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1: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摘要】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问时需要做到:有效性、针对性、启发性、注意方法、多倾听、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我们注意探索提问的技巧,用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爱戴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技巧

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学。思考和分析能力,我们又只能在数学教学去努力培养。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提问在教学中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所谓“提问”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围绕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有效性原则

最初的有效教学,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地接收知识”。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焦急的询问:“听清楚了吗?”、“听懂了吗?”,好像学习倒成了一种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有效地提问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体现提问的有效性。

2.针对性原则

提问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否则,就会大大地降低你的课堂效率,所以,我们提问前要弄清楚:提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多少学生能够回答,可能得到解决些什么样的答案,错误原因何在,如何纠错,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盲目地提问;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

3.启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再次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尽可能自觉地加以纠正,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4.提问要注意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例如,我们在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就可以这样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互相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若改为“邻边相等”呢?除了边的改变,还可以怎样改变条件(比如角、对角线等),使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改变?把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的有效提问,发散了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5.提问后要学会倾听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问题一般会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会丢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们为我设计的道路,总是让我迷路。退一步说,毕竟学生的许多想法和点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细倾听,怎么能了解学生呢?。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6.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都应适当地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或表扬,哪怕他的答案一无是处。只有这样,你以后的提问,才会得到积极响应,你在课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师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导向者”时,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为了使我们的授课更加富有效率,我们在课后还得有反思。也就是还得多对自己提问:这堂课的得失在哪里?下一次我会怎样改进?

总之,虽然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遁,提问没有现成的办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愿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继承先辈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多实践,注意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振兴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2: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论文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论文

一、提问的功能

1.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分析学生的问题,准确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2.表达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学生

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某事的看法等,可以促进师生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二、提问的构成要素

1.问题的焦点.

问题的焦点有两层的含义:提问要根据需要,或提得具体明确,或提得广泛笼统.另外,一个问题应该包含一个中心.

2.问题的分布.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过多地集中于某一部分学生,虽然这样做是无意识的,但是结果却忽视了教室里其他部分的学生.因此,提问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他们都有大体均等的练习机会.教师将问题指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去思考,同时又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有责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有的教师的操作程序不同,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提问题,这样会使未叫到名字的学生放松注意.对于问题如何分布,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提问后的停顿.

教师在提问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但是,一些研究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会感到紧张或不适应,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似乎几分钟一样长.有些学生思考的时间长,有的短,但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催促学生,或干脆自问自答.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时间的`长短应由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而定.

4.对问题的提示.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有时回答不上来,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提示: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三、提问的方式

1.回忆性提问.

回忆性提问是教师利用所谓的事实性问题让学生追忆学习过的基本内容.这类问题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记住了.由于回忆性问题的提问目的主要在于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所以教师无法从中了解学生对所记住的知识是否完全理解.

2.分析性提问.

分析性提问指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原因、结果、条件等的提问.这此问题在课文里没有直接讲述,没有现存的答案.学生要自己重新组织所提供的材料,找出根据,指出原因.这种提问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所学的知识.

3.综合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指教师为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所作的发问.学生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利用各种逻辑能力和想象力.综合性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以及想象力.

四、提问应注意事项

1.提问要简单明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问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把这一类问题叫做检查性问题.使用这种问题的着眼点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是否理解.

2.问题的分布要合理.

提问的具体方式可以有:第一,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同,教师再叫个别学生单独回答.这样,可以使较沉默的课堂气氛活跃一些.一般说来,齐答问题的形式,学生愿意接受,因为“人多势众”,说错了别人也听不出来.运用这种齐答方式时,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纪律问题.第二,单个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停顿一段时间,让全体学生思考,然后叫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都紧张、认真地思考,容易控制课堂秩序.第三,举手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这种形式,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学生,但是容易使能力强的学生垄断问题的回答,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就没有机会练习.因此,教师提问时不要只用一种方式,或过多地运用一种形式.要考虑具体目的和具体问题,综合运用几种形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篇3:幼儿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幼儿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语言教育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工作,肩负着激发幼儿语言天赋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提问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幼儿语言教学经验,主要阐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经验丰富的幼儿语言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开启幼儿智慧之门。同时,提问还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纽带,可以增强师生联系,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提高幼儿的语言意识

幼儿的语言正处在不断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提问内容,避免提问内容过于复杂,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要避免提问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智力。提问要把握好尺度,找准提问的.关键点,从而发挥提问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找到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教学中,这则故事诙谐幽默,通过描述两只老鼠的不同经历,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大家猜猜是谁?此时大屏幕出现两只老鼠的图片,幼儿会顺势说:两只老鼠。

然后继续提问:我们一起学习过《猫和老鼠》的故事,那么你们知道老鼠最害怕谁吗?学生齐声说:猫。幼儿教师继续说:今天请来的两只老鼠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我们要怎么称呼他们呢?学生说:叫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本次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有话可说并且学会倾听。

二、在语言教学的重点处提问,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更需要层层递进,挖掘知识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更好地驾驭语言知识。在实际语言教育工作中,经常会有幼儿教师提问一些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容易使幼儿对课堂产生反感。幼儿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且给予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积极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参与热情。比如在《五彩生活》语言活动中,幼儿接触过各种颜色的水果,所以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更加踊跃。

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问题进行提问,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问: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幼儿说红色的是草莓、樱桃、红苹果,有的幼儿说黄色的是橘子、橙子,有的幼儿说绿色的是西瓜、青苹果。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在教学互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幼儿的语言天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三、在幼儿的疑问困惑处提问,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发展与他们的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紧密相关,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互相渗透和配合给幼儿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在教学时,幼儿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因为幼儿遇到疑问或者困惑时,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的作用,不断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幼儿,要适当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幼儿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百鸟园》语言活动,教师设计了大树和许多小鸟的场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资料,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会非常认真和仔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幕。当欣赏完资料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复述看到的内容,并且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小鸟有名字吗?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为大树上的小鸟取个好听的名字。这就刺激了幼儿的求知欲,进而说出各式各样的名字,有的说“五彩鸟”,有的说“彩色鸟”,有的说“彩虹鸟”。

四、在引起联想和想象处提问,奠定幼儿的语言素养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独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需要引导幼儿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巩固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奠定扎实的语言素养。幼儿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幼儿被动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幼儿的可塑性强,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去鼓励幼儿勇于实践,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比如在《鸡和小鸭》语言课上,幼儿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故事,当讲到小鸭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时,幼儿教师把握契机,让幼儿去讨论怎么才能够救出小鸭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在电视里学来的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让小鸡去找小鸭的爸爸”,有的说:“找警察叔叔来帮忙”,有的说“找一条绳子把小鸭拉上来”,更有小朋友受到《乌鸦喝水》的启发,说:“在枯井里灌满水,小鸭子就会游上来。”这节语言课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幼儿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篇4: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探讨的论文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探讨的论文

【摘 要】本文从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原则和课堂提问的技能三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提问,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教学提问 提问的作用 提问的原则 提问的技巧

一、教学提问的作用

1.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教学提问不仅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通过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答问,获取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唤醒学生的心智,引起悬疑,激发认知冲突,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学生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动机,迅速进入问题情景,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从而使教学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驶进。因此提问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3.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

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趣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情绪,变沉闷乏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学堂,使课堂气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另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感情意向的交流,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互动方法。

二、教学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疑虑,产生投入欲望。为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置巧妙的问题意境,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意境中激发兴趣。要巧于设问,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新知识的能力,在体味思考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启发思维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有疑到无疑。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现有知识不能够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学习,从而激发其求知欲。通过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各种思维品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3.难易适度原则。

教学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适度”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回答。范围最好控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毋需进行思维活动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形式,没有任何意义。反之,也不能设置的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放弃问题的回答并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完全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4.面向全体原则。

面向全体,即面向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和同一认识水平的不同学生,使几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虽然提问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但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思考。因此,设置问题时既要有一定难度和跨度,又要注意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有时,可通过设置问题的梯度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随时有抒发见解的机会,同时也让其他人能从中受益。

三、教学提问的技能

1.设问技能。

设问技能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设计教学问题的能力。设计应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①认识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把问题科学、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②明确意图,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考虑提出问题是为什么,能否为教学目的服务。

③抓住关键,设计要有选择性。要精选问题,要抓住要害;当问则问,无疑不问。

④循序渐进,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使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⑤难易适度,设计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和范围的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

2.发问技能。

发问技能是指教师将设计好的`问题如何向学生提出来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提问的内容、时机、对象、方式方法等精心构思、充分准备,使提问过程协调自然,恰到好处。

①抓住提问时机,提高问答的时效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提问。

②注重提问方式,体现问答的多样性。为了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临大敌而胆怯惶恐或事不关己而袖手旁观,教师提问应采取细致耐心、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提问的方式也可以是口头、书面、正问、反问等形式。回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集体共同完成、判断式回答、简答式回答等多种方式。

③营造提问氛围,创造和谐的课堂秩序。教师亲切慈祥的态度,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给学生提供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增进师生相互的情感交流,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适当的启发引导、旁敲侧击、纠正提示、鼓励赞扬都是极其有效的促学促进的良好方法,教师一定要起到循循善诱的指导作用。

3.待答技能。

待答技能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的等待、观察、听取见解的技能。它是教师对教学提问节奏的控制,要求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等的时间,以便学生充分思考,从而正确、完整、高质量地回答问题。

4.导答技能。

导答技能是指学生答问出现障碍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的技能。比如,澄清概念;重审题目;启发思路;提示要点;转问和反问其他同学等,以便让学生不觉尴尬,有自始至终参与的成就感。

5.结问技能。

结问技能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对教学提问进行总结的能力。它对提高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5: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摘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要提问,如何设问这非常关键。很多时候我们提问时问题不是直接提出来的,而要设置铺垫。一个好的问题提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关键词:提问;铺垫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经常要提问。但在教学和听课中,我发现有时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能会目瞪口呆,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不一定是学生笨,有时可能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思维跨度较大、关联性不强,学生当然就回答不上来。就好比上楼梯,如果楼梯都找不到或者楼梯台阶太高了,又怎么上去呢?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思维的连贯性。就好像上楼梯一样,要注意引导、设置好台阶、铺垫,有意识培养学生动脑、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1、由简到难,步步深入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难的部分,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步步深入。例如对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二分二至这部分内容,规律讲完、学生掌握后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大部分一时也很难回答得出。但如果我们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步步深入:

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这样由简到难,就好比楼梯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2、直观教学,化难为易

地理事物具有抽象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增加感性认识,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直观教学优势,突出地理教学特色。直观教学素材既可以是静态的,如教材中或自己收集的各种地理图表;也可以是动态的,如各种动画、视频材料等。对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提问时配上相应的直观教学素材,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例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时,我就利用Flash制作了很多动画,如地球公转、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通过这些动画,把原来很难理解和想象的问题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就突破了难点。

3、以诗激趣,引导思维

很多地理事物和想象都可以和诗歌相联系。

如果我们设问时把诗歌引入课堂教学中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增加不少情趣,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入地理问题中的诗歌很多,如关于季风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关于锋面与天气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于水循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提问中适时引入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摆事实,明道理

有些地理事实或结论很简单,只要摆出事实和依据,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结论。这时候,老师的讲解反而显得多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提出问题、摆出事实,让事实来说话就可以了。比如在讲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第二点“资源短缺”时,我们就可以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请大家看下面一组数据:每取得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石油kg):中国187、印度132、埃及105、加拿大50、美国35、德国18、日本13。学生一看就可以得出“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相对短缺”的结论;在讲水污染时,我们可以例举下面一段顺口溜:60年代饮水淘米,70年代浇田洗衣,80年代臭气扑鼻,90年代鱼虾绝迹。因此,对有些问题提出后,我们如果摆出了事实,学生回答时就会有思维的方向,可以一目了然得出问题的答案。

5、讲故事,引人入胜

有许多地理问题在引入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历史上的小故事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大气的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时,我们可以用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引入;讲到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密度流时,可以用二战时著名的“狼群战术”引入……。往往在上课时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一讲,立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如果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一下就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角色扮演,实践出真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进行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演出小品《地球诊断记》;讲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购物、生产等,明确“我们怎样做才能时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等。角色扮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通过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参与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行动中去。

篇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分析论文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之一,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对话过程,包括学生与课文对话、学习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教师对话等,通过对话达到教学目的。提问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大量的对话机会,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有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准则

首先,目标性准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问,需要从教学目的出发,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不能盲目提问,注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任务进行提问,目的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与技能等。其次,适时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需要把握时机,做到恰如其分,在学生产生一定想法,心中有疑问又无法表达时进行提问,在遇到难点、重点时,通过提问解决知识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或者是在学生思绪混乱,找不到突破口时,运用提问发散他们的思维。再次,适量性原则,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能太多,整节课都在提问,也不能过少,几乎没有提问,除提问数量合适之外,还应该注重提问的质量,通过提问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避免学生出现厌倦或疲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提针对性问题,实现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问题,为实现教学目的所服务。课堂提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明确难点、突出重点、瞄准方向,重点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适时提问和点拨,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而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时,当学生了解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之后,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提问:分析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提曲折性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设计的课堂提问缺乏曲折性,学生只需简单思考就可作答,将会觉得乏味索然,并且不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而适当增加课堂提问的曲折性,这就是课堂提问的积极所在,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进行动脑思考、交流讨论或动手实践。所谓的曲折性提问,主要是转变提问的方式与角度,让学生的思路进行转变,从问题的反面或侧面进行分析,以此寻求突破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看似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能够基本掌握文章主旨,其实并没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曲折性的课堂提问。例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教学时,针对课文中“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设计曲折性问题:巨人为什么会感到心里火辣辣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提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出发,运用各种不同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语文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语文知识视野。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当学生通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曲折性的课堂提问:一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对联合国秘书长有这样的呼声?学生们会想到一个中国孩子与联合国秘书长几乎不会产生联系,所以会从问题的侧面进行思考,即他爸爸遇难事件,引导小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维护和平、热爱和平的信念。

4.优化课堂提问,发散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为提升课堂提问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优化,并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应该从多个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多个看法,掌握多种回答方法,不仅能够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具体学习情况出发,保证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等原则,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篇7: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马国恩

(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中心学校)

摘 要:分析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传统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缺点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古板,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趋势;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弹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大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很多本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选修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必修课的一种延伸,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的进度,同时计算机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进行恰当的调节;整体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来更好地交流,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数学之所以难以学习,就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现代信息技术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学习的一个工具,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校首先应该提高多媒体硬件设施,端正老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态度,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要采用文本、动画、图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枯燥、无味的氛围,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碰到难题,老师、学生或者学生之间,可以使用各自的终端讨论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弱点,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性,希望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勤。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153-154.

[2]刘庭华。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205-206.

篇8: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家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应试教育又有哪些弊端呢?从学校方面来说,重视重点院校,轻视一般或是薄弱学校。教学方面,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将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提高考试能力;忽略学生主观能动的发挥,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看重考试得分高的学生,轻视考试得分低的学生,认为得分低的学生就是在拖班级的后腿,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就组织教师中考或是高考题,组织教师开展各科的猜题,并编印大量的模拟试题,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而许多专家和学者也趋之若鹜,积极猜题并编印大量的试卷和书籍,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畸形发展。

中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被压制住了,学生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从早上天没亮醒来的第一秒开始学习,一直到深夜才熄灯睡觉,学生整天忙着背书、做题,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深刻理解知识、探究知识,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住了,学生的创造性也逐渐被遏制了。这种应试的教育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了课本的奴隶,成了读书的工具。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因为自己想学,而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学,每天都逼着自己去学习,逼着自己去做题。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学生,这些学生每天就在课本和试卷中徘徊,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政治,没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心理素质低下,意志力低。

现在许多城市里的小学就开始了应试教育,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不少,这些小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玩耍,小孩子的活泼天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到了二年级,开始由教育局组织拟题,开展语数外的期末会考。原本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每天不得不埋头于课本和作业之中,天性被遏制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为教师所接收和认可,但是,仍然有很多中小学将升学率作为教育之根本,教育上残留有大量应试教育的影子,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即使将来进入了好大学,学生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

现在的中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做任何事都喜爱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全面传授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加强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下面谈谈几点内容:

1.加强身心教育

初中生正从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转变,大脑不断得到营养,逐渐发育成熟,男女同学之间渐渐变得有点“陌生”。因此,保持良好的生理卫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循善诱,对个别同学情绪反常应多加关心、呵护、给予真切关怀。对女生更要耐心细致,同时加强坚强意志教育,有的同学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缺乏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遇难而退等。数学教师应当尽量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耐挫能力,训练学生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和坚毅品质。

2.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普通中学的数学教育对中学生的个性塑造,智力发展,创造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奠基性作用。数学本身属于三大自然科学,是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工具性知识(如数学语言、符号、算术等)、理论性知识(如公式、定理、原理、公理、法则等)、创造性知识(如写小数学论文、小发现等)的培养,学生若有进步,应及时总结给予表扬。中学生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也是青少年打基础的`时候,要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祖国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学数学教师更应说得上肩上重担千钧。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古代在初等数学上有过辉煌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如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就比欧洲早1000多年。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样的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和自豪感。对近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事迹进行宣扬,可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这些史实很容易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能使学生极易接受,回味无穷!

第二,还应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中数量与空间形式的学科,以初中生口吻来说就是代数、几何。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且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数学教学内容必定包含辩证法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辩证思想,运动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如七年级的正数与负数,几何中的数与形,作圆时的静与动,以及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证明几何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让学生接受简单辩证法的训练,可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4.加强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本职能。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劳动素质教育的历史,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未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普通中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劳动教育,城区和乡级中学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素质教育。如在乡级中学,在讲授面积公式时,可带学生到田间帮助农民拔杂草,同时用皮尺等工具测量农田面积等。城区有条件的学校,可进校办工厂干力所能及的活,然后测量窗户、产品的尺寸等。总之,寓劳动于教学中,其乐融融。5.加强数学审美教育有些人认为数学比较枯燥,乏味,我认为,数学充满了美,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注意它。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讲授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杨辉三角”公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项式定理(a+b),取此公式展开后取系数顺次从上到下排列,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愈往下,愈像等边三角形,或者像一座金字塔,1与1像塔人字梯一样两边分,它们内部的数学家就像跳动的音符,引你进入美丽的殿堂,你说它美不美?几何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黄金分割的美等,还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语言和简洁美,只有先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特别是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其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加强素质教育。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误区中走出来,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教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9: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技巧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

作 者:焦轶英  作者单位: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 刊 名:辽宁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0)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0:幼儿歌唱活动中提问技巧论文

幼儿歌唱活动中提问技巧论文

摘 要:歌唱是幼儿生活中一个形象的学习娱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和思维想象能力。通过教学时的有效提问能更好地教育幼儿的歌唱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幼儿歌唱活动中的提问方式,并总结了在幼儿歌唱活动中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幼儿;教师;提问;歌唱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不是普通的机械性背唱,它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是有节凑有韵律的有声诗歌,它能够丰富儿童童年生活的色彩,给儿童的生活带去无穷的乐趣。通过有效的提问是提高幼儿歌唱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提问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歌唱活动中提问的类型

1、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或者有多种正确答案,幼儿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主观性比较强,思维自由。它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思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思维。

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开放式提问又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探讨式提问。探讨式提问是指,幼儿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交流探讨。

(2)概括式提问。概括式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前要求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得出结论。

(3)理解式提问。理解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幼儿经过思考、理解来回答。

(4)移情式提问。所谓“移情式提问”,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幼儿暂时抛开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站在其他角色上去思考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2、封闭式提问。所谓“封闭式提问”,是指教师针对刚刚教授过的知识内容或者生活中的简单常识等对幼儿进行提问,答案通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封闭式提问也可划分为以下两种更为具体的提问方式:

(1)复习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对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幼儿只需简单回忆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

(2)进展式提问。所谓“进展式提问”,指教师针对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提问。它常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教学中幼儿自由活动时提出。

二、通过提问提高幼儿歌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1、优化引导技巧,提高提问实效。有效的提问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

(1)要善于给学生回答做铺垫。对于幼儿因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思维暂时受阻、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对于幼儿因某些问题难度太大而短时间内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2)要善于指引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偶尔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指引。

2、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效率,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会直接影响到提问的时效性。首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幼儿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其次,要积极发掘幼儿的潜力和长处,并给予激励。

3、善于营造教学气氛。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情境,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周围放松的气氛可以调动幼儿的好感和热情,使幼儿感觉更舒适,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发挥,教师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幼儿们歌唱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欢快的歌曲先把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幼儿们也会被轻快的节奏所感染,变得兴奋,会更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4、提出具有启发和引导性的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深入浅出,但是问题中要涵盖一定的知识和意义,能引导幼儿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幼儿学习有启发意义的知识内容。幼儿们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回答时加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开发。同时,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告诉他们对错,正确的话给予表扬和鼓励,错误的话就耐心地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幼儿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5.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句话意思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对幼儿的教育应有耐心,先易后难,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很难的问题,幼儿答不上来,很容易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和对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那么教学效果也就会没有预想的好。循序渐进的提问也有利于幼儿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对稍难一些问题产生挑战欲。

三、总结

有效提问是生动而具有实践性的,它能开发幼儿歌唱的潜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对有效提问的把握,就有赖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瑞华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层次与艺术[J].学前教育研究,。

篇11: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他将创新教育提高到何等的高度。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因为现代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进行学法指导,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在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

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中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

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了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学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如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停下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看法,这样教师就了解了学生在哪个方面了解不够透彻。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专题讨论会,让学生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要学习其他同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也要参加进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篇12: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中存在的奥秘,从而将解题思路渗透其中,使学生牢牢掌握,从而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然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配合的,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讲,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通常情况下会将答案和解题的方法思路告知学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不同的教学模式已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中。然而,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多媒体教学模式目前是比较现代的应用之一,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也是极其没有活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相关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创新,端正教学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还是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也只是敷衍了事,只是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将相关内容和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不关心,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导致教学质量极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使其端正数学教学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手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教学情景,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不该是题海战术,教师应多做提炼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应对各种需要掌握的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提炼,将重点教授给学生,并多配以一些课堂练习、章节练习、总复习等等,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多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四)教师应设计课堂情景

目前,很多教师都将课堂情境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情景与知识之间关联性较差、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等等。然而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作用下,要求学生能够感知并理解数学,从而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关情景,将知识点的逻辑性自然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概念框架,掌握基础知识。

(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解题失误,教师不应该急于对其进行批评和训斥,而是要分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用相关理论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不应该将解题思路和答案急于公布给学生。

(六)组建数学学习小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和教师要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另一方法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数学学习小组,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加强大家的合作和沟通,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七)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上,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相反由于它富有了数字和神奇的图形,使其成为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数字和图形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或者小游戏,比如,七巧板、数字组合等等,不仅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数学是一门神秘而又有趣的学科,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数学的教学,不要依赖于题海战术,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心理,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篇13:初级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当中,情景教学一直都备受教师们的欢迎,而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就能够对教学起到合理的辅助作用,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支持。而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再加上大量的公式,使得这一学科的难度更深,学生很难从课堂当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运用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提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式。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的图形,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见解,由于初中生对变形金刚的兴趣比较大,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形金刚相关的立体图形,为学生展示变形金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再引导学生分析变形金刚中包含着的简单的图形,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内充分的消化知识,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掌握课堂中的要点知识,理解立体图形具体的概念,具体的应用范围。信息技术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下的演示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一些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人们运用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其中百分之十五的内容,运用视觉接触的知识能够获得百分之二十五的内容,两者结合的状况下,能够获得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一些教学内容,就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引导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础知识,保证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的一些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当中运用几何画板,来构建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再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教师在构建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每一图形的知识点,以及怎样绘画每一个图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抽象的图形变得更加具体化,使各种图形更加直观、真切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而保证了课堂的质量,提升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

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的载体,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教学模式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他拥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要点的作用,而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分析。四、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由于当今的网络环境较为复杂,网络上的资源较为开放,一些暴力、色情的资源充斥在各大网络当中,教师在选用网络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筛选,避免负面资源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效地提醒学生远离不良资源,让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资源,远离负面网络资源。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有度,由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还是最主要的步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辅助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营造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结束语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变成了一种必要的趋势,它能够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的方式,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考虑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实际出发,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度”的把握,结合学科的特点,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快乐的、高效的学习。

篇14: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

1.初中数学传统教学现存弊端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阶段,需要适合他们的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初中数学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更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充分的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是学生以后各科学习的基础部分,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专注于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使得学生处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所谓的好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解题能力,但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创新探索能力却几乎没有.许多教师都把培养学生的解题得分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研究,忽视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最后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使得数学课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

2.1结合实际引入教学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选取合适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从学生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学习热情.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在教室固定两点,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怎样走最近,并且让学生们实际体会一下.再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圆形东西如车轮,再结合课本中的各个概念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对车轮都已经很熟悉,再联想到圆中的各个概念也就非常好理解了.这种通过实际事物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使得问题的引入不再生硬,学生们也不会有陌生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更有兴趣,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记得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或有所突破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任何三根木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有学生说可以,也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组,给每一组分发各种长度的木棒,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三角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会发现原来不是任意三根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就会感到很惊奇.这时再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发现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最后教师对学生们发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们通过自己切实参与学到的知识,必然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2.3运用新型教学工具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教学工具也多种多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课本内容,使学生可以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当代教学中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如在进行三视图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只是通过单纯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立体感特别强的三视图,多媒体就成为了最适宜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学生们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许多.

3.结语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共同关注,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看过“ 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2.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浅谈中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15: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论文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历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结果过程并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习的结果与学习的过程构成学习的整体,两者密不可分。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反映的是一种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片面意识。同样,只要过程,不管结果,苦也是空苦,劳也是白劳。因此,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怎样进行学习。高中生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该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样,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而高中数学注重的是思维的培养和理念的形成,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的乐趣,享受得到结果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必要加强学生对“过程与结果并重”意识的重视,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是结果与过程并重理念形成的升华,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逐步建立,使得他们有能力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构造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自我选择的学习内容,自主调节的学习策略,以及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尽可能留出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主活动,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此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探索真理的'能力,自我意识和自我强化的能力。针对高中数学的内在特点,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认识,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

二、呼唤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人的素质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全方位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和条件,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用灵活性的技能途径解决问题。同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个性发展的再延续,创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创新即是通过已有素材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提炼出带有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或构想出不同于常人的解题思路、模式与方法。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必须正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和手段,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引领学生探索发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思维实践中得以创新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出新的结论以及提出新的解释和新的观点,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加以肯定,凡是言之成理、论之有据都加以表扬,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特殊例子中抽象出一般性东西,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和发展规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三、提倡爱心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

高中生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针对此类情形,并结合高中数学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另外,教师应该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满腔热情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且要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即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母爱的仁慈、父爱的严格、胞爱的平等和尊重。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观点来看,情感意识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手段,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某种成功、产生自信、愉悦的情感,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使得情知交融,情通理达。既要教会学生学习,也要教会学生做人。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以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来施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总之,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并结合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高中数学理念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型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篇16:刍议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刍议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刍议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银城双语幼儿园 张婉

有效的提问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观察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幼儿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幼儿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幼儿思维,发展幼儿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那么,我们在实践中该如何有效地提问呢?

一、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问题

1.问重点,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2.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幼儿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逐步加深,再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最终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丰富集体教学活动的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四、探寻集体教学中提问的语言特点

集体教学活动提问时,幼儿根据教师口头提问来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

1.应做到准确、严谨、清晰、简练,并且通俗易懂。教师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的环境。

2.技巧性提问的语言特点

由于大部分教师课堂提问都是使用语言的,所以提问的技巧大部分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通过对幼儿教师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将其语言特点概括如下:

(1)语言的生动性

“水烧开了,沸水宝宝感到很热,沸水宝宝会怎样?你们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吗?”……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一句简单的符合孩子个性的话语,就能激起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可见如何将成人生活中的抽象知识、科学语言转化成幼儿能理解的具体知识、形象语言非常重要。

(2)语言的导思性

“假如你是小蝌蚪,当你找不到妈妈时会怎样做?”这样的提问具有导思性,即具有能够引发幼儿思考的性质。如果局限于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那么就不会产生认知失调,幼儿的认知水平就难以提高。所以,幼儿教师提问应以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标准,引导他们思考,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促使他们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语言的具体性

幼儿的思维活动与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例如,给4岁的孩子讲《影子的故事》。当老师讲到“你会做什么,影子也会做什么”时,幼儿会立即起身去寻找自己的影子,做出各种姿态,还会急切地说:“看,看,影子在扭屁股呢!”因为此前幼儿已经有关于影子的知识经验,很容易依据老师的提示语言从已有的经验中将记忆提取出来。如果老师的提问是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是幼儿经历过的具体事件,那么很快就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4)语言带有想象成分

3―6岁是幼儿发展想象思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有意想象开始萌芽,再造想象进一步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出现。所以,教师要注意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提出带有想象成分的问题。幼儿教师可以提出启发幼儿想象的问题,如“假如世界上的小动物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月亮姐姐一见到太阳公公就躲起来?”……

五、重视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答问评价,鼓励幼儿质疑问难

对幼儿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活动气氛。幼儿回答问题后,非常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于幼儿任何正确的回答,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不应该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对答错者不能讽刺和挖苦,要对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提问”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如果能够在不同教育情境中灵活运用提问,使用生动、诙谐、自然的语言,发现每个幼儿的特色,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主动思考和学习,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把握住了主体教育的实质。

篇17: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技巧。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具体明确

我们在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等认真设计,加以限制,不能问得太宽或太窄。比如问:“这篇文章有何特点?”这是范围较宽的大问题。文章点有结构方面的,有表现手法方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这样提出的问题范围宽,较笼统,不易回答。类似的大题目不宜过多。学生不能回答该类问题时,要进行引导、分解、提示。

又如:“《尊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怎样说的?”这就是显得太笼统、太模糊了,使人不得其解。如这样问:“这句话是在什么环境下说的?”这就具体明确得多。

二、提问要新颖

提问要做到新颖、别致,就是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而带全文。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其积极思维。比如教《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写作时要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都可以作为问题来提问学生,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应是层层引导,层层深入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全文的中心思想,抓住全文的文眼,有条理的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有根据、有兴趣的去解剖答案,使他们感到成功感。提问重在开导、启发,启而得法。

(1)定向点拨,启发思维。现在的学生思维很开阔,因为他们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新事物,所以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当老师头脑一热之时,就会偏离方向随他们而去,从而越来越回不到你所设想的地方。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回答既要加以肯定又要加以适当的否定,要避免我们的“火车”偏离轨道。对此,我们要“定向”。“定向”就是确定方向、目标,“点拨”就是指点、开导,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对自己的提问,应先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及怎样给予引导。对东拉西扯、离题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最终得到正确的解答。

(2)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全班毫无反应,根本不见任何手的动作,说明学生对你的问题有疑问,不能理解,更不可能作答了。提问中,学生对较难的问题往往不能迅速回答。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更不能叫别的学生回答,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看“困难”出在什么地方,从而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做相似类比,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3)由此及彼,联系迁移。由此及彼,这是课堂提问中最常见的,因为我们的知识是彼此接而相通的。使学生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教师应启发引导,使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

(4)分解问题,化整为零。有时提出的问题综合性强,范围较广,学生往往摸不着头绪,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一个小问题,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各个击破,再综合探索大问题。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洗补衣服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小金花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志愿军认为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三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这就明确体现了我们提问要求具体明确,要求有启发性,要定向点拨,要分解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作答。

四、提问要难易适度

问题要难易适度,是说设计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年龄、智力水准、生活阅历等诸多因素。题目不能太浅、太易。太浅、太易既完成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调动不起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激不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题目也不能太深、太难。太深、太难学生会感到目标太遥远,实现的可能太小,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好比让学生们摘桃子,不用跳就唾手可得,没劲;反复跳总够不着,扫兴;跳一跳能摘到,他们就能尝到摘桃子的甜头。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授《我是你的儿子》一文,为了启发学生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了解焦裕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课文是以时间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请找出文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②文中通过几件事情讲述了焦裕禄?③这些事情反映了焦裕禄具有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五、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六、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

课堂提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不足。

总之,教师要注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研究提问技巧,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让提问成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平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8: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教学,在学习中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主动思索地学习中,亲身体验,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学习,让我体会颇深,谈一点想法: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问题性

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谓“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学”又“问”,问从何来,从疑处来。“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恰当有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索、学习的.动力,活跃学生思维。有的教师提倡“问题教学”,主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后,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对文本的学习。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最后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最终也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探求欲很强,而且经过探究以后得到结论,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更好。

二、自主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中去发现问题,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而过去传统教学过于注意教师的讲解,轻视了学生的自主感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无法享受主动参与的乐趣,导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过程性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中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中探知问题,亲自体会这一经历,感受与之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而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注重结论,轻过程。如今把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握知识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实际探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四、实践性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要学好它,最主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切身的实践,要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只有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背景充分自主地理解,专心地感受,仔细地揣摩,才可能真正体味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学好数学。而且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其生活经验和情感,使其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会思考、探究,在乐趣中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究问题。

五、开放性

数学本身美感十足,面对同一个题目,同一种类型,往往“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因为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不同,兴趣与个性差异,所以对数学模型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信任和尊重时,在宽容开放的环境中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智慧才智发挥得更好。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善待差异,宽容失误,为课堂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氛围,从而使学习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六、合作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数学教学强调合作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思想,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因此,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集体等合作形式,能改变过去的师生单向交流,使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学生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听取别人的意见,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

七、创造性

前苏联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创造是少年重要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少年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怀疑比成年人要强烈得多,这是因为他们知识面窄,反而对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因而在课堂中多问问学生的意见,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探究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总之,探究教学的理论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努力践行。

篇19:浅谈英语教学的提问技巧论文

浅谈英语教学的提问技巧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提问;英语教学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互动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具有指明方向、承上启下、诱发思维、转变气氛的作用,通过提问能够表达教师的教学要求,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原因,让学生有更多的激情和兴趣去探索,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经过准备而是随心所欲地提问很可能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积极准备,认真思考合适的问题点,在授课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方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当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1.形式主义。由于英语教学在现代教学中起步较晚,几乎没有与此相关的经验。教师在提问问题的设计上容易出现较多问题。例如,提问问题深度较浅,无法给学生带来思考与想象,如:whitiswrongwithyou?这种提问只是记忆性知识的问答,无法确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以及疑难点在哪里,导致教学失真。2.课堂提问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英语教学的问题设计应根据学习内容、目的和学生的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深度导致学生不思考,容易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或者提问问题过于复杂,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问技巧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学夏璐君或学生还没学习到的内容,这或许会激发一部分学生课下预习的热情。对于知识储备量不足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受挫感,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一般而言,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深层挖掘潜力的程度把握,如没有疑问型、思考型的问题“Why?”“Howdoyouthinkaboutit?”甚至有些提问只想让学生回答出老师认为的正确答案,不认同其他创造性答案,否认求异思维,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积极学习性很不利。3.提问形式单一。当前我国多数教师的关注度往往在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而常常忽略了中下等学生。这极易打击中下游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中下游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难以暴露,并持续积累,久而久之他们与成绩优异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学习中的挫败感增多,进而使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学习的.负面情绪。

二、英语教学的提问的几点策略

1.首先把握好提问的整体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水平,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重点积极备课,准备合适的问题,把握问题的整体构成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承接性。通过提问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突破途径,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当教师讲授到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先通过举例的方式形成基本认知,继而让学生类举相似例子,通过联想与思考加深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2.把握提问问题灵活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授课伊始的提问至关重要,应做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层思考。课堂中的提问则主要讲述知识疑、难、重点,此时应加强师生互动,保持较好课堂气氛,避免因内容枯燥导致学生走神、犯困。这也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把握得当可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是课堂末的提问,此时的提问可适当增加难度,激发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课下时间较充足,学生可自由发挥,此时提问也应注意为下节课做准备,起到预习铺垫的作用。3.把握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问题点,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这需要教师提问时有针对性,适当多向学习成绩较差的人提问,由易到难,从而提高他的成就感,并慢慢追赶差距,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问题应适当提高难度、深度,做到精兵精炼。同时提问时注意尽量避免有规律,并先提出问题让每个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并形成理顺答案,然后点名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提问环节保持适度紧张感,促进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掌握好提问这项工具,做一个“善于提问者”,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对于何时、如何、向谁提出问题等等都要全面考虑,不能没有目的地乱问问题。优秀的课堂提问可以随时随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也可以同时挖掘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篇20: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讨论文

提问策略是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实现了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并且把握时机向学生提问,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夯实语文基础,促进学生与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需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3.问题的总结策略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而问题总结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对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学生回答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正确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存在着哪些不足,日后需要怎样的改正等等。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总结,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和科学指导下,能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通过有效的解决,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上一篇: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