲明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模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1.3分层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每过一段时间,根据学情要进行个别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使A、B层学生逐渐增多,C层学生逐渐减少。

1.4健全整层的评价管理,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体系,合理要求,科学评价,形成互相促进、整体提高的竞争趋势。

2.区分差异,因材施教

2.1备课设层次。备课时,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内容为第二层次,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拓展性内容为第三层次,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2.2讲课设层次,降低难度,分层递进。A层学生可适当引申,增加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B层学生加强语文关键语句的理解、文章结构的领悟,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C层学生加强诵读训练,增加最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分层教学的易出现的弊端

由于各层的教学目的很笼统,以致学生不明确自己学A层与学B、C层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分与不分都一样,甚至有许多学生为了减轻压力,愿意到B层甚至C层、D层。现行的语文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明显地印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无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这样的所谓分层,不仅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重蹈优差生区别对待,“重优轻差”的旧辙。首先,一些分层考试的试卷只是个别题目难易不同,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算难,什么样的才算易,出题老师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其次,分层考试中倘若A层学生答了难度较大的试题,其结果是可能是B、C层学生的分数会超过A层,这对学生评优很不公平。因此,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A层。

五、语文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建议

要使分层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分层。职业高中文必学部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的知识必须人人掌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习方面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专长的学生口胃。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教学方法要灵活,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校本教材可开设《诗词赏析》、《广播社团》等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现行教材如果不进行深入挖掘,就很能适应当前的升学的需要,我们便在其它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让他们扎实掌握语言基本功,让他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独立写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升大学的应试中游刃有余。

因材施教。通过对语文分层教学理念、模式、手段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对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思考论文

对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思考论文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课为高中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解决途径,教学设计就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基础手段。本文就是通过对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内涵的阐述,进而找出目前该形式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综合实践 教学设计

一、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我国学者乌美娜教授给教学设计下过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分别提出过很多诸如“方法说”、“技术说”等观点,众说纷纭。从总体上讲,大家更多的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界定教学设计这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我们今天课改要求的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属于学科教学设计,它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综上所述,并且参考国内外学者有关教学设计的论述,笔者将高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界定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以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进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发展智力与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而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

二、高中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在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型。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三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解决实践课教学设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大社会实践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它所面对的不只是课本和学科知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世界。因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实质上是把学生带入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去成长,其内容的取向不宜过窄。

第三,在教学设计中应坚决保留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在学科内部本身还是跨学科的学习,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无论采取哪些方式,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篇5: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论文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论文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情感激发情感及智慧启发智慧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人文价值的目的。基于人文教育对高中人文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教育构筑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体现人文价值培养的重要性,将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价值教育上,实现高中语文对构建人文价值的实践。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当代高中生的人文价值,实现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教育目标。将人文价值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点,在落实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运用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加大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力度,展现人文价值的重要内容。

一、人文教育与人文价值

随着社会的长期发展,在注重科技发展的同时却忽视对人文价值的培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体现在人文价值的培养上,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社会实践是离不开人文价值而单独存在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在社会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其中包含人文价值与人文意义,足以见得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能够实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沟通,人文教育更重视对科学文化的挖掘,挖掘其中具有的人文价值。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社会、自然、历史、世界之间的关系,体现科学文化的真正价值。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弘扬它的人文精神,培养人类的人文价值,在追求真理与自由的同时更追寻社会的发展,并与人文价值生生不息地并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人文教育,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与体会,树立民主、自由的人文精神。在克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增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

二、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人文价值的高中语文教学

虽然如今社会对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人文价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未落实到位。一些学校的语文教育是进行功利式的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面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性,将人文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只有在人文价值教育的背景下,才能促进对学生人文价值的培养。非功利式的教学,能将课堂的精神体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高中生拓宽阅读面,感受和体会文章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文言文名著,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加深对人文价值的体会。

(二)结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文价值,注重对思想道德的培养。教导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生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结合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美,进而达到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目的。如果高中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高考的目标上,就会与人文价值的培养越来越远,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许多能力。在忽视人文价值培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效果无法增强。例如在讲授《沂水春风》时,应该对加点的字和词作为翻译的重点内容,否则学生只是学习表面的知识,无法领会其中的感情和真正的内涵。对于“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对文言文的蕴意也无法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人文教育进行讲解,使学生快速理解。利用人文教育能够解决复杂的文言文等知识的教学,使语文教学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人文价值不仅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还能促进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在语文人文价值实践中,无论是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文知识,还是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体会人文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体会语文具有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将语文知识、文章情感、思维能力进行结合,达到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展现语文具有的人文价值,使人文价值在高中语文中得到很好的实践。

篇6: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实践性思考论文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选定原则

高中语文选修课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若干模块,人教社提供了15册教科书以备选择,同时还有其他各省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教材以及各校根据自身实际编写的校本教材。面对如此浩瀚的课程资源,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科学有序地组织教学呢?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确立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内容选定的三个原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构建。

(一)教师主导

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

1.深度阅读,早作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有丰富的阅读储备,这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开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自己心中要装着几本能影响自己的人生也能影响学生人生的书,非如此就不能出现高质量的语文选修课。

2.分组研讨,合作教学。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在选修课开设的备课环节上的体现。教研组据本组教师的阅读兴趣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五个选修系列分配到教师个人或教师合作小组,要求教师对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深度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情况选准教学的切入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备课这一环节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学过程科学有序地进行。

成竹在胸,有效施教。进入选修课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二是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思维的碰撞。前者主要是针对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文本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然后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解读。后者主要是教师先就选定的文本设计出怡当而有一定讨论空间的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从中解放出来,担当起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二)学生主体

学生是选修课的活动主体。选修课的有效开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1.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必修课的教学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自我完满人格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必修课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还远远不够。这时教师可向学生开出阅读参考书目,为他们提供阅读指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定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写出读书笔记,由教师负责指导督促。

2.教会学生利用闲暇阅读。闲暇阅读是一种极具效果的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身心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心无杂念,情绪、性格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培养自己滴水穿石的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去发现闲暇。

3.引导学生进行原点阅读。原点,即“一”、“始基”之意,原点具有化生万物的功能。原点性作品具有厚重、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原点阅读对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有原点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过程中的文字障碍,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当然教师还必须有身体力行的阅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这些原点作品,通过原点作品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构建

选修课的开设除了教师的主导性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外,还有“教师一文本一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构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都融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同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文本一起构成选修课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师生的积极建构,死的文本就转化为富有生机的课程资源。这一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教师眼中的文本建构教材。教学过程中将文本转化为教材,首先要求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积极构建。教师要能让文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将文本转化为教材。这一过程是教师对文本的“我思”而展开的C“我思”是教师教学主体性最好的表现。

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我思”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把教学文本转化成为活的教材。

2.学生眼中的文本建构:学材。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对文本的内容已有初步感知。他们或从文学的角度、或从文化的角度、或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之间有了初步的沟通。学生是把文本作为学习材料去阅读分析的,将文本转化为学材主要通过“情绪感染、审美体验、鉴赏分析”三个环节来实现。

3.课堂活动中的文本建构:课程。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文本由外在教学过程的状态而进入师生间交互建构的教学过程之中,就转变成为正式的课程,这是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开始。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要围绕着转化为课程的文本而展开教学对话,达成对文本的理解,生成生动的富有生活意义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过程的`“实”与“活”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要以文本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文本。以文本为基础使语文课堂落到实处,不拘泥于文本语文课堂就显露活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实”与“活”怡到好处的结合,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才能更有效。

(一)教学的“实”

“实”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科学而有效的关键。选修课教学的“实”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1.选修课的教学要抓牢“语言”这个思想的外壳。紧扣文本,以语言解读为基础,顾及文本的文学性、文化性。陶本一教授认为语文应由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的语言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素质的逻辑体系。”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天赋的语文为基础,在素养的语文和学科的语文的基础上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通过选修课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进行深度解读,读透㈠句话,牵动㈠篇文章,带出㈠种流派。对语文学科而言,语言表达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意义其他学科都是通过语言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其内容,而语文学科则重在学习其语言表达形式。按张志公先生的说法是“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教学要既有深度,又能以点带面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又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㈡教学的“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1.教学形式的活。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可以把讲台还给学生,在明确目标、确定内容、有效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施展才华。“专题讲座”、“定篇研究讨论”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选修课教学形式。

2.自主探究学习。语文选修课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中,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分配好探究任务,学生独自查阅资料,完成学习的任务。这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探究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严密的监控第二种探究形式,学生的学习摆脱了教师的监控,学生的探究行为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

3.小组合作学习。高中语文选修课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确定一个选修课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组长分配给自己的探究任务。学习结果以研究报告、文艺、课件等多种形式展示。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也可就对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发难辩论。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教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也是如此。一所学校选修课开设要有一个整体规划。三年、五年、十年,一代人、两代人才铸就一个教学传统。所以选修课的教学规划要放远目光,不能太急功近利。

(一)文化习染

语文选修课不同于其他选修课之处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当代的语文教学,人文性问题进一步凸显,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焦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非常明确地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习染和历练。学生在语文选修课提供的背景下渐生渐长,这是文化习染。

(二趣味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课的规划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但尊重不是附和,教师还有引导的责任,以弘扬优秀的民族语文传统。选修课开课之前教师必须做一个阅读兴趣调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重点。或从文化经典中培养语言能力,感受文化的厚重或从诗词韵律中品味文学艺术的美感。

(三)降低坡度

这是选修课开设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对选修的材料做到融会贯通的处理,从浅近处着手,将学生领进门,然后鼓励他们自行探索。这就要求选修课的内容设置具有阶梯性。

(四)教师垂范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它改变了必修教材的教学特点,要求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面对学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恭心阅读的长者。

篇7: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思考论文

一、该如何定位语文选修课

1.区分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含义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各个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通常,在我们的思维定义里,选修课仿佛就是必修课的对立面,必修课是必修,那么选修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的前期就要明确选修课的必要性。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论述得十分精辟:“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由此可见,选修课和必修课有着同等级的地位,广大师生应当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之前的错误观念。

2.避免盲目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不少的高中教师盲目地模仿大学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脱离了高中教材的规范性和内容难易性,随意扩展,脱离实际,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注意并改正这一点,大学和高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识认知水平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师在借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地修整一下借鉴来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为学生服务。

3.不可过于注重目的性,扭曲选修课的实际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下,把选修课强行转变成语文复习课,严重扭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和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历年高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却大大折煞了语文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结果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理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语文选修课教学形式

1.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防止舍近求远

每次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钻研一两个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切记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如果追求得太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每次的讲解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确立所要讲解的重点和方向,全程主要围绕这些进行教学。另外,语文中是有很多“点”可以展开学习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加注重“点”的训练,不要过分追求“面”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修课需要学生乐于并且主动去学习,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3.丰富选题内容,避免单一重复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单一重复。选修课更注重的是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的讲课内容时,每个课时都应该在选题上有所改变,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细节上的一些变动。每次的选题可以有很大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和热情。

三、语文选修课的实施注意点

1.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问题并不是就代表着重点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在日常的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选择课题的难易度,不要专攻难点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延伸的。另外,难易课题交叉教学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让学生们学娱结合,让学生们在难易程度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2.精选课堂内容,浓缩语文教学

高中生都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这一大难题,所以,普遍的高中教学课程量都很大,并且教学时间很紧迫。面对时间少但课程量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当理性正确的处理。首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肆意地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当给予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正常休息。这样,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学生的紧绷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全面观测,找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重点内容,放弃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3.师生共同努力,分担语文学习压力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大的压力,教师在担负自己责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教师的修养和素质。准确的说,高考是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应该共同努力。所以说,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也是重大的,教师的备课量大,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该跟学生站在同样的位置,和学生一起努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广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并改进选修课的教学模式,相信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会在时间的积累下不断提高。

篇8: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叫《我有一个梦想》,讲的是作者的梦想。 同学们有什么梦想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这样能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梦想,在学习课文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又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学生朗读课文就能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是“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

二、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生整体掌握文章思路后, 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交流学生对文章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同时,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 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揣摩作者的感情及语气。

三、熟悉古诗词

柳永的词《雨霖铃》表达了不忍的离别,难收的情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以“白衣卿相”自诩,极其擅长抒写羁旅穷愁之情。 他本中了科举,不曾想他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了皇帝,丢了官职。 仕途失意的柳永此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青楼茶肆,为伶人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为柳永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四、重视对古文的教学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古文, 如何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精髓呢?

(一)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下面,以古文《劝学》为例来讲解学习的步骤。 我们初次接触一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题目及作者。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题目中读到一些关于文章的中心大意。 《劝学》,顾名思义,是一篇讲述有关学习的古文,知道了文章的中心,会对接下来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理解的作用。 然后是作者。 《劝学》的作者是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称为“卿”,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一个时代的作品就会包含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会便于我们认识整篇文章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二)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古文与学习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而古文的重难点也就在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它不像白话文一样通俗易懂,相反,会有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一词多义字词、特殊句式等。 了解并体会了这些,我们阅读文章便可以算是攻克了多半。 《劝学》“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的“生”通“性”,意为禀赋资质。

通常,通假字的读音也会发生改变,读“xing”,整句的意思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中的“有”通“又”,意为再次,“”通“А币馕使弯曲,整句的意思是: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再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中“博学”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其古义为广泛的学习,今义为学士的渊博;“日”是词类活用词,名词作状语,意为每天;“而”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在本句中作连词,表递进关系,意为而且;“知”为通假字,通“智”,意为智慧,整句意思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在这提到一词多义词“而”,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文中其他“而”的用法吧。 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为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在“吾尝终日而思矣”中也为连词,但表示修饰关系;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为连词,表承接关系,意为“就”.可以看出,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虽然词性相同但意思与用法去截然不同,足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再有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本文中的倒装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白话文顺序应为“于蓝取”“于蓝青”. 而且,这句话可以延伸为我们现在运用较广的一个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三)注重对思想的理解

我们要通读全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及其讲述的道理。 《劝学》共有四个段落,第一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与第三段可合为一个整段,都是论证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运用五个比喻讲述学习的重要意义:知明而行无过;第三段同样运用了五个比喻讲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最后一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 强调要累积,要坚持不懈,要专一这三个要点。《劝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其写作特点是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全文紧紧结合题目,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这样,整篇文章我们可以算是学习完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及时复习。俗话说的“温故而知新”并不是无道理,复习可以让文章在脑海的记忆中不断重复,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加大对古文的教学,天长日久,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字智慧。

篇9: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理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

我想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教师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教师要因人施教,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篇10: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思考论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活动,那么,探究性学习就是建立在探究这种活动之上并以此为重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其不能在教师那里得到已经归纳的结论,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一步一步地对问题进行自主的发现与探究,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对于教师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正确且有思考性的问题为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探究氛围,运用正确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收集与整理,对语文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师生进行良好互动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1.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自动获取与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另外,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大规模地进行语文技能的使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成效提高的作用。

2.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发展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体制,对考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因此,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并以此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确立。所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实践。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重视语文学科特点,在阅读中探究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从不同中的文本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获得学习,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阅读中的文本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阅读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使语文的学科特点更加明确。学生在阅读文本当中可以了解到母语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中得到满足,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与交流,就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阅读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发具有自身个性的阅读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的阅读模式,就阅读方法与成果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在阅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母语知识的深入了解。

2.重视语文学习氛围,创造探究环境

学习氛围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氛围的建设。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语文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有许多值得探讨与交流的问题。教师要从中选择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学习当中。比如说在进行《药》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血馒头”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其中有什么寓意呢?学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必然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与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其次,在进行语文的探究式学习之时,要加强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首先,从师生间的互动来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就一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去。另外,从生生之间的互动来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高自我,完成探究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当代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探究式学习的含义与必要性以及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重视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篇11:高中语文复习思考的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复习思考的论文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扩充知识的过程。高中语文复习阶段,如何使语文这一学科实现积累的飞跃,值得每一名语文教师深入探索。为此,本文将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语文复习课要提升高度、语文复习课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语文复习课要科学有效、语文复习课要梳理学生典型经验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

到了高三,语文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由于语文本身的独特性,复习成为很多学生和教师都难以把握的一项任务。到底应该如何复习语文,如何充分提高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懈地探索。

一、语文复习课要提升高度

普通的语文复习课中,教师更倾向于将之前学过的关于高中语文甚至初中语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所以这样的高中语文复习课仅仅停留在一个基础的层次上,而没有得到拔高。其实,复习并非是单纯的整理与总结,还应该是一个提升高度的过程。比如说对于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是基本工作,而真正要想实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就需要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有效拓展和深度挖掘。比如一位老师讲评试卷时,以“关注重要信息”为纲,高屋建瓴,给学生以明晰的方法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展现了一位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深度和高度;一位年轻的教师,以“语言:还我天使的翅膀”为抓手,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有文采”展开探讨和指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现了应有的才华和高度。

二、语文复习课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不仅是语文的复习课,任何一门学科进入复习阶段之后都需要进行具体安排,遵循一定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对高中语文复习而言,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本单元编排顺序复习阶段,每个单元都进行一次检测,重点在于掌握教材的知识,使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更为系统;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加以落实,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展开一系列的练习,并且要限时限量;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三、语文复习课要科学有效

语文需要识记和积累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意义、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等等,都离不开下苦功夫的识记性积累。但这恰恰是很多学生最不擅长的,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对识记更是缺乏信心。其实,识记与积累并非无法可循,记忆是有规律的,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就能实现高效复习。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而后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那么,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复习,即在学习之后当天便进行一遍复习工作,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复习间隔时间需要缩短,第三次复习可以适当延长,第四次复习可以继续延长。

四、语文复习课要梳理学生典型经验

高中生在十几年的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会逐渐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反思能力,这些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总结和积累一些学习经验,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不相互交流,那么方法和技巧只能学生自己来实践,而有了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分享,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在复习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邀请一些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写作经验、阅读经验、文言文学习经验等。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将其进行梳理和分析,能够促进学生经验的升华和今后复习的实践。为此,笔者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之中进行筛选与推广,针对语文复习教学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以及不同阶段的要求,笔者安排了在这些方面掌握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比如,一位学生在分享自己学习与复习文言文的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不认识的文言文字词、含义、用法和所在句子进行记录,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这一经验一提出,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同,都纷纷表示要效仿。这个时候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高三学习紧张,每遇到一个文言文字词都要记录下来,岂不是要耽误很多时间,语文学习会不会占用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学生纷纷出言献计,最后确定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归类,即将陌生的文言文字词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也能够使文言文的积累更有条理。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同时也有效指导了全班同学的语文复习活动。

五、结语

以上,我们对高中语文复习课展开了四个方面的思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旧知识、实现知识积累质的飞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参加高考所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教师只有充分做好复习工作,提高高中语文复习效率,才能使学生通过复习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天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复习[J].教师,2009(15).

[2]宗世勇.扎实勤奋重在积累———语文复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J].考试与招生,2009(08).

[3]郝建梅.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总复习技巧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篇12: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因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呈现出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一化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它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讲轻读,学生常常漫然而读,缺少思考,收效甚微。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要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进行标注、书写,从而更好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批注的方式对文本展开阅读,从而达成预期阅读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符号和文字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并通过批注增强与文本的对话。这种教学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读,还要根据目标要求做好批注,进行思考,自主阅读效果会更好。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批注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师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最后,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要珍视学生的体验,批注式阅读可以让学生和文本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实践

所谓批注,即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所进行的批评或注解,批注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极为重要的形式,也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少批注,泛泛而读,效果不会很好。运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要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好相应的批注,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批注展开交流并给予相应的点拨,再结合所读文本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一)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该环节是让学生直面文本,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实践中,首先要明确读书的任务,利用批注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结合段落和层次进行阅读。在该环节,要求不宜过高,批注可针对词语、句子、段落、标点、课文题目、课文的结构、表达顺序、情感等进行。如《我与地坛》的阅读中,针对题目,就可做“人物”“地点”的批注,即“我”是主人公,“地坛”是地点,围绕人物和地点展开对课文的阅读。自读自悟环节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在该环节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师的要求和任务阅读课文并做好批注。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批注。如《一个人的遭遇》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就对“一个人”提出了质疑,思考“为什么是一个人的遭遇,文章所指向的是不是‘一个人’?”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多读,在弄清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段落层次做好相应的批注,这样才能为相互交流奠定基础。

(二)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经过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接下来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该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阅读活动,做好批注。如《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的理解,在读中要引导学生对其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做好相应的批注。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批注进行交流。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学生在阅读环节就针对“不同”做了“不同之处在哪里”的批注,那么,过渡到讨论环节,就应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展开交流。教师在交流中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批注及讨论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地讨论。如对《边城》中“祖孙情”的交流,教师要结合翠翠和爷爷在一起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如“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中,“即刻”可见爷爷的敏捷,连声呼喊则可见其焦急,“哑”则可见爷爷的苍老及急促,在引导学生对上述字词批注交流的基础上,要归纳出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

(三)再次批注,积累运用

再次批注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结合交流情况,完善第一次的批注;二是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在《荷塘夜色》的阅读中,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深入的感悟后,要梳理脉络并结合情感进行批注。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这无论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还是对课文的理解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也要注意,在实践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在何时、何处批注,批注方法的应用也不一定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一)何处、何时批注

对于何处批注,大多学生是把批注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上,其实,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中心句等都可批注,应该说,凡是学生觉得可批注的地方都可做好相应的批注。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颇不宁静”就可批注为“文眼”,再结合讨论情况对“文眼”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批注要关注两个点,一是学生的阅读收获,二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批注时间上,一是要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批注,二是要结合课堂中的讨论进行批注,甚至是当自己有感悟时,随时批注。

(二)何种形式批注

批注以符号和文字为主,批注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方式方法批注,即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起到了什么作用,可做好相应的批注;如归纳式批注,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对伽西莫多形象的归纳,就可采用该种批注方式。此外如感受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等,在阅读中要根据相应文章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批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探究活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批注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过程中,因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等多种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或缺,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阅读和批注情况进行指导及点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从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海.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

[2]张剑红.批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3]马春燕.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