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节奏教学论文(共含17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早早早早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幼儿音乐教学感知节奏感知快乐论文
幼儿音乐教学感知节奏感知快乐论文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多么的重要。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走路时有节奏、理发时有节奏,而老师就是要捕捉这些节奏,让孩子们去感知。
一、通过语言来感知
1.感知稳定的节拍律动
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拍手,或抱着孩子摇一摇,在拍手或身体摇动的节律中,念儿歌。通过手或身体的节律来感受固定的节拍。
例如儿歌:小朋友。。。让两个孩子一组手拉手,做滑梯的样子,一上一下,在身体的运动中念儿歌,感受稳定的节拍。
2.感知节拍与节奏的不同
在稳定了节拍后,就要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节奏。引导孩子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例如:
钟表走的声音:滴答滴答,一拍中就有两个声音,而母鸡生蛋的声音:咯咯咯咯答,咯咯咯咯答,一拍中则有四个声音。让孩子们在念这些象声词时,往往让孩子手上拍固定节拍或用请一个小朋友用乐器打一个固定的节拍,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选择不同的儿歌,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节拍。老师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朗诵儿歌,让幼儿感受2拍和3拍的不同,例如儿歌: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老师就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节拍来念。在念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或表情,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的念法所带来的情感的不同,从而让孩子区分2拍和3拍的差异。此外也可以让孩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拍打来表现节拍的不同特征。2拍是一强一弱,而3拍是一强二若,如:重拍拍手,轻拍拍腿;或是重拍拍手,轻拍拍肩,来表现不同的节拍。
4.感知休止拍
休止拍的感知对于儿童音乐感的培养是重要的。通过练习可以使儿童逐渐感觉到,在歌谣停顿的地方,节拍还在继续,为今后学习音乐的休止节奏做准备。
如:儿歌:门铃
二、通过肢体来感受
1、在运动中感受
在运动中,也能感受到许多的节奏,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孩子玩玩看信号变换走、跑的游戏。游戏后,就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刚才走、跑时的不同节奏,还可以让孩子边走(跑)边用声音模仿。此外中班孩子还可以进行变速拍球的游戏(拍高球、拍低球),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2、在舞蹈中感受
舞蹈离不开音乐,因此舞蹈中也有许多的节奏,这些节奏是由幼儿的肢体动作来感受的。如做舞蹈基础练习勾绷脚,脚的动作就是节奏,又如蒙古筷子舞,在舞蹈时使用筷子双手敲打摆动也是一种节奏。在孩子们舞蹈的同时,我就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刚才舞蹈时脚的节奏、手的节奏等。
3、在感觉统合活动中,感受节奏
在感觉统合活动中,伴随身体的动作也有节奏,如玩平衡台时身体前后、左右的摇动是节奏。如果不能掌握好节奏,就容易从平衡台上掉下来,因此在玩平衡台的时候,让他们感受这种身体左右、前后摇动的节奏,跟着节奏控制身体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又如秋千架上的摇动、滑板时双手的推动等都有一定的节奏,这些都是感知的途径。
三、节奏语汇的感知
节奏的时值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老师对幼儿说4分节奏、8分节奏无疑对我们不是专业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太难懂了。而怎样让孩子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节奏,我也借鉴了一些别人的经验。我先确定了几种最常用的节奏:4分音符节奏、8分音符节奏、2分音符节奏以及切分节奏。4分音符的节奏就象我们走路时的节奏一样,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ta是和固定节拍一样,拍一下,念一个。而8分节奏就象我们跑步时的节奏,比较快,因此在固定节拍中,一拍念两个。我们把8分节奏念ti。2分节奏就象就象老奶奶老爷爷走路,比较慢,走一走歇一歇,而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2。
通过让孩子跟着固定的节拍,来念这些不同的节奏语汇。从单个的节奏到几个节奏的交替,再到使用不同的语汇进行编排组合,使幼儿对基础的节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四、节奏图示的感知
(1)把节奏图示与节奏语汇联系起来:当看到*的符号就和ta的念法联系在一起,而**则与titi相联系。在看到节奏卡片的时候,幼儿念起来就方便了。而当多个卡片组成的节奏句对幼儿来说念起来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了。
(2)结合歌曲,感知节奏
在平时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也会让幼儿根据学唱的歌曲来说说节奏,然后在节奏卡片中选择相应的节奏卡,把歌曲的其中一句的.节奏用节奏卡拼出来,这种方法有时也会使用在新授的歌曲活动中。例如音乐活动“夏天大雷雨”,在这个活动中,切分的节奏是新授的,我先让孩子听听歌曲里描述夏天大雨的有哪些象声词,他们的节奏是怎么样的,然后丰富了新的节奏型――切分节奏,同时告诉孩子切分节奏的念法和图示,而在另一个活动歌曲“夏”的时候我就先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找出歌曲里哪些地放有切分节奏,再让孩子们根据歌曲的节奏,用节奏图示把整首歌曲的节奏拼出来,使用节奏导入的方法让孩子学唱新的歌曲。
(3)选择节奏图示进行创编
会看、会念还是不够的,音乐的关键在于领会,在于创造。因此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选择几个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创编出自己的节奏句。随着对节奏的掌握,慢慢的也可以脱离节奏卡片,进行简单的2个小结或3个小结的节奏创编。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通过以上方法,孩子感知节奏的能力提高了,并具有了初步的节奏读写、创作能力。为孩子在音乐学习的到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2: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论文
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核心是让幼儿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体会音乐的意境。节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来满足幼儿的好玩心理,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音乐节奏;训练
音乐的生命来自于节奏,节奏感是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元素,而不是旋律,缺少了节奏的音乐旋律就会变得乱七八糟。根据他的结论,幼儿音乐教育首先应该从节奏训练开始,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的节奏训练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我在自己的小班音乐教学中根据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节奏
幼儿年龄小,理解力比较差,对于节奏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正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很强。任何学习活动中,兴趣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幼儿掌握节奏,增强节奏感就必须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1]教师可以结合人们生活中的节奏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比如屋檐下的雨水滴答声、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声音等。我在教学中告诉幼儿,节奏指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有规律的声音,我还会让幼儿课后总结,去寻找生活中的节奏,绝大部分幼儿都会很感兴趣,积极地去寻找,他们很容易就从生活中找到像火车铁轨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等很多形式的节奏。幼儿在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过程中,好奇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他们常常会骄傲地跟我说这个节奏是他们发现的。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于生活中各种节奏的探索兴趣。最后,我通过击掌或者敲打的形式将这些生活中的节奏表现出来,幼儿通过反复倾听,理解和感受越来越深刻,节奏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虽然此时幼儿并不能理解节奏本身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性地认识到生活中的节奏,并喜欢上了节奏,这就为接下来更深入的节奏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每个幼儿对于音乐的听觉敏感度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对节奏的认知水平,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来作出指定动作,比如行走、站立、奔跑等动作来提升幼儿对于节奏的听觉敏感度和节奏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幼儿听着锣鼓声走,规则是每击一次掌向前走一步,当击掌声停止时停止脚步。刚开始我会带着幼儿一起走,等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后在旁边用掌声指挥幼儿的行动。慢慢地加快击掌的速度,当幼儿的行走步伐来不及随着掌声变化时自然就会跑起来,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的.开始、持续、结束过程的感受。这时我再用节奏鲜明的音乐比如模拟下雨的曲子代替掌声,让幼儿根据对节奏的理解自由做出动作,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对于节奏的感知,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提高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故事和乐趣,养成倾听音乐节奏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幼儿发现音乐节奏强弱的能力
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声音节奏强弱的例子,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例子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强弱。比如电视里播放动画片,教师问:你们仔细听一下,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答:电视的声音。教师在问:你们觉得声音大不大?能听得清楚吗?幼儿答:当我们慢慢靠近电视机,声音就会慢慢变大,听得就越清楚。教师接着问:除了电视机,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越来越大的声音呢?这时幼儿热烈讨论,有幼儿答: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我身后的洒水车从我身边开过的时候,我听见的音乐声越来越大,当洒水车离我远去的时候,声音就慢慢变小了。通过这样问答,听到幼儿明白声音均匀地变大称为渐强,声音均匀地变小称为渐弱。当幼儿能够准确识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用击掌的方法让幼儿来表现声音的各种强弱变化。虽然对于声音的强弱变化绝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击掌表现出来,但是他们还不能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时我用图片表示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变化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表现声音强弱变化。最后使用音乐符号,让幼儿根据音乐符号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变化。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进一步丰富节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用画图和更多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判断音乐节奏强弱和表现音乐节奏强弱变化的能力。
四、通过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教师可以结合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就十分丰富,也是幼儿最先学会的表达方式,因此使用语言编写的音乐可以显著地提高幼儿节奏训练的效果,而且相对来说很简单。比如教师可以搜集或者自己编制一些节奏感很强的儿歌,然后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节拍将儿歌念出来或者让幼儿反复吟唱这些儿歌,充分利用儿歌节奏感强、简单顺口的特点帮助幼儿提高节奏感。当幼儿学会了基本的节奏之后,教师再进一步使用语言来慢慢提升幼儿对节奏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对节奏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使幼儿学会运用节奏,把握节奏。比如,除了儿歌,教师可以让幼儿听一些简单、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来朗诵歌词,从而锻炼他们对于音乐节拍、强弱、速度的把握能力。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只有幼儿对于音乐节奏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从而增强音乐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能力。
五、通过动作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除了前面提到的击掌,还可以用其他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无论是否有音乐伴奏,都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因此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节奏,而不用一招一式地教,只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在训练aaaaa、aaaa、aaaaaa这样的节奏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比如击掌、拍大腿等。通过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类型的节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如aaaa、aaaaa、aaaaa等,幼儿对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喜欢,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不同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教学环节设计让幼儿的嘴巴、身体、思维都动起来,充分调动和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编出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或者用身体作为歌曲的伴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节奏把控能力。
六、借助乐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当幼儿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节奏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简单的乐器,例如锣鼓来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在课堂教学时,教会幼儿简单的操作这些乐器,最常用的乐器就是锣鼓,因为它操作相对简单,节奏感非常强,非常有助于幼儿的音乐节奏学习,而且自己敲打乐器是个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其实生活中很多物品可以改造成打击乐器,比如装水的杯子、长短不一的钢管,敲击装着不同质量的水的杯子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长度不一样的钢管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让幼儿利用这些东西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制一些简单的节奏并通过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习节奏的同时,增加幼儿的课外知识并且锻炼了他们使用乐器表现音乐节奏的能力。
幼儿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的责任,加强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认真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才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篇3: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方法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方法论文
摘要:我国对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颇深,国家明确提出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少年。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智、美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节奏又是学习音乐的根基,是帮助小学生培养音乐兴趣与培育音乐素养重要因素,由此注重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教学开展节奏训练应当正确把控学生心理,以兴趣作为其学习的动能,开展多种有趣高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节奏训练活动开展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教学方法;小学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1]由此教师应当深刻重视节奏的作用与影响,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以节奏教学作为开端,采用多种有趣高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一、合理利用诗歌朗诵训练节奏
我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不仅词意优雅丰富,还富含情感。我们都知道对于诗歌的朗诵一定要富含情感,并注重各句式中的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与深意。由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甄选出一些比较有意境、节奏感较强且大家都比较了解的诗词,带领大家一起去朗读、去掌控诗歌的句式节奏与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丰富诗歌知识,还能提高其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总是采取齐读的方式,可以开展课堂朗读比赛与个人试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其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与朗读的节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从过去的教师广泛参与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向现在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转变。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不光是时代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此开展音乐教学,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投入程度,由其对于小学这一启蒙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心理与兴趣方面都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其具体表现在小学生心智更加不成熟、心理生理表现更为活泼好动与对于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等特点。教师在开展节奏训练活动时应当充分把控该阶段学生的特点,深度剖析音乐教材,了解对于节奏训练与音乐教学的关键。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力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生动有趣的的生活场景相融合,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师通过节奏游戏的方式,开展节奏训练,通过肢体的动作模拟节奏的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兴趣需求,又圆满完成了节奏训练任务。
三、利用多种乐器训练节奏
乐器是音乐的'物质基本元素。将乐器纳入到节奏训练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控更多的音乐技能,还能使节奏训练更加有序高效的进行。在利用乐器辅助节奏训练之前,首先应当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正常使用一些乐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先由一名学生即兴发挥敲打出一段节奏,然后再让一些会使用乐器的学生,由他们利用手中的乐器再模仿演奏出来。又或者是,由多名会乐器的学生即兴演奏,再让众干学生共同以敲打的方式模拟其节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任何教学方式都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例如由教师带头演奏不同特征的音乐,然后再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寻找这段音乐的意思,或者是摇篮曲,亦或者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只有这种有趣、高参与度的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
四、模拟日常景象训练节奏
学生在学习日常所熟知的景象时,具有更强的投入感与轻松感。由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去取材取景,将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带入到音乐教学之中,把我们常听熟知的声音融入到节奏训练之中,能够使学生在听到这些音乐时有更多的认同感与熟知感,促使其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加强对于节奏的把控能力。例如,当我们在教学音符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音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找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景象代替音符,加深学生对于音符的记忆。对于学生的节奏训练来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物走路节奏的模仿活动,学生利用声音模仿不同动物走路的节奏,比如马儿跑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声,这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促进学生对于节奏感意识的初步形成。
五、结语
“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的开端,系音乐中最基础且非常关键的训练内容,它是音乐要素里最易被感知的要素之一。”[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度揣摩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需求,将多种灵活、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另外节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对于学生节奏把控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利用多种优秀的节奏训练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节奏把控水平,为其日后的音乐道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彩虹.因“节奏”而精彩―小学音乐课教学环节谈[J].当代音乐,,21:56-57.
[2]李丽.小学低段多声部节奏训练的教学实践探究[J].当代音乐,,06:33-34.
篇4: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论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得以表现的脉络,无论其是否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节奏都是和音乐同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存在,音乐才得以顺畅、有序、美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当前,现代音乐复杂多样、风格迥异,很多音乐的节奏较为特殊或者不易找寻,因而,节奏训练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唯有通过实施良好的节奏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从节奏的角度把握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从而真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一、实施节奏训练的作用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实施节奏训练有着多方面的显著作用。首先,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谱能力。节奏蕴含在乐谱当中,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良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地读懂乐谱、掌握乐谱;其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在记忆音乐的过程中,节奏记忆至关重要,当节奏在脑海中定型后,音乐的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节拍中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音乐的效率和能力;再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敏锐的乐感。节奏感是一种感知能力,而乐感则在长期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的敏锐捕捉力。良好的节奏训练,可以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潜能,逐步塑造出敏锐的乐感;最后,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科学的音乐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欣赏节奏的过程,在节奏感达到足够程度的条件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会愈发成熟、愈发科学,更加可以以较高的审美要求鉴赏音乐作品,形成符合主流音乐审美趣味又包含个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标从把握节拍升级到寻找节拍带来的差异感,即不平衡感。具体来说,可以以传统节拍为参照,对比现代音乐中节拍的差异,重点体会节拍差异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和音乐感受变化,形成敏锐的辨识节拍的能力。(三)作品鉴赏,以节奏分析为基础形成现代音乐审美能力。作品鉴赏是节奏训练当中不可缺少的最终环节,形成独立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也是节奏训练的最终目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把当前较为流行的、节奏分析难度较高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寻找、掌握节奏为基础,进行音乐审美,体会音乐中传达的精神、内涵。通过作品鉴赏,使节奏感训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形成独立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节奏与音乐相伴相生,音乐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节奏训练。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认识到这一音乐教学基本原则,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训练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演奏、演唱能力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要重视基础训练,切忌“空中楼阁”式的节奏训练方式,那样不仅学生节奏感难以真正提升,最终也会给学生未来音乐能力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虽然现代一些音乐节奏较难把握,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节奏训练方式,把握“特殊音乐”的节奏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作者:季毅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德军.探究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2015,(10):284.
[2]陈天慧.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5,(09):122.
[3]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节奏训练的几点思考[J].前沿,,(23):175-176.
篇5:音乐节奏教学课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如《国歌》的教学中,我说:同学们,课外玩过“打仗”的'游戏吗?学生说:玩过!我说:好玩吗?老师很想和大家玩个“扫机关枪”的游戏,愿意吗?学生齐答:愿意!我说:不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哪位同学发出的“扫机关枪”的声音最像真的。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紧张”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扫机关枪”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我在琴上弹出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同学的“扫机关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了。游戏过后,当我出示三连音节奏时,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读准了较难掌握的三连音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篇6:音乐:敲击节奏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 《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 《 听音学走路》:启发幼儿注意倾听,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鸟飞、大象走、解放军走路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篇7:音乐节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按着音乐的强弱、长短,使它们有序的进行着,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不成其为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它无所不在,它体现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线,每一个重音和速度的标记中。节奏和节拍有密切的关系,经常会被混为一谈,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情,学生容易混淆两种概念。
【学情分析】
1。利:经过两年多的声乐钢琴等专业练习,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在有实践的基础上更容易接受一些音乐理论的概念。
2。弊:入校以来未曾接触音乐欣赏课,对音乐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和深入理解相对较弱。
【教学目标】
1。掌握节奏与节拍的知识,了解节奏、节拍的区别,以及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大意义。
2。掌握切分节奏与切分音。
【重点难点】
重点: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区分难点:寻找切分音
【教学方法及策略】
1。通过讲授法、举例法让学生掌握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对比、实践,清晰区分节奏与节拍的`区别,以及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
【教学平台与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篇8:音乐节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节奏节拍的学习,以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首先要明白节奏与节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多加练习复杂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导入
节奏与节拍,在基本乐理的教学中虽然只有一讲,但它在音乐的表现中的地位却异常重要。有人把节奏及叫做音乐的骨骼,是很贴切的。大家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会是什么样?同样音乐没有了节奏也是一样。所以大家会感受到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
一.节拍
1。节拍——音乐中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往复的出现。(乐曲的快慢)
2。拍子——节拍中的每一片段。
3。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二.节奏
在音乐中音符以不同长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叫做节奏。(音符或者歌词的快慢)
练习1:
练习2:
三.节奏合奏练习
小结:在歌曲小节中的拍子,有可能一个拍子是一个音符,也有可能是多个音符,所以拍子是比节奏更大的概念,所以节拍是不变的,而节奏是可变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同节奏的复杂节奏型以提高音乐的学习。
篇9:音乐节奏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1、节奏与生活、舞蹈、音乐及其它艺术的关系。
2、学习几种基本节奏型:XXXXXXXX。XXXX00X等。
二、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三、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节奏是音乐的本质要素、它无处不在,与生活,舞蹈,音乐及其它艺术紧密相连。
2、和学生一起在音乐欣赏中去充分感受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节奏与音乐的形象、情绪、风格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和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六、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flash动画《恰恰恰》。
2、情景导入:今天很高兴和大家相约这美好的音乐课堂,我的心跳
节奏有点快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之魂──节奏。
(二)节奏的概念:
1、师问:大家还记得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吗?那节奏又是指什么呢?
2、学生讨论:
3、音乐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在劳动中为了统一节奏,而产生了劳动号子。节奏是音乐的本质要素、是有规律的运动,是音乐的活力、是音乐的进行,包括音乐的重音、节拍和速度。今天我们先学习几种基本节奏型。
(三)节奏型练习。
1、讲XXXXXXXX。XXXX
四分八分十六分小附点切分
2、练:请同学们自己组合,并自己填词,对回答问题积极者全班隆重表扬。
XXXXX∣XXX∣XXX∣
拍你真的很不错。
注: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然后老师点名提问,优秀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四)生活中的节奏:
师: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节奏,如我们的心跳、日月交替、潮起潮落、春夏秋等都是在某种按特定的节奏中,大家能说一说吗?生:做游戏、唱歌、跳舞等。。。。。。
(五)舞蹈、音乐中的节奏:
1、舞蹈中的节奏:
①交谊舞:圆舞曲(华尔兹)、波尔卡、探戈、伦巴。
②民族舞:新疆舞。
师:播放《蓝色多瑙河》,《我的太阳》。并总结各种舞蹈的节奏特征。
2、音乐的节奏:①录音播放二段音乐,让学生谈体会。
A、《夜曲》肖邦慢。
B、四小天鹅快。
总结:节奏的快、慢对音乐情绪、形象、风格的表达与手段之一、一般,快的节奏令人兴奋、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在“音乐治疗”这门学科中音乐的节奏、速度是非常有效和治疗手段。
篇10:节奏训练中职音乐的论文
关于节奏训练中职音乐的论文
一、结合音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
当中职学生了解了音乐节奏给人快、慢、恒、变的感觉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要如何创作音乐节奏才能传递给人快、慢、恒、变的感觉呢?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似乎不能用音乐原理来传递特定的音乐节奏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理论,教师可一边给学生讲解理论一边让学生聆听音乐节奏,以此传递音乐节奏的感觉。教师可以用表1中描述的音乐节奏理论系统让学生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与节奏的传递之间的关系: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给学生讲理论知识,还要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述“三连音”时,教师可用钢琴弹奏一段《义勇军进行曲》,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段音乐写出这段乐谱,学生写出教师弹奏的'乐谱为:学生看到这张曲谱中部分音符有一个特点,即它的一个音乐小节中同时会连用三个同样的音符,结合这个例子就能理解到,什么是三连音,继而学生也能理解到什么是五连音、多连音等。教师不光可以举例让学生理解节奏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听过的音乐中存在哪些节拍知识。一名学生就提到流行歌曲《光辉岁月》中有一段就存在连音的应用,学生将这段音乐曲谱描述如下:这名学生认为无论是《义勇军进行曲》也好,还是《光辉岁月》也好,它们都用连音传递出一种非常激越的感情,由此可见连音运用的意义。教师把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案例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应用音乐节奏的理论创造需要的音乐节奏,学生也将能够学会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欣赏音乐节奏。教师以这种角度做节奏训练,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结合经典的音乐案例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
为了让中职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节奏,教师可播放经典的音乐给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将能系统的理解音乐节奏的使用方法,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系统知识。比如教师在音乐中播放非常流行的音乐舞曲《兔子舞》,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首音乐是怎样的节奏?学生听完以后,表示这是一首快四的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它是快四的音乐呢?学生表示这是由于这支舞曲是四个拍子一变奏,兔子舞的拍子速度非常快,人们通常还没来得急做出反应,它的节奏已经变了。学生认为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快四舞曲,它的快节奏、多变奏非常容易让人兴奋。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谈自己的理解,学生仔细的思考以后,谈到慢四舞曲虽然同样是四个节拍一变奏,可是它的节奏就非常舒缓,人们可以慢慢的跟着这个节奏走。比如非常著名的广场舞曲《红尘》就是慢四,它的音乐节奏舒缓,四拍一变,即使是老年人也能跟上这个节奏,可见慢四就能舒缓人们的心情。
三、结语
总之,中职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可从节奏训练着手培训,这样的培训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11:《快乐的节奏》音乐教学反思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篇12: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教学:猫和老鼠
幼儿园大班音乐节奏教学:猫和老鼠
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与老鼠》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经典动画片之一,其中猫与老鼠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常常逗得孩子们开怀大笑。该片的对话少,贯穿始终的是形象的音响效果和丰富的动作节奏,是综合艺术的典型。本次活动,我取了该片中的一个情节片段,表现的是老鼠乘猫睡觉时蹑手蹑脚出洞偷食,猫发现后奋起追捉的生动情节,简短的画面情节却蕴涵了变化丰富的动作节奏。活动中,我以这一系列情节为线索,引导幼儿通过看、想、说、做等方式多通道参与对画面的感知,尝试创编与画面情节相匹配的节奏型,探索相应的配器方案为动画片配音,让幼儿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发展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创造性艺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消音动态画面内容,感知片中猫和老鼠在不同情节中的动作节奏。
2、尝试根据猫和老鼠的`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创编相应的节奏型,探索配器方案,为消音动画片配音。
3、乐于参与配器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并分享,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vcd《猫和老鼠》片段并制作成课件;各种打击乐器及其标记、节奏拼板及节奏符号等。
2、经验准备:认识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等几种常见节奏符号及简单的编节奏常识,有初步的配器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猫和老鼠》,感知理解动态画面主要内容。
提问:动画片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二、讨论猫和老鼠不同的角色特征,鼓励幼儿根据它们不同的特征自主探索配器方案。
1、出示猫和老鼠的定格画面,启发探索:
试一试、听一听,哪些乐器的声音与猫最相似?哪些与老鼠最相似?
2、幼儿自主探索,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并为猫和老鼠的画面贴上相应的乐器标记。
三、分解动态画面的内容及其情节,鼓励幼儿通过动作参与感知其不同的动作节奏,尝试合作创编相应的节奏型为不同的情节画面配音。
1、幼儿再次完整观看动画片并结合定格画面展开讨论:
画面一:(老鼠出洞)提问:老鼠是怎样从洞里溜出来偷吃的?(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它走路的节奏是怎样的?
画面二:(猫睡觉)提问:猫是怎样睡觉的?它打鼾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画面三:(猫醒来、发怒)提问:猫醒来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这个动作中包含着什么节奏?
画面四:(猫追捉老鼠)提问:这一画面和前几个画面的节奏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2、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演五个情节画面的内容,通过动作参与进一步感知其不同的动作节奏。
3、再次提出探索任务,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为五个情节画面创编相应的节奏型。
4、展示幼儿的创作成果,引导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把节奏板贴到相应的画面下。
四:分角色演奏,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快乐。
1、指导幼儿根据确定的配乐方案分角色尝试演奏,重点指导幼儿协调合奏为猫追老鼠的画面伴奏。
2、指挥幼儿分角色持乐器与动画片同步伴奏,教师重点用眼神、手势提示幼儿注意情节变化。
3、幼儿自由选择演奏、表演等形式与动画片同步表演。体验创作的成功与快乐。
篇13:中班音乐节奏聚会教学设计
中班音乐节奏聚会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篇14: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学生才能够奠定音乐艺术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对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1]。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此外,节奏训练的合理组织也能够对学生情感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而合理加强节奏训练就能够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音乐真谛靠近。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借以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2]。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歌曲《摇啊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的录音,并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做出划船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6/8的强弱感,并且在后期哼唱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整首歌曲节奏的感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节奏训练的作用能够促使节奏训练在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凸显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促使小学音乐艺术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尝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组织开展节奏训练。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3]。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这样在小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或者他人的错误并进行调整,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体音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合理应用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
诗词不仅具有意境优美的特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借助诗词朗诵训练,学生带有感情的对诗词进行朗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诵打节拍,让学生能够对诗词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诗歌朗诵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王维的《画》作为朗诵对象,并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模仿生活场景实施模拟训练
小学音乐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场景模拟训练中,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自身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记忆[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声音场景并进行模拟,深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咔咔咔”走路,战马“嗒嗒嗒”奔跑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门的声音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的质量,才能够促使各项教学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强化训练时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节奏训练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6]。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尽量使用赏识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深化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节奏训练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析他人表现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唯有如此,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注意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节奏训练当作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合理化教学策略为节奏训练效果的强化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奕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01):42.
[2]钟晨.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07):135.
[3]赵戈非,陈萃萃.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戏剧之家,2013,(07):157-158..
[4]许樱.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4):41-42+44.
[5]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节奏训练的几点思考[J].前沿,,(23):175-176.
[6]陈天慧.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09):122.
篇15:中班音乐:节奏合唱曲
活动目标:1、练习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节奏谱。2、学习两种不同节奏的合奏。3、感受合奏的优美动听,体验集体合奏的快乐。活动准备:1、音乐《幸福拍手歌》《钟》。2、火车头图片四张,车厢形的节奏卡片若干;小动物(小鸡、老牛、小狗、小鸭、小猪、青蛙)图片;钟、表图片。3、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各若干。活动过程:一、跟随音乐,拍手律动进入教室幼儿随音乐《幸福拍手歌》做律动进入活动室,找座位坐好。二、师幼对话,共同复习语言节奏师:我们用学过的语言节奏,来打个招呼吧!师幼边说边拍出下面的语言节奏: ︱ × × ︱ ×-|| 师:小朋 友们 早 上 好× × ︱ × ||幼:老 师 早上 好 ︱ ×||师:你们 现在 干什 么 ︱ ×||幼:高高 兴兴 来上 课 ×||师:学什 么 ×∣ ×∣ ︱ ×||幼:学唱 歌 学节 奏 还有 舞蹈 和游 戏。三、自编节奏,随意进行卡片组合1、出示音乐火车师:你们看,活动室里开来了几列音乐小火车。手指前面贴有火车头的四块小黑板上提问:它们的车厢就在我们的桌子上,看一看车厢上有什么?(节奏)2、分组排拍节奏师:现在请你将车厢连接在车头上,试着拍出小火车上的节奏,好吗?幼儿分组自由排列节奏卡片并拍出自己小组排好的节奏,教师巡回指导。3、分组进行展示师:让大家都来听一听你们排好的节奏好吗? 四组幼儿依次展示组合的节奏谱,并进行表演。 四、教师引领,学习不同节奏合奏(一)请出小动物朋友师:你们排列的小火车节奏真好听,小动物们都被吸引过来了。看,它们带着好朋友,想坐上小火车和我们一起上音乐课,可以吗?(二)编动物叫声节奏1、出示图片教师依次出示相应图片提问:谁来了?(小鸡)它带来的好朋友是谁?(老牛)2、创编节奏师:小鸡怎样叫?我们用什么节奏模仿小鸡叫?老牛怎样叫?我们用什么节奏模仿老牛叫?幼儿说出小动物是怎么叫的,并把它们的叫声编成节奏。第一组:小鸡带着好朋友老牛来了 ︱ ×||小鸡: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老牛:哞 眸以下两组,教学方法同上。第二组:小狗带着好朋友小鸭来了 ×∣ ×||小狗:汪汪 汪 汪汪 汪× ×∣ ×||小鸭:嘎 嘎 嘎嘎 嘎第三组:小猪带着好朋友小青蛙来了 0∣ 0||小猪: 噜噜 噜噜 ︱ ||青蛙: 呱呱 呱呱 呱呱 呱呱(三)看节奏谱练合奏1、分组练习师:现在我们分成两个组,第一组边说边拍出小鸡的节奏,第二组边说边拍出老牛的节奏,我们来试试看。幼儿分组各自练习。2、练习合奏师:现在,我们增加一点难度,我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同时边说边拍出自己模仿的小动物可以吗?两组幼儿合作,练习合奏。“小狗和小鸭”、“小猪和青蛙”两组节奏练习,方法同上。(四)合作为钟表配器1、说出钟表发出的声音师:音乐火车十点就出发了,我们怎么能知道时间呢?(看表、钟)手表响起来是什么声音? 敲钟是什么声音?手表的声音: ︱ ||滴嗒 滴嗒 滴嗒 滴嗒敲钟的声音:× ×∣×-||当 当 当2、看节奏谱拍出节奏钟:0 0 ∣× × ∣× - ︱× × ∣× - ||表: ︱0 0 ∣0 0 ∣ ∣ ||3、选乐器为钟表配器 教师出示三角铁和碰铃提问:你觉得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像表的声音?(三角铁)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像敲钟的声音?(碰铃)请你选择一种乐器,我们来演奏钟表的节奏好吗?幼儿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合作为钟表配器。五、师任指挥,集体进行合奏表演听音乐《钟》,看节奏谱进行节奏乐合奏。师:小动物们出来的时间太长了,它们要坐着音乐火车回家喽,听!(播放音乐钟)十点的钟声敲响喽,我们用钟表的和声曲欢送小动物们和小火车吧! 【活动亮点】 活动从一开始的师幼相互打招呼,到编出动物叫声节奏,再到合奏,都突出体现了语言节奏和手拍节奏相结合的运用。用模拟动物的叫声来代替枯燥乏味的传统的“da da da da”来念节奏,以及选择两种不同节奏练习合奏,符合中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能力水平,使幼儿提升了原有经验,体验到成功快乐。同时,活动特别关注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如在为音乐火车连接车厢时,让幼儿分组并自主排列节奏卡的顺序,创造不同的节奏图谱;选取叫声对比鲜明的几种动物,运用动物的叫声编排节奏谱等。
篇16:《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何为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掌握旋律的基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准确把握好节奏是学生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搞好节奏教学,它可不是教师单方面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来完成。我们教师不但要创新教法,而且要诱导学生自主的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在这里汇报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一、附点节奏的训练
附点节奏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很难掌握 在附点节奏教学上,可以加入朗诵,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通过这一首诗歌学生们举一反三,把平时学习到的诗歌接触的儿歌进行自主创编节奏。因为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经常在课堂中还会运用模仿小动物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等来训练节奏并做动作。如:模仿动物的叫声:如小鸡边走边叫 × × | × × |
唧 唧唧 唧
模仿风声、雷声、雨声: × ― |× ― |××. ××| ×× × × |,
呼 呼轰 隆 轰 隆 哗 哗 哗 哗。
因为对于儿童来说,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感知。这个过程我认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作力,而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附点节奏的唱法。
二、强弱节奏的训练
小学生对强与弱理解不够透彻,用“重”与“轻”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2/4拍,可用多种方法来演示强弱规律:
① 课桌上重敲一下,再轻敲一下,而且是从左到右两个不同的地方; ②用双手拍击和分开来演示拍子的强弱规律;
③在指挥学生演唱时,“强节奏”手势高举猛劈下,“弱节奏”向上绕弧轻轻划等等。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律动《大海啊,故乡》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再如我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贾芷若同学不仅会想到模仿鸟儿飞翔的动作,而且还会去通过动作聆听春天的声音、呼吸春天的气息。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以上,是我教学的一点心得、一点体会。个人认为节奏教学是否成功,是通过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实在节奏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我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17:《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内容摘要:节奏在音乐中的意思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对节奏各因素敏锐的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有效又愉快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关 键 词:律动游戏,儿歌法、模仿法
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唱歌课,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学生又可能会因为枯燥、单调,往往只靠借助一定的死记硬背,一时的记忆在被动地学习。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儿歌法
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二、形象化,由生活、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入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也颇有趣味性,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1、动物音乐会。
在一年级学生听辨音的长短时,我让学生看图念儿歌:
×××× ×××× ×××× ×─ ×─
小鸭小鸭 嘎嘎嘎嘎 小猫小猫 喵─ 喵─
公鸡公鸡 喔喔喔喔 乌鸦乌鸦 哇─ 哇─
小狗小狗 汪汪汪汪 小羊小羊 咩─ 咩─
在念儿歌时,要求学生根据儿歌节奏敲击乐器或者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目的
是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以及是乐器的声音进一步分辨声音的不同长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模声法。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 ×|| 读作:咚 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⑵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
三、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⑴ ×× │×× ××│××│×─‖
走走嘀嗒 嘀嗒 走走 慢走
哒哒哒哒 哒哒 哒哒 哒─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⑶ ×・× ×・× ×・× ×│×・× ×・××・× ×‖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 哒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四、节奏律动游戏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卡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1、简单的律动
例: × 用走表示(或敲锣等)
×× 用跑表示(或打鼓等)
× - 用下蹲表示(或击钗等)
练习:
× ×│ ×× ×│× ××│ × -│
游戏可分小组、个人、男女等、卡片数量也可由少到多,也可在速度上加以变化。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2、节奏的镜子练习。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
请生把节奏象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
例:师生之间 × × × × |× × × × |
(拍手)(打肩)(叉腰)(拍腿)四个动作一拍连贯的进行。
又如:生生之间
生甲 × × × | × × ×| × × × |× - -||
拍手 拍膝 拍手, 叉腰 拍手 拍膝 ,点头
生乙× × × | × × ×| × × × |× - -||
拍手 拍膝 拍手, 叉腰 拍手 拍膝 ,点头
五、在故事中通过律动亲身感受各音符的时值
以前在学习“× ―,×,×× ”时,总是让学生用“走,跑,跳”动作来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虽然学会也能很快的理解,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后我就想怎样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很直观形象的学懂呢?生动的故事很容易吸引住低年级的学生,于是我就把“× ―,×, ××”融入到故事当中。
“小宝的家中养了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鸡,一天,小宝去上学了,小鸡在院子里很孤单,又很想自己的妈妈,它看见院中没人,就偷着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它找了很久,也没看见妈妈,但院子里有草、有虫。它就在草丛里捉起了小虫。晚上小宝放学回来发现心爱的小鸡不见了,就去问爷爷奶奶。这一下,一家人可忙坏了。
奶奶拄着拐杖去寻找 × ― × ― ‖;
爷爷弯着背急忙跟上 × × × × ‖;
心急的小宝跑着到处找 × × × × × × × × ‖;
小鸡看见这么多人都来抓它吓得到处乱窜‖; 院子里这下可热闹了”。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编排故事剧。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头戴不同角色并标有音符名称的头饰,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这四个音符的时值是不一样的,哪个较长些,哪个较断些,在学生理解角色速度变化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出示节奏。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不同音符的时值长度,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