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给大家分享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银鱼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篇1: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这也赋予了民族文化更多的人文内涵。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各异才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受到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汉民族为例,汉族分布广阔,各地区的人民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音乐风格差异显而易见。不同于南方音乐的温婉动人和东部音乐的轻柔舒缓,高亢与明亮是西部音乐的显著特征。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而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原因影响下,“西化”思想的深入,加之国人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认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渐渐地受到了冷落。改革开放之后日益密切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使得对外来音乐的借鉴逐渐被本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所替代,这对于幼儿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观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后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且有利于幼儿在多样化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提高民族审美观,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更是一种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中的幼儿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必要基础,而其中美育的实施途径正是表现在艺术教育方面,这对于幼儿情感教育功能的体现至关重要,关系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问题。从民族民间音乐基本构成分析,涉及到文化思想、宗教信仰、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自然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健全幼儿人格、奠定终身发展的作用。以大班音乐欣赏《紫竹调》为例,这首民族民间乐曲产生于江南地区乡间,在民间流传甚广,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山东省编教材中《茉莉花》、《梁祝》、《拔根芦柴花》等也都是具有江南地区特色的乐曲。所以说,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落实不仅在于民族意识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振奋,且有利于将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播,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感知文化的同时也促进平等待人和尊重别人等良好习惯的形成,进而萌发幼儿对各民族风俗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

二、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孩子的音乐认知感,使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同样音乐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调节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品,带给幼儿美的享受。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本民族创造和继承下来的优秀且独特的音乐,表现出独特的存在价值。在民族民间音乐中,绝大多数是五声调式12356,没有4和7,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幼儿旋律感知的规律,这样的音乐大部分存在于汉族音乐中,如《茉莉花》中只有12356。在幼儿想象力拓展方面,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制约下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应当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得到体现,这对于幼儿想象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通常民族民间文化背后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并在民族音乐作用中有所体现。比如傣族的葫芦丝演奏《竹林深处》,讲述的是傣族小伙子与傣族姑娘在凤尾竹林里面谈恋爱的故事,在竹林的深处有一美丽的傣族姑娘翩翩起舞,而对面的傣族手敲象脚鼓,与清和的旋律相附和。这傣族人民生活的美好画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又如拉祜族的芦笙舞等,人们围成一圈或几圈,边吹边舞,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包括祭祀、礼仪、娱乐等内容。再如白族歌曲《蝴蝶泉边》,音调优美,风情浓郁,在歌曲中仿佛看见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人们随着翩翩起舞,以美妙歌曲表达了心中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将民族民间文化的神秘和美好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打开想象的翅膀在民族民间音乐中自由翱翔。

三、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共育

家长的社会资源比较丰富,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弥补幼儿园社会资源的不足,利用家长广泛的人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茉莉花》的时候老师哼唱民歌或比划几个民族舞蹈动作如花农采花的动作,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想象动作内容。大班音乐活动《闹花灯》,歌曲表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看花灯的场景。这节课可以在课前让幼儿回想寒假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看花灯的情景,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和家长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边唱边表演、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欢乐的气氛,课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做花灯,做猜灯谜的游戏。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熏陶,营造和谐幸福的学习环境,在这欢乐的气氛下亲子关系更好地建立起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将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意义重大,现实生活是民间音乐扎根的土壤,因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让生活音乐化、让音乐生活化,把两者进行合理的融合贯通,将使生活和音乐得到升华,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民间音乐教学能够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热爱民间音乐的种子,撒下热爱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甘露,让孩子们接触、了解甚至喜欢上它,促进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可以锻炼儿童的听觉和审美,让儿童在民间音乐的熏陶中释放童真和天赋,感受民间音乐朴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于民间音乐的认同感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感。这就是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综合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发展并且与时俱进的原因。相信将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的探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2:幼儿园教育实践论文

幼儿园教育实践论文

幼儿园教育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 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我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我在带小班时,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以来既浪费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自觉又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的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着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去教授,在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子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了。”

又如据调查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的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己是自由的。他们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怎么玩儿,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的父母们认为,让孩子们明白自我独立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这是人性教育的基础。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看得更多听得更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从这些简单例中,是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 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位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里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床边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自己创编成果的 ,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也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的肯定了幼儿的成绩,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就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例如:在幼儿玩耍过程中,孩子稍爬高一点,教师就会大惊小怪:“唉呀,不许爬高会摔坏的。”孩子稍有点奇思妙想,大人便会认为太出格而横加阻止:“不许胡说八道”等等。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如:孩子鞋带解不开了,保育老师便赶紧帮忙。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胆的去想去做,并适时地给以启发引导,而不是现成的答案,更不是包办代替。必须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探索。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很少和小朋友接近玩耍,眼睛更不敢与人正视,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得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的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3: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没有高低优劣区别。众多的国家都将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民族音乐作为自己的主体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各学校间存在差别。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的表述时强调:“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在音乐课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贵州民族民间音乐写入教材---“多彩的贵州”

贵州自然山水独特、气候宜人、资源富集,又是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活跃着千姿百态的文化艺术形式。开发贵州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并将其纳入基础音乐教育,不仅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是增进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为继承和发扬贵州本地民族音乐文化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加入到音乐教材中,更是保护、挖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纵观世界音乐教育,很多国家都是以本民族文化和本土民族音乐为主体。如,印度就是完全构建了以本民族为主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欧洲,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和巴托克则积极推行民族音乐教育运动。广泛地搜集本国民歌,并以此编辑以匈牙利民歌为中心的音乐教材,从而形成了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体系,音乐教育从小学即开始推广。我国在周代就出现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大司乐”,以管理和协调全国的音乐教育,其乐教内容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几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自近代“学堂乐歌”开始,音乐教育逐渐得到发展,如今各民族都高度重视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加强各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和研究,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但是民间艺人的责任,更多的要依靠政府的关心、社会的支持、音乐研究教育部门的参与、广大青少年的学习。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要世代相传就必须从儿童教育开始。贵州高原生活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彝族等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多元独特、优势突出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共12册,每册都有一个单元--“多彩的贵州”。并选取了分布在我省十几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包括:苗族:《躲猫猫》、《苗家儿童庆丰收》、《飞歌》;侗族:《小蚂蚁》、《侗家娃娃弹琵琶》、《拜年歌》、《哆耶舞曲》、《小山羊》、《禅歌》;彝族:《阿喽喽》、《阿西里西》、《盘歌》、《乐呵呵》、《撒麻歌》;水族:《摘杨梅》、《弯弯月亮像牛角》;布依族:《蝈蝈》、《我比公鸡唱得响》、《久不唱歌忘记歌》;仡佬族:《打秋千》;土家族:《螃蟹歌》;汉族:《什么鸟》、《砍柴歌》、《梅花》等除了以上各民族的歌曲,同时还有许多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歌曲,如:《夸我侗家小歌手》、《黄果树瀑布》、《铁路修到苗家寨》、《摘菜调》、《最美丽》、《老水牛角弯弯》、《唱不完的欢乐歌》、《牧童谣》等。这些音乐都是贵州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二、学习贵州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有专家学者倡导,“为了使每个学生有最优化的素质结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习本土音乐,再学习民族音乐,再了解国外音乐。”

1.通过“多彩的贵州”单元学习,了解乡土文化

在“多彩的贵州”这个单元中,着重介绍了一些贵州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儿童歌曲、乐曲和少数民族乐器。从小学开始潜移默化地了解乡土文化,其中还有少数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学生只要掌握一个少数民族的几个舞蹈动作,就会一首歌曲,从中就可以了解一些乡土文化。小学生们通过音乐这扇艺术之窗,从小接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孩子们了解贵州、热爱贵州,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2.通过“多彩的贵州”单元学习,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精神得以内聚和团结的精神纽带,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多彩的贵州”单元的民族民间音乐也体现了这种精神纽带的作用。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的“多彩的贵州”单元中。学习苗族的音乐,介绍苗族芦笙会。人们只要听到“隆”的一项,便蜂拥而至,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成百上千架芦笙一齐奏响,场面无比壮观,扣人心弦。民族民间音乐的这种凝聚功能绝非其他行政手段所能代替。“多彩的贵州”单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歌唱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有贵州少数民族儿女歌唱国家、赞颂党的,有赞美贵州自然景观等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欣赏这些优秀的特有贵州元素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感知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例如:四年级上册“多彩的贵州”单元,介绍了布依族,通过学习布依族的音乐,使学生知道并认识布依族的音乐特点和风土人情,并了解布依族的一种民间曲艺--“八音坐唱”,使学生知道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自己为一名贵州人为荣,增强贵州本土民族自豪感。

3.学习“多彩的贵州”单元的文化价值

“多彩的贵州”单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贵州本土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不论耕种、打猎、结婚、丧吊、盖房、亲朋聚会、甚至发生纠纷,引发争斗是都要纵情歌唱,民间音乐与民族文化息息相通,血脉相连,共同记录和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民风和思想,民间音乐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他囊括了其文化形态、传统观念、行为规范与风俗习惯。例如:三年级上册“多彩的贵州”单元,通过欣赏《哆耶舞曲》,了解侗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侗家儿女热爱生活,智慧勤劳的优秀传统。音乐欣赏,可以从艺术角度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更加尊重热爱。

4.学习“多彩的贵州”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学生领略地方传统文化美,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在节奏、音调上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例如,苗、侗等少数民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民族民间音乐是通过民族特有形式演唱(奏)方法进行的,具有民族的特性和风格,它除了一般音乐能满足人的审美表现欲审美经验的功能外,更有一种民族情感的体验感应功能。例如:六年级上册“多彩的贵州”单元,通过学习唱歌《夸我侗家小歌手》,欣赏《禅歌》,了解侗族特有乐器(牛腿琴、侗琵琶),感受侗族文化。通过欣赏《禅歌》,知道中国最大的侗寨在贵州黎平肇兴,感知侗族大歌被誉为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共鸣”的独特魅力。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只有在特有的音乐作品中得以体现。正如侗族俗语所说:“饭养人,歌养心”。在音乐教材中加入“多彩的贵州”的单元学习,正是更好地汲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营养,激发学生热爱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更好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努力发展本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才能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兴旺发达,才能真正在国民素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繁荣我省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何晶 单位: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

篇4: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论文

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论文

关键词:实践 高师音乐 意义 开展

摘要: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更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先是对音乐实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提出了音乐实践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课内音乐实践和课外音乐实践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冬夜读书示子律》中写道:“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采取措施,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中,对具有音乐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的培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而且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今后要走上中小学讲台的音乐教师,所以在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和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中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音乐实践的主要包含内容

实践是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满足主观需要,在对象世界实现主观目的的一种对象化的活动。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一定的音乐实践活动予以表现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修养。在音乐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方面。课内实践活动包含教育、学分音乐实践等。课外音乐实践主要是一些校内外节目的编排、策划、演出等。如果说,在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是对教师所传授的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和掌握的话,那么音乐实践活动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深化和提高。没有严格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实践活动便失去了依托和根基。而适度、正常、健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对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检验和考查,对教学工作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启发、激励、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创新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音乐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

人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身的实践所取得的认识;另一种是间接经验,也是就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得到的知识。具体到音乐教育中,我们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感受,就是间接经验,为了将这种间接转化为直接,就需要一个平台和载体,音乐实践活动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例如我们对于一些民间音乐的欣赏,通过欣赏,掌握了其大致的艺术特征,但是如果能够深入到这些民间音乐的发源地进行采风,则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这些音乐所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精神,让我们在认识上有一种本质的提高。又如我们对于《黄河大合唱》的欣赏,之前只觉得这部合唱曲气势宏伟,富于激情,但是只有我们真正演唱它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被歌曲传递出来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所感染。这种审美感受,或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来亲自感受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这对于个人情感的丰富,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前提性的基础条件。

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创新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音乐实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有着诸多的益处。在音乐实践中,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都是一种创新。也就是说,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在音乐实践中,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加入的冲动,愿意在这个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情的展示自我,当他们对活动有着高涨的热情时,思维便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帮助学生深入的钻研,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此为推动、探求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获得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群体合作能力

音乐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活动的开展,只靠一个人是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予以完美的展现。学生们正是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个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理解了相互尊重的必要性,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一场演出的举办,从场地的选择,到节目的设置;从人员的调配,到演出器材的提供,整个过程都要在大家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地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这个演出都难以进行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欣喜的看到了自己的对于这个临时集体的贡献,更在彼此的合作中建立了友谊,加深了理解。这种群体合作精神,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需要的。

三、中开展音乐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1课堂实践――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

要想切实培养高师音乐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首先在课程的开设上,要根据的实际需要,及时的增补一些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供同学们进行选择。例如当今方兴未艾的音乐治疗学,很多有志于从事这类相关职业的'同学,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渠道,不得不放弃,如果学校能够组织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为同学们讲课,或者针对同学们的学习意愿,主动地提供一些学习的渠道,那么学生们也就多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其次是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单是音乐系,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高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在了大四这一年,但是大四临近毕业,很多同学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缺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同时,仅仅靠大四一个学期的突击学习,也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能够在整个大学阶段中,用各种形式,持续贯穿的进行实践类教育,不一定都集中在大四进行。诸如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要求的学习、师范类音乐毕业生的主要择业等等,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插进行。再次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园内的音乐活动,本身就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舞台,让学生们亲身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外实践――搭建各类音乐实践平台

课外实践作为课内实践的有益补充,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音乐实践基地。音乐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深化音乐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大多数师范类学校都有附属中小学,但是在实际中,却发现这一最方便的基地却和音乐系学生联系的很少,很多学生反而要到学校之外的学校去。所以要正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充分利用之后,再对照相应的实际需要,建设一些实习基地。例如可以和一些歌舞剧院签长期的合作协议,在教师的下,接触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和事,锻炼其应对任何问题的胆量和各种下进行专业表演的信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就业,都是受益匪浅的。

同时,学校应大力开展各类音乐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领导要对实践活动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全面参与。例如对于音乐活动团体的支持,应当鼓励学习努力创建品牌,推出新人。每年予以专门的经费,在场地、器材、设备上大开绿灯,并委派专业的教师予以协助。对于经常参加公益演出、各类比赛的同学予以鼓励,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此来带动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活动机制上,将活动的权交由学生会、团委、党支部等承担,策划、导演等权利完全下放,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力求全员参与。每个具体环节选定负责人,由负责人排练和组织演出。这样使学生强化了责任心、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协作能力,活动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管理与组织工作有条不紊,真正意义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普通高校音乐实践的水平,甚至要与国外的学校进行交流,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为中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成为了高师教育工作者首要关注的课题。作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基础教育的改革相结合,才能达到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培养标准。音乐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经验,在一个新环境里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音乐实践对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几点益处,对课堂音乐实践和课外音乐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音乐实践,大力开展音乐实践,因为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环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能力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8)

[2]容富艺。音乐类艺术实践活动的双重性功能[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04)

[3]朱月华。高师音乐专业加强艺术实践当议中[J]小学音乐教育。(03)

[4]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01)

篇5: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点滴的教育论文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点滴的教育论文

1深入挖掘优秀流行音乐当中的学科要素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3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因此,要从课堂实效出发,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涵,想像音乐意境,参与音乐创作。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鲜活个体,音乐老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重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个性和才智等。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的眼睛……要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寓教于乐,序循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信心百倍,个性飞扬,超越自我,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灿烂多姿,光芒四射!

篇6:结构主义中教育思想的小学教育实践意义论文

摘要:现代西方哲学分为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流派,人本主义区别于唯科学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对把人归结于科学理性的存在,在20世纪中叶西方盛行的结构主义就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结构主义要求揭示人的生命、本能、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或超理性存在的意义,对人性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独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活动就是围绕人来传授一套适合的内容结构,而人本主义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传递,重视人的创造性学习,重视人的心理和智力的成长,并由此改变了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结构主义理论收集和分析,用结构主义思想来指导教育界的实践活动,无疑会推进我国九年义务基础教育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结构主义教育;中小学;教育实践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西方教育界,教育结构主义思想初步形成,奠基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毕生努力的认知结构理论为教育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而后又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深受前辈皮亚杰的影响,发展出了以知识结构论和学科结构论为理论核心的结构主义学习方法,并将理论知识带到了中小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来,在当时甚至对整个西方未来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篇论文通过分析这种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引申到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尤其对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有着正面深入的影响,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1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1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承认每个学科都是由基本的知识搭建出来的科学结构,倡导以“结构”为基本框架工具来甄别海量的信息数据,认为知识就是我们构造出来的一种模式,它使得我们经验的规律性具有意义和价值。[1]每个教务工作者都要有这种意识,面对学生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让其领悟和运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学科相关的各种研究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向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倡导所有教学课程必须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不认为以各个学科为核心的“分科课程论”是有用的,也不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经验课程论”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注重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提出的先进思想。发现学习的精髓就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灵活使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答案,并从中发现教材的内在规律和框架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书上的知识点,更要有意识让学生洞悉整个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框架结构,告别以答案就是唯一标准的落后想法,激励学生在学习上自我发现,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找到学习的兴奋点,找到快乐学习的方法。

1.3强调学生智能的发展

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尊重儿童教育及内容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阶段,采取科学的手段来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老师教课的时候也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只盯着学生自然发展的水平,授课的内容也可以参照跳一跳也能摸得到的原则,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挑战,根据学生的特性使其稳健地向前发展学习,这样也能有效促进儿童智力的成长。[2]结构主义教育者对教育的研究过程从来不是静态的过程,他们都尽量找到基于儿童心理机能从而投射出关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普遍准则。

1.4主张儿童的早期学习

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主张学生可以有条件地提早接触某些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框架,不一定要到规定的年龄段才展开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深入不断成长,而内在的生理条件对学习状态的影响却没有那么明显。从这个角度来讲,老师要尝试创造性地改装下知识的面貌,将其适应学生相应的思考模式和脑力发展,提供看得见摸得到的教学道具供学生自主学习。

篇7:结构主义中教育思想的小学教育实践意义论文

2.1教育内容应重视学科基本结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推行中遇到很多困难,尤其以过时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材内容最为突出。当代世界知识不断变换更新,过时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材知识早就不能满足我们对知识新鲜度的要求。而如今,在我国明面上大力推广的素质教育,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依然是过去那种以学校追求升学率为导向,以应试考核为检测手段,依然不重视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直接导致了一种畸形的状况:老师教的都是要考核的内容,学生学到了只是应付考试的分散零碎的知识点,而不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学科系统。上述的情况理应急需得到改善,将“求知”转化为“求学”,让学生真正领悟并掌握到基本的学科结构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就是作为对应学科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存在的学科教材,结构主义教育理念,着重阐述了教材对于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单单体现在通过教材向学生展示出基本的知识点,更在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学习领悟还能在合适的环境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教材的策划和编纂者在内容的构架上,要格外关注内容逻辑顺序与学生心智顺序之间的和谐交互,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层,有易到难分层递进展开教学内容,让对应学科课程里的某个基本概念或原理反复出现,慢慢延伸扩展开来,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这就是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螺旋式”课程编排。比如,把螺旋式的课程编排用到小学语文写作人文描写的实践授课里,就可以在三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写出自我介绍,到了四年级就可以要求写出自己敬佩的那个人,五年级开始掌握人物描写的基础手法,能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写作,当能够写出简单的人物故事,到了六年级就可以非常熟练地用上记叙抒情等手法写出一篇完整的人物描写。

2.2教育过程中应发挥学生主动性

我们的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已经践行了二十多年,依照传统教学经历,儿童已经养成了凡事靠老师的依赖思想,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练习、月考期末考已经成了不再新鲜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流程,不见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自然就大打折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改善这种被动教学的方法就是引入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积极倡导的“发现学习法”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来,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操作方法:首先,老师要能敏锐洞察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兴奋点;其次,在告诉学生问题答案前,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收集相关资料,配合独立思考,自己主动去发掘问题的本质和原理,避免“问来张口”的懒人学习;然后,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去尝试多种方法去尝试推理问题的可能性,刺激儿童的求知欲望;第四,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信息,参考资料,整合资料的信息,形成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习惯;最后,引导儿童探索问题本质,可以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结构主义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帮助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以往通过简单的奖惩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告别不尽合理的单纯外部教授的鞭策手段,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自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源动力,以此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会有选择地抓住重点去学习,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3教育目的要关注学生智能发展

长久以来,中小学教育就只是让学生扮演了凡事被动听老师介绍书本知识,被动让老师提出学习问题的解决办法的看官角色。这对学生的心智的科学发展不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像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讲述的,有效的教育就是要有效地引导灌输一套学生自己拿来就可以用的学习方法论,关键就在于学生良好心智的开发和养成。用结构主义来指导教育思想,就是要让儿童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开发学生的健康智力,能够大胆对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进行自我探索和学习。作为实践传道授业的践行者,建议全体老师不论在课堂内外,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要遵循基本规律,才能科学引导儿童的智力发展,要杜绝教授儿童跟成长阶段不相符,超出儿童理解认知的超纲材料。举个例子,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什么是数和基本的加减乘除等具体的运算法则,而老师只有向一年级的学生讲述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等学生到了二年级才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再到三年级才让学生接触大部分有关乘除法的知识,只有这样在成长特定的阶段教授相应的知识,学生才能良好地掌握和吸收。综上所述,结构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当代的潮流气息,正是有了结构主义,如今广大社会人民群众对现在学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不满足于学校只是个学业教授的场所,更要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加强对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的理解和掌握,不认可学校教育以成绩分数为考核的重点,而更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带头尊重学生自然健康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智力科学均衡发展,不接受只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而应更加重视引导发挥儿童在学习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这个角度讲,尤其是针对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实践,整个教育行业的参与者应该积极配合,努力用好结构主义理论这个从实践中而来的分析的法宝,使结构主义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推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成果,让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实现科学长足的进步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汉潮.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启示[J].成人教育,.

[2]王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1).

篇8:小学生想象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实践意义论文

一、想象的概述

想象(Imagination)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因此,想象是一种借助语言为工具、以知识经验为中介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想象活动是否有目的性,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按照想象活动的新颖程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后者的创造性水平更高。

想象与思维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一方面,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是想象的基础,这种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是想象系统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另一方面,想象的发展可以为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二、学龄初期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学龄初期的`儿童,其想象的发展整体处于过渡状态。即,由学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无意想象、再造想象、脱离现实性的想象,向学龄中后期(初高中)的有意想象、创造想象、趋于现实的想象过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加。儿童进入学校之后,在教学的影响下,须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引产生符合要求的想象。如:在作文课中,儿童要围绕作文的主题进行构思;在绘画中,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构图设计。

2、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提升。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仍和学前儿童类似,集中体现在模仿和简单再现,很少有创造性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言语能力及思维水平的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创造性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对已经获得的表象作出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改造,从而产生相应的创造性成果。

余强等人通过研究小学生在绘画中对物体动态的表现方式,来反映不同年级儿童创造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88﹪的一年级儿童选择“画在纸面上端”来表现“飞机飞得很高”,而86﹪的四年级儿童选择“以云衬托”的表现方式。   3、想象的概括性提高。这与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发展密切相关。低年级儿童不管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具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研究表明: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朗读或讲述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任务情景就会感到困难。而较高年级的儿童已经较少地利用实物来想象。

尽管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都有所发展,但应当明确的是:这种发展仍是低水平的。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该阶段的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即,仍不能完全脱离具体表象进行抽象的符号化思维。因而,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的整体水平还是不高的。

4、想象的完整、精确性进一步完善。随着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想象的完整性也不断提高。同时,儿童对想象的精确程度要求也日益提高。他们不仅企图完整地表现客体,而且力图正确地表现。

5、想象更加趋于现实。学前期的儿童由于知觉经验的匮乏,其想象总是脱离现实性,习惯将事物加以夸张或缩小;随着年纪的增长,儿童的想象也逐渐向现实主义发展。如,低年级的儿童,与学前儿童类似,主要喜欢童话故事、神仙故事,但他们逐渐明确这些故事的虚构性;而中高年级的儿童对这些童话故事的喜爱逐渐降低,代之以更富有现实性的结构复杂的文学作品。

三、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想象发展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儿童想象的发展与其生活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教育方式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采用合理科学的策略,积极引导儿童想象的发展。

1、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想象活动是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话剧等艺术活动,组织学生观摩种植、饲养等农艺园艺过程,制作模型等手工活动,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积累大量的表象素材,从而激发儿童想象的积极性,有助于其想象活动的进行。

2、注重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想象提供丰富的表象材料。老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扩大儿童表象素材的积累;鼓励儿童阅读科幻故事、探险故事,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改写、续写等作文练习强化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丁祖荫:《儿童发展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余强、马跃等:学龄初期儿童再造想象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5]王守金: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国校外教育8月.

篇9: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探析论文

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探析论文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育也逐渐受到了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幼儿园教育中日常生活活动时间所占比重过半,生活事件是指人们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生活变动或者情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活事件一般发生于日常教学外,著名学者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只要有生活就会有教育,可见生活在某种程度也包含相应的教育意义。为加深对幼儿生活事件的认识,下面笔者就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二、生活事件之六一儿童节教育意义

六一作为儿童所特有的节日,是每一个幼儿园学期任务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为让幼儿度过一个具有意义且快乐的节日,基本上每个幼儿园都会安排相应的六一庆祝活动,该活动为综合性实践课堂,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为幼儿、幼儿园以及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无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对幼儿教师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考研着幼儿园组织管理、策划以及资源能力能力和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比如所编舞蹈动作新意性和到位情况,均直接反映出了教师能力,对此,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事实上是将幼儿园以及教师推向社会,接受来自社会以及家长的检阅。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幼儿作为主体,自然也会参与到活动中,开展活动除了让幼儿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以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机会和舞台,丰富其人际关系,促进幼儿能力、情感以及行为等全面发展。同时六一活动通常以班级作为单位来进行,幼儿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可受集体责任感以及集体意识等熏陶,获得积极影响,继而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努力。第二,有利于幼儿园品牌的宣传,获得家长以及社会认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学前教育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园也随之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幼儿园所面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这些竞争主要表现为特色、生源以及实力等,简而言之就是品牌竞争。鉴于此,目前很多幼儿园把六一儿童节活动打造成为宣传本校的教育品牌,借助于六一儿童节活动塑造本校特色品牌,同时还可满足家长基本要求,给其带来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双重享受,继而进一步提高家长对于幼儿园满意度,得到社会以及家长的认可。

三、生活之接待教育意义分析

在幼儿园工作中,接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接待时间以及人数等不以幼儿园意志为转移。接待所含内容很多,除了环境参观、教学展示以外,还包含学生每天到校时的接待,其教育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于交流、沟通以及分享经验。借助于接待不仅可接收到来自教师、家长的不同反馈,了解幼儿园所存不足和缺陷,同时还可充分发挥幼儿园所具辐射作用,将其自身所积累下来的优秀经验传递给外界,以此为教师和其他幼儿园提供交流以及学习的平台。第二,可推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便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接待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幼儿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语言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当家长将幼儿送至学校时,会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教师可及时了解到幼儿的相关情况,基于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借助于接待,将本院精神面貌、环境布局、教育质量以及办园理念等展示出来,以获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认可,并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可养成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生活中生活事件作为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和幼儿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本次研究着重幼儿园生活事件之六一儿童节活动和接待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生活事件除了具备教育意义外,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尽量弥合幼儿园正常教学和生活事件之间的界限,加强生活教育,使教学融入于生活,遵循幼儿成长以及发展的规律,同时尊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天性,根据其自然本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此外还应创设一个健康安全、积极进取以及宽松自由的生活教育环境,保证幼儿园教育的丰富、安全以及健康,以此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推动幼儿园的发展,获得最大化效益。

篇10: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论文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论文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2]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

[3]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意义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