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本文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篇1: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措施

基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性的作用,运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重视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亦或是外国文化都应该有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自身对文化的学习不应固步自封而应与时俱进。试想一个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怎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呢?拥有一个文化素质高的教师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另外,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外国人的交流与合作,而在交流的同时,传递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舞台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骄傲。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外国文化意识固然重要,但中华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高举弘扬中国文化旗帜,努力学习外国文化将二者巧妙融合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2.在课堂中重视文化渗透,对比中英文化差异

在课堂中适当进行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课文文化内涵和所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更加立体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具体方法是:先通过教材讲解,介绍背景知识,然后在适当环节(讲解词汇或某一内容时),结合背景,讲解相应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近年来,英语课文中出现许多生词,这些生僻词汇的出现于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做出对比与判别,加深文化学习。例如,“WhatamIgonnado?”英文中的后半句“gonnado”是“goingtodo”的'意思,但是为了表达的简单和明了,被完全口语化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此种现象在中国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外国文化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比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对中国文化背景和英语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3.创设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

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取,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满足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面对面,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同外国人交谈才能实现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中学生可顺利了解他国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正宗的美国影视,听纯正的英文歌曲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和视听的双重影响,学生对外国人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表达,历史发展等有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更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以这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多元化文化环境更有利学生及早走近文化全球化的社会现场,感受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发展魅力,对学生外语学习和运用起到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多方面、多措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且任重道远。

篇2:茶文化意识下英语教育文化培养分析论文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需要进行全面创新与不断完善,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集中融入,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英语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的文化培养过程中,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通过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其将实现整个英语教育活动的本质化创新。同时这也可以为当前我们优化和创新英语教学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与帮助。

1英语教育活动的文化培养状况认知

在当前整个教育机制日益完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我们对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形成了清晰化认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其不仅需要英语知识内容上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英语习惯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当前整个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从文化理念的诠释融入角度来认知该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完善的文化教育所具体传递和表达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理念,也是满足所需要诠释的具体人才培养诉求。因此,我们认为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文化元素融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英语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丰富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说,在完善而系统化的英语文化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诠释英语知识内容的教育与引导,也需要以文化融入的心态理念来具体引导学生融入到整个英语课堂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知识与文化素养培养的全面补充。就当前英语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实际看,更多是从简单的课程视角出发的教学创新,特别是未能意识到英语背后所表达的人文内涵。因此,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充分诠释,加上整个英语教育时,未能从文化审美视角的充分诠释与表达,进而让学生很难在英语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感知必要的人文内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客观地看,英语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中所需要表达和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下的教学引导与全面诠释,所以,文化知识应该也必须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焦点与核心。

2茶文化意识的具体内涵理解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综合表现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在理解和认识茶文化意识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理解:首先,茶文化意识是人文意识为基础的意识体系。无论是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还是茶文化的形成背景,其中实际上都是基于大众理解与认可前提下所形成的重要文化机制。因此,理解茶文化和应用茶文化意识时,必须从人文价值前提出发,通过认识到茶文化体系本身的人文色彩,从而提升茶文化意识的应用价值。认识茶文化意识的人文色彩,其本质看,就是因为该文化是由社会大众所具体创造的,因此,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应该是大众所认可和理解的文化意识。其次,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包容意识,所谓包容意识,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中所形成的诸多意识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包容、融合之后的具体产物。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包容意识,从而使得茶文化体系能够不断传承直至完善。从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看,其在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能得以应用和完善,从而形成层次化的茶文化机制,关键就在于茶文化体系在不断传播过程中,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认可,直至形成完善的茶文化体系。最后,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创新精神意识,这也是其时代意识的重要表现。茶文化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各个时代的茶文化都能够发展成为各个时代的精神。当然,茶文化的人文意识也让其教育价值功能得以全面展现和完善表达。

3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培养诉求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其中所需要诠释和发挥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的丰富完善,同时也需要注重英语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合理引导。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教育所表达的不仅是具体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也是英语知识内容的展现途径和表达方式。因此,在整个英语文化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系统化融入文化元素,才能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教学培养诉求日益成熟这一客观前提,以及学生培养理念深化创新的重要时代诉求,我们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以文化内涵为切入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内涵完善与情感补充。当然,在成熟的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进程中,文化培养的价值作用不仅仅是文化素材上的丰富诠释,更关键的是合适的文化体系中所诠释和表达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所以在茶文化意识影响下,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茶文化元素,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英语教育文化素材的同时,引导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茶文化。当然,茶文化意识中的诸多内容和精神思维,这就为当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了基础可能。因此,如果我们能具体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并且将茶文化内容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素质培养体系之中,那么茶文化的意识理念和价值内涵,将让具体的文化思维彻底而系统化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体系的全面创新之中。

篇3:茶文化意识下英语教育文化培养分析论文

我们看到要在创新教学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文化理念的必要融入与深度融合,从而构建文化教学的最佳效果。结合英语教学的创新经验看,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环境诉求的人才,就需要从以下培养视角来具体出发,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素材,结合系统化的文化精神理念,从而实现教学发展的理想效果。具体而言,其需要着重做到:首先,要将文化素养放在教学创新的首要位置之中,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需要构建以文化启迪为重要前提的的教学活动。对于当前学生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文化素养是其基础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文化素材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尤其是在丰富表达文化理念和精神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了解英语知识中所具体表达的内容所在。其次,要注重以文化素材为英语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内容的诠释与融入表达,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素材上的丰富,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创新融入到英语教学机制中,以教学创新培养出创新人才。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教学,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说,实施该教学机制,其将在创新教学内涵的同时,推动英语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升华。最后,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体系的全面优化与精神理念的整体优化,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前提和本质所在。所以,通过丰富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使用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化创新。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提升,英语作为学生必备的技能,我们应该站在融合与创新角度来理解,通过丰富诠释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从而满足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诉求。

5结语

在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如今教育机制日趋成熟,英语教学体系也发展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英语教育活动而言,其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教育,同时更是英语学习习惯和意识理念上的教育引导,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活动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也逐渐从文化培养角度出发来理性认识该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冯瑗;陈坚林.立足根本才是高校人文基础性专业的生存之道——由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边缘化”和剑桥大学英文系“纯文学”的反差引发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22-124.

[2]施惠平;张催催.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1-113.

[3]张锐;王凯伦.多元视角下的中美高校外语课标对比研究———从《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看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标准设置的不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34-135.

篇4: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论文

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论文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在现代化社会中必须运用一种国际眼光和文化底蕴来实现对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仅仅单纯包括学生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象征,能够充分的体现一个国家所具备的软实力和特征形象,因为只有通过对国家文化背景的充分学习,才能真正了解英语所使用的具体背景与学习方法。现如今,面对国家之间日渐频繁的交流,语言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交流途径,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而那些为了了解背景而学习语言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学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很显然这对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十分不利,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更加不利,进而将会直接影响到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对外介绍。因此,要借助文化意识的培养,来增加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在促进语言功底深厚、合理有序的进行高校英语教育的同时,将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2.学生英语学习误差的有效减少。当下,英语作为在全世界各地所通用的语言,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被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英语,即英式与美式英语。世界上全部的语言都发展与演变的具体过程中,都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礼,之后经过不断的融合逐渐发展而成,密切的联系这自身国家的文化背景。语言中既有本土语言,又包括一些习惯性的英语和相对比较口语化的语言,故学生首先需要在充分了整个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学习。如此一来,教师也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学生也会因此有效的减少对英语学习的误差。3.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优秀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生价值观与态度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可以学生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学习,进而能够将这个国家所具有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为自己所掌握,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打造学生完美人格。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人格的塑造,通过对本国和国外优秀文化的汲取与借鉴,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完美的塑造自身的品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培养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

1.提高对培养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通常情况下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首先应该注重的便是对本国文化意识的培养,而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学习英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外国人进行流畅的交流,而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也是为了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让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由于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故不管英语教育课堂做怎样的安排与调整,都必须将培养中华文化意识放在第一位。2.组织学生多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多元化的视听教育。听、说、读、写作为英语教育中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将英语大胆的说出来,故口语的'练习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对他国的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文化背景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尽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格外注意语句与单词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在文化意识层面进行灵活的学习。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可以将英语本身在语言发方面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找到自身在学习上的弱点,实现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中实现两国文化的有效融合。另外,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口音纯正、发音标准、极具国家价值观念的影视作品,从之对外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背景以及历史文化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3.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身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职业素质和操守,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对一定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探索出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新时代教育理论,灵活的处理教材,并根据课堂的实际发展状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全世界所通用的语言,是每一位高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一定的文化意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外国文化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英语、理解语法和短句在特定背景下的深刻含义,减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误差,并且有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参考文献:

[1]郭祯.论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篇5:大学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及全文往往只求表层意思,而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外,就是缺乏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材料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由于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来说,了解西方国家风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起到预测作用和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更应强调文化能力。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它成份的媒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提高社交能力。事实也证明,在交际障碍中,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性质更加严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

3.有利于文化交流。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材料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受到国外文化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才可能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求同存异,保持自我,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分析

1.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意识培养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讲授语言知识,重语言形式轻社会文化因素。近年来,随着交际法教学的普及和对英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讨论的增加,广大英语教师开始关注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讨论、研究和教学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目的语的文化导入上。教师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无法掌握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平衡。无法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时,就难以做到发掘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内涵,相互介绍其文化背景。在对待自己民族文化的态度上,也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

2.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以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虽然有些学生语言能力较强,但跨文化理解能力普遍较弱,如对交际方略、交际规则、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由于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交往习惯,在非言语交际时,往往带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容易产生交际困难或误解。法国人,阿拉伯人交谈时距离较近,甚至能感觉到对方的鼻息,而英国人则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中国,对某人表示赞赏时,常翘起大拇指,而希腊人这样做则表示对方“滚蛋”。不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误解对方以致交际失败。

这是因为,受整个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运作方式的制约,作为正规教育机构中受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直接目的可能是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所以,考试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语言教学要服从整个课程设置的要求与安排,而除了考试,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难以用外部的条件和标准来检验。此外,我国的国情环境和社会伦理结构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对英语的教与学,尤其是学习动力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动机不十分明确,主要是外部动机在起作用。即为升学和考试而学。长期以来,国民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向受教育者一味地灌输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我国的外语教学远离目的语文化的环境。中西方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学习英语的起点低,这也根本上制约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三、对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1.调整教材内容,增加跨文化素材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仅是传输英语知识,还是传播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所以大学英语教材首先要从社会需要和培养跨文化教育人才的目的出发,协调好社会、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然学习外语要学文化,选材必然要体现文化因素,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两种文化相异的材料。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课文内容应是目的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有关外国文化或双语文化异同的概念。能与本国文化对比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能激发学生去寻找两种价值观的解释。根据跨文化教育的需要,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及可以学习借鉴之处。要能帮助学生去寻找、获得和理解目的语国家的知识。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一种理念,不同文化各有其特点,无所谓优劣;不同文化可以互补,贵在善于吸收和扬弃。英语教师要积累深厚的跨文化知识,形成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理解的技巧,使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得到内化和深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英文和中文文化修养,对文化差异的正确理解以及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鉴别。广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文化导入,从文化理解和语言感知能力方面着手,重点是培养对具体的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相关交际能力的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锻炼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被动地记忆为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性介绍和讨论,再与汉语相应的文化内容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每个与英语文化有关的主题的发现、调查、探索和研究分析,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从而透视各种文化的异同点、独特性及其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文化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意识,缺乏对背景文化知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整体性。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其所学习的英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才能真正学好外语,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应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张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

[2]罗明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07

篇6: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在分析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英语的学习目的和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当中强调多文化教育方式。

2.1 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而畅通高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认知之上的,可见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因此中职英语教育,需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纠正学生应付等级考试的学习动机,避免耗费太多的时间背诵单词、词组、句型,而忽略英语读、写、听技能的同步提升。笔者认为中职英语学习,应强调教材的文化内容,中职英语教材中,包括诸多的跨文化内容,在实际学习中,这些文化很容易被忽略。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需要重拾对相关跨文化内容的重视程度,将相关文化内容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譬如某段英国社会文化对话内容的学习,有必要讲解对话内容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对话内容的含义,也便于从中汲取有用的`文化知识。

2.2 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

当前中职英语教育的授课方式,大多围绕老师的讲解,学生课堂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即便教材有精彩的文化内容,也可能被老师轻描淡写地带过。笔者认为,跨文化涉及到各个周家的文化内容,譬如国家的建筑文化、科学文化、服装文化等,这些内容均可通过形象的声像表现出来,如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授课,将文化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自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印象,英语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得以进一步巩固。另外很多英语影视作品,同样蕴含着宝贵的英语文化知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或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英语影视作品,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同步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

2.3 采用多文化教育方式

很多学生将英语文化的学习,局限于英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围绕更多国家的英语文化内容,实行多文化教育方式,纠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片面见解。多文化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把握各个文化范畴的知识点,着力提升学生多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宽容性和敏锐性,尤其是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样方可适应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国际交流的实际需求。英语教师应尽快摒弃“语言文化二元论”的落后教育理念,除了需要讲解英语发音、翻译、语法和句式,还应该让学生透彻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和文化完全融合起来,这样反而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需知识的印象。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向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语言类人才必须要经过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和熏陶,只有基于文化基础之上掌握的语言技能,才能真正深入语言的精髓,为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探究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方面,吸收精华,发展成为品德高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篇7: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长期处于主旋律位置上,把所学当作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忽视了所学为所用的指导思想。中职英语的教育同样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文化知识的培养放在了不被重视的位置。针对该现象,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1 减少文化交流障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还是政治领域,各国合作机会越来越多。但由于每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语言的不同,迫切要求培养出能够借助国际语言交流的人才,其中英语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更加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国家之间在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时,能够将双方的交流障碍减少到最低程度。

1.2 塑造完善自我人格

中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的途径之一,但传统教育理念强调英语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英语范畴内,难免出现“知识面狭窄”、“思想深度不足”、“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分析能力薄弱”等弊端,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英语教育中跨文化内容的掌握,而那些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涵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社会学、哲学、法学等方面,恰恰是学生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性文化知识。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只有加强培养跨文化意识,才能够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塑造更加完善的自我人格。

1.3 学习语言基本要求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任何一门语言所具有的功能特性,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关系,中职英语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在各个教育环节,无不渗透着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譬如听力训练时,很多内容与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和传统习俗等有关,而只有对这些文化的了解,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辨析听力内容,减少听力学习的困难。再如某些词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由不同的理解,如果能够通晓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词义,自然就能够娴熟地在各种语境中掌握词汇的真正用法。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更加科学地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这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

篇8:爱国主义文化下英语教育研究的论文

爱国主义文化下英语教育研究的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在众多领域的交流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逐渐削弱。因此,学校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时,要适当的灌输爱国主义认同教育,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与英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理解差异、吸收精华、互惠共荣、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导入英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的必要性。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但爱国主义的核心和重点当属广大青少年,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地,是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之中,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校职能,促进学校的综合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教育要遵循教学规律,将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等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文化接受能力以及形成敏锐的文化思维”。要想实现远大的教育目标,必须在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敏锐度,保证学生不移本心,用批判性的思维对待文化渗透与英语教育。(二)导入的紧迫性。由于中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思维、教育方式等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英语是一门开放性、自由性、情境化的学科,因此,学生极易被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所腐蚀,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语言学习、技巧学习以及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崇洋媚外,一位追求国外的前沿事物,形成了“国外好、中国差”的错误思维。因此,将爱国主义认同教育导入英语教育中,要求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形成负责任的主人翁意识,不仅可以发挥英语学科的思维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有利于相互借鉴,弘扬中国文化。中国自古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墨子的“兼爱”和“非攻”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传承中国文化,并做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程度,向世界传递中国优秀文化,让中国更好地“走出去”,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二如何将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导入英语教育中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灌输于英语教学之中。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人们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的英语教育中,学校注重西方文化的发展地位,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缺乏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将爱国主义推向边缘化的境地。将爱国主义思想灌输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比例是促进英语教育长效发展的根本所在。1.借助翻译、词汇等教学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细节,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逐步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词汇、句子翻译等渗透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如当教师讲“Oneshouldnotimposeonotherswhathehimselfdoesnotdesire”这句话时,除了引导学生直接翻译出该句的字面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让学生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民族习惯。其次,爱国主义认同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无处不在,我们具备充足的材料和素材来学习爱国主义认同教育,例如,“BeijingOpera、tea、cheongsam、kongfu”等词汇都来源于中国,这些着实可以让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心理认同,让自己更加为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2.利用课文内容导入爱国主义认同思想。课文内容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基本材料,利用最普遍的课文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发展途径。例如,申奥成功是所有中国人民为之振奋的一件大事,当学习“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课时,教师除了给学生讲授专业的语法知识、句子结构以及课文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讲解拼搏向上、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让学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更高、更快、更强”,让学生体会奥运健儿们为国争光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优秀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学生奋勇争先、刻苦学习。

(二)在英语教育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英语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主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英语教师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例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阶段,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如果教师缺乏文化认同感,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能够就成为空谈。我国已经有部分教师将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内容渗透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并且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丁往道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期间,将中国文化穿插在英语教学中,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北京大学的辜正坤教授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用于英语教学,吸引大批学生的学习。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文化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只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更为清楚地掌握文化的精髓。

(三)转变日常教学模式,导入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缺失是目前文化教育不愠不火的一大症结所在,尽管许多学校开设了许多英语文化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发展流于表面,教师并没有对此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学生也没有真正领悟到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另外,一些学校的文化知识教育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内容死板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继续采取这种形式,还会导致学生抵触心理的萌生。因此,学校要转变日常的教学模式,不要一味介绍英语知识和外国文化,致使英语文化先入为主,学校应该切实增加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课程的课时比例,合理增加该课程的学分,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渐提高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学习地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

(四)将爱国主义文化与英语活动有机结合。日常的英语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要想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完美导入,必须在课内、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导入爱国主义认同思想。本文重点讲解课外实践活动的应用,众所周知,课外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派生形式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英语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手段。学校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沙龙等,在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虽然英语是其主导语言,但可以在开展与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增加民族文化的比例,增设民族文化知识竞技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等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另外,除了上文中提高的课外活动,一些班级的英文手抄报展示、英语角、小组辩论赛、日常英语朗诵等也是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的绝佳机会,这些活动的选题、素材整理、流程确定都可以结合中国文化进行,例如,以“中国功夫的起源与发展”为题的手抄报展示既可以有效的融入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将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更好的与英语教育相结合,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协同努力和有效配合,另外,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更多为我所用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面对文化冲击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以便于在文化矛盾与重大问题前快速做出选择,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从而将英语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又能恰如其分的维护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郭焕平,任泉清.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的导入与文化认同[J].吕梁学院学报,(05):80-82.

[2]孙曼.当代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1):114.

[3]赵继海.谈以爱国主义文化认同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文化导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08):55-57.

[4]曹现芳.谈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

篇9: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商务英语是由中国带头兴起的,在20世纪8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国内迅猛发展成为国际间开展商务活动的主要语言,也是我国各高校的基础课程。商务英语教学注重商务背景知识及语言、商务交际技能几方面的培养。商务背景语言是一系列交际的基础,商务交际技能包括语言类、非语言类的技能,是影响商务活动是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商务英语语言的积累、较强的商务交际技能,还要对商务背景知识及文化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外宾进行交流,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但是大部分的英语教师在现实的课堂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把重点放在了词、语法、和语音的理解上,学生虽然掌握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对文化部分一知半解,甚至没有概念,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在校的成绩很优秀,但是参加工作中后才发现,仅学好这些字、词、句、语法并不能对他们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真正在交流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困难,造成沟通障碍或者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例如,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一次商务活动中因为对外宾的文化背景不熟悉,不知道外国男人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们老、身体不强壮之类的,导致交流失败。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的传授和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2商务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差异性

2.1由于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差异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式,导致了在中国各族人民之间也存在价值观的不同。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华文化仍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文化,而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价值,不同的价值观也使得中外商务活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关键部分。在商务活动中,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风俗与价值观,并且制定合理的谈判内容和沟通的语言,避免出现冲突,影响双方的合作意向。

2.2由于历史不同造成的差异

由于地域、文化、历史的不同,各个民族的风俗传统、宗教信仰等也有所不同,使得他们的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加强培养商务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商务活动服务。

2.3由于经营管理不同造成的差异

商务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也在国际大市场上大展拳脚,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篇10: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3.1提升教师自身商务文化素养

想要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商务文化素养。首先,英语教师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对不同的商务环境、顺畅地与外宾进行交涉为目的。让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商务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加强商务文化的培养。另外,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在教学中商务文化知识的渗透。好的老师必然有一套针对大部分同学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只有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保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3.2注重范文的讲解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语法、结构等方面对一篇范文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内容上对范文进行分析,这样在老师对范文的解析引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文章加深理解,强化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一些范文中介绍的国外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让他们在以后的商务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3.3重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本土语言特色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讲解和渗透由于这种差异导致的不同的语言文化,可以从语法和词汇两个方向入手,因为词汇和语法不仅是商务英语,也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词汇和语法,才能更好地为之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商务文化的理解,所以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重视木土语言的特色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准确的商务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务文化。

3.4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商务文化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平台的推出和推广,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获益良多,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商务英语的授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国外的风土人情,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的商务文化意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学生养成纯正的英语发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5对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进行评估

老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演练,模拟正式商务活动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到商务文化对商务活动起到的重大意义。开展合理的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

3.6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总结出想要得到的结论。所以教师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记得以学生为主体,从各个方面考虑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运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适合学生的商务英语情境,模拟商务活动场景,分配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结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商务活动的展开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胡龙春,胡龙青.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社科纵横,(2):174-163.

[2]张彬,付婷婷.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3):348.

[3]张冬梅.论商务英语课程动态实践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J].校园英语,(1):76-77.

[4]周鹏飞.浅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海外英语,(22):102-103.

作者:仇迪

篇11: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民主与法制的教学需要的是新颖、技巧

(一)教师本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寓理于情”。在课堂上,老师要具备真挚的情谊,让这份自然的感情渗透到教学中去,枯燥的说教是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

(二)教学方式

心中有情,自融于境。当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民主、法制这一块,充分考虑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体会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境,老师在教学中犹如身临其境,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带领学生一起“跨越”那历史的长河,让学生感觉事件就发生在自己面前,即丰富了学生的课本知识,也了解了教材的具体涵义。将民主、法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相连,紧扣学生的心理。如,在学习儒家核心思想后,引导学生领会目前我国政府推出的利于教育的政策,让学生找出已享受到的实惠,如学生都会想到免费的课本、义务教育中免学杂费等政策。学生自主的寻找,能够便于其思路的拓宽,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与法制意识教育

历史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广泛性。古往今来人物的多姿多彩,尽皆展示在历史教材中,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在历史教学中,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中的人之楷模;像商鞅的“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在《拿破仑法典》中,学生领略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以及文明。

历史教学还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趣”的作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趣味的情境,来诠释法制的理念。如:统一的隋唐时代,看魏征的进谏,再看唐太宗的善于纳谏,并且让学生分析纳谏与进谏的原因,从而分析出唐太宗如何是一代明君。从宏观上来说,也看到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治国”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去理解共产党员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为历史教师,能够抓住最好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充分的利用历史课本里面的有效资源,让学生探索法制的渊源。

三、历史与民主教育

(一)对民主“度”的掌握

初中历史新课程,学生能从中西古文明中相比较的去学习,如: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文明发展中,皇权的不断加强是主要的线索,相对于中国,像古希腊罗马也出现了民主、法律,在明清时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时,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已经在西方完成了。基于这点,老师若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一些偏见,误将优越、完美加于民主制度之上。历史上每一种制度的形成,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民主具有充分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层出不穷,有可能会导致形成很多人眼中的“暴政”。对于民主的理解,需要掌握好“度”,不能过于盲目的信仰,也不可失去信心,在分析、了解民主优越性的同时,需要看清它的局限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认识民主一定要从客观出发。

(二)对民主“质”的界定

民主一词始于西方,受到了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随着历史不断进步,民主出现越来越多的特征。对于中国来说,民主不能看成简单的拿来主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批判意识认识我国发展中的民主,再考虑我国的政治传统、经济传统以及文化传统,找到真正适合本土的民主模式。我国从民主主义革命到民主建设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历史老师在讲诉中国的民主进程的时候,需要区分民主革命前后的质变,在“质”上与西方有何不同,要让学生树立出正确的民主建设意识。

(三)以史为鉴,发挥民主教育的批判功能

现今多数学生都是为中考历史分数而学习历史,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的.挖掘历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当教师传达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中去,只将知识看成最纯粹的言辞,也就没有真正的历史意义了。”民主性教育对我国的现实意义非常大,在教学相关的内容讲授中,需要考虑到现实情况,重视其批判功能。由于我国专制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就算民主制度正趋于日益健全,依然存在不少腐化的现象,导致民主只存在表面现象。这种不良风气使得初中学生这一正存于价值观形成期间的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民主这一问题,从而对中国的民主建设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在历史课程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清楚的、深刻的认识到民主的内在,了解民主的全面发展过程,从而抵制社会上的这一种不良的风气。

总之,通过本文的简要阐述,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当中,主要是强调对学生的民主与法制相关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历史不再是简简单单,而是要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历史教学当中的韵味――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

篇12:青少年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青少年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地域色彩鲜明,情感内容丰富,体现了各朝各代人民的情感、意志和追求,是富有东方魅力的文化瑰宝。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日渐多样,多元音乐亦大行其道,民族音乐的光辉难免遭受掩盖。青少年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的过渡期,引导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思考,认识其独特性和宝贵性,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青少年;保护;传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如果从1986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的骨笛的年代开始算起,我国可考的音乐文化大约有80的历史。这长长的音乐文化史恰似一部史志典籍,不仅记载了历朝历代乃至远古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成为了历史变更的写照,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一辈辈华夏子孙的音乐审美和情趣,是富有东方魅力的文化瑰宝。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我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地域色彩鲜明,情感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收集保存下来的各族民歌就多达30余万首,民间歌舞17636种,还有不计其数的民间器乐曲、说唱曲种、传统戏曲和民间乐器。由于数量庞大,只能择而论之。如汉族民歌,另又包含号子、山歌和小调。号子再细化又可以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等等。号子的众多种类也是由不同劳动方式所决定的。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生态环境、民族语言以及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民族本身音乐也是多姿多彩,单单汉族民歌与歌舞的“色彩区”就可以划分为东北色彩区、西北色彩区、江淮色彩区、湘鄂色彩区、西南色彩区、闽粤台色彩区、江南色彩区七大类。民族音乐内容包罗万象,有描写自然景物、记述民间习俗、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欢庆节日、表达男女爱情及家庭琐事的作品,有深刻反映封建社会中农民和地主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还有热情赞美了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等等。然而,90后的高中青少年群体绝大多数热衷于西方流行音乐,对自己传统的民族音乐却了解泛泛、热情不高,青少年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的过渡期,引导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思考,认识其独特性和宝贵性,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开设民族音乐文化课的必要性

首先,前文当中所提到的我国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值得青少年去学习的。青少年从中可以感受音乐的情境美、韵律美、思想美,感受中华民族久远的灿烂文明、鲜明的时代风貌和鲜活的人文气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追求,是民族的“根”。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对“根”的保护和浇灌。其次,理解多元音乐文化,需要先从了解本民族音乐开始。

(一)音乐的多样性是必然的。“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没有不受民族特质约束的文化,也没有绝对脱离民族根基的音乐。”对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同地域的人民生产生活的本土性和差异性的.客观存在造成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必然性。

(二)推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只有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才意味着尊重各民族的生活和情感,才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才能促进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三)要从了解本民族音乐做起。民族音乐是根基,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特征。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好民族音乐能让我们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浪潮中站住脚跟,在比较对照中识别和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帮助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不同的各种音乐文化、音乐行为。

三、高中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特殊性

高中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两点,包括教育模式和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概念,是有组织有制度的专门系统的教育。如果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多少带有一点偶然性的话,那么学校教育则是全面而深刻的。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有助于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其次,高中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的过渡期。个人在儿童期间对事物的观察带有随意、零散、肤浅的特点,想象力缺乏稳定性和合理性,而青少年时期个人则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多种不同的认知思维策略,从多个角度和观点看待问题、认识事物,并在现实基础上进行逻辑思考。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处于社会角色突变期的青少年开始产生社会性自我确定的思考。社会性自我确定包括确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以及应该发挥的社会作用,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与此相应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这种思考最终会促成比较稳定和系统的价值观念。基于这个道理,教育部门就更有责任和义务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增进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正确观念及主人翁意识。最后,学习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对青少年本身也是有着独到的益处的。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以民歌教育为主体,辅以器乐曲、戏曲和民间歌舞音乐等。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培养青少年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此外,通过课堂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来认识、理解民族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这也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文化素养。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与文明互相碰撞融合,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不断呈现,多元音乐文化大当其道,音乐现象光怪陆离,夺人眼球。与此同时,民族音乐在某些方面的创新和传承,也存在自己的困境和弊端,有的创新甚至遭来音乐人士和人民群众的质疑和批驳。这也给热爱着民族音乐的人们带来了忧患和思考——中国的民族音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民族音乐的道路应该要怎么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李野艺.对我国民族音乐现状的喜与忧[J].戏剧之家,(7).

[2]陈自勤.关于音乐传承基本方式的思考[J].人民音乐,.

篇13:浅析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只从高职高专(笔者所在的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去论述培养文化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涉外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与世界接轨已成定势,社会生活和实践证明,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成功的交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交际。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拥有几千个词汇,不了解文化背景,没有文化意识,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中,1995)0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时,不仅仅要掌握目的语正确的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言语规则甚至非言语交际方式等,否则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的交际。

二、什么是文化意识?

所谓文化意ip(culturalawareness),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目的语使用的适宜性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定义的,“学生需要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能够受益于语言文化教育”(Byram&Morgan,1994)(高一虹)。

三、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请看,苏:一顿便饭,为您洗尘,请。沃尔夫:噢,这简直是一次盛宴,每个菜都是佳肴,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这些菜对我们来说太多了。苏:哪里哪里,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不过一点小菜和薄酒,不成敬意,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安排,让您更满意。

饭后,沃尔夫马上给总公司写了一份备忘录:苏先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伙人,他的管理不切实际。在我看来,他更愿意把资金投资在饭桌上而不是工厂的产品生产线。

苏先生的盛情款待得来的是这样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

为什么要有文化意识呢?这是因为,像发生在苏先生公司的这起事件一样,文化上的误解会妨碍公司在跟外商合作时顺利开展商务活动。人们在文化方面犯错误可能不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有些很可笑的文化方面的失误却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致命的失误几乎使企业濒于破产。往往是因为其决策者不了解文化的奥秘。他们需要了解人们的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之后,群体和个人语言,行为方式才能被他人所理解甚至被他人所预见。也惟有如此,公司才可以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或免于破产的命运。

我们在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在和其他的文化价值观接触的时候,要清楚自己传达给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存在“鸿沟”。亨德里克.谢里(HnedrickSerrie)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了解他人视角的必要性,他指出,“把握好行为的分寸比掌握语言还重要,可是很少有人懂得这个道理。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贾玉新认为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认为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文化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明显地体现在各种行为特征上,例如领会、尊敬、灵活性、对模棱两可事物的容忍性,及与别人在互动中的操纵能力等。

五、注重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听读),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说写译)(曲政、俞东明)Wolfson(1983)指出,“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外国人在语音和句法方面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讲话规则却常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太可能认识到社会学的相对性”。由此可见文化方面的错误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交际失误。

请继续看,一位中国女士在宴会上听到别人称赞她的.衣服样式时说的一句话:

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

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

在汉语中,当听到别人的称赞时,人们常说:“过奖过奖,惭愧惭愧”之类的自贬的词语,以示礼貌,谦逊;而在西方文化中,在这种情景下,受赞扬者直接用“Thankyou”,“Iamverygladtohearthat”之类的话语应答即可。否则,听话人会认为这种答话暗示着答话人在嘲笑说话人不懂衣服样式的好坏,缺乏审美观和鉴赏力,严重的后果是会引起对方不快,导致交际中断。 六、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

(一)注重文化意识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许国章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信息的容器和载体。概括的讲就是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束定芳,庄智象)。联系到外语教学,既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导人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也就是说,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别人的隐私和忌讳等。例如,不能在葬礼上说“Alovelyday,isn’tit?”不能问外国人“Whereareyougo-ing?”也不能问女士“Howoldareyou?”或“Areyoumarried?”等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在各种不同的交际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者的身份,交际目的等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这与Hymes的适合性和得体性有着相似的内容。由此可见,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包括培养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或者确切地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我们的学生母语文化根深蒂固,用母语的逻辑进行思维和表达已成定势,所以学生习惯于把母语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

笔者在校园里不止一次地经历这样的问候语:”Goodmorning,teacherChen”,“Helloteacher”“Hi,teacher”…在我们的文化里,老师,主任,院长,经理等表示职业,职务的名称,在日常交往中常作称呼语来使用,以示尊重,直呼其名,是不恭不敬的行为。但在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里,人们推崇平等主义,崇尚个人成就而忽视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因此除了Mr.Mrs.MissMsDr.等之外,人们是不会用工作名称或职务来作为称呼语的。同样,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同辈,孩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挚友之间往往直呼其名;更有甚者,孩子对父母,长辈,老师也都可以直呼其名,以示亲切,接纳,否则就觉得被拒千里之外。如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的孩子海因切,直呼其父为卡尔,呼其外公为威廉;美国连续剧《我们的家》中媳妇洁茜也直呼其公公为格斯,这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绝对不允许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他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文化意识中的许多内容回会激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又特别实用,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欢迎程度往往大于普通的语言知识。英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适当融人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反而能从主观上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同时帮助他们了解西方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规范。

七、结束语

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认识到己方文化和异域文化之间的相互生存关系是参与文化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我们要有“着眼于全球的思维和落实于局部行为的意识(thinkgloballyactlocally),要重视“inter”一词原本所包含的“之间”和“相互”这两层含义,培养学生既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又具备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具备“人乡随俗”的能力。

篇14: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应当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时空中。所谓思维意识,就是人们对所面临问题的一种自然反映,是大脑对所面临问题与原有思维经验的一种自然链接。思维的发生、发展和思路的形成,总是受某些思维意识的支配思维意识是思想方法、思维经验的积淀,是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必须注意解决几个问题呢?

一、知识的整体化和结构化是构建学生思维模式的基础

化学的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笔者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是连贯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相对完整的,学科思想是科学的,彼此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时又是有机的整体。如应用概念图、网络图、对比图等形式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用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网络图是指将相关内容通过某种关系进行连接而形成网络。将化学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是学生形成思维意识的摇篮,教师应在这方面有意识而为之。

二、梯度的设计是形成思维意识的途径

对于已经确立了教学目标,要想成功地实现它,还需要设置合理适度的梯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梯度的设置,既要考虑复习内容的实际,又要照顾到学生的水平,梯度间距太大就会形成思维障碍,因无法逾越而事倍功半,间距太小又会降低课堂效率;同时还应注意梯度首先设置在教师心中而不是纸上,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把握。因此科学适度的铺垫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复习氯气的性质时,我们对解决在少许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滴加氯水最终使酚酞褪色,说明可能使酚酞褪色的原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褪色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可先铺设第一级台阶,引导学生思考氯水的主要成分,知识到位后;再铺设第二级台阶因加入的氯水中的哪些成分破坏了原溶液的组成;这时学生可分析推出可能是中和褪色或氧化褪色。此时再铺设第三级台阶在这个特定环境下两种褪色有什么本质区别,待学生得出中和褪色后再加氢氧化钠酚酞仍能变色,是可逆的,次氯酸氧化褪色,酚酞会失去加碱再变色的性质,是不可逆的,则此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便迎刃而解。

总之思维不可能是跳跃性,过大的知识跨度只会掐断思维意识的源泉。

三、重视复习课上讲解的思维变化,实施思维训练是思维意识提升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1、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2、线性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线性思维是常见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通过纵横驰骋的想象、联想,提供给我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往往能突破线性思维的狭小区域,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角,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并能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这两种思维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在形成和发展理论时,只有通过发散思维,向侧面发展,理论才有广度;只有通过线性思维,向纵深发展,理论才会深化。如在复习酸雨时,我们可以把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酸雨时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酸雨的最终成分等问题的思考看成线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可提出由于酸雨的根源是尾气,中学化学课本上出现了哪些尾气,哪些尾气净化后可做气体燃料,酸雨对自然界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危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其中借助于化学现象认识物质性质、原理以及将现有理论升华,主要需要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同时客观上也导致了化学教学对学生直观思维训练的'忽视。如将1mol/L氯化铝溶液50ml滴入到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2.34g氢氧化铝,求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这一类题型的分析,需要运用较多的概括、归纳、推理等抽象思维,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可采用图象法或利用物理学的竖直上抛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进行类比,经过这样形象的处理,可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缜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相结合。

直觉思维是利用较熟悉的知识不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直接对思考的对象做出结论,它是整体思维的前奏,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整体思维强调从整体的视角,从全局着眼对某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挖掘并寻觅物质之间的主要联系,广泛联想,大胆假设,从而快速突破问题。直觉思维常以教材的脉络为基础,具有固有性;整体思维是教材的延伸,需要加工、融合和创造,具有潜在性。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的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上会发生质的飞跃,使认识升华,思维准确、敏捷。

从一定程度上说,教与学是一片思维的沃土,只要教师用心灵去耕耘,用汗水去浇灌,就一定会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中催开思维之花,结出学习高效之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