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学生做语文课的主人论文(共含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飞天狮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让学生做语文课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做语文课的主人论文
课程改革已进行数个年头了,但语文教学的改革却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仍旧沿着“讲”课之法,他们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不丢掉课文中的精辟词句的分析讲解,才是对学生负责;只有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的分析,学生才能对课文了然于胸,喊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却不肯放手,惟恐天下大乱,因循守旧的思想使语文课千篇 一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诚然,善于“讲”无疑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必备的素养,给学生讲讲读书做文章的道理,也是语文教师的应有之责。但课课讲,堂堂讲,津津乐道地讲,翻来覆去的讲,把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动情地亲自练习、亲身时间的时间都给“讲”掉了,这种“讲”弊多利少、有害无益的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这种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是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有的老师会问:“文言文您怎么上的呢?能不讲吗?”
下面我们举个文言文教学的'实例,文言文可采用笔读自学法和朗读吟诵法,也可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例如《愚公移山》,用的就是提问讨论法。
(1)先让学生自渎十分钟,要求各自轻生读,用笔标画、加注,并注意生字新词。
(2)接下来就是提问并组织讨论,老师边读边问,一句一句进行。
(3)既要问有注释的难字生词,也要问无注释的易字熟词,还有一词多义的虚词,也要求学生口译一些句子。
(4)站起来答问时,要求学生一手拿课本,一手捂住课文下面的注释。
(5)要依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程度来决定让谁回答。原则上对中、差要问较简易的或是有明确注释的问题,对优良生要问一些较难的思考性强的问题,以便让大家各得其所,都有展示的机会,一节课下来约有一半的学生都得到了单独的答问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6)讨论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一句有疑,这“三夫”是他的子孙还是孙子?意见有分歧。多数说是他的子孙,但仅仅是是猜测,说不出根据来。有一位徐飞的同学说,外人无人赞同寓公的举动,再说下面寓公自己说要靠子子孙孙来挖这座山,并没有说要招雇外人。可见在“三夫”一定是他的子孙。对于这样的回答要立刻赞赏,夸他答之有据。
(7)在答问和讨论的间隙不时领学生朗读吟诵。
(8)有意识地把口语训练与文言文的学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答问发言时努力做到:声音亮,吐字清,语音准,有节奏,有条理,而且言简意赅。应当说明,实际上好多课并不是单一式的,而往往是多种教课形式交织在一起,只是以其中的一种模式为主罢了。
下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几中教课形式及课型。
一、边读边讨论课型
这是一种以读为主、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有时侯是边读边议有时是先读后议。先读后议,是先让学生各自默读预习,从中发现一些疑点和问题。
默读是要让学生拿着笔在书上标标画画,批批注注(要让学生养成读书拿着笔的好习惯)。接着,就是读一段议一议;这时候的读就是朗读了。议什么?或是字词句式,或是思路章法,总之议要有侧重。这里的所谓议,多由老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并作答,多让八舌地轻声回答。 二、朗读课型
这是一种以教学生练表情朗读为主的课型。其中又分三种形式。一是集体教练式。老师选定一两段课文,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一个一个叫学生轮读。有时就让学生读那么一两个句子,但一定要有感情、有声色、有味地读。二是让学生两个一对比着读。让读一小段课文,比谁读的好。可以让朗读方面的强者同强者比,也可以让弱者同弱者比,还可以让一强一弱互相比,从比较中看出强者的优势和弱者的进步。三是组织学生登台作表演式朗读。登台读,可读课文,可读作文,也可以读课外作品选段。要知道任何一次的选择材料都是学生的一次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
三、听写课型
这是一种以听写为主的课型。听写课上。可以听写有一定难度的课文选段,也可以听写课外文章作品选段,还可以听写学生优秀作文的选段选句,更可以进行大批词语的听写。在听写文章选段是,要让学生自己判断标点符号,还可以留出几个空白,最后让学生各自去推断并填写空缺的某些词语。
四、做题课型
这是一种以让学生做书面练习题为主的课型。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边议边做,由老师领着集体做。二是分块限时做,把一组练习题分成几块,每块限几分钟做完,让学生各自去做;到时候就指向学生,让他念出自己的答案,由大家作判断。三是让学生各自做完一大串题目,再集中对答案,并探讨如何作答的正确思路。要注意的是,做题应一律用铅笔轻写,除了便于改正,课后还可以擦掉,以便日后再作再练。
五、专题练笔习作型
作文习作课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读什么写什么,如缩写、改写、仿写等。另一种是专题段落式,如各种人物的面孔的表情描写、动作的描写,着眼点是把人物写活,活灵活现;或是描写一些场面,着眼点是把场面写生动。第三是命题作文式,可以一次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做,也可以一次出三四个题目让学生选做,这样四五个题目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来做,限三十分钟做完,最后每组由老师指定一两名展读他们所写的文章,老师当场评讲。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学生虽然只做了一个题目,但同时也知道了其余的几个命题该怎么做了。
学生学习需要技术,教师教课更需要技术,这是驾驭课堂、合理安排课堂的能力,需要我们日常不断的积累。并非只有这几种课型,只为抛砖引玉,教无定法,教师做好引导者,还课堂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学之有效,学之高效,是我们身为师者的责任。
篇2:让学生能做语文课堂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能做语文课堂的主人论文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进行了尝试。
下面我就近几年的点滴做法进行一些简要的总结,欢迎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凡是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课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丰富多彩的。很多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教师就不必面面俱到,这样一来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二来也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语文课上基础知识的学习,我通常是在语文课上拿出十几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看一看、预习预习。然后每组挑一名同学上黑板听写(全班共八个组),这个挑选的任务让小组长轮流执行。听写完成及时反馈评价,全对的为小组赢得五分。每每给小组挣来五分,全组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孩子们对于小组得分的在乎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和字词,记起来又麻烦又琐碎,可是让孩子自己动手记起来却既轻松又牢固。
当然也有些后进生学习意志力薄弱不能及时完成这个学习任务,那么首先可利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力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是伙伴的影响力也是绝对不能小看的,只要小组长能检查落实好的,教师不干预。如果组长检查后仍旧学不会,那么教师必须字字落实,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语文学习就像基础知识的积累一样,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只要每天都能把每件小事情认真扎实地做好了,学习就变得容易了,谁都可以做好的,关键看你是不是已经做了。正如《为学》中所说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好了不仅能为自己点燃信心,还能为小组赢得荣誉,这种快乐就是双倍的。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一些学困生也慢慢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二、把语文课堂的阵地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往往充当着主角,总是讲得滔滔不绝,从修辞到立意,从主题思想到写作特色,唯恐有半点遗漏。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越烦,讲了很多学生记住的却不多,很明显课堂效益是不好的。因为教师讲得过多,统得过死,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
这曾让我很烦恼,后来看了一则材料,是介绍江苏洋思中学的,他们课上只讲4分钟,后进生进步明显,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努力尝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单元中都选一两篇课文完全让学生自学。具体做法是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设计问题,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三到四个问题。这名在黑板上展示问题的同学还得站在讲台上,指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像个小老师那样落落大方地和同学们提问交流。就这样,每组出三四个问题,八个组就是三十多个问题,除掉重复的也得接近20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这篇课文的重难点。 我看到大部分同学为了设计好问题,在书上又勾又画又写,书本上的空白处写得满而又满,甚至比老师讲授时写得还多。和很多家长聊起来,都说他们带孩子去书店,孩子第一要看要买的是语文方面的资料书,有很多学生手头上不止一本呢。
三、对课文的精彩之处必须精讲细讲
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如果全由学生自主探究,受阅历、知识面的限制,就达不到语文课该有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语文课缺少文化内涵的厚重感。因此语文课上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提高。
基于这种考虑,在实践中,我要求自己对课文的精彩之处、点睛之笔,必须重锤敲击,必须精讲细讲,往深处挖掘,以确保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针对第六自然段背影的特写镜头,先进行朗读训练,模仿表演父亲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关键性语句,体会这些关键性语句在表达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细节中所蕴含的深情。在学生反复阅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训练来:“我们的父亲也和朱自清的父亲一样给我们买过橘子买过零食,他也是同样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我们,让我们学着朱自清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手法写写我们的父亲吧。”
等到检查反馈时我眼前一亮:同学们也能写得形神俱备、饱含深情!有的学生写道“我的父亲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头发都苍白了,脸上的皱纹一丝丝凸显了出来,牙齿又大又脆弱,……”有几个同学读着自己写的父亲感动得掉了眼泪。每当看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在闪光的时候,我都颇感欣慰。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该不讲就不讲,能少讲就绝不能多讲,需要精讲的时候就必须精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为宗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圆满高效的教学效益,让每个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把语文课堂引领到一个新境界!
篇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关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探究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学生的思维总是限于老师设计的圈子中,无法扩展。这样的课堂不仅显得缺乏生气,而且忽略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潜能。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育教学中,我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商讨。
一、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敢”学
教育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的被动局面,使学生从“怕”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参与愿望;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我常充当“孩子王”,与学生一起动一动,唱一唱,玩一玩,引导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我采用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教法与手段。
1. 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都有好奇、好动的天性。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趣味化、多样化、游戏化。如:教学 Primary English(小学英语)Book 1 Unit 5 Lesson 2(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我让女同学扮演做“Pizza”(比萨饼)的“Cook”(“厨师”),戴上头饰,演一演,做一做,并当小老师,其他学生跟着他们说英语。这样,学生在演中学、乐中学,整个身心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食物类英语单词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和自制图画,并带到课堂上来。当我说到自己饿了或渴了的时候说:“Bread/Apple/..., please.”引导学生把它递过来,并对我说:“Here you are.”(“给你”)操练会话时,允许学生找出自己的搭档互分角色进行操练。我还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真正动起来,说起来,唱起来,画起来等。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其“会”学
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我常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意的渗透与指导。
1. 学习语言知识,要温故而知新。
2. 学用结合,合作互动,相互交际。
3. 敢于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个性与能力。
学生学会了学习,老师的教育教学就会更有劲头,师生在教学中就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与喜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篇4: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吉庆街小学 杨萍
背景与导读
对于学习来说,人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起学生 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排列与组合》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我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角。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5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生1:我猜有5个。
生2:我猜有8个。……
师:到底有几个两位数呢?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
生1:我写的数有12、21、13、32、23。
生2:我写的数有12、31、23、21、23、32。
生3:我写的数有12、13、21、23、31、32。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两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生1:先写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写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写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生2:用数字1、2能写出12、21;用数字2、3能写出23、32;用数字1、3能写出13、31。
生3:先写出个位是1的有21、31;再写出2在个位上的有12、32;再写出3在个位上的有13、23。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反思)
排列与组合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领域。在开课时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体现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发现写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交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方法,也训练了说话能力。
(片断二)
故事引入
师:下课了小狗、小熊、小猪做“找朋友”的游戏,好朋友见面之后要握握手,每两只小动物握一次手,小狗、小熊、小猪一共握几次手?怎样握?
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并3人一组亲身实践一下。
汇报思考的过程。
小组1:我们这一组中,我和另外两人各握了一次,他们两人握了一次,一共是3次。
小组2:我们这一组依次按顺序握手,也是握了3次。
师:刚才我们帮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解决了用数字1、2、3能写几个两位数;3只小动物每两个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的问题,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直夸同学们聪明呢!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3个数字能写出6个两位数。
生: 3只小动物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3次。
生:排数时有顺序,顺序不同数就不同。而握手就只是两个人,不管顺序。
(引导学生明确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
师:小狗要参加学校的时装表演,妈妈为它准备了4件衣服(课件出示2件上衣、2件裤子的图片),请你帮小狗设计一下共有多少种穿法。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交流想法。(略)
(反思)
通过比较,明确排列与组合两种问题的同与不同,便于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安排用同一条故事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全课,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小狗穿衣服的练习,学生能自主的选择方法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儿童的生活经验里已经积累了一些搭配衣服,购物花钱的知识经验,所以学生乐于参与。借助生活经验丰富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实践证明,课堂中学生兴趣高涨,气氛活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篇5: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小学 宋继霞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常复习。
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牢固地保存在大脑里,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复习。因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里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里留下的“痕迹”是不牢固的,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就会慢慢“消退”,产生遗忘。
复习的意义还在于,不但能拾遗补缺,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最后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怎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制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步步地走下去,直到把全部课文跑遍,最后讲一些学生常见、没见的题型。老师的任务是完成了,可是学生的任务却不好说,学生心里没有数,不知道自己复习得怎么样。老师是“看学生的造化”,学生是“哈巴吃汤圆”。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弊端:一、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二、老师是广播,学生是录音机;三、老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思想涣散,心理浮躁的不良后果。为此,我让学生自定复习计划的方法,老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复习,通过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研究,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查遗补缺,溯根求源
要想复习有成效,必须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的遗漏、缺陷之所在,这样复习起来也好有所侧重。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知识的问题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家长,或者四方共同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班高欣荻同学对于修辞手法知识总是掌握不牢,我就帮她分析原因,原来她不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不明白怎么运用修辞手法。于是,我就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和她共同讨论,让她知道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如比喻要有本体和喻体,拟人要把物体当人写,夸张要比现实要大或小等;对于这类题型有些什么解题技巧,掌握了这些,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类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自己找一些修辞手法的题目来做,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找一些相似的题来做。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高欣荻对修辞手法加深了理解,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对症下药,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找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遗漏,查出了其中的原因,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确定每天重点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抓住自己薄弱的地方狠下功夫,或让其他同学协助复习等。一天,方秋同学听写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就让徐贝同学教她理解性地记一些难记的词语。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方秋同学每次听写都在90分以上,从而突破了字词关。期末复习,方秋通过同学的帮助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她以前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群策群力,为复习献计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做事要扬长避短,所以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为班级复习出一份力。如张俊伟擅长关联词方面的知识,就教关联词的复习方法;童小梦擅长字词方面的技巧,就教大家一些记忆字词的方法;王浩擅长阅读方面的知识,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做题的窍门......有了这些带头人,然后让他们带着全班同学去找自己的位置,把全班分成几个知识小组,把他们的优点显现出来,让每个人都有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四、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生
全班同学齐动手,每个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找自己擅长的题型,把这些题型交给那些不擅长这类知识的同学,那么这两个同学又组成了一个小组,成了“帮扶对子”,这样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两人共同进步,这样全班形成了互相帮扶的局面,人人是“小老师”,个个是学生。结果,小老师都很负责,他们耐心地给他(她)的“学生”讲解题目,教他们做题的方法,直到对方弄懂为止;学生也很虚心,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有问题就问,不懂就说,“小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达成了默契,因此他们复习的效果很好,积极性比原来老师带着复习时要高,学得也比较轻松。
通过以上尝试,学生普遍能接受“小老师”教、自己学的角色转变,而且没有了原来被动复习的消极性,都能从复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师生”关系。
篇6: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
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小学 宋继霞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要有所成就,必须经常复习。
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牢固地保存在大脑里,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复习。因为经过学习,知识在大脑里形成了一定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里留下的“痕迹”是不牢固的,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果不经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就会慢慢“消退”,产生遗忘。
复习的意义还在于,不但能拾遗补缺,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过复习,系统地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最后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
怎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老师制定复习计划,然后引导学生步步地走下去,直到把全部课文跑遍,最后讲一些学生常见、没见的题型。老师的任务是完成了,可是学生的任务却不好说,学生心里没有数,不知道自己复习得怎么样。老师是“看学生的造化”,学生是“哈巴吃汤圆”。这种复习方法有以下弊端:一、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二、老师是广播,学生是录音机;三、老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造成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思想涣散,心理浮躁的不良后果。为此,我让学生自定复习计划的方法,老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复习中来,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复习,通过对自己薄弱环节的研究,采取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 查遗补缺,溯根求源
要想复习有成效,必须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的遗漏、缺陷之所在,这样复习起来也好有所侧重。我让学生先找出自己知识的问题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家长,或者四方共同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班高欣荻同学对于修辞手法知识总是掌握不牢,我就帮她分析原因,原来她不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不明白怎么运用修辞手法。于是,我就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和她共同讨论,让她知道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如比喻要有本体和喻体,拟人要把物体当人写,夸张要比现实要大或小等;对于这类题型有些什么解题技巧,掌握了这些,她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类知识进行重点复习,自己找一些修辞手法的题目来做,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找一些相似的题来做。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高欣荻对修辞手法加深了理解,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对症下药,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找出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遗漏,查出了其中的原因,就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制定复习计划,确定每天重点复习什么,怎样复习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抓住自己薄弱的地方狠下功夫,或让其他同学协助复习等。一天,方秋同学听写的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就让徐贝同学教她理解性地记一些难记的词语。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方秋同学每次听写都在90分以上,从而突破了字词关。期末复习,方秋通过同学的帮助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使她以前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群策群力,为复习献计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做事要扬长避短,所以复习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来为班级复习出一份力。如张俊伟擅长关联词方面的知识,就教关联词的复习方法;童小梦擅长字词方面的技巧,就教大家一些记忆字词的方法;王浩擅长阅读方面的知识,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做题的窍门......有了这些带头人,然后让他们带着全班同学去找自己的位置,把全班分成几个知识小组,把他们的优点显现出来,让每个人都有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四、人人当“老师”,个个做学生
全班同学齐动手,每个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找自己擅长的题型,把这些题型交给那些不擅长这类知识的同学,那么这两个同学又组成了一个小组,成了“帮扶对子”,这样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两人共同进步,这样全班形成了互相帮扶的局面,人人是“小老师”,个个是学生。结果,小老师都很负责,他们耐心地给他(她)的“学生”讲解题目,教他们做题的方法,直到对方弄懂为止;学生也很虚心,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他们有问题就问,不懂就说,“小老师”和“学生”之
[1] [2]
篇7: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我给学生上语文课,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愿意学语文。也曾尝试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效不是很大。一次上课,我新穿了一套还算时尚的裙装,在教室外面待课的时候,一位胆大的女孩子笑着说:“老师,你好漂亮呀!”我在笑着回应“谢谢”的同时,心里暖暖的。走进教室,学生精神振奋,有的学生还踮着脚看我,兴致很高。我乘势问了一句:“我们今天穿得好,吃得好,这样的和平生活是怎么来的呀?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呀………”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已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就这样顺利地导入学习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学生从课文中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感: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生活,学会感恩。一节课在融洽的气氛中很快地结束了。课后,带领学生观看电影《南京!南京!》、《辛德勒名单》。布置阅读《安妮和她的日记》,同时,让学生在读书笔记上搜集整理: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举例、战争名言举例。这个作业做完,让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流借鉴,效果比较好。紧接着的作文课上,我布置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写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的文字,学生很踊跃,不一会,内容或多或少写好了。我又让他们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修改字、词、文句及修辞,每组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让小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读完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点评。当然,一开始,学生点评不得要领,说优点都说得差不多,有点泛泛而谈。
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慢慢地他们知道如何看待同学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真正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以前,看到外国的小学生写论文,觉得不可思议。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也大胆尝试了一种新做法:设问式教学法、论文式教学法。学过一篇课文后,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成论题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写一点东西。如:学过《台阶》,让学生设想到,从此以后的语文课堂“旧貌换新颜”,学生精神振奋,兴趣浓厚,课堂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和谐,教学效果较好,让人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连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睡觉的赵开阳同学也主动写东西了,发言了。时不时的就有同学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作业少,自习课给我们上节语文课吧!”我感觉到学生已经期待上我的语文课了,心里很温暖。后来,我就反思,如何让学生期待语文课呢?不成熟地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爱能创造奇迹。
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态度随和,话语温馨,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有融洽的情感交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多肯定,多鼓励,倾心倾听,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二、教学要深入浅出,简单高效。
教学行为上,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与语文活动结合,与学生生活结合,整体提高;教学程序上简单明晰,各有侧重;教学方法上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中心,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善于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为主;教学内容上化繁为简,针对实际;教学效果上以提高效率为重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三、重视阅读教学,有目的指导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创设阅读环境,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教师推荐引导,鼓励阅读。要求每周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让学生相互交流。配合所学课文,有目标地积累读书笔记。如:学了与水有关的课文,就让学生积累有关写水的古诗词,写水的美文片段等。然后,让学生交流积累的东西,再做补充。学生的兴趣可大了。
四、课堂互动,关注学生,让学生活起来。
结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排座位时把六个学习层次不同个性不同的男女生编排在一个小组里。每节课搞不同的活动,让他们自选不同的小组长,有时也用石头剪子布或手心手背的方式选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听写字词,组内朗读,组内讨论,还负责组内好作业和好作文的推选等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生特兴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更应该是灵动的。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慢慢地往前走。语文课堂会充满生命的绿色,会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学生怎能不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呢!
篇8: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关上底、下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上底、下底的长度,高相等,然后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后,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这一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
总之,要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给学生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使学生做到爱学、会学、能学,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篇9: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 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 捕鸟 捡贝壳 看瓜 刺猹 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点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 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点评]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已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的机灵、勇敢。
生: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点评]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真正的超文本学习,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是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评]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使其理解。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认为没那么简单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我有补充,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正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点评]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了学生的思路,使其茅塞顿开。教学也就此推向纵深。
三、争辩研读 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学生坐两旁,人数相差无几,想做闰土的相对多一些。)
[点评]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点评]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评]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重研读 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其背后,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 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本堂课教师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篇10:让学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
体育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呢?为此,我们选择了本校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让学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独立地选择器械和场地进行练习。选择性的学习活动,重在让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改变以往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一切由老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如在一些难度不大的教学环节中,开设“我们一起比一比”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挥。
(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强,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奇特的意象。因此,教师要寻找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和自主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善于对学生提出想象和创新的要求。对于想出好方法、新方法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新兴趣。
(三)、给学生一个负责的空间
目前的低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自己的事都由父母包办,很少有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习惯带到课堂学习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事项,以培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中实行“今天我当家”的制度,让学生轮流做体育委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一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让学生在心底播下课堂学习主人的自信和满足。
(四)、给学生一个自信的空间
学生的自信是蕴涵在他们言行中潜在的主人翁意识,但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会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一个自信的空间”。我们主要从关注学生的提问和对学生的评价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1、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好提问,凡事爱问为什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经常的、频繁的,也有可能在不该问的时候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提问,即使有时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备课的预计,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才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被老师重视的,才能增强学生做主人的信心。
篇11: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操作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关上底、下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上底、下底的长度,高相等,然后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知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后,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梯形的2倍”这一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
总之,要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学;给学生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使学生做到爱学、会学、能学,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篇12: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初读研究 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 捕鸟 捡贝壳 看瓜 刺猹 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点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 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点评]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已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的机灵、勇敢。
生: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点评]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真正的超文本学习,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是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评]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使其理解。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认为没那么简单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我有补充,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
篇1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必修)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人教版必修)
春天美丽因百花齐放,秋之让文人墨客喜爱因它未屈服人的意志。当然,要当一位好老师,上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才会不使一些学生黯然神伤,形容憔悴。若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那么,学生的态度一定会改变,一定会开颜振奋,着迷而沉醉。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误区:“老师树立绝对的权威,这个权威或者是教师本人的,或者是名人的著作、经验,或者是教科书的提示、小结及教参的观点,或者是练习、考试所设的标准答案。”的确,很多老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精辟的论断何以让人信服。在教师行列中,不乏有人把这些人称“大师”,把他们当作偶像,渐渐地这类人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同时他们也自命不凡。哪知在学生面前采取经验之谈,满堂灌。这也成了学生的“偶像”,只不过是呕吐的对象。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常处于低迷状态,睡眼朦胧,大师们于心又何忍呢?是否你们曾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公众场合中,一个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常被长者或者领导的滔滔不绝或“一言堂”所震慑,只能唯唯诺诺。这样的态度好吗?当然在自由、平等的社会中,人人都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更何况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未定型,他们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不忍目睹的笔者提出强烈的呐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自主权,让青少年像鲜花一样自由的竞放,去装点春天般的世界。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显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课改下的老师,应顺应潮流,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当然,在教师队伍中,很多人不明白自主性学习的内涵,而让学生放任自由,这样一来,还用得着老师?而实际上,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既是学习的决策者,又是学习的实施者。
如果用固定的铃声招唤狗,用简单的话语教鹦鹉学舌,就只会让它们对一事物敏感,从而导致思维固定,我们对待个体的人,特别是成长的学生,在课堂中,要激发他们的兴趣,采取的教学形式应具多样性,才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第一,小组活动模式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通过小组活动来组织课堂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来开展阅读、写作、背诵等学习兴趣活动。比如:“阅读大比拼”,通过同伴的鼓励与竞争,阅读共同感兴趣的书籍,相互探讨并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以此来互相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背诵会”上,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多,彼此增加对一些不知道的美文的了解。在写作教学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各自推出优秀的作品,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总结得失。
第二,问答式模式。在教学流程中,采取问答式教学,虽说很传统,运用好了也有四两拨千斤的妙用。例如:在上人教版第四册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设计如下一组问题:1.为什么杜十娘要和攒百宝箱?从这个简单的问题中,让学生能理解主人公的命运。2. 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当筹集到银两赎出后,这时就应该告诉他实情,又是为什么?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去思考李甲这个人,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3.有人说:“爱是要经得起考验的才叫爱。”那你是怎样看待的?这个问题是拓展型的,有利于将人格教育落到实处。当然可以看出,采取问答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我深入思考。
第三,反思评估模式。这里所说的反思评估不仅仅说的教师,当然也包括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单一评价模式,树立起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的新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有很多老师一味地赞扬学生,没有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定位,导致有一些学生飘飘然。同时,如给学生过低的估量,当然也会使学生认为老师看不起他。所以,我们对待学生一定要谨慎,一要叫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时刻反思。二是要正确的估价自己。
当然,教学中教学模式很多,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生有他们的表演欲望,只不过很多教师一味的武断,导致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局面,从而做不了课堂的主人。于是,我提倡个性化应从教师做起。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组织设计和引导活动必然要受自身经验的影响,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对学生往往有示范作用,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总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的。在上高中课本第四册《守财奴》之前,我叫班上的学生到街上去买东西,故意少给商贩的钱,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让他们从中认识到钱的重要性。同是又叫一些学生在闹市区,见一个人就说:我给你钱你要不要?让他们认识到钱在有些地方不一定起作用。同时班上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学生要什么买什么,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呀,而这些学子往往养成挑肥吃精的习惯,更有甚者父母给得不够就掠夺,走上犯法的道路,于是叫学生们探讨作为现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来认清自己和社会。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的语文课堂却近乎“戴着镣铐跳舞”,少有真正的心灵自由。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简单的读书,而是在做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需要学生在课堂中把他们应有的思想展现出来。摆在他们面前的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往往前有“阅读提示”,后有“思考练习”,它们像“伏敌”和“追兵”一样,把阅读“逼”向编者根据所谓的知识系统与能力层级而设定的“训练目标”。在这种前后夹击的阅读处境中,鲜活的文本大多成了诠释与印证某个知识或某项读写技能的“例子”。 有人戏说,现在的语文课,特别是中学语文课,其实是“生理解剖”课和“信息处理”课,不仅语文教师自觉地成为“生理解剖”、“信息处理”的恭行者,而且学生也尽最大可能地被要求成为这方面的高手。在师生们看来,仿佛只有熟练掌握这两项技能,才能让语文这块薄田有上好的产出。问题的根本还在于语文教学在高考大棒之前低下了它本该高昂的头颅。高卷评判标准的“大一统”,“一言卷”的流弊造就了一大批限于“一言堂”的教师、苦于“一言堂”的学生。在上《满江红》时,作者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一生精忠报国却被秦会陷害致死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说岳飞是爱国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这样学生只会无味并痛苦着。其实在上这一首诗时,思想活跃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岳飞是“爱国”还是“忠君”?有同学说:读词的上阕,诗人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真是震撼人心,但当读到末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岳飞的高大形象在我心中大打折扣。所持理由是:“朝天阙”显然是朝见皇上啊;前面还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诗人以臣子自居,“怒发冲冠”是因为“靖康耻”和“臣子恨”为雪耻灭恨诗人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看来,“收拾旧山河”就只是出征前对皇帝立下的一份军令状,而并非豪情满怀的战斗誓言了。甚至有学生进一步假设:假如出征时刚好又发生农民起义,诗人会不会又屈从于昏君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毫不犹豫地披挂上阵去剿灭起义的农民呢,而历史上岳飞的确残酷镇压过农民起义。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现,往往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果上一节缺少了情感的语文课,只能像听一次空洞乏味的报告,让人打不起精神来。 话又说回来,高考固然有很多的弊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不能找出一条较之高考更为合理的选拔人才的途径。既然“山不过来”,何不试试“我过去”呢?
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生前十分关心语文教学,曾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 为什么不能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让学生进行轻松自由的自主阅读呢?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先生也有过类似的妙论:“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者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一周中,何必安排一两节自读课外书的时间,让他们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去读喜欢读的书。在课堂上应不拘于形式,课本固然有它的价值,何必我们把课本当作消遣,再给予延伸,多以哲理故事为主的文章介绍给他们,让学生掌握主动权。相反在课堂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老师,也必被学生厌弃。《语文学习》第2期中摘要刊登一封学生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信中还写道,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生是没有区别的。当然,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一种极大的挑战,也是给我们一种深思。我们在课堂上兢兢业业,为什么会得到这种结果呢?自然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尊重他们的权利,所以也得不到他们的尊重。
许多学生有着这样一种共识:语文课多读少读一个样,多写少写一个样,在语文这门课上费热情、下功夫,不值。多读多写,是否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自有公论。但如果我们仅仅把语文理解成一架登上高考堡垒的云梯,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它势必把语文知识、应试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这样的语文教学,除去分数,别无意义。 字、词、句、章,结构特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一切就像是闲置在墙角的农具,缺少了语文本该有的魅力、本该有的力量。语文的力量,来自于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念的树立、审美能力的提高等等。语文的动人,源于研习者纯正、成熟的趣味。鉴赏莫泊桑的《项链》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做课堂的主人,针对文章结尾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取得了好的效果。外国文学作品《项链》生动地刻画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这一典型形象。最终惨失三万多法郎,最后存在着悬念,当佛来思节夫人感动的说到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那么码蒂尔德听到这个事实,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针对于此,学生们讨论便热烈地展开了。有的说路瓦栽夫人因为她爱慕虚荣,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于是她跳楼自杀了;有的认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她看破红尘,削发为尼;还有的说路瓦栽知道这件事情后,当时就提出与他的夫人离婚,最终家破情断……这些观点虽然有很多带有中国特色,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给自己松绑,还学生自由,从语文教师做起。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先行者、促进者,他应该成为文学欣赏的策划者、师生对话的组织者和语文“合唱”的指挥者。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让对话在语文课堂中自然展开,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到处涌动!
鱼缸里养不出肥美之鱼,盆景中长不出参天大树,羁笼中养不出翱翔千里的雄鹰,同样限制学生行为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只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14: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教案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教案
过程:
今天上的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跑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准备组织上迎面接力跑的游戏时,发现各组人数不均匀,而且迎面接力跑以前做过几次了,总是那两个组胜利,那两个经常胜利的组兴致还可以,可那两个经常输的组的队员不高兴了,几个学生嘴里在嘀咕:“他们组有xх和хх,肯定又是他们胜利,我们组的хх总是拖后腿,有了他我们肯定又会输,真没劲。”其他同学也在附和:“是啊,是啊,真没劲。”我灵机一动:“既然有很多同学对这个游戏不怎么感兴趣,那么这样吧,下面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只要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一回学习的小主人,不过,下课前老师要让你们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做这个练习,好不好?”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学习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咱们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吧!因为这个游戏有趣,而且能培养我们的灵活性。”有的说:“我们几个来做立定跳远的比赛好吗?老师说练这个可以锻炼腿部力量,使腿上肌肉结实有力,将来跑得快!”有的说:“我们来做俩人三足行的练习吧!老师不是要我们提倡合作练习吗!”有的说:“我们来做切西瓜的游戏”……我对他们说:“你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安全,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来找我,讨论好了就开始练习。”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去邀请队员练习去了,有几个同学抢先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跑一圈,你来给我们记时,好不好?”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跑一圈呢?”“因为我们喜欢跑步,我们有用不完的劲。”“我们要学运动员一样比赛跑步,你来发令做裁判好吗?”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马上答应了。比赛开始了,别看他们人小,跑起来还真象运动员一样有一股拼劲呢!结果一个同学得了第一名,成绩还不错。250米一圈跑了54秒,这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挺不错的了。他对我说:“老师,我得了第一名,我想参加田径队,你看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你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只要你们能跑过他,当然也能参加了。”他们满意地又去比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真带劲。下课前3分钟,我让他们回答练习的目的,一个个都做了认真的回答,我还对有些回答的不够具体的给予了补充,这样相信他们会记得更牢,以后会练得更带劲。看来,别看他们人小,练习起来还真不是盲目的。
反思:
原来的计划被学生的情绪波动打破了,我临时改变了注意。当时我的想法是想通过他们的自由练习来了解一下上学以来学生掌握了多少内容及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有那些,没想到发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有的学生能自己组织队员进行练习;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让被抓的小鸡做老鹰,然后老鹰做小鸡依次轮换来做游戏)使我感受到这两点:
其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5: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论文
叶澜教授指出 :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实的课堂中,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迫于应试的压力,经常会把教参上的所谓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有时候自主、合作、探究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锻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要真正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生长,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五还”,努力让学生把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还给“时间”,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天空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学生立场。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让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不再高高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时走到他们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并适时指导,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一起圈点,勾画,摘录,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补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者”,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大方地交流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得,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轻松、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麋鹿》这一课时,无论是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还是传奇经历,都是学生感兴趣且又是未知的话题。教师扼其要点,以“课文是怎样介绍麋鹿特点的?”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的学习,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掌握的信息,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对麋鹿的了解,还对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还给“空间”,让学生释放内在的潜能
传统的课堂,就是学生要毕恭毕敬地坐着,不能越雷池半步。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剥夺了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把“空间”还给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座位的朝向”,“采用前排学生转身向后即组成四人小组的方式”,这种形式运用在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和疑难问题的讨论,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学生对于“厄运”一词的理解及文本中谈迁的“厄运”到底指什么不是很清晰,这时就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在组内先讨论,组长用心记录组员的发言,小结后汇报本组的理解,其他组员补充。在教学《爱之链》时,小组合作探究,很快就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在讨论“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时,同样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组内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组长汇总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乔依在遇到困难时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真情是互相传递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实践证明,给足时间,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很多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三、还给“工具”,让学生类比中得法
古语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掌握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主要指教会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等综合学习某一方面内容的“类结构”,掌握了这些结构再运用结构,学生开展主动、独立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教用结构的方法,必须要求教师拥有课程意识,树立长程观念,要敢于跳出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归类重组,将同一类课文重新组建单元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如进行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九寨沟》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写景类文章的大致学法结构:理顺序――找景物――抓特点――想画面――悟情感,然后学生用这样的结构去学《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再如在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后,总结出故事类课文的一般学法结构:知故事――品人物――悟愿望――练复述(或续编),学生再学到此类文本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学法结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也就轻松、顺畅得多了。
四、还给“提问权”,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
自主的课堂不是孤立的,是有前后联系的,它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课堂主动思维和积极思维以及课后的及时温习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在独立思考时、在课堂上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向老师质疑,“不把提问看做是教师的特权,或只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内容的手段”。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学生质疑 :嫦娥并不是为了老百姓着想才吃了仙药上天的,而是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后羿的仙药,课文写得不对。针对这一质疑,我们不能不理不睬或糊弄了事,而应合理引导学生讨论,首先弄明白这篇文章是哪类题材,既然是神话故事,那都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都是人们想象创编出来的,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我们教材中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普罗米修斯盗火》等,这些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创编故事的人想通过故事表达什么愿望,不同的人就会生成不同的版本。学生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过程的处理就尊重了学生的“提问权”,也是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进行了提升。
五、还给“评议权”,让学生在交流中延伸
评议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新课程标准指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现实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主宰了教学过程。把“评议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大胆地去表达,对于同伴的意见与建议、表扬与批评才会用心关注并给予回应。如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以前一贯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评价,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互评,读得好,好在哪里 ;不好,又有何建议。在品悟文本时,一组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收获、感受后,让其他组学生评价,赞同别人的意见,就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 ;觉得别人说得不够全面,就补充自己的意见 ;对别人的回答提出异议,可以进行争议性评价,据理力争 ;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则进行创造性评价。总之,在我们的课堂要还学生“评议权”,鼓励学生多评多议,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课堂上,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必要措施”,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彻底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克服自己的惰性,从每一节课开始,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并重新开花结果。
篇16: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论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教学凸现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换句话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落到了实处。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新课激趣是前提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二、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是关键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取得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也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加油站,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保障
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持久地保持,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养成习惯。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能力的前提。
2.教给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
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专注地听,用心地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可以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样做到倾听呢?学生必须做到:(1)聚精会神地听;(2)边听边想;(3)边听边记;(4)听后质疑。课堂生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氛围暖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