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改环境下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尝试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如果这5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新课改环境下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尝试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新课改环境下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尝试论文
新课改环境下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尝试论文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作业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学习活动。要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就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精心设计典型练习,突出知识重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作业的布置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比如教学的目标是学会同底数幂的除法,则精选紧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习题作为作业,不应简单地以熟求巧,布置大批简单重复的习题;也不应急于求成,布置一些需转化为同底数的幂再作除法运算的习题作为作业;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精选的作业题既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效率。因为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孩子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二、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很多:1.堂上批改;2.当面批改;3.学生当面批改等。但事实证明,只有教师亲自批改,才是最有效的。
三、作业的反馈
教师批改作业,有的教师隔一堂课反馈,有的当天反馈,慢的甚至到第二天才反馈。是不是每次的反馈都这样一成不变了呢?我们不妨将这种反馈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让反馈更加及时一点。事实证明,只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及时做好了作业讲评后,但反馈还没有结束。还应及时指导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统一抄到自己备好的“错题集锦”上,教师通过这些集锦上反映的问题,深刻思考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施途径,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2: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
新课改视野下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初探文/李建树
摘 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试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可以从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还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要构筑有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语文教师一生都必须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你只有在备课的时候把教材文本吃透了,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才能有把握驾驭这个课堂。
任何一篇文章,称之为文之后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篇不离段,段不离层,层不离句,句不离词,词不离字,任意割裂文章中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破坏文章整体的表现力和主题表达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该首先着眼于整体感知,而不是首先就让学生去欣赏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这样的欣赏无疑是支离破碎的,是不完整的。反过来看,学生只有从整体上感知了这篇文章,才有可能更好地去欣赏文章中具体的某一处。一篇完完整整的文章如此,而许许多多节选的 篇章就更是如此。高中语文教材有很多 篇章都是节选的,对于节选的 篇章,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整体感知原文或原著,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鉴赏节选部分,例如《长亭送别》这篇古代戏曲,它是节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是莺莺送别张生进京赶考的一折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西厢记》整部戏的剧情梗概,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本折戏与整部戏的关系,就能很容易地知道《长亭送别》不仅仅是表达人物的离情别绪,还有更深层次的对封建礼俗的控诉之情。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一堂课是否体现出实效性,这与课堂的环节设计是相关联的。课堂环节不在于花样多,而在于每一步的设计都是有目的、有效的。你要明白你这堂课要让学生收获点什么,然后自始至终围绕这个目的设计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放得开,收得回!”
如,我在上李煜的《虞美人》时始终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目标贯穿始终,设计“一读直觉感知”“二读理解内容”“三读体悟情感”“四读吟咏诗韵”“五读再品情感”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诗歌不断的吟诵中找出意象,描绘图景,体会感情。“读”是语文课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诗歌鉴赏课的灵魂所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与其把一首诗解读得支离破碎,不如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收获!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语言,是语文异于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诗歌!我们常把对语言的推敲称之为“锤炼”,其下的功夫可见一斑。语言,也是语文最基础的东西,“得意而忘言”会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消失殆尽。我们应该把“品味语言”作为语文课最实在的东西来与学生共享。
如,今年我在上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比如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个名句的品味上,我引用王国维的“此真得荷之神理者”,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品味语言的同时也再悟了诗歌的情感,让语言形象化、情感化,一举两得!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如,我在上完莫泊桑小说《项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你根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试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续写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后的情形。要求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富有创意又忠于原作。”有的学生续写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后,想一想自己受的十年辛苦,一下子精神崩溃,整天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又如,在教学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我就曾让学生为流浪汉苏比实现进监狱出谋划策,并就小说“意外”的结局另辟“合理”蹊径。通过训练,学生对小说创作跃跃欲试,一试身手。如有的学生给小说这样结尾:苏比在热闹的圣诞夜被冻死。这是受鲁迅的小说《祝福》结尾的影响。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又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玄艳霞。新课改视野下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11)。
(作者单位 贵州省江口县民族中学)
篇3: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赵景必
摘 要:新课程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在创造”上下功夫。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满足各种需求。
篇4: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作业的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则被冷落了。这样的作业无益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新课程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在创造”上下功夫。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对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赋资源,主要体现在本能与兴趣之中。兴趣性作业旨在探寻一种符合学生的本性、深受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的作业形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儿童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道“在教室里、操场上、上学路上或自己的家里找数字”的题。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学校花坛里新载了“5”棵小树苗;教室里的“10”张课桌搬走了“4”张……这样,在孩子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甚至是老师和同学也被披上了“数”的外衣。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数,体验数的乐趣。
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据教科书和学习内容,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学生把自己在超前自学或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悟、质疑等内容,或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家庭的认识、感受,以给自己、同学或老师出题的形式设计作业,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这种形式的作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三年级第五册的复习课中,我向学生提供了《鸡妈妈和坏狐狸》这个故事情境后,许多学生将这个这个故事融入数学知识进行了改编,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鸡妈妈有六只小鸡宝宝,一只小鸡宝宝有40克,那么6只小鸡宝宝一共有多少千克?鸡妈妈为了防备坏狐狸来偷吃鸡宝宝,找来了许多木板和木棍准备搭一间长方形的小木房。1车木棍重5千克,1车木板的是1车木棍的5倍,一车木板重多少千克?一车木棍需要30元钱,搭一间平顶的小木屋要4车木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这种设计方式发挥了以往作业评价未曾发挥的作业。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互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意识。
三、设计操作表演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的纯抽象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再者,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布置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进行剪一剪、画一画、走一走、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积”后,设计的作业是:切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萝卜或土豆,把它削成圆柱(尽可能大),并算出圆柱的体积。通过操作、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三种削法,并明白了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各是多少,体积的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设计社会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社会实践性作业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或乡镇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验证和实践课堂、教科书学习所得。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五、设计分层次性的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做建筑师,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熊生贵,刘正芬,童敏。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光明日报出版社,-04.
[2]王巍。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04.
[3]李志宏。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之三: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0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篇5:新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新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是教师最大的挑战。 新的数学教育基本现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国家科技发展,主要在于教育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准备阶段: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孩子的朋友,保护每个孩子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孩子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和蔼、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学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更喜欢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启蒙阶段下一番苦功,教师巧妙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为了调整学生的课间疲劳,教学课堂中间放音乐、学生做健美操,让学生在课间得以放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富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二、实验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性积累,发展儿童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角度出发,多安排儿童化的实践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如: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多样化,改变训练形式,由原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地做,即浪费时间,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我改组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报题,一个听算并报答案,再改成教师报题全班对答案,这样即提高学生的听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练习纸,纸上全是得数,教师报题,学生听,然后在纸上找到答案并划上圈,即节省时间,又给学生一种美感,为了防止定式影响,我设计每次划出得数的图案都不同。为了加大训练密度,又增加引用竞争机制,比赛夺红旗,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情景丰富,方法也多样化,同时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从自己做起,做到课堂无废话,语言要风趣、幽默、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一年级有简短语言表示完整含义,可以同桌互相说,还可以小组讨论后由一人中心发言,还可以让学生独自训练,让学生自言自语。教师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即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字结论,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立良好的环境。所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才华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一个机会,把上好一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