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本文共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期间经历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由原来唱独角戏到师生共同活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樊篱。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对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2.对学生分层要求,激励他们的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
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教师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阔学生思路,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对。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情景的导入,到学导结合,再到探究深化、消化吸收,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提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与完善。
篇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新型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来重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语文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呢?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就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造句,第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造句的学生,往往只把主语”妈妈“改成”爸爸“、”奶奶“......?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听听??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句式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
四、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苏州园林》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是2-9节,其中2节是总起,3-9节是分述,而3-9节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总分结构.教师就可以精讲第3节,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第3节的方法自学其它几节.,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从中心句入手课文”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2、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五、民主教学体验成功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乐学教学”一个重要特征.鉴于这个,我大胆提出并尝试以下原则:
1、信任与尊重原则
(1)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学习习惯等.
(2)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人.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在后天被泯灭的,他们的学习愿望可以被激活.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
2、启发与鼓励原则
(1)启发学生建立积极的,可行的目标.
(2)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无论如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构建“乐学”课堂,让课堂成为乐园,让学习成为乐事.
篇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者/杨宏满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美的体验,我设计了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教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会跳跃,比其他鱼多了两只青蛙似的脚。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
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受挫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九年制学校)
篇4:浅谈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
浅谈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论文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的确定,基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基本消除。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完成。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回答、不懂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消除疑难。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行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往、对话和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生机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可通过“说”故事,“说”主要内容,“说”感受,课堂讨论等形式来进行。
讲故事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事。新编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大事等,而且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已拓宽,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学生把这些看到或听到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后,把它表达出来,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如在上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春秋战国时的成语故事或其他朝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将全班分成六组,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参加竞赛,看那组说出的成语故事最多,讲的故事语言表达最好,从故事受到的启示最受益,团结协作精神最强,评出这四个方面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活动中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历史课中有许多“动脑筋”栏目,课后有“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让学生单独回答,可能答不出来,也可能答不全面。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也能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说”主要内容,是在每学完一个新内容,如学完一课或一个框题,一个单元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既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说话的条理性。我在上完一单元后进行复习,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对每单元知识更加清晰系统。
“说”想法、感受。新编历史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历史课中讲了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的功过是非必须有一个辩证的、全面的评价。老师可以在每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我在上完“六王毕,四海一”和“伐无道,诛暴秦”后,让学生自由评价秦始皇,有的同学只谈了秦始皇的功劳,而没有谈他的过错;而有的同学只谈了他的过错,而谈他的功劳却很少,认为他的过大于功。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要抓住他们的主要方面,要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在肯定他们的功绩的'同时,又要指出其局限性,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评价。最好先总述,后谈功劳和过错。评价秦始皇要谈他的施政特点及效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在文化上的作为,等等。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对秦始皇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组织好课外活动
新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中四个活动课,教师可利用这些活动课内容,组织好课外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展览馆、博物馆、陈列馆等,收集资料,了解历史发展某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情况;可让学生动手计算古今相距年代,动手自制文物等。在活动课及其延伸活动中,使学生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跃起来。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根据学习主题,收集分析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历史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历史板报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历史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等。
总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当努力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将以过分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结果的倾向,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生方式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的要求。
篇5: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教师努力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体验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以必要的例述。
论文关键词:自主,教学活动,主体,发挥作用,感悟
[正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能力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源于学习要求,能动地学习源于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学习源于“自主探求”的欲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怎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教学实践挥动中,笔者归纳以下几点:
⒈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文中面对楚王的三次做法和晏子的三次反驳,第一课时如何取舍,的确让人左右为难。与其让教师作做出选择,让学生被动的“跟着走”,不如把这个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初度课文,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内容之后,再围绕“文章中哪件事最使你感兴趣”这个中心问题去自读课文,自主感悟,展开想象,图文结合,加深感受,学生已有的感情得到升华。再学习另外两件事时,已有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畅所欲言,体会领悟文章的主题:尊严。
⒉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希望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上没小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同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话说长征途中飞夺卢定桥之事……”来掌握事情的发展顺序;有的同学抓住看图学文的特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帮助理解课文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同学做出精美的电脑课件进行演练;有的同学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品位……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甚至连平时极易被教师忽视的后进生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精彩之处层出不穷。
⒊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赛马情景,有些学生在操场比赛选“马”,也有些学生别出心裁,试着制作同向运动演示器,他们亲眼目睹了比赛结果,有了亲身体验,再读课文时,学生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起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懂的了。
⒋让学生寻找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搭档
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这课,尊重学生意愿,组合好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然后再去进行全班合作探索,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特殊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想、再议,切切实实的把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异议,大胆争辩,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教师努力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体验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悟,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篇6:《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修教学论文)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修教学论文)
湖北省云梦县隔蒲中学教师 余国福
内容摘要: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写作指导,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所以就不会主动参入到作文教学中来,因此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尝试: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再引导学生写日记,自由表达真实自我;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并注重从欣赏包容的角度来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还要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让他们成为作文批改和讲评的主人。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写作兴趣
导语
时至今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程理念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可是一直困惑着我们语文老师的问题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一问题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里,我恍然大悟,想起了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众所周知,它的意思是做任何事兴趣十分重要,没有兴趣将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学生写作也不例外,假如他们对写作没有半点儿兴趣,那么,老师付出了劳动,也不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呢,机械重复花费了心血,也不可能多劳多得,苦尽甘来。这就好比让又饥又渴的叫花子去坐豪华轿车去戏院看戏一样,他饿着肚皮哪有心情去坐车去看戏,所以即使你把他生拉硬拽到戏院,他也心不在焉,因为那不是他目前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因此人们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人。但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些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老师们从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考虑,如果不指导,老师就不能称之为老师,而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怎么会写好作文呢?所以我们老师往往在学生对写作还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就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进行作文指导,满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然而,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完全听不进你的作文指导,所以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对写作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变本加厉--更加厌恶写作文了,就更不用说主动参入作文教学,也更不用说提高写作水平了;老师呢,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入,所以愈是怕作文教学了,面对作文教学表现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有时为了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毅然放弃城市优厚的生活环境,专门跑到那些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说明了什么呢?毋庸置疑,这说明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他们对自己还未完成而即将完成的文学创作满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这些事实表明:在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不要盲目地强化作文指导,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策略,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正文
孔子尚且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此,在这里我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
既然已经明确了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作文目标、学期目标、写作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源泉和动力。换句话说,学生明确了以上写作目标才有可能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这就好比举世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一样,当年在他准备带着他的船队出发之前,他肯定在心中早已拟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于是才有了他那样伟大的壮举。所以首先要在学生心中确立写作目标,这个目标有三点:
(1)作文目标。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目标即好作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心里确立一个“模式”,好依“葫芦”画瓢。要知道,对中学生光凭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是无济于事的,得来点实际的例子: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优秀作家的作品,感受一下优秀作品的文学魅力,这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可望不可即;那么,就再让学生欣赏一下中学生自己身边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谈谈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小结一下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2)学期目标。如果把一学期的写作当做一次长跑,那么,在“写作长跑”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明确前进目标:每月评比日记和作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凡被多数学生公认的作文为班级优秀作文;每月优秀作文较多的学生就荣获当月“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然后累计每月的成绩,凡一学期优秀作文篇数最多的学生就荣获班级本学期“作文之最”或“小作家”的称号;并把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在班级专栏里。有了这样一个适当的激励机制,学生会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自然对于写作是跃跃欲试。
(3)写作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写好作文的好处,再小结:如果作文写好了,自己的语文成绩就相应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更有信心了;作文写好了,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那么,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也就相应增强了。这样,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基石。既然如此,何不积极主动地参入到属于自我的写作实践中去呢?!
值得注意的是,评选班级优秀作文的“门槛”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开始最好不要设得太高,这样会把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会打消他们的写作兴趣,会使他们不再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那么我们想把学生变成作文教学的主体这个愿望就难以实现。
(二) 从训练写日记入手,引导学生表达“真实自我”。
这是培养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写作目标有了一点儿写作兴趣的情况下,趁热打铁,先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而不是写作文。
(1)比较。这里,我们先要区别一下“日记”和“作文”这两个不大相同的概念:在学生看来,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惜“自欺欺人”,它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作业的、限制的、必须的、生硬的、冰冷的、虚假的、无情趣的;恰恰相反,日记,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自由写作,它带给学生的信息却是自我的、自由的、内心的、温暖的、无限制的、真实的、有情趣的。这样一来,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写作文的时候,由于学生是带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写的,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艰难的、痛苦的、无可奈何的,他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生硬的、虚假的、无趣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简单的机械的文字的排列与组合;而写日记呢,由于学生是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随心所欲的,因此他每写一个字每写一句话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整个写作过程陶醉在情感的激荡和生命的宣泄之中。他这样写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带着他自己的体温和情感的,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生动活泼的,在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觉到他的真诚,触摸到他的心跳,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的思想,包含着他的情感。
(2)小结。经过了上面的比较,我们不言而喻:写日记的过程就成了学生表达自己心声的过程,不仅表达了学生自己真实的熟悉的和喜欢的内容,而且还表达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写作过程又有谁不愿意参加呢?!自然,写日记就能使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能引导学生逐步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就应该从引导学生写他们自愿写的日记着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并把写日记这一特点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文就跟写日记一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 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这是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重点
实践证明,除了要引导学生练习写日记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和写作实践中的主人。这里,需要说明三点:
(1)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更不可能有好的创作。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所崇拜的那些优秀的作家们,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作家,为什么写出来的作品生动活泼,让人读了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成为人们喜爱的宝贝,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了许多好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他们常常主动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原因,他们深深懂得:如果离开了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写作就要被迫停止,创作就不能进行,而且作为作家的生命就要结束。这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而不能生存一样。遗憾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好心办了许多坏事,总是在学生还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指导,这就像还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肚子却考虑着要他去穿漂亮的花衣一样。
(2)强调要写好作文,不仅要观察生活,而且关键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然而,学生往往认为观察不就是用眼睛看吗?其实不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可是,我们许多人就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而作家呢?他们好像也是用一双常人一样的眼睛在观察着生活中的一切,但是要知道他们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即用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发现了“家庭的温暖”、“人间的友爱”、“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社会的本质”、“科学的精神”“大自然的奥秘”……,这就难怪作家们写出来的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如果他们也只是和常人一样用眼睛看了而不善于发现这些“美”,那么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能“高于”生活了。因此,生活中许多看起来极为平凡的小事,在作家的眼里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都能写成一篇篇优秀的文章。这些恰恰表明学生如果也有了发现生活美的心灵,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如果找到了生活之美就能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就会使写作成为他们的迫切愿望和第一需求,这个时候,你要想他们停止积极主动参入写作都难了。
(3)要强调既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要过多地片面地追求“创设情境”,如让学生集体看一场电影,观看一次实验,或参加一项活动,然后就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自认为这样做了,就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就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其实呢,由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不同,写作的基础不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还有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结果,经老师这样一“创设情境”,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情感,约束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主动参入写作的积极性,导致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 一律、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往往能有几个学生写出像样的东西就不错了。这就刚好违背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人才的需求。所以,少创设一些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或许他们会飞得更高。
(四)从“信任包容”角度看学生作文,让学生参入批改和讲评。
这是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强化。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注重以信任之眼光以包容之爱心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已经写好的作文,并让学生参入到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来。
(1)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叫人痛心的是老师往往只注重作文指导,相反忽略了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学校也常常专门组织老师去听作文指导课,而很少听作文讲评课。试想:在学生未动笔写作之前,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作文指导,大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亲自进行写作实践,所以他们肯定对你讲的没有兴趣,也不会认同,也不会接受,能够接受的寥寥无几,最多只有几个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接受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广种薄收。更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只注重了作文指导,就把批改当副业,其结果是:老师就会简单地用一些批改作文的“套话”给学生作文写尾批,不痛不痒,敷衍了事,完事大吉,或者干脆交给一些实习生代为批改,腾出自己的手脚去“精心”设计“作文指导”课了。这样,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就被老师“处理”了,断送了“性命”,学生既不清楚自己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自然更不利于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而老师呢,当然也既不知道学生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今后的作文教学如何改进。这样一来,作文不批改的结果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提高,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很难有起色,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看不到希望。再说,因为老师没有认真批改作文,所以形成恶性循环,作文讲评就更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老师往往在进行作文讲评的时候,只能笼统地、模棱两可地说几句“好、不错、还可以”诸如此类的话,蒙混过关,不能有的放矢,不能道出问题的实质,更无法做过细的耐心的辅导工作,作文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相反,如果老师认真批改了再进行作文讲评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这样的讲评针对性强,易于落到实处:学生由于经过了自己的写作实践和亲身体验,所以无论你讲评他的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产生共鸣产生认同感,都能欣然接受。这样的讲评是学生乐意接受的,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改好写好作文的信心和欲望,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以为,这个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就好比师生同行:如果老师总是跑在前面,把学生放在后面,这个时候就是有学生掉队了老师也不知道;相反,如果让学生走在前面,老师远远地跟在后面,这个时候要是有学生调皮了、掉队了,老师都历历在目,可以一阵吆喝,一一及时纠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跑在前面--事先写好作文,然后老师跟在后面--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
(2)同时,还要用包容的胸怀和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候,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成为写作实践的主人,我也会把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作文找出来,从中尽可能找出一些优点来,就像探求宝藏的人在沙滩里寻找金子一样,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我都会把它用红笔圈起来,然后再兴致勃勃地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去,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慎重其事地满心欢喜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文优点用兴奋的语调宣读出来,像是宣读特大新闻一样。读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的幸福之中。然后,也会利用下课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也用欣赏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用包容的胸怀原谅他作文的不足,用诚恳的话语耐心地辅导他,鼓励他改正作文中一些他目前能接受能改好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不经意中发现他睁大了一双充满信任的眼睛看着我,不住地使劲地点头。此后,我又惊喜地发现他的写作兴趣大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和我的距离也拉近了。
(3) 还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当作文批改讲评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曾尝试了以下做法:一种做法--经过几次“学生写,老师改”后,有时让学生当一回批改作文的主人“小老师”。具体做法是,先交换作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手中的作文,再根据原来总结出来的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来批改;改完后,再进行第二次交换阅读批改,如此循环,并每次改完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便于老师查阅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三十分钟后,所有学生停止批改,把手中的作文本归还给学生本人,再让每个学生向别的学生推荐他自己在刚才的批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好作文,互相传阅,互相学习。可能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看的作文篇数也不同,改的质量也不同,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互批互改过程中,学生参入批改的热情高、兴趣浓、效果好,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另一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我自己已经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看看他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看看别人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阅读和讨论本组里最好的作文,看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总结出个一二三来;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向全班推荐本小组的最佳作文,一要读出这篇作文写得好的句段,二要归纳出它的几个优点来。并把这一做法与全面讲的“写作长跑规则”结合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参入讲评的积极性高人数多效果好,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欣赏到较多的学生作文,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讲评的主体。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用欣赏眼光去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的同时,还要有包容之心--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一味地去评头论足、求全责备,把学生批驳得体无完肤。这样会把学生对写作已有的一点儿兴趣弄得荡然无存,这样学生就再也不会主动参入到作文教学中来了。另外,取消作文批改讲评“一言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入到批改和讲评中来,刻不容缓,它也是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结论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不能把以上几点分割孤立开来,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持之以恒地运用,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真正“活”起来,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即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早日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看文献:
1、毛新梅《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另一种思考》。[DB/OL] C:Documents and Settingswangxiong桌面教师园地 河北远程教育网.mht
2、郑承祚《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扬州教育学院报,3 月第1期.
3、赵淑芳《浅谈中学作文教学》[DB//OL] ./赵淑芳%20浅谈中学作文 教学_网易新闻中心_files/r(4).htm
4、张振芬《作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
5、吴燕《作文“变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6、管建刚《我的另类作文教学观》
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教学专题讲座11月06日
www.yuwen168.com/Web168/ZKZWFD/zwfdstly//10/09/22115813394.html
云梦县隔蒲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余国福
2010.12.30.
余国福
篇7: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论文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老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老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老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老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老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老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老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老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老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老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能有效引导,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引导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能合作交流,才能使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老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
授新课前,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地预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在重点和难点中提出若干问题,以避免低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并记在书本上。鼓励学生勤用工具书。受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小学语文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老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老师首先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老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老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老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老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老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宾志/学生亲近你的.《广西教育》第1期[D]
【2】陆家耀/对学生放手.《广西教育》20第4期[D]
【3】刘芳/让学生在趣味中学语文.《江西教育》年4月综合版.第962期.
【4】蒋岭/如何把书读活. 《广西教育》2016年第5期[D]
篇8:班主任论文: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关键是有现代化的教师。当代班主任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要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班主任必须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素质。即:高尚的思想品德,端正的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接受并传授新知识的能力;执着热爱班主任工作,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善于了解和理解学生,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有效地组织活动,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师表形象。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实现和谐教育,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苏霍姆林指出:和谐教育──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会变成一个对什么事不关心的人,他也会在其他活动领域找到困难的力量和方面。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和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赢得成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的愿望。他们每做成一件事,成功的愉悦都溢于言表。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在这种成功体验中逐步积淀起来的。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献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用权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但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①横向目标。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习风、组织上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路队等到的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级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②纵向目标。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期具体标准,须明确设计。
学生通过参政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2、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佣学生装都有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2.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同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装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织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团结,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小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上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上和管理能力,从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班主任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没有担任过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周小老师管理班级,负责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工作,并记录检查情况。
2.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路队组――负责放学排队及回家路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各管理小组建立后,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经受管理机制的运转,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通过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员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常规化的系列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强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服务作用,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它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灵活多变的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4、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每个学生自找一名对手,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竞争对手名单列表上墙,各自的成绩公布于表,以便时时可激励双方。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特快。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装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班集体中有由班主任组织起来的活动小组,如值日组等,属正式群体,还有一些由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五成群,志趣相投,交往频繁,关系融洽,或同村同行或共同学习或谈笑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获得了友谊和快乐。可见非正式群体活动是正式群体活动的一个有益而必要的补充,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管理好正式群体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和管理好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
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攻击非正式群体,特别是不要对某些表现欠佳的非正式群体横加指责、挖苦讽刺或强行解散,也不要对其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因为这样会挫伤其成员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有时还会促使其走向消极的一面,与班主任班集体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以致拜把结盟形成团伙进行违法乱纪活动。这不仅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加,也对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极为不利。所以对班内的非正式群体特别是较后进的群体,更应尊重和关怀,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班风,将很难开展以后的工作。而利用班训培养持之以恒的良好班风,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班训的确立实应慎重。不结合班级实际盲目确立一些大而空的班训,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我在开学一个月后才制定了本班班训:“自尊自律诚实勤奋”。这八个字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做人要自尊,行为要自律,说话要诚实,学习要勤奋。制定班训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以后还应不断强化,随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结合班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班训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落到实处。等到学生能够时时以班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良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荣辱观念,以后开展班级工作也就顺利多了。
篇9: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论文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着重在于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素质教育是主体,就是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只有立足自主发展,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加强基本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语文知识结构,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这就要转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一、给学生提供交往的空间。
“语文”是一种交际能力,它是涉及听、说、读、写的一门应用科学。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学培养的人才能说会道,能读会写。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看作是知识的主人;不是人消弭于知识之中,而是知识内化到人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之达到自学、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小组学习是实现学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信息、经验相互交流的一个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在班级中建立精神放松,形体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创设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等级,分别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按ABAB、CCCC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不管优生也好、差生也好,他们知识水平相近,有共同的语言,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探讨共同的问题,学生能够轻松自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教给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如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一项教学研究活动中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落实,为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
3、作者怎样描写外洞、孔隙、内洞的?
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授人以渔”。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自主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如何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成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而创新教育是从培养想象力开始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儿童来说,想象力对他们知识的获取和智力发展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做简要点拨:你能从中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吗?经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悟出了表达方法。此时再辅以奇特的雪景或形态各异的山石的投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最基本的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展示创新的才能。再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课文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并把列宁会想些什么,充分发挥大脑联想、想象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它写下来。还可以依据姑妈的回信,想想列宁在信中会说些什么。这样,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明日再练吧》这篇自读课文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鸭子吗?它们的腿怎样?走起路来有什么让人好笑的地方?”学生们听后马上回答:“鸭子的腿短短的,走起路来慢慢吞吞的,一摇一摆像跳舞一样。”我紧接着又问:“你们知道鸭子走路为什么慢吗?”这一问,可把学生问住了。这时我相机告诉学生:“你们读了《明天再练吧》这篇自读课文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出良好的自学情景,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单元的测试中,教师可以增加这样一道附加题:你最近读了什么书?请写出这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尝试探索、奇思异想,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且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篇10: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Key words:素质教育 主体参与 优化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堂结构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在课堂上,我注重设计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
当我走进课堂时,用微笑的表情、亲切的问好“Good morning!”与和蔼可亲的精神面貌告诉学生:老师喜欢你们,老师愿意教你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就给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从点滴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会产生挫败的心理,我告诉学生:“学习语言犯错不要紧,学习总会犯错的,只要肯改肯学就行。”这样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注重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在教学上,一直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只有在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素质的发展。”
1. 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我常常采用音乐教学(唱
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猜谜语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手段,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景教学
a. 表演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内容生动、对话直观的实用性用语课文。
教师较容易设计情景教学,把课文对话放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练习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语言的运用。
如BOOK TWO中的LESSON ELEVEN《WHAT WOULD YOU LIKE?》一课,四人一组(分别扮演Waiter、Mr.Ma、Ma Lin、Mark)轮流登台表演用英文点餐,并利用道具侍者的围裙、帽子、可乐瓶子等。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表演各有特色,平时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也乐于加入其中,进行语言练习。通过学习与运用,学生知道了如何使语言知识真正溶入到生活中,让语言知识生活化、交际化。
b. 直观教学
情景教学更需要直观教具的辅助等。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有兴趣学,也学得快、记得牢。BOOK TWO中的LESSON ONE《WHERE ARE YOU FROM?》一课,出示China、Japan、America、Canada、Australia等国家的地形图片练习句型,并且图片上有每个国家的代表形象(长城代表中国、袋鼠代表澳大利亚等),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c. 电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课更易上好。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 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三、注重优化课堂结构,促使学生获得最佳效益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尤其是英语的课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才会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
1. 知识趣味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寓教于乐。如给四年级学生讲on、in、under、beside四个单词时,让学生用双手做游戏:一手握拳,一手摊开,教师说“on”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上;教师说“in”时,摊开的手抱住握拳的手;教师说“under”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下;教师说“beside”时,握拳的手放在摊开的手的旁边。学生十分喜欢这个游戏,既爱玩,也学习了单词。
2. 活动竞争化
学生的自尊来源于自我能力的认识和肯定。所以课堂上我就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或以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游戏中加入竞争,或进行具有竞争意识的比赛(在男女生中各选出2--3名程度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等,效果较好。如上面讲的on、in、under、beside四个单词时所用的游戏,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记忆了单词,又增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自尊自信和独立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理论学习资料》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 《关于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会、北京市东城区JIP实验课题领导小组
3. 《论素质教育》 北京市教育局
4. 《论师德修养》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党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团委
5.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 刘宇欣)
篇11: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主导作用必须淡化,而应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一、内容由学生确定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总是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或教师所阐述问题的记忆,喜欢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教师往往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知识陈旧,没有新鲜感,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由于受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在教学中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学什么,要让学生来确定,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会把自己已经熟知的内容作为一般性了解,把不懂的作为难点来学习,把未知的作为重点来探索。
二、课时由学生制订
教师在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就把课时安排好了,这很不科学。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由学生制订课时。学生认为这篇课文容易理解掌握,那就只用一个课时,他们认为太难了,一两堂课解决不了,那么就再增加一课时,这就避免了教师制订课时的盲目性。
三、方法由学生选择
从学习方法来看,学生善于动脑,善于对事物变化的机制进行探究,渴望找到疑难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创新意识。一堂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都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四、问题由学生解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怎么办? 是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 还是让学生动脑筋寻根问底自己找到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探究,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勇于独立思考,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我告诉学生不管你们是通过讨论还是通过查资料等形式,最终找到答案,自己解决了问题,都是难能可贵的。
五、任务由学生完成
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任务当然由学生来完成。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出课文的韵味来;让学生理解词语,动手查字典、词典;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概括段落大意,找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及文体特点等等。
六、作业由学生布置
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恰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均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布置作业往往一刀切,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而造成差的受不了,好的吃不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让基础差的学生又推选了一位课代表,每次就由两个课代表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量的大小和难度自然有所区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
七、测验由学生组织
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考试以外,每次语文测验我都让学生自己组织。我经常告诉学生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能够找出教与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法和学法,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们要重视考试但不要害怕考试,更不能患考试恐惧症。我指导学生根据题型自己出题,然后制定标准答案,考自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再依据标准答案评卷,学生自己做试卷分析。考试时,我也不去监考,学生的考风也非常端正。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考试的精神压力,同时学生组织考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使所学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当然,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篇12: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 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
[1] [2]
篇13: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现代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知识流、情感流、信息流和谐共创的、科学与艺术整合的过程。这也是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最重要的标志,是当前和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具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特有的属性。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它包括独立判断、决断的能力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自觉、自理能力和自尊与自信。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自我体验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知识、技能、方法只有在不断的自我体验中才能掌握。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特别是动脑能够完成的一切活动,教师都不要去代替。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自觉自理能力。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懂得自己必须对所学的内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断。使他们知道学习过程中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并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调控能力。加强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去探索和研究,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及其诀窍。去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这种独立自主性地位的实现,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
二、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主动性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力性,是人内在需求的体现,是从事某种活动和工作的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包括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和成就动机四个方面。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经说过:“一个带着积极的态度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感动恐惧和焦虑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学生主动性的提高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手段,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通过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平台。在学习方法、手段、思想感情、判断想象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唤起他内在的需求。由于内在的驱动具有自己学习的直接需要,学生自然会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即使有与当前活动不相符的心理定势,他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调节。教师应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加,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勇于竞争,掌握竞争的技艺,提高竞争能力。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他的潜在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其主动性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充分提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体现。它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象征,是一切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开放性的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行为,学生才能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不断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在评价方法上不断创新,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启迪。
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不能总是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得过死,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发展。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下所取得的。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当学生的思维超越了常规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少批评。往往就在这些超越常规的思维活动中,蕴藏着创新的火花。只有教师具有持久的创新性鼓励,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的意识及其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理解体育课程的涵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篇14: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许多的地方都离不开英语知识,比如在阅读书籍、报纸杂志以及药物的说明书、化妆品的说明书以及查询的技术资料等等,都已是英文的字样,可见英语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升级版,在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含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拓展,而且一定要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本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
篇15: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论文
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推动下,高中的英语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做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主体,就是说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一个完美的课堂应该充满活力,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愉快地进行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性与成就感。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完善下,英语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学习态度不够专心。所以,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学习英语知识的快乐与成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英语这门课程,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发挥出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弥补学习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
二、高中英语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1、通过情景演习营造和谐的气氛。
在高中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来,发挥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课堂内容的影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锻炼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活情景表演,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才能。例如,在学习“The World of senses”这节课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国外的枪战或是搞笑的影片,并结合影片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接受新的语法知识与单词量,然后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模仿多媒体中的情景进行表演,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着,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展示自己的'理解程度及表演才能,自然而然学生变成主角,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不再受到压抑,不再拘谨于课堂上的现状,而是发自内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希望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希望不断地展现自己具有的天赋与才能,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实际中去,使学生更好掌握运用知识的本领。
2、通过写作互批培养学生的信心。
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语文课程的学习有着共同之处,都需要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而作业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进行作业的批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在批改过程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例如,在学习“Language”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自己用英语写作,题目是“I most like the language”,同桌之间写完之后,进行相互批改。学生都积极地响应教师的号召,一方面,批改作业人把自己当成是老师,为了给对方找出错误,提高警惕,仔细认真地给对方检查;被检查的学生则是希望自己不出错或是错误很少,这样就会在写作的时候提高警惕,努力不出现错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之后相互检查,可以进行一下短暂的讨论,进行解释或者说明自己的意见,在学生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吸取对方的经验教训及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在英语的教学中要考虑照顾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驱动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知识不断增加或是加深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学生英语成绩差的现象发生,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每一节课程的教学中,都精心的设计,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探求英语知识。例如,在学习“Back to past”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对以前的生活进行回忆,并对其用英语进行叙述,看谁叙述得最精彩,学生先是认真地准备资料,然后不停进行练习阅读。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只有学生自己具有强烈的学习的兴趣,才会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具有生机的新一代教学手段。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使学生不断地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晓娟.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成功:教育,(07).
[2]朱陈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02).
[3]路春凤.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J].才智,2013(33).
篇16: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让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经常听说学生学语文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有时老师越是讲如何做,如何理解,而学生越是糊涂,原因在于学生只循老师的思路而未能开发自己的思维。为此老师要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开发他们的思维,然后再讲解。这样比教师直接讲好得多。这是因为学生开发了自己的思维,动脑筋思考,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说:“要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提示,给予时间,不满足于问题的解答,应追求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加强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是不可少的课堂教程,它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是整节课学习的高潮,思维的高潮。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通过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通过答疑明辨是非,加强了自由讨论的学习形式,学生面对学生敢于直言,敢于说对,敢于说不对,敢于开诚布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每个同学的看法或答案都不可能是准确全面的,但在七嘴八舌中,都示演了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整理,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评价、分析、筛选或优化,既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和观点的品德、作风,又补充了自己答案的不足。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词汇,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养成了自己虚心学习的好思想,好作风。
3、重视新课点拨
新授、点拨是老师必要的讲解教程。唇枪舌剑的讨论留下了问题,学生也到了“悱”、“愤”的程度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时老师对一些讨论未决或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适时加以点拨以达到较圆满的效果。新授、点拨,重点是点拨,意在引导学生把思维的“弓”拉满,然后让他们自行去突破。可以附以表演、示范来促使学生之间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比如说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品味,听《荷塘月色》的录音播放。
篇17: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有爱心
大教育家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使孔子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而且师生亲密无间,并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也很好的诠释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鲁迅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爱不是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教育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爱的内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当代主要体现为关心、信任、保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等。师德的本质是热爱学生,爱心就是教师道德的灵魂。
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爱,的确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的实现,能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健康的时空诗意地生存,也能使师生间的距离缩短,关系融洽,使学生奋力地攀登成功之巅。
要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个主体,尊重主体的差异性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应体现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视域里,一个有道德的教师,应富有公正、平等意识。在教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应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也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有待雕刻的树木,应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一项研究课题,把学生的所谓“差异”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而不应有“标签”,不应另眼相看,甚至给予心灵上的惩罚与折磨。
教师要相信并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可能性的存在,都需要以耐心与信心平等的对待,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并遵循这个生长点去培养,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风行全球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启示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应选择相宜的、多样的评价手段评价学生,应以自身别具的眼力和襟怀来包容学生个性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放飞新生命的灵思和情感,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关照激情。因此,教师必须平等地 对待每一位同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3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结合案例教学
有些文章内容晦涩难懂,学生从字面难以理解,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切不可让学生带着困惑下课或者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而有时候这些难题确实难以凭借老师的语言描绘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就要借助一些学生见过的案例帮助他们理解,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放给学生看,让他们通过肉眼的观察及老师的讲解理解。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
开展轻松的导入
导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直接导入、复习式导入、设置悬念式导入等,但是这些导入方法归结起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告诉学生现在已经正式上课了。而事实上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很短,因而在上课最初学生还停留在娱乐的氛围中,思想不是特别集中,这时候的课堂效果往往不特别好,与其这样不如教师陪学生一起放松下,在放松的过程中逐步引入课堂话题,比如给学生讲个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助这个故事切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学生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事实上自己就在学习的目的
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自古以来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旦激起学生对某一门科目的兴趣,学生就会非常爱这个科目,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钻研这门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比如在教学生拼音时可以开展找朋友这样的教学活动,将找朋友这首儿歌及找朋友的这个游戏引入语文课堂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具体操作就是教师课前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的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又或者是汉字大抢购,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收集一些标有商品名字的卡片,将它们集中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学生抢购,抢到这个物品的前提是准确地说出这个商品的名字,最后比比谁抢到物品多,对抢得多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体会到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动中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促进学习兴趣,必须优化提问,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提问、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优化提问,须优化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克服的带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使他们去主动地思考、探索。
优化提问,还须因材施教,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心理学表明: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应多以知识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注意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和深度。所谓坡度,是指设问时应该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爬坡”。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提问方式也很多,常用的有:曲问式,为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拐一个弯提问;想象式,就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点睛式,就是抓住课文精妙之处提问。
篇18: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4.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引自《学习的革命》) 为了“打开学习之'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在高中英语第三册Unit 3 Australia教学中,我们首先邀请与我们一起参加市首批中学生赴澳大利亚夏令营的本班两位学生用英语介绍我们在澳半个月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这两位同学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展示了我们在澳的整个过程,图文并茂,介绍了澳洲的climate,geography,population,people,schools,farms,cities,kangaroos and koala bears…尤其是他们联系我们所参观的Swan Hill Pioneer Settlement及资料“Education Services For Schools”讲述“THE DISCOVERY OF AUSTRALIA”。我把学生变成了教师,而自己充当一名指导者、激励者、辅助者和协调者。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上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同学们问了许多问题,例“Were you used to the food in Australia?”“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ustralian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here?” “What do they think of China?”
我们精心安排以观看电影《Modern Times》来引入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5 Charlie Chaplin的教学,使学生很快地就进入了最佳的语言学习状态,学生对“Charlie Chapli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funniest acto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nema.”“His appearance in the stage”“What he looked like in his early films”“His own manner of acting”及“Silent films”等有一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把英语知识信息储存到学生深层的记忆中。
我们结合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6 Coins、Collecting Stamps课文教学,请班中集币、集邮、集首日封等爱好者用英语讲述自己的“story”,介绍各自的收集“experience”,展示收藏的“treasure”,让大家分享其中的“fun”。
2.注重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communicate),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不是我教你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用英语表示则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我们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高中英语教改实践,如 “ALBERT EINSTEIN” “MADAME CURIE”等等。
3.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造力)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其做法是: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②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 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我们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有些课文我则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课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以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18 THE NECKLACE为例,我们通过多种媒体完成课文整体教学,再请学生以故事形式改编全剧,然后还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讨论。例如,组织学生进行“continue the story”的练习:Mathilde得知为之辛勤劳动十年的项链竟是件假首饰,故事的结局会怎样。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讲出了各自想象的结局,如:. When she heard what Jeanne had said, Mathilde simply couldn't believe her own ears. The lost necklace wasn'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She was too sad to say a word. But she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felt it wasn't a bad thing, because it made her a hard-working woman.
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9:浅谈在教学书面表达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年以来高考英语的重头戏,占总分的17%,其质量的好坏是英语教学效果的综合反映。尤其是我们这种山区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 对学习不赶兴趣,有的学生连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要谈写作就很难了。基于学生的情况和山区学校的特点,本人谈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如果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就会养成学习自觉性,而且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毅精神,促使他们勤奋苦练。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此我就采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二、激发动机,明确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英语考试说明中对“书面表达”的要求是“描述的内容应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基本都有话可说”。“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左右单词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这些要求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经过训练后是可以达到及格成绩的。因此,在进行完型填空专项训练的时候,就以书面表达为突破口,让学生意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与老师积极配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讲清文章的体裁,进行强化训练
不同的文章有各自的结构,因此写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预先考虑或确定即将写成的文章的格局,对文章的格局了解得越清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所有的文章都有一个骨架,学生将有血有肉的内容充实进去,就会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精选资料
从各种报刊、杂志上精选了40多篇书面表达进行强化训练,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
书面表达的体裁: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描述文等。
书面表达提供情景的方式:表格作文、看图作文、文字,短文。
2、归纳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不同文体采用不同格式,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文格式和句式,可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或是偏离主题乱编乱造。常见的格式有:(1)书信格式(2)通知格式(3)日记格式(4)接受邀请信、拒绝邀请信(5)请假条(6)留言条(7)借条(8)招领启示(9)遗失启示
3、归纳常见的应用文句式、短语
预先设计和组织、指导、启发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讨论把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从而做到下笔有神。
四、鼓励学生主动积累
写作源于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就等于写作成功了一半。这像水库蓄水,满了,再慢慢排放,边蓄边放,用之不竭。但要做好积累,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鼓励他们订阅报刊、杂志,让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扩大视野,充分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对一些习惯表达、同义表达、同义词(组)、反义词(组)、连接词等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整理。
五、指导学生进行序列化训练。
常言道:“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写好文章还须勤练。因此,我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从句转换到句子翻译,到多重表达,到给材料写作,到自由表达,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序列化训练,另一方面,把写作训练贯穿到学习课文的各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在理解熟悉课文内容阶段进行听写训练。方法有:(1)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串连答案成课文梗概;(2)听写9个句子左右,然后调整句子,组成短文;(3)听写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由课文改写的短文。
2、在课文重点词汇学习阶段进行造句训练。(1)模仿书上句型造句;(2)模仿老师范文造句;(3)选词造句,连句成文。
3、在复习巩固课文阶段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等训练,既有利于巩固课文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可以一举两得。
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书面表达是一种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体现着个体劳动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特点。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主动思考,即善于想,想得越明朗,拟纲越具体,成篇就越容易。思考是成篇的基础,成篇是思考的结果。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下笔之前认真思考: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用第几人称写?以什么时态为主?文章可分为哪些要点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点与要点之间应用哪些过渡词?哪些内容要点可用较复杂的词汇和方法表达?需要紧扣主题做怎样的发挥?大约用多少词汇来完成?等等。考虑要周全、透切,所谓“磨刀不费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一旦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就会事半功倍。
七、培养修改的习惯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放”,“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修改所占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是老师精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并评讲学生写作。其弊端是所有学生都是被动的,主体性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学生只管“写”,不管“改”,认为“改”是老师的事,结果老师埋怨,书面表达太难改了,原因是文不对题,错词太多,病句连篇,词不达意,模糊平淡等 诸如此类的毛病。久而久之,学生厌写,老师厌阅,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事实上,教师对每篇书面表达都详细批阅并及时反馈是不可能的。必须变教法,把“球”踢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批改固然教育之要务,然需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作文,教书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的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来”。“改写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就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给学生讲清修改的意义。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检查审题是否细心,要点是否有遗漏,人称、时态、语态有没有用错,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词数是否符合要求,在表达复杂的句式时,有没有出现语法错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凭语感进行判断,遇到不顺口的,不明确的,不准确的,停下来修改。反复推敲,直到准确、鲜明、生动为止。修改的要求是见大改大,见小改小。要不惜笔墨,勇于否定自我。再次,要求学生要自觉修改,层次就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改是为了不改”。
八、让学生集体修改
传统写作修改的弊端是:强劳作,低效率。具体表现为:老师埋头精批细改,忙得不亦乐乎,工作十分辛苦,但学生往往只是看看分数和评语,根本不注意自己文章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效果较差。这种由教师包办的批改办法是难以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自改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缺陷是:有些同学由于基础较差,靠自己的力量很难使自己的作业达到完美的境界。因此,进行集体批改很有必要。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集中精力,精改一部分作文,归纳出典型的错误,如单词拼写、冠词用错、时态错误、汉式英语等等。
2、教师讲清学生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小组讨论。(每组由一名优秀的学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差生组成)
这种做法大大增强了参与意识、责任感、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训练的实效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也从苦不堪言的书面表达批改中解放了出来。
总之,书面表达教学的环节很多,每个环节都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时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地位”这根线,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篇20:如何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汉语大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作甩
一是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提问正是给学生设疑布障,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进他们为了获得正确答案去积极动脑。
二是及时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评估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不断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是师生问的双向传递活动。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老师巧妙地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礅师在讲授过程中,恰当地辅之以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专氛c
四是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研究,人的大脑神经有兴奋点与疲劳点。一般来说,每天上午第暇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时。学生大脑处于疲劳点,听课效果明显下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神经疲劳、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时。就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刺激学生,使其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重振精神提高注意力。
五是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在公众场合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学生每一次回答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演讲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这一过程,而学生应珍惜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二、课堂提阎的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设计环节
(1)提问目的明确。在避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事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切忌随心所欲。一般来说,提问可以达到以下六个目标:①教师用已学过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掌握暇知识的情况。②向学生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嗵过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表述,或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或解决某些问题。④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现象、概念、问题等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⑥要求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判断是非,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体会和感想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结合每一次提问要达到的目的来思考“问什么、为何问、问谁、何时问、怎样问”等,并据此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深思熟虑。一般来说,不提倡课堂上灵机一动的随机提问。
(2)提出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难易程度的梯度化。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问题难易程度的梯度化、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经常提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再现为主,这是记忆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依据是什么”、“怎样理解”、“怎样应用”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顿恬、理解为主,这是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与学生研究他们关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你有哪些新的启示”、“还有什么新的解决方案”、“是否还需要进行修正”这类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以想象和创新为主,这是探究性水平的提问。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提倡适当地多提出一些第三层次的问题。
(3)合理设计提问对象的覆盖面。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跟于几个优秀的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各个蓑顾,尤其是对差等生,如果课堂上没有一定条件对其刺激,就很难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一些难易恰当的问题让其去思考、去探索、去回答。如果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时回答不了,可向上一层面的学生提问,直至问题得到完满解答为止。这样,就可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2、课堂提问环节
(1)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良好时机大致在:(D老师在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②在容易发生误解、歧义之处。③学生特别感兴趣且与课文关系较密切之处。④在容易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之处。从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说,可以在这几个时间内提问:①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时。②在学生对教师讲授迷茫时。③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时。④在学生情绪高涨,心思有些不受“控制”时。⑤在学生情感十分低沉时。
(2)注意表述问题的技巧。课堂提问时,学生多是要根据教师的口头提问作答,因此问题表述得是否清楚至关重要。表述问题要做到准确、简明、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要重述或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0口头表述不宜旬子太长或转弯太多,这会使学生记不清题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多焦点的提问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应该做到一个问题一个焦点,方向集中,要点突出。
(3)提问后要稍作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闸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所以提问后时间上要有停顿。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男外,在学生参与讨论、并且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使用停顿,以给其他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完善答案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学生问的交流。同时,停顿也给教师一个考虑问题并组织新的提问的机会。
3、回答问题环节
教师对课堂提问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提问后总是不叫学生回答,而由自己单独回答来结束提问,从而形成自问自答的形式,而应切切实实地做到由提问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目的。对此,教师提问后应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并予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视答题学生,以示重视和尊重,并给予鼓励和信任的目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应给予启发和引导,不要立即更换答题对象。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责怪学生,更不能讽刺和斥责学生,而应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居高临下,而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答题环节是课堂提问的主体环节
4点评环节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加以点评总结。回答问题正确完整的,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应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提问反映出来的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应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掌握好提问的技能或技巧,并注意避免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