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本文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篇1: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1、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通了远程教学资源。然而,面对日益完善的电教设施,一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落实,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多媒体教室是计算机老师的“专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远程教育“远”而“不成”。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延续的是落后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师怕教,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传统误区。

2、片面理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但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借助信息手段外衣,进行着传统填鸭式教学,把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理解为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组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另外,片面强调备课必须制作课件。在备课中,教师过多地通过网络下载资料,进行着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信息简单叠加处理。虽然这样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负载的兴趣,但可能引致学生读的时间被音频替代了;思考的时间成了等待答案显示;创新的思维被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锁住了;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说、想象思维能力。忽视语文的基础训练,只能使一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更大的误区。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下的误区

1、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和开展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有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2、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的优化。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使它较容易和信息技术结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农村中小学学生因地域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知识面狭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媒体制作中,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的时空,调动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联想、想象;或设计音频,以指导学生对比朗读;或超级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或设置话题,激励学生讨论、质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上《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她用多媒体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伴随着音频朗读,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教授初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时,一位老师巧妙地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影普资料。媒体打破课堂时空局限,为学生理解美国黑人的自由斗争提供了生动、广阔的背景,引起了学生共鸣,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截取了一段暴风雨的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写场面,进行写作训练。有的同学想像了山洪暴发的场面;有的同学通过想像描写了庆功会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想像成了战斗英雄,详细地描写了自己驾驶战斗机在长空冲锋的场面……可见,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想像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服务教学,让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

[2]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33—34。

[3]王洪梅。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M]。北京:语文出版社,。8。

篇2:语文教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语文教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中职生心理问题较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使得语文教学中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语文;渗透;心理健康;策略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迫走进职业学校,因此多数比较自卑,缺乏自信。又因为进职业学校之前不良的家庭或学校教育,他们生活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薄弱。进入职业学校后,没有学习目标,学习被动甚至不学习。自控能力又差,往往沉迷于网络或吃喝游乐。所以说,中职生是一个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但仅靠学校开设的一周三两个课时的心理健康学科无力解决学生大面积的心理问题。学生这诸多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靠渗透到各个学科,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是最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要确立赏识教育理念

罗森塔尔效应有力地说明:给人积极暗示,人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赏识学生的思想理念。“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哪怕天下人都看不起他,也要为他骄傲”只有教师从心底里欣赏学生,才能在语言、神态、动作、行为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学生才能得到积极暗示,也才能积极向上。教师真正赏识学生了,学生才会逐渐拥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焰。因为“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重建自信

大多数中职生没有人生目标,得过且过,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推日下山甚至无事生非。为了让他们不再耗费美好年华,语文教师要帮助她们树立人生目标。(一)利用伟大人物的励志经历,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讲授教材文本时,适时地渲染不平凡人物的励志经历或拓展教材内容时讲述伟大人物的不凡人生,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比如讲食不果腹,四处借书阅读,渴望成为作家最终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莫言。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终成为全世界敬仰的国家总理的周恩来等。教师要渲染这些人物的志向和人生价值,激发学生也树立高远志向。(二)以身边优秀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如果说伟大人物离我们太遥远的话,身边优秀学生可能更能让学生心动。所以,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机会讲讲自己带过的优秀学生刻苦努力的事实,也让学生讲讲他们身边他们佩服的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目标。

三、教师要利用语文素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本身有心理健康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找准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一)适时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中职生因中考失利,普遍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中适时点拨或拓展,如讲曾经笨拙的爱因斯坦,讲被老师认为不可救药的爱迪生,也可以讲以一次考试成绩定终身的弊端,还可以讲讲身边中考失败,但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干出了让当年考上了普通高中的学生都羡慕的事业的佼佼者,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二)让学生珍爱生命,懂得感恩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异常珍贵,但多数中职生并不懂得珍惜,挥霍时光,挥霍健康。另外,不少学生把享乐视为当然,毫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语文老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讲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时,可以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让学生懂得对生命的珍爱体现在对每一天甚至每一分秒的珍惜上。又如讲同题散文《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母亲,教师顺势引导,让他们懂得感恩。

(三)提高学生的挫折意识和受挫折能力

多数中职生因中考受挫而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若能让他们以挫折为动力,将极大地推动他们向前。如讲司马迁、文天祥、苏轼等作者时,让学生明白,一生一帆风顺只是对别人的美好祝福,十有八九的人一生都会屡遭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坦然看待,积极应对。变消极为积极,挫折这一绊脚石将可能变成你的垫脚石。正像有人所说:“一切苦难皆是财富”。

(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

中职生中打架斗殴事件频发,聚众抽烟酗酒,早恋人数较多充分说明中职生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不会与他人相处。语文教师可以在作者简介或课文讲解中适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如讲授《再别康桥》,介绍徐志摩时,引出学生感兴趣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徐志摩的.梦中情人林徽因面对当时已婚的徐志摩的示爱时回复:“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地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

四、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意识设计拓展阅读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如我班一个学生因自己心情不好向他的无辜的同桌口无遮拦地发脾气,他同桌伤心地哭了半天。第二天语文课堂上,我在课件上播放了一篇文章,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发脾气,父亲让他在木板上钉钉子,完了又把钉子拔掉,父亲教导孩子,你发了脾气后给人道了歉,但给对方留下了像这块拔掉钉子的木板一样的永久的伤疤。以此教导学生不能轻易伤害他人。总之,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张同正.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J].现代阅读,2011(3).

[2]杨叔子.是育人,而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3]伍新春,叶斌.中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篇3: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也出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本文主要根据仔细研究相关的资料、数据以及深入探究农村数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两点有效教学视角下农村数学教学的问题,以及在有效教学视角下怎样开展农村数学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农村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也不断的份上变化,这时就要求老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做好导向作用,利用生活情境设立情境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4: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的教育是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这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心是推行素质教育,将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课堂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老师对学生的进行引导的教学课堂。要求老师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老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应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对自己所认为的重难点进行标注,对疑点和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方式变得有质、有效。

2.2设立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形式

在农村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资源较为缺乏,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很多知识学生都难以理解,但数学学科又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农村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情景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应该深度剖析数学教材,并巧妙的与实际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设立教学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立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加以充分的利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章内容时,设立小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等图形,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等,并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圆锥、圆柱,说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学方面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的完善,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努力和付出。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及时掌握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农村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兰.有效教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16).

[2]黎钊.生活情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小学),2016(07):154.

篇5: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1.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意

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学校校园中,师资结构有些不合理。一方面,在偏远山区的一部分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专业素质偏低,还不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也还是使用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老师有十分充足的教学经验,但是老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能满足当今时代教育事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改变农村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农村的教学中引入新理念非常的有必要,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1.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学校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都较为落后,教学形式也过于单一化,大多都只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都较为抽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讲解一些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生活情景来设立课堂小情境,给学生建立有新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将一切资源都利用起来,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篇6:浅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论文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为指导,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对农村中小学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快速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了解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的凸显,为实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一味的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必须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比较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1]说白了就是一点,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工具去获取信息,并能分析、处理这些信息,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校长成功办好学校的点滴经验的论文_教育理论论文  近今年由于国家对教育事业关注,特别是对教师能够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做了很大的实践和投入,在城市地区的教育中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就个人认为问题归纳起来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校

近年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都对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学校不知什么原因对硬件设备投入力度还是不行,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数量太少,辅助型设备基本不能保障,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心。其次,管理机制也出现了问题,就是采用了集中管理,导致了学生上机很少,教师使用机子也不多,造成计算机利用率较低。最后,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没有建立任何评价管理的机制。

(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

农村地区教师运用课程整合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教师并不清楚整合的目的,盲目的运用,结果弄巧成拙,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还有就是教师的观念太过陈旧,教师年龄偏大,运用新方法的积极性不够高。更为严重的是一部分老教师认为自己用不了几年就退休了,精力也不足了,学了也没什么大用了,这些工作让年轻人去做。由于思想认识的滞后,导致行为迟缓,学习效果较差。[2]其次,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导致了他们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感到非常繁琐,所以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最后,运用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必须需要一定的课件或资料给学生们展示,但绝大部分教师就没有能力做去制作,导致正常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延误教学进度。

(三)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生

首先应明确这种教学模式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而是体现学生课堂中的自主性,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自己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充分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农村地区落后的状况导致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太少,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解决建议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经济的影响,导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面临很多困难,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和有效地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争取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合理运用起来。

(一)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强督促当地学校对新型教育模式的运用,加强对乡镇小学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特别是要求学校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紧跟社会的步伐。其次,当地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邀请那些在假期义务实践的大学生到当地进行科学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一些教育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时间对乡镇及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也是推动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及其教学改革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加强对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毕竟教师是主导者,所以学校领导要改变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要。还应加强思想教育,争取培养教师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形成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

(三)学生多接受对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这种兴趣,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教师。学会善于自己思考问问题,对于不懂东西,尽量采用运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将它解决,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学生还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毕竟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教学理念,留给学生足够宽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后,校方领导能够改变计算机的管理方式,尽量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以便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

四、结束语

实现全国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不断创新,又要善于总结经验,一步步的前进摸索,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伟大改革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郑世良.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整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5).

篇7: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何丹丹

【摘 要】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整合现状,在建构主义和深层次课程整合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整合教学,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研究在此环境下语文知识教与学的新方式,探索一种在农村中小学中切实可行的深层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课程整合;合作教学模式

教育部提出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一系列举措让广大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去,近几年一些先进地区进入整合的深层次阶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更让人坚信整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占我国基础教育大半壁江山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大多还在浅层次阶段徘徊。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探索一种在农村中小学中切实可行的深层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是本文提出合作教学的初衷。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仅有的网络设备和机房使用不够合理(只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办公);其次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学校教学资源库无专人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忙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硬件维护);最后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落后,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教师培训落不到实处。

合作教学模式以语文为实验科目,在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增加教师课时的前提下,以先进的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编排课时、整合内容,两科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帮助指导学生在此环境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设备、资源、技术的问题,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目的性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合作模式确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快速进行深层次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合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合作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理论为指导

深层次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目标与内涵

合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帮助语文教师与学生迅速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让信息技术教师以合作方式参与到语文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将两科课时和内容重新安排与整合,将传统语文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转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师生评价总结、知识创新化展示四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教师共同备课,确定目标,准备资源

在备课中两科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分析适合什么方式学,需要什么支持),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语文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网络资料平台(将相关的资料和其他网络资源梳理重组,便于学生探索)。

2.教师启发指导、组织参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在学生被激起兴趣后,呈现由教学内容转化的若干启发性问题,介绍需要的工具、技术和资源,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问题为指导,网络资料平台为辅助,自主探究并形成成果(成果不拘形式可以是文本、演示文档等),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展示,并通过网络平台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协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成果。

此环节在网络教室完成,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情境与问题则由语文教师事先提供。学生在此环节完成了知识的一般学习,积累了足够的感性认识,进行了充分的语言交流,便于语文教师开展更深入的教学。

3.师生同评总结,深化认识;教师引导拓展,学生巩固提高

语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成果展示,让学生简明扼要的阐述,教师和同学可对其进行提问,并给出各自评价。教师将自己的课件进行展示对比,同时也能梳理所学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找出不足。随后鼓励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尝试总结,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对本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与总结。最后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此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由语文教师负责,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总结要到位,拓展形式应多样化。重点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说,指导学生会说。

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的试验还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期待老师们的参与和指导。在学科整合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别:重点名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批准号:[]-JKGHBZ-068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8)

[4]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5]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7-12)

篇8: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要求我们实现课程资源信息化,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课程资源由单一的印刷材料向网络资源过渡。在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主体。笔者在长期的电教工作中重点对建设语文课程资源网站方面进行了设计和应用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许多教师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20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课程价值的教学资源。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及网络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如何克服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不良做法,使之真正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一、信息技术带来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由计算机、通信、媒体相互融合而引起的高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后,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上引发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互动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由传统单一的“我教你学”转变为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新型学法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地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媒体由单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转变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载体师生由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和谐、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等等。展望整合后的语文教学前景,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将要产生巨大改变,或者已经初露端倪:

1.促进个性化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师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个体意识,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在辅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专题时,我们可以把报刊杂志上出现的许多活生生的例句及日常阅读时遇到的妙辞佳句编成练习,做成课件,用电脑和投影展示、分析,便于学生接受并很快形成能力。

在作文批阅讲评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习作事先输人电脑,课堂上投影并进行集体批改。师生一边读,一边找出问题,教师当即用键盘改正,所有学生马上从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种点石成金的效果是从前无法想象的,其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2.构建电子化语文教材

千百年来,一直以纸张为载体的语文教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光盘和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化语文教材,将以其储量大、更新快、便于携带而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布置课堂作文时,有时可以把图片投影到屏幕上,一米多见方,全班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其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口头或书面表达方式,进行说明、记叙或议论。这种方式扩大了写作的题材范围,也更易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之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在检查学生预复习效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无试卷测验”。我们精选试题制成幻灯片,课堂投影,限时完成。一般利用“幻灯片切换”方式,每次设计十题,每分钟播放一幅,学生手里没有试卷,只须交一张答卷即可。这种小测试,便于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体现了“短平快”的优势。

3.创设虚拟语文课堂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师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习不再囿于学校,课堂变得更加开放,依靠互联网和远程教学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全世界。许多学生家里有电脑,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习,同时与老师、同学保持联系。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把课件拷贝回家,或把网络相关资源摘录下来做进一步的综合研习。学生有佳作,教师也可以要求他们输人电脑,便于批改、整理、交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

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直观性强、信息量大,音形色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体验及其相互协调,开辟了新的教育天地,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整合后的语文教学还有值得思考完善之处:

1.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常常过于注重它的直观性,喜欢插人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图片,这比起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来的确直观生动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很容易被这些“小把戏”所吸引,从而分散了对授课内容的注意力,以致喧宾夺主。信息技术应该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而绝不是调味品。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进行诊释,创设教学情境,创造认知“冲突”,应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拓思路、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融于一体。

2.“人机对话”与师生课堂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当,课件便成了“教案搬家”,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的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教学艺术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精心筛选将要讲的话、要写的字变得更精练、更富启发性,处处体现主导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有它特殊的一面,好文章的深刻内涵和意蕴,不是能够图解的,相反容易因为简明直露而限制了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破坏了含蓄朦胧的不确定美。如果不切实际进行多媒体程式化课堂教学,就会淹没了学生思维的个性、教师教学的个性。无论计算机、网络有何等惊人的能力,它们永远不能取代人类。现实迫使教师走向教学意识的回归,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优化整合。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广大的教师努力地探索、研究、开发,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华.运用信息技术,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J].中学语文教学,,(11).

[2]余彤辉.关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3]陈钟樑.“不可替代”与“不能替代”[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4]管然荣.语文教学“科学精神”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4.

[5]鲁洪生.如何理解“个性化的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4.

[6]王本华.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篇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育理论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将单纯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向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一些尝试,在积极主动做好硬件、软件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采取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探究式互动式

一、对整合、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1、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同、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整合强调了对个体性的承继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自身特性,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同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

2、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多要素作系统的考察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还有一种相对广义的,即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融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这些个体在统一目标之下,经过精心的设计、培育和转化到和谐、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上,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呈现在教师教学行为上,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

二、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以来,国家编写了很多新的教材。我们学校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配置了专门的计算机室,放映室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多年以来,我校每个学科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探索,像:“快速作文法”、“启发式教学式”、“实验教学法”等等。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看到,这么多年的探索,都无法完全脱离开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溉的地位。在这样一种形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我们很多时候所说的用电教媒体上课,尽管我们的课是在有电脑的教室上的,但计算机和网络并没有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45分钟时间里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计算机只在其中偶尔充当演示或做练习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

三、在改革的路上积极地探索

本人近年来也在努力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本人的一些肤浅的经验。

通常在我的课堂上,一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自由分组”、“资源支撑,合作探究”、“对话交流,自主构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应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品质。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科学习任务,因而可以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将具体学科中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兴趣。教师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使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若干个步骤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每个步骤关键之处设计问题,只有前一个问题攻克了,学生才能去攻克另一个问题。如果问题浅白,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学生则会兴趣索然无味,就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有针对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其活动。教师应在思维的关键处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如在《花木兰》一课中,我应用powerpoint把卡通片《花木兰》的部分精彩内容用媒体剪辑到课件中,让学生首先有个总体的认识,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一种思考、急于想了解的状态,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然后在提出问题,“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代父从军?又是如何立下赫赫战功的?为什么到最后却又不受禄呢?”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讨课文,找出了答案,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2、明确目标,自由分组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当一大堆问题提出后,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这样既能保证绝大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制定学习计划和明确分工,应让学生明确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目标和有序的分工是完成探究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在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

3、资源支撑、合作探究

利用主题网站或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加工、网页上的很多信息不是全部有用的,如果学生只会把网页整个保存,而不进行整理、加工,这就不利于学生消化和掌握探究来的新知识。学生应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主题,下载和主题相关的信息,这里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传统教学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预习、重点字词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及总结”等环节来实现,在传统的教学进程中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老师只能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并就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实际能让学生自己默读和朗读的机会很少。要完成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默读和朗读,即全身心参与阅读过程。这里,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可以通过编制大量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课外阅读课件(通常称之为“同步阅读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教《背影》这一课时,我在课件里面设计了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范文,这类课件不仅能提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还可通过改变显示时间的长短和适当的提问与测验来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我讲解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后,除了让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以外,我就按照学生的能力高低,给每个学生从计算机中选择若干不同层次的阅读课件来进行学习。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阅读题。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这节课有事可做,而且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随时在计算机上查询,并且他们这时的查找不会是漫无目的的,这种自主、交互的阅读学习方式,从内容的选择到效果的检查都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既可以大大增加每一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全班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竞赛,通过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对话交流、自主构建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的很多,其他的问题(知识点)所知了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在局域网内,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每个小组向其他的小组成员发布自己小组收集、整理、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共享了所有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节约了学习时间,又培养了资源共享的意识,又会让学生在发布的过程巩固了知识,还会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在作文评议修改教学中,我们经常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评议和修改。或者教师范读一篇好文章,然后由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这些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的做法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每个学生的修改和评语都可以让全班同学看到并且都可以在终端机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5、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由于我们学校还没建立学校网站,我在教室内放了个留言簿,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上面留言,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在上面留言,有什么收获也可以在上面留言。每天我根据学生探究、交流情况,进行归纳,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方向,使课堂向纵深方向延伸,这部分内容既可作为课堂内容又可作为课外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篇1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论文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受到了广大中学教师喜爱,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呢?

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而作为这个平台的主导者,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展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综合素质呢?我想,我们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大环境下,提高信息素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二是同时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熟练地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排除一些常见的“拦路虎”,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三是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获取网上海量知识,了解课外时事、社会百态,洞察缤纷世界。要想把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素养之外,还必须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备课效率

众所周知,教材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要想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先备好课。传统的备课方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材料,用笔把备课资料写入准备好的“教案本”里,然后再结合“一张嘴+粉笔+黑板”的模式进行授课。这样的备课形式既花费时间,又没有任何特色,其效率和效益可想而知。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这一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中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学会使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充教学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用“一张嘴+粉笔+黑板”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一个教学平台中,教师只用自身的语言和体态模拟简易的教学情境,而不能使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多媒体等设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显然非常单调,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视觉、听觉等角度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随机整合,把整合变成随意的、简单的结合。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师要明确整合的概念,理解整合的真正意义,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让教师自己首先融入到信息技术中去。许多语文老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已经基本定型,要适应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可能会有些难度,更不用说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了,因此,会产生简单利用信息技术凑合、以表面形式没有内容实质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现象。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能只在形式上敷衍,要讲究实际成效。语文教师要合理地根据语文教学教材的需要,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选用合适的信息资料,采用得当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同时语文教师要注意信息量的把握度,信息量不宜过大,要适中,要选择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信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许多语文教师对学科整合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效果缺乏信心,认为学科整合只是随便应付的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这个崭新的教学模式有耐心和信心,不能只凭一时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对这个新教学模式的成效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日积月累,从点点滴滴的成果中体会这种教学模式的乐趣。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崭新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我们一定能够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为语文教学增添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檀爱民、李开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9)

[2]李青.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天中学刊,2004(05)

[3]吕育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初探[J].河南科技,(07)

[4]昌有.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科技信息,2007(09)

篇11: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做法与体会论文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做法与体会论文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大胆实践,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做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研究教学设计。

1.1、建立先进的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广义上的课程整合是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有机联系起来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整合的关键就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这就要求在构建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2、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而对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质的正确理解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就应做到:①要积极进行自学和参加培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②主动吸收科学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最新发展,提高自身的学科修养;③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对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进行整合。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我们的课程整合要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不仅仅要感到教师好教,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好学,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探索研究、问题提出等,使学生始终处身于一个“问题”的环境中,激励其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自觉的求知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在“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中完成掌握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后要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形式

2.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整合。网络的飞速发展,其中的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利用校园的Intel网、局域网内WEB和FTP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库提供的电子书籍,教育网站,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论坛及各种素材等进行舍取与重组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扩展了教学环境,又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整合也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的能力,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实现对事物的分辨和了解。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其主导作用,在课前对所需资源、网址等要进行整理,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不到于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胡碰瞎撞,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工具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加工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利用。如在高中生物“遗传病与优生”的一节教学时,我挑选了“先天遗传性聋哑病”为例让学生对该病的所有情况进行网上搜索,学生找到了大量的有关该病的文字介绍、图片、病例等,最后让学生用计算机内的Office Powerpoint编辑成幻灯片进行演播汇总,使来自不同学生搜集的信息得以组合,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认识,懂得了优生的意义,最终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提供的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一种比较合理可行的整合。

2.3、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整体统一与团体协作。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学生间的学习不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达到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可以的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喜爱的网络音视频即时通迅工具QQ、UC和MSN等既可实现交流的目的又可降低使用专用教学通迅平台的教学成本。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前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尽管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在教学中有所体现,但要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全面推广,要使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课程整合在教学应用中做到人人参与,得心应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3.1、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还不够熟练,不能完全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硬件操作。尽管计算机的应用近几年在农村中小学有了全面的应用推广,大多数学校有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没有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操作基础,个人自学有较大难度,学校供给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教师实践上机操作也受时间限制,另一方面,校本计算机教师培训没有强制性进行,所以教师可学可不学,没有足够的学习激情,再者由于水平层次不一,培训内容周期较长,使得在现有条件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局限于部分教师和个别课目,有时上课还需要信息课教师进行专门操作,就谈不上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合理实施。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教师计算机的应用应该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应该制定详细的校本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能;②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并安排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辅导;③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堂教学,通过赛教、示范课等进行激励;④学校应有专门用于设备添加和改造升级的资金,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2、农村中小学没有专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机构,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理解不透,再加上这方面的培训机会少,认识模糊,所以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淡薄,仍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育管理者在常规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没有更深更科学的评价,教师也懒于钻研,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先进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缺乏在教师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使教师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充分认识在教学中的有效性;②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领导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收集,并对教师进行培训;③制订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融合到教研教改中去;④制订每学期一个教师只少上好一节信息技术与该学科整合课。

3.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结合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但是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学校资源匮乏,更新较慢。如中央资源库、全国大多数名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等都是要收费,不能免费获取,校内资源库的建立,由于技术资金缺乏也难与师生共享。目前对少量购买和收集的免费资源也只能用于部分教学,大多教师还处在单打独斗,同时也只能局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建立校内、校际、城域教育网站间的资源共享,并能相互交流;②国家在加大教育硬件投资的同时,开放免费的共享资源库,并能及时更新;③由于教材教法的不断更新,做为一门技能,提倡教师个人进行资源收集;④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并能在本地教育网站上及时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来就是一次教育思想的伟大革命,随着国家对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大量资金投入,我相信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提高,通过更进一步的实践,会迎来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美好的明天。

篇12: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教育论文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原则 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和策略,对于充分认识建构主义学习、教学理论,对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1数学教学原则

Vonglasersfeld(1991)曾针对如何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笔者将其精华部分归纳并结合目前院校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了解学生有什么

如果我们认同建构主义,假设学生必须建构自己的知识,我们就不能再假定学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即使是婴儿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们用来建构更多知识的唯一基础.所以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和经验.

(2)认真聆听和应对学生的回答

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老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或“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

(3)了解学生怎么想

教师若想改进学生的概念及其概念的结构,需要先试着去建构这个学生的思考模式.学生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一般化的,但在假设该学生适合某种模式之前必须县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不能任意假设学生的想法是简单或显而易见的.

(4)制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对解题有食髓知味的经验

通常学生一开始对解题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若要培养学生对解题有深入探究的.兴趣或动机,教师就要去创造局势或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或经历与解题有关的乐趣.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没有兴趣而教师只是简单的去应付,这种教学对学生的概念发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5)问得很建构

问学生是如何得到他们的答案是一个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何得到,有何用意,能否举例等,而少问学生会不会,懂不懂,对不对. (6)奖励耕耘甚于收获

成功的思考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成功的思考即使是基于无法接受的前提也应给与奖励.

为了去工解和欣赏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有几乎是无限弹性的心理准备·因为学生有时会从教师无法接受的前提开始.

(7)了解与熟练并重

区分训练与教学并非表示没有训练的空间,训练总是有用的,但训练本知并不导致了解.一个人除非他已经自动化了一些基本运算,否则他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但是如果他只有把一些基本的运算自动化而没有抓住背后的概念他也不能成为数学家.训练与教学要齐头并进.

2数学教学策略

有了原则之后,数学教学何时开始,何处开始,怎样开始等问题是教师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基本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外在环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数学课程的特性、各个单元的重点等等来选择适当的策略.这里介绍了一些可行的策略以供参考:

(1)重点式

把传统教不好或不好教的部分拿来“死马当活马医”.即使实验效果不好也不会比传统的,方法差,当然效果好就更好了.

(2)渐进式

先从自己觉得最有把握或最有信心的部分下手.慢慢积累经验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渐进策略.

(3)革命式

不管是怎样的班级、单元内容都全面的采用革命式的建构教学.这种方式挑战性高压力大但相对的进步也比较神速.

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努力形成广大教师具有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科观”.具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二,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第四,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第五,让现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六,要让学生实现“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

第七,重视并努力使用计算机科技,等等

篇1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教育论文

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很关键的一个阶段就是小学。识字、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对小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水平的分析可以发现,词汇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需要学生把学到的词汇运用于生活实践和作文写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逐渐提升作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只要求学生参照题目进行写作,但却容易忽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因此,很多学生不会写,也不会表达。这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写作课比较枯燥,小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经常对写作存在敷衍的态度。加上小学生本身知识面较窄,对字词的把握有限,就造成了写作上能力的欠缺。实际上,如果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引导,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也不会很难。

1.指导的成人性

我们多数老师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总是要求学生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中心要明确,主题要突出等。致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成人的阴影。镜头一:《我再也不妒忌别人了》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写自己总是妒忌成绩优秀的同学,看到这些同学心中就涌起莫名的愤怒。教者指导时,当面批评小作者思想上存在着缺陷,应当反思自己,应当使主题更加纯洁与健康。我们想想,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存在着妒忌心理,有什么不好?这又怎能说是思想不健康呢?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写作教学指导是不是成人化了

2.指导的繁琐性

小学写作只要求学生能过语言关、内容关、条理关即可。因此,我们教者应经常打开作文本,读读小学生写的话,看看其中的内容,想想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应当重复罗嗦、频繁复杂地进行写作知识术语的指导。镜头二:《一件令我后悔的事》,小作者写一次雨中,自己前面有个女孩未打伞,很想帮助她,但男女有别,于是决定超过她。此时班主任帮助了她,用雨披为她遮雨,班主任脸上充满了喜悦,而我心情十分沉重。结果班主任因遭雨淋感冒了。唉,我真后悔!无论从语言、内容、条理上,这篇文章都可算是一篇佳作。但这位教师在指导时,却提出这些疑问:①你不想帮助的详细原因是什么?②这是你看到的吗?③你的心情沉重是不是过于简单?④你这篇文章的立意是什么?总评:你的内心感受写得不具体、不真实;文章的立意、布局不明了。这么罗嗦、繁杂的指导,学生怎能不厌烦呢?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如此重视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因为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和写作能力直接相关的,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拉近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写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部分。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以后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写作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外界的认识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和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分不开的。通过小学语文写作的学习,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逐渐学会捋顺自己的思想,并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策略

教育改革明确规定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因此教师也在不断探究写作教学的改革策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体会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写作除了具有厚实的内容之外,还要具有可观的外表。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写作目标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外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热爱生活和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写作是抒发思想的一种途径。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特别重视观察的作用。比如低年级学生要从看图说话学起,首先要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先理解图片要表达的含义,再用语言的方式总结图片的思想。而高年级的学生写作则更进了一个层次,需要学生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写作《我的爸爸》这个题目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在教室放映了一个短片,看完后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我爸爸”的形象,在认真回忆的情况下,学生们心中的爸爸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对生活里常见的人事物便不会熟视无睹了,写起作文来也有话可说,并且还能从内心发出声音,使作文的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真挚,引发读者的共鸣。

2.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写作环节

写作归根结底是对生活体验的抒发,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比较简单,无非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两部分,但是简单的生活当中,小学生仍然能够对生活产生一些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写作。例如在指导“我的童年”这样一个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童年进行回忆,童年的趣事和难以忘记的人都是回忆的重点,在进行回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然后在班级进行游戏活动,重现这样的童年的趣事,在对往事进行再现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感受,区分现在与以往感觉的不同在哪。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层次感,而且会投入感情。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增加阅读量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小学生年龄太小,阅历自然不够,对外界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这时候要想充实头脑,必须借助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完成。比如,教师在指导写作“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时,由于小学生没有去过太多的地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或是在课堂上放映一些纪录片,甚至是一些图片,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然后课下找来相关的图书增加知识面,在这些知识的普及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写出一篇好作文。

4.通过评价培养学生扩展思路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和评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对作文的评价,一方面是指出了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另一方面,教师的鼓励和褒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展思路,例如,作文题目是“我喜欢的一个人”,教师就可以当堂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评价,让学生重新思考这个作文的写作内容。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作文水平提升的一个过程。在教师长期的引导和指正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升,长此以往,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会充满热爱,从而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在写作中,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简练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写作关键点的教学和指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写作习惯,在对这些写作策略长期的贯彻和执行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指日可待。

篇14: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教育论文

课程改革既要改变教师的教,也要改变学生的学,同时也改变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由于过去数学教学大纲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以及传统教学因其单一性、封闭性、依附性过强,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不足而受到了批判和质疑。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但是,一系列的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第一,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庭中,父母离异、长期外出打工、县城经商等,留下未成年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养于亲戚朋友家。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形成了一个“隔代”管理或监护管理的怪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管不了、不好管或不敢管。常以“不是我的孩子”为托辞,这样的孩子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中,又怎能不“与众不同”呢?

第二,来自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教育基础差,经济底子薄,加之,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材、教法,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观念,以及新课程内容的教法思之甚少,做之更少。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部分仍然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

1.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全面落实

目前,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新的目标观没能真正确立,在数学课堂中对目标把握不全,一进课堂,就开始把目标紧紧锁定在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上,他们手里拿着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旧观念,完成的是老目标——知识与技能。他们有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却总不愿也不敢花时间等待,认为这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却不知自己的目标是一种片面的目标。这在小学不同年龄的教师课堂中都有表现。

2.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

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讲解、练习加作业。还有的教师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习惯使用相配套的教育资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所以课堂上教师只是讲得多、演得多,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3.教学方式注重形式实效低

新理念所倡导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情况表现以下两种:A、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由于受“灌输式”教法影响,学生已养成等、要、装的依赖思想,课堂上不习惯发言,不会发言,不习惯表达意见,不会表达看法,不习惯互动,不会互动,不习惯质疑,也不会质疑,这一类很让人担忧。B、更多的一些课堂,在学生们学习中已出现新的学习方式,从形式上看,教师在课堂中能创设情境,课堂中不时出现探究学习影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然而因内容空泛,缺少启发性,仍处于浅层次的水平,多是形式而已,哪能谈得上深度与质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家长素质,转变观念

孩子是否能成人、成才,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认识

教师长期拼搏于“应试教育”中,对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还有诸多难以适应的地方。比如“应试教育”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要使数学新课程能在农村小学顺利有效实施,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教师们的认识问题,因此要抓好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两方面认识。其一,目前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尚不成熟,分数至上观念并非一时半会就能转变,但许多在新课程方面率先实践的同行们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不矛盾,新课程也需要成绩,只是更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其二,要明确数学教师角色。新时期,在课堂中数学教师也是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而不是传授者,课堂不是教师的演讲场所、表演场所,凡是学生能表达、能动手、能完成的内容,要坚决让学生独立完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课堂等待技巧。

2.开展活动,促进教师发展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不高,致使部分教师在践行新课程过程中失去了信心,迷茫了方向,有的走回了封闭、传统的课堂教学路子;有的停滞不前。一要加强培训活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是必要的,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可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吸收新知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二要加强竞技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品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把教师对课堂教学钻研推向深层次。

总之,课程改革要在农村小学发挥其作用,社会、家庭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齐抓共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要主动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之中。

篇15: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论文

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论文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克拉玛依大火到目前的校车安全问题,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做出了要求,并把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设定为“安全教育日”.国家会根据时代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对我国中小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其中以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常识、体育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疾病传染为主要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认清生活周边的安全隐患,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都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遇到危险事情要怎样处理与应对。但是当学生真正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由于其年龄较小,遇到危险不能冷静分析,使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习,把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汶川地震中的最牛校长,在平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演练,并在注重对学校建筑的维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该校2 300余名师生无一伤亡,教学楼部分坍塌。创造了汶川地震的奇迹。学校除了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可以请警官定期到学校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传达目前生活中出现的新安全隐患。学校可以采取校园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

三、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为了使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够有序开展,学校要做好对安全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由于其教学内容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做到及时检查,教师也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程也要进行不定时抽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得到有效保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学校要对积极展开安全教育的.课程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占用课程的教师进行严厉处罚。

2.合理准确评价。学校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使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学校应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本组教师互评和其他组老师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评价。也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家长组织起来对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进行评价。在找到适合本校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之前,学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3.及时汇总所得成就。在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老师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成果向学校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汇报,让学校看到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学校及安全教育教师要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出管理工作的不足,并对优点进行有效保留,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四、结语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习安全知识,让中小学生对周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了解。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情景剧、掌握安全隐患主题班会和安全知识讲座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其次要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最后要对管理成绩进行及时的汇总,使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步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世清。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时代教育,201(36)。

[2]马爱兵,史小兵。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治学院学报,201(21)。

[3]张光平。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机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试论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策略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