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本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篇1: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一、教会学生自学例题

例题是学习数学知识及掌握相应数学技能的典型实例,我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学例题,并提出“理解题意,理清思路,理顺关系”的明确要求,指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的内在联系上明确解题要求;从解题步骤和推导过程上明确解题思路;从数量关系和算式联系上明确解题依据。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对例题的理解和质疑,在关键处分析和点拨。这样,既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小学数学“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自学得来的知识是一种相对牢固的知识,他能较快地迁移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情境中去。

二、指导学生图解分析

希尔伯特说过:几何图形是画出来的公式。重视并运用几何图形,对明化数学问题和简化数学推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解题时,我指导学生可将习题用特定图形表示,构造反映题目情境的最简单的模式,以利于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变为形象的实物图形,便于分析和求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即先用具体图形反应所给题目的情景,再从图形的分解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解题思路;最后根据解题思路,运用相关定律法则运算验证。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学生数学技能

1.让学生掌握多样推理方法。数学教学中,推理论证是主要的解题手段,因此让学生掌握多样的推理方法,形成熟练的推理论证技能,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经常结合习题演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推导求解的方法,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归纳、类比、演绎、列举、反证、同构等技能技巧,使学生在解题时,视点多角度,推导多维化,这也就是较好地训练和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加里宁的一句名言,他深刻地表明了数学可以训练一个人的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数学问题的符号特征与整体结构,挖掘其隐含条件,由具体到一般的推广结论,这更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提高思维深度。还要有意识的将问题的条件发散、解法发散、结论发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和发展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人们常采用符号把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传播数学知识,表达数学规律,必须用一些记号来表示数学对象。这些表示数学对象的记号就是数学符号。它是交流、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是数学创造的工具,也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的一切进步都是对引入符号的反应。”数学符号的学习也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掌握数学语言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数学符号。掌握数学符号不仅有益于深刻理解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最大的特点是高度概括、抽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把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即用数学符号来表示问题,也叫“符号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符号的技能,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我将数学符号分为基本符合、组合符号和公式符号,学生在理解、熟记、运用这些数学符号的过程中,能领会概念实质,简化推理论证,触发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归类整理。在数学学习中,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对已掌握的概念、定理、论证模式,解决思路和推理方法等有所归纳整理,并形成概括记忆的.技能。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安排学生通过卡片和笔记等形式自行归类整理、总结概括,这样做既便于记忆和复习,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也从中学会了求知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比如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订正本,把错的习题放在订正本上再重做一遍。最后复习中,学生再把这些错的题目回过头来看一遍,整理一遍,加深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认识。

4.引导学生比较鉴别。比较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我让学生通过已知与未知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通过旧题与新题的比较领悟解题思路,通过数与形的比较分析题目类型,通过多种解法比较选择最优解法。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后,就能进一步对定理公式、解题模式等进行比较鉴别,可收到触类旁通、深刻领悟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四年级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行程类应用题中(1)小莉和小军同时从自己家出发上学校,经过16分钟两人同时到达。小莉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75米,小莉、小军两家相距多少米?(2)小莉和小军同时去少年宫,16分钟小军到达少年宫时,他们两人这时相距多少米?这两题都是行程类应用题,但这两题有很大的不同点,虽然都是求相距多少米,但是解法不同。第(1)题可以用(65+75)×16=2240(米)来解决,而第(2)题用(75-65)×16=160(米),两题的比较使学生发现,小莉小军同方向和不同方向行走时,两人相距的路程是不相同的。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引导学生迎刃而解。如何化难,怎样变易,这也就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总之,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所谓得法就是要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教给方法,学生就能独立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包含着各种数学技能,学生在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技能,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通过应用加以训练,才能牢固掌握。

篇2: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论文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 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 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 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 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 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 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 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 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 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 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 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 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 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 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 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 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 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 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 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 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 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 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 算,可提前几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

附图{图}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 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 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 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 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如下图):

附图{图}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 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 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 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 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 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 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 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 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 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应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将教学方案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相结合, 通过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确保学生的思维训练时间充足,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延迟教学评价,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训练; 思维发展

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而课堂则是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场所。思维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年龄较小,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因此,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将思维训练视为教学的重点。

一、保证学生思考时间充足, 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沉淀

思考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对小学生来说, 问题是其思考的动力源泉, 有了问题, 才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然而,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 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的流畅度, 很多教师要求学生“快思”, 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有限, 学生无法“慢想”。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生才刚开启思考模式, 教师却不等学生深入思考, 很快就给出答案, 形成学生无法快速回答问题的结果。殊不知, 教师公布答案时, 学生看似正在沉默, 其实其内心正在快速运转。然而, 大部分教师无法洞悉学生的这种思维过程, 直接快速地公布答案, 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夺走,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确保学生的思考时间充足,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沉淀学生的思维。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以“三角形的分类”课堂教学为例, 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将三角形按照角的特点进行分类, 以学生了解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边的特点为基础, 引导学生接触并认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实, 教师可以以“分类”为问题的`切入点, 在课前列出以下问题, 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三角形的类别吗?按边分类, 三角形又该怎样分类?可否使用图形来表示?教师这样设计问题,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 并带着问题和想法进入堂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或自主性学习,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当然, 这样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标下, 传统的直接性和全程性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已经失去其地位,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同时让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 避免学生因思考时遇到困难而放弃继续思考, 也避免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问题, 让学生在“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模式中进行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和积极性, 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在“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只需要有一个角是钝角或一个角是直角即可, 那么锐角三角形应该包含多少个锐角?”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一时间无法回答。此时, 教师可以画出锐角三角形, 并引导学生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点进行思考, 要求学生在思考后展开小组讨论。最终A同学表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 那么三个角加起来大于180°, 不符合条件。B同学认为:同理, 两个角都是钝角的话三个角之和超过180°, 也无法满足条件, 所以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促进学生思维发生质变

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上, 大部分学生无法弄清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也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差错, 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 自主性较差, 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主动性自我反思的能力较差, 因此, 教师应在小结时强调以下几点:学习了什么?通过什么方法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进行思考的?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会不会存在三个角加起来大于或小于180°的情况?请自行思考并画出图形来验证。”学生进行思考, 并动手画图, 用量角器对图形进行测量, 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大于或小于180°则无法构成三角形。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让学生带着“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共同思考, 并进行实际验证, 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甚至发生质的飞跃。

四、推迟教学评价, 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独立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 而思考后的分享和交流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通常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立即给予评价, 而其余学生对该问题答案的判断会受到评价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适当延迟教学评价的速度, 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让学生相互分享和切磋, 一起分析和讨论, 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倍数的学习”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作答:“小明6岁的时候, 妹妹的年龄是小明的一半, 现在小明12岁了, 那么妹妹的年龄是多少岁?”有学生很快就回答:“9岁!”过了一会儿, 有学生回答:“是6岁!”, 显而易见,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 如果教师在第一个学生回答之后立即做出评价, 那么后面的学生就会以“9岁”为标准答案, 不会再出现其他的想法和答案。因此, 教师应适度保持沉默, 让学生推算出结果:“小明6岁时妹妹的年纪是他的一半, 说明妹妹比小明小3岁;如今小明12岁, 那么12减去3则为妹妹的年龄, 妹妹今年9岁”。教师适当延迟评价时间, 学生的思考不受其他同学和教师评价的干扰, 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内在的重要认知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时, 应估算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度的点拨和指导, 理清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继续进行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逐步反思, 将思考的方法和过程明确, 并丰富自己的思维经验;此外, 教师还应将教学评价适当延迟, 不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判断, 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新校园 (阅读) , (2) .

[2]王凤.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J].祖国, (8) .

[3]周蓓蓓.利用课堂教学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 (下半月) , (8) .

篇4:数学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几点做法论文

数学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几点做法论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外在表现即为语言。许多数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等能力的表现离不开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效果又怎样呢?本人在教学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抓字眼,释概念,达词显意

有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出现题眼,让人的思绪集结于此,又由此升华扩展开去,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和共鸣,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数学中的概念也常常附有一定的字眼,吸引着学生思维的灵感。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字眼的魅力,而拿着放大镜谨慎地审视概念,结果常常是费心费力费功夫,学生对它却依然是雾里看花,一片懵懂。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概念中的字眼,进而有目的地研究它,不但能知其概貌,且能能了解其本质。例如,“整数”中的“整”是“整数无零”的意思,那么,理解“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就比较容易了。

又如“名数”的概念,我们只要抓住字眼“名”和“数”。名,即单位名称;数,即量得的数。顾名思义,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就叫做名数。概念“等腰梯形”,紧抓“等腰”,“等腰”即“两腰相等”,那么等腰梯形即为两腰相等的梯形。

当然,有些概念中的字眼似乎与本质相差甚远,但抓住这些字眼,却能引人深思,使学生避免思维的混乱,并能由此引发思考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划词语,开茅塞,豁然开朗

1、找出关键词,确定解题突破口。

应用题中总有一些关键词,它往往是题目的命脉,尤其是在比较大小的应用题、倍数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更为突出。这些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标准量,并进行有序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就能长驱直入,就能“拨云雾而见青云”,豁然开朗,难题便会迎刃而解了。例如比较大小的应用题:“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找出标准量“奶牛”,奶牛少,求较小数奶牛的头数,用减法。这样通过找标准量,抓住了解题突破口,合理思维,水到渠成。 2、划出重点词,巧用词语记规律。

一个科学的数学概念需要众多词语的严密组合来表达,亦即用长句来表述,而长句的一大特点就是冗长沉赘,较难激起记忆的活力。我们提倡理解记忆,理解的实质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加深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会帮助学生拎出重点词,将冗长、拖沓的长句变为轻松、明快的词语组合。例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很长的一段话,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划出词语“向右”“扩大”、“向左”、“缩小”这些重点词,学生便能窥斑见豹,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避免了记忆的枯燥性。

三、变句式,显思路,顺理成章

1、长短句的扩缩训练

缩句,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压缩为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以短句形式呈现出来。例如:“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最简洁的'缩句为“商与商的差”,而摒弃了许多情节,学生就可以把握住知识的本质。

扩句,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事例,将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理念空间中拓展开来。例如,“商与商的差”这一短句也可以增添一些生活中的具体情节与数量,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答句的联想训练

问答是一个呈现问题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顺逆思维的训练过程。如:“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五年级采集了19.4千克,五年级采集的比四年级多3.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由条件“五年级采集了19.4千克,五年级采集的比四年级多3.5千克”能想到什么?(可以求出四年级的千克数。)由“四年级的千克数和五年级的千克数”可想到什么?相反,也可由问题出发:由“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可想到什么?这样,学生解题的思路就相当清晰了。长期地、正确地对学生进行问答式联想训练,能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思维模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增强思路的广阔性。

四、说段落,显学情,一目了然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内在思维的外在体现。胸有成竹,方可出口成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其复述,如果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语气连贯,则反映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如果含糊不清、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则说明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说话情况适时调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说话、说好话,使思维与语言成为统一体,使内容与形式达成一致。例如,每节课末的小结,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理一理、说一说本节课的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处。又如,做判断题时要求学生在判断的同时能说理,解答应用题时让学生理解每步式子所表示的含义,作图时让学生边操作边叙述方法等。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篇5: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微格教学可有效提升师范学生抚掌技能,使其在师范院校被广泛应用。但在微格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师对评课过程的把控作用,同时要注意对整体环节的有效分工,才能使微格教学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师范学生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师范生及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指受训师范学生或教师在进行10分钟左右的模拟演练录像后,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是短期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许多师范院校要求师范生在实习前必须完成微格教学程序。

一、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及问题点分析

(一)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分析

1.改变主观性,使教学活动更客观

微格教学则通过录像资料等方式,有效避免传统教学评课过程中,遗忘、错记、漏记、模糊分析等问题的出现,不仅如此,还可针对某一细节做出细致的分析与评价,避免了传统听课时常出现的争议问题,使分析更为客观、公正。

2.改变随意性,使教学活动更直接有效提升技能

微格教学通过现代多媒体,可细腻地进行教学分析,易找出被评价人的优势与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被评价人本身自己也在观看录像,并通过第三方的立场分析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更加直观,也更为深刻;二是通过对录像的观赏、分析与评价,也可方便地迁移到其他方面的教学。同时,在调整后的下一课时教学后,改进后的教学安排会为被评价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新体验,从而成为其改进授课方法的内驱力。这种日积月累的体验累加,无疑会加速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上升。

3.改变不平等性,使教学评价过程更具平等性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评价人与被评者站在平等的立场进行观赏与分析。在观赏过程中,可以随时停机进行商计,能够使教师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另外,也可使教师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的作用与效果,体会这些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使教师更多地考虑目标的合理与准确,提升教学教程的灵活性与技巧性。

(二)微格教学应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问题点

目前,师范学生虽然很重视微格教学的讲课和说课训练,但对于评课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评课为指导教师和领导的工作,不是教师应做的事。同时,个别指导教师也忽略了在评课过程中对学生试讲热情的调动,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使师范学生对评课普遍不重视。事实上,通过评课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评价意识,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探讨、互相切磋的氛围,有利于师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格教学的操作程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一个完整的微格教学活动,教师应做好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微格教学活动。而这一切,必须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建立起整合训练的技能体系。

首先,要对微格教学进行理论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微格教学活动,建立完整的认知过程。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微格教学进行现场的示范,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结合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自我把握这一过程的几大要点。

现在,我们将进入到课程分解中。完整的课程首先从课程准备开始,即备课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技术进行10分钟以内的教学片断的课前准备,重点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教学设计上。事实上,备课是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的过程的.演练。

在微格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分工,即组成微型课堂,确认“老师”、“学生”、“评价员”等角色。在课堂上,受训者通过10分钟左右的课程讲解,“评价员”利用录像的方法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反馈。

微格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录像的讨论与评价,这也是教学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与自我分析,及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对受训者技能的指正。由受训者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教案修改。最后,学生将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学目标、内容制定,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指导老师,又是一名示范者,为学生正确认识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三、注重教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微格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作为主讲人,无论是讲课过程,还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的教学指导过程,都是学生在做主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范学生刚开始接触教学活动,对教学要点把握不明确,无法掌握评课内容及其标准,易在评课过程中造成主观色彩浓等问题。因此,在评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进行引导,做出评价,通过教师的示范评课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评课是如何进行的。

四、结语

总之,微格教学为师范学生自评与互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成为锻炼学生技能的有效方式。通过微格教学的评课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师范生的参与性,使他们掌握评课、教课的基本要点,为他们未来走向讲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斌.《教师职前教育中评课技能的培训研究》[J].教育探索.,(11).

[2]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5).

[3]吴渝.《对高师运用微格教学的几点阐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篇6:微格教学在师范生导入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

微格教学在师范生导入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微格教学的涵义及进行微格教学训练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指出微格教学是培训和提高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导入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1.师范生教学技能概况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2.导入技能简介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3.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的导入技能

3.1微格教学概述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3.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1)理论学习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3)微格实践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立仁.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帅晓红.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篇7: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思维训练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就能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的活动.这样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作 者:曾令梅  作者单位:大方县绿塘中心小学,贵州,大方,5516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措施,并提出个人建议,希望能为职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院校;技能训练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成的一种学科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细化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七大模块,并指出这七个模块互相促进,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简单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并从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远程教育、拓宽教育平台等三个方面来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原本叫做“电化教育”,于90年代被正式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既属于一种教育理论,又属于一种教育实践。,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赋予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的概念,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细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渗透了“以人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活动中理应创新教育技术,成功借助电脑、网络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挖掘一切教与学的资源,将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落实到实践工作中,针对教学结果予以全面的`综合评价,制定标准规范,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技能训练活动,重视学生的训练过程,鼓励学生在参与技能训练活动的同时进行创新,广泛开发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全面认知教学技术中的文字符号、教学视频和模拟情景,学会观察技能操作步骤,善于捕捉视觉信号,总结实践经验。另外,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完成综合评价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讨论、探究、实验和完善等活动,不仅要重视显性的可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隐性的内部感知、抽象思维、联想、记忆、情感和工作意志等活动。

(二)结合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称作远程培训或者远程学习,这种教育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情形向任何群体传递学习内容,能够缓解教学节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训练效率,辅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视觉信号和模拟情景,巧记技能操作流程,紧密结合远程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以及所有的传媒技术来开展技能训练活动,借助网络浏览器成功地展示职业技能操作步骤。

(三)拓宽教育平台

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运用于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扩展教育平台,熟练操作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和绿色网络。而且,教师应致力于制作完善的CAI训练课件,为学生营造信息化职业训练环境,开展微课教学活动和合作训练平台,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微课视频,在参加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素养,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处理措施、系统的编写、程序的应用、网页和视频的制作以及简易图形的处理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合作训练平台的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以此提高彼此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加强学生和多媒体工具的互动,指导学生结合技能训练流程制作CAI课件,提升课件的交互性和画面效果,在加强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由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七大模块组合,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技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应用于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紧密结合远程教育,借助网络浏览器来细化职业技能操作步骤;拓宽教育平台,融合微课教学与合作教学体制,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丽萍.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职业院校技能训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

[2]李文强.莫让现代教育技术流失:以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活动为例[J].技术教育,(5).

篇9:数学教学中的智力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智力训练

新课程下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教学这一科目,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枝能.本文作者的'做法:在上新课时不是急于上新课,而是在前几节课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

作 者:孟宪江  作者单位:通化县果松中学,吉林通化,134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智力训练   思考   计算能力  

篇10: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论文

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论文

俄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俄语基础知识和一些口语交际的能力。目前我国俄语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听说训练的状况,从而造成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形成了“聋哑式”俄语教学模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体会,对俄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说训练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增加学生的俄语词汇量

词汇量是进行口语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是不能完成口语表达任务的,更不要说相互交流了。单词的积累,是俄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增加词汇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最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在提高阅读量的同时,学生的词汇量也会不断增加。

二、采取各种方法加强听说训练

1.重视俄语正确的发音

语音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俄语单词的正确发音是听说训练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初期就应该注重单词发音的准确性。首先应该确保教师自身发音清晰正确,然后通过反复让学生跟读加强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其次,可以借助复读机或者录音机等,对语音、语调、停顿等进行反复的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正确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形成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2.坚持把听说训练放在课文教学的首位

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不仅要坚持用俄语组织教学,而且要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时也尽可能地使用俄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3.激发学生说俄语的愿望

要想培养学生说俄语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说俄语的愿望。只有当学生希望提高口语能力,想说俄语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地去学去练习,这时候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为此,教师应努力让每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堂课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大胆地用俄文歌曲作为课堂的开端,生动灵活的课程导入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发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与学生用俄语问好,让他们在温习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还可以在朋友式的交流中愉快地学习,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4.创设内容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

语言的学习一般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俄语歌、俄语文艺演出、出俄语墙报、举办俄语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可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俄语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每周开设一节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平时可要求学生之间试着用俄语交流,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5.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方式出现在各种教育课程和课堂上。在俄语教学过程中,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方式,具有远距离实时交互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的应用应该以学生自我学习为理论依据,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6.完善考试制度,培养听说能力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对学生俄语水平的考查除了笔试之外,还应有听力测试和口试。有些老师对口试有顾虑,并最终放弃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教师人手少,费时费力。如果考试有听力和口试,学生思想上就能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试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听说机会。为了避免出现有些学生把口头作业不当作业的现象,可以要求学生把朗读、对话等口头作业录在磁带上交给老师,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口头作业,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篇11: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突然发病的事件,引发自身的教学反思,使教学观念得以改变,并尝试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让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取得可喜的成效。

关键词:

突发事件,人文精神,人性化,生活化,情趣化

20xx年x月x日,我在03级小学数学教育一班上数学课。不到十分钟,一学生突然脸色发紫,双目翻白,牙齿紧闭,四肢抽蓄,渐渐不省人事,从座位上滑了下去,倒在了地上。全班同学个个吓得惊慌失色,不知所措。我当即电话联系医务室,马上请老师帮忙。经校医及时救护,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该同学脱离了危险。医师诊断的结论是:该生得的是癔病。

在此之前,该班也曾有一例类似的事件,只是病情较轻,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前后两次事件,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思想和灵魂。他们为什么会在上数学课时得这种病?是我的课堂教学有问题,还是本身基础太差感到压力大?是数学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学习难上去,还是紧张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心理有障碍?抑或二者兼之?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从教学观念意识到课堂教学实践来个彻底的改变。于是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颇有收获。

一、亲和式教学,赋数学课以人性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来说课任教师只注重教学不注重教育,总认为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但如果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课,首先就得让学生喜欢老师。而要真正让学生喜欢,就得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从生活、学习、身体健康等方方面面去关爱他们,融洽师生关系,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数学教学方可实施。即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不解决好,教学难以成就。

为此,当学生在课堂上身处危难,教师和医务人员首先冲在前头,及时解决。这件事深深的感动了学生,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师生间的亲情。借此我又因势利导,每次课前准备或课间空隙给点时间师生进行教学情况交流。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加鼓励和赞赏。学生回答对的,教师给予赞赏;学生回答错的,适当点拨,从不批评指责。教师的一言一行严于利已,一举一动亲切和霭。整堂课做到人人参与,既使学生渐渐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体现出了数学课教学的人性化。

二、实践式教学,将数学题融入生活化

人性化教学,即是教师从情感上影响、感染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然而数学本身的概念、定律、定理和公式等,抽象、单调和枯燥。如果数学题都没有实际内容,解题过程再用抽象逻辑思维,单纯的从概念到概念来推理,我们的学生仍会感到难学易忘。久而久之,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化为乌有。所以,实践式的进行教学,将数学题融入生活,走实用数学之路,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摸”、“创”势在必然。

例如,在03级艺术合班教学“集合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自弹几首钢琴曲,让同学们听出各是几几拍的节奏,曲子有什么特点和感觉,然后再由钢琴上的黑白键为例子编题,最后由班上的男女人数比例、学文艺和学美术的人数的比例、任课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等编成集合题,因材施教课上得很生动。同时又可以从艺术的灵感触发数学解题的灵感。

通过实践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摸得着、看得见、学得活、用得上,还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品质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宽松式教学,让数学课充满情趣化

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来了,那么课堂教学的模式就要跟着改变,我以03普(1)班作试点,采用宽松式教学,着手进行了这样几项改革:

1、教学方式的改变

数学课是从推导公式到概念运用,虽然融入启发式教学,但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得少。现在基本上采用“点拨→帮助→鼓励→纠错→完成”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解题的结果,更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以前上数学课,点名回答问题,现在是学生可以不必举手自由回答,碰上个别答不出来时,可以采取集体讨论,讨论时允许下位组群式、原位前后式、小组排队式、全班共同式等形式不限;以前的课堂小结基本由教师完成,现在不仅由同学完成,而且还新增了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一栏。教学方式一改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师生地位的改变

古往今来,人们崇尚师道尊严,教师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像圣人。而实际上也就是这样的威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敢想不敢说,想做又不敢做。尤其是我们职业大学现在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家长的指责和老师的批评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悲甚至自弃,整天在惶恐中过日子,哪里还会有心思去享受数学的乐趣。于是,我从两个方面试图改变。首先,我改变了教态,变原来总站讲台的习惯为来到学生中间坐下同他们一起讨论、仔细听他们讲题;另则,课堂用语更情趣化、形象化。像求sin(—16500)值一类的问题,我风趣的比作长途旅行甩包袱来解:sin(—16500)(先甩大包袱用它的角减—18000)=sin1500(再甩中包袱用1800减它的角)=sin300(最后再甩小包袱求值)=。我的宗旨在:每堂课都要使学生学得开心和快乐。在宽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教和学,师生同乐学生的心理负担自然减轻了。

3、教师作风的`改变

教师的品格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学问是学生的智慧,教师的作风是学生的典范。因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所以一向注重做人也像数学这门科学一样去伪存真、光明磊落。在教学第一线从教数学几十年,无论从数学基本功还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始终自认为很有优势。可是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涵养不够对现在学生的教学无优势可言。现在基本上做到了:课堂教学耐心细致,认真到位;辅导差生竭尽全力,百问不烦;自己有错当面剖析,毫不留情。改变作风后的教学,使我领略到以前教优等生从未有过的欢欣和愉悦。我深深的感到,当一个老师敞开胸怀,坦诚的对待学生的时候,他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升华,他的行为和心灵得到了净化。

四、竞赛式教学,使数学课折射出个性化

当今社会人才优胜劣汰,竞争激励。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没有竞争意识,综合素质差,学习成绩再好,已不能适应社会。因此

(一)采取竞赛式教学,在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时组与组、排与排采取竞赛性记分。基本题采取多种形式的个体竞赛;综合题采取组群竞赛;创编题则采取奖励式竞赛。

(二)选好课题适时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际标准舞训练,并参加省市级比赛,取得前一、二、三名的好成绩。让数学的求真与艺术的唯美容为一体,使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四)将其他学科结合到数学课中进行教学,让有特长的同学发挥其优势。例如:课前,鼓励会弹琴会唱歌的同学带领大家欣赏音乐;让普通话好的同学读概念、读题;让文学方面较好的同学理解题意;让英语较好的同学表达数学判断题的对错;让理科方面较好的同学解题等等。使同学们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体验人文精神使各方面得到锻炼。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艰苦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逐步完成。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践者,应当积极投身到教改的热潮中,责无旁贷的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为培养新一代社会实用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篇12:浅谈技能训练中的练习教学法

浅谈技能训练中的练习教学法

练习作为操作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操作技能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深入研究练习教学的规律,探讨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杨宏涛  作者单位:郑州技师学院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教学中的技能训练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