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论文(共含19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ouiy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论文
近几年,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教材编排上注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于是教师们纷纷顺应当前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积极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模式。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同的计算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情境导入―算法呈现―比较提炼―明确算理―算法巩固。新的模式注重课堂探究,但是训练密度不够,重算理,轻算法,学生计算技能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其实,计算教学的模式历来有之,在新课改实施以前,计算教学大致遵循这样的模式:复习铺垫―新授指导算理―尝试检验算理―练习巩固新知。其中新知讲授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以学生的机械式计算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重算法,轻算理”,然而它在落实“双基”的目标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是,我分析了新旧两种计算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计算课中尽量扬长避短,融两种模式之优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重。在把握好新课标理念的同时做好课前的铺垫,在突出算理教学的同时引领学生算法的策略化,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巩固的时间,保证练习的量,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算法。下面结合平时计算教学课堂中的例子,作一些初浅的探索和诠释。
一、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教学非常重视复习铺垫,每节课前,老师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所需的旧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为新知的学习扫除障碍。其弊端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的建构过程,他们被“牵着鼻子走”。
现在的课堂,引入部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的、开放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其缺点是过于复杂的情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缺乏数学味。
我认为铺垫很重要,但要适度;情境的创设也是必需的,但不要过了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五(上)教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由于本课需要学生运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知识和商不变规律作为基础,因此,上课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做几道复习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12÷0.3=( )÷3 6.72÷0.68=( )÷68
2、竖式计算。79.8÷42
因为本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所以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创设妈妈买鸡蛋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尝试帮助妈妈解决7.98元买4.2千克鸡蛋,求鸡蛋的单价的实际问题。
适度的铺垫使学生充分调动起已有旧识,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置身于有趣的、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会兴趣盎然,并且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算理提供支撑,还能突出新知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传统的教学强调单一化和最优化,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千人一面,全体学生在同一层面上发展,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课堂教学乏味,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高。
而现在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算法教学结束,教师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优等生而言,眼界得到了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活跃。可其他学生呢?有些学困生听得糊里糊涂,最后一种算法也不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我想惟有将自主探索多样化的算法和引领算法优化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算法,并以此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出现的几种算法:1、28×10=280,28×2=56,280+56=336。
2、28×6=168,136×2=336。
3、28×4=112,112×3=336。
4、竖式计算 2 8 2 8 2 8 0
×10 × 2 + 5 6
2 8 0 5 6 3 3 6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出现的.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找到不同算法的共同之处,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程度,实现算法的最优化。比如,第2、第3种方法就不适用两个因数都是素数的情况,不带有普遍性。自主探索后组织学生交流整理,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第1、第4种算法很好理解,适用于各种题目,并有助于理解竖式的书写方法。由于多样化思想与优化思想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是计算的方法、程序。
回顾传统的计算课堂,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学生对算法的表达、书写。至于对算理的理解,则蜻蜓点水,关注不多。这样的教学,计算的正确率高,但是让学生说出计算的理由很难。
再看现代计算课堂。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明确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两大类,使绝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过程性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上花了大量的甚至是全部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图、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手段理解算理。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理解深刻,并能将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但不及时准确的抽象、归纳算法,使得计算正确率打大折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教材呈现了与计算内容有关的主题图、旧方法、新算法,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认为通过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是整堂课的全部活动,其实不然,除了要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出现几种算法(见上文)并能讲清算理后,引导学生归纳、抽象最优化的算法,让学生学会简便的书写方法:竖式计算,并请学生用语言概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学生明白了算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抽象算法,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四、保证新算法的练习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量。
传统的计算教学,在教学完算法后就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使得学生能及时巩固算法,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计算方法上出现的错误,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较快。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尤其是新的计算方法出现的第一课时,如《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老师普遍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理解算理,练习的时间和量都很少。
其实,算法的掌握属于技能的范畴,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达成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说白了,就是要反复的操练才能习惯成自然。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尽量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保证练习的量,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计算技能大有好处。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融合传统和现代两种计算教学模式的长处,将创设情境与适度铺垫相结合,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在理解算理的之后抽象算法并把握好课堂的重点保证新算法的练习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和发展,在练习巩固中掌握和熟练。
篇2: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三小学校 刘卫华 王 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呼声不绝。然而,我们的农村学校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可堪担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虽有所改变,但相当部分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传授式的教学思想较为突出,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有效性,更谈不上高效了。这状况不改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为此,笔者就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增强有效性谈几点思考。
一、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升。这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提所在。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教导,自然也难有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能力修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余多“学”。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同样需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多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要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特别是在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间断学习新的理念,拓展自身知识视野,不断充实自身,有必要校际间交流,走出去观摩,努力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前多“备”。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就看备课是否充分。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在“备教材”上务本。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的方向,再细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备学生”上显学。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三)课中多“察”。这个察,是“察言观色”,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仅仅是依照自身的备课情况不断推进,讲完了事。课前备课固然可以为课堂教学中带来许多便利,然而,教师也绝对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的状态。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多注意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疑问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或改变教学方法,因为,课堂需要的是教学效果,而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就了事。
二、培养学习兴趣
诸多事实证明,凡是在其所专研的领域取得极大成就的人,莫不是拥有着对他所从事研究的东西有着浓烈兴趣,牛顿因为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继而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兴趣是引导一个人学习钻研的最佳动力,它不但能诱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数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复杂细心的计算,较为枯燥,故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谈几点建议:
(一)巧设疑,诱发兴趣。正是由于建立于理性角度的怀疑精神才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学生也同样如此,教师应当巧妙设定疑问,树立学生的质疑精神,诱导其产生求知欲,从而主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进入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中。例如,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同学们先任意说出一些数字,并告诉学生们,我们不用计算则可以迅速得出这个数是否能够被它们整除,在学生给出数字,我们也迅速做出解答以后,则可让他们进行验证,显然,验证后的结果正确,则将让学生对此产生疑问,产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够迅速得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将更有兴趣,更容易集中精力,从而达到提高效课堂效率之目的。
(二)巧提问,引起兴趣。首先应当注意问题的难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其次,问题的设立应当少一些如“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而应多提一些如“为什么对”、“为什么好”等能够诱发学生们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三)巧故事,激发兴趣。数学课堂中,在新课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有趣起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在“被除数、除数末尾为0的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一些故事元素,告诉大家猪八戒去花果山带着猴子分桃子,然后以巧妙计算欺骗了小猴子们,自己吃得最多,猴哥回来大发雷霆,告诉小猴子们被骗在哪里,从而引出教学的内容,这样将学生们爱听的故事融入教学显然更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四、优化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的原则,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发展练习中深化新知,在开放练习中内化新知。有“层”的练习,让有“层”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总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从提高效率做实做好,那么“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就离我们不远了。
篇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知识,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下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积极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提高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能够充分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用故事导入活跃气氛,并逐步引入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游戏性情景,将新知识、新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来逐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还可以将班上的同学按座位分成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口答题抢答活动,答对一题奖励一朵小红花,抢答结束后,得红花最多者为优胜组。60秒抢答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抢答中精神高度集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新知识,体验从学习中带来的快乐。“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都比较爱动,喜欢参与。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看一看,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才能够更加牢固。数学教学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进度及教学需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新的只是,体验参与的快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学习。同时,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去激发学生快乐思考。
小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思考为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制学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欲望。如我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前自制学具,用学具表达体积单位。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找了几位来到讲台展示,并问道:1立方米怎样展示?这时,许多学生都被难住了,一名学生用低低的声音说:“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1立方米体积是很多的,家里的浴缸装满了水也不够1立方米,体积那么大,怎么能带到课堂上来呀?”还有的学生说:“是呀,1立方米就是长、宽、高都是1米,那么大的体积,我们怎么展示呀。”我顺势说:“1立方米确实很大,那么,我们怎样展示呢?谁能表达一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展示1立方米的大小,我们可以找一些同学合作展示”。说完,八、九个同学涌上讲台,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一起,一名同学用讲台上的米尺仔细测量起来。他让同学们蹲下来,蹲到一米高度,长宽不够一米就让同学们站开些,慢慢的,1立方米大的空间展示了出来。同学们给予了热烈掌声,在欢笑声中,同学们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3、积极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尊重他们应享有的权力。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性格,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后进生不再惧怕老师,在心理上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够感觉到教师在教学中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关爱,感觉老师关心着每一位同学。这样,后进生才能排除自卑感,树立信心,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不应该给学生打上好学生或坏学生的“标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童年,是还没有长大不谙世事的孩子,作为孩子,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会有一些看似不良的行为。对这些教师不能抓住不放,而是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会有长处,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寻找个人价值的闪光点,以增强自信心,积极进行赏识教育,以获得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同时提醒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提高主观能动性。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鼓励学生,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引导学生,是学生找到自信、自尊、自爱的感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篇4: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也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江阴市实验小学徐健湖同志在建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中,运用几何概念教学的模式:定向→观察→概括→回归,教学面积的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定向,就是要增强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长方形镜框,问:求镜框一周的长是求什么?单位用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设问:要给镜框配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你们知道吗?由此揭示课题,使学生目标明确,跃跃欲试,急待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表象支持。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认识物体、物体表面、平面图形,感知面积的空间意义,再比较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感性例证,形成丰富的表象,接着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括,就是揭示概念的共同因素,并用语言确定下来。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回归,就是深化概念的内涵。先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凭借板书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课后大家认为:尽管建构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中,但它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克服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徐老师的一节课探索了形成几何概念的一般模式,注意了概念形成的科学性,体现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尚待研究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多,本文仅从几个侧面谈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敬请读者指正。
篇5: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质量、水平等提法报刊杂志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心、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好于后者。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不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
2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笔者曾在本刊1994年第1期谈了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同年第12期谈了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省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编教材更体会到编者对教材编写的认真程度和研究深度。例如,讨论小数乘法中的“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时,起先有同志认为最好要加上“被乘数不为0”,后来认为这还不够,要加上“被乘数大于0”,但经反复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不加这几个字,有关内容放在教参里说为妥。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的教材用这样一段话: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省教编组的同志参照上述教材,经反复认真讨论研究,认为后者的表述比前者好,但是根据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关系:正方体(形)是特殊的长方体(形),从逻辑角度讲,括号中的一句话可以去掉,否则还可以加上“也可能有六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当然这样就显得不必要了。从钻研教材的角度讲,这里可以看出:有条件的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教师讲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30、31页口算除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
[1] [2]
篇6:善用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论文
善用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论文
摘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互促,更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创新,增强数学教学成效。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多媒体;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1前言
现代化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设备、信息网络技术、智能操作系统等,将教育教学主要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并以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入与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形式,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的生机。
2灵活运用多媒体录播功能,展示数学学科魅力
多媒体技术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载体以直观媒体资料的形式交互传输,使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能够以更为生动、新颖的影像或动画的形式出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学生能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有效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突出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亦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如在讲解时间单位“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选择“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迎新倒数”为素材录制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再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情景,带着学生跟随影像中的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以此将无形的时间变成具体可感的场景,在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元素与生活周遭的紧密关联性。除上述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兼具生动、形象、有趣等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有意识地设置数学活动的场景,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指引学生认识“圆形”相关知识时,即可借助多媒体演示画面:“小云要去找小明玩,但他坐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汽车,车开不动;于是,小云换了一辆是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车能开动,但颠簸得厉害;后来,小云又坐了一台是圆形轮子的汽车,汽车快速奔跑,坐着很舒服。”此时,提出问题:“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在多媒体演示的真实情境面前,不仅吸引到学生的注意,还能促其在画面的演示中自主思考,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明确其教学辅助作用,助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价值,判断其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利弊,还要注意选取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在“点拨”学生方面大下功夫,要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化形式;而对于难点部分,不能全盘演示,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课件界面设计应贴合实际,切忌华而不实。
3巧用实物展示台投影功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实物展示台是指以光电转换技术为基础,通过CCD摄像机将文稿、图片、实物、操作过程等信息源转换为高清晰度的图像信号输出在投影幕、监视器、电脑显示屏等显示设备上展示出来的一种信息采集设备,有着播放放映普通投影胶片、实物投影、实验演示等一系列丰富功能,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得单一化的口述教学模式变得具象化。尤其是在数学图形教学中,实物展示台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均大有裨益。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教学时,可以利用“七巧板”与实物展示台来结合教学,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教师示范: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第二步,学生示范:取两个大三角形,请一名学生在展示台上自由拼图,可以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任由学生发挥。第三步,自由拼图:教师指定一种图形,利用七巧板中有的材料自由拼接,记录能够有多少种拼法;再在展示台上简要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图形拼接思路,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实物展示台投影展示的实物图片或简单的模型教具,其放映时要将灯光处理转换开关调整为“armlighton”状态,并适当地旋转,调整到最佳角度,以增加实物的光线,此举可有效改善投影图像的清晰度。
4综合运用教学硬件与网络技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基于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整体需要,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备受推崇,除前文论述的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等外,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打造智慧课堂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辅助要素。打造智慧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其基于多个互联网教室节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教室内多媒体设备进行智慧感知和移动互联,能够极大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程度,将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移动式、开放式的教室形态;能够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互动,让课堂气氛更活跃、知识更容易理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其独立思考能力。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更全面地发挥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等教学硬件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践行,使学生不仅是看到、听到数学知识,还能亲身参与,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魅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学生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都能够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个性化教学平台完成。在这个平台上,小学数学题目中涉及的角色变成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目变成了“闯关型”或“任务型”的游戏,学生通过闯关、积分等形式完成相应课程的课后练习;而在“完成闯关”或“完成任务”后,学生将获得不同类型的奖励和称号,如果长期不关注、不温习已“闯关”的课程,其所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勋章就会失去,由此不断提醒学生“重返”,进行二度复习。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高效性,不仅能够督促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有助于教师通过平台监测选项来时刻关注、跟进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进度,进而灵活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国内学者认为,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关系,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信息通道和资源,可以满足人的无限认知的能力。对此,笔者也予以赞同。“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实现“终身学习”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符合当下师生需求的先进教学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除上述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采取多信息点交互模式,为师生创造灵活方便的交流环境之余,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
如将班级学生划分为等额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教师与各组学生之间通过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沟通交流,将学生即时的操作过程和课堂练习的情况,用平板与电脑直接切换,马上投影,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和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亦有助于提高“点对点”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及时攻克数学难点解析。又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材上仅平面展示了天秤、蜻蜓、枫叶,依靠这种图示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而即时采用互联网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则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再基于此引导学生自行列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5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注意事项
基于前述可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但在其广泛运用过程中,仍有几个问题值得引以重视。首先,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内容”“如何进一步扩大数学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对于“到底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才能保障学生学到最适合的内容”等问题的研究。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技术并非全部都代表先进生产力,教师的“教”必须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能一味地教,不顾“学”是否有效。其次,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中,广大一线教师应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化,将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中,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站,如何利用在线会话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目标等问题,以保障“教”的技术与“学”的技术相辅相成,形成教学过程整体。
6结语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各式新颖有趣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传统教材与现代信息技术重组的背景下,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共同认知为指导,来开展和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尊重学生实际,以此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世明.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科学咨询,(9):130-131.
[2]刘晓飞.例谈教育装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27-28.
[3]成艳杰.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7):43.
篇7: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论文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论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
[1] [2] [3]
篇8: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陈樨媛
(湖北省当阳市北门小学)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运用,落实探究
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学生按照图中所说的,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卡片代替墙砖试着摆一摆,边摆边思考,所摆正方形的边长与每块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得到正方形后,又通过数、比等方法,探究得出了正方形的边长与每块墙砖长和宽的关系,很轻松地就引出了公倍数的概念,而且理解了公倍数的内涵。
二、巧引申,丰富内涵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材的主题图主要是揭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下一环节(怎样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师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面探究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很多问题:所得正方形的边长6厘米、12厘米、18厘米、24厘米……是有一定规律的,所有正方形的边长都是最小正方形边长的倍数……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通过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发现了里面藏着的大量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发挥了主题图更大的价值,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真可谓一石三鸟。
三、巧改编,深化理解
又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应用主题图已经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怎样求最小公倍数时,教材以“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引入,按教材的顺序呈现,环节显得生硬,也不利于学生探究。教师将主题进行了改编:用长8分米、宽6分米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很快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归纳出求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改编,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做到了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教材主题图的使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数学生活化”提供了载体。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对主题图进行活用、巧用,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将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邵华。谈谈利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方法。素质教育,(8)。
篇9: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一: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三: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附: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方法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二、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去做,要向学生讲清什么叫验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意义等。
三、培养认真估算的习惯
估算是保障计算准确的快捷手段,但现在不少教师认为估算很少作为考试内容而不予重视,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的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如2040÷40,估算时将2040看作,把2040÷40看作2000÷40来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让学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做的快、算的准,他们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的照抄他们的结果,时间长了,这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五、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不耻下问,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自己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找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看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3.提高小学数学做题效率的方法
4.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10: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提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反思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迅速地提高,这常常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还不善于反思,甚至不会对错误进行反思。对于数学错题中的反思内容不明了,以及如何反思错误思路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用0占位的除法”这节课之后,学生已基本学会了能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对课后习题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在考试答题过程中也能取得高分数,但是总是有一些细微的错误继续存在,有的是数位没有对齐,有的是忘记写余数,对于这些小问题,学生在做作业时总是没有彻底改正,他们认为这些是低级错误,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练习时要有重点的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在错误中成长进步。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的几种方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一是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二是谐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三是比较记忆法。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四是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五是理解记忆法。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六是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
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七是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八是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九是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3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所谓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能力,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通过元认知指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学生的审题、答题、检查、反思等环节下工夫。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怎样解答、如何检查、怎样反思。检查是防止答题遗漏、纠正错误不可缺少的环节。检查一要仔细,二要耐心。
要先检查题目要求,对照原题,验证是否抄错了数字、单位、符号,再检查答题过程是否规范,已知、求解、证实是否符合要求,抄写是否错误;最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有无错抄、漏抄的情况,答语是否完整。另外,还要检查题目是否有遗漏。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审阅。反思既要审阅解题的知识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又要反思解题的不同方法、解题的收获启示。检查是作业的最后环节,反思是学习后的总结提高,二者均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途径,不仅对克服粗心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功能。
假期那个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新授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堂练习不但要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本课学习的科学方法。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具体地通过课堂练习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应用新的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方法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作用,使课堂练习能正确反映数学规律,达到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数学修养的目的。因此,课堂练习教师要进行细致、深入、具体的讲解,真正的达到既概括知识又总结出学习方法的目的。
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学习稳定性差,一堂课中容易表现出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往往不集中,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要做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想做、乐学的学习情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比如可以在数学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口头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然后再由其他学生来判断解答的正确与否,并且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等。
4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上数学课,才能在整节课上保持旺盛的精力,让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课堂每分钟都变成有效学习时间。对于初中生,激发兴趣尤其重要。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保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多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备课时,设置问题情景、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等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做到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有足够的活动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面既动手又动脑,对于数学课题和知识点,学生经过探索可以得出结论和结果的,教师尽量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取得对问题的正确结果的探索。 在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取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大胆地想象和推理,力求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之前,可以在课前提前向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作业:生活中,搜集自己见过的“24时计时法”的现象,在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和教师的指点,明白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妈妈早晨8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你能算出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篇11: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就是要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中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平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抓落实,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时,可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养鸡主题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找出数学素材(有41个鸡笼,每个笼里有85只鸡)后,直接列出算式85×41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个问题。教师着重组织学生探讨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情境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教学
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就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优化(或自己喜欢的)的计算方法。如:一盒铅笔24支,18盒铅笔有多少支?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算法:
①24×10+24×8=432
②24×20-24×2=432
③20×18+4×18=432
④24×2×9=432
⑤24×3×6=432
⑥18×4×6=432
⑦18×3×8=432
⑧竖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演算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并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这样,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扩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重视口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则互相促进,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终有利于整个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制约,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则要注意打好基础,抓算理、算法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导向。算理搞清楚,算法合理了,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争取双提高就有了可能;反之,则顾此失彼,甚至二者皆空。因此,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忽视口算训练,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口算能力方面出现差距是必然的,而差距过大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建立互助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但不能说穿),共同提高。而在具体对象上要具体对待,如每次训练的题量要使口算能力强的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后进生当堂做不完的则批改后课余补做,同时对后进生个别辅导。
四、加强估算教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 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他们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又如:笔算37×53,当学生计算出结果1961后,估算把37看成40,把53看成50,40×50=,所以37×53≈2000。通过估算比较说明笔算结果正确。
五、抓好练习训练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每天一练等不同的形式,通过练习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只要我们落实了以上环节的教学,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就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篇12: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论文
一、做好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都是如此,小学美术的教学也是这样。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积极的措施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倘若对美术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加顺畅,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往往比被动的效率更佳。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是比较小的,激发兴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比较活泼爱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课程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做游戏满足了他们活泼爱动的心理,更能积极地提升他们的注意力,使得小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是相当重要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的特点来进行积极的思考,争取找出更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以求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重视对美术基本能力的教学
美术的基本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基础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小学阶段学习美术,往往是学生整个人生阶段初次接触美术,教师应该深刻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应该更加仔细地教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美术的学习主要是接触美术,了解美术中的一些简单的知识,我们在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因为觉得简单就不去认真教授,我们应该重视好每一个知识点,精确仔细地教授给学生。比如相关的视图方法,构图以及透视的问题等,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能留下疑问,因为这都是在下一步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学生现在的学习就是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基础打得好下一步的学习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的基本知识之后,是能够有助于他们的综合、全面的发展的,还更加有益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美术的素质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好教学方法对我们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讲述完成基本的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氛围。小学生都是比较喜欢玩的,正如前面提到的比较喜欢游戏,游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注意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合理的游戏不但使得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玩,很好地保证了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质,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来,以此慢慢提升课堂效率,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交流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美术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天性活泼,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爱动,注意力难免不能够集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倘若采取不正确的方法,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样对于我们教学的展开是不利的。同时美术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先关的练习是极其必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实际的课堂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上的学习的内容,多练习才能提高得更快。在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的时候,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会变得更加愿意去学习。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作业才不会雷同,内容和形式也会更丰富。关于怎样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问题,我认为从上面几个点开始入手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每个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
篇1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1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算法应多样化,但优化不可缺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混乱的,有些方法是适得其反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同时强调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并理解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突破。
在10以内加法教学中,如在教授“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l+3=14……其中(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3)是利用“凑10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10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般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10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驱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
繁难计算没价值,基本训练不可停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降低了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的。现在,复杂多样的笔算可以说少了很多,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广泛全面和综合性强,因此必须强化基本的计算训练。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降低的事实。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第一,要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浮躁心理,从而养成踏实认真的良好计算习惯。第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三,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2至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四,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五,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2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转换教师角色,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责任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从而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多为“满堂灌”,学生只需要听、记、背,该类型教学环境牢牢树立了教师的主体中心地位,非常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而创新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或者说是学习辅助者
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亦需要如此,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师生共同创造、符合创新教育精神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走下讲台更多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针对存在的疑惑和问题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下主动探索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内容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内容而言,其偏向于专门的创新教育,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具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以及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和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指与小学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还有需要学生掌握并知道如何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特别是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述两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也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创新教育二者有效性的关键。
3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 、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未见)”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40-9,54-6,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各位相减是不够的,于是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也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制定目标,强化落实
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
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情感、态度),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继而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装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上课的语言要精炼,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扬;知识的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
教师要善于收集数学中的一些趣味题、思维题、规律题,而我则尽量地将其分化到各知识点上,不定时地出给学生,激发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思维美、内在美,感受数学的魅力,陶冶情操,让其对数学有一种渴求。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数学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篇14: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计算教学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老师总是在感叹计算太难教了,计算的正确率太低了。学生的计算水平愈来愈差了。其实只要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多动脑,多思考,多想办法,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一、增强运算定律和计算技巧的应用.
为了计算简便,解题中要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题,在四年级教学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多数孩子对于简便运算的题,都能掌握了。如计算430×25×4,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出430×(25×4)。教学时,教师不应就此满足。恕不知孩子是不会将这些运算定律,计算技巧加以应用的。例如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当孩子们用短除法得出16和20的最小公倍数为2×2×4×5时,眼看就要成功了,许多孩子却在计算着几个数的积时出现了错误,又如 4×4×5很多孩子等于9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除了计算不过关,更重要的是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联系,知识无法得到迁移和应用。实际上这两个连乘用乘法结合律再简单不过了。孩子们只要是题里说要简便计算的都会简便计算,但在其他的时候就不会想到,更不会用到简便方法。
二、加强计算中的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孩子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许多孩子在对错误的反思时,往往是以句简单的“计算错误”,在教学中对于孩子计算的错误,我会进一步让孩子寻找计算错误的原因 ,例如:是口诀背错了,乘法看成了除法,或运算顺序错了等等。 一定要让孩子找出具体的错误所在,许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恍然大悟,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错误问问为什么,正确也要问问为什么。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在课堂上练习下面这道题时:
有一个孩子计算得又对又快,我追问道,你为什么算得又对又快?孩子说:我都是口算的,比如3000× ,我先算3000÷15=200,再想19份比15份多4份,又用200×4=800,800+3000=3800 …….原来这个孩子利用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进行了巧妙的计算。一番话也让其他孩子受益匪浅。在问什么中让孩子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口算与生活的联系。
口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洁、迅速、正确也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口算教学中我注意做到:
1、注重口算的方法,口算是教学计算的基础。许多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丢分。对于口算题也要求孩子在草稿本上用笔算,而忽略了口算方法的教学。这样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也有许多孩子认为口算就是不列竖式的笔算。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口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例如:在口算92÷2时,很多孩子就在心里列竖式,有的干脆笔算,实际上可以想80÷2=40,12÷2=6,40+6=46.口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计算能力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加强表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练习,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听算、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这样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四、补充计算中的一些技巧方法
中国优秀算术文化非常丰富,乘法口诀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的也可以在计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进行“巧算24点”的数学游戏介绍,计算中的技巧方法讲解;两个两位数相乘的巧算: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还有两个头相同,尾互补数相乘的巧算;两个十几的数相乘的巧算等。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习掌握,事实证明,这些优秀的算术文化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也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计算都是层层递进,承前启后,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没有过关,那么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就存在隐患。表内乘法掌握不牢,后面的两位数的乘法就举步维艰,乘法又是除法的基础,总之计算教学应从一年级开始,每一步都扎牢,步步为营,形成一个牢固的计算系统。
六、注重训练计算方式的多样性,
1、形式的多样化
例如:低段可以开展听算的练习。教师念题,学生只需要算出结果。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对于一些计算速度太慢的孩子也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同时方式的变换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中高段可以进行计算的竞赛,方式也是很多,例如1分钟计算,看谁做得又多又对。或每节课坚持练习几道计算,看谁一周不出错,这样也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可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例如:25×4=100,24×5=120的区分,16×5=80,15×6=90的区分等等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在教学通分部分时,很多孩子由于懒惰思想作怪,所有公分母都不去找最小公倍数,一律用两个数的乘积做公分母,老师一再给孩子讲,这样好像是拣了便宜,但后来在分数的加减法时,这样做会花很多时间来化简分数。但许多孩子只图眼前的方便,还是这样做。我便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32颗樱桃。通过故事,孩子懂得了不能图眼前的便宜,结果付出更多的汗水。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让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做到经常化,系统化,有计划、有步骤,讲究方法与技巧,反对题海式的机械练习。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15: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教师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尽可能地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中出现认知冲突时,再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在互议互启中获得新的方法,并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快速的方法,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1)45×12 或 45×12 或 45×12
=45×2×6 =5×12×9 =45×4×3
=90×6 =60×9 =180×3
=540 =540 =540
又如:(2)405+398 或 405+398
=400+398+5 =405+400-2
=798+5 =805-2
=803 =803
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掌握了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篇16: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但在计算教学中还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逐步掌握一定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技能,并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有必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并随时反馈练习中的问题,尽量做到当堂解决。
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的笔算除法时,由于受前面类似85÷40的影响,在计算420÷40这一类题时,一开始出现了用除数去乘商算出了400。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说说商的最高位表示的意义,从算理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篇17: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所谓“估算”,是根据具体情况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和算式的结果作出大致的判断和估计。《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提醒学生进行验算,并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
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或是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便于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篇18: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的,不是抄错数字,就是忘记进位,不是记错口诀,就是忘了写出得数。至于多写0少写0那一类就更多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说过: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甚至有时还要“创造错误”。 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改错题,让学生在找错、改错中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完简便算法后,我发现有些学生经常会与按运算顺序计算的题发生混淆,有的明明不能用简便算法的,为了计算方便也用了。比如像这一类题:25×4÷25×4,学生经常分得出等于1的结果。这时,我让学生观察算式,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篇19: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计算也要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在能力上得到提升。
在学习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应用了这一知识。如:茄子有17行,每行12棵,西红柿的棵数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学生列式为:17×12×5,在计算时就可以先算12×5=60,再算60×17=1020。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简便算法的优越性,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