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共含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韵颉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篇1: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一、打好学生乐学的基础,让学生喜欢音乐专业

师范院校面临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招收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于选择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更是因为在为应付升学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怀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突击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强训练”的方法,强化自己选学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们并非是有音乐特长或乐于学习音乐的。那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音乐专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对待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阐明的道理正是对学生乐于学习与学校效果的正比关系。

二、打好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能力

对于在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应当涉猎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很多的,但由于学制使然学期有限,因此,需要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才能确保所输送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准确的发音方法,这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唱歌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说,每个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音域”状况,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调,这样才会确保“腔圆”的效果,这是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学会掌握“发音”的技巧,这样演唱者和听众才不会感觉到累,演唱才会焕发出吸引他人的无穷魅力,演唱才会取得成功。在这两点的培养上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在教会学生们应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应当帮助和监督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加强修炼。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识谱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基础。

要把学生们学唱歌曲的能力从“在听唱中学”到“用识谱来学”的层次转变,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简谱,还又能够熟练把握五线谱的识谱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当讲求“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效能,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并且采取启发式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能够科学整合灌输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确保学生们能够培养出优雅的音乐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当让学生们掌握灵活创作的技巧,这是尤为紧要的基础。唱别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参透歌曲寓意,这样演唱才能够出神入化,才能够达到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和原创的“貌合并神合”,这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作积淀。同时,在实际的教学需要中,如果授课的音乐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教会学生们应当掌握的知识,那么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以上两点情况看,在师范学习阶段为学生们锤炼创造技能是紧迫和重要的,是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一个可利用的“亮点”。应当让学生们掌握运用指挥的能力,这是尤为必要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那么他(她)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一个或几个团体,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加之面对以中、小、幼学生为授业对象的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环境中、课中的时限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整体演唱歌曲的情况就会是一种常态。这些现实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掌握指挥的能力,从而能够将学生们合理组织起来,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

应当让学生们掌握乐器演奏的方法,这是必需的基础。歌曲的演唱以及音乐的传播是离不开乐器的陪伴的,一名音乐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两种乐器的使用技能就不会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师范院校应当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乐器能力方面有计划地培养,从西洋乐器到民族乐器要通晓基本乐理,还要掌握一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确保能够使学生们在吹拉弹唱上都能够具有相应的造诣。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可能在走上社会后身为人师,身为人师者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造诣,否则就不会适应岗位需要,就会影响到对他们的学生的培养质量。

篇2:茶艺音乐的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引言

在进行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时,需要不断的融入文化因素,并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完善与更新。中国茶艺音乐在师范音乐教学中应用,是时代赋予师范教育的责任,也是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茶艺音乐的价值,使其更好的与音乐教育结合,进而促进当代师范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共同发展。

1茶艺音乐的相关研究

1.1茶文化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茶文化在我国拥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是劳动人民在茶事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早在神农时代就有相关记载,由茶叶的记载逐渐演变为对茶文化的记录。等到唐宋时期更是出现了《茶经》一书,是“茶圣”为茶文化专门撰写的系统化书籍。茶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是对道家、佛家、儒家文化精髓的继承,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正在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文化扩充。在炎黄阶段音乐艺术盛行,更是有黄帝奏琴、炎帝编曲的传说。更有伏羲氏制作古琴的经典神话。可见,茶文化与音乐这两类艺术形式都拥有优秀的历史,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最初劳动人民在茶事劳作过程中变哼唱小调,边进行茶事,主要是为了缓解劳作过程中的疲劳,为辛苦劳作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古代《茶疏》中有明确记录了20多项适宜饮茶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强调了饮茶听古琴的情景。古人在品茶时,对茶环境要求极高,古曲萦绕、干净适宜才是饮茶的最佳时间,通过对饮茶文化的研究可知,中国饮茶文化中音乐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变迁,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更加密切。茶艺的出现是茶文化与音乐结合的成功代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不但能够提升茶艺表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且还能够创建优美的情境,使人们在欣赏茶艺的过程中能够深深被中国茶文化所吸引,在娴熟的茶艺流程中融入优美的音乐,这大大提高了茶事的韵律之美与文化底蕴。

1.2茶艺音乐的出现

1.2.1中国茶艺音乐

茶艺表演总是能使观众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视觉的享受、听觉的洗礼,并且在此过程中心生敬畏,这与茶艺表演中音乐背景创造的环境氛围分不开。一般来说,茶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就如同红花与绿叶,虽茶文化表演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但这离不开音乐的渲染与熏陶,茶文化表演中的背景音乐,不仅可烘托氛围更使得茶文化表演艳丽多彩,形成了现代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1.2.2茶艺表演的流传

茶艺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茶艺表演,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使观众感受视觉听觉的享受,并享受情感的共鸣。在传统茶艺基础上形成的茶艺表演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会给观众带来精神的熏陶与洗礼。通常茶艺表演由神入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淋霖瓯杯等16道工序组成,每道工序行云流水,有别具一格的名称,在每道工序之中都有茶人匠心独运的智慧体现。

1.2.3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

茶艺表演既可以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又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有其独到之处,使用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茶艺表演别具韵味,高雅幽静,增添几分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不同的茶艺表演需要使用不同的背景音乐,音乐和茶艺表演相辅相承,如《春江花月夜》常用来为乌龙茶的茶艺表演进行配乐,较为深沉的曲调映衬出茶香浓厚、茶味浓郁;而绿茶则是以清新提神而出名,因此需要的背景音乐则需要更为欢快轻松的曲调。此外,不同的表演场合、不同的民俗习惯都需要不同的背景音乐来配合,增添茶艺表演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化的变化形式。

1.2.4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

在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中,其形态万千,因此具有较好的艺术研究价值。首先,背景音乐的运用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突破了语言、文化的界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都可在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感受到茶文化的'韵味;其次,茶文化与其背景音乐的巧妙配合,使得茶艺表演形式多样,给人们带了多感官的享受更带来心灵的震撼,在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再次,利用背景音乐与茶艺表演进行融合可以激发茶艺表演者的创作与创新,利用茶音乐的起承转合可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度,牵动观众的情感变化,观众与表演者的良性互动,可促使茶艺表演不断创造奇迹。

篇3:茶艺音乐的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2.1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育的实例

自古以来茶艺表演伴随着曲调温柔的背景音乐,符合自然的特性,与茶叶内敛柔和内涵相一致。因此茶文化背景音乐的旋律极具特色。一般茶艺表演中常见的背景音乐包括《春江花月夜》、《寒鸦戏水》、《柳青娘》等,通过茶艺的表演融合古典歌曲,描绘出一幅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曲径通幽的画面并营造安逸祥和的品茶氛围,最大化的发挥茶艺表演的别致典雅、独特韵味。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时引入旋律学习,可通过实践对比,模拟教学课堂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茶事文化,切身体会每个流程的细节感受表演节奏与特点,并在此过程中欣赏与感知背景音乐的独特旋律,以实际理解为依据,充分将教师所选曲调融合到茶艺表演节奏中,对旋律进行感知与体会,并感受原有节奏背景选曲的契合程度,择优选择最佳的曲目。实现利用对比教学教会学生感知旋律,相比于直接教学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茶艺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在融入音乐背景后,更是带来韵律美感,使得茶艺表演兼具视觉听觉双重美感。因此,这也要求观众有更高的审美水平,可利用审美素雅欣赏茶艺表演的不同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茶文化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将审美教学情趣培养融入教学之中,利用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欣赏,体会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情感美等,通过感受音乐与表演的融合提升审美情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情境增加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训练,利用欣赏背景音乐,改善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学习欣赏绿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教师可选择古筝或者笛子演奏的伴奏乐器,笛子或古筝等,将此类型曲调定为背景音乐基调。一般会选择自然活泼的曲调,这样才符合绿茶清新自然的特点。在对红茶表演的茶艺背景音乐学习时,可利用西方音乐做为背景感受红茶的浓醇香甜,通过此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茶种茶艺表演的理解并感受背景音乐蕴含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强化教学实效性。

2.2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的创新展望

自古以来,茶文化背景音乐多是清新脱俗、曲调柔和的形式。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现代化音乐形式相结合。在茶文化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用流行音乐配合茶文化展示,探索茶艺表演与时代结合新艺术形式。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因此茶思想历久弥新博大精深,可以用来引导与指引音乐教学的发展,更有可借鉴的内涵与经验,可在茶文化视角下,感受音乐教学的不同韵律。利用茶艺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传承茶文化,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茶文化传承队伍中。在研习茶艺音乐教学时,为使茶艺音乐与音乐教育更加契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促进音乐与茶文化的深层融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茶文化渗透,积极引导传播茶文化知识,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欣赏茶艺、欣赏民谣采茶歌等形式,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创作力,在探索音乐的路途上,感知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将茶艺表演融入音乐教育,也能将以往相对较为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加以理解,并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主动投身到音乐茶文化学习之中。同时,由于茶艺表演往往较为含蓄,学生通过赏析能够更好对其产生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理解茶文化和音乐文化之中的内涵,真正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更好做到了茶文化教育与音乐文化教育相融合的目标,并为学习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感悟能力,教师也能较好落实综合性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娜,王魁.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研究[J].音乐时空,(22):115.

[2]宋晓胤,杨晓,陈玉琼,娄勇.茶艺配乐选择创新尝试———引入新世纪音乐[J].中国茶叶,2014,36(05):38-39.

[3]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03):34-37.

篇4: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上世纪末,高等师范院校纷纷设立了音乐专业,招生了大批的音乐人才,随着音乐专业在社会中的普及,高师音乐教学体制与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距,达到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大力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艺术教育在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末,各高等师范院校成立音乐教育专业并开始招生。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了,音乐教育在拓展教育的大形势中应运而生,培养了大量的音乐教育人才。随着音乐教育在师范院校的迅速崛起,让人感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滞后性,音乐教育专业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需要在教学实施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高等师范类音乐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在进行多种尝试的同时,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各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便显得更加明显,教学质量有大幅度下降的危险,音乐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改革音乐教育,首先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现状开始分析: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明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

教学目标始终跟随专业音乐学院精英教育的发展轨迹行径,其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自身定位缺失,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在招收的生源上,高师的生源与音乐学院的生源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高师音乐录取以文化课为主,一些音乐条件一般但文化课成绩好的考生被录取了,而音乐学院招生是面向全国的,它强调的是专业优秀者优先录取。这样,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音乐学院学生。高校师范音乐院校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俗称“万金油”式的人才),与传统的音乐学院培养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不同的。虽然,很多师范院校也清楚这一点,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但也收效甚微,因为在它们的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型作为参照模本,所以,很难在改革的道路上有创新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很多学生专业素质单一,全面素质有待提高,音乐学院应该培养多方面的音乐人才,多个方向发展。如一些声乐表演系的学生,他们大学四年只是一味的学习声乐,往往忽视了钢琴、合唱指挥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学生一专多能,致使学生就业方面很难,进入单位后很难发挥业务骨干的作用。

2、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即采用专业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专业课是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方式,小组课是八至十人授课,在大学的一到三年级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既符合常观也有改革的因素在里面。

学习声乐或钢琴的人都知道,声乐课上老师要随时辨别学生的气息、咬字、音色、吐字及作品的情感表达。几个人一节课很难让老师分辩每个人的歌唱状态,平均下来学生每节课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老师的指导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何其重要。

一节课上好几个学生,老师只能逐一上课,区别对待每位学生。

这样的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在学生进入大三的时候选专业,变成一对一上课,那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到了大四学习时间寥寥无几,大家在忙实习,找工作,哪儿还有时间上课。

二、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

经过中国多年的教育改革,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已从原来封闭的结构模式向开放性模式发展。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从单纯面向教育事业转向全面服务于社会各行业。另一方面,随社会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及用人单位机制改革发展,国内很多音乐学院也开设了音乐师范教育专业,传统音乐学院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学生,使得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与专业院校毕业生竞争。为使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必须把培育复合型音乐人才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目标和方向,全面推行教学改革。

1、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应针对师范性特点,适当减少理论课,增设实践操作课,通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开设中,可增加舞蹈编导、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合成制作、表演舞台等课程,从其它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不少的实践课,如在排练课中,由专业能力强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排练,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机会。突出师范类音乐专业特点,还应体现在对教育实习的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学生进入工作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改革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与指导,使之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2、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现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少留给学生主动探讨的机会,大大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此,就会造成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束缚了创造的思维方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师生互相探究式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与探讨。倡导“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想尽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与课本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达到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此外,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专业技能的学习,二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使二者完美结合,将日常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后工作技能,在改革中,应加强对集体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小组课、集体课及中小学授课形式等多种形式的应用,老师教学中有效地示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集体课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也可缓解因扩招而造成的师资不足的问题。采用个别、小组与集体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有利于新生入学后对学生声乐、钢琴等专业水平进行统一摸底,把专业程度的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期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调整。群体性的学习,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及专业的相互促进。进步较快或程度较高的学生划分到一组,可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对专业技能较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发挥特长。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3、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在制定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政策时,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的界定:首先是文、史、哲、艺。所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适当增设跨学科课程,增加文化修养。近年的扩招,造成高师生源文化素质低的现象很普遍。文化素质成为成为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影响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适当的开设大学语文、音乐教育学、美术欣赏、法律、音乐美学等适量的跨学科课程,以弥补学生文化素养的不足。这样既增强了文化修养,开拓了视野,又可增强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性与竞争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走自己特色的创新之道,要着重从改革减少理论课,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因材施教。

篇5: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利用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教学已经成为师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学生们在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会有积极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再探索,提出的关于教学着重点转向的问题,是切中时弊的,是有利于师范院校强化计算机教学发展的。

在人类快速迈进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下,计算机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会正确应用计算机高校应用计算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必备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把对学生们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努力从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入手,夯实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根基,并把这样的一种计算机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常态坚持下去。

1 把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项教学工作还在逐步等到强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好的,推动了整体的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形势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甚至可以说成是图表式的发展变化,在这样的迫切形势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和重点不仅没有能够接踵跟上,而且还被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这对于我们国家发展和教学事业的发展要求是相悖的,因此,我们的计算机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就必须加以改变,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潮流。

我们在计算机教学的理念上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方面,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所以必要的基础课程还是要保留的,但是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学生们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能够较为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很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被学生们掌握,为此,在客观上就为我们缩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课时形成了可能。加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来说,我们能够利用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仅有四十几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里,我们就应当把时间如同好钢一样用在“刀刃上”。

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的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无论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多么高,无论其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多么的“高大上”,其本身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对于工具来讲,关键就在于如何使用并确保其中所蕴含的潜能怎样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出来的问题,所以,在教学的主攻方向上、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我们就应当向这方面予以倾斜,把我们的主要资源投入到这方面的需要中来。

2 对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两种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建设上,我们应当以追求单机能运行、联网能使用、数据会处理、课件会制作(多媒体)、会简单的编程等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有能力把计算机变为自己工作中的有力帮手。

2.1 我们应当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他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计划中将我们所要攻克的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一个课时之中,之后就是要确保一步步的落实开展起来,同时应当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保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2.2 学校应当最大可能提供学生们上机操作的时间。哲学上说“实践出真知”,在计算机教学上也应当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达到领会、熟悉、熟练和有所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上,应当注意教师和学生们的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就是教师应当做到耐心讲、手把手教,同时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到内心详细解答,并应当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们打牢应用能力上的基础。

2.3 应当建立科学的验收评定标准。在验收的环节上应当尽量减少纸面答题的方法,应当尽量不用学期末的一次性验收的办法,而应当以使用积分制的办法,采取机上操作验收和随堂积累积分的方式。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篇文章,验收学生们打字的能力,以5分钟为限度,看每名学生的打字速度和准度。比如说,我们给学生们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们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教学课件,并按照设计的采分点进行验收。特别是应当结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的验收评定,嵌入对其他学科的考核验收,以使学生们在头脑中把对计算机的学习和主要学科的学习同等重视起来,确保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建设上,我们应当以紧跟时代发展为主题,在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上狠下工夫。

①应当建立教师队伍知识层面的不断更新制度。创新的基础是应当跟上形势的发展,应当清楚发展的方向,为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施教人员应当首先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②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们建立互动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让学生们开展交流和学习,并能够通过组织活动互相激发灵感,在灵感的碰撞中产生更强烈的灵感火花,就是通过互相之间的激励,使学生们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激活创新的能力。

③应当建立必要的实验室。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就是告诉我们条件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能力,我们就应当赋予他们一定的基础条件,这样才会使许多的不可能演变为可能,创新是需要一个起跳点的。

篇6: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参考

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相对单一,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系或者钢琴专业,选择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专业钢琴教材。这就使得一些本是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加大。并且过于专业的教材实际上并不适合师范类院校学生学习。当下大部分教材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就业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意义。所以教材的相对单一和专业并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的体系不够完善,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的考核体系非常的不完善,大多数依旧选择临场考试的方式,凭借学生现场的弹奏以及现场的表现情况来定夺,为学生打分。实际上这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考核体系,极易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错乱。例如,某些学生喜欢投机取巧,认为一个学期只要练好了这些考试需要考的曲目,就不需要再做其他。实际上这样为了考试而练习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初衷上就是错误的。而且,这样的考核也不利于师范类学生具备较强的钢琴专业操作技巧,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对学生的教育都非常的不利。

二、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现状的改进策略

(一)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要想有效的提升当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的教学水平,一改从前钢琴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首先就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实现一对一的单独教学虽然有很好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和枯燥,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同时也缺乏对于和其他学生的比较,无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一对一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定期的进行一些单独的辅导,或者让大家共同演奏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学生再予以不同的讲解。这样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比较,也可以更好的培养竞争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拓展教学的内容

钢琴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内容,让学生首先对钢琴的历史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且对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产生仰慕之情。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于钢琴演奏的一种崇拜和热爱。再比如增加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去旁听其他的教师授课,感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取长补短,汲取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编写适合高等师范类院校教育的教材内容

在教材选择上,高等师范类院校应该对此进行严格的把关,而非像从前一样随意的选择教材。目前我国针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教材并不多,这就需要相关的音乐人进行这类教材的编写,确保教材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要求,进而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推动作用。教材的编写可以从民族性、适用性的角度考虑,充分的考虑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未来就业的要求。此外还可以结合中西方乐器不同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编写适合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专业学习的教材。

(四)完善相应的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的考核应该不断的完善,形成更为完善的考核体系。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不应该拘泥于平时或者期末的临场演奏,也可以选择其他更为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综合的考量学生的整体水平。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操作方法以及临场考核等多个方面综合考察;选择笔试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利用笔试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钢琴发展史的认识和理解。而通过实践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的考试方法更加符合当前高等师范类院校的教育要求,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的分析当前高等师范类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培养,对其未来的就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篇7: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欣赏

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论文欣赏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功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师范院校的学生的钢琴基本功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一点钢琴功底都没有,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钢琴弹奏能力,在示范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钢琴基本功的教学,这样才能为以后的钢琴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掌握钢琴基本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钢琴的构造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原理。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坐姿、合适的手型、手指的支撑以及在键盘上跑动的技巧。正确的坐姿指的是坐姿要端正,还要注意把握身体的重心尽量在两脚与琴凳之间,这样才能在弹奏时保持平衡,让身体和钢琴如融合在一起一般,收放自如。另外,手型也是弹钢琴的关键,正确的手型能够让弹奏者的手灵活的穿梭在钢琴键盘之间,让演奏更加流畅,否则手掌会十分僵硬,不能完美的演奏。在正式教授学生钢琴演奏之前,要让学生熟悉钢琴的发音,体会钢琴发出的优美音色,其次,让学生熟悉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协调钢琴演奏时左右手以及身体的配合。学生要充分利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同时手指尖的重量和高度也是钢琴演奏的关键。练习钢琴的基本功,首先要练习“跳音”,其次才是“连音”、“半连音”、“颗粒性”的弹奏方法,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钢琴演奏才能让学生不会有抵触心理,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会慢慢地掌握掌关节的灵活运动以及手指肌肉的收放自如,弹奏起来才会更加流畅,为以后的深造奠定良好的钢琴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以及感情投入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要注意因材施教,通常听到有人说弹钢琴是需要天赋的,这句话不完全对,但是也不是不对,应该说不同条件的人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因此,作为钢琴指导教师就要注意区分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习钢琴更有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说有些学生的力量较差,教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注重训练重力自然的运用。再如,有些同学的右手弹奏自如但左手却略显青涩,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注重加强左手的训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乐感不强,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了让他们平常多锻炼乐感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弹奏根据通俗歌曲改编的、带有伴奏的通俗钢琴作品。因材施教就是让这些学习钢琴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有自信。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音乐作品,这样资质较差的学生就不会因为比其他同学的演奏能力差而自卑,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最终达到较好的演奏水平。此外,作为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并不像专业钢琴演奏教学那样严格,所以,对于一些技术类型重复的、超高难度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可以恰当的舍弃,从而专心去练习必学作品,提高钢琴练习的质量。培养学生演奏时的感情投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带着十足的兴趣去练习弹琴,琴声也会透露着欣悦之感,如果学生带着厌烦的心情去练琴,琴声也会变得机械无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积极的去演奏。培养学生的感情投入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要由浅入深。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钢琴教材和课外书籍初步接受钢琴所需要的情感因素。其次,让学生去听并认真感受一些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体验钢琴演奏过程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优美的音色、感人的意境。在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将体会到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几次的训练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去演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一定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作品去演奏,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加以评价,给学生一个称赞,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不仅要传授钢琴技能,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将自己学到的钢琴技能传授出去,这才是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想进行钢琴教学,首先自身要对钢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想作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找出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一名钢琴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有关钢琴教学的问题,教学过程要如何进行呢?其次,师范钢琴教学要注重课堂实践。进行钢琴课堂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自身学到的钢琴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师范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给学生的一个教学师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篇8: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问题及改进论文

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问题及改进论文

摘要: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反应机理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具有较为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课程教学应该有一些特定的规范。本文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

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生物及医药等专业大学生进校后较早接触到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和学科意义不言而喻。它应在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学好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能够对后续各专业课程、选修课及实验课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稳步变革,有机化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社会对于有机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也相应发生着全面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1-5]。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具有特殊的知识背景,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偏低,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同时由于地方师范院校较为陈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些教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迫切需要进行改进。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有机化学课程的教授经验和心得体会,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学生知识背景的多样性

根据最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一”、“化学二”、“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6]。此外,学生还应在四本选修课本中选择一本学习和了解。其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存在于“必修二”第四章和“选修五”中。在“必修二”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浅显,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则是对“必修二”内容的拓宽和提高,两本教材的主干知识虽然是相同的,但是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大学里学习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人是没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这个模块的,想要学好有机化学也需要一些方法,需要授课老师想办法给学生补上相关知识,否则学生容易在一开始就听不懂,形成畏难情绪,影响后续学习和理解。绝大多数大学老师不了解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以及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还是根据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导致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脱节。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深入理解与吃透教材,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上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解,并与之沟通,并使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等。从学生的角度看,需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课后多花时间恶补相关知识缺漏点。

2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的陈旧及不合理设置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旧的'教学大纲设置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机化学需要以无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知识为基础,但是很多专业设置有机化学课程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此时,学生没有基本的无机化学基础,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在很多原理理解上存在问题,有时候甚至需要老师额外花时间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非常耽误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合理的设置就应该是将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在大二两个学期,学生具备了无机化学,高数等相关知识,理解更加容易。同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也应该注意相应的侧重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的放矢,比如上学期的卤代烃、烯烃等章节,下学期的醛酮、羧酸的衍生物等章节,都是学习、考试和理解的重点章节,应该重点阐述,承上启下。

3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内容丰富,反应复杂,立体化学问题普遍,反应机理抽象,学生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者念PPT式教学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幸的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部分老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教师仍然坚守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连PPT都不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首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7],包括PPT,FLASH动画,微课视频,慕课及网络在线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相关知识。有机化学中有较多的机理,普遍难以理解,利用FLASH动画能够生动形象的解释整个机理的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有机化学上学期的重点知识中,SN1和SN2反应是两个重难点,很多同学容易记不清楚两者的差异,我们通过FLASH动画制作了清晰的动画文件,在上课讲解中学生能够很深刻记忆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各种差异。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互相加强讨论,相互学习。最后,我们还应当适当给学生一些练习作业,很多知识点在练习当中能够得到强化。教师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特点、教学课时、教师对教学结构的安排、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

4有机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常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不是同一位老师,而且很多时候做有机实验的时候还没有学到有机化学理论课的相关知识章节。这样的排课及教学设置造成了学生有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脱节,学生做实验就只是练操作,完全照搬老师给的实验方案,而很多时候对于实验原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很难在理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或者根据理论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有机化学实验课无法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改进的方法首先要尽量设置同一个班的有机化学理论课老师和实验课老师是同一个人,这样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实验课进度安排上一定要做到实验课适当落后于相应的理论课学习进度,才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加深体会,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5理论学习未与师范专业就业有机结合

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培养将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现在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则需要把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播给他们的学生。所以对于师范类学生还应该更加注重在平时上课中引导他们思考,将自己换位到教师的位置,你将如何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来讲课,提升他们的授课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理论学习未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有机化学既然是实验科学,学生要想学习得更好,就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来,光靠有机化学实验远远不够。而且有机化学实验通常比较粗放,学生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根本不关心完成的质量。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们就需要在课余主动参与到相关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培训。这对于大部分有志于将来读研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研究生来说,考试成绩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对于想要从事化学行业工作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科学研究培训会非常有助于提升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

7结语

本文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针对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提升学生在有机化学这门课中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芳,张淑蓉,郭爱玲,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4):362-364.

[2]韩满意.浅析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27-28.

[3]于青,王忠卫,刘蕾,等.基于教学研讨会的有机化学教学感悟[J].大学化学,,33(2):18-21.

[4]龚树文,潘兆岭,史阳,等.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实践[J].广州化工,2018(7):153-155.

[5]万梅秀,朱辉,刘鑫,等.论课堂交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广州化工,,44(24):96.

[6]刘世娟,于蕾,刘春玲,等.提高大学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探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7):102-103.

[7]刘国清.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9):168-169.

篇9:音乐教学论文

融合时尚音乐形式进行音乐教学的尝试

摘要:音乐课堂上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善于创设“学”的空间,从学生身边出发构建知识。

本文笔者结合不同阶段时尚或经典的音乐形式进行教学的尝试,探索两者合理的整合,让课堂更有效,更具张力。

关键词:时尚;探索;时代

在音乐的世界里,每个学生每个时段都有自己追求的最美最时尚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

下面笔者就现阶段时尚形式,针对近期初中音乐教材尝试以下探索。

一、从“大家喜爱的音乐节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一段的音乐节目中属“中国好声音”最受欢迎,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士或非专业的业余爱好者,都对此节目青睐有加。

当然,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对第一季专业演唱者刘欢导师印象深刻,更对庾澄庆大胆改编歌曲的风格很是着迷。

但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一堂好课务必使学生主体尽可能发挥作用,思维积极。

学生心眼顿开,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笔者就初一草原牧歌和初二补充歌曲《鸿雁》结合进行如下尝试:

记得中国好声音里有位来自蒙古的选手唱着这样动人的一首歌《鸿雁》,笔者在教授初一《蒙古牧歌》的时候,以此作为导入环节,用视频导入,刺激学生听觉、视觉感受。

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构建导入,形成了良好的开端,进而让学生产生想探索蒙古歌曲风格的欲望,学生主动性积极发挥,课堂效果较好。

二、从“经典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的空间。

记得听过区里开课老师上的课《友谊地久天上》,经典的电影《魂断蓝桥》和教学中的歌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设计:欣赏加演唱两条主线清晰并相互联系,层层深入,根据音乐在影片中的出现,演唱要求也各不同。

当影片播放男女主人公浪漫、温馨烛光晚餐,音乐从二拍变到三拍,学生了解三拍有特有的舞蹈节奏,结合影片华尔兹的舞步,演唱《友谊地久天长》:离别的车站,男女主人公还未来得及道别,车已开远,女主人公望着远去的火车音乐响起。

表现女主人内心的遗憾和对男主人公一路平安的祝福。

它渲染了人物的情绪,深化了影片情节,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三、从“专业音乐频道及专业的娱乐节目”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的设计课外作业或者引用课外有力资源,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收集各种所需知识。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电视上一些音乐专业节目和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整合,让课堂更具张力。

CCTV有个专业的音乐频道,分别邀请国内外在音乐领域的弘扬和传播中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学者,用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特色和讲述方式,

来阐释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相结合,让广大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经典的音乐表演。

节目多样,形式也各具特色,有记录方式的,也有大型的音乐会欣赏等等。

节目里展现了各个时代当时流行的音乐形式及内容。

例: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合我们的教材,《拉德斯基进行曲》是音乐会每年必演奏的曲目,是与大家互动的环节,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欣赏此曲目时,结合维也纳的音乐会,

让学生从课堂一下延伸到课外,从节目、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一起领域此曲的魅力,原来课本中的音乐在我们平时的电视节目中亦可以听到。

柏林森林音乐会,是在柏林郊外的一个森林剧场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音乐与大自然的结合,让在场的观众享受清新独特的音乐。

教学中的诸多交响乐里面都有演绎,许多重量级指挥家都会在那登台献艺,且每次音乐都有相关的一个主题,例“狂想曲与舞蹈”、意大利之夜等。

课堂中既可结合教学内容,亦可让学生从课堂领域不同形式的欣赏《柏林森林音乐会》里的交响乐,并延伸相关类型音乐。

节目《音乐告诉你》的人物传记用时尚且富有简介的介绍,相信放入课堂可帮助学生用通俗的故事理解记忆作曲家,使其变得简单,帮助记忆。

《音乐告诉你》的民乐环节,结合我们教材“天上之音”,节目中会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新疆歌曲,同样也会运用新民歌,新的音乐方式,结合现代音乐诠释音乐,

例如《青春舞曲》谭晶演唱的新民歌方式,就融入了现代和西方元素,加人大提琴等乐器,诠释了新的《新春舞曲》。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借用此法,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歌曲进行创编:改变音乐要素,融入各种节奏特点等加以创编。

有这样一个娱乐性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用轻松欢乐的氛围和搞笑幽默的形式在传播某个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把专业的知识以一种轻松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在愉快,轻松,诙谐的方式中接受专业的知识的过程。

其中一期《音乐天才少年》,节目在介绍学习西方乐器的成就外,同时也用通俗、幽默的方式介绍涉及到的乐器:萨克斯,到底是属于铜管乐器还是木管乐器,很多资料里两者都有提及。

节目中的介绍让学生好记且概念清晰易懂:“萨克斯既不属于铜管,也不属于木管(它没人管),事实上它是一种黑人乐器,由AOTO(和欧特曼同音)发明。

萨克斯音色很有磁性,常用于结合乐队单独演绎某作品。

例《狮子王》主题曲。

初一有个影视音乐欣赏《眺望你的路途》,教材用意设计此作品,是想让学生从影片中学会欣赏合唱、鉴赏合唱,并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

同样的天天向上节目中也涉及此作品,节目有一期请了《放牛班的春天》原班人马,在节目中不仅展示了当年影片中的歌曲《眺望你的路途》,更让大家亲切的欣赏到法国小朋友用不是很熟练的中文演绎了《橄榄树》合唱作品。

除此以外,现场还通俗易懂的教观众如何挑选、分辨合唱里的声部,再现了影片中的挑选片段。

此类节目是资料,更有利于帮助教师顺应时代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思路,使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总之,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从学生身边构建知识,结合时尚流行元素融入课堂,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融合时代元素,发现其中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享受音乐的魅力。

篇10: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因此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育,使小学生的心灵、品格和情感都受到有益的影响,继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还会促使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而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学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教学效果明显,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法,很容易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产生与之共鸣的情感,这种情感与作品息息相关,并且随着作品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德育的渗透,潜移默化让学生产生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情感,这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充分挖掘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音乐教材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途径,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音乐老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教材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例如,在《保卫黄河》这首音乐作品中,音乐老师不仅教会学生音乐的旋律,更要让学生掌握这部作品的思想和内容。

篇11: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深入实施,我国各个小学都开始重视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对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进行接收的第一阶段就是小学,只有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其走的道路的正确性,才能将其未来学习的基础打好。作为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培养学生情感和思想方面音乐教学的作用无法取代。在新课改实施的当下,各个小学对小学音乐教学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激发,从而使其变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围绕着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对策

作为初级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其激扬的节奏以及优美旋律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享受,还能对学生的情操、逻辑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一、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向偏离。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对音乐技巧的联系和阅历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将过多的音乐符号和乐谱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而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丢失。另外,教师一味地学生的要求进行迎合,从而使得课堂中充满了流行歌曲,没有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提升,站在音乐审美,将适合学生、积极向上的歌曲教给学生,因此也无法将学生的潜质激发出来,对学生的生活情趣以及乐感进行培养,其教学目的和质量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二)不够重视音乐课程。许多学校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不够重视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受到限制,课程也没有足够的有效进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不够重视,其课前准备也不够,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创新,一成不变。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也没有对乐趣进行应用进行教学,因此也无法调动课堂气氛,因此很难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三)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及其家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都不够重视,学生不具备简单的乐理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且其音乐素质缺乏,这些都会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许多学生都无法完整的结合歌词、节奏以及乐谱,在伴奏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将演唱歌曲继续下去,学生为了对考试进行应付,还会死记硬背,这些无法使得学生将乐曲的意义和内涵真正领会,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也使得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负担变重,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提升。1.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充实教师在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感知音乐的倾向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一些音乐知识进行拓展,拓展的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国内外各种曲风、类型和种类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些各不相同的音乐,从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2.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旋律感、和声听觉、节奏感以及音高感等都属于乐感的一部分,其中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之一,律动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则是律动的基础,因此要想让学生将音乐学好,就必须让其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教师若想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对打节拍进行学习,在放音乐的同时对其进行联系,如果学生还无法对其进行感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对其进行指导。3.鼓励学生创作音乐教师可以对学生予以鼓励,让其通过应用音乐的方式表现自己脑海中的声音,如将其用乐器进行演奏或者直接哼唱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对音乐水平进行提升。(二)对音乐实践予以重视。在音乐教学中通常都需要对一些乐器进行介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学校的教学条件为依据,将相同或相似的乐器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感触,如果学校条件无法满足,就可以将身边的资源利用起来,对所介绍的乐器的声源进行模仿,将主要使用该乐器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教师还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应用,将与乐器相关的名人故事或乐器历史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还可以简单的阐述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模拟。例如,在对小堂鼓进行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笔模仿敲打小堂鼓的姿势和动作敲击桌面,让学生参照着模仿。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其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如果音感或节奏感较差,反应较慢,教师就需要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将音乐的技巧尽可能的进行掌握,避免批评和责怪学生,防止学生厌恶音乐。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音乐学习,对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十分不利。学校和班级可以将音乐比赛经常开展,从对学生的热情进行提升。在音乐比赛中不论输赢,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算作成功。学生在对比赛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会相互肯定并进行自我肯定,从而充实自己的身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三)设置音乐教学的情境。作为学习的主场,课堂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如果能够将课堂教学把握住,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提升和培养。音乐教学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学情境进行巧妙的设置,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葫芦丝这种特殊乐器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节奏特点进行了解,了解葫芦丝和箫的区别,从而将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对云南的雨林、石林以及竹楼等风光进行展现,还可以配上典型的葫芦丝音乐,让学生对葫芦丝音乐风格进行感受。这种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全情投入,感受云南葫芦丝音乐的圆润、甜美和清晰的演奏风格。

三、结语

本文就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当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现状,随后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进行传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对其创新思维进行提升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提升。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丰富、积极的教学手段进行应用,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从而进行情景化教学,以教学实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音乐之后,能够促进其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从而使其成长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作者:蒋悦 单位:临沂滨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J].音乐时空,20xx,(12):129.

[2]耿国喜.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xx,(08).

[3]王亚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求知导刊,20xx,(13).

[4]庄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黄河之声,20xx,(07):58.

[5]宋祖年.用音乐创造力点燃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火———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20xx,(05):228.

[6]韩晓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xx,(03):136-137.

篇12:音乐教学论文

1、艺术美感式培养的意义

艺术美感的教学方式力图发掘学生最浓郁的自然兴趣,环境在于教育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景中生情,情中应景,如若在学生感知萌芽阶段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我兴趣,情感思维开始发展,直至成熟完善,这将对人的思维判断,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领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对成长初期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有着一定的人生启蒙作用。

2、艺术美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艺术美感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最为根本的便是能够遵循“以人为本,自然为主,抓住审美”几大要素来组织教学或者安排活动。中学课程将教学划分为听、唱、形式演示、理论普及、探索现实等多种教学模块,实施教学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联系组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链,情感主线等关键因素,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观察学生状况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好及时的总结,以便于快速调整教学方式。

2。1音乐互动及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语的交流,艺术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声乐“无界限”的特点,在一些抽象问题做以形象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问题现象,同时增强了互动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老师示范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兴发挥。

2。2抛砖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点或者典故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故事场景,引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终围扣主题,引出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教师演示的音乐来加深印象。

2。3资源组合分享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闲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论坛、博客、报刊等互动式平台上分享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沟通,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3。4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听、看、猜、想、比、演等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真实体会,能够探索发现不曾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作。

3、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与现状分析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时代的心理成长初期,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们往往能够懂一些事理,有时却又会犯错误,面对生活和挫折,有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因此,艺术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力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自主的学生成长环境,并且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倡学生自我错误自我发现,以及及时纠正。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动力,鼓励他继续探索发现并且能够做出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触实际,让他切身体会世事真理。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创造的天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还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稳定的发展与提高。初中声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乐的思维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学生经常面对教科书上死板的内容以及老师生硬不变的讲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淡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会被打磨殆尽。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音乐的完美,能够多听、多想、多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拥有自我的理解与感知。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轻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导沟通,摆正学生的成长心理。每段音乐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们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很多时候,学习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动力,老师的帮助相对而言往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在学生成长初期,孩子的感知启蒙,事理积累都将由老师担起大任,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加以疏导排解,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静客观的批评心态,以及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4、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延续了小学时代的启蒙教育,同时也为将来的高等教育作下了基础铺垫,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不可怠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艺术美感创造的成长环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现实,在探索中发现自我,总结自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因此,将艺术美感教育引入学生教育方式中很有必要。

篇13:音乐教学论文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在生命性教育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素质的培养可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素质其实不单是音乐素质,它还涉及素质的诸多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内容。在音乐教育中恰好可以启发学生的生命个性之觉,引导学生对立于本己生命的健全个性产生积极的反省。在音乐教育中,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有意无意地把作品中所反映的那些印象吸纳到其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个人的性质。通过这种形式,艺术刺激与人的内心活动恰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个人的东西。个体的生命塑造与音乐紧密相关,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成为个性化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启示学生的灵思创发之觉,可以对学生开启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也可以得以树立。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渗透着生命化教育的音乐课堂上也体现着教育者自身的生命价值,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反映给学生,同时,也关联着教师的生命塑造。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功能,与生命之“觉”的默识、冥证相契合。

二、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向往,体验生命本身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以鉴赏课为主。鉴赏课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体验,继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在我国的很多小学音乐课堂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音乐不属于要考试的科目,所以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教师上得索然无味,没有生命的体现。在教师的这种影响下,许多小学生对于音乐也缺乏兴趣,常常在音乐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忙自己其他的事情。此时,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就要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将生命化教育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上,音乐教师不妨选择一些和生命起源相关的歌曲,使得学生了解音乐教学本身存在的和谐美。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立足实际,在小学生学习音乐、鉴赏音乐的基础上吸引小学生对于生命本身进行体验,理解生命本身的和谐,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此外,在小学生命化音乐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价值。追根溯源,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欣赏生命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本就可以修身养性。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不妨选择一些有关大自然的歌曲。音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学生会在美好的旋律中不知不觉中慢慢进入意境。欣赏大自然的歌曲,小学生会感知空旷的草原,以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让情感教学渗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生命化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可以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中体验快乐,情感之门充分打开,感受真、善、美,促进人格完美。素质教育也包含着智力的提升,而现代脑科学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右脑发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激发生命中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方法应力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小学生生命中对于音乐的热情。要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采用模仿法进行发声练习,利用游戏法训练节奏,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导入新歌,利用情境设置开展欣赏教学等。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更是一门生命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顺应了教育的本质,也体现了生命对于美的追求和感受。要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性,更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篇14: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剧以其自身的多元化和不受拘束的艺术特性和时代性倍受青睐,符合当代中学生喜好通俗音乐、追求潮流时尚事物的心理,契合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学所注重的教育目标。将音乐剧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对音乐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音乐剧;渗透

一、音乐剧的阐述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凭借音乐舞蹈及戏剧三大元素综合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传达概念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本文所研究的音乐剧是指能走进课堂、供学生欣赏的音乐剧经典作品及教师根据音乐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创编的微型音乐剧,即在既定音乐背景的场景中,结合人物肢体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的音乐剧小品。

二、音乐剧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

(一!音乐剧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音乐教学是有目标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进行音乐课程与教学前的重要环节,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前期要对教学的情况作分析,设计出科学理想的教学方案,可从三方面进行梳理。

1.学习需要。我国音乐教学目标是要求通过教学及生动的音乐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一切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条件,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来使学生自身在音乐教学的理论与技巧有所提升,并使得学生鉴赏音乐能力有所培养,并敢于表现,勇于探索创新,达到各素质综合发展的目的。目前教学中,音乐的学科特点没有很好地被凸显出来,教师要策划一些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无法实现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这就是为什么音乐剧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是教学的理想内容和形式的原困。

2.学习内容分析。教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范围及深度要有精准的定位,合理编排学习内容保证音乐教学的有序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把音乐剧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内容及手段,可以很好的实现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培养要求。作为音乐教学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重体现音乐剧的知识点,注重音乐剧的音乐学,而不是故事性。音乐剧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特征,将音乐、戏剧、舞蹈形式结合既有整体美又有个性美,不同的人欣赏免度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申美体验和申美情趣;第二,音乐剧创作的开放性。音乐剧的体裁可以说天马行空,从古到今、从幻到真、从老到新,都可以拿来皆用,不拘泥于模式,保证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力;第三,音乐剧题材挖掘具有深刻性。它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意识来映射出社会丑陋的现实一面。同时,音乐剧艺术从题材到内容,形式到创编,舞台到美术设计,都可以造就创作上的深刻性,以达到艺术融合的效果;第四,音乐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具有创新性。舞台布景帮助音乐剧创造剧情发展的意境,可以将短暂瞬间转变成永恒。舞美设计的立体化及人性化可以带给观众视觉冲击的强烈感,极大地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及渲染力,使音乐剧保持时尚的气息。

3.学生情况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有所了解,才可以有的放矢,使音乐教学更有成效。初中生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脑的发育更为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情感也日益丰富。但对于认知往往带有片面性,情感方面缺乏稳定性。困此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特质来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世界经典音乐剧目去鉴赏,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及策略制定出科学的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二)音乐剧教学设计

1.音乐剧欣赏

音乐剧是听觉的艺术,感知音乐是从聆听开始,困此多听是音乐剧欣赏的基础。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剧领域的渗透,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去聆听音乐。以听觉为基础,聆听音乐剧的灵魂,多听才能多熟悉,熟悉后才会更理解作品的真正涵义;第二,教师要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教师要围绕音乐剧的知识点及难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互动、讨论交流等方式去探究体验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及勇于探究的学习思维;第三,教师可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帮助学生课后欣赏并观摩音乐剧搜寻音乐剧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大量的观赏及揣摩。课内外相结合可以丰富积累音乐剧体验,为之后的音乐剧编创打下基础。

2.音乐编创

音乐的编创是实践活动,编创是在己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和创作的再加工。教师可利用国内外优秀的音乐剧经典片段,鼓励学生改编或配词手法进行音乐剧的再次创作,或者可采用一些有教育、哲理性的短小寓言,通过设计剧本及配乐来进行加工编创,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音乐剧的理论知识了解,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另一方面,创新及想象思维在编创音乐剧中可以使学生完美的体现其中,得到最优化的音乐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注重编创的过程而非结果。

结语

当今社会最为注重的是人才的全面发展,困此新课改较多凸显综合理念的培养。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音乐剧的特质去结合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剧的欣赏、编创,使学生在艺术素养及人文素养达到双向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慧.浅谈音乐剧新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实践与探索,20xx(30).

【2]张申.分析音乐剧新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xx(08).

篇15:音乐教学论文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

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篇16:音乐教学论文

一、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激发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在音乐中的烘托作用学生对和声的体验也可以从歌曲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曲。所选歌曲要有明显的对比性,比如,在欣赏内蒙民歌时先听男高音独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受音乐:节奏———悠长缓慢自由;旋律———优美辽阔,高亢;音乐———圆润抒情。接着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的歌曲,开始,哼名,这是背景;天高云谈,茫茫内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声合唱优美辽阔,继而男生合唱,自豪赞颂,然后是男女混声合唱,力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和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音色、和声层层变化、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景象,描绘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以上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到了和声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风景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再如,《欢乐颂》这首著名曲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始以男中音领唱,继而以独、重、合的形式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在欣赏时,教师让学生注意每段的变化讲述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领唱好比一个引子,引入“欢乐颂”,独唱则展示主题,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壮辉煌。”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语。教师问,如果有一百个人都唱《欢乐颂》的主题音调会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呢?终于有人回答:“不会,如果缺少和声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气势。”教师给予肯定,并说:“没有和声的烘托,没有人声的对比,必然会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声在表达音乐情绪上是举足轻重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和声的认识。总之,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提高积累,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留住兴趣,这样才会把音乐课上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17: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况和态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发展他们的音乐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活跃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欣赏音乐、深入分析音乐的内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基础知识;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获得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高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显示自己的音乐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一、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简谱,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由于简谱知识比较枯燥,如果通过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设计趣味教学环节,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上学习,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把故事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故事中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使故事能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唱过程中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有关卖报歌的故事,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进行表演。在自编自演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演唱《卖报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既要注重音乐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进行音乐赏析时,能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歌曲的音律和内容进行欣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深刻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并在观看和倾听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和歌曲有关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过程。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音乐优美的旋律,更能体会音乐蕴含的独特内涵,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实现高效的音乐赏析教学。

四、鼓励合作探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中,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能让学生用轻松的心态进行音乐探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把他们分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小组长都发挥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他们的协调下,小组氛围和谐,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音乐知识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学生能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时,教师让学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然后在小组中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互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从新的角度理解了歌曲,有利于把握歌曲的情感和节拍。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唱这首歌,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展示音乐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音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音乐特长展示出来。通过音乐才艺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信念,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音乐才艺展示,还能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正确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音乐表演。在展示音乐才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对敢于上台展示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通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表现力,使音乐课堂在学生参与中高效进行,呈现精彩的音乐才艺。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巧妙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化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具备更多的音乐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展示音乐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信,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快乐课堂。

篇18:音乐教学论文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少年期,我们又称学龄中期。这一阶段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身体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我们自身也有体会,发生了非常明显变化的有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等。同时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都要有一次声音的变化,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声期。这说明初中阶段就是学生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阶段。所以在这重要的阶段,应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进行关注、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一)初中生生理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变化明显是在身体上,如前面所说身高增长很快,体重也在迅速增加等等,因为这是人在生长发育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时的学生不仅在身体并且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感觉器官都已基本趋向成熟;同时性机能开始成熟,生理发育特别快,青春期就是指的这一时期的。

(二)初中生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的开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决定了学生一生的性格,同时也是让学生正确地从儿童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个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逆反,随时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教各个班集体和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其心理发展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和情绪与情感更加丰富。

二、初中音乐教学形式分析

(一)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就是指单纯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课程,它可以在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的同时鉴赏音乐美在哪里,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外还增强了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可以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来教学,它以感受、体验音乐为主,同时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乐理课

乐理课是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节奏、旋律、音乐常识等。它在丰富学生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抽象化发展。乐理课可以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它是以老师和学生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口头性的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也是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如果处于变声期,切记不能用嗓过度,所以乐理课上通过对一些音乐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音乐的常识、规律,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加工创新,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在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当然应该即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含量,学习交流更多的新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多方面地学习交流音乐教学的心得,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篇19: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 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浅谈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