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职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研究论文(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1526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高职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高职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研究论文
1泛化阶段
在泛化阶段,学生的体育技能初步掌握,动作错误多,出现多余动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身体会,通过“导趣”,使学生喜欢体育教材,发生对于教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教材发生了兴趣,主动学习的动机就会空前高涨,教师再顺势导入示范动作和讲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时老师宜多采用全程式培养模式指导学生。举个例子来说,体操侧手翻动作,泛化阶段学生普遍觉得难做,教师先做一个动作示范,学生对侧手翻有直观的认识,产生学习兴趣,老师接着讲解动作要领,指出保护帮助的重要性和方法,安排体育骨干和体育委员带领学生按照由分解到完整的学习步骤集体自主学习,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要领,而教师主要全程式适时在旁指引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和班级,教师更要全面照顾全程式导学,甚至不断督促学生学习,直到学完为止。
2分化阶段
在分化阶段,学生的动作技术有所改进,错误和多余动作减少,所学动作基本稳定。这时,教师可减少指导频次,采用半开放式的指导方法,安排学生增加练习密度,完善动作环节。以简化太极拳的学习为例,分化阶段,指导学生在体育委员的管理下自由复习,教师适时抽查学生已学过的`动作,要求动作舒展正确即可。
3巩固阶段
在巩固阶段,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细化动作的环节,稳定动作技术方法和过程。应用分段全程式培养模式是这一阶段的指导要点。以乒乓球左推右攻为例,教师在课中前段先做全程式指导,注意抠学生自学过程中细节上的错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动作。中间部分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动作和知识点消化吸收。后段时间再采用全程式模式,带动学生自学完成这一动作的重点,解决动作难点。
4自动化阶段
自动化阶段,动作技术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阶段一般在体育课复习考试时,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培养模式,使学生充分主导体育技能学习,增强学生体育自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除了告诫学生关注运动安全和保护帮助以外,还要安排班干部负责管理课堂纪律和秩序。以简化太极拳为例,在二十四式动作复习中,由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抽查学习状况,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动作指导和规范,这样,既使学生在自学氛围中互相比较,抛弃厌学逃学思想,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共同研究进步,学会教材;又使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提高了自学实践能力。以上是以体育技能学习为教材,就高职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进行论述,在体育教学中不止这些,还有身体素质和体能,需要教师切合实际,依照上述三个应用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指导学生自主体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还有一些体育教学竞赛过程也同样适用这一模式,包括在课外训练、体育单项比赛、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及运动会、体育节中应用。为了获得体育自主学习培养模式比体育传统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和优势,笔者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两个公共课体育班级为样本,每班50~53人,实验组102人,对照组101人进行两种培养模式验证试验。为使试验可靠性提高,特别选择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四个班级进行样本对比,男女生人数实验组男生97人,女生5人,对照组男生96人,女生5人,试验时间为一学年,分别从对于体育的态度、动机、满意度和参与度四维度参考值进行,参与度以每周2次1小时为调查标准。样本的可信度t=0.02,小于t≤0.05信度参考值,说明试验样本是可靠的。通过试验,样本的四维参考值的效度分布合理,体育态度的差异性回归指数p≥0.01,达到0.07。说明新模式下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端正态度变化明显,强于传统模式的0.009。体育动机p=0.09,说明新模式在提高体育运动想法上高于传统模式,体育学习欲望强烈。满意度p=0.064,看来高职学生对于新模式有心理认同感,相比较传统填鸭式学习,他们接受老师指导下的自学模式。参与度p=0.04,可见在新模式面前,学生体育行动的确得到增加,参与次数和时间都有明显的增多,尤其以女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变多为显著。作为男生占多数的工科院校来说能看到平常运动场少见影踪的女生能有这一转变,对这一模式确实值得赞许。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全程式,另一种是开放式。自主学习是顺应当代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革新,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秋燕.我国中小型化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3).
[2]兰志强.煤化工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及改进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7).
[3]田惠庆.浅谈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J].经济师,2013(4)
篇2: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论文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论文
1.引言
简单的说,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了展。要全面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不仅是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具有一定完善的道德品质,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能力。当然以后的发展更需要学习能力,所以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特点,也符合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
2.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所教的级四个工程造价专业班级的189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数据统计表明,61%的学生只是在课后被动完成老师的作业(主要是参考课本与其它同学的作业),22%是参考课本与请教它人完成作业;只有17%的学生图书馆、网络或其它渠道完成作业。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建筑节能自主学习的不足,普遍还在依赖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练习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调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存在下列的问题:
2.1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的学生认为有的课程学习对自己没有用处,功利性太强。可以说对于课程没有学习目标,也没有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过高,这种预期过高或学生通过学习未能产生某种变化,就会使其丧失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学习兴趣不高。
2.2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在新的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如建筑能耗调查,并附有调查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75%左右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分组时不积极,也不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依赖性很大。2.3生活安逸,造成不思进取,自我控制能力差一部分学生有决心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己的能力,课堂上有老师的监督,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但下课后,看到手机、电脑时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差。
2.4.评价模式不完善
目前建筑节能自主学习的评价模式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以结业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学生结业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差异。尽管有些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但其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面情况,也不能形成真正的过程性评价。没有一套完善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学生无法了解到自己是否进步及进步的程度,于是便没有继续学下去的热情和动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对策
用启发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因而在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中我们应当采用的是孔子的启发式。
3.1教学观念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对应于课程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有的课程就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学”为“导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实现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3.2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下定决心,并且为自己设目标与规定期限。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要说一些空洞话、大话。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吸引和扰乱人的心思的事情,这就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必须先完成目前的任务,要有现在就开始做的心理和行为,然后再去从事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
3.3建立公平评价能力
评价有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称评价。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自主学习的评价模式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及态度等综合素质纳入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评价模式。建筑节能课程采用的教师评价最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二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量化。例如,可以按照形成性评价占40%(具体细分为学习者自评占10%,学习者相互评价占10%,教师评价占20%―――其中电子档案袋占10%,网络自主学习记录10%)终结性评价占60%的比例。这样,可以将自主学习评价的各部分细化、量化,比较客观、科学的反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情况。
4、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倡导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深刻的意义。它顺应时代的要求,是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合个性地充分发展。
篇3: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困境研究大学论文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困境研究大学论文
[摘要]专门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进行针对性研究,进一步引起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有效推进这一庞大群体的自主创业进程。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困境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寻找新的就业模式已经演变成各大高校毕业生的出路。自主创业成为当前一部分毕业生的首选。可以说高职学生是日前自主创业中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他们的就业情况以及自主创业情况更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总结高职学生创业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自身能力相对低
创业指的就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对就业来说,创业更加困难,高校毕业生拥有活力、充满激情、敢于拼搏、勇于冒险,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认知,这是他们创业的`优势。但也有很多缺点:首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认知面狭窄;其次,缺乏社会经验,特别是缺少创业经验及相关社会经验,考虑问题常常单一化、理想化。主要创业者往往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商业项目,对创业行情缺乏理性的风险分析,市场意识很薄弱,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各行业的商业信息和发展动态,难以把控适合的创业方向。而且在确定投资项目过程中,更多关注产品自身的新颖性,缺少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项目可行性及具体实施计划的调研与分析,特别容易脱离实际,往往是一厢情愿地开展创业活动,失败当然在所难免。同时这也是高职学生在创业中难以得到投资人的信任、融资困难的关键所在。
二、政府的政策体系亟待完善
近些年,即便政府不断加速出台小额信贷、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等加快就业创业的政策。就总体上看,这些政策还不太完整,可实施性差,特别是部分政策的大框架出来了,欠缺具体的可供运行的操作方法及细则,这样就会产生部门之间彼此推诿,责任不明,职责不详,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现象的关注程度常常只是口头上说的比较多,具体实施的比较少;被动停滞的较多,主动向前靠的较少。让有创业意向的高职学生在某种层面上很难发现相应的帮助政策。
三、创业所用资金短缺
通过调查,高职学生普遍觉得创业困难中,最难的莫过于资金不足。资金短缺是高职学生创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影响巨大。即使现在,已经出台了帮助高职学生创业的小额贷款政策,但真正体验到小额贷款政策优惠的高职学生少之又少。原因之一为高职学生对贷款优惠政策不清楚,政策太过宏观,借贷门槛较高;原因之二为办理贷款手续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创业本身就存在着生存性及机遇性,高职毕业生创业基本都是属于机遇性和发展性的创业,将其定位成失业群体,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四、高职院校教育引导疏漏与师资力量紧缺
学校在实施创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同时,应该加开和就业创业有关的实战经验讲座,用以强化高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记忆。例如,在讲解创业学科时,多组织本地部分较为有名的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民营企业家为学生做讲座,交流心得,讲解其在创业当中遭遇困难的时期是如何度过的,是如何解决困难的等;学校可利用各种各样形式去模拟创业,让高职学生融入真实创业的全过程,如我校开设的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的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增强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指导并予以扶持的呈现方式。最后,需要社会形成有益于高职学生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给他们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满足了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高职学生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都是决定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可以说,高职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尤其是在创业教育上面,师资力量严重欠缺,在极大程度上也约束着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成长。据了解,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更全面地进行创业教育,一般会让其他和创业有关的教师代课。这些教师很多只是在参加完短期的创业教学培训之后就开始上岗教课,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不能把理论及实践等知识重点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是必然存在的现象,教学效果无法保证。这就使高职学生缺乏系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然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服务机制已经相当完备,这样对其国民创业就起到了实质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可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乃至全民创业这项工作上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创业教育培训、保障机制、社会环境、创业资源供给等方面仍不完善,没有对口的创业服务机构和系统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黄雨屏.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模式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3).
作者:马静 陈冉 魏伟 姜涛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篇4: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可见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情境,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优化活动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一、明确目标,确定自主学习方向
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条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前预习、初读感知等环节,都属于学生自主学习时段,教师要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是给出学习要求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向。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力不在同一层面上,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出覆盖性、操作性更强的学习规划,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顺利介入自主学习。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在学生初读阶段给出具体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情节大意及作者;体会文本人物性格特征。学生根据教师目标设计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主学习结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有学生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概括。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描写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熟悉贵族家庭生活。”也有学生说:“文本主要写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其性格特征极为鲜明。林黛玉柔弱、乖巧、谨慎、内敛,王熙凤泼辣、大方、干练、聪慧,贾宝玉单纯、阳光,贾母严肃、刻板、固化。”从学生展示的自主学习成果可以发现,教师给出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方向感很强,很快就解决了相关问题。高中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但不能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教师给以明示和要求,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境之中,学习效果才能鲜明体现出来。
二、创设情境,激活自主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应用意识。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展示生活案例、讲述相关故事、播放视频等信息材料,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情境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合理选择。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要有科学性和技巧性,不能追求哗众取宠,也不可选择低级趣味,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引导。学习《琵琶行》时,教师课堂导入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诵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听完录音后,教师让学生仿读,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为提升朗读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作为背景。学生朗读训练的热情很高,教师及时介入学生朗读学习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因为朗读训练比较到位,教师在解读诗歌时,学生大多都能够掌握相关意义,课堂教学进展顺利,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背景音乐下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不仅掌握了诗歌朗读技巧,还对诗歌内涵有了深刻体悟,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三、优化活动,强调自主学习主体
教师有意识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高中生思想具有灵动性,喜欢接受挑战,特别对动手操作性实践活动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读书活动、座谈活动、学习反思、读书笔记、读书角活动、小组讨论、同桌检查、课堂辩论、发动质疑、课堂演绎等,虽然很多活动属于集体互动形式,但都包含自主学习成分,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有重要影响。教学实践活动设计要紧扣文本内容,提升其针对性。在学习《动物游戏之谜》时,教师展开文本解读之前提出一个调查性问题: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动物会游戏,其游戏的方式有哪些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动物常常会自娱自乐,如小猫、小狗都会自己玩。”也有的说:“动物之间会打闹游戏,几只小狗会相互追逐撕咬,小狗也喜欢和人一起玩耍。”还有的提出:“一群野鸭子会在水中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给出总结:动物游戏的方式有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游戏。教师文本解读前展开调查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列举生活见闻,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实践体现。学生列举生活中动物游戏的情景,说明学生观察意识已经启动,学习思维开始接轨,自主探究已经发动。
篇5: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随着自主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在提出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同时,也探讨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作 者:张汝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动机 自我评估篇6: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质量并不可观。另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反映高校对于人才教育的欠缺。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活动中找原因。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这表明教学质量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技术。另外,从现如今微课、网络课程的风靡程度来看,高校教学活动还需要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向个性化、自主化发展。综上所述,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本文基于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研发的4C/ID模型,探讨如何将其运用于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4C/ID模型;复杂学学习设计;个性化教
近些年来,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设计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认可,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影响高校教育的最主要设计理论。目前来看,高校教学虽然存在不足,但也积极运用了信息化技术,例如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的出现。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可以将4C/ID模型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设计领域以及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本文从两个方面出发,对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进行探究。第一方面,了解何为4C/ID模型,分析其所基于的教学假设、特点。第二方面,分析4C/ID模型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具体的构建措施。
一、4C/ID模型概述
(一)4C/ID模型
4C/ID模型最早是由荷兰开放大学麦里恩博尔教授提出的,全称为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模型研发的最初目的是用于复杂学习设计的教学设计整体模式。所谓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是多种学习领域及目标的集合,是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所提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综合性获取知识,即能够掌握、协调和整合所学到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4C/ID模型的设计思想才成为高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理论。在奠定4C/ID模型的重要地位后,大批学者开始思考4C/ID模型的应用意义,应用特点。从4C/ID模型的设计目标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掌握的技能水平,最本质的要求是使学生灵活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从4C/ID模型的应用目标可以看出其需要基于一定的教学假设且模型设计需要由简至繁、分层分步进行。4C/ID模型的假设是指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复杂认知技能分为两类,即非复用型和复用型。这两种复杂认知技能的主要区别是行为输出的结果不同。非复用型认知技能其行为输出的结果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类技能假设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复用型技能假设的结果是行为输出会有高度相似,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备一定的联想思维。4C/ID模型基于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可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更为具象的情境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4C/ID模型是为了实现复杂学习教学设计所研发的,故其本身也应该具备复杂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不同等级的自主学习模式。4C/ID模型可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的设计,其所设计的任务难度逐级递增但不同等级任务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在性质上却相同。例如,简单、较难、困难三等级任务中都会包含案例学习、有关键步骤提示的任务、模拟任务和常规任务等四类学习任务。这类子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增加问题难度来满足技能测试要求。总的来说,4C/ID模型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假设上,且任务设计要分层次。
(二)4C/ID模型的特征
4C/ID模型之所以也叫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是因为其设计包含了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是其能够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关键。高校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很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活动中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其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4C/ID模型在设计上必须要满足的最主要要素就是“学习任务”,并且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4C/ID模型中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个性化的,要求学生通过非复用型与复用型技能,由简至难的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另外,学习任务所设计到的实际问题符合实际情境,具有整体性、真实性、复杂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位置。自主化学习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熟悉适应。因此,4C/ID模型的设计要素还必须包括“支持性信息”。其主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启发性思路,来帮助学生在4C/ID模型应用初期迅速适应。在4C/ID模型设计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模型设计中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规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4C/ID模型的设计要素要包括“程序性信息”。最后,4C/ID模型还要包含“部分任务练习”,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来熟练掌握技能。
二、4C/ID模型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还无法实现教育最终目标。因此,在分析了4C/ID模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其具体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且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彻底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4C/ID模型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具体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个性化自主学习设计模块的构建,可以利用4C/ID模型对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学习风格的支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高效学习。另外,4C/ID模型提供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和多种类型的学习风格,高校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基础水平选择难度等级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能够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类型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反映跟不上教学速度,难以熟练掌握一些技能。从实质上看,学生难以跟上教学速度的原因无非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差以及教学计划设计不科学。为了能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高校需要借助4C/ID模型。4C/ID模型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不仅支持一些以创新为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复杂认知能力。这种应用思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搭建有效的能力发展脚手架来实现。比如,针对教学活动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学习任务来完成,使学生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用最短时期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大多数都缺乏积极性,难以主动进行学习。为了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高校可以利用4C/ID模型为学生设计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才会有成就感和兴趣。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基于4C/ID模型的自主教学设计,在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的同时都应该通过任务类型、支持信息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构建一般性的认知图示与认知策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不断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自主教学设计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高校应该积极将基于4C/ID模型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力求为社会培育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爱玲,王楠.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41-47.
[2]邱飞岳,刘朋飞,王丽萍等.基于4C/ID模式的复杂学习支持平台构架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4):67-71.
[3]盛群力,马兰.面向完整任务教学,设计复杂学习过程——冯曼利伯论四元培训与教学设计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8(4):51-61.
篇7: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研究论文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调查分析浙江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根据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本规律,提出形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教学改革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在后天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内在需要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简言之,体育锻炼习惯是后天形成的自动化行为。高职体育教学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作为重要目标。本文以浙江省6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探索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培养合格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查阅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1.2.2访谈法实地到访各所院校,与体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教师进行面谈和调研,了解各校体育教学现状,并听取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建议。1.2.3问卷调查法11月10日―12月20日,对6所学校体育教师问卷发放5~25份/校,共90份;学生问卷150份/校,共900份。教师问卷回收9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8.89%。学生问卷回收886份,有效问卷798份,有效回收率为90.07%,经信度、效度检验符合要求。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高职院校体育现状
2.1.1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对照《普通高校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要求,须有标准400m田径场和风雨操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应在5m2以上。但从调查统计看,浙江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只能基本满足当前体育教学的需要,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与规定相距较大。35%的教师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表示一般满意,48.75%的教师对体育场地设施表示不满意,而63.03%的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目前学生喜欢上室内课,而学校室内场地相当紧张,满足不了选项课的需求。另外,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体育课的正常秩序被打破,甚至无法保障体育课教学的进行。走访中得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高职院校规模的快速扩张,各校近些年虽然注重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投入,但原来的底子薄,学校办学规模扩张过速,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跟不上规模的扩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滞后,学校经费困难,学校领导对体育不够重视,都是体育设施建设落后的不辩原因。
2.1.2教学内容满意程度
在对体育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调查后,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态度基本一致,超一半的教师(55%)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接近一半的学生(43.98%)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26.25%的教师和49.75%的学生感到“一般”,有18.75%的教师和4.62%的学生对内容设置表示了不满意,有1.50%的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这些数据说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基本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但仍存在问题。高职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全日制教育终结性阶段,一旦离开学校就意味着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职体育教育还承担着“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任务。因此,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内容体系时应更多地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什么体育科学知识”,而是应考虑“通过体育教育学生获得了什么对他现在及将来生活有益的东西”,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和扩大课程的项目内容。
2.1.3锻炼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同时其目的指向呈多元化特征。其排名依次是健康身体(67.79%)、兴趣爱好(56.27%)、娱乐消遣(49.12%)、缓解紧张情绪(37.47%)、丰富文化生活(30.58%)、健美体形(25.06%)、社会交往(19.92%)、通过考试(14.54%)。结果说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积极健康的。现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健康有着较普遍的认同,生活环境的担忧、就业门槛对身体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中经常的教育和现实生活的感受,使得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高职学生和社会人一样对健康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强身健体也成了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目的。同时,以兴趣爱好、娱乐消遣、缓解紧张情绪、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学生也在1/3以上,也说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多样性和广泛性的。另外,以健美体形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学生也占不少比例,说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多重功能,并逐渐被高职学生接受。但是仍有14.54%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他们通过考试的目的之一,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总体来说,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健康、科学、多元性的,同时也说明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2锻炼现状的调查
体育锻炼习惯是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高职学生是否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判断标准是符合以下3个条件:(1)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2)每次活动时间不低于30min,且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心率大于110次/min);(3)持续时间为1年以上。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因素有锻炼频度、锻炼时间、锻炼方式和锻炼选择的项目几个方面。
2.2.1锻炼频度
对锻炼频度的调查后发现,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有93.11%的学生能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但锻炼3次/周或以上的学生只有19.42%,大部分的学生(61.65%)是2次/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随意性很大,计划几乎没有,锻炼的系统性很差,这必将影响锻炼效果。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是反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养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传输更多的健身知识,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提高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参加锻炼的质量。
2.2.2锻炼时间
对每次锻炼持续时间的调查统计反映,高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比较长,30min以上的人数达到80.58%,其中每次活动时间超过90min的人数比例达36.09%。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锻炼的效果,锻炼时间太短肯定没有促进保质健形的作用,应多鼓励3次/周锻炼的学生加长锻炼时间,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2.3锻炼方式
经调查,浙江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有87.62%的是与同伴一起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与锻炼伙伴一起锻炼优处显而易见,其一是增加了安全性,相互提醒,避免受伤事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锻炼项目的技能;其二是与同伴一起锻炼,可以相互鼓励,营造出了良好的锻炼氛围,更能使锻炼坚持性提高;其三是促进沟通交流的进行,体现社会性提高。
2.2.4锻炼选择的项目调查
了解学生课外锻炼对什么运动项目感兴趣,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选项开设有一定的启示。在对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统计后发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比较喜欢的项目是跑步(49.34%)、篮球(41.25)、乒乓球(39.77%)、羽毛球(38.78%)、健美操(20.79%)、瑜伽(20.18%)、游泳(17.82%)。跑步因其简单易行还是得到喜欢程度排名第一。有些传统项目,如排球、足球、武术的喜欢程度下降,只有10%左右,而足球仅为7.43%,但有些新兴的项目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如器械健身。从前7个喜欢项目的统计来看,学生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需要得到场地的支持越来越大,并且喜欢室内项目居多,这就需要各校更加重视室内体育场地的建设,以满足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需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职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重要
性有正确的认识,锻炼行为不容乐观,认识和实践上脱节,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未养成。
3.1.2高职学生锻炼目的、兴趣和锻炼
项目选择呈多元性,传统学校体育项目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3.1.3高职院校现有体育锻炼设施和课
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影响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3.2建议
3.2.1技能学习和素质练习相结合
体育教学是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除了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外,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锻炼,使其积极主动不拘形式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2.2自选性和强制性相结合课堂
教学选项的自主选择与课外锻炼的强制性要求相结合。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依靠每周1次的体育课教学显然不现实,必须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强制规定课外必须完成一定的锻炼内容。使得形成“课堂教学、晨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社团)、运动队训练”等“一体化”的“大体育”体系。
3.2.3严肃性和自觉性相结合严肃性
体现在体育教学评价上,严格公开、公平,不容忍体育成绩的随意“放水”,长此以往,增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解毅飞.体育锻炼习惯研究概况及展望[J].山东体育科技,(1):42-44.
[2]张金标.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67-1669.
[3]王坤.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模型建构[J].体育学刊,(5):93-96.
[4]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1-93.
篇8: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论文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传统的低年级体育教学,多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顺而面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以下结合我校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课题的研究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实际,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8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学生D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造成果。小学低年D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持续时n较短。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课上应有意识地盼排具有选择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限试选择练习场地与器材,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激发学日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力求改变由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的做法,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索。例如:进行跳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了不同远度、不同大小圈的4个练习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进行选择,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提示与指导。在练习前与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起跳?单起双落时应注意什么?结合练习尝试说一说怎样才能跳得远?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和思考,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和提高。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逐渐丰富、生动而复杂,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
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筹、富于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得正”“怎样才能团身紧”的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胯下夹手帕”“利用厚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教师不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
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优美准确的示范,都有助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感悟动作要领,启发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爱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进行口头表扬外,还可以请具有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有特点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分组进行评议和讨论,并及时给予奖励。可给戴上“小红花”“小红星”“小奖杯”等,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体育课堂教学格局,切实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篇9:研究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心理分析论文
研究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心理分析论文
摘要:英语听力焦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广州某高职院校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揭示出听力焦虑普遍存于学生的听力学习中,进一步探讨了听力焦虑的成因,提出了相关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听力学习焦虑;原因;应用策略
Abstract:TheEnglishlisteninglearninganxietyhasgainedagrowingattention.ThispaperpresentstheresultofresearchonEnglishlisteninglearninganxiety.TheresultsshowthatEnglishlisteninglearninganxietyisacommonplaceforHigherCollegeStudents.Thewriteranalyzesthecausedoftheanxietyandputsforwardsomeappliedteachingstrategies.
Keywords:listeninglearninganxiety;causes;appliedteachingstrategies
引言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情感因素,比如态度、动机、个性、自信、移情、焦虑等影响着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自从Horwitz(1986)等人[1]设计出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测量学习者焦虑程度以来,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普遍存在,呈中度负相关关系,并且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听力焦虑、阅读焦虑和写作焦虑的存在。本文在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应用策略。
一、英语听力焦虑
焦虑属于心理学概念,是指由于逾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Arnold,)[2]Horwitz(1986)等人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这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3]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焦虑包括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三个要素。从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来看,焦虑可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anxiety)。英语听力焦虑和一般的外语学习焦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特别技能学习即听力情景中的形成的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听力能力的过低评价,是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恐惧不安的紧张心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个案访谈法深入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收集第一手资料,保证资料获取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概况。
1.个案访谈
访谈案例的选择以Oxford的研究结论为基础,即外语学习焦虑的迹象大体上可分为四类:(1)回避;(2)身体动作;(3)身体不适症状;(4)其它迹象(Oxford,1999)。[4]据此,笔者有目的地在所任课班级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4名访谈对象:学生A、B、C和D
2.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广州市某独立院校的在校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选取一至三年级的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昂。本调查由研究者本人于2009年5月中旬利用课间时间在班级发放问卷,每个年级选择一个班级发放问卷40分,共发放问卷120分,回收问卷110分,其中有效问卷105分。此问卷设计参照了Horwitz等人(1986)[5]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及周丹丹[6]的英语听力焦虑问卷等相关内容,并适当修改以使其更加真实地反映高职英语学习者在听力学习中的真实感受。然后对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基本分析,以此掌握高职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学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概况
在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其听力学习的主要因素是词汇、语音等基础语言知识,其中41.7%认为是词汇量,33.3%认为是单词发音、拼写、意义记忆分离,只有部分学生(25%)才认为焦虑等紧张心理因素对其学习有影响。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把语言知识排在影响其听力学习因素的首位,而焦虑情绪所占比重不大。但在对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程度的调查中,8.1%的人认为“很低”,50%的人认为“一般”,23.3%认为“较高”,18.6%认为“非常高”,0%认为“没有”。这表明焦虑在学生听力学习中普遍存在。在听力影响因素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是语言知识,焦虑情绪排在后位,但在听力学习焦虑程度的单独调查选项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人为有听力焦虑,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平时更多地把听力水平不高归因到词汇、语音等语言知识,却并未注意到并去思考焦虑情绪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成因分析
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语言基础薄弱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还有听力策略、考试等方面的原因。根据问卷和访谈,现把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的原因总结如下:
1.学生自身原因
学习者语言知识,诸如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等直接影响其听力水平。高职学生因语言知识的缺乏,同时听力本身是通过听录音理解谈话的内容,稍纵即逝,具有不可重复性,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某些障碍,则易紧张,抓不住要点,因此容易在听力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焦虑的产生。如一段访谈记录:
问:您在听力学习中会感到焦虑吗?
学生C:一般,不会说很焦虑,但还是会担心。
问:会担心哪方面呢?
学生C:词汇量不够,平常很少听,不习惯录音发音,速度也跟不上,一些习语。
问:这种担心对你进一步学习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C:一到听力课就会觉得有点头疼,有点心虚,很怕听不懂。有时很难集中精力去听,特别是有时前面一听不懂就会开始慌,后面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可见,学生在听力中的这种“担心”会对其后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它会促使学生采取进一步的行为完善学习,如学生C说:
“知道自己的听力是弱项,以后就会经常听多些或者看多些好关于英语的东西,包括电影音乐之类的。”
这种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它可能会使部分学生陷入焦虑的泥潭不能自拔,停滞不前,如学生A说:
“我觉得上听力课比较担心,这也正是英语学不好的原因,问题就出在这,但我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反正就是能力问题,其实我觉得很正常,自己平时也没多听。”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薄弱,自然对听力课程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焦虑。部分学生能较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足,并采取积极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担心或焦虑;部分学生却因担心焦虑过度,选择维持原状,甚至放弃学习。这就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焦虑干预的必要性。
此外,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也会导致学习焦虑的产生。Young指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对语言焦虑的产生起主要作用。[7]当理想和现实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焦虑。比如部分学生听力学习为了过级,如果他们没能过四级或六级,焦虑就产生了,如学生B说:
“听力教材上4级考试的听力考试题型都有,但听了2年了,上次考四级还是听不懂,知道自己基础不好,该怎么办……”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参加者的角色,而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可能会易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首先,课堂教学活动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
部分学生因为担心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影响平时成绩得分而感到焦虑。如学生B说:
“上听力课时,会感到紧张。因为听力不太好,老是怕回答不了老师问的'问题,有时候无法集中精神听课。”
还有部分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担心口语练习而感到焦虑。如学生A说:
“我最紧张的就是听力课前的口语练习活动了,怕自己表达不好。”
这种紧张、焦虑可能对部分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一定阻碍,甚至使其逃避学习,如学生A说:“因为紧张,口语练习表演结束后要过一会儿才能恢复过来;有时候觉得学习比较困难,有逃避心理……”
但是这种影响也可能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更清晰地认识到学习上的不足,如一段访谈记录:
问:老师提问你答不上的问题时,会紧张吗?
学生D:有一点点,但没必要太紧张,回答不上很正常嘛。
问:这对你的进一步学习有影响吗?
学生D:有,在平常的听力就会更加认真听,避免每次叫起来都答不上够糗的,就会增加动力。”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活动会给学生带来焦虑,这种焦虑对其学习的影响却是双方面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怎样去面对它,而在此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很必要了。
其次教师的负面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焦虑的产生。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在听力课上,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担心老师对自己评价不高”:过半(55%)的学生赞同这种说法。这表明,教师的负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是在访谈中,也有学生表现出对老师评价的客观认识,如学生B说:“哪里不足就提出来,现在大家都差不多是要步入社会的人了,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自己什么样的水准自己心里有数,不过负面评价会担心,知道自己哪里不足,真的需要去补。”
可见,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老师的评价,如果老师的评价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会不会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呢?
3.听力材料、技巧方面的原因
在问卷调查中,72%的人认为会因听力材料的类型感到不同程度紧张;45%的人认为如果对听力主题不熟悉,会感到紧张;53.3%的人认为如果不了解背景知识,会担心听力效果。因为不熟悉主题、背景知识而产生焦虑,这表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以及教师教学中需注意拓展其知识面。
在调查中,45%的人认为在听力时只听不看文章会感到紧张;40%的人认为听力时,如果不按照自己习惯的速度听会感到紧张;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听力练习方面过少,不熟悉听力。另外,82.7%的人认为在听到重要信息时,会告诫自己集中精力记下。但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却没有做到,他们反而会被个别单词拌住,停滞不前。过半(51%)的人认为在听力时,容易被一两个没有学过的单词难住。可见,大多数学生虽然了解部分听力技巧,但是真正掌握运用确实另外一回事。
4.考试方面的原因
考试焦虑在学生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问卷调查中,62%的人认为对自己的听力水平没有信心,对听力考试感到焦虑;43.3%的人认为在听力测试中,听一遍文章或对话会紧张;46%的人认为在听力考试中因为紧张,记不住所听内容。这表明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考试心态,把考试看得过重,思想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如学生D在描述考试时的紧张这样说:“平时就听不懂,在考试的时候,这种紧张更加凸显出来。正式考试考场气氛本身就带有点压力;我英语太烂了,词汇量少时,紧张也加剧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焦虑情绪在高职学生的听力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焦虑的程度与学生自身语言水平有关,与教师的教学、评价有关,也与听力材料、技巧或是考试有关,但这种焦虑更多的是源自对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自信。如果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自身学习的不足与紧张等焦虑情绪的矛盾关系,我们不难看出适当的焦虑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促进作用。
四、教学应用策略
基于上述对高职学生听力学习焦虑成因的分析,在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夯实语言基础,提升学习自信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词汇、语音等语言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听力焦虑的产生,认为自己没有语言学习的天赋,丧失学习信心。因此,要缓解学生听力焦虑,首先就需要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辩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of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mess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orstoremessage)。[8]辩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因此,要增强学生听力自信,其一要加强学生听力辨音能力培养。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的单词、句子、篇章的录音,不断提高其听单音的能力,培养其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感性认识。其二,加强学生词汇语法知识教学。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到了一定程度,能大体听懂材料了,焦虑自然就会减少。其三,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某些习语表达或文化知识影响听力进而产生焦虑,对此教师可在单元教学中可增加相关文化知识的视频材料,拓宽其视野,丰富其积累。
(二)加强听力技巧教学,提高听力效果
调查中发现,听力技巧的缺乏也会导致学习焦虑的产生。笔者提出以下听力教学策略。
首先,培养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许多学生在听力中试图听懂每一个单词,而一旦出现某一难词,就被卡住,影响到后文的理解,这就直接导致“听不懂”,学习焦虑就出现了。据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听大意,并让其简单概括或总结要点,再让学生精听,以便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细节,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冗余信息、选择主要信息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生词或难题时,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信息上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听音前首先给出生词,提示难点和关键词,然后提出一些要求学生听后回答的问题。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因不熟悉而产生的紧张,督促他们集中注意力。再次,针对部分学生在听力中不能把握整句或全文大意的情况,可采用听写一些意义连贯的短小文章来培养其捕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短期记忆的能力。最后,针对部分学生在听力中对新信息的把握有困难的情况,可以建议学生用一些简略符号作标记,以记录语篇意义。
(三)发挥适度焦虑的作用,提高学习自主性
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前者有利于语言学习,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后者不利于语言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听力学习焦虑确实影响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成效,甚至阻碍了其听力学习,逃避英语学习;但是部分学生把这种担心、紧张转化为认识自己学习状态的一种手段,完善自己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焦虑对其学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具体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第一,设计适应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畏惧。第二,恰当使用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寻求科学合理的考试和评价手段,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焦虑,促使其多听,认真听,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Horwitz,E.K.&Young.D.J.1991.Languageanxiety:Fromtheoryandresearchtoclassroomimplication[C].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
[2]JaneArnold..AffectinLanguageLearning[M].外语教育出版社.
[3][5]Horwitz.E,Horwitz,MB,&Cope,J.1986.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70:125-132.
[4]Oxford.R.1999.AnxietyandLanguageLearner.NewInsights[A].[5]J.Arnold(ed).AffectinLanguage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6]周丹丹.二语课堂中的听力焦虑感和情感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7](Young,D.J.(1991).CreatingALow-anxietyClassroomEnvironment:WhatdoesLanguageAnxietyResearchSuggest?TheModernLanguageJournal,75:425-427).
[8](Kenneth,C.DevelopingSecondLanguageSkills:TheorytoPractice[M].HoughtonMifflinCompany.TheCenterforCurriculumDevelopment.1976.)
篇10:研究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研究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1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深入研究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教学模式陈旧
从事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再加上许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大多为中专院校,在当前的教学中必定会沿用某些原有的教学模式,甚至是全部照搬照抄,这样一来,导致整个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相对滞后。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封闭的教学理念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得高职体育没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1.2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示范讲解、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拆分或结合的方式来将体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来看,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教学信息,逐渐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弱,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原有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对其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1.3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难以凸显
素质教育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高职院校的在读学生年龄多为18~22岁,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的各方面机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期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爱好,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结果,将体育运动的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可以进行个别的专门指导,鼓励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兴趣性不强的学生要加强引导,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终生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4理论教学和考核内容不符
在理论教学方面,高职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裁判法以及与奥林匹克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课程形式大多趋于流程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及兴趣不符,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逐渐降低。在课程考核方面,高职体育课程的考核内容一般是指学生的专业运动技能以及出勤率,而且考核制度不完善,存在蒙混过关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减弱,也使得高职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2解决高职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当前社会处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因此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职体育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和准则,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体育运动专业技能动作为基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现对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并就如何改进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2.1高职体育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高职体育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实施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体育素质教育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通过体育教学的锻炼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三,高职体育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强度、耐力、难度训练来增强自己的意志品质,促使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2高职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及技能,在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体育教学目标。其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决定了其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就业空间。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性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3素质教育下改革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策略
2.3.1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更新高职体育教学理念,结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探索满足体育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2.3.2合理的设计体育教学内容
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划分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仍存在结构和内容衔接上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设计可随教学实际状况灵活变化的教学内容。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服务于专业目标。
2.3.3丰富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示范讲解、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拆分或结合的方法来将体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为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并且采用的教学方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
2.3.4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不管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还是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对于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爱好,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点来设计体育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促进其进一步提高,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同时,对于体育运动积极性不强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可适当减少运动技能的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2.3.5创新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改革考核策略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理论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举办一些与体育相关的讲座来对理论教学进行适当的补充。高职体育教学的考核制度一直以来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考核办法的改革要更加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不仅仅以出勤率和学生运动技能的高低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而是要丰富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不要只重视结果,要关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并参考学生的进步大小、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低等重要因素,做到考核的全面性。
3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有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保证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求高职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培养出专业型、社会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