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共含11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kev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篇1: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学。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摩天轮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生:我提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是:4+4+4+4+4=20。

学生的答案跟我的预设一样,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看到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我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4×5=20。

几位学生马上附和:对的,我也是4×5=20。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有的问:“这道题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4、5、20分别表示什么?”还有的问:“乘号怎么写?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其他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了,看得出学生学得很开心,意犹未尽。可见,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我们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展现学生预设性“生成”的火花。

二、有效生成源自积极思维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书中体育活动的情景图,替代成“用录像机把本班同学活动的场面偷拍下来”的生活情境。在进行到“你从图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一环节中,我预设到学生可能根据男女性别、不同的小组分类来提出问题。没想到,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丢手绢游戏中,戴眼镜的同学有2人,不戴眼镜的有8个人,一共有多少人?”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忽然意识到,这个被老师忽略、被同学们忽视的问题不正是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从不同角度来发现问题吗?我及时捕捉到这一智慧火花的闪现,肯定了这个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其他学生也换个角度观察。不多时,课堂沸腾起来:“捉鱼游戏中扎辫子的有7人,不扎辫子的'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踢球的有17人,守门的有两人,踢球的有多少人?”……真是五花八门。正是抓住了这一课堂生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有效生成要求展开联想

比如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说说你喜欢的数。为什么喜欢?

学生纷纷表示:我喜欢56,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喜欢100,因为我想考满分;我喜欢12,我知道有12个生肖;我喜欢88,这个数字吉利;我喜欢66,因为六六大顺;我喜欢50,我有50张邮票;我喜欢35,因为妈妈今年35岁;我喜欢300,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900,我有900元的压岁钱……

教师板书:56,100,12,88,66,7,2,35,6,50,300,900,……

师:我们今天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哪些数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生:300和900都超过了100。(擦去。)

这里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来提供学习材料,由于学生展开了联想,使这些学习材料的背后赋予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链接,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起点。

篇2: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作者: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姚汉明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

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摩天轮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打算怎样解决?

生:我提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是:4+4+4+4+4=20。

学生的答案跟我的预设一样,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看到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我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4×5=20。

几位学生马上附和:对的,我也是4×5=20。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题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4、5、20分别表示什么?”还有的问:“乘号怎么写,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看得出学生学得很开心,意犹未尽。可见,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我们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展现学生预设性“生成”的火花。

二、有效生成必须不拘预设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下面我以我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为例:

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老师一一写下,按照预设进行讨论:

师: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我们把单数放在左边,双数放在右边。

师:不简单,已经看得出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了。

生:我们把小于50的放在一起,大于50的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从小到大来分的。

生: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100是三位数,也是一类。

师:一位数我们以前学过了。

生:写法是一笔的为一类,写法是两笔的为一类。

师:一种有意思的分法,很新鲜。

生:个位是0的为一类,个位不是0的为一类。

师:谁能给这些个位是0的数起个名字?

生:我给这些数起名,叫“0宝宝”。(众笑)

师: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在数学上这些数叫“整十数”,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整十数,说说它的组成。

生:40是由4个十组成的,还可以说是由40个一组成的。

生:老师,100是整十数吗?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00是由100个一组成的,所以,100不是整十数。

生:100是由10个十组成的,所以,100是整个数。

生:100是由一个百组成的,所以,100是整百数。

生:100的个位是0,所以,100是整十数。

师:真不简单,不仅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还讲出了理由。因为,100个一和一个百都可以看做是10个十,所以,100可以看成是整十数,但通常还是把它看成整百数比较好。

师:余下的数有哪些特点?

生:读起来都是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请每人选一个数把它的组成说给同桌听。

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过于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就不可能生成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可见,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只有以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三、有效生成源自积极思维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因为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生成不充分;节奏太慢,学生容易游离于主流活动之外,也谈不上生成。因此只有等待,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的生成才会丰满、充分、有效。我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的一个片段来说明:

师:这里有一个表格(出示表格),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行是横着的,另外两行是斜着的。

生: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每个数依次增加11,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每个数依次增加9。

生:竖着看,每一列的个位数字都相同。

师:你能把这个表格的数填完整吗?试试看。

师:现在从表格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横着看,个位上的数每次增加1。

生:我发现第一行有9个一位数,另外几行都是两位数。

生:我发现最后一列的数都是整十数。

生:我发现每个数与它左右两个数相差1,与上下两个数相差10。

生:竖着看,每一列的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都是从1到9轮着的。

生:我发现有一半是双数,还有一半是单数。

生:我发现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生:我发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是99。

生:我发现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只相差1。

这个片段中我把一个“大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百数表中只有一横两斜寥寥几行数,其余的格子全是空着的,这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以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尽可以作不同方向的比较和分析。随着表内数据的逐步完善,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他们不仅发现了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而且能讲出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1。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发现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一张表格在孩子们的眼里,成了一只奇妙的万花筒,总有新的发现在引领着他们。孩子们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成就感。

四、有效生成要求展开联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联系的诸多事物反映到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对眼前事物的联想与思考。联想得越广泛,思考得越细致、越透彻,问题意识就越强烈,发现问题就越深刻,生成的问题才会精彩。比如: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说说你喜欢的数。为什么喜欢?

学生纷纷表示:我喜欢56,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喜欢100,因为我想考满分;我喜欢12,我知道有12个生肖;我喜欢88,这个数字吉利;我喜欢66,因为六六大顺;我喜欢50,我有50张邮票;我喜欢35,因为妈妈今年35岁;我喜欢300,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喜欢900,我有900元的压岁钱……

教师板书:56,100,12,88,66,7,2,35,6,50,300,900,……

师:我们今天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哪些数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生:300和900都超过100。(擦去)

这里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来提供学习材料,由于学生展开了联想,使这些学习材料的背后赋予了一个个鲜活具体的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发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链接,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重新组合构建出新  的认知结构。

五、有效生成讲究求异质疑

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其实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能有效激发学生去质疑,促使学生生成有效的数学问题,由质疑而求异,由质疑而生成,在生成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大象伯伯把动物们勤工俭学得来的钱分给大家。小猪、小兔、小猴每人都拿到一个信封,三只动物却有不同的反映:小猴拿着厚厚的信封可开心了,小猪看着薄薄的信封伤心地哭了。小朋友立刻产生    疑问:“这是为什么呀?大象伯伯应该是公平的。”这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能劝劝小猪吗?”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质疑生成了要学的新知识1元:10角,把1元=10角的道理由学生对小猪的劝说教会了其他学生。

再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导人新课,我设计了这样两组题目:

78×68+32×78=

78×(68+32)=

86×34+86×66=

86×(34+66):

56×48+56×52:

56×(48+52)=

49×29+49×71=

49×(29+71)=

做着做着,一组同学因认为不公平而争吵起来,争吵中不少学生质问自己,为什么结果相同,另一组算得快呢?学生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

由此可见,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惰性的局限,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发现时,他们可以从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创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标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学数学的新起点。

篇3: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的数学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村数学课堂教学方面也出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本文主要根据仔细研究相关的资料、数据以及深入探究农村数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两点有效教学视角下农村数学教学的问题,以及在有效教学视角下怎样开展农村数学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农村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也不断的份上变化,这时就要求老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做好导向作用,利用生活情境设立情境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篇4: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的教育是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这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心是推行素质教育,将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课堂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老师对学生的进行引导的教学课堂。要求老师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老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应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对自己所认为的重难点进行标注,对疑点和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方式变得有质、有效。

2.2设立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形式

在农村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资源较为缺乏,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很多知识学生都难以理解,但数学学科又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农村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情景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应该深度剖析数学教材,并巧妙的与实际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设立教学小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立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加以充分的利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章内容时,设立小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圆柱、圆锥等图形,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等,并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圆锥、圆柱,说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了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学方面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的完善,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努力和付出。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及时掌握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农村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兰.有效教学视角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16).

[2]黎钊.生活情境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小学),2016(07):154.

篇5:有效教学视域下农村数学教育策略论文

1.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意

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学校校园中,师资结构有些不合理。一方面,在偏远山区的一部分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专业素质偏低,还不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也还是使用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老师有十分充足的教学经验,但是老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能满足当今时代教育事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改变农村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农村的教学中引入新理念非常的有必要,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1.2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学校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都较为落后,教学形式也过于单一化,大多都只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都较为抽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讲解一些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生活情景来设立课堂小情境,给学生建立有新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将一切资源都利用起来,使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篇6:浅谈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写好字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来快速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写字兴趣

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坚持,需要耐心、恒信、细心,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如何正确把握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小学生既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写字,又能养成写字兴趣呢?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等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例如,宋代岳母因家贫而用柳条教岳飞在沙土上练字,后成就了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小时候因家穷而把碗当砚、刷子当笔、黄泥浆当墨,经过勤学苦练才成就了大书法家,后人把颜自创的刚健有力的新字体叫做“颜体”。古人勤奋练字的感人故事,不仅教会了小学生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还激发了小学生练习汉字的兴趣,坚定了小学生练好汉字的信心,更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强化小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认同与传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汉字开始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我国古代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文化瑰宝。中国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根据这一点在课堂上可多讲一些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朝鲜文字和越南文字的重大影响,使小学生以汉字为豪,自觉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并主动传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竞赛激趣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态,通过竞赛的形式,可激发小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能够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团队精神。例如星级作业、红花作业制等。每次批改作业时都要与学生以前的字迹进行对比,然后给出相应的红星;到学期中和学期末,将学生积累的小红星折合成小红花(每5颗小红星折合成1颗小红花),最后评出星级作业、红花作业。还有,通过小组写字竞赛活动,每6个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写字活动,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愿意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这样通过写字竞赛,每个小组写字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写字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

(三)展评激趣

小学生书法作品展评,是一条提升小学生写字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张贴于教室黑板报上面的书法作品专栏里;也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书法作品上交到学校进行集中展评。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可以让其他学生发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好书法、写好书法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生主动向书法优秀的学生请教,形成人人学习书法“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校每学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都组织书法(主要是硬笔与毛笔等)展评活动,一批批独具匠心的小小书法家从中脱颖而出;班级之间,可以将各班级优秀的语文作业选出来展评,从各班级选出小评委进行逐一评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在意见薄上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指出来。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展评活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树立书写汉字的信心,有助于学生之间汲他之长、补己之短,形成相互学习、勇于竞争的良性学习氛围。

二、教师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小学生低年级其语文学习主要是靠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进行的。语文教师犹如小学生的父母,行为举止对小学生起着模范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自己上课时的板书、平时的作业评语,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严格按照汉字的笔顺认真书写,养成正楷书写的好习惯,不能龙飞凤舞,马虎潦草。否则,教师示范的负作用就会发挥作用,导致学生的作业书写马虎应付。其实语文教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学生从镜子中学到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要远远大于自己在生活中悟出来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因此,语文教师要珍惜这面无形的镜子,端正这面有形的镜子,使学生从镜子中逐渐变好。

例如,每次给小学生低年级语文作业写评语时,我都坚持“激励、认真”的原则。其中的“激励”是要求教师评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信心,“认真”是要求教师书写评语时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潦草、应付了事,甚至遇到学生不认识的评语时,我都用拼音代替。这其实既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譬如,“你的作业字迹端正,仔细认真,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是一位思维敏捷、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惜你有时粗心,简单的字也会写错。如果能克服作业马虎,你将如虎添翼,请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三、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与技巧

写好汉字,仅有兴趣和教师的示范作用还不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写字,首先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观察教师示范时的笔画、笔顺;其次,还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在练字的时候多进行比较、推敲。

例如,教“口耳目”一课时,首先我会让学生充分观察教材中的各种插图,认识插图的形状与特点。然后,我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实物的形状与特点。接着,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书写认识。通过这三步教学法,学生对本课“ 口、耳、目、羊、鸟、兔”六个生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逐渐能够达到能正确运用的目的。

篇7: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的论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的论文

一、学生心理主要问题分析

2.专业学习问题。

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填报志愿比较盲目,到校就读后才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于是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

3.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个全新的,与普通中小学环境完全不一样,他们开始真正走上独立,离开家长或教师保姆式的关心和照顾。此外,他们相处的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成长环境,因而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各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也不一样,从而在相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能产生摩擦或交锋,处理不好就可能产生紧张气氛,导致心理压力,出现心理困扰。

4.生活情感问题。

在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吸引,对“爱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渴望接触异性,在处理异性情感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社会阅历浅薄,涉世不深,生活经验不足,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对感情问题存在很多幻象,同时缺乏严肃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选课程纳入教学。

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教学同等重要。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必须充分考虑,给学生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2.创设心理咨询服务站提供心理健康护卫服务。

心理健康问题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可能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以至于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处理和解决。对此,学校可以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心理问题预防,特别是对于一些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必须重点关注,对他们各种心理困扰进行积极的疏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积极引入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心理更加成熟。

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大课堂和大舞台,其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智商,促使他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得到有机统一。很多学生之所以经不起风吹浪打,出现心理脆弱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很少接触社会,没有到社会上去经受实践的磨练。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学校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引领他们积极参与,增长他们的实际处理现实问题的才干,拓宽社会实践的经验和阅历,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抵抗力、基层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4.加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构建。

“昔孟母、择邻处”反映的是人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各方面的影响,不同成长环境的人必然具有不同性格,其思想素质、思维方式、处理方法都不相同。因此,中职学校要注意加强校园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例如:在校园设立画廊、橱窗,展示各种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警语,营造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构建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营造“人人关心心理健康,人人维护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校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综上,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深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需要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致努力,不断加强探索,只有这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篇8: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教育论文

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等。为了达到减轻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负担,使学生有大量时间可以用于阅读和作文这一目的,就要求低年级的识字量达到1800个左右,并且要求会写其中的1000个。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难认、难记、难写,学生遗忘较快,老师费力、收效较小等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去主动识字,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识字的目的。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是打开高效识字教学的通途

一般来说,在识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是字形。因为绝大多数生字是常用的实词,学生对部分字词的音、义是熟悉的,但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以字形识字为主。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儿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提高了,但由于虚词和含义较深的字词不断增多,字义理解就逐渐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这里涉及一个教学材料的弹性、针对性、持续性和整合性的问题,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取舍,都是紧紧围绕字的形音义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仔细研究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部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更尊重学生的识字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为引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应当建立在对汉字本身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上,识字教学要从字的音、形、义出发,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着手。例如,教学形声字时,以形声的方法来分析字形;教学形近字时,以类比、迁移和内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此外,教材还为识字教学预留了充分的再创造空间,例如,在教学形声字“马、妈、吗、蚂”时,可先让学生掌握“马”的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教学“妈、吗、蚂”时,指导学生分清字的哪一部分是表形,哪一部分是表声,再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

“妈”是跟女子有关,所以部首是“女”字旁;“吗”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用“口”字旁;“蚂”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虫”字旁。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教一字,识一串,使学生牢牢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库”,强化了识字教学的容量性、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语境,在发现中识字是识字教学高效的动力

识字教学离不开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语言情境的创设。字形的分析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讲解字义离不开一定的字理情境。识字教学“要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里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不考。要求学会的字,由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果一味地强调识记生字,非但记不好字形,字音也容易忘记,字义就更难理解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联系上下文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熟悉对汉字的运用。例如,在教学形近字“渴-喝”时,涉及一个教学层次的问题:第一,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识字;第二,引导学生再造识字语境;第三,改换“渴-喝”出现的语境来测评学生的识字情况。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引导和发动学生找出两个字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识字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能认识出现在固定课文中的字,而必须使学生做到当这个字出现在其他语境时也能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并能独立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强化、巩固和升华。

三、习惯与兴趣为识字教学插上高效的翅膀

从表面上看,学生学习识字、写字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语文的工具性;从深层次来看,汉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随着学习的深入,汉字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要引导学生摸索出汉字的结构规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识字习惯有很多,比如师生共同参与发掘、整理,形成规范,并使这些识字习惯从学生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识字逐渐成为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处于优势,学习知识大抵从兴趣出发,为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喜闻乐见的识记方法,如“读儿歌”“演情景剧”“编顺口溜”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教学处处透着新奇,透着活泼,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教学出发点是“趣”,难点在于巩固识字,侧重点是识字语境,关键点是形音义的紧密结合,归宿点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习惯,让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在识字教学的天空中愉快地翱翔。

篇9: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使用已近六年,然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仍旧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作为新课标的执教者,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备课、突出教学重点、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整体认识、把握教材

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把握教材,要求我们立足学生实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细化、挖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要点进行整理。整理知识、理解要点时,还要重视那些对学生在理解应用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如:教学“估一估、猜一猜”时,主要是加深对“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体会”,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的运用教学。我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其在整个单元乃至以后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来分析安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以人为本,精心设计

当我们整体认识,把握教材之后,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而备课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参考教参的前提下,凭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具有高价值的把握,认真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然后,再广泛参考相关资料;最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性完善。

如:教学“估一估、猜一猜”内容时,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不熟练这些特点,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说悄悄话传数字”的游戏,还制作了一套学生感兴趣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在全体参与游戏的活动中学会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出100以内数字之间的关系。

三、化难为易,突出重点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将该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突显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到该内容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教材中相对次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时,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本知识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根据这一重难点,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作好学习记录,当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出圆片所摆出的数的特点时,我适时引导孩子们讨论。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四、活用教材,丰富内涵

教材只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空间,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在教学了35+3时,马上教学35-3,然后再教学35+30,随即教学了35-30,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都觉得这种教学效果比教材上安排的教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后,再教学减法的效果要好得多。但是也应注意,在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也不能偏离教材本身的编排意图。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好教材,课堂教学才会有效。

篇10: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

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论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扎实复习

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课前充分准备,制定可行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制定一个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由于不同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差异,要注意区分。其次,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注意区分,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已容易接受掌握的内容上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从而达不到教学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投入课堂,营建科学的、新颖的学习的平台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授课的内容变得更加新颖、生动有趣。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除了着装要得体,言谈举止要文明外,还要经常面带微笑,用真诚的、快乐的、积极的情绪去渲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爱。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课堂。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有效地获取新知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避免成人化。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是小兔的一家,其中兔爸爸、兔妈妈及兔姐姐都采到了数量不等的蘑菇,只有兔弟弟是空手而归,从兔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们在交流中认识到,小弟弟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如此生动有趣的小小童话故事却使低年级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形象化,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注重动手实践,“触摸”中掌握知识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而动手操作,正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中第三个环节就是“猜一猜”,通过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位计一把花生和一把黄豆的粒数,再数一数实际的粒数来培养学生的位计能力。课前,我就分配孩子各自回家去抓花生、蚕豆、黄豆,数一数并记录结果。让学生从实践的数据中明白一个道理,就是颗粒越小抓得越多,颗粒越大抓得越少,颗粒差不多的`,抓的个数也差不多。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提供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组织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让学生在平等、信任中敞开内心世界,把课堂变成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实现智慧的有效生成。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教师,黑板的面是长方形,课堂的面是正方形……于是我趁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们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交流中得到了分享,小组合作效果好。

三、课后扎实复习,注重与新知识的紧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很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若能给学生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8加几”时,先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突破“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注重知识的课后复习,实现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老师只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积极投入,课后扎实复习,争取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最最佳的课堂效率。

篇11: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论文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论文

摘 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数学课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 现状 案例分析 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素质化教学。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实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

案例: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了“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

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又是谁造成的呢?

反思: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地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实际上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的`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创新教育

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我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了圆纸片的周长而得意时,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面盆的周长?”经过同学们的仔细研究,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面盆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面盆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没法儿围,怎么办呢?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跟着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而这节课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松树,谁知道这棵松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测量呢?”有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最后得出:用线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低年级数学有效生成策略初探教育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