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共含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昌信洞电眼土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篇1: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二胡在戏曲音乐伴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很多独特的技法、特性音以及伴奏方式,都是通过长期的视、听、练,研究、探索,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演奏的技巧。

一、正确解决两个“特性音”的音准

在戏曲音乐中,最能体现其地方特色的就是“7”与“4” (按 5调式主音排列而定)两个“特性音”了。这两个音在高低位置上具有一定游移性,在演奏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在戏曲伴奏中,特性音的游移规律是根据其唱腔或伴奏旋律的走向而定的。即:旋律上行时,这两个音随着曲调走向趋势向高游移,旋律下行时,这两个音向低游移。如:

这一旋律在演奏或演唱时,它的两个特性音(第一小节第二拍与第二小节第二拍)均是下行级进,(从4―3与7―6)故应按小半音的音高对待,在演奏时,(二胡为5 、2定弦)其第一小节的第一拍降7 与第二拍前半拍的 4 这两音之间正好构成了纯五度。因之这两个音正好用二指演奏。( 4、3 )两音演奏时,是采用了小二度二指抹音向下游移,从而奏出了比较圆滑流畅的下行旋律进行,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 7 音不存在微降。而是实际降低半音,这个 4 音也不存在微升,而是小半音向 3 音游移,这种游移是具有确定性的,有规律可循。

同样,在二胡演奏中,它的 4 、3 半音为小二度,演奏时不能用常规的指法演奏(常规指法是 4 音用二指,3音用一指),而是运用特殊的半音同指(二指)抹音演奏,使其向它的下方音游移靠近,同样谱中的7音不能是微降,而是从降低半音的 7,游移过渡到 6 ,最后终止在主音上。同样降 7 与 6 音,纯属小二度过渡,故在演奏指法运用上,也应用超常的游移指法才好。如:花梆子就有这样的谱例:

谱中的(34)之间的关系属大半音,(54) 之间的音程也是大半音。这个 4 音可以用微升 4 去对待,演奏时,3 与 4 之间的指距不能靠近,同样 5 与 4 之间,演奏时也应准确把握手指之间的音位。

总之,戏曲音乐中的这两个特性音的音准问题,具有其特殊的灵活性,在演奏中,特别是它们的半音关系,既不是像十二平均律的半音变换,又不能像五度相生律那样的演奏规律,它很像纯律那样在音准上的调整、协调,但又不完全属纯律体系,而是具有独特的游移性,随着旋律的走向,进行音准的游移,从而构成了它独特的音程、音准关系与剧种风格。

二、解析撸弦技法

在戏曲音乐伴奏中,板胡处于主奏地位,在演奏时,有一种特殊技法,艺人们称之为“撸弦”。其演奏方法是:左手手指在弦上按音位时,运用手指在弦上的压力大小,而决定音的高低。压力愈重,增强了弦的紧张度,因而声音愈高,若用压力不当,音高则得不到改变,音自然就不会准确。

上述特殊技法也适用于二胡伴奏中。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多以5调式为主,而作为调式主音的5音(特别是高音5)是剧种音乐中的骨干音,对演奏这个调式骨干音时,根据剧情和音乐需要,进行不同技法的调整,特别是若遇到激情奔放的音乐时,即用了“撸弦”的技法来演奏了。这种技法的运用,通常一般情况下运用四指(小指)较多,比如有这样的乐句:

上两个谱例中的 5 音,在实际演奏时,(1 、5弦)其用指方法概括的讲,即:小指按在 升4 的音位上,通过压力,改变弦的张力,从而演奏出 5 的音高。(也正如古筝演奏那样,左手在 3 的音位上,加压带揉,奏出 4 的音高。)

“撸弦”技法,可以在左手按弦的四个手指上,均可运用,但经常运用最多的乃是小指撸弦,主要是由于剧种的调式主音 5 经常在曲中出现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小指撸弦,多以半音增高常见,比如小指按在 升4 的位置上,经过加压“撸弦”后,升至 5 的音高,如果撸弦的指力过大,则会使音继续升高,因之,运用这种撸弦技法时,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效地控制手指“撸弦力度”,使之适可而止;二是要有良好的耳音,辨别音高的误差,以求正确的音准,同时在右手运弓方面,力度要相应配合,给予一定的拉力,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充满激情与活力。比如在碗碗腔的慢板中,就有这样的谱例:

上例中第二小节第一拍的七度大跳音(2 、1),就是运用小指“撸弦”演奏的(5 、2定弦 ),继而从 1 到 6 (2、1、6、5)的小三下滑、同样是运用小指演奏,小指在演奏 1 音时,实际上是按在7的音位上,用力重压(撸弦)之后,改变音高而获得1的音响效果。随之小指从 1 的音高滑到 6 的`音位,这种重压(1)轻按(6)相结合的演奏手法奏出的音乐既生动又柔和。生动处,在于运用了“撸弦”技法,使音乐有了动力感,生动活跃。柔和处,在于四指三度下滑,充满抒情流畅、委婉柔和的感觉。像这样的唱段乐句,从谱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但从演奏上讲,要奏出风格韵味,就需在演奏技法上下一番工夫,单单一个乐句,但左手的演奏却不简单,其小指按弦的力度变化(重压,轻柔带滑指……)、速度都要做到适度才好。

三、包腔的演奏

所谓“包腔”,就是根据演员所演唱的旋律进行相同的纯旋律伴奏方式。“包腔”的演奏往往需要伴奏员与演员极其默契地相互配合。那么如何使主旋律达到通顺流畅,二胡上达到“如同人声”的效果呢?

首先,认真聆听他们的吐字和行腔规律,按照演唱的特点,在谱面进行应有的补充和标记,加入必要的音型和表情记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奏。学习其主奏乐器――板胡的演奏手法,聆听板胡包腔的韵味。在演奏戏曲唱腔时,不能单靠谱面演奏,而是需要灵活的演奏手法,力争与演唱者做到密切配合,从而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在演奏实践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一些滑音、装饰音、重音等,使二胡演奏技法更加丰富多彩;与演唱的行腔、吐字紧密配合,也显得韵味浓厚。另外,除了掌握一般常用的演奏技巧,还需要从语音、四声等方面增加知识,以便于在实践演奏中运用。通过长期实践,就更应要奏出戏曲的“神韵”。韵从何而来?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学习,既要掌握行腔规律,又要重视各种演奏手法的运用,再对语音、声韵进行研究……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悦耳动听。对于行腔中的旋律,曲调走向,以及吐字、韵律等等,要进行分析研究,多次进行实践演奏,与唱腔紧密结合,进一步熟悉唱腔的结构与规律,才能奏出陕西戏曲独有的韵味,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胡作为旋律乐器,在戏曲伴奏中必不可少。在很多特殊情感需求下,它可以独立并充分地完成剧中人物对情感的表达。在伴奏中二胡的应用能帮助演唱者有更加突出的表现,使戏曲音乐更加生动、细腻。

篇2:浅谈戏曲伴奏中二胡的作用论文

浅谈戏曲伴奏中二胡的作用论文

一、二胡戏曲伴奏相容作用

(一)和其他乐器在伴奏的过程中体现情趣性。

目前来说,戏曲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较广阔的文化形态,不仅呈现出复杂性,同时也存在多样性。不管哪一种乐器的伴奏方式,都应该充分融入到戏曲乐队中或者特定戏曲中,但是在我国的戏曲演绎以及变化中,情趣一直都被放在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应用传统评判标准对戏曲乐队在伴奏过程中的效果进行鉴赏,而二胡在演奏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的是弓弦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对戏曲音色效果进行充分展示,并且创造出有灵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音色介质渲染戏曲背后的故事。

(二)和其他乐器在伴奏过程中体现相融性。

由于戏曲在伴奏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就会进一步体现出戏曲唱腔特点存在的差别,而不同乐器的器乐性也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对此重视。大多数情况下,以二胡为主演器乐对戏曲进行演奏时,会进一步将唱腔自身的特点充分提炼出来,合理地借鉴戏曲风格技巧,目的在于有效地突出二胡的特点。二胡比较独特的地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二是音色。

(三)二胡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包容个人情感以及故事背景。

在对二胡戏曲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作曲家只有在对民间戏曲音乐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将艺术情操和艺术个性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再进行创作。这是作曲家个人智慧的产物,它不仅表现出戏曲风格,同时还体现作曲家在审美上的追求,个人的思想情感相对来说也比较深刻。

二、二胡伴奏在戏曲艺术中的区分作用

(一)具有着情趣展现方面的作用。

因为戏曲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二胡的风格也存在着不同的定位。针对某一支曲目所具有的韵味进行演奏,不论情感是激昂的,还是悲怆的,较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乐器自身的'表现力。比如:箜篌的音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偏向于清亮圆润、轻柔雅致;古琴具有比较广泛的艺术表现力,乐声古朴、富有穿透力;板胡的音色较为坚实、穿透力也比较强,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中,板胡也是重要的伴奏乐器。而琵琶自身的音色具有十分强的穿透力,并且传播距离也较远,其在一些高音区传播地更加明亮,在中音区比较融合,在低音区的音质较为醇厚;古筝比较适合演凑声色悠扬的曲目。二胡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能够表述较为悲惨的内容,同时也能够直接地营造出气势壮观的意境,而且由于音色比较接近人声,所以具有显著的情感表现力。

(二)戏曲主要采用音乐对情感进行表达以及深化主题。

戏曲主要通过音乐对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相应的表达,对于二胡,应借助其自身器质性对不同的戏曲做出对应区分。就我国传统戏曲伴奏乐器而言,由于音色以及基调自身的表现力存在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戏曲之中伴奏乐器也并不相同。比如:我国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为京胡,豫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为板胡,越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为二胡。由于二胡音色具有着深沉感,同时音质也较为细腻,具有奔放和忧郁的双重气质,能够对情感进行更好的表达。所以在对戏曲进行配乐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要乐段应由二胡来执行,比如《二泉印月》《赛马》等作品,就是二胡的代表性曲目。

(三)二胡具有着基调区分的作用。

通过将一些曲目贴上对应的情感标签,能够使其在日后的欣赏过程中被区别对待,比如对于二胡曲风的作品(秦腔主体随想曲)而言,该曲的引子位置主要采用秦腔中比较常用的音型,对其百里秦川进行描绘,与此同时也预示着激昂的主基调。但是在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之中,在音乐开展中引用二胡自由散板的方式,对主人公情绪变化以及场景转折方面增添了一抹灰黑色,使其具有较为强的震撼力。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二胡不仅能承载曲目的表现张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伴奏效果,从而更容易对曲目基调做出判断。

三、总结

通过分析研究后可知,在我国戏曲演奏中,二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便是一个“伴”字,由于二胡的音域比较宽,作为伴奏的乐器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辅助演唱功能,同时也不会喧宾夺主,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主次分明的印象,使整体的演奏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篇3: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的应用

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的应用

摘要:二胡、民歌与戏曲均属于我国的民族音乐范畴,同时也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三者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并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造诣。并且,在当今的发展中,民族音乐虽然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但仍然处于稳步的复苏阶段,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突破。融合则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出路之一,毕竟多元化是时代的主题。本文将以二胡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民歌、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运用,并结合笔者经验探索各类作品的演奏特点,从而探寻二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二胡;演奏;民歌;戏曲

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丰富的音乐形式而著称,如民歌中不同的方言与多样的形式,再如戏曲中各式各样的唱腔与板式。二胡当然也是如此,除了不同的种类以外,在音乐上也有着极为多样的风格。但是近年来,随着二胡演奏技术的进步,我们在演出或者教学时往往会选择技巧较为全面的乐曲演奏,从而忽略了二胡乐曲风格多样性的特点,长此以往虽然在技巧上可以获得突破,但却割裂了艺术发展的群众性,使二胡的圈子不断缩小,这样也是不利于二胡长久发展的。“声腔化”是二胡的演奏特点之一,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更多人们容易接受的元素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学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更可以让二胡的艺术风格得以扩展,使更多人喜欢上这门古老的乐器。

一、我国的音乐环境分析及二胡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不论在哪一个年龄段,学习一种乐器往往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体现。在此,民族乐器相比于西洋乐器则更为受到人们的偏爱,其原因有二:首先,民族乐器源于我国本土,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在理解音乐时也会有文化上的优势;其次,无论是吹奏、弓弦还是弹拨类的乐器,民族音乐都极为注重意境的展现,所以,民族乐器也是修身养性的首选。与此同时,随着在相关文化政策的推动下,民族音乐在我国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趋势,尤其是在戏曲方面,“戏曲文化进校园”、“戏曲文化周”等活动使原本小众范围的戏曲推广到了全国以及全世界,这也是极具里程碑的意义。当然,在戏曲的光辉下,其他民族音乐也并没有落寞,如民歌的发展,各类的民歌音乐会以及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使得民歌中的各类歌曲也被人们随口哼唱、朗朗上口。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环境良好,尤其是在戏曲、民歌方法取得了相对较大的进展,而这对于民族乐器中的主要二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从二胡近几年的发展方向来看,技巧还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与演出选曲中可以看出,许多专业人士偏爱选择像《雪山塑魂》、《三门峡畅想曲》这类技巧性比较全面的乐曲,这也使得二胡的技巧在近几年获得了较大的突破,新的高难度技巧孕育而生,如快速大跳换把这类炫技类技巧的使得二胡的观赏力获得了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分的重视技巧则会忽略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而二胡则是非常重视这两项的表现。与此同时,这样的快速发展势必缩小了二胡的乐曲风格,高难度的技巧性也让很多二胡的爱好者望而却步,这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融合与借鉴则是二胡获得更广泛推广的最好途径。

二、民歌、戏曲元素对二胡音乐发展的优势分析

选择二胡与民歌、戏曲结合的发展方向并不是空穴来风。众所周知,二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唐朝,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与民歌、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歌方面,二胡自发展之初便源于民间,并且二胡也从来就不缺乏民歌类的作品,如我们熟知的民歌《茉莉花》以及赫哲族民歌《渔舟欢歌》等。并且,最重要的是随着二胡的发展,闵惠芬老师对二胡“声腔化”的'研究极大的增加了二胡与歌曲的容错率,为二胡与民歌的进一步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戏曲方面,二胡更是有着极大的优势,自古以来,二胡与戏曲都是互相伴随发展,戏曲选用二胡进行伴奏以此来衬托音乐中的环境与气氛,而二胡则借鉴戏曲中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当然,选择结合民歌与戏曲并不等于完全的抛弃的技巧。从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胡目前所缺少的并不是高难度的技巧,而是乐曲的内涵,民歌丰富的情感与戏曲广泛的内涵正可以弥补二胡演奏中的不足,则很大完善了二胡的演奏体系,使技巧变得更加全面。其次,随着近年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各类民族音乐都在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其主要的方向则是群众性与欣赏性的结合,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胡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选择民歌与戏曲也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简而易懂的乐曲也更容易使人喜欢上二胡,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民歌、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

(一)民歌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

民歌元素在二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民歌为体裁的二胡作品之中。这类作品最注重展现的便是乐曲的意境以及声腔化的演奏。如上文提到的根据民歌改编而成的作品《茉莉花》和《渔舟欢歌》,两首歌曲都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根据不同的民歌风格调整演奏时的技巧。如演奏北方地域的民歌时,拉弓时尽量加大弓子的长度,运弓的速度也要加快,这样便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宽广,从而体现北方地区豪放的特点。相反,在演奏南方民歌时,左手的动作尽量放缓,最重要的是滑音的处理尽量更加圆滑,这样便能体现南方地区细腻的特点。与此同时,揉弦的幅度也能够控制声音的宽广程度,大幅度的揉弦可以使声音更加宽广,反之会变得细腻。声腔化的处理也是民歌类作品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民歌由人声演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对于事情的叙述、有哭泣,也有激动与悲伤。而二胡极似人声的音色也能够很好的予以展现。所以,在演奏作品时,我们需要根据作品的人声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如根据民歌改编的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中需要运用跳跃感的演奏来表现陕北姑娘“兰花花”活泼的性格,而当故事进行到抢亲的时候,则需要加大揉弦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反抗的情绪。所以,对于民歌的演奏归根结底还是细节上的处理,这是因为民歌的旋律简单,节奏也不复杂,如果不注重细节,演奏出来的效果则会与普通乐曲无二,从而失去了其本来的艺术价值。

(二)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

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运用最为广泛,这离不开两者近千年来相互依存,互相进步的良性发展关系。自古以来,二胡便戏曲中烘托环境、衬托声腔的最好选择,在长时间与戏曲合作的同时,二胡也形成了独立的演奏风格,以阿炳先生的《二泉映月》为标志,二胡也真正的摆脱了配合、伴奏的命运,走向了独奏的舞台。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胡独奏风格的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戏曲声腔的影响很多,如知名作品《河南小曲》便是结合河南豫剧中曲剧的唱腔的特点并结合伴奏乐器坠胡的演奏特点而成的一部作品。再如我们熟知的《长城随想》与《豫北叙事曲》,这两部作品都由刘金文先生创作,虽然作品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但两部作品均结合了戏曲中托腔、跺句等手法,凸显了较强的民族特点。戏曲元素是民间音乐的体现,而二胡最初也是源于民间,这便直接证明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永恒真理。只有融入民间才能了解人们真正喜爱何种风格的音乐,艺术才能够真正的得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民歌、戏曲元素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从举例中可以看出,民歌以及戏曲在二胡音乐中的应用原本就拥有着相当丰富的作品,而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为主的时代里,二胡作为民族音乐中的当家乐器,唯有融合更多的艺术形式才能够更加符合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笔者也将会继续对环境进行分析,与时俱进的寻找二胡更为有效的发展方向,从自己做起并付诸实践,为二胡艺术的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4:浅谈小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浅谈小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在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小打击乐器排练了好多的歌曲或乐曲,在培养学生音乐感、节奏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在歌曲《天路》中,切分音的节奏不好掌握,特别是连续的切分音,我就准备用铃鼓来完成这个内容。【铃鼓是用木质或金属材料做成圆状,一面蒙皮,在圆状的柜上开有小孔,装上小铜片。铃鼓的音色轻快明亮,穿透力很强,可以演奏表示许多复杂节奏及表演花样】。它也有很多的技巧,如摇、搓、抖。铃的声音要统一,这个统一就不好练习。要求声音要整齐,练得不好就是发散的声音。在切分音的中间音,要求发出长音,这样就要求铃鼓的抖音要均匀。在一个班级中,有节奏感不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敲三角铁,一拍一下。【三角铁是用一根金属圆棍(实心),弯曲成等边三角形,留出一个角的接口处不闭合。演奏时,用一根细带将三角铁提起,另一只手用一根金属细棍敲击,奏出清亮的金属声】。三角铁在乐队中作为色彩乐器使用,为乐队增加兴奋的气氛,为乐队增添明亮的光彩。三角铁的技巧有连奏、声音的控制、单击。我在编配中,让三角铁敲第一拍。再利用梆子敲后一拍。梆子是由一根扁圆状的木棒(长约15―20公分,略粗),一根圆木棒(略细)组成。也有用一个挖空的长方形木盒、一个带圆头的木槌组成,敲击时发出清脆有力的音响。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在我们艺术职业学院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有很多音乐条件一般的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对音乐节奏更加敏感,这些就是我们当教师所考虑的问题。要知道,音乐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的培养熏陶是完全可以得到发展和加强的。因此,对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想好多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音乐的渴望,引导和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通过小打击乐器的练习,使学生对音乐更加喜欢,也会为自己能亲自加入到音乐之中,而感到快乐和幸福,让我们都能更好地运用小打击乐器,在音乐的海洋中欢泳!

篇5:浅谈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浅谈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撰稿、摄像完成之后的编辑工作,也称之为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完成电视新闻作品的必要步骤,它不仅是保证制作质量的技术处理过程,也是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过程。电视字幕不仅是一种对节目装饰和说明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功能配置上谈起

电视字幕作为新闻标题出现较多,通常是一则消息的点睛之笔,对新闻内容起到强调、解释、说明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构图元素,还可以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具体功能如下:

(一)传递信息、突出主题

电视字幕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它以文字符合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是对声音与图像所表达的强化和补充。如:摄录的同期声素材里面,被采访者由于方言、口语等原因造成的视听误差急需解决怎么办?那么,我们在屏幕下端配上被采访者言语的字幕,说明一下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字幕被电视这个媒体广泛使用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首先,是电视连续剧的使用。很多国产电视连续剧,特别是双语电视连续剧整篇累牍大量的使用字幕,不仅让各国观众清楚的了解演员的对白,而且还能看懂带有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对白,大大的增强了电视的观赏性,烘托了电视剧的气氛。以往我国的很多优秀电视剧演员,由于口音、音调等问题,不得不找配音演员代替,这样一来,不仅使演员在演技上打了折扣,同时还使观众失去了真情实感,无形中降低了演员的表演水平,降低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影响了播出效果。

同理可证。电视新闻在同期声等方面使用了字幕,让所有的观众能听懂、听清楚,看明白被采访者的语言和有关的画面,的确给观众观看节目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观众的观赏兴趣,使节目增添了很多色彩。

(二)字体搭配,相得益彰

不同的字体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汉字字幕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字号、字体的种类日益增多,而且出字的方式也是“百花齐放”。如:切、移、隐、飞等……它还经常与三维动画、数字特技相结合。如:在字体上加边、加框,让线条在字体上流动,就有显著的装饰味道,因为字体加边、加框,还可以增添字体的均衡感,使之醒目,更富有装饰美感。当字体的一侧显现出一束投影,好像画面外打来一束阳光,立体感油然而生。这种例子很多,这些随字幕营运而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无疑能使字幕更加绚丽,多姿多彩。

(三)色彩醒目,烘托气氛、突出重点

“漂亮”一词古人早有定义,意思是说:干净、悦目的事物是漂亮的。根据画面的色彩和内容、节奏、气氛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颜色配置字幕,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起到渲染气氛、扬抑情绪、突出重点的作用。如:色彩暗淡的画面,打出一行红字,不仅醒目,而且还能给画面增添活力。后期制作时,为了突出纪实特点,打有黑边的白字则显得朴实无华。

(四)增强新闻动感和收视效果

电视字幕的适当出现,增强了动感和可视性。可使观众在不影响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字幕这种表现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在新闻连播和一些经济类专题中经常出现。如:一些会议的报道,在单调的画面上打一些与会议相关的字幕,可增强画面动感,突出主题,弥补不足。中央台和省台的新闻联播,还经常采用画面配透体字的方式,对一些行业性及成就性报道进行表述。它可将一些观众听起来较为枯燥的数字、百分数及不易理解的术语等,通过透体字幕的形式表示出来,使观众在视觉上直接了解、掌握那些画面加解说难以表达清楚的东西,从而达到视、听完美的效果。

很多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的画面,以及一些偷拍用来曝光的画面,往往画面模糊,不稳定,镜头少。由于过于紧张,记者的现场同期也差强人意。在上述的情况下,如果辅助以相关的,恰到好处的字幕,会很好的弥补其中的不足,起到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二、从时间配置谈起

字幕的停留时间应妥善掌握,如果不善于处理字幕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观看效果。如:停留时间过长,会干扰观众观看图象,让观众感到乏味,成了“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字幕停留时间过短,会不利于观众看明白画面的意思,很容易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恰如其分的解决问题。

一般来讲,人们每秒可读解6~8个汉字,电视字幕汉字的出现数不定,多则10几个,少则几个。一般情况下,停留3秒就可以让观众看清字幕并理解画面的含意。

三、从多媒体谈起

在未来的世界里,多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所谓的多媒体,是指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集图、文、声处理技术于一体,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系的综合性处理技术。它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多样化,具有文字、图形、语言、图象多种信息;二是媒体集成化,计算机、广播电视、通信技术有机综合;三是收受交互化,信息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和信息共享。从狭义上讲,也就是说从媒体集成化探讨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电视制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的电视制作的前景也非常广阔。那么,作为制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字幕,一样,有机遇也有挑战。所以,更需要我们摆正字幕的位置,进而将电视字幕艺术托向广阔的明天,做好未来的电视制作工作。

一言以蔽之。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字幕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感染力更强的时空意境:可以辅助画面语言、画外语言调整有效内容,淘汰无关枝节;可以补救摄录中的失误:可以打出背景资料,丰富内涵,使整个作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聚合力。字幕在新闻后期制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的确不能轻视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篇6:音乐在胎教中的作用

音乐在胎教中的作用 -资料

音乐在胎教中所起的作用,经研究已被证实,例如前苏联作曲家普罗菲耶夫写了一部交响童话《彼得和狼》,这部音乐作品是用长笛、双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彼得和猎人,全曲生动活泼。

英国的心理学家奥尔兹以此做过一个实验,把耳机放在孕妇腹部,播放《彼得和狼》,结果发现胎儿的心率总是随音乐而变化。胎儿降生以后,只要一听到这首曲子,就会露出欢喜的笑容。

我国北京等地也成立了胎教研究组,制成了用于胎儿听觉训练的“胎教音乐”,已在一部分孕妇中应用这些音乐进行观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胎教音乐试用过程中,某医院一位医生的妻子怀孕了,在怀孕第四个月开始,每天为胎儿播放胎教音乐30~60分钟,父母闭目静听。于同年9月,顺产一男孩,身体健康,与其他婴儿相比,显得特别老练,两眼会东张西望,长到半个月时,婴儿显得温顺,每当播放原先的胎教音乐时,孩子显得安静,面露笑容。有一次给他换了音乐,播放了迪斯科音乐时,婴儿立即显得烦躁不安,停播后又放胎教音乐时,婴儿又恢复了平静,微笑。目前在我国已不是几个实例而是为数不少的孕妇在用胎教音乐对胎儿进行着教育。

当前在有些国家进行着更多而较深入的胎教研究。美国妇产科专家凡德卡专门创办了一所胎教学校,教给孕妇如何对胎儿进行教育。他们的教育方式是系统地对胎儿说话,胎儿会懂哪些是杂乱的声音,哪些是来自父母的声音,

资料

凡德卡说,接受过他的胎教法的孩子,大多数与众不同。他自己有一名男孩,曾接受过胎教,出生后4个月时,已会讲简单的句子。另一个9周大的婴儿对录音机放出的节目能说“哈”,有的婴儿刚出生时,就会用手轻轻拍打母亲的脸,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在胎儿期未经教育的婴儿,从未见过如此情况。美国威斯康星州圣•约瑟夫医院里,专家们用录音机对早产儿播放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分别播放他们家人谈话的录音,结果证明,虽然他们是早产儿,但他们比普通婴儿长得快。以上种种实验结果,给予人们很大的鼓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胎教研究这一领域。

法国心理学家蒂斯博士早已指出:父母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与胎儿取得联系。通过实验证明,有一个名叫马丁的婴儿由于在母腹中曾听过法国著名歌曲,在出生后第三天,将他的头、躯干和下肢固定在特制的椅子上,给他播放胎内听过的法国名曲时,他的双臂和手抖动的次数明显增加,每分钟达15~20次,而且抖动的方向也较有节律。过一会儿改播另一种音乐,这时马丁听到从来未听过的音乐时,他的双臂偶尔抖动一下,但无节律,这个实验证明胎儿在体内已有了听力,能够感受刺激和动作反应,并且能分辨不同声音,有记忆力。

除此以外,日本、德国、瑞士、波兰、英国、前苏联等国家也都很重视胎教的研究。

篇7:浅谈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浅谈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钢琴艺术不是单纯的演奏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演奏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一个重要的不窑忽略的方面,就是演奏心理对演奏的作用和影响。演奏心理是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认知演奏者在演奏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是提高演奏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演奏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奏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演奏的行为,也可以说演奏艺术是人的演奏心理的艺术。

在钢琴教学中,一些教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演奏心理教学运用到课堂中。心理教学法深化和发展了传统的生理教学法,揭示了演奏与触键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体现了钢琴艺术的科学性。作为钢琴教师必须要掌握钢琴教学的心理规律,从而启发学生运用意识、感觉、想象、情感等心理手段,对演奏与触键的生理技能进行调控。心理学使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实践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会出现一些现象,由于演奏心理的不稳定使演奏能力、演奏水平都随之发生变化。如一些学生在上课或自己练习的时候弹得很好,但一有观众就会局促不安,演奏时会出现手臂僵直、手腕僵硬、手部紧张弹不开、触键方法不正确、弹奏力度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使演奏水平大打折扣。还有些学生在台下练习得非常熟练,可一到台上就会出现忘谱、错音等情况,这是由于紧张失控而产生的演奏心理障碍。各种因素造成的情绪紧张,会使已经熟练的动作和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被心理学家称为“怯场”。“怯场”是一种心理反常现象,是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所造成的,这样的演奏心理会给演奏带来极大的影响。

钢琴艺术不同于其他科目,较为抽象,不够直观,完全是凭演奏者的感觉和体会来掌握演奏的技能技巧。17世纪意大利入培特罗·托西指出:“没有敏锐听觉的人永远也不应当从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使笔者深有体会,很多演奏技巧不是演奏理论能够讲得清楚的。学生的演奏能力与理解力又各不同,教师就一定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在演奏训练中,凭借着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弹奏的原理和机能中比较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滴晰可辨、浅显易懂,多采用“比喻”的方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演奏技巧与演奏心理应给予同等的重视。

在钢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演奏心理训练。演奏心理训练培养演奏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演奏时能置于乐曲角色之中,达到最佳的演奏状态。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演奏中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对演奏者进行心理训练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意志和性格的培养

大多数演奏家都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这种情感是从兴趣开始的,是兴趣的升华,只有对钢琴艺术充满了兴趣。才会为之努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示范等一切教学行为都会传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以亲切自然、满怀信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会使得学生心情开朗、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以使学生从训练之初,就养成一种良好的演奏精神状态,非常自然地、诚挚地带着美好的愿望投入到钢琴学习的情绪中。此外,还要不断地开阔艺术视野,大量查阅音像资料,提高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使教与学有机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意志和性格,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每个人自身所体现的意志和性格都各有不同,就性格方面而分析,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学生性情会较为开朗、乐观,自信心强,演奏心态积极,演奏心理相对比较稳定。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中,就会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心、容易害羞。大多数内向性格的人在演奏时会出现消极的演奏心理,就是“怯场”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教师就要采用多鼓励、多欣赏的方法,多给学生表演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满自信。平时要多培养演奏的情绪,保持饱满、乐观的精神状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演奏状态。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加强演奏技能技巧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自信心自然就会随之增强。

二、培养演奏实践的能力

演奏艺术是舞台艺术,是同观众见面的艺术。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积累舞台演奏的经验与自我驾驭的能力,在反复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在演奏中能够更加充满信心:在上台前,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演奏状态,培养演奏的欲望,稳定心态;在演奏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乐曲之中,不受外界干扰,音乐一起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情境中。有这样一句话:“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这样演奏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另外台上。演奏时的表情感觉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而且还要注意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及舞台礼仪。作为演奏者,其歌奏的目的就是要使观众融入到你所演奏的乐曲情感之中,只有弹奏与表演协调一致,才会把观众带入到美的感受中。

总之,我们在演奏和钢琴教学中要对演奏心理的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把精湛的演奏技巧与良好的演奏心理统一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钢琴艺术的完美境界。

篇8: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学生提问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吸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教师提问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的过程。

当今中学生具有“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会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他们想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因此,巧设疑问,既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信息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然而,从笔者最近对29所初级中学音乐教学所做的调研,以及全市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创新课评比活动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教师不善提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艺术性的提问,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理应成为每一音乐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本文试图对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情境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主旨。

一、创设情境,进行提问

(一)设计形象性情境进行提问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化的、易被学生所接受并吸收的教学,是每一教师所关注的话题。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形象的提问情境,也应该是一个提问艺术探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教师的提问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譬如,欣赏《摇篮曲》(浙教版中学教材第三册)教学中,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介绍《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催婴儿入睡时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它结构简单,节奏摇荡,旋津优美、情意甜蜜,常为女声唱或合唱形式。在这之后,分别播放戈待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从外部音响感知人手,这时教师配以适宜的体态语言(轻柔、摇摆作摇篮动作或怀抱小孩入睡动作,脸上露出母亲慈祥特有的甜美笑容),此刻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音乐形象情境的感召下,已深深地体会到《摇篮曲》温馨的意境,以及它所包容着的深深母爱,在《摇篮曲》旋律的陪衬下,教师提问:《摇篮曲》的特点怎样?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填表方式,由学生经过讨论逐步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

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诱发形象思维。教师利用讲故事、现代媒体和舞蹈等方式能创造一种宽松、讨论式的课堂提问氛围,调[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动学生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这是值得教师尝试的一种提问方式。

(二)设计问题性情境进行提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提问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问题情竟。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喜、而这一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像这类问题性情境的设计方法比较多,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从已有问题中提出问题,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索后,寻求问题的答案。以“诱发兴趣后设问”为例,对其分析如下:

诱发兴趣后设问。其理论根据为:学生的思维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吧自己的理解、感觉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作品时、教师请学生闭眼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于把学生融人大自然,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这时教师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在雨书的心情,并让我们知道你雨中26故事吗?”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过的一件件趣事。接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一组极富诗意和生动气息的画面————雨中即景。教师提问:“你能给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起个名字吗?”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不同,其所取的名字也不同。其结果有《雨中小唱》、《童年的而天》、《下雨真有趣》、《雨中情》等等。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实践的'崔化剂。

(三)设计竞争情境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开始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回答问题也存在顾虑。这是学生自尊心加强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头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等,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譬如: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李焕之)作品欣赏教学时,完成初步感受分段教学后,为了巩因时至“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教师提出:复听全曲后,以小组讨论、抢答的形式,回答作品四个部分力度、速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逐段重播音乐,逐段小组抢答。这样,学生的情绪会异常高涨激烈,纷纷争着回答。集体荣誉感会使他们战胜自我,勇于挑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竞争情境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如集体讨论法、自由辩论法等。因为相同中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境的教学对象来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自由的辩论中逐渐完善自己、最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归纳总结,对某一音乐作品或音乐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通过以上几种提问情境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提问情境的设计是在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形成的。也就是说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环境,才能设计出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提问情境,才能使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益。

二、及时评价,激励参与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的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的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因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方向。

为此,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回答或者有回答欲望的同学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同学,由于他们成功率较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能有往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同学,也要多给他们感情投入,记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复习性的提问,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提高水平,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与评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音牙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__、1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__、3

3、浙江青年报20__、3、26

4、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编《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评比材料》

5、中学教育20__、3

6、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1999

篇9: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编配艺术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特别是新民乐的兴起发展,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篇10: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编配艺术论文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华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 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春明,民族打击乐器在音乐创新实践中的作用――兼谈民族打击乐曲创作 [J]戏曲艺术,.5

[2]庞建军.浅议戏曲打击乐[J].黄河之声,,(13):43

篇11: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竟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竟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掏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到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成为时代的栋梁,电教媒体的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情境的创造,使音乐形象更鲜明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看有关《小红帽》的动画片,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想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二、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授。如我上四年级教材〈〈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时,把侗族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三、 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整堂课的设计存入电脑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为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音乐知识更富趣味性。

总之,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音乐教师将必备的素质。

陈咏梅

篇12:浅谈音乐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音乐的内容又充满情感与意志.音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活动,既表现了社会成员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又显示了社会成员主观上的追求和愿望、意志和憧憬,它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与交流情感体验的职能,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行为的作用.

作 者:孙延泽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情感   意志   憧憬  

篇13:浅析音乐音响在话剧表演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音响在话剧表演中的作用

讨论了在话剧中的.音乐音响,所起到的配合演员表演,剧情发展,规定情景作用及其效果.在表演中,小到人物模仿,大到一个完整的话剧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加入音乐效果,音乐效果便起到了调味剂的作用!

作 者:张晗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表演艺术系,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音乐音   话剧   表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浅谈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艺术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