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共含17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光合作用85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篇1: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事例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包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一)教师如何“教”。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是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得出结论。具体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设置问题情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高效利用教材。在音乐教学中,教材是死的,但人是灵活的,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找出其中的智力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等,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进而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3.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法指导,此时需注意两点:①了解学生需要什么;②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即促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

(二)学生如何“学”。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掌握如何“学”,从不知转变为知,从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以及利用知识等。具体来讲,包括两点:

1.学生如何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结合教师的相关指导,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学生如何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结合已有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来钻研,然后与同学、教师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其中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组织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进而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文主要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注重课堂导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导入属于初始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时间较短,大多只有几分钟,但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加强对学生的导拨。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但教师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阅历等较少,需要教师予以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导拨。针对一般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比如罗列出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需注重引导,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逐步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等。当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性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三)强化实践探究。实践是音乐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导入、导拨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导拨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已经大致了解知识要点。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巧。

(四)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第一,学生自评。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古筝学习效率;第二,教师评价。教师需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针对表现突出者,可给予口头表扬等激励,对于表现较差者,同样需给予鼓励,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z1):294-296.

[2]诸葛文斐.新世纪我国职业音乐教育研究叙事与问题反思[J].音乐探索,2014,(23):101-105.

篇2:初中语文中如何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论文

初中语文中如何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论文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以达到好的教学成效, 是当前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都在讨论的问题。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资源,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情景,从而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标准,积极引进情景教学法,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重要性概述

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 才能产生追寻知识的想法, 才能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这一系列活动的产生与其所在的内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与基础, 而教学环境一旦脱离学生发展需要势必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阻碍影响。 可见,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入手, 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应转变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应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想学、乐学”的想法,进而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

(一)以境设疑,激发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并逐渐喜欢所教科目的教师和科目内容。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善于提问,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情境中, 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用问题点燃他们探究语文的热情, 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 在具体应用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谜语、生活典故等内容进行情境设问,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境启迪,提高效率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感受文章情感信息, 形成自身情感的一个交流过程。 初中生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情感信息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他们对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使能对文章引发共鸣,也能获得情感体验,更别说进一步表达文章作品的情感。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之一就是创设情境。

如讲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花十分钟的时间跟学生谈谈他们自己对平常生活中求知态度、兴趣培养、错误认识、为人处世等问题,再顺势引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但始终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深刻道理,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生活实际中思考问题,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深受启发。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加深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境阅情,增强能力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需要形象的辅助, 教师要懂得挖掘教材内容中所特有的形象, 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共鸣, 进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李后主的《虞美人》一词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通过歌曲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诗词《虞美人》产生情感共鸣,当学生对诗词产生共鸣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感悟诗词作品。 这样一来,就可以取得比实际教学更好的教学成效, 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在无形之中得到增强。

(四)以境促学,升华情感

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要综合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语言和教学画面等等方式的设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 而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引导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中教师的情感引导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语言表达,教师可以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 描绘出文章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从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境界,给学生带来心灵艺术上美的感受的同时, 还能把语文教学“情感化”,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火花, 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感受语文所蕴含的情感,从而爱上语文学科。

三、结语

就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表现出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通过反思, 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积极引进“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 ”起来 ,“动 ”起来 ,进而达到让学生快乐轻松学习语文的教学目的, 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清福。试论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

[2]汪家胜。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89)。

[3]曾旭望。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3)。

篇3: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音乐传播的概念与功能

(一)音乐传播的概念

1.什么是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传播是人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和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传播”是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其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传”有“传递、传送”和“传授”之解释和运用;“播”有“播种、传扬、散布”的解释。传播学的学者们对传播所下的定义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和娱乐。传播可以定义为“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信息互相传递的基础上能对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与过程”,它应该既有相对的静态也有绝对的动态。

2.音乐传播赵志安认为音乐传播是指“信息化的音乐文化在社会环境中被交流与共享的系统活动过程,音乐传播具有多重属性。”音乐传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有无意识传播,也有有意识传播;有不限受众范围限制的大众音乐传播,还有受众有限制的学校音乐传播、教会音乐传播、商业音乐传播;同时从目的来看,既有目的明显的音乐传播,也有无目的的音乐传播。以上音乐传播之间尽管存在着多重差别,但它们都包含有传播必需的五个因素及传播机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任何音乐现象都离不开音乐传播。这些音乐信息所运载的传播者的音乐意图,在为人们“分享”或“共享”。

(二)音乐传播的功能

音乐传播具有如下的社会功能:第一,音乐传播满足并且实现了各时期、各民族地区、各阶层年龄结构与职业结构的人们对音乐的一种需求,现实生活中并实现了音乐对人的多种形式和多方面的影响;第二,音乐传播与反馈的长期双相交流,使音乐风格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并以相对稳定的形态成为音乐艺术独特性的标志;第三,音乐传播的双向交流是否完美,是检验音乐家的艺术创造成果在特定时期之内和听众面前是否成功的尺度。第四,音乐传播是保存音乐风格或音乐艺术作品的.唯一技术手段。在群体的“接力传播”中,音乐保存下来了。而具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当代音乐传播,

二、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音乐教育者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音乐传播的多样化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最大的变化便是教师与学生教育方式的平等性、获取知识的互补性,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从原来的“灌输观念”演变为“沟通观念”,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变成“开放式”音乐教育。在音乐传播的最初阶段,音乐教育者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唯一提供者,音乐传播形式发展越来越快,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也在转移,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者,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来源,也不仅仅靠课堂,互联网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上可以搜索引擎到其他各方面的资源,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手段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很多的知识也值得老师们去学习、借鉴。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得到开阔,这种互补、互助沟通的学习状态是音乐教育发展的一重大改变。

(2)校内教学过程音乐传播环境中,很多音乐之所以能取得大众接受,就在于制作人进行大量的宣传,在宣传同时又故意保留一部分,形成吊起受众胃口的效果,同时又给受众群体留下一个想象的自由空间,所以,在有效音乐教学中,课程导入的设计就尤为重要,能吊起学生胃口的导入就是有效的导入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感受应该有明显的视听觉冲击力。较强视听觉冲击力的形成,需要有合适的音乐素材、音乐版本、音乐感受时间等多方面的选择来达成。有效的感受只是手段,感受的下一步就是要有效的理解,有效的“解读”音乐,也能“解毒”音乐。

篇4: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探究教学法属于其中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探究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高中学生的整体认知过程,受到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设置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验证物理问题的规律,以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并学会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二、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探究内容。学生已经在上一阶段的物理课程中了掌握了圆周运动规律的知识,以及表示圆周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准备开始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课程中的物理知识。

(二)探究任务。

1、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2、当物体失去了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力时,会立刻沿着该点切线开始做直线运动。

(三)探究过程。由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作为发言代表,每组提出一种探究方案,经过教师指导后,确定以下三种探究方案:

1、用一根比较结实的软绳,一端紧紧拴住一个小球,另一端用手抓牢,在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慢慢抡动,使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此时体验手的用力情况和小球的受力情况,当松开软绳时,观察并记录下小球的运动情况。

2、乘坐一次出租车,在出租车到达红绿灯路口右转弯时,体验自己的身体状态,记录下出租车的运动情况,并说明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3、将一根软式排球放在一个布袋中,用一根绳子紧紧将布袋扎紧,和小组队员来到学校空旷的操场上完成一次游戏。一名学生抓住绳子使软式排球开始圆周运动,其他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当这名学生松开手中的绳子时,看看哪位学生能够用手接住软式排球,思考接住软式排球的学生所站位置和松开绳子的学生所在位置存在怎样的关系。

(四)探究结果。

1、全部学生的记录认为当松开软绳后,小球不再做圆周运动;一部分学生的记录认为松开软绳后小球开始做直线运动;还有部分学生的记录认为当手拉住软绳使小球做圆周运动时,软绳绷得非常紧,小球运动越快时绳子绷得越紧。

2、全部学生的记录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往出租车转弯的相反方向倾斜,部分学生在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时认为是自身的惯性所致,该现象说明当出租车转弯时,身体有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表现,如果用手拉住车内扶手或者依靠车门时,身体才会和出租车一起做右转弯运动。

3、部分学生记录自己接到了软式排球,是因为自己所站位置和放开软式排球的位置相连在圆周运动切线上,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三、探究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探究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探究活动非常少,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基本上自主完成了探究方案的设计和整个探究过程,教师在选择探究方案时给予了一定指导。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设计探究方案,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了自己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和认真记录,可以发现探究活动中的各种物理规律。

在此次物理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分组讨论的'机会较多,注重的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合作讨论,动手完成实验,记录相关数据的整体过程。当学生被探究内容吸引时,完全有能力通过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即可。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的是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或许会碰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相应指导,但学生还是能够从探究活动中学习到很多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内容。从教学效果来说,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远远比教师枯燥无味地传授物理知识更加令学生信服,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从物理实验中获得的新知识,很愿意自己尝试完成实验,记录数据结果并拟出结论。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学生不但不能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出任何异议,长此以往还会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抹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积极采用探究教学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创意思想,尤其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很可能会挖掘出其内在潜力,使其对物理问题有更多的独特想法,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关注和肯定,会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进而会对物理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综上所述,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主探究更符合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物理实验,,01:27-30+38.

[2]柳小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9:118+124.

[3]夏燕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04:158-159.

[4]湛正香.新课改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6:320-321.

篇5:分组教学法及其应用论文

分组分享教学法及其应用论文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内涵

分组分享教学法就是在班级授课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分组分享教学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初中英语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群体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英语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成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学习是十分有效的。经过实践,我发现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对合作教育的创新。它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中国普通初级中学的实际,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分组分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具体运用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我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与分析。我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弄清了他们对所学习过的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他们在英语学科上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在完全摸清了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之后,我把45名学生平均分成9组(小组的个数可以按学生总数灵活组成)。每个组内学习能力上、中、下三种层次的.学生数目相当。英语成绩较好、责任心强且能起表率作用的同学任正组长,具有“特殊个性”,总是喜欢在英语课上处于游离状态的学生当副组长。让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当副组长有如下的好处:一是他们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器重、信任后,心理上会有极大的满足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极大增强,因此他们会一改以前英语课上的不良表现,努力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二是身为组长的责任意识迫使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在对别人负责的同时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这样分组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样做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积极向上,同时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反过来促进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这样有利于增加组内乃至班内的凝聚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教师能腾出双手,有的放矢,给予成绩薄弱的学生以更有效的帮助。

2.明确目标,合理量化

我把学生分成9组(每组5人)后,建立了表格(略):

(注:课堂纪律至作业质量5栏内容用优、良、中、差评价,对应分数分别为4至1分)

该表格正负组长人手一份,副组长记录自己组的成员,正组长记录其他组的成员,如A组长记录B组成员,B组长记录C组成员。 为了确保公正,我要求学生做到:(1)无两组正组长相互记录对方组员现象。(2)正组长所记录的小组每周更换一次。(3)我随时检查,比较副组长记录自己组成员的得分情况与其它组正组长记录该组成员的得分情况是否吻合。

3.合理运用正负分激励方式

根据以上表格内容的测评结果,每周五算出各小组得分总和,并根据各组得分的高低进行正负分激励,鼓励学生合作分享。激励方式如下:

正分:

(1)全组得分总和全班最高的前三组所有成员,成绩册上每人平时分加3分,并且我利用校信通平台发信息告知全班家长得正分的学生名单,以作表扬。(后来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证明,学生非常看重该项奖励。)

(2)所有小组个人得分前2名的学生平时分加2分。(该项奖励确保努力付出的学生不受挫――即使他们所在小组暂时落后,个人的勤奋付出也能得到认可。)

负分:

(1)全组得分总和全班最低的小组所有成员成绩册上每人平时分扣2分,并由正副组长带头,全组成员开会找出原因,于下周一第一节英语课前以书面形式告知英语老师,并在下周英语学习过程中努力改变小组落后的状况。

(2)因正副组长不胜任导致该组连续两轮得分总和为全班最低时,该组立即更换组长。

这种正负分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只有合作分享才是硬道理,单枪匹马的努力成效远不如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换来的成果更显著。

有了为本组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发挥创造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本小组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小组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它使学生因自己不能为本组争光或因做了有损于小组荣誉的事而感到愧疚。英语学习上很快便形成了组内互帮互学,组间互比互追的喜人氛围。

三、成果

分组分享教学法实行一个学期之后,我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了分析后发现,参与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班级中喜欢英语课的人数较之前有大幅提高,班级的英语成绩也比实施分组分享教学前提高了近20%。

综上所述,分组分享教学法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有效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原本英语课堂上具有“特殊个性”的初中生群体学习英语的热情,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分组分享教学法也能促使全班同学在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团结一致、积极向上、荣辱共享,使全体学生在快乐地学习英语的同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篇6: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论文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提问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故而有效提问才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前进,有效故而高效。

篇7:小学音乐教学法论文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

篇8: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论文

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论文

一、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应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央音乐学院的刘沛曾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角度,还是从音乐对年轻一代的促进功能价值的角度,都还未达到一个正常学科在学校应有的地位。这句话虽然较为片面,但却是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并未受到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学生的音乐水平普遍较低。而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理念落后、模式陈旧的误区,尤其在专科院校中,诸如钢琴教学重技巧轻伴奏、声乐教学重唱法轻音乐感受与表现的培养等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升。目前的这一现状急需应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加以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符合21世纪的以人格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价值观,其强调的音乐教学的基础性、全面性及平等性给新时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完全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乃至全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体现了音乐的本质

贝多芬之所以热爱作曲,因为他认为通过作曲能将其内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映加以释放。的确,音乐是关于人的活动,是抒发人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力地强调了音乐与心灵的交流,并强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抒发情感的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应该从内在心理出发。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能够从学前儿童的内心出发,以游戏为出发点鼓励其玩合奏,由此便能从玩合奏中产生并感受音乐。如此一来,音乐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核心便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奥尔夫教学法符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接受与认知规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都在18岁左右,通常都是在通过高考后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缺乏对音乐艺术的学习经验,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时,不适宜过多强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而应该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其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音乐教育的目的还包含对学生示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表现的能力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值得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加以借鉴的,因其很好地克服了原有音乐教学中的“专业化”、“技能化”倾向,重视对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奥尔夫音乐法把“适于儿童、适于开端”作为“原本”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能使其尽量摆脱音乐学习的忧患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达到心灵与音乐的交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始终坚持“原本性”教学,回归音乐的本质

从以上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论述中了解到,音乐本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即便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音乐的'表现形式已逐渐脱离最原始的生活形态,但其仍是人的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必须始终贯彻“原本性”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过分重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心理的感受与体验去学习音乐,并表现情感。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原本性”的音乐是结合了动作、语言及舞蹈的音乐,是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演奏,通过引导学生作简单的身体动作,让学生体会放松与自由的感觉,并随音乐旋律进入音乐世界中。这对于音乐热情及技能缺乏的学生而言,是较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如:在《瑞典狂想曲》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提示的情况下先将乐曲播放一遍,并观察学生的反应;在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后,教师应给学生关于乐曲中描述园丁与花朵故事的提示,然后播放第二遍,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表现园丁与花朵的节奏;再次,教师要将乐曲播放第三遍,并要求学生将之前设计的动作在原定或花朵出现的时候表现出来,尽可能与旋律节奏一致;最后,教师要通过第四次播放乐曲,而引导学生在之前设计动作的基础上设计有代表性的动作,并使之与音乐的节奏变换相吻合。在以上一个较为简单的奥尔夫教学的片段中,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自己的简单创作,并体验到音乐艺术的浪漫气息。另一方面,为了回归音乐的本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尽可能地寻找适合该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切入点。相比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功底与技能,且欠缺足够的艺术表演经验。但其却都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基础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转换教学的视角,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情感需求方面找准教学切入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综合教学内容,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拥有学前教育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音乐素养及综合艺术素质的人才。因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多种学前教学内容综合下开展的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

1.突出学前教育的职业特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都将成为启蒙教育阶段儿童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前儿童将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然而,学前儿童的年龄极小,其学习音乐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自我展示的能力。因此,要想在一群活泼好动的学前儿童中开展音乐教学,就应该秉承这一目标宗旨,通过让其参与音乐,而感知乐趣并激发热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突出儿童性、趣味性与参与性的教学理念,加强对音乐教学领域资源的综合,使教学内容的重点能从学习音乐知识理论与技能方面转为音乐素养的培养上来。如:教师在音乐节奏的教学中,要适当加入儿童类型的曲目节奏以及民族儿童歌曲节奏,加入儿童音乐典型作品欣赏,进而学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能逐渐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

2.积极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音乐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对于音乐的教学是对音乐与文化的共同学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要重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先选择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易于儿童接受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悟作品传达的文化情感。如优秀的广东民间音乐《落水山》、来自藏族的索朗旺姆的《洗衣歌》、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这些优秀民歌作品之所以精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歌曲对当地民族文化及历史的展现,传达出歌唱者内心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讲授其音乐理论的同时要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文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高校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音乐艺术创作的动力,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教师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不断丰富其教学方式与手段,故事演讲、朗诵、情境演示及配乐训练等都应该被积极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与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儿歌弹唱的同时融入情境创设和游戏编排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参与实践。以《三只小熊》的儿歌为例,教师可以分别安排每组学生负责歌曲弹唱、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创编音乐游戏的成员。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每组成员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这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教学环境中,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即兴的创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

(四)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种恰到好处的评价方式通常能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服务于学生。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同样应该有针对性、客观性及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收获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成果。笔者认为,教师要科学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音乐教学的评价思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多元评价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评价工作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经验,并在客观详细的评价标准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评价还应该考虑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将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想象创作等因素列为评价考核的指标。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篇9: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论文

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论文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它强调把教学场景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带着问题的操作情境中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讲课为辅,通过让学习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的问题,PBL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室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教学技巧,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扎实的相关科学知识,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自如应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环节。下文是以我校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为对象分析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点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每个班60人,2个班级学生均经高考统一招生录取的学生,随机分班,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等资料均具齐全。2个班级同样的教学材料,设置同样的课时,均由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所有学生上课均采用具备网络查询能力的`计算机房作为教室。

1.2教学方法

1.2.1教师备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等相关方面提出问题;教师查阅相关文献、临床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大量与课堂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网络课程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学习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目的与操作标准。

1.2.2课堂PBL教学课堂开始前,教师先就课堂内容提出要求和问题,学生根据老师所提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整合,再在课堂上随机分组每组10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集思广益得出最终结果并上交给老师批阅,老师对每一小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最终结果,并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讲解,对小组的结果正确与否进行详细点评,再将各个注意事项重新讲述一遍,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课后总结,最后结束教学。

1.3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期的PBL教学结束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笔试和问卷调查方式来完成效果评估,笔试部分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基础理论客观题、案例分析题对所有实施PBL教学的同学进行测试,问卷部分在学期结束后对所有参加PBL教学的同学进行各方面能力的问卷调查。

2.结果

通过对所有同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得出:笔试成绩较高,平均分(91±4.3)分,且所有学生的案例分析题的得分均较高,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所有参加PBL教学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对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较为熟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本文研究得出PBL教学基本要点为:一切学习内容都围绕着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资料搜索,问题的分析解决都由学生进行,教师的讲解的指导起辅助作用,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等教学要点是PBL教学的基本要点。

3.讨论

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轻松、有趣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敢想敢问,可以和老师做充分的交流并交换信息,将不懂的问题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解决;PBL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加深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此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洞察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PBL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有较广的知识面以及对相关科学的熟悉,可以起到对学生有着有效的信息提供的能力;另外,其成功的实施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在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并整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并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全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得出结果,综上所述,PBL教学基本要点为学习内容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等,总结各种不足并继续完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篇10: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作用,对该课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进行总体设计,从“创设任务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拓展学习任务”五个环节探索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则是一种学习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学习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是职业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课程。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电子设计的爱好,促进电子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主线、以知识点为纽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从典型的三人表决器设计、四位加法器设计、数字电子钟设计、交通管理器设计、简易电子琴设计、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和数字温度计设计等七个具体项目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子设计任务出发,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真实情景驱动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知识的内在建构。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电子设计能力,实现了电子设计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总体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关键要素“任务”是主线和导向,其设计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课程学习宏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微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来设计适宜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设计自动化校级精品课程团队的教师经过讨论和研究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这一平台,选取来源企业的真实产品“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以任务驱动模式构建了“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也即为七个设计项目,每个情景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在设计中学习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真正的设计。表1中列出了电子设计自动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总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探索出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由“创设任务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拓展学习任务”五个环节构成。

1.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的若干个任务之中,引导学习者以“任务”为主线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程学习情境中。具体为每个学习任务之前,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讨论和交流电子产品,激发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提出学习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分析“电子产品”实例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着手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项目三:数字电子钟设计”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到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的“电子产品车间”授课,先向学生介绍“数字电子钟”典型产品,并展示历届学生设计的产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电子钟设计”的兴趣,创建学习任务情景。然后,教师分析“基于FPGA的数字电子钟”产品,再提出学习“任务1: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分析任务”和“任务2:数字电子钟的VHDL程序设计”,这样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任务。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为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带来了适当的时机。此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需要,围绕一个“项目”中的教学目标这一大任务通过实例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提出“项目”下一级的子任务。在子任务中包含了要运用既往所学的旧知识和现在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中有“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

如何探索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直接去做,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如何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资料、知识等,同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练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还可以根据教材中列出的操作步骤按程序一步一步操作练习,在操作练习找出解决的办法。

4.评价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设计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这一主线,指出设计操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辅导,以使学生及时改进和完善,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也可以事先安排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对子,让学习成绩好操作熟练的同学指导学习成绩较差和操作不够熟练的同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学互帮,进行学生间对学习任务评价;还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把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介绍,通过学生展示设计思路和操作练习让大家共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示范”的引领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大家评价该同学“学习任务”完成效果。

当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并将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背景进行归纳、小结,强调设计操作重点、难点问题和操作技巧,同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具有创意的好思路和好方法。

5.拓展学习任务。通过“评价学习任务环节”中的师生点评、共同探讨等,学生由此会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可以进一步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构思出“电子产品”新的设计思路,并试图尝试操作练习,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子产品”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华。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团队与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为平台,开辟了“电子设计”第二课堂,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并定期开放创新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拓展新的学习任务。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应用案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下面以“三人表决器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教室设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电子产品车间”。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讲解在各种会议、选秀节目、体育竞技中,常常用到电子表决器。然后播放“中国达人秀”表决视频,提出假设中国达人秀的三位评委提出,要用三人表决器来对选手进行评判。提出评判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

2.提出“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创设“中国达人秀”表决情形创建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三人表决器设计”课题的积极性,教师进行该任务分析:因为初次接触数字电子技术,本任务是三人表决器,要求设计出一个表决器,二人以上表示赞同,认为通过,否则认为不通过。如何完成这一任务?

3.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任务。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育人为教学改革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对教学主要载体“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实用性。

本任务是在学习了逻辑门电路后,对有关逻辑门电路的一个具体应用。三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好奇心,喜欢操作练习。前景知识已有逻辑代数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但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会在分析设计电路时遇到困难。四是对教学内容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学习目标是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三人表决器原理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总结、表达能力。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五是定位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完成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难点是如何把抽象的逻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的关键点是列真值表。六是选择教法和学法。根据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出学生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是在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与学生共同“探究”。不论是教学中力求活动场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还是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设计步骤和操作程序的讲解,关键点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必须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手参与,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中,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情景中,分配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电子产品案例分析,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评价“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学互帮、合作探究,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看到自己设计并操作完成的“三人表决器设计”的作品,达到了“少数服从多数”设计要求,大家都很高兴。作品完成后,老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并针对典型作品进行点评,同学们各自对他人作品进行互评,并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同学们对这次学习任务总的评价是有收获、有价值和有意义。

5.拓展“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为了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三人表决器,要求若A为主评,B、C为辅评。只要主评通过,就能过关;或者两个辅评通过,也能过关;否则没过关。要求同学们课后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第二课堂中完成任务。

三、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理念编写“电子设计自动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为突出教材特色,提高教材质量,编写的教材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要求,也更要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适应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发展为原则,以学习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准则。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要,技术革新,要有所创新改革、体现“任务驱动”理念,编写中要吸纳企业技术能手和工程师参与编写,使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

(二)以工作任务项目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于3月被学校批准立项为建设的精品课程。课程三年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扩展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精品课程以创建精品资源项目研究任务为核心,面向“电子设计”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等,实现资源的上传、检索、归档等,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与国内区内同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地方。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为了提高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电子设计车间”仿照真实企业场景建设,车间作品与企业“电子产品”对应,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除安排好课程教学任务外,定期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篇11: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一、激发互动

所谓“激发”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取的一定的有效手段、方法。要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俗话说:绘画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不同色彩。著名绘画大师梵高绘画时必听音乐,通过音乐的熏陶与洗礼,绘画将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已达到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这些都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例如,在欣赏《赛龙舟》这首曲子时,课前先让参加过龙舟赛的学生谈谈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交流赛龙舟时的切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参赛者一员,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体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全面互动

1.教与学的互动。重在发挥各具特征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触媒催化作用,以及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产生积极主动的能动作用与反应。

2.情感交流的互动。重在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谐振”。

3.信息交流的互动。重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流畅渠道的调控与疏导作用,同时更重在发展学生积极主动传输、获取、处理、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师与生的互动。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

5.生与生的互动。重在培养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总之,要真正达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这四个环节间,必须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会影响音乐“互动”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导致音乐“互动”教学的失败。为使“互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又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2:文秘教学中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论文

文秘教学中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论文

摘要: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热点,亦是难点所在。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三个环节探讨了在文秘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文秘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法

高职学校文秘课程的课标提出:文秘课程必须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使学生能基本了解秘书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素养,树立正确的秘书职业意识,为今后从事秘书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补充、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来自工作实际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兼顾学生的实际。

那么,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有效地实现课标的要求?如何把握授课内容的深浅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文秘教学中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热点,亦是难点所在。

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从三个方面谈一点笔者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

课堂有效教学首先从教学设计开始。作为文秘课,当确定了一节课的主题之后,需要预设有效的课堂场景(如模拟实务情境)并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同时,结合学生特点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反映及相对的应变措施。充足的准备,是实现文秘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二、教学实践

进行有效的文秘课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进入课堂和学生一同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和深化。具体可分为两部分:

(一)理论知识的有效教学

针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三点:

首先,要做到“三不讲”。一不讲于学生素质提升、技能提高无益的教学内容。要剔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提高无益的教学内容,使其课堂教学紧密围绕学生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提高而展开。二不讲教材上已有的.、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使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在学生素质提升、技能提高上产生积极的意义。三不讲教师即使花费了很大气力,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师生互动。文秘课程的局限性在于其理论部分相对来讲较为枯燥,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取得较好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互动能够让师生一同融入课堂,有效学习知识,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为辅,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一个知识点提出来,不急于通过老师进行讲解分析,而注重以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及恰当的问题加以引导。这也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二)技能训练的有效教学

文秘课程的技能训练即是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强化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本领。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地吸收掌握成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结合并运用于实践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行之有效,适宜灵活运用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训练过程中,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当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后,我会结合技能训练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加以灵活调整。例如,当学生对一个案例无从下手时,可以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当学生对案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分析有所偏差时,可采用引导教学法,及时加以引导、调整;而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很好地分析案例时,采用赏识教育法,不吝赞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

有效的文秘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教学反思之中。当一堂课结束后,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对比事先的教学设计,看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已达到?教学效果是否如预期所想?教学实践过程中哪些地方超出了教学设计?是什么原因?哪些地方能较好地体现课堂有效教学?哪些地方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设计?这些都是在文秘课教学反思过程中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回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针对学生的反应来总结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此后有的放矢,加以改进,争取进行新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建立在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教学不息,探索不止!

参考文献:

1.梁淑娟《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中国教育创新》第24期

2.杨FF《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篇13: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声乐教学也要在旧的教学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从上层结构上改变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因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探究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校;声乐教学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08).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

[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19).

[4]武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篇14:情境教学法的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的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1]。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拥有更多的视听冲击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人教版的《河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好课前小任务,在网络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河流资源,简单地分析一下我国的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相关图片信息。在网络当中包含有我国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跟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学习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通过展示出各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分析水流资源和水库的实际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有效信息,能够有效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观念[2]。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3]。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5结语

情境教学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情境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英冠.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16):88-89.

[2]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5):58.

[3]江文涛.浅谈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18):63.

篇15: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既强化了其学习动机,又促使其数学知识的稳步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情境;学生;数学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给人一种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感觉,然而,数学同工程学、犯罪学一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其专业知识可以用来描绘流行病的发展趋势、发射航天卫星、保护邮件的隐私等.人们常常意识不到,甚至有时忽视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清那些与数学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境.

一、使用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促进记忆,增强动机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在一系列真实或抽象的情境中,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开放性或封闭性的问题.无论使用教材上基于情境的问题,还是实施一系列“功能性”或“跨学科”课程,我们都会发现教师在将数学课程中的概念、方法同“现实世界”进行着联系.使用情境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促进记忆,增强动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在于某内容概念的复杂性,而在于它的呈现方式没有相关性,或者说教师没有用一种连贯的、有意义的方式将其呈现.如果教师经常将新的数学概念同现实应用相联系,并为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成为调查型的数学学习者,可以发展他们对现实世界中数学的洞察力,为他们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

二、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

最传统的一种授课形式是:教师先阐述一种方法或一个步骤,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教学风格不能满足现实世界对学生的需要,当然,教师可能会偶尔选择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某一特别的数学方法.但如果教师仅仅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仅能习得一些粗浅的知识,而且常常不愿参与教学任务,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取、应用恰当的数学工具,用数学表征对情境进行建模、有效的交流,这些技能可以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使他们试着学会这些技能,拓展、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教师需要花时间设计课堂,让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些技能.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解基础上,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掌控能力,从而增强数学认知技能.当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新的数学方法组织他们的已有经验,或者思考他们已经发展的体系、策略、概念时,他们就切实地参与到数学中了.

三、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在课堂内外准确地应用得当的数学、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选取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情境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运用理解、经验、想象、推理构建新知识,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明确的证据;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应用和内涵,知道数学是一门严谨、相互关联的学科,理解数学可以作为一种工具,用途广泛,认识到数学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将参与数学视为一种有趣、有价值的活动;情境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理解,知道数学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并且可以模型化、解释、表征现实,认识到模型和表征的局限与范围.教师若在一个狭窄的视野下教数学,学生很难学到这些核心观念.他们是在选择恰当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应用数学.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的想象和推理,整合相关主题的数学理解,并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将数学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当学生参与包含数学本质的真实情境时,就会发展他们的能力、创造力、批判性理解,并应用这些数学理解.

四、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有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问题本身包括了正确的数学层次,但是情境有明显的局限或是不真实性的―――所描述的情境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实际中数学不可能应用于这种情况.情境是真实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其中的数学过于复杂,超过了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问题包括了正确的数学层次,情境也是真实的,但是情境的描述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或不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时选用学生当前经历以外的情境,或是给他们呈现高水平数学所需的案例,以促进其对广阔数学领域的理解,都是有效且重要的.但是,过度使用某一类型的情境同样会导致一些问题.在选取情境时,一个关键原则是问自己:“从哪种程度来说?哪个角度看?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说真实吗?”情境化数学可以为学生带来种种益处,既强化了其学习动机,又促使其数学知识的稳步发展,从而利于其毕业之后进一步应用数学.这些益处可能会随着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的思维习惯逐渐显现出来.除此之外,情境化数学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教师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甚至会让教师想起当初为何如此热爱数学.尽管整合各类情境要求很高,甚至强人所难,但是就长期而言,其益处也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杨瑞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s3):21-24.

[2]覃丽.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与实施策略[J].高教学刊,2017(2):82-83.

[3]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篇16:PBL教学法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PBL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特殊教学模式,它的使用来源美国一名教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PBL更注重于学生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得主人。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一、研究的方法

1.准备工作阶段。在整体PBL教学模式中,准备阶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按照惯例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授课前要按照基本的教学大纲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材料并对学生进行简单介绍。2.课前的设计工作。对PBL教学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参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定程度上学会利用手中的图书资源来解答当前主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验所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很好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3.实验教学。PBL组和LBL组的所有内容都要进行考核,在PBL教学模式中,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首先,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方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分类,并根据依据进行分组。其次,要注重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全面找出问题。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4.总结分析。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针对此次实验进行重点内容的总结,对整体同学的实验表现进行评定,找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全面进行重点分析。对于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策略。5.效果的综合评价。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析,开始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PBL教学模式中,学生要想拥有专业素质和更为全面的知识认知,就要不断的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自发性的自主学习,更在一定程度中对其特色进行完善,全方面强化学生,培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养成自觉与人为善的行为。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PBL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品格和行为进行深度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原先较为传统古板的生物化学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一些深奥的实验原理也能够清晰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当然,通常情况下,对于PBL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会关注到个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解决当前的困难,并给予学生鼓励和希望。

三、有关学术报告

一般情况下,有关重要的学术报告都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请教师对于整体教学背景进行介绍,随后,可以让部分同学上台进行学术专业报告,最后阶段是整体的提问时间。这种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主导,不仅仅让报告人受到了专业的培养和锻炼,还让负责指导的老师受益匪浅。

四、教师自我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教师的自我总结,教师的总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与学的共同发展的模式来提高PBL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对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教师是否能纯熟的驾驭课堂和调节课堂气氛,更是要求有活泼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本身散发的魅力。在教学方面,这种教学模式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创新思维和开阔眼界接受新的知识。在深度上,PBL教学模式则着重强调老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发挥建材内容,才能积极地了解最新的知识,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往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火热的运行者,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PBL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总而言之,PBL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项伟大的举措,不仅仅改善了学生以往固有得了教与学的模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师生在学习方面的的共同成长。在这一点上面体现出的潜在优势就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教学,作为PBL教学模式的运用,PBL模式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改变性大大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堂,鲁秀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慕景强.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3]王坚,李普云,苏劲.从PBL教学法谈泌尿外科临床见习的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篇17: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什么是“集中教学法”

所谓的集中教学,它的核心在于“集中”二字:而“集中教学”中的集中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集中,要求要适当集中:在上课时间上,要适当集中;对于授课时学生的数量不易过多或过少,过多教学质量不显著,过少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而对于学生的数量应适量集中。这一方法的研究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张思中教师30多年的研究成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改传统教学上课沉闷的课堂气氛,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和汉语学习一样,学习英语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记住大量的英语单词。要想记住课本上出现的单词量,对于学生来讲就十分困难,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就很少向外扩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有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弊端,例如老师减少了学生记单词的负担,学生的单词量的多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而制约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的教师在教英语单词时,仅仅带着学生朗读一到两遍,从熟读到记忆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对于一些好记的单词还行,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单词,学生在记、忘;记,忘这样无聊的反复中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了。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可将被动转化为主动,通俗的讲,就是兴趣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集中教学的应用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它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词、语法以及课文单独教授,而是将单词、语法和语音课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授,如此一来,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提高。

三、“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在上文,笔者也有提及,集中教学法的核心是三集中:即时间、材料以及方法的集中。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的方法,而是将问题进行归纳,系统有效快速的解决。这一方法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学的瓶颈,使学生在快速记住单词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等都有全面提高。对于集中教学法的'应用,在本文笔者从语音、单词、语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其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应用。语音学习的好坏是英语学习好坏的基础。在学习英语时,首先学习的就是发音,音标。另外,众所周知,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坚实,在幼儿园就开设英语课,根据这一学习规律和初学阶段,我们可以在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语音时,可以在课堂上用英语播放一些动漫,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跟着视频学习语音等,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学生处在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学生跟着视频学习语音,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单词的发音,老师在在一旁鼓励,进而进行良性循环,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大大提高,单词的记忆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通过观看动漫和教师的良性指导,学生通过联想记忆法当在看到【ei】这一音标时,就会想起字母A,有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想到含有A的单词。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语音的同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其在英语单词的应用。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特别是做阅读训练时,会遇到大量的生的英语单词,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提倡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这种课外的英语单词,老师仅仅让学生当做常识对其进行了解,而集中教学法则不同,当学生遇到生的单词时,老师通过对单词进行讲解,通过联想将此单词和学过的单词建立某种关系,使学生熟记,在日积月累中记住了大量的单词。为了使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笔者以A为例进行讲解。字母A的发音【ei】,其发音单词有face、base、late等。在进行对face进行教授时,可以将A发音一样单词进行集中教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音标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单词。3.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学习中,除了记单词之外,最枯燥乏味且难学的就是英语语法,像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过去将来时等各种语法。为了避免混淆,在对其进行教授时,可以采用集中教育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上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子进行总结,集中进行教学。在大量句子的练习下,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就会有深入的了解。再者,在学习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等从句时,教师可以在课后收集大量从句让学生进行判断,之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其有深入的认识。

以上便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笔者在阐述集中教学法的含义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读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浅谈设计教学法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2012-12-21.89-96.

[2]唐冬梅.改进高校学前教学专业英语课程教育模式培养学前教育双语人才的探索――浅谈设计教学法理论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安徽文学,2009-09-15.147-156.

[3]赵俊飞.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01-07.45-54.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