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转身泪倾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篇1: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在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音乐在幼儿的不同阶段所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各有不同。在人的发展过程当中,幼儿期间是孩子的道德、性格、习性的最先构成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各类思想观念的时期。为了培养孩子的个性和优秀品质,是这一时期尤其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既然这样,那么音乐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比较特殊、重要。音乐的启蒙教育与幼儿智能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唱歌曲对儿童的大脑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且能改变儿童的思维方式,定期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能改造大脑部分“零件”功能,也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幼儿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智力教育是基本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是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们的智力开发上。学校教育分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部分。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是关乎孩子今后发展的大事。在幼儿园方面,首先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一种好的环境,使得受教育的孩子们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受到影响和感染。幼儿园的管理人员需采用一种民主的管理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一种平等、有爱、互助的关系,在整个校园环境中营造一种良好风气。此外,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教师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孩子迅速长大,有些孩子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一定要有针对地去解决。从这个角度去看,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教师与孩子们的深入交流相处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将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来使孩子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对于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也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此外,教师应该尽量将孩子们当作大人来看,尊重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在家庭方面,家长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使命,不能将这一责任全推给幼儿园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疼爱有加。这样的一个现状无疑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孩子做对了事就应该表扬,做错了就要批评指正,而不是无原则地一味溺爱。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应因为孩子受到了批评而怨恨学校。此外,家长应注重对幼儿习惯上的培养,这里主要针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讲究个人卫生、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等。这些看起来虽小,但从这时候做起的话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说幼儿是种子,那么幼儿园教育就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土壤。因此,我园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平台”。

二、音乐教育

除了智力教育之外,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单一地进行智力教育而忽视其他的教育形式的话会使得教育变得枯燥无味,让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然而通过其他方式的教育形式,比如,音乐教育,来自视听方面更直观的教育方式会使得教育结果更有效。所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舞蹈、美术是幼儿教育的必要补充,这些型体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也符合好动的特点。在我看来,音乐教育具有阶段性,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将音乐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幼儿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重要。孩子最早开始接触音乐,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是为今后的更好地音乐教育做准备,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可谓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时期,孩子和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家长应发挥主要作用,闲暇时尽量在家播放一些适合家长而且儿童也喜欢的音乐,家长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来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幼儿的模仿欲望强,也会跟着一起学,这样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

(二)儿童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的孩子年龄还是比较小的,精力还是不太集中,教一两遍肯定教不好,教多了又怕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掌握一个适中的度以及变换教学的具体方式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此外,这一时期的课堂纪律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儿童的天性会让课堂的纪律变得无法掌控,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尽量顺应孩子天性的同时严格要求孩子。纪律一开始出现问题时可以用眼神去制止,不行的话再提出批评,注意措辞。课后再对某些学生进行耐心教导,多去关心爱护学生。这一时期,如果仅仅只运用一种方式教学的话,教学效率不高。这一时期也还可以采用游戏法的方式去教学,比如,将音乐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这种具有变化性的教育方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青少年音乐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自尊心强、兴趣广泛、叛逆心强。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音乐的学习会影响文化课的成绩,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让他们意识到上音乐课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是让大脑得到休息的形式。有些学生喜欢音乐,但音乐课不能满足他们的音乐的愿望,因此,他们会追求流行音乐的社会的发展方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都是正确价值导向,这时候的音乐老师应加以正确引导,多用一些经典名曲对其熏陶感染。这时候的音乐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为主要任务。此外,倾向于更深入一些的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教育指导,理论与实践并重。(四)成年人音乐教育这一时期由于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音乐素养已经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思想上也比较成熟,要学习的音乐类型已经不再拘泥于流行音乐给人带来的旋律感。我认为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然后让学生懂得运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丰富日常生活,来体现音乐的价值。这一时期属于成熟阶段,有更高音乐审美追求。

三、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久以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音乐可以用于各种知识协调,整合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在我看来,音乐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净化作用不容忽视。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意味着什么。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积极性,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过分强调教学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即使,幼儿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然而幼儿的兴趣也将会在这一遍一遍的动作中消磨殆尽。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他们提供更多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音乐的魅力,这样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当然也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同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我将音乐学前教育总结如下:

(一)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发展

幼儿的智力水平还比较低下,学起东西来很快,但是精力不容易集中。然而,通过听歌、唱歌的方式会促使幼儿努力去记住歌词和旋律,这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利用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促使其发掘智能的潜力。并且它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都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想象力、意志和情感的发展

音乐形象可以激发孩子的相关事物的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在教唱《小燕子》的时候唱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孩子们会联想到燕子的美丽的外表,这种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而且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幼儿时期是个体情感逐渐开始形成发展阶段也是性格的形成阶段,针对这种特点,这时期的音乐教育应该更注重情感性,通过音乐传达出的正能量来感染个体从而丰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升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偶然间听到的一首歌会让他们记忆深刻,具体的歌词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旋律却映在脑海,拥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也许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有什么样的画面,只是欣喜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画面感就会出现,这样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想象,当某一天再响起同样的旋律时,他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地、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

音乐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幼儿前期主要是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相处,范围比较狭小,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音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舞蹈、音乐游戏、歌唱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加强同学之间交流。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在教学生唱歌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合唱、分组唱、男女混唱、接唱或者是你唱我猜等多种形式,在传授音乐知识的时候注意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为孩子提供一个交往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个体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成于乐”思想就认为:音乐可以被用来协调、融合人的各种知识、经验,使人成为一个和谐而完善的整体。3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是使孩子们逐步开始认识、学习音乐,更是一种使孩子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阶段性以及幼儿时期教育的关键性使得音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接受音乐教育有很多好处,听音乐能刺激孩子的听觉器官,促进大脑的发育,还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听觉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正是因为音乐的这些魅力,在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尽量地多组织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在学校班级中营造一种充满着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前面说到的要利用环境因素来促进个人发展,音乐正是构成这一积极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家庭中,父母的和睦相处带给孩子的温馨感受,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有利因素。在某种角度上看,音乐教育与儿童的音乐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而与其他教育形式的那种直截了当是不同的。因此,老师应把握住这一规律,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

篇2:夸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夸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受“棒打出孝子”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种偏差: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多采取简单的呵斥和粗暴的惩罚。对于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极力展示出来的好行为缺乏必要的肯定与夸奖,或是为了表现谦虚与家长的威严,在旁人面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从而缺失了一次次对孩子良好品质形成的推动。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需要加以改进。

关键词:夸奖;幼儿教育;作用

“夸出来的好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都说明了孩子良好的行为在得到不断夸奖时就会不断重复而形成习惯。可是生活中,很多父母、老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是自己与生俱来,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无话可说,就不想夸奖。其实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夸奖,是不利于其良好行为的养成的。不仅如此,我发现有些父母在无意识中采用了完全相反的做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对是简单粗暴,语言严厉苛刻;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经常是冷默无视,不能有一些恰当的呵护。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表现在呵斥打骂中被无形放大;好的行为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而被淡化甚至被父母有形的压制。例如某些家长面对别人对自己孩子当面的夸奖往往给予习惯性的虚假的否定,而对孩子表现的不良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引导,就在这样的无意之中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好的行为则得不到发展。

一、惩罚与夸奖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比如打架、浪费、偷东西、撒谎等,家长就会在语言上训斥,在行为上大打出手,教师的眼神和态度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父母和教师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希望改掉他们的坏习惯就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产生了更大的副作用。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孩子的心理影响就越深刻,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起码是觉得会引起大人的关注。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好的方面,强化好的方面,少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动那个”,多说“你做得好,你做得对,你真聪明,就要那样做”这种奖励对孩子来说越早越好,孩子的.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是明显。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当孩子三到五岁时,这种夸奖效果明显,孩子的眼睛与笑容告诉你他的内心世界春天般的灿烂。当孩子进入少年时期,这种夸奖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家长或老师稍有一点不真实的夸奖,他们会一眼识破,所以他们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在这一阶段就会对父母、教师有逆反心理,不愿接受长辈的建议与意见。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幼儿阶段这一黄金年龄段,在夸奖中对幼儿进行因势利导,为他们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夸奖的方式

为了很好地实施夸奖这种方法,教师与父母就要区分孩子的情感与行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爱、生气、愤怒、悲伤、沮丧等,这是孩子独有的,家长和教师即使再能干、再努力也是鞭及莫长,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们感到高兴或者生气,有时自己都无法控制。相反,孩子的具体行为是外在的,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所以说,夸奖只能针对于孩子的行为上,不能实施在他们的情感上,而且这种行为是具体的行为,并非抽象的、看不见说不清的行为。可是有的父母或教师不会区分孩子的具体行为和模糊行为。所谓的模糊行为就是:“这孩子经常做些令人头疼的事情”“这个小孩爱捣乱课堂秩序”“他爱欺负女同学”“这孩子不负责任。”而具体行为则是:“他打了小夏一拳”“他在上课时大声嚷嚷”“他在洁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脚印”“他帮小虎搬好了凳子”“他今天语言课上回答了三次问题等。”所以夸奖就要夸奖这些具体的行为,而不是模糊的行为。作为父母与教师,我们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适时的夸奖。如果孩子没有做到,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偶然做到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要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正面强化,巩固这种行为。夸奖一般分为情感形式和物质形式。实际上情感形式往往比物质形式更有效。情感方式有:语言上的激励、眼神的鼓舞、手势的赞许、动作的抚摸和拥抱等方式。请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奖励。在孩子的大部分奖励范围内,情感方式的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物质方式是一种补充方式,如给孩子一块点心,一块糖,一个玩具等都是可以的,孩子的眼里不在乎奖励的多少,奖励的物质价值,只要他们得到奖励总是欢欣鼓舞,喜气洋洋。总之,只要及时适时地对孩子的某一良好的行为给与正确的夸奖,那么孩子的这一行为就会在他们的身上不断重复地出现,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会在他们的身上生根发芽。当然,对于孩子的夸奖要讲究准确性和时间间隔性。不能随意夸奖孩子,如果太随意,孩子就会无法明确知道你因为什么行为而夸奖他,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孩子表现良好行为时给与夸奖,而且明确告诉他因为什么得到的夸奖。当幼儿开始使用新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我们要及时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间断性地进行强化,这种良好行为就会形成。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因为在心理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只有几岁的幼儿。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应把称赞、夸奖当做一件必须完成的教育事件来做。用称赞来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让我们的夸奖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品质与行为,让他们在被赏识和肯定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让孩子在自信、自爱中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勇.手拉手建起家园共育之桥[M].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21-123.

[2]卡尔维特.卡尔维特的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98-100.

篇3: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中生活教育的作用论文

一、生活教育内涵

(1)社会即学校。

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即社会中到处都是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认可一个观点,那就是:‘社会即学校’。”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社会就是学校。让幼儿们多和社会及大自然去亲近。第二,学校要为社会进行服务。我们可以让环境去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又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同时也是教育法。它的内容是:学的方法决定了做的方法,做的方法又决定了教的方法。做始终是学和教的中心。”采用这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点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生活是主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状况,让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发展,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育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成长。

(2)环境创设更为生活化。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中,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中可以提供任何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陶行知认为课堂要放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图片、视频、教学挂图等已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忽略了幼儿的直观和实地的感受。但实际上幼儿一定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经验,对环境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直接经验。基于这些,教师就应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和社会及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最丰富而直接的经验。

(3)教育方法采用“做中学”。

陶行知也认为:“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让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才能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经验。”因此,我们就要为幼儿再现多样的生活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他们在和环境材料及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三、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变革中的应用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变革。笔者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变革,要实现以下几点:

(1)变革教学内容。

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让教学内容做到生活化,就要采用大量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在幼儿园中我们会设立相应的生活领域活动区角,例如菜地等,让幼儿能在其中感受到自我操作与生活教学结合的乐趣。教学内容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现场教学中,也体现在向社会及家庭的延伸中,让幼儿能在课堂和社会的双向中进行互动,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延伸,让幼儿在课内课外进行双向渗透。

(2)变革教学环境。

关于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师要把之前幼儿园中单调的教学环境变革为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各教学领域具备的教学环境。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广泛吸取各种丰富的幼儿园环境创建思路,多看、多想、多做,在日常的教学空余时间努力进行环境创建,环境布置;另一方面还要让幼儿将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作品融入环境布置中,让我们的教学环境处处体现出幼儿学习生活的缩影,促使教学环境向丰富化、生活化方向变革。

(3)变革学习方式。

我们不仅要鼓励幼儿自己去思考,去积极操作探索,还要贴近社会生活,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锻炼同伴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合作的乐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竞争意识,教师要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不仅懂得同伴合作,还要采用适度的竞赛法,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构画者,他用独特的生活教学理论为我们教育教学进行了有力的佐证。但教育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篇4: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中游戏课程的作用论文

摘 要:在幼儿教学当中,游戏是基本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将游戏引入幼儿教育,和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游戏教育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课程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它对于儿童的心智启蒙非常重要,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在这期间,人的各个方面都在提升发展,幼儿的年龄偏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于有些教学内容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如果以成年人的方式教学,枯燥的课堂讲解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可创设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参与,制造愉快的氛围,师生之间相互影响,游戏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游戏与幼儿教育的`结合,让他们可以轻松活泼地学习,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让小孩发挥特性,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游戏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在幼儿时期,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游戏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推动作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展开游戏教学,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小兔种萝卜、捉老鼠等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体质与孩子的协调性,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感,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孩子们互相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游戏《捏泥人》中,可以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着音乐带领小朋友一起玩捏泥人的游戏,从中培养小朋友的音乐节奏性、创造力,得到身心的锻炼。

二、游戏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在幼儿期,智力开发十分关键,在现代家庭,孩子们被看得比较重要,很多事情父母都帮孩子提前安排好,生活方面也是自己能做就不让孩子动手,使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教师可运用游戏教学,游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游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有一些游戏项目能够开发孩子的大脑,可丰富孩子们的常识,让孩子们渐渐地开始了解生活,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自行处理事情的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三、游戏教育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偏小,兴趣很广泛,想象力天马行空,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新鲜事物。根据孩子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采取游戏方式可以让孩子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其中,去追寻游戏的奇妙。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自在,在游戏中也掌握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性。例如,可以给孩子提供折纸,让他们自己先学着玩,然后和同伴一起玩,集体一起玩,从自主学习到团结合作,到一起尝试整个过程,幼儿也将最初好奇尝试去玩变成真的喜欢玩,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让幼儿主动要求学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游戏教育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游戏教育促进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在现代的家庭中,大人普遍过度宠爱小孩,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使教师增加了教学任务。在多种类型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更多的心情和情绪,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一起玩,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愿意和别人主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中幼儿都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懂得互相帮助,幼儿要和同伴好好相处,学会分享、礼让与谦虚,不要和同伴抢东西,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像医生、警察、营业员等,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场判断,使幼儿懂得每个角色的责任和权利,让幼儿产生合作的精神,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不仅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学会了和小伙伴团结合作,还懂得如何去自行解决问题,帮助别人,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做出错误举动时,应当正确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适当的游戏,结合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游戏当中能轻松地掌握学习,使幼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淑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浅析[J].东方文化周刊,,(10).

[2]王婷婷.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4,(9).

篇5: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具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具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具;作用

教具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使用的工具或玩具,幼儿们通过玩教具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具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玩教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幼儿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产生多样化的学习想法与生活想法。缺乏想象力,幼儿就会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中。很多教师同意“创造力缺乏是因为想象力没有得到开发”这一观点,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借助教具,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游戏、开展游戏。此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不得过分干预幼儿的游戏活动,也不要指责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塑料积木是幼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玩具与教具,很多教师会在幼儿玩积木之前,告知幼儿游戏的具体规则,一旦发现幼儿没有按照自己提示的游戏规则玩,就认为幼儿没有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并强制要求幼儿必须用教师传授的方法玩积木。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幼儿形成创造力。教师一味地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拼积木,会极大地限制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用个性化的思路玩积木,大胆想象,大胆实践,即使完全脱离了教师建议的游戏规则也无不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给幼儿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玩教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探索出个性化的玩法,从而快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时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借助教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发散幼儿的思维,也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长期训练,学会玩教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芭比娃娃”是很多幼儿喜欢的玩具,在玩芭比娃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边玩一边说一说自己的娃娃叫什么名字,娃娃的性格怎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基本的介绍用语,还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合作型的游戏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促使幼儿形成交际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如在玩“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和幼儿结合教具,共同设计“过家家”游戏的场景,编排“过家家”游戏涉及的小故事。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想法,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益处。

三、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

心理年龄决定了幼儿的思考方式,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数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幼儿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与关注,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他人的认可,他们不懂得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另外,在幼儿教育阶段,如果教师忽视了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儿很容易成长为自私、自我、极端、任性的人。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在借助教具做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帮助幼儿养成集中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情的好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度。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好胜心强,一旦失败了,就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甚至将失败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教具上。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与个人行为。综上所述,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很大,教师应给幼儿明确的指导,开发幼儿潜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晓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开发和运用[J].科技展望,,(5).

篇6: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就加强礼仪的培养,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重礼仪的合格接班人。幼儿时期是孩子不断学习模仿外界大人言行举止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国要在幼儿教育中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下面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以下观点。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美德,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我们熟知的一个个典故,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其中的人物有的'懂谦让,有的孝顺,有的是知恩图报。我们应该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培养幼儿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礼仪的含义,告诉幼儿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美德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并坚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流、交往的纽带和桥梁,礼仪是幼儿时期不可或缺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懂礼仪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沟通。缺乏礼仪,会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降低,这不利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孔子曾有句关于礼仪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礼貌,就很难有立身之处,由此可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特定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礼仪表达是正确的,只有我们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同样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幼儿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这将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其原因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很好地改正恶习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礼仪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明理、懂礼、感恩、善良等,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最关键的基础。根据前文所讲的有关礼仪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礼仪教育不仅关乎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问题,更对幼儿本身交际生存以及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7: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摘要:爱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在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进程中,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和成长,在基于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之下,要探索有益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游戏,使幼儿深入地沉浸到游戏情境和氛围之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要采用多样化的幼儿游戏教育策略,充分发挥游戏对于幼儿的运用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地位;运用

0引言

游戏伴随幼儿成长,对于幼儿来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各种不同的游戏之中,渗透和融合了民间的智慧和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的世界,更好地与幼儿的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相契合,使幼儿汲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感受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欢愉和喜悦,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和发展。

篇8: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对于开启幼儿的心智、培育幼儿的健康心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游戏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相契合,可以更好地丰富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的语言、智能方面的发展。同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游戏之中体验到快乐和喜悦,使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游戏也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源泉,可以说是幼儿的另一个生命,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可以较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成长。

1.1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发展阶段,民间游戏活动可以训练幼儿的跑、跳、躲、跨越、翻滚等能力,锻炼幼儿的体能,在幼儿运动中开启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灵敏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在幼儿成长的发展阶段之中,还要注重对幼儿的人格培育,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而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游戏情绪,并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幼儿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感知、体验、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方式,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生成团结互助、合作分享、谦让顽强等良好的品质,并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调控能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1.2科学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游戏可以使幼儿成为科学的主人,幼儿在科学游戏情境之中,能够拥有自由而愉悦的心态,在科学游戏的规则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意识,并在新颖有趣的科学游戏材料运用之中,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知识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在重复的、尝试性的各种科学游戏操作之中,轻松地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生成幼儿科学探索的充分“张力”。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2.1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营造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

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蕴含和积淀了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游戏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一些游戏的年代久远,现代孩童已经不再熟悉曾经的乐趣,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种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使幼儿沉浸和融入到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之中,主动地参与其中,体悟其中的社会文化内容。

(1)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需要有一个体验过程,要使幼儿逐渐由不熟悉到认可和接受,最后积极主动地融入和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反复体验和尝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情境,以消除幼儿反复尝试的枯燥感和乏力感。教师要将幼儿活动区域加以合理的划分,对于采用轻器械的游戏区域而言,设计一些橡皮筋、跳绳、沙包、毽子等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对于较高难度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域,则可以设计梅花桩、高桥、钻网、平衡木等民间游戏场景;室内游戏区域可以设计泥巴屋、剪纸屋等游戏场景;班级活动区域则可以设计翻花绳、挑棍、翻四角板等游戏情境,从而使幼儿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百玩不厌。

(2)多元互动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可以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探索者,为了引领幼儿不断深入游戏情境,教师要采用有效的及时介入手段,不断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对游戏浅尝辄止。为了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体验,教师还可以建立“同伴互助引领小组”,吸纳家庭、社区成员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多元互动的三位一体式的民间游戏互动平台,使家长、社区代表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通过家园亲子游戏、社区健身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不断深入到民间游戏之中。

2.2优化建构幼儿民间游戏教育课程

民间游戏教育内容极其丰富而有趣,可以较好地培育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和引领,挖掘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民间游戏教育课程的价值。

(1)合理选取民间游戏教育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挖掘和选取与幼儿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教育课程,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对于一些危害幼儿成长的民间游戏课程要适当排除,如:“两人抬轿”、“打石头仗”等游戏,要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筛选和改编新奇好玩而有趣味性的民间游戏,使之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充分链接和融合。

(2)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之中,要注重民间游戏活动安排和组织的层次化、结构化,注重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主题内容,组织和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游戏课程。如:以“丰收的秋天”为主题的民间游戏课程之中,就可以分层设计“踩草垛”、“送粮食”、“推小车”等游戏。在“过年了”的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抬花轿”、“舞龙”等表演游戏形式;在“我的家乡”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花喜鹊”等民间童谣说唱游戏。

2.3开展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

(1)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精彩纷呈的,也是陌生而期待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例如:幼儿的“健康诊所”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小医生们”身穿白大褂,给“小病人”听诊、量体温,煞有介事地说某位“小病人”的体温有100度,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向幼儿讲述人体体温的常识。还如:“上菜市场买菜”的主题游戏之中,某一位“卖菜小老板”居然高喊“青菜十元一棵”的“天价”,遭到了其他一些“买菜者”的.质疑和不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在周末随同妈妈到市场去体验一下生活。

(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要通过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幼儿的社会化。例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要与“导购员”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获悉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进行适当的购买。

3游戏教育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的注意内容

3.1注重对游戏教育内容的科学合理的选取

由于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涉及诸多的内容,教师要注意选取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民间游戏内容,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民间游戏活动要进行筛选和舍弃,并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改良和更新,更好地辅助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

3.2注重利用园内外的资源

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园内外的资源,根据场地资源、材料资源、器材资源等不同条件,合理开展对幼儿的民间游戏教育,还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幼儿实现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创新,可以让幼儿在开放的游戏场和辅助材料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入到民间游戏教育内容之中。

3.3注重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幼儿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只有将民间游戏活动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衔接和渗透,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促进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游戏内容,使之成为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吸纳民间游戏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幼儿游戏教育中,使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莎.浅论“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03):23.

[2]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08):6-8.

[3]李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才智,(11):84.

[4]李磊.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4):106.

[5]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1):79-81.

篇9: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适应新形势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 而音乐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音乐素质教育。

关键词:音乐 素质教育 审美功能 全面教育 网络歌曲。

中国GDP 居世界第二, 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音乐是人们的重要的精神养料。那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音乐教师该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呢?

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发表宣言的开篇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据史料记载,古代音乐教育始于商朝,西周便达到顶峰, 不但具有严格的音乐教育制度,还设立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管理机构,包括课程设置、教育分工等。孔子提倡礼、乐并重,在六艺中把音乐放在第二位, 还向师襄学音乐,并一生不断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如弹琴、击筑、鼓瑟、咏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 同样重视对人们开展音乐教育,1986 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规划了整个艺术教育系统。高等院校也纷纷建立了音乐教育(科、系),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育教育, 使之与音乐以及其他课程教育实现有机结合。

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终生性、实践性、集体性四种特性。因此,确立音乐教育在全面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实践上找到榜样,从而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的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同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智能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我们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音乐是一门多功能学科,它首先是一门美育课,其本质和核心就是提高人的审美功能。

这就使音乐在德、智、体中的作用无不是美感意识作用的结果。没有审美功能,音乐在全面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贯彻,单独达到某一种功能的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音乐教育之所以重要,正是它的审美功能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我们的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 农村和城市的两元教育以及地区之间差异、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艺术教育仍非常薄弱。经常有学生问我:“学艺术有什么用? ”可见学生的观念来自于当前艺术教育的缺失。从艺术的物质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的;从艺术的精神功利性来看,艺术是无用中的大用。艺术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艺术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诸多条件的制约。艺术不能为人欣赏,就无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生活拮据,所以,社会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欣赏艺术的条件, 营造艺术氛围,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艺术魅力。学校应尽力给学生提供免费或者减少费用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艺术无用的错误观念。

大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也希望自己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期盼得到艺术养分的`滋养。 尤其是网络时代,艺术多元化影响较大,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良莠不分,对某些不正当传媒的低格调音乐没有抵御能力,继而排斥高雅音乐,甚至是唱反调。 年歌曲排行榜前200 首歌曲,爱情歌曲占93%,公益、励志歌曲占7%,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早在 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召开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痛批了一些网络歌曲的低俗化现象。虽然音乐本身没有高雅和庸俗之分,但歌词和意向上却存在高尚与卑下,网络歌曲中确实存在大量以侮辱人格和打情色擦边球等方式博出位的内容,诸如“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和“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 等歌词不断地刷新作者和受众的下限。目前彩铃销量排行榜上,《小三》《老婆最大》《伤不起》这些歌词相当庸俗的歌曲,比公益、励志和爱国歌曲更有群众基础,这是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徘徊现象。可见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任重而道远,这是关系到下一代培养目标的大问题。

马克思认为:要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还必须使艺术创作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并不断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爱好的能力。

音乐课作为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美育知识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

现在大部分的欣赏课都还是带有被动的或者是半主动的听觉实践。对于很多的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加演唱或者是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民族音乐的精华,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 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使三者有机结合,并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占领学校舆论阵地,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立体和平面的传媒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学校的各类艺术社团,多吸纳爱好者,举办高雅艺术活动。听音乐会、欣赏姊妹艺术:看电影、舞蹈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音乐视野,使学生能站在高起点上审视高层次的音乐内涵。艺术的娱乐功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没有它,艺术的其他功能就无法实现。

教师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来“施教于人”,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先影响人的意识而后作用于社会生活。音乐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教育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任务。

篇10:写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论文

写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论文

一、游戏有利于让幼儿学会倾听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倾听能力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游戏就具有这种能力。如玩游戏时,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说你做,我做你说,我说你模仿,我问你答”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要向孩子说明游戏规则,让孩子留神听,这样可逐渐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在幼儿园,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有趣的暗号,如集体活动时要听琴声集合;区域活动结束时听到规定的音乐就要收拾玩具;户外活动时,要听口哨声变换队形,看教师手势进行活动等,孩子不知不觉便逐渐养成了注意倾听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耐心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谈话,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述,要注意正确引导、指导、尊重幼儿,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强。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活动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有困难或循序渐进的环节,当他们感到不容易解决时,要鼓励幼儿敢于表现,还要注意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用活动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坚信“我自己能行”,“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增强幼儿的挫折体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和谐、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培养了意志品质。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能使幼儿建立自信,由被动到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发展,更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每天的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必然会遇到如何安排活动、玩中学的问题。我们就利用幼儿入园和教育课活动后的时间,采用个别指导、适当建议等方法教幼儿游戏计划。如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以建议的形式提示幼儿不但去做那些熟知的事情,也去尝试那些自己不熟悉或有困难的事。游戏活动如果使幼儿感到困难,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目标或延长时间,这样无论处于何种水平的幼儿都能体会独立实现目标的乐趣。学会尝试运用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会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幼儿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为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不断探索,充满自信地自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幼儿的习惯养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促进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积极性行为。幼儿的游戏千变万化,不同的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乐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释放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人的感受,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向上、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性格。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方法。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讨玩法,对于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分配能力、社交能力非常有效。同时也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对事情的理解和认知比较一致,幼儿又喜欢模仿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因此在游戏交往中,就很容易沟通,语言表达也会更加流畅。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通过游戏还可接触到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从其他幼儿的行为和说话中可以增强对自我的了解。此外,幼儿一起游戏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排队轮流使用工具或玩具,促使他们学会如何分工、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以适应群体生活。在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有规则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勇敢的良好品格。在各类游戏中,随着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分享的公正、态度的诚实,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得以不断进步,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渐形成。

五、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整体和谐的发展,并为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幼儿身心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遭遇的事件和问题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人和事件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幼儿活动中,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表现的。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获得必要的经验和体验,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习惯是人后天形成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既学会了知识又养成了好习惯。如小班幼儿,从入园初的一盘散沙到中高班的讲文明懂礼貌,幼儿的变化非常明显。在行为方面,幼儿从刚入园时散散慢慢,到学会在入厕、喝水、离园、早操时能排队完成,学会等候,不争先恐后,秩序井然。游戏完毕后,幼儿能自行收拾玩具,轻拿轻放把玩具放在原处并能摆放整齐,在长期活动中逐渐养成整齐、有序、爱护财物的好习惯,同时也意识到不妥善管理玩具会影响游戏的正常开展。在游戏中,幼儿也能拿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小伙伴分享,不争也不抢。有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其他幼儿还会主动帮忙,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方面,孩子们对教师在活动时提出的要求,也学会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将有一定的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又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遇到困难不气馁,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幼儿教育中音乐作用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