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晞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篇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高频考点,也是学生存在的难点.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题目变化较多,学生若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就容易判断错误.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用“动态的静止”来概括是再合适不过了.“动态”指“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终止.而“静止”是某些变化的量不再发生改变.“动中找静”是判断平衡状态标志的核心思想.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化学平衡状态巧妙的判断.

一、“等”是为了“定”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体现了“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定———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其实,“等”也是为了表现“定”.对于可逆反应达平衡时,除固体和纯液体外,每种物质均有v正和v逆.以mA(g)+nB(g)幑幐pC(g)+qD(g)为例:1.对于同一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当v正(A)=v逆(A)时,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原因:v正(A)=v逆(A),可以理解为正反应方向A的消耗速率等于逆反应方向A的生成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方向A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等于逆反应方向A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所以,当v正(A)=v逆(A)时,A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2.对于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当v正(A)︰v逆(B)=m︰n时,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这里面有两层含义:①A、B表示速率时必须是正逆两个方向;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其实,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同一物质的v正=v逆.首先,若A、B表示均为正反应方向速率或逆反应方向速率,则v正(A)︰v逆(B)在任何时候均为m︰n,并不是平衡时特有的.若v正(A)︰v逆(B)=m︰n成立,则必然存在v正(B)=v逆(B),这和上述v正(A)=v逆(A)是同一意思.由此,再以N2(g)+3H2(g)幑幐2NH3(g)(反应条件略)为例,与“等”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标志有:(1)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的同时,生成3molH2.(2)单位时间内,1molN≡N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断裂.综上所述,不论是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还是文字描述,只要抓住两点:正反应和逆反应两个方向、满足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可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

二、“变”是为了“定”

化学平衡状态中的静不是一开始就不变的量,而是由“变”到“不变”.抓住“变量”在达到平衡时“不变”的特征,在判断平衡状态时就容易多了.在任何情况下均是“变量”的有: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等;在特定条件下满足的“变量”有:体系压强、气体密度、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体系温度、体系颜色等.

(一)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标志的“变量”

1.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其实也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组分物质的量n(A)或物质的量浓度c(A)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时,既不成比例,也不相等,只能是不变.2.百分含量这里所指的百分含量可以是物质的量分数,也可以是体积分数.例如:N2(g)+3H2(g)幑幐2NH3(g)(反应条件省略),N2、H2、NH3体积分数在反应过程中均是“变量”,当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3.转化率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不断增加(“变量”),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达到最大并且不再改变.

(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标志的“变量”

1.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系压强、气体密度、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三者的判断.例如:①N2(g)+3H2(g)幑幐2NH3(g)②H2(g)+I2(g)幑幐2HI(g)③A(s)+3B(g)幑幐2C(g)+D(g)(反应条件省略)针对这三个方程式进行分析:(1)体系压强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系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对方程式而言,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变化体现在方程式两边气体前的化学计量数总和的相对大小.化学方程式①: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等,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是“变量”,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化学方程式②: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是“变量”,压强不变不是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方程式③:此反应中出现了固体,首先要排除固体前的系数.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不是“变量”,压强不变不是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由此,压强是否是变量,关键看方程式两边气体前的计量数总和的相对大小.(2)气体密度气体密度公式:=m(总)V.由于是恒容条件,V不变,因此只要判断m(总)是否是“变量”.化学方程式①和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故气体的总质量m(总)不变,密度不是“变量”,此方程式密度不是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方程式③:由于存在固体反应物,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增加,m(总)是“变量”,此时密度是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3)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公式:M=m(总)n(总).需要考虑m(总)和n(总)两个因素,相当于以上两个判断依据的综合考虑.化学方程式①:m(总)不变;反应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小于反应前,n(总)减小.因此,是“变量”,M不变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方程式②:m(总)不变;方程式两边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n(总)不变.因此,M不是“变量”,M不变不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方程式③:m(总)增加,方程式两边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n(总)不变.因此,M是“变量”,M不变可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综上所述,这三个判断依据要结合方程式的特殊性和反应条件综合判断.2.体系温度这是针对绝热体系而言,由于绝热体系中的温度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体系的温度就不再改变.也就是说,对于绝热体系,体系温度是“变量”,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则标志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3.体系的颜色这是针对对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体系颜色是“变量”(颜色与有色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颜色不变,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就是要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动态的静止”的特征,找化学平衡的中的“变量”,只要抓住这个方面的判断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应对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试题了.

篇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解题技巧论文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解题技巧论文

摘 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 化学平衡原理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 该原理可反映化学的本质, 能够让学生对化学反应蕴含的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而实际上, 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原理具有一定难度, 严重时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文章主要针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进行分析, 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原理的知识和运用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 学习技巧;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待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没有继续出现反应现象, 而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逐渐稳定的状态, 即被称为化学平衡, 其实质是指化学本身蕴含的规律性。在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与生成物都不会发生数量变化, 但却会以其他的物质形态而存在。由此可见, 化学平衡这一原理在本质上类似于质量守恒原理。这部分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一原理进行理解, 并掌握其应用技巧。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技巧

1. 基于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学生要理解化学平衡知识点, 其重难点都在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而判断方法有多种, 以化学平衡基本概念入手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可逆反应, 其正、逆的反应速率是相等关系, 即在V正=V逆的情况下, 可认为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某些化学反应中, 会涉及参与反应物质的相关浓度变化计算,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 去判断化学平衡状态。例如, 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 其化学方程式分别含有氯化钙与稀盐酸, 若是两者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即可表明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 有色物质参与可逆反应的判断

在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 也可从可逆反应的具体现象来入手, 尤其是有色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情况下, 更利于学生去判断。若是某个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颜色, 那么该化学物质的颜色会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出现变化, 一旦变化停滞或消失, 则可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平衡状态。例如, 在化学反应4HCl (浓) +Mn O2=Mn Cl2+Cl2+2H2O中, 其等号两端的化学方程式都存在有色物质。在这个化学反应中, 若是生成的氯气呈现的黄绿色没有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则可判断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在教学这部分的判断方法及技巧之后, 教师可借助更多的类似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并锻炼其类推能力。例如, 在化学反应3Cu+8HNO3 (稀) =3Cu (NO3) 2+2NO+4H2O中, 其生成的NO的颜色若是没有再发生变化, 则可认为这一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 基于化学反应环境的不同

除了上述两种判断方法, 也要依据化学反应环境的不同, 灵活采用相对应的判断标准。若是在密闭恒定容量容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那么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没有再出现变化的时候, 可认为该容器内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讲解客观因素 (如温度) 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化学反应出现吸热或者放热情况, 那么学生可结合温度变化予以判断。若是温度趋向稳定, 那么表明化学反应慢慢处于平衡状态。在三氧化二铁和铝的化学反应中就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 一般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化学实验, 且其化学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 学生在观察这一化学反应时, 应该明白温度趋向稳定时, 即意味着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二、化学平衡原理解题技巧的例题分析

化学平衡原理虽然看似简单,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 学生却依旧难以对其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下面以一道与化学平衡原理相关的题目为例, 探讨学生在化学平衡原理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 并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例题:在恒温的状态下, 在某固定容器内进行化学实验, 其发生的正化学反应为2NO2→N2O4, 这一正反应可以释放热量, 待化学平衡后, 如果分别单独改变以下条件, 等到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之后, 可以减少平衡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有四个答案选项, 其中三个分别是通入N2、NO2、N2O4, 而最后一个选项则为升高温度。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该题时, 容易陷入解题误区而选择NO2这个答案。这部分学生认为, NO2的通入会增大其体积分数, 结合化学平衡原理可知,平衡趋向减弱状态, 但不会彻底消失, 可得出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结果, 进而得出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结论。只是题干中提示了其化学反应物仅为一种, NO2的通入会引起压强上升, 而化学平衡却会以右边为转移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 NO2的体积分数下降, 而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却反增。而通入N2,平衡不会出现移动, 但是其相对分子质量却会比通入NO2时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综合可知, 这一题目应该得出答案为N2, 而学生需要继续思考, 在升温前提下, 化学平衡的转移方向为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 也就是发生吸热现象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 相对分子质量会下降, 学生可以此得出正确答案。

三、结束语

总之, 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平衡原理这个重难点内容的有效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原理这一知识点, 促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平衡原理的方法, 增强其解答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修凤艳, 马颜红, 王梅.“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0) .

[2]经志俊.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J].化学教学, 2017 (01) .

篇3: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大全

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

(1)直接判定: V正=V逆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即必须是一个V正一个是V逆之比等于系数比才能判断是平衡状态。

例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B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C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例2、判断在可逆反应2HI(g) =H2(g)+I2(g)中能判断达平衡状态的有2molH-I键断裂就有1molH-H生成( 错误 )

(2)间接判定: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总之:能变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篇4:浅谈高中化学平衡判断的方法和技巧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平衡判断的方法和技巧论文

在研究化学平衡问题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等效平衡法、差量法、极限法、守恒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等效平衡法是根本方法,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法。 等效法是利用某一平衡状态的相同平衡状态以及相似平衡原理来进行化学平衡的判断。 化学等效平衡法,不仅是一种可逆反应平衡判断方法,更是一种化学思维。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平衡判断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浓度,对此,我们将依据控制变量法对化学平衡移动的特点进行考查。 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只要保证前后反应经过换算得到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前后相同,我们就可以保证该化学反应的等效平衡。 这是化学可逆反应中恒温、恒容条件下所特有的,也是恒温、恒容条件下最容易考查的化学平衡知识点之一,需要学生格外注意。

二、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

1、起始时,反应物物质的量改变的平衡

恒温、恒压下的化学等效平衡属于一种不完全等效平衡,无论方程式左右的系数和是否相等,该可逆反应都是不完全的等效。 对于恒温、恒压条件,在起始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不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换算成方程式另一半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前后的两平衡属于等效平衡。

例如,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 g) = BY( g)+ CZ( g)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 和Z 的浓度均为原来的1。 8 倍。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系数: a >b + c

B、压缩容器容积时,v 正增大,v 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 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的Z 的质量分数增大

分析:从题目可知,该方程系数形式抽象,对此,需要利用化学平衡的极限等效法,研究该平衡反应的移动。 首先,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则化学平衡必然会发生移动。 我们不妨假设此时平衡不移动,则在该瞬间Y、Z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两倍。 但是,题中给出的Y、Z 浓度变化为原来的1。 8 倍。 由此可知,该平衡向左移动。 于是可知a

2、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平衡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可逆化学方程式aA( g) + bB( g) = mC( g) + nD( g) ,若是a + b = m + n,要使前后反应的平衡相同,只要换算后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同,该反应即平衡。 在面对反应方程式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平衡时,学生必须注意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变化,区别对待这些化学反应的平衡。

例如,在两个密闭容器内,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 两容器中分别加入amol、bmolHI,待反应2HI( g) = H2( g)+ I2( g)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 >tBB。平衡时I2浓度c( I2) A = c( I2) B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A% >B%D。 HI 的平衡分解率相等

分析:首先,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方程式前后系数和相同,则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发生改变。 那么,要使该化学平衡相同,只要将反应物或是生成物转化成起始状态时与原状态相同,该反应即达到平衡。 对于方程式系数相同平衡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方向不受压强影响,可逆反应可视为等效平衡状态,前后的生成物浓度相等,故D 项为正确答案。 尤其是在进行气体式可逆反应的平衡判断时,要根据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确定是否会产生对应的气体压强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会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

三、平衡问题的两个注意点

在恒容的条件下,若是充入参与反映的稀有气体,导致压力容器压强增大,但是化学平衡却不发生移动。 这是由于在该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则化学平衡也就不发生移动。 此外,在添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达到平衡时的时间过程,不能改变最终的平衡状态。 利用化学平衡的原理,虽然反应速率增加了,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未发生改变,则化学平衡也就不发生移动。 这两类恒容下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予以强调,避免学生在选择以及判断过程中出现失误。

总之,对高中化学可逆反应平衡移动问题的教学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出化学学习的良好氛围。 尤其是在近年的有机化学教学中,关于平衡移动以及相关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考查一直是热门知识点,需要教师给予重视。

篇5:居民生存状态经济学分析论文

居民生存状态经济学分析论文

海南陆续启动并深化特色经济、旅游资源开发、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城镇化、政府转移支付、“外部扶贫供血”等发展措施,逐步改善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积极研究海南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大力发展黎族经济。

一、少数民族居民生存状态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无论是在民族自治地区还是非自治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以农民工、临时工、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正式工或公务员、待业者等身份出现,少数民族居民都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国家出台各种政策,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提高少数民族待遇,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加强民族团结与实现民族融合。国内外对少数民族居民生存状态的研究文献比较分散,基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等视角不同,各研究领域及观点的差异较大。这里仅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A.伯格森(1938)、P.萨缪尔森(1947)、K.阿罗(1951)等在现代经济分析中引入社会福利函数,用社会福利曲线来解释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个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后续的西方学者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并建议政府实施相应政策来提高印第安人的福利水平。比如,有学者提倡在美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就业促进政策,实施印第安人雇佣补贴等(李敦详,)。但也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提倡文化保护与少数民族利益保护,而非追求经济发展,建议政府在经济上直接帮扶当地少数民族居民(JonathanB.Taylor,Josep.P.Kalt,)。欧洲发达国家长期实施高福利政策,以此来缓解社会矛盾,改善各种居民(包括本地居民及少数民族居民、外来居民)的福利待遇,但此举是造成严重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斯(1960)、威廉姆逊(1963)、阿尔钦(1972)、德姆塞茨(1972)、张五常(1991)等系统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引入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组织与产权理论等来解释各种居民的经济交易关系,引入公共选择理论解释各种居民选举权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后续学者扩展和运用这些理论逻辑来分析少数民族的产权关系、法律关系、政治选择权等,许多论述涉及少数民族生存状态的分析与评价。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积极关注。施正一研究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开发少数民族人力资本、提高少数民族收入水平的策略。张培刚、谭崇台(1997)提出,通过推进城镇化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陈达云、郑长德()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特别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程国栋(2005)、董文华(2010)等描述GNH(国民幸福总值)指标,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生态为原则、以追求人们的幸福为目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李忠斌()、郭京福()、李文庆(2009)、张斯琴()等认为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通过特色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借助“农村农户+城市企业+外部市场”的模式来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提升少数民族产业层次,提高少数民族的收入水平,改善生存状态。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实施,将实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并有利于提升海南特色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商业、旅游生态产业、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层次,进而通过一系列带动与辐射效应加快海南少数民族经济的.大发展,能从经济层面促进少数民族就业、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素质、改善少数民族居民的生存状态。基于此,需要不断地总结与推广各种成功的实践经验。

二、海南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经济学分析逻辑

海南黎族居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黎族中84.7%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保亭、白沙、乐东、昌江、陵水6个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通什、东方3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儋州、琼海3市和屯昌县等。从经济学的角度,要比较完整地分析海南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需要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研究:一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定与衡量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二是考察与研究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政策建议。从经济学研究方法来看,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科学抽象等方法来对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关系如图1所示;各种综合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三、运用统计指标测定与衡量海南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

拟定并统计如下指标(见表1)来综合测定与衡量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这些指标偏向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反映及其分析:(一)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率、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少数民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储蓄水平、贫困人口比重。(二)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比如,少数民族城镇人口比例、非农化水平。(三)反映信息化程度的指标。比如,万人电话普及率、万人电脑普及率。(四)反映科技水平的指标。比如,万人工程师人数、R&D经费占GDP的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五)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比如,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成人识字率。(六)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比如,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比重、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深林覆盖率。从表1各项统计指标来看,海南黎族地区平均水平总体上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偏离发展目标值,差距明显。可见,黎族居民的生存状态需要提高、改善的空间比较大。

四、客观对待海南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需要客观审视黎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及历史过程的综合作用,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在人口、社会、经济及技术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比较明显。就海南而言,黎族地区远离经济、政治和文化核心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事实上,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海南黎族地区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经济体系的整体造血功能较弱,资本形成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收入水平低。与此相联系,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黎族地区科技、教育等落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二)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向东倾斜”的优惠政策。虽然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旨在扶贫救困的特殊政策,但国家各种优惠政策总体上一直在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比如,给予特区、开放城市、开发区等不同层次的优惠待遇,扩大项目审批、外汇留成、信贷等权限,批准多家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这对于沿海地区增加资本积累、吸引外资、产业发展、活跃市场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与此相应,海南虽然属于沿海地区,但起步较晚,实际上是沿海的“边缘地带”,而黎族地区得到的优惠发展政策,除了“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开发以外,其他优惠政策也较少或者较慢。(三)现实政策因素的负面影响需要消除。黎族地区长期以来为发达地区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原材料、初级产品与黎族地区所需工业品的比价并不十分合理;科技政策和人才管理政策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黎族地区人才和资金严重外流;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黎族地区体制创新缓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较慢,没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真正的产业优势,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配套产业发展不足,长期处于竞争劣势,但又没有及时实施合理的政策来扭转这些劣势,相反实际上是在放任这些劣势。

五、改善海南黎族居民生存状态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扶持黎族地区的特殊优惠性政策,比如财政转移支付、开发式扶贫、金融特殊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等。积极发展黎族特色经济,通过特色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借助“农村农户+城市企业+外部市场”的模式来深度开发黎族地区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层次,提高黎族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改善黎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不便,城镇基础设施落后,这是制约黎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改善黎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才能扭转不利局面。海南中线高速、横贯东中西的高速网干道、西线高铁等的开工建设,配合地区城镇道路建设,将强有力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从而为黎族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速黎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发展与提升旅游产业。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黎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黎族地区的特色地貌及生态旅游、民族文化风情旅游等具有非常客观的发展与提升前景。需要重点构建特色鲜明的黎族区域旅游框架,培育与提升能突出自身优势的特色产品、特色品牌,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黎族特色旅游经济。

(四)加快黎族地区的城镇化步伐。城镇化的经济特征是产业集聚、资本集中与资本扩张,城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机会,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公共服务的普及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推动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距,等等。正如李总理()指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

(五)积极发展黎族地区金融产业。黎族地区的民族特性促使本地商业银行、本地保险业务等更能让黎族居民相信和接受其相关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建设要根据黎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来选择相关的发展战略以与相关市场定位,业务的特性需要符合黎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有适当的变通,积极融合在当地民族政府出台的发展政策中。(六)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黎族整体素质。以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实用技能培训为重点,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各种层次的教育体系,符合黎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党和国家要多途径积极促进黎族人口现代化进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篇6:古汉语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分析论文

古汉语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分析论文

在对古汉语复音词进行判断时,需要参考相关标准,比如意义标准、语法标准、修辞标准、出现频率以及后代沿用情况等等,在判断时,首先要鉴别该词属于双音词还是词组,其有着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种形式。在对古汉语复音词进行判断时,有着较大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词与仂词一般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词汇可以当做一个词,也可当做一个短语,为了保证判断的有效性,相关学者制定了判断的标准,降低了判断的难度,下面笔者对这些判断标准进行简单的介绍。

1 意义标准

将词意作为判断标准,可以有效降低判断的难度,其在先秦的古汉语复音词判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复音组合结构的紧密性进行判断时,可以了解该词表达的意义是否完整,这种判断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先秦复音词,可以首先判断词的意义,如果复印组合的结构不够紧密,但是意义表达完整,则还是倾向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首先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如果一个语言片断 AB 的意义是其构成成分 A 和 B 意义的综合、抽象或者表示别的意义,我们便可判断 AB 为词,具体来说就是:AB=A 或 B, 且 A=B, 则AB 为词。这样的组合即是所谓的同义复词,由于 A 和 B 大多可以互训,有的学者称为互训词。A 和 B 本身经常作为词各自单独使用,单用时往往具有多个义位,二者结合时只能在相同的义位上结合,结合后就消除了单用时的歧义,使语义更加明确,所以其结合并非是随意的,因而应该看作词。如:道路《王制》:“修采清,易道路,谨盗贼,平室律,以时顺修,使宾旅安而货财通,治市之事也。”例中“道路”与今义同。道与路同义。

2 语法标准

看组合前后的语法性质有没有改变。一般来说,词义的变化和词性的转变是同步的,词性变了,就应该看作复音词。如果语法性质用“G”表示,若(AB)’G ≠(A+B)’G,则AB 为词。如:学问 《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学指学习,问指询问,都是动词,学问则指知识,是名词,组合前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所以上二例中的“学问”为词。词的组成部分不能受修饰语修饰。比如,《王制》:“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大事、小事前是不能用“极或甚”修饰的,因为“大和小”是词内的一个组成部分。《礼论》:“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忠臣前可用“大”修饰,但“大”修饰的是整个复合词,而非“忠”。

3 修辞手段

意义标准中产生新义的情况很多是由修辞手段造成的,如:股肱、刍豢等。显然,如果一个组合的意义不是其本义,而是比喻义或借代义,那么这个组合即为词。荀子讲究语言的形式美,非常注重句式的对偶与排比,因此在同一语言环境里,这类句式的相同位置上的组合,如果其中一个和几个能确定为词,那么其余的组合亦可首先考虑为词。如:《乐论》:“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容貌是词,那么志意、行列我们亦可先定为词。另外,如果在同样的语言环境里,这类句式的相同位置上一个用单音节词,另一个用的是复音组合,那么这个复音组合可首先考虑为词。一般句式提供的信息只能做参照,确定是不是词还要参考其它标准。

4 出现频率

出现频率也可当做古汉语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可以判断为单纯词,一些高频出现的古汉语文字,一般都可看做是词,在判断时,还需要勘察词语组合的频率,这一规律在《荀子》等古书籍中比较常见。观察频率的方式,可以弥补意义标准判断时存在的缺陷,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有的复合词有着多重意义,所以,在判断时容易出现误差。在研究的过程中,有的词可以在中间加“的”,相关学者认为,可以加“的”则可以判断为短语,不能加“的'”则可以判断为词,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词可以叫做短语词。在有的古汉语中,复音词与词组存在交叉出现的情况,一些过渡短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判断时,需要确定词与非词的界限,也有学者认为不应该划定界限,应该适当的放宽标准,将这类语言片段全部归类为词,认为这种方式对复音词的研究有着促进意义。所以,在具体判断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可以将出现频率较高的短语词全部看做是复合词这一类型。

5 后代沿用情况

复合词不但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着沿用,这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扬。后代沿用情况也可作为复音词判断的标准,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现代汉语的应用情况对古汉语词的意义以及意境进行判断。一般如果复音词在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中,词性、结构以及意义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以现代汉语为判断的依据,现代汉语判断为词的复音词,在古汉语中也将复音词判断为词。比如“父母”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将其看做是词,这一词的意义以及语法功能等内容在古今都一样,并且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可以将其判断为词,这一类型的词还有君臣、兄弟、姐妹等等。在判断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以今律古的现象,一定要综合考虑其他判断标准。

6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看出,在对古汉语复音词进行判断时,需要参照较多的标准,这些标准有利于保证判断的正确性。在判断的过程中,主要是判别复音词属于双音形式词还是词组,这有着一定难度,因为复音词既有合成词,也有双音节单词,为了保证判断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可以从意义、语法、修辞、频率、后代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相关学者也结语出了一定规律与方法,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古汉语复音词的判断标准进行了介绍,希望对古汉语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篇7:变压器绝缘故障的分析与判断论文

变压器绝缘故障的分析与判断论文

摘要:

变压器内部出现绝缘故障时,不管故障的性质如何,我们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受到破坏,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变压器的主绝缘或纵绝缘的击穿事故,导致变压器的损坏,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所以对变压器的故障定位一定要准确,判断变压器发生异常或故障时,首先要通过变压器油中溶解的特征气体进行分析,判断故障是涉及变压器固体绝缘还是裸金属,这为我们在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变压器;绝缘故障;故障分析;故障判断

随着变压器运行时间的延长,变压器可能产生早期故障,油中某些可燃性气体则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先兆,这些可燃气体可降低变压器油的闪点,从而引起初期故障。。

变压器油和纤维绝缘材料在运行中受到水分、氧气、热量以及铜和铁等材料催化作用的影响而老化和分解,产生的气体大部分溶于油中,但产生气体的速率是相当缓慢的。当变压器内部存在初期故障或形成新的故障条件时,其产气速率和产气量则十分明显,绝大多数的初期缺陷都会出现早期迹象,因此,对变压器产生气体进行适当分析即能检测出故障。

一、变压器油中的气体类别。

气相色谱法是对变压器油中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油中脱气和测量两个过程。矿物油是由大约2871种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的,通常只鉴别绝缘油中的氢气(Hz)、氧气(02)、氮气(N2)、甲烷(CH4)、一氧化碳(CO)、乙烷(C2H)、二氧化碳(CO:)、乙烯(C2H4)、乙炔(C2H2)9种气体,将这些气体从油中脱出并经分析,证明它们的存在及含量,便可反映出产生这些气体的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变压器产气故障的类型及特征。

变压器内部故障一般分为两大类:过热性故障和放电性故障。过热性故障又分为轻微过热(150℃)、低温过热(150—300℃)、中温过热(300—700℃)、高温过热(大于700℃)。对于变压器内部过热性故障,按其发生的部位,通常将其归纳为3类:

(一)接点与接触不良。如引线连接不好,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导线接头焊接有问题等。

(二)导体故障。如线圈不同电压比并列运行引起循环电流发热、导体超负荷过电流发热、导体绝缘膨胀堵塞油道而引起的散热不良等。

(三)磁路故障。如铁芯两点或多点接地、铁芯短路引起铁芯与穿芯螺丝短路、漏磁引起的夹件等局部过热。

过热故障产生的部位不同、能量不同,其产气特征也不相同。

l、裸金属过热性故障。

对于不涉及固体绝缘的裸金属过热性故障,其气体的来源是变压器油的高温裂解。变压器油裂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烃类,其中以甲烷、乙烯为主,一般二者之和占总烃的80%以上。当故障点温度较低时,甲烷占的比例大;随着热点温度的升高,乙烯、氢气组分含量急剧增加,比例增大;当发生严重过热,故障点达到800℃及以上时,也会产生少量的乙炔气体。

2、涉及固体绝缘材料的过热性故障。

变压器油在正常老化过程产生WJ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当涉及该类过热性故障除了引起变压器油的裂解,产生低分子烃类气体外,由于固体绝缘材料的裂解,还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气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COJCO:的比值逐渐增大。

放电性故障主要分为高能量放电、低能量放电、局部放电三大类。

l、高能量放电也称电弧放电。

在变压器、套管内均会发生。引起电弧放电故障的原因,通常是线圈匝间绝缘击穿、过电压引起了内部闪络、引线断裂引起电弧、分接开关飞弧和电容屏击穿等。此类故障的产气特征主要是乙炔、氢气的含量较高,其次是乙烯和甲烷。由于故障能量大,总烃含量很高。若电弧放电涉及到固体绝缘时,则瓦斯气体和油的溶解气体中,除了乙炔气体含量较高外,一氧化碳的含量也很大。

2、低能量放电也称火花放电,它是一种间歇性放电故障。

铁芯钢片之间、铁芯接地不良造成的悬浮电位放电;分接开关拔叉悬浮放电;一次线圈支持螺帽松动,造成的线圈屏蔽铝箔悬浮电位放电等。此类故障的产气特征主要成分是乙炔、氢气,其次是甲烷和乙烯,但由于故障能量较低,其总烃含量不高。

3、局部放电是指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内部形成桥路的一种放电现象。

局部放电常发生在油浸纸绝缘或悬浮带电体的空间内。局部放电产气特征主要为氢气,其次是甲烷。当能量较高时,也会产生少量乙炔。无论哪种放电,只有涉及到固体绝缘材料,都会使油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明显增加。

三、如何判断电气设备的故障性质。

通过计算设备故障相对产气速率,如果相对产气速率远大于10%能J要求,说明设备有异常,同时结合五种特征气体的三比值法判断电气设备的故障性质:

(1)CzHz/C2I—L≤0.10.1C2I—L/C2H6<1时,属变压器已正常老化。

(2)0.1电),导致固体绝缘的放电痕迹。

(3)C2H7/C2H4≤O。lCHnL<0.1O.l≤C2I—L/CzH6放电,这种空腔是由于不完全浸渍、气体饱和或高湿度等原因造成的。

(4)lC2I—L/CLH6>3时,属电弧放电,有工频续流的放电、线圈、线饼、线匝之间或线圈对地之间油的电弧击穿。

(5)CzH2/CzH4——30.1C2H4/C2H6≈3时,属低能量的放电,随着火花放电强度的增长,特征气体的比值逐渐增加到3,故障可能是悬浮电位体的连续火花放电或固体材料之间油的击穿。

(6)0.1lC2H4/C2H6>0时。属电弧放电兼过热。

(7) C2H2/C2H4≥3CH4/H2≥1C2H4/C2H6>O时,属火花放电兼过热。

(8) CzHz/CzI—L≤0.1 0.11< C2H4/C2H6<3时,属低于150℃的热故障,气体主要来自固体绝缘材料的分解,通常是包有绝缘层的导线过热。

(9)C2HZ/C2H4≤O.1C2I—L/C2H6<1时,属300℃以下的低温热故障。

(lO)C2H2/C2I—L≤0.11< C2H4/C2H6<3时,属300~700℃的中温热故障。

(ll)CzH2/C2H4≤0.1C2FL/CzH6>3时,属高于700℃的高温热故障。

造成(9)、(10)、(11)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磁通集中引起的铁芯局部过热,铁芯短路,由于涡流引起的铜过热,接头或接触不良以及铁芯和外壳的环流等原因造成的。

四、故障的发展趋势。

当故障类型确认后,必要时应进一步了解故障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处理方法,将有助于检修计划的合理安排。确定故障的发展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绝缘油,纸热解产生的气体种类和含量与故障的类型、故障源的温度有关,因此,可利用相关气体的组分浓度对故障点的温度进行估算。

①当故障源不涉及固体绝缘材料,可用C:I—L/C2H。的浓度比估算故障点温度T:3321g(C2H./C:H6)+525

②当故障源涉及固体绝缘材料,若CO/CO:的比值大于0。33,则存在固体绝缘的裂化现象,可用公式T=—11961g(C02/C0)+660。

(二)变压器内部存在故障时,可用C:H4/C 7H。的浓度比值计算的热点温度与三比值法判断的温度进行对比,用来检验判断的准确性。

(三)产气速率是判断充油设备中产气性故障危害程度的重要参数,通过产气速率的变化比较,对分析故障性质和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在气体继电器内部出现气体的情况下,利用平衡判据法将继电器内气样的分析结果与油中取出气体的分析结果作比较,确定故障的发展趋势。

五、实例分析。

5月26日,安徽省宣城供电公司方塘变电站1撑主变(25MVA/110),经运行人员反映,变压器运行温度过高,我们在一个月内,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进行了三次跟踪分析,发现总烃的产气速率很高,远大于10%/月的要求;通过三比值法的计算,计算结果为022,判断设备内部存在高于7000C的高温过热。并且C:H4是总烃的主要成分,并伴有很少的C:H:,因CO、CO:在故障前后有明显的增长,因此,可判定变压器高温过热并涉及到变压器的绝缘材料。高压试验室也对变压器的直流电阻进行了测试,发现高压三相电阻不平衡率有所增加,且大小排序也发生了微小变化。经变压器吊罩检查发现,变压器C相绕组高压侧第二饼白布带上有一个3mm大小的黑点,剖开白布带,发现绝缘板的垫条已经炭化,该匝导线也发现有焊接质量问题,引起过热。

六、结论。

变压器存在异常或故障时,利用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的分析,容易发现设备内部的潜伏性故障,当由于方法本身的技术特点,却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无法确定故障的具体部位,对涉及同一气体特征的不同故障类型易于误判。所以必须结合电气试验、油质分析、设备运行及检修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才能较准确地判断设备的故障部位、原因、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为了减少电力生产的损失,并不是设备一有异常就立即进行停电检修,如变压器低温、中温过热等故障,就不必停电可以继续运行,只需缩短分析期,跟踪故障的发展趋势,等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停电检修,否则会造成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也会由于设备早期故障难以查找和发现;对高温过热或有电弧放电等恶劣性质的故障,则必须及时停电检修,否则容易出现由于设备故障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电力部热工研究院,电力用油(气),,06。

[2]电力用油与六氟化硫cMl。中国电力出版社,。

[3]变压器运行维护与故障分析处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

[4]电力工程化学运行与检修[M]。中国电力出版社,。

篇8:电视播音主持创作心理状态分析论文

电视播音主持创作心理状态分析论文

一、电视播音主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的对象是屏幕前的受众,很多镜头外的情况受众是一概不知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做的是为观众尽可能地呈现出顺畅而又精彩的电视节目。而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在演播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要保证稿件、台本甚至无稿演播的流程顺利完成。其次,还得面临突发的现场情况。可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节目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一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二)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作品创作时应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演播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情况,有的是既定的,有的是突发的。例如,面临突发的灾难性新闻时,应当在表达悲伤的情绪时不失庄重感,尽量不受到悲伤情绪的影响出现情绪失控、泣不成声等情况,而造成播讲失败;再如与演播室嘉宾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时,要注意自己所用的辞藻,不要过分呛声、不给嘉宾留一丝颜面,应运用合理的语气、语言引导、并化解矛盾。总之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演播情况,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控制好自身情绪,应清楚牢记自己是演播的主人,是有声语言的创作主体。

(三)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作品创作时应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作品创作时所面临的对象就是一台摄像机,能否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也成了作品是否能够演播成功的关键。首先,应该学会想象受众的需求。电视作品是播放给观众看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形式,喜欢什么播讲方式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心中都有一定的衡量标准。如果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不会将受众的需求进行想象和揣摩,就无法创造出受众喜爱的作品。其次,在演播过程中,应当建立起创作的“第四面墙”,将面对的摄像机想象成受众,运用亲切感、对象感浓郁的语言、自然大方的体态语进行稿件、台本或是无稿状态地播讲。最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还应当对自己稿件、台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反复揣摩和想象,甚至需要将整个流程在脑海中串联起来,以保证演播过程顺利有序进行,不出纰漏。

(四)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具有丰富的情感

播音主持的创作过程是将文字稿件或者腹稿,转化成为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形之于声。首先,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拥有对于稿件、台本、无稿播读的整体感受和态度,只有演播主人自己做到感情真挚、态度鲜明,才能更好地给受众传递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信息。其次,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当感情充沛,遇到慷慨激昂的稿件,有声语言可以随之运用得铿锵有力、中气十足;遇到灾难性的事件,有声语言可以随之运用得低沉暗淡、感情悲切等;要善于根据稿件产生副语言的变化。另外在作品创作时,还应当把握好内在语、情景再现和对象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完整地做到这三点,电视播音主持的创作结果才能够贴近受众,才能更好地进行有声语言的传播,才能够让有声语言具有活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播音主持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养成

(一)建立科学的演播心理状态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演播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演播技能,表达稿件以及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引导受众的思想,给受众最为直接的感受。首先在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日常的生活中,应当加强训练,要保持一种和谐、自然的心理状态。科学地控制情绪,锻炼自己能够在感情充沛的时候突出演播内容语气语调的变化,切忌做播读的机器。其次,在面对摄像机时,不受外界干扰,排除心理压力,一心一意进行电视作品地演播,融入自身的情感,将演播作品创作得更为生动、亲民、形象。第三,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播能力。通过日常自身的训练和工作岗位上经验的积累,以一种最自然、放松的状态进行创作,才能够让电视作品的演播更加自然亲切,才能获得观众的肯定与喜爱。

(二)提高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创作过程中,即使有完善的台本和流程,即使彩排、练习过数次,也无法避免突发状况。但处理不当肯定会对节目的本身产生影响。而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便是第一手的“清理工”,如果方法、语言使用不当,必将造成创作的失败。首先,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快速组织语言。不要让突发情况失控,一定要用合理、机智的语言进行引导和化解突发情况,切忌自乱阵脚。其次,要养成对于突发情况大胆预测应对的习惯。尤其在直播节目当中,可以就现场的状况,嘉宾的详细资料,节目主题的背景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准备。努力做到了解现场的所有要素,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合理化解尴尬场面。只有娴熟的具备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舆论的导向。这一点尤其要在直播电视作品创作中引起重视。

三、结语

电视播音主持创作的心理状态对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发挥出自身的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传达出演播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才能决定电视播音主持创作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

篇9:铁路桥梁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分析论文

铁路桥梁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分析论文

摘要:概率极限状态法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结构安全度等因素的客观变异性,比容许应力法更合理,但新颁布的《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中各系数、参数的取值并未经过实践检验。为了进一步修订、完善极限状态法规范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以三种形式的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分别进行试设计和同精度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的可靠度级别低于现行容许应力法,而两者在正截面抗裂性方面的可靠度水平是相当的。

关键词:桥梁工程;简支T梁;极限状态法;容许应力法;可靠度

容许应力法是19世纪中叶由于铁路的出现和重工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基于概率的结构可靠性理论从1963年开始即得到迅速发展。至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安全度的研究工作,使得概率结构安全度理论日趋完善,并达到实用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可靠度理论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果。建筑结构设计、公路工程结构设计已基本上普及了极限状态法,但是铁路系统对结构安全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以来,铁路工程结构设计大多采用容许应力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极限状态法设计规范的成功经验,总结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并对按容许应力法设计的各类桥涵结构进行验算分析,合理确定极限状态法的目标可靠度指标和分项系数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于才正式颁布《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对于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两者的区别,文献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公式的表达形式上,容许应力法不区分构件种类和使用情况,对不同的荷载形式,都根据容许强度,取统一的安全系数K,使得结构设计偏于安全,但较为保守。概率极限状态法中的安全系数则是以概率统计为根据而制定的,并将单一安全系数分解为抗力和荷载两方面,对不同抗力和不同荷载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不同的.分项系数,这更符合设计各变量的客观实际。概率极限状态法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结构安全度各因素的客观变异性,使设计的工程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更好地处理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并可使同类结构构件在不同荷载情况下具有较佳的安全度一致性。

1分析过程介绍

以概率统计为根据的极限状态法,具有客观性、合理性的特点,明显优于带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的容许应力法。但是最近颁布的《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中各系数、参数或通过小样本试验研究得出或通过参考其他行业工程结构极限状态法公式取值,均未经过实际工程的检验。为进一步完善该规范的设计参数、充分体现极限状态法的优势,需要对若干实际工程结构进行试设计,通过与既有容许应力法规范各项设计指标的对比分析,使之对极限状态法暂行规范的可靠性指标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为该规范暂行版本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撑。以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32m简支T梁(直线)、32m简支T梁(曲线)、24m简支T梁(直线)三种梁型作为背景项目,见图1、图2。实际计算过程中,仅对边梁进行计算。首先将最不利设计指标容许值控制在5%以内作为设计原则,通过优化材料用量,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对这三种梁型进行试设计,然后对这三种梁型在材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规范进行验算,对两种方法各项关键设计指标的可靠度级别进行同精度比较分析。

2试设计结果分析

2.1设计结果对比

试设计过程中,梁体混凝土结构尺寸及钢束布置形式与原通用图相同,通过调整预应力束规格进行优化设计。表1为24m简支T梁的优化设计成果。对于单片简支T梁,两种方法设计出的钢束束数相同,极限状态法钢束规格有4组低于容许应力法,说明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的可靠度级别要低于现行容许应力法。每孔双线简支T梁由四片梁组成,考虑每孔简支T梁钢束配置总量以后,两种方法试设计得出的三种梁型钢束重量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相同设计指标的控制原则,容许应力法的材料用量要多于极限状态法,极限状态法能节省8%~10%的钢束。

2.2计算结果对比

对于24m简支T梁来说,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进行试设计过程中,各项验算指标的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以看出,与既有容许应力法相比,极限状态法包含更多的验算项目。在容许应力法当中,仅钢束最大应力幅验算与疲劳验算有关。而极限状态法从混凝土、钢束、普通钢筋三种结构组成出发,以正截面、斜截面疲劳为验算内容,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极限状态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分析。从验算结果来看,疲劳极限状态当中控制设计的主要项目是斜向钢筋的斜截面抗剪疲劳,富余量12%,说明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中疲劳极限状态并不控制设计结果。对两种方法来说,正截面抗弯强度都是主要控制设计结果的验算项目,极限状态法正截面抗弯强度富余量2.1%,容许应力法正截面抗弯强度富余量4%,均在5%以内。容许应力法第二个控制设计的验算项目是运营荷载下的钢束应力,富余量3%,极限状态法并不包含运营荷载下钢束应力验算的内容,它的第二个控制设计的验算项目是正截面抗裂性,富余量5%。

3同精度比较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计算方法在可靠度水准方面的差异,按照表1中的极限状态法试设计结果进行钢束配置,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进行验算。对两种规范来讲,虽然具体条文规定不同,但均包含了正截面抗弯、正截面抗裂、斜截面抗裂三个方面的验算内容。因此,从这三方面出发进行同精度比较。极限状态法规范以弯矩值的形式体现正截面抗弯强度的要求,使用应力值对抗裂性进行限制。对于正截面抗弯及抗裂验算,容许应力法规范规定了其安全系数,对于斜截面抗裂性,容许应力法规范同样使用应力值进行限制。从总体上看,极限状态法各项验算结果的富余量高于容许应力法,但是两种计算方法在正截面抗裂性验算方面的富余量非常接近。这也同样说明了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的可靠度级别要低于现行容许应力法,而两者在正截面抗裂性方面的可靠度水平是相当的。这种趋势从表3和表4中同样可以看出,在极限状态法计算结果中,前两个设计控制项目依次为正截面抗弯和正截面抗裂,而对于容许应力法则依次为正截面抗弯和运营荷载下的钢束应力,正截面抗裂性的富余量较高,为23%。

4结论

以三种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通过试设计和同精度比较,对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和现行容许应力法规范的可靠度水平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结论如下:

(1)在相同设计指标的控制原则下,仅修改钢束配置,进行试设计,容许应力法的材料用量要多于极限状态法,极限状态法能节省8%~10%的钢束。

(2)从验算项目来看,极限状态法规范比容许应力法规范增加了疲劳验算的内容,但是该项验算内容对设计结果并不起控制作用。两种计算方法起控制作用的验算项目不同,说明两种设计方法对不同验算项目可靠度要求的顺序是不同的。

(3)经过同精度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暂行极限状态法规范的可靠度级别要低于现行容许应力法,而两者在正截面抗裂性方面的可靠度水平相当。

篇10:影响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

影响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足球裁判员执法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论述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主、客观因素,进而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寻求对策。

关键词:

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主观及客观因素

一、引言

在实践中,由于高校足球裁判由于经验等各方面均与国际级裁判有较大差距,在执法足球比赛时常常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高校足球裁判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的主、客观因素做出分析和总结,旨在有效促进裁判员能够控制和调节在执法时的心理状态,发展和巩固积极性心理活动,提高自控、适应、应急综合能力,为培养合格的高校足球裁判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为高校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影响高校裁判心理状态的主观因素

(一)足球裁判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高校裁判员普遍存在平时裁判的机会少,而且业务能力不高,进而在所执法的比赛中大多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足,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作为基础。所以高校足球裁判员普遍存在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能力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注意品质方面存在缺陷。足球运动对裁判注意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要求裁判员有较大的注意广度,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以及迅速转移注意的能力,裁判员通过自己本身的洞察能力越强,对场上队员动作观察的越多,才能更准确的作出判断,对于比赛的进程就有很好的主动权。因此,良好的视觉注意广度是裁判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足球裁判应具备比赛掌控能力

高校足球裁判员运用规则和掌控比赛的能力是影响心理状态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高校足球裁判员一般都是由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高年级的足球队学生组成,日常的学习、工作很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新规则,甚至有一部分人都不了解新规则的实施情况,并且很多裁判员对于旧的规则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当双方队员提出异议的时候还表现的很固执,这就很容易迅速激起场上队员的不满,是自己的在场上执法的地位受到挑战,局面失控,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自己心理状态的稳定性。

裁判员是足球场上的法官,规则是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唯一依据。一名好的裁判员不但要学习规则的条文,还要领会法则的精神和实质,更重要的是在临场工作中,灵活运用规则,贯彻其精神和意图,正确运用“有利”“无利”等原则,还要做到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犯规地点,能占据最好的观察位置,选择最好的角度。例如:对于进攻方来说在掌握有利原则的前提下,虽然一名队员遭到对手的侵犯,但是球权还在进攻方,这个时候裁判员不要轻易鸣哨,如果犯规严重可以在此次进攻结束后进行追加判罚,射门的可能哪怕在挣扎中,也不要轻易响哨,即使稍晚响哨也可补回,再有就是根据前后场队球门的威胁程度上来判断红黄牌,不要轻易出牌。

(三)足球裁判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校足球裁判员在执法时由于身体机能和状态较差,会影响自身心理素质的稳定。身体疲劳给判罚带来不便,在大型比赛中经常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裁判的判罚,也会因此造成双方队员及观众的不满,激化矛盾,使比赛的进程受到影响。拥有充沛的体能是保证裁判员在场上正常执法的基础,反之,因体力降低,跑到不及时,就会出现漏判或错判。只有平时系统的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保证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这是保证正确判罚,做好裁判的又一重要条件。也是保证足球运动竞赛的节奏、速度、对抗性更强的必备因素。

三、影响高校裁判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

(一)来自各方激烈情绪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参赛双方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场下观众的不合作行为,是影响高校足球裁判员心理状态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在比赛过程当中,由于对判罚产生分歧,教练员会对裁判出言不逊、场上双方队员之间也会因为某些判罚发生争执、语言冲突。有很多高[:请记住我站域名/]校的比赛场地周围没有看台,这就使比赛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场下观众随时可能冲进场地影响比赛。这种赛场气氛会对裁判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来自规则的理解分歧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足球裁判员对规则上理解的分歧,是指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同时对同一种情况的不同理解所得出的不同评价。球的整体是否越过球门线,故意手球还是无意识手球,是否遵循有利原则,越位和违约犯规的判定等,裁判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违背规则和原则的前提前掌握好尺度,控制好比赛,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必要的时候就某一判罚可以口头和场上的个别队员进行交流和解释。例如:同样的一个球在A队身上出现了裁判员没有判罚,反过来在B队身上裁判进行了判罚,裁判员虽然是根据情况等诸多因素才做出的该判罚,但是被罚方却把这种判罚理解为错判,与裁判员进行理论,从而对裁判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来自大型比赛规模的压力对足球裁判的影响

足球比赛是一种直接通过身体接触且对抗性极强的体育竞赛。赛场情况瞬息万变,竞赛规则看似简单,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有它的灵活的一面,这在裁判法中是找不到的,但却是场上裁判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有一些重要的比赛如:小组赛的最后一轮,半决赛,决赛等,这些比赛都关系到场上双方的生死,所以这样的比赛,一开场就十分激烈。运动员处于运动情绪的振奋状态,在某些球的争夺上表现的动作比较大,其实这也是场上队员在试探裁判员的判罚尺度。所以裁判员一定要掌握这样的动向,控制好比赛。如果一方进球比分发生变化,这时比赛气氛会更加紧张,争夺球、奔跑更激烈。这就会使裁判员心理压力增大,这个时候就要求裁判员要更加的注意力集中,跑动更积极,视角更准确。

四、形成良好执裁心理状态的对策

(一)提高裁判员对于比赛的判断能力

良好的体能和奔跑能力是优秀裁判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在场上跑动积极,跟进及时,选位合理,视角清晰,才能做到判罚准确,才会有说服力。裁判员应该熟悉和了解高校足球技战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具有运动实践感受,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犯规倾向有着合理的预见和辨识能力。特别是高校裁判员,平时执裁的经常是大学生运动队,更应经常观看其他各级别比赛录像,尤其是著名裁判员的经典案例,开拓眼界从,提高临场判罚的能力水平。

(二)提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裁判员除了技术业务上要过硬之外,还应注意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应真正树立为足球事业贡献力量的献身精神,做到敬业、爱业。自觉抵制物质诱惑和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做到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严重违反纪律的裁判员和干扰裁判员执法的人员一查到底。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裁委会应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督。

(三)保持裁判员的临场注意力

在紧张的执裁过程中,判罚和处理不当的情况会时有发生,作为场上的裁判,应尽可能避免反复回想,更不要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稳定情绪带到比赛中,防止破坏注意力的稳定性。在平时多学习和积累心理学相关知识,随着裁判经验的日益丰富,能够更好地应对体能下降时保有较好的意志力以保持适度的注意紧张性。

参考文献:

[1]牟红伟.高校足球裁判员执裁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多维分析 [M]. 2009.(4)

[2]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 2 ).

[3]杨立.足球裁判对比赛时间的控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