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测试题免费
对于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我们学完知识,就要及时做好复习工作,这样才不会忘记。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测试题,仅供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
(满分100分,90分钟内完成)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得 分 |
得 分 | 一、填空。(20分) |
1、25的5(3)是( ) 36个6(5)是( ) 9(8)里面有( )个18(1)。
2、甲数的倒数大于乙数的倒数,那么甲数( )乙数。
3、3(2)千克可以看作2千克的( ),也可以看作1千克的( )。
4、0.8:0.2的比值是( ),化简比是( )。
5、汽车速度的2(1)相当于火车速度,单位“1”是( )。
6、( )的4(1)是最小的四位数。
7、2÷( )=5(2)=20( )=( ):10=( )%。
8、长方形的宽是长的8(5),宽增加12分米后,变成正方形。正方形周长是( )分米。
9、用圆规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
10、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5厘米,它们的周长相差( )。
11、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是6分米,如果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分米。
12、某班有学生40人,出席38人,缺席率是( )%。
13、28%如果写成小数,它的小数单位是( )。
得 分 |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
1、一个直尺的长度是20%米。 ( )
2、栽99棵果树,全部成活,果树的成活率是99%。 ( )
3、在同一圆内,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相等。 ( )
4、两桶油同样重,甲桶油的 4(1)倒入乙桶后,甲桶的重量是乙桶的 5(3)。 ( )
5、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时每份的大小是整张纸的 4(1)。 ( )
得 分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
1、5千克棉花的 7(1)和1千克铁的 7(5)相比,( )。
A、一样重 B、不可以比较 C、铁重
2、60的5(2)相当于80的( )。
A、8(3) B、10(3) C、4(1)
3、要使9(a)是真分数,8(a)是假分数,a应该是( )。
A、9 B、8 C、7
4、比的前项扩大3倍,比的后项缩小3倍,比值( )。
A、扩大3倍 B、扩大9倍 C、不变
5、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得 分 | 四、小小神算手。(40分) |
1.直接写得数。(10分)
2(1)×8 = 10 ×5(3)= 21×3(2)= 15(4)÷3(1)= 3(1)÷ 3(2)=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2.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算方法。(18分)
(1)7(4) (2)21(11)× 8(1)+ 21(10)÷8 (3) (15-15×5(4))×24(7)
(4) [5(4)-0÷ (3(1)+ 5(2))]× 8(5) (5)(34+47(34))÷17 (6)5(1)÷[( 3(2)+5(1))× 13(1)]
3.解方程。(4分)
(1)40÷(x-20)=5(4) (2) 5(1)×8÷x = 25(6)
4.化简下面各比。(4分)
(1)12:144 (2) 104(26) (3) 3.6:7.2 (4)9(7):4(3)
5.列式计算。(4分)
(1)一个数与7(1)的和相当于9(4)的45%,这个数是多少?
(2) 一个数的8倍加上6.8,等于74的60%,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得 分 | 五、操作题。(共4分,每小题2分) |
画出下面每一组图形的对称轴。
得 分 | 六、解决问题。(26分) |
1、 选择如下使实际问题成立的合适条件,用“√”画出,然后在横线上列出算式,不
解答。
甲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少行驶多少千米?(6分)
(1) 甲汽车每小时比乙汽车慢
(2) 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慢
(3) 甲汽车每小时比乙汽车快
(4) 乙汽车每小时比甲汽车快
(5) 甲汽车每小时是乙汽车的
(6) 乙汽车每小时是甲汽车的
2、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2小时24分钟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9.6千米.已知客车从甲站到乙站行4小时30分钟,求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各是多少?(6分)
3、沿直径为12米的圆形花坛修建一条宽1.5米的路。路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平方米)(5分)
4、六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有学生38人,二班学生人数与三班学生人数的比是10︰13。求二、三班各有多少人?(5分)
5、一件工作,甲5小时先完成了4(1),乙6小时又完成了剩下任务的一半,最后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4分)
六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4:填空:0.75的最高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最高位和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5: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例6: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来分,可分成几类?
答:可分为三类。(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它是一个单位数,只有一个数1;(2)有两个约数的,也叫质数,有无数个;(3)有三个约数的,也叫合数,也有无数个。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图”进行图解思路。
例7: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问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有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
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模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
例8: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写出适合上面条件的各组数。
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
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
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
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
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9: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10: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8、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例11: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1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
9、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13: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14: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错)
10、特例法
对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例15: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倍。
可以取小圆半径为1,那么大圆半径就是2。计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例1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吗?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那么,s:a=a(比值不定)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11、化归法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问题归结到一类典型问题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化归法。化归是知识迁移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展、深化认知的首要步骤。化归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化归法是一种常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例17:某制药厂生产一批防“非典”药,原计划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这就需要在考虑问题时,把“总工作日”化归为“总工作量”。
例18:超市运来马铃薯、西红柿、豇豆三种蔬菜,马铃薯占25%,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马铃薯多36千克,超市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红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归为“各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把比例应用题化归为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解题技巧总结
首先,对照法。
对照法是指将数学题目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进行对照的解题方法,需要小学生深刻记忆数学知识,还要根据具体的题目信息灵活调用知识记忆,做出准确判断。就比方说如果一个题目为“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18,请说出这几个数的具体数值”。小学生便需对照自然数的概念与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其次,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通过对比题目所提供的数学条件研究异同,从而找出解题规律的解题方法。在使用解题法时,小学生要保证比较的完整性,因为任何一个比较结论都有可能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谨慎小心,全面分析。
再次,公式法。
公式法就是通过运用数学公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一般应用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目中,如整数加减乘除法、分数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等运算法则。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具体还需小学生根据题意展开详细分析。所以,小学生需及时总结,汇总各个解题技巧的应用条件,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