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这15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相关的文章。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篇1: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一、从选题的角度看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从选题的角度,可将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选题草率,研究方向不确定。选题时不够慎重,缺乏深入的思考,题目显得太大,如《论小说<大地>》。就此,杨晓红和刘旭东(:20)指出,由于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缺乏理论高度,很多学生都很难把握文章相关的正确观点,规范准确的论文题目。

2.选题前缺乏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回顾。文献回顾的意义在于:

(1)弄清自己所选题目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2)找一个适合自己选题的研究点或切入点;

(3)明确自己欲做的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英语本科生在选题之前要么是不去有意识地回顾文献,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要去回顾什么样的文献。

3.选题缺乏新意,雷同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文学类的论文都是围绕着同样的几篇名著做文章。所以,王晓燕(:177)也指出,写文学类的,论文题目与往年的重复率特别高。另外,很多学生主要是通过点击网站去查找资料,而网络上关于习语的文化内涵、翻译、文学评论的文章特别多,随便点击哪个网站,都能查到许多。学生们选题的时候一旦过度地依赖来自网站上的资料,就很容易导致雷同现象的发生,论文也很难论述深刻。

4.频繁更换选题。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如,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选题太具挑战性,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感觉所需研究方法太繁琐,单方面地觉得选别的题目会更容易,等等,不停地更换自己的选题。

二、从学生能力的角度看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从学生能力的角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都知道,查找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这一途径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大有裨益。查找资料是撰写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前面说过,对一些相关的文献进行合理的回顾,能帮助学生发现某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切入点,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查找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多数学生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2.个人的创新能力严重缺乏,自己没有独特的见解。一篇好的论文,创新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亮点。也就是说,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并且有可实施性的观点。然而,从学生论文看,较多的却只是对现有知识的一般性阐述,立意平淡,缺乏独立见解(杨晓红、刘旭东,2007:20)。关于这一点,王晓燕(2006:178)将原因归结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缺陷,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等。

3.缺乏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吴学平(:78-79)认为,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应该具备四种基本功,即:查资料,运用资料,懂得论文的基本格式,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然而,很多英语本科生却缺乏这些基本功。

4.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好的毕业论文既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又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过程,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然而,很多学生的论文的逻辑性却很差。根据杨晓红和刘旭东(2007:20)的研究,学生论文的逻辑性很差,主要表现为不清楚论点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论证过程的层次和结构、不清楚论点与所处环境的外部关系,结果论题和文章内容差之甚远。

5.文字驾驭能力差。杨晓红和刘旭东(2007:20)认为,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他是无法完成一篇好论文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都因为缺乏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致使写出的论文词不达意、东拉西扯,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从而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三、从论文写作的角度看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从论文写作的角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论文写作时,学生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技术(technical)问题,主题(thematic)问题,方法(methodological)问题。(王春,:77)

2.论文中不如人意的地方太多。侯彤和杨玉斌(:237-238)将不如人意的地方归纳为“用词不贴切,语法不规范,行文不顺畅,缺乏逻辑性、无条理”、“题目、提纲、摘要、引言、参考文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问题、论文体现出一定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却体现不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质”。

3.有的论文只是在机械地堆积收集到的资料。侯彤和杨玉斌(2005:237)说过,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先对收集到手的资料进行深入地阅读、研究和整理之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其串联起来,用于说明论点、摆出论据、完成论证。然而,有些英语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却真的只是在机械地堆积收集到的资料,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4.语法错误频现。杨晓红和刘旭东(2007:20)指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薄弱。这种薄弱的书面表达能力致使他们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从学生思想认识的角度看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毕业论文的质量。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学生们很少把完成论文的过程看成是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过程。

2.态度不够端正。多数学生把做论文看成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只是在走过场,历届毕业生中都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人人都能毕业。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从上届传到下一届,届届相传(赵莉等,2007:121)。

3.以应付的心态对待毕业论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少,花费的精力也不够……在他们看来,论文成绩的优劣不会影响其分配、就业。”

4.现在毕业论文中抄袭现象非常普遍。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信息发达,通过网络或者图书等方式即可找到学生需要的相关的资料,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都一一核对,所以学生论文抄袭现象就慢慢增多。很多毕业生从网络或者某些期刊上摘抄相关内容的文字,东一句西一句地去组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更有甚者觉得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很相符,干脆照搬过来,换上自己的名字。

参考文献:

[1]侯彤,杨玉斌.从英语毕业论文现状反思英文写作课教学[J].理论界,2005,(11):237-238.

[2]王春.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7):76-78.

[3]王晓燕.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看信息资料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06,26(1):176-179.

[4]吴学平.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浅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3,(2):78-80.

[5]杨晓红,刘旭东.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及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5):20-22.

[6]赵莉,徐运红,王华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21-122.

篇2:谈谈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本科系列学生毕业时所撰写的带有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生应该能够写出一篇反映其学术水平的论文。下面我们通过一篇论文来谈谈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欢迎大家品读。

摘要:文章主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的能力、论文的撰写、学生的思想认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对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为课题《云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毕业论文评估信度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3: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集中讨论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从学习主体和教学主导两方面,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教学,学习策略,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旨在对大学生英语能力进行严格、科学、客观的测量。该考试自实施二十余年来,对高等教育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英语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我国对外交流、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人们对大学英语考试成绩的日益重视却没有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相应提高。下面笔者就将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产生的影响谈起,就如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影响

作为本科阶段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门考试,四级考试受到了一部分人的重视,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那么,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笔者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积极影响

首先,不可否认,四级英语考试作为一项对在校本科生学习质量评估的必要指标,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和TOEFL、IELTS这一类的考试一样,是检测英语为非母语人群的英语能力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考试。这样的考试机制对在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要求和评估标准,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由于四级英语考试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察基础性较强,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方面的加强。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此类爱好的必要前提。

最后,四级英语考试机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考察,考试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师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

1.2 大学英语考试的消极影响

四级英语考试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其客观、公正和普及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该考试作为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讲,这对学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也正由于此,四级英语考试的重要性被过度放大,很多的学生迫于政策的压力,将大量时间花在了考试上,而忽略了英语学习的初衷,甚至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即便是过了四级,在实际应用时,仍捉襟见肘。

其次,四级英语考试过关率也成为各高校综合排名的指标之一。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将该考试成绩作为本科毕业的一项必要条件,现在,这已成为一个普遍标准,久而久之也就成为高校综合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老师教学目标和手段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的灵活自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英语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传统教学偏重语法讲解、轻语言应用,逐渐转变为以语法、词汇等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四级英语考试的测试却只包括了力听、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对说和译的反拨力度则明显不够,因此也直接影响了英语课堂内容的安排。结果本该用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考试机制却成了主导英语教学的风向标。

2.正确地对待四级考试,扬长避短,切实提高英语实际能力的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领域的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必将继续凸显其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四级考试,扬长避短,积极发挥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切实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1 从学习主体的角度

在谈及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时,很多人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来自外部的应试压力及陈旧的教学机制,忽略了学习主体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大部分的学生都将大学英语考试与英语学习混为一谈,将四级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目标,单一的应试性思维严重影响了英语的习得和应用。笔者认为,主体的态度、目标和策略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及学习主体对目标语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搞清楚英语学习和四级英语考试的关系。将这个考试仅仅视为检测自己学习效果的一个功能性考试,这样既有利于缓解焦虑和不满的心情,同时还有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次,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在搞清楚英语学习和四级英语考试的关系之后,学生应树立一个切实、正确的学习目标,而不再将目标局限于考试结果。

最后,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策略。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重视英语基础性知识的同时积极、多角度地接触英语、使用英语,以达到对英语的灵活运用。

2.2 从教学主导的角度

作为教学环节中的另一重要部分——教师,应更大程度地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正确看待四级英语考试和英语学习。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Peacock曾纵向研究了146名外语教师对二语教学的理念之后得出结论——教学理念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语言学习。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Little(1995)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独立地完成一项任务,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所需要的场合,并且能根据特殊情况灵活地完成任务。只有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水平,并带动四级考试的过关率。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1) 将班级编排为若干组,鼓励小组间的话题辩论和互评,以及组内成员相互协作。这样,在提高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2) 注意话题的选择——选择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讨论的兴趣——既有利于学生讨论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3) 对全班学生设立一些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一些可以选择性完成的任务,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完成选择性任务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 结语

我们应正确对待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扬长避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多方协作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让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为一个能够帮助检测我们英语学习效果的工具,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篇4:本科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Abstract 3-4

摘要 5-8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8-15

1.1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8-13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1.3 Statement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s 13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3-15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5-23

2.1 Definitions and Features of Lexical Chunks 15-16

2.1.1 Definition of Lexical Chunks 15-16

2.1.2 Features of Lexical Chunks 16

2.2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 Chunks 16-19

2.2.1 Lewis’s Classification 16-17

2.2.2 Nattinger&DeCarrrico’s Classification 17-19

2.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Lexical Chunks 19-21

2.3.1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 Basis 19-20

2.3.2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20-21

2.4 Previou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al Chunks and Writing 21-23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23-43

3.1 Restatement of Research Questions 24-25

3.2 Experimental Subjects 25-26

3.3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26-27

3.3.1 Questionnaire 26

3.3.2 Pre-test and Post-test 26-27

3.4 Procedure of the Experiment 27-41

3.4.1 Pre-Test 27

3.4.2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 27-41

3.4.3 Post-Test 41

3.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41-43

3.5.1 Collecting Data from Questionnaire 41

3.5.2 Collecting Data from Pre-test and Post-test 41-42

3.5.3 Data Analysis 42-43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43-52

4.1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One: Do most of the senior school students enjoy writing before the experiment? If not, what is the reason? 43-46

4.2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Two: Can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be promoted by using lexical chunks? How can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be promotedin this way? 46-49

4.3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Three: Do students tend to adopt this writing approach after the experiment? What are the students’ responses to lexical chunks approach? 49-51

4.4 Summary 51-5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52-57

5.1 Conclusions 52-53

5.2 Implications 53-56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56-57

References 57-60

Appendix 60-64

Acknowledgements 64

篇5:本科英语毕业论文提纲

Abstract 5-6

摘要 7-11

List of Tables 11-12

List of Figures 12-13

Abbreviations 13-14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4-20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5-17

1.1.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15-16

1.1.2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rrent Study 16-17

1.1.3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yllabu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7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7-18

1.3 The Research Questions 18-19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9-20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0-33

2.1 Language and Culture 20-25

2.1.1 Language 20-21

2.1.2 Culture 21-24

2.1.2.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21-22

2.1.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22

2.1.2.3 The Functions of Culture 22-23

2.1.2.4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 23-24

2.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24-25

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5-31

2.2.1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26-27

2.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7-31

2.3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 31-33

2.3.1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BI 31

2.3.2 The Advantages of CBI 31-33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33-40

3.1 Restatement of Research Questions 33

3.2 Subjects 33

3.3 Instruments 33-37

3.3.1 Instrument One: Eight Textbooks of NHCE (2nd Edition) 34-37

3.3.1.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NHCE (2nd Edition) 34

3.3.1.2 The Compiling Style of NHCE (2nd Edition) 34-35

3.3.1.3 The Content Proportion betwee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35-37

3.3.2 Instrument Two: A Test Concerning Chinese Culture for Students 37

3.3.3 Instrument Three: Questionnaire for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37

3.4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and Data Analysis 37-40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0-59

4.1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1 40-45

4.1.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Concer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f NHCE (2ndEdition) 40-41

4.1.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Concern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NHCE (2ndEdition) 41-45

4.2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2 45-52

4.3 Answers to Research Question 3 52-59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59-66

5.1 Conclusions 59-60

5.2 Implications 60-65

5.2.1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wareness Towards Chinese Culture 60-61

5.2.2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61-62

5.2.3 Enhancement of Teachers’ Competence 62-63

5.2.4 Adjus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63

5.2.5 Adjustment of Evaluation 63-65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 65-66

5.3.1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65

5.3.2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 65-66

Bibliography 66-75

Appendix Ⅰ 75-79

Appendix Ⅱ 79-86

篇6:函授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结合中国英语教学实际探讨了研究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指出它是人类知识三大来源中最重要的一项;然后阐述了学习的四个层次,即接受性学习、运用性学习、

评析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还提出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应当是一个在学习层次上包容性不断提高的实践,即能够融汇越来越多高层次学习的过程;最后讨论了学习与研究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学习研究相互促进的两种途径,即以研究为基点的学习和以学习为前导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研究;英语教学 Promoting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Study

and Research in ELT Practice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Three sources of knowledge

2.1 Experience

2.2 Reasoning

2.3 Research

3. Four types of study

3.1 Receptive study

3.2 Productive study

3.3 Critical study

3.4 Creative study

4. Promoting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study and research

4.1 Some possible ways of ELT practice concerning study and research

4.2 Two approaches to mutual stimulation between study and research in ELT

5. Conclusion

在英语教学中力求学习与研究的相互促进

提纲

1. 引言

2. 知识的三大来源

2.1 经验

2.2 推理

2.3 研究

3. 学习的四种方式

3.1 接受性学习

3.2 运用性学习

3.3 评析性学习

3.4 创造性学习

4. 促进学习与研究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4.1 既涉及学习又重视研究的若干英语教学方式

4.2 英语教学中实现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的两条途径

5. 结语

Promoting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Study

and Research in ELT Practice

FLC (04) (English) Wu Benhu

Tutor: Professor Chen Changyi

1. Int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are two of the most confusing terms used in educationalsettings because they can sometimes use quite interchangeably while on otheroccasions they may refer to something remarkably different. When we say,

Nowadays, it is reasonably acceptable to say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study but also research. Researchers need to study in the course of research.To be teachers, they should do some research while continuing their study ofwhat they are teaching in furt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EL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China, this paper willfirst discuss the role of research in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thenexamine the kinds of study, and finally explor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y and research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LTsettings.

2. Three sources of knowledge

Research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means for human beings to acquire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natural world and our human

society. The other two are

[wbh2]. The role of research in the acquisition of human knowledge can hardlybe understood fully without being studied in connection to that of experienceand reasoning.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t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reasoning will be considered before thatof research.

2.1 Experience

Experience is a kind of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world. Itis regarded as an individually accumulated body of knowledge (Cohen and Manion

1). In a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 people tend to resort to personal

experience first. However, where solutions to problems clearly lie beyond thisbody of personal experience, it is often helpless to resort to personalexperience.

In the cas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 learner's native languageoften interferes with or facilitates the learn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can be considered as a clear indication of the learner's reliance on thepersonal experience in his or her first language. It is arguable that thepersonal experience is by no means reliable although it is sometimes helpfulbecause it cannot guarantee smooth progress and success in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

A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ur experience of English examinationscan be resorted to when we help our students prepare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examination of English.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resort to our

previous personal experience when we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motivate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s many of them canhardly see any chance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with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2.2 Reasoning

Reasoning is the act of forming conclusions, judgements or inferences bythinking in a logical manner. There are two basic types of reasoning: one isinductive reasoning and the other is deductive reasoning.

Inductive reasoning begins with observations and evidence of empiricalregularities or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Howard 8). This is a mental processfrom a number of specific cases to a general idea underlying them. When alearner of English comes across expressions such as

propositions, and so on, the validity of which is assumed and untested (Howard

8)[wbh3]. This is a mental activity from a general idea to specific cases. In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f we learn a grammatical rule or a word-formationrule first, then we apply it to make a sentence or to coin a new word. For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word-formation rule that the prefix

opposite force in it:

There is an obvious limitation in reasoning as an activity. According toCohen and Manion,

that

adjectives such as

Although reasoning has its weaknesses,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humanknowledge are enormous. As Cohen and Manion state, the role of reasoning inthe acquisition of human knowledge is threefold: 1) the suggestion ofhypotheses; 2)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hypotheses; and 3) the

clar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findings and their synthesisin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4). The implication of their remarks hints thatreasoning not only directs but also 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knowledge, including our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dteaching.

2.3 Research

Research can be defin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rom the view of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search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andanalysing information (Hitchcock and Hughes 5). Considering its designfeatures, research

controlled, empirical and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sabout the presumed relations among natural phenomena (Cohen and Manion 4). Cohen and Manion elaborate the three advantages of research in comparisonto experience and reasoning: First, research is systematic and controlledbecause its operations are based on reasoning whereas experience cannot besystematic and self-correcting because of its haphazard manner in dealing witha problem. Second, research is empirical because it resorts to experience forvalidation whereas reasoning is not empirical because of its subjectivenature. Third, only research is self-corrective. This self-corrective

functioning is guaranteed in two ways. On the one h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of research has built-in mechanisms to protect researchers from error. On theother hand, the researcher's procedures and results are open to public

examination by fellow professionals (Cohen and Manion 4). (See Table 1)[wbh6] Cohen and Manion's elaboration reveals that research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both experience and reasoning while avoiding their weaknesses.Therefore, resear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powerful means to acquire newknowledge. It is beneficial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ntegrateresearch into their study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Table 1.[wbh7] A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ence, Reasoning and ResearchExperienceReasoningResearchSystematic and

controlled×√√Empirical√×√Self-correcting××√

When we combine experience and reasoning through research, we can reflect

on experience to form hypotheses through reason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obtain empirical evidence through experience to test and modify the hypothesesderived from reasoning. For example, when a learner first resorts to inductivereasoning to form the hypothesis that

negative empirical evidence, he or she would modify the existing hypothesis to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3. Four types of study

In a generally accepted sense, study refers to the mental activities inacquiring knowledge.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Language,

knowledge, as by reading, investigation, or reflection

[wbh8] From this definition, we can identify two kinds of study: one is

receptive study mainly through reading and the other is critical study throughinvestigation or reflection.

More types of study can be recognised when we make reference to differenteducational theoretical sources.

In this section, these ideas will be tent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ELTcontext.

3.1 Receptive study

Receptive study occurs when you rece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cas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uccessful receptive study isexpected to be based on Krashen's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receptive study, you select and takein what is new and meaningful to you.

篇7:英语本科毕业论文Location

The global recession has had little impact on Western Canada, which is in the midst of a resources boom thanks to its rich deposits of oil, gas, agricultural land, potash, diamonds and uranium.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es cover half of Alberta,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are now opening up the rich oil sands deposits.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mpanies, including Total SA and Sinopec,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the area, with the goal of helping Alberta double its oil production by .

Investors living in China may wonder how they can access this strong pocket of growth. Enter Redev Properties , which offers a low-risk, high-reward investment opportunity.

Founded in 1981, Redev Properties offers investors the chance to become a part-owner in existing prim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 growing Canadian cities. Redev helps to increase the revenue potential of the shopping plaza, maximizing investor revenue in the process. After four to seven years, the company sells and/or refinances the plaza, distributing substantial profits to its investors.

In its 30 years of operation, the Redev founders have developed more than 11,000 residential units and helped more than 5,000 investors become part-owners in 29 plazas in Canada since 2001. Two-thirds of its investors are Canadian residents, many of whom live near the plazas, which speaks highly for their location and value. The model offers investors immediate and continuous cash flow and significant capital gains. Investors pay relatively low taxes when the properties are sold and benefit from Canada’s strict commercial law and no risk of a government price-cooling policy.

Redev Properties is not about speculating. It is about benefiting from the stability of existing, well-located prim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 rapidly growing areas. The model captures positive trends in both the Canadian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commercial real estate, typically offering five-year fixed rate mortgages and five- to 10-year escalating leases with established names. Canada’s resource boom has spurred growth in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nd retail space is in short supply. Canada has about half the retail space per capita than the US, and retail demand continues to soar in Canada.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Alberta and Saskatchewan, where residents have the highest disposable incomes in Canada and the lowest unemployment rate. Rising demand for retail space in Canada keeps occupancy rates high– occupancy rates in Edmonton have remained consistently above 95% since ,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sultancy Colliers – and puts upward pressure on rental rates. Rents are still low in Alberta, providing plenty of space for future increases in rent and capital value.

The demographics of Western Canada are the envy of the world. The area has affordable housing and a rising population alongside dropping unemployment rates. Retail sales are growing faster than the area’s population, inflation is low and economists project the region will add 600,000 new jobs in the next decade to a population of 4 million.

Canadian commercial real estate offers investors in Asia a safe haven in today’s turbulent global economy.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rovides a hedge against inflation that is more established than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and less volatile than stock markets. However,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s often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for investors to access on their own. Redev provides investors easy access to this low-risk, high-return investment opportunity at an affordable entry level. With the uncertainties today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n’t it time to move into a safe investment, and sit back and watch the returns accumulate in your bank account, wherever that may be?

篇8: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篇9: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2.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4.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5.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6.Study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7.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8.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9.O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10.The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12.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13.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14.On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16.Erro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17.Semant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18.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19.Chines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20.Film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21.Transl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8.Grice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9.1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40.English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41.On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42.On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43.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44.Approac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45.Asymmetrical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46.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47.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48.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49.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50.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篇10: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大纲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回顾

第二节 国内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回顾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教学理论与模式

第一节 语言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机制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二)对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三)语言课中的文化导入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

一、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对比分析教学法

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法

三、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法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原则与内容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原则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

第一节 对比分析导入法

一、词汇对比教学的文化因素导入

二、语法对比教学的文化因素导入

三、语用对比教学的文化因素导入

第二节 任务穿插讲解法

第三节 体验式文化习得法

第五章 文化导入教学中教师的因素

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基础与文化素养

第二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定期培训

本文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如果把它看作专门独立的学科来算,这门学科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正是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丰富与补充。研究紧扣当今二语教学界关注的热门课题,即如何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有条不紊地实现有系统,有目的,有效率的语言文化教学。本篇论文正是在其它学者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等相关细节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阐释,参照国内外学者的教学理论模式并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讨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学中文化因素对语言习得的重要影响,并对此进行了广泛、积极、深入的探讨与理论研究,现已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因素。但是对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等具体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与充分明析的大纲。随着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本文能够对这些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篇11:电大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电大本科英语毕业论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商务英语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发展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 商务英语教学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相应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从当前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尚无法为现代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其发展严重滞后于商务英语教学发展需要,直接影响了我国商务英语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为研究工具,从当前国内主要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 围绕对语篇题材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即语场、语旨、语式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水平。

一、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侧重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应用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可以说,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没有存在价值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最突出的价值就是实用性,这也是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理论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指出正确的方向, 让语言教学始活动终体现理论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开展了深入分析,并汇集成了一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它主要有三个主要内容构成,它们分别是概念功能(idea function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语篇功能(textlal function)。概念功能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及物性系统、语态和作格性;人际功能是指在交际活动中赋予不同的角色,使其用到不同语言功能,另外还有语气情态, 也就是modality;而语篇功能主要强调语篇结构合理性,例如主谓结构(the thematic structure), 信息结构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和符号体系,上述三种功能是相互联系不可随意分割开来的。此外, 上述三种功能具有对等的地位,没有主次先后之分,是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商务英语语篇研究

语篇具有十分多样化的,目前学术界上没有对语篇定义形成统一意见,但是针对语篇是符号语境的表述这个定论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同时,语法句子又不完全影响语篇内容,语篇语言是一种表达性语言,它将信息准去无误的表达出来,语言又分两种,即书面语和口语。商务英语语篇具有比较个性化的特点,它不是一种新语言类型,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沟通语言,是商务人士经常使用到的交流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商务人士为了实现商务目的,会有针对性的选择商务语言措辞,以提高沟通交流的有效性,保证语言内容具有策略性和技巧性,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同其他语言一样,商务英语语篇也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在外贸合同英语中,为了保证合同条款规范、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有效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 对合同英语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商务英语语篇研究也能够有效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于功能语言特色的研究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难发现,语篇是语义的重要内容。语义要准确表达出来,只能结合特定的语境才能实现。在英语语言环境中,语篇功能主要有三种,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里还是以外贸合同英语为例,来深入分析上述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由于考虑篇幅限制, 这里只选取人际功能作为分析对象来进行深入探讨。

1、关于语篇功能的分析研究

语篇功能是指不同语句结合起来表达语义的能力。在语句结构合理的语篇中,能够有效发挥出概念功能和人机功能的作用。仔细分析英语外贸合同不难发现,影响语篇功能最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组织功能,这种功能主要用于主谓结构的表述。通过研究和分析各种相关案例和素材可以得知,规范的英语外贸合同文本中,其语句都具有主位高度统一的特点, 虽然它们的结构都很简单,但是都具有很强的共性规律 ,例如句子this cont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e ran d th e seler 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主位, 这种语句在外贸英语合同中十分普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

2、关于概念功能的分析研究

所谓概念功能,是用来表述客观世界各种现象规律并对其进行科学解释的方式,这也是概念功能的主要特点。在概念功能中,经常要对各种客观对象进行具体描述,这些客观对象既有人和事物,也包含过程和时间等要素。同样选取外贸英语合同作为分析对象, 在这类合同文本中,概念功能主要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关系内容,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演变过程。在对过程的表述中,要有明确的过程主导者,也就是the buyer , the seler,他们是过程发的起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除此之外,过程表达中还要将交易内容、规模、时间等要素包含在内,也就是description 与specification ,同时还要将具体品名、运输方式、付款流程等具体交易信息详细罗列出来。而关系过程主要是阐述交易货物的性质、规格和单价等,例如产品水浪quantity ,产品包装packing等。这些都要外贸合同中清晰的表述出来。而概念功能则主要从合同文本中的相关句子使用中得到体现。

3、关于人际功能的分析研究

人际功能主要由两个基本语言要素构成,它们是包含在同一个过程之中的。网络学习成绩是评价语言功能使用情况的重要环节。商务英语听说课课程作业题型主要有即兴演讲、情境模拟、故事描述、角色对白等。对于听说课而言,听为输人,说为输出。因此听力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听说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安排口语练习活动。要尽量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对他们的语法运用、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点评,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四、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要针对学员的全学习互动过程进行全面点评,促进师生在课堂上良好互动,促使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商务英语学习要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局限于结果,要帮助学生消除紧张、负面情绪,例如因担心表达不清晰、发音不准确产生恐惧焦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过程的引导,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浓厚的商务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良学习行为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都是商务英语学习必须具备的。

篇12: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是对外贸易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走访企业和问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满意度并不高。从校企合作模式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以期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及走访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国际贸易商务知识与技能,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则成为国际贸易企业相互沟通、促进业务开展、顺利达成交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贸易活动的重要桥梁。作为国际电子商务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明确、清晰、积极、有人情味、有说服力电子商务邮件和沟通是有效的润滑剂,能够帮助克服文化障碍,是英语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对外贸从业人员尤为重要。笔者以南京市100家中对外贸易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发现目前的用人单位对新进人才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满意度并不高,本研究试图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一、现状及其问题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包括一般贸易信函、贸易流程信函、商务社交信函、公司内部信函、及求职任职信函。[1]89参考目前的本科及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一些学者的研究[2]34-41[3]30-34,问卷精选了与目前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内容相关度极高的8种商务写作知识与技能,下表是用人单位对这8种商务英语写作知识与技能满意度的评价。表1企业对毕业生“商务写作知识与技能”的满意度(单位%)表1表明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的商务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的总体满意度不高,除了收发英文电子邮件以外,其他7种技能满意率都较低。写商务英语报告满意率为19%,不满意率为16%,不满意率为6%;写英文会议纪要的不满意率为16%;写商务备忘录不满意率为11%,准备并参加英文展会的满意率为29%,不满意率为6%.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的实践能力较差,除了能完成简单的收发电子邮件,其它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有待在实践中提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真实商务语境下的写作能力的人才,研究表明目前现有的高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普遍存在教材的材料和任务真实性不高[1]90[4]156-158,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问题[5]24-28.任务的真实性创造的语境合乎二语习得者的情趣,是可能想象的,能鼓励二语习得者使用交际策略,激发自然交际的需要,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生活需要,使二语习得者意识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意义、有能力完成的[4]158.让学生直接从事商务交际活动的实务训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与课堂教学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真实语料的过程,能帮助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目标明确的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真实语境下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因此,从企业角度探讨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教师队伍等三个方面探讨商务英语写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外贸公司的培养模式途径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目前大多数院校采取的“2+1+1”的教学模式,把基础语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三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2年校内基础课程,1年校内专业方向课程,1年企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遵循语言习得和能力培养规律,开展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在1年的专业课程方面刻苦钻研,通过系统课程设计,有效实施以“商务模拟实训室”和“虚拟职场情境体验室”等虚拟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创设包括电子邮件往来,备忘录等公司内部信函,社交场合信函,商务报告写作,参展布展等外贸函电写作的真实语境。除了与外贸企业签定实习基地以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上及时到企业实习,直接参与外贸经营活动,把商务英语写作的理论学习和定岗实习实训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模拟最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这些校内外实训、实习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充分满足了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依靠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学习者可以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加深对商务活动体验和理解,增强商务英语写作能力需求的内涵建构。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

教材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严重滞后于国际贸易真实情景、教材内容重合率高、覆盖体裁内容较窄、任务缺乏真实性、立体化建设不足、练习设计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编写者缺乏真实商务语境的实践工作经验等问题[1]87,因此建设符合真实商务语境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尤为重要。基于问卷调查和企业走访,在外贸实践中最常见贸易流程信函包括:询盘回盘、报盘还盘、下单及确认、合同及其条款细则、付款、包装及唛头、装运、申诉及理赔、催款、函货代、保险、各类单证等。最常见的公司内部信函信函涵盖了备忘录、招聘、便条、通告、通知、会议纪要、日程安排等;外贸公司常用的商务社交信函包含感谢信、邀请信、祝贺信、慰问信、道歉信等。通过校企合作,邀请行业精英参与商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安排,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对商务英语写作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基于我校扎根于南京、服务南京的发展战略,编写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通过企业调查收集各类真实商务语境下相关商务信函案例,把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商务英语写作的案例直接带回编写入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调整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编写内容及其布局,编写适应外贸实践的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另一面可以根据企业实践需求开设会展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商务报告写作等课程,把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实处,培养适应国际贸易需求的商务英语写作人才。

3.校企合作共建教师队伍。

调查表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相关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1]90,实践教学时环节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从多种渠道来提升培养商务英语写作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课程模式。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写作人才需求,制定“双师”型商务英语写作教师培训规划,定期组织教师去实训基地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派遣商务英语写作教师和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及各类型的外贸行业参会,从实践中掌握外贸函电写作专业技能,了解外贸岗位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可聘请外贸企业专家和成功公司经理等具有丰富的外贸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定期到学校为商务英语写作专业教师进行实训知识培训,培养优秀的“双师”商务英语写作教师。此外,聘请外贸公司经理到高校里做兼职教师,讲授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或与校内教师共同教授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同上一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老师准备相关教学常规资料,确实减轻企业兼职教师准备繁杂教学资料的压力,企业教师可以为专任教师提供企业一线经验,这样校企老师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6]95-97要大力引进会以英语授课、有多年商场经验的人士或者获得国外商科学位的教师。提倡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这是切实提高我国商务英语师资整体素质、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在职专业师资的培训和转型,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适应专业教学需要。

三、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联系国际贸易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学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有效性地培养市场所需的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实践能力强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依据所面向的企业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式的设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需求。高校根据地方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合作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调整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探索适应地方外贸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13: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了毕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届毕业生及参与2013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教师。指导老师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4份,有效回收率为90.51%。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1.36%。

1.1 对毕业论文意义的认识

1.1.1 选题情况

在选题方面,属于应用研究类的有 83%,理论研究类的有12%,案例研究类的有5%,在题目中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所占比例最大为91%。学生选题主要考虑的是资料是否易于收集,内容是否易于撰写、题目是否具有普遍性,并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经管类毕业论文存在选题宽泛性的特征,而目前毕业论文选题难、内容空洞的问题突出。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

1.1.2 撰写情况

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有34.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有42.4%的学生是鉴于毕业论文是教育部规定的必须过程,仅有2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这表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毫无学术研究的兴趣,对论文采取排斥的态度。但是对于论文写作态度这个问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极不认真的,10%的学生抱着应付过关的态度,其他87%的学生主观态度是认真的,故而,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论文。

关于论文写作所需的资料,60%以上的学生主要通过上图书馆和上网查阅,以及教师提供来获取资料,少部分学生是通过平时积累,和毕业实习实践来获取资料。毕业论文中仅约 8%的学生在文章中围绕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述,并在实际调查基础上撰写论文;约 92%的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裁剪并整合修改。

由于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成为影响毕业论文写作的最大因素,由于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工作,他们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希望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时间更多花费到寻找实习单位、收集就业信息、制作投递简历。而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与求职时间冲突,因此导致精力无法集中。有约 10%的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约 30%的学生在三个月以上完成,其余在两到三个月内。

1.1.3 教师指导情况

在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的督促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态度,约 93%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很大;约 90%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指导态度认真。

关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内容,问卷调查显示指导最多的是审阅论文并批改论文。学生认为论文选题和论文撰写环节最需要老师指导,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指导最集中的正是这两个环节。②指导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当面指导、电话沟通、短信交流、电子邮件往来和QQ交流等沟通方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指导教师选择定期集中指导的方式,频率一周一次的居多,占比为73.5%,半个月见一次指导教师的占比为24.3%,交流时间间隔在半个月以上的仅有2.2%。

现实过程中,因人施教指导的方法不足。针对教师在学生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辅导,应加强教师对论文的指导,增加面谈次数。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之下,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有超过半数的教师每人需要指导十个以上的学生,这导致教师平均对每个学生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并且出现严重的浮躁情绪,抱着“完成任务、得过且过”的思想实施论文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和论文质量。

2 提高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2.1 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

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论文答辩等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考核学生能力,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强化专业理论学习与科研技能培养并重,加强专业科研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鼓励学生尽早地去实习基地做实习,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让选题来于实践,源于实际。

2.2 提供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融合的平台

加强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前的指导,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对论文写作的积累,将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学术发展前沿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以及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日常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信息,为完成论文做到“有备而来”。增加对假期时间的利用,延长论文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实习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成为可能。④

2.3 强化“个性化”的论文指导

由于每位同学不同的选题,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内容,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指导工作量不仅大,而且有相当的难度,面对不同的问题,对教师也是个挑战,指导过程也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现阶段学院对学生论文质量的考评相对弱化前提下,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加之学生方面的配合不足,教师缺乏高质量完成论文指导的压力与动力。实际中,能真正突出个性化指导的教师是少数,这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2.4 启动激励竞争机制

建立毕业论文奖惩机制,既奖励优秀论文、又实施论文考核的末位淘汰制;既奖励学生,又奖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学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细化学院对论文的中期检查;细化指导、评阅、答辩意见撰写要求;明确并切实落实答辩后再修改、定稿、再答辩等环节的管理。

注释

① 吕莹,陈璧州.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3):69-71.

② 吴文文.基于渗透理念的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3(7):112-115.

③ 蒋惠凤.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01-204.

④ 谢爱娟,童燕琴,唐晨等.财经类院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调查与分析――来自某高校的实地调查[J].财会通讯,2013(9):116-120.

篇14: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现状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现状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实行季度评分制,将责任归结到个人;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巩固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会计监督;“三位一体”;财务透明化

计监督概述

会计监督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监督集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于一体;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享有其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职权,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的资金运行,以保障各项经济活动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促进实现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企业行为的合法化,更有利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1.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毕业论文网 www.lw54.com

4.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企业经营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而且其本身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监督体系所呈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虽然有着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但是由于还有一些缺陷,导致我国部分企业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等监督不力的情况,具体呈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失真。当监管人员进行报表抽查的时候,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临时将报表信息肆意编造,改造,用来掩饰企业一些财务信息的漏洞。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屏蔽财务会计真实信息,甚至用虚假的数据来粉饰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粉饰会计报表的办法使其达到业绩考核指标的要求。失真的财务信息的积少成多,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董事会运作缺乏约束机制。在企业中,董事会拿监事会当摆设,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谋取利益,不惜编造虚假会计报表。因此让企业的资金流动数据缺失严重,虚假数据不断增加,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导致会计监督不力

虽然《会计法》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但有些企业单位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不理解什么是会计监督,认为既是监督,应是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无关,导致内部约束机制缺失或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是老板,会计上的事情由自己决定,让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甚至让会计人员做出违法行为,如变更原始作证,掩盖不合法的经济内容使其表面合法化。一旦违法行为被发现,更是发挥各路神通,找人代之,减轻自己的责任或是不了了之,这些都妨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后续的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的进行。

(四)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失调

公司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往往忽视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重核算轻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及与现行核算的不配套,使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间前后不衔接,缺乏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失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发  挥。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其构成人员均由部门领导委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因此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的极少。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层次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是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的、最根本的保障,应当要求审计人员明确职责,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改善自身应有的知识结构,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具备一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行季度评分制,将责任归结到个人

许多企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无法归结到个人,许多时候在调查的时候将根源中断。因此可以将会计人员分组进行管理,对于季度的'表现,打分记录,实行奖惩制度。对于资金流动的管理,要将责任归结到个人,实现财务的透明化。

(三)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只有通过单位内部、社会、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会计监督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会计行业才能得以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单位内部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社会监督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察和督促。政府监督是指相关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门)、定期对计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并抽查会计信息质量,采取措施整顿规范会计秩序,从宏观角度为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巩固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的监督体系需要法律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会计监督制度有法可依。我国如今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细则,实现会计监督的可操作性。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实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对于违反会计职责的人员要有法可依,加大惩罚力度和执行力度。

(五)建立有效的现金控制制度。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资产尤其是现金的流动性,控制了企业的现金,等于完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现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l)杜绝账外现金循环,所有的现金都进入银行账户体系。(2)保证现金全部能够集中管理。企业可以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及时了解子公司资金运营方向。(3)做好预算结算工作。日常开支做到事前要有预算,事后要做结算。(4)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项目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5)对资金的筹集、调拨、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都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一是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其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三是建立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力度,以此为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另外,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

四、结语

我们应当认识到会计监督体系在企业制度中的重要性,让“经济超越发展,会计随着超前”的原则在制度中贯穿始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企业经济发展中会计造假,信息质量不真实的客观存在性和必然性。对于不断发展的企业中,必须要逐渐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人员投入的力度,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扩大化,从而保持企业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队伍的健康和干净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2).

[2]庞新红.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11).

[3]高立红.浅谈企业集团完善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会计. 2008.(5).

[4]朱永永.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5).

篇15: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的原因、基本内容:

英语成语(idiom)是英语的核心与精华。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能在文章、谈话或对外交往中,恰当地加以运用,会大大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英国艺术宝库的瑰丽明珠。英语谚语的句式特点是句式简单,语言精炼,富于形象比喻,充满浓郁的.民族色彩。学习和研究英语谚语有助于启迪思想,开拓视野,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英国人民的人生哲理,同时还可以学到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成语及谚语这两种语言的相似及不同之处,详细的介绍英语成语及谚语。第一部分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英语成语及谚语的基本特色;第二部分谈及英语成语及谚语的一般翻译方法和翻译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陈亚光。小议英谚语和成语的创新。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

黄粉保。英汉成语翻译漫谈。云梦学刊,1999/2

顾雪梁。语成语英译探索。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2。

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北京:中国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8

杨永和。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15/3。

论文提纲:

Thesis statemen:This essay discourse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and from the society culture to find out the basic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Outline

Ⅰ. Introduction: For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is a stumbling block. 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idioms and proverbs should be studied.

Ⅱ.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Simple but Rich

Harmonious Phonology

Vivid Metaphor

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roverb

Concise and Clear

Symmetrical sentence pattern

Rich and Varied Rhetoric

Ⅲ.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

A. The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ynonym Chinese proverb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B. The points of translation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prohibited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keep the original text style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notice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to notic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Ⅳ. Conclusion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