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论文,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
篇1: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论文
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论文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激发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巧设疑问,这样学生学习就有兴趣,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变化的鱼”中,经坐标变化,设疑:“1.猜一猜,这条鱼是在那只的前面还是后面?2.想一想,这条鱼比前一条胖了还是瘦了?……”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起来也容易了,效果也好了。
二、组织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
实践告诉我们,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运用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师要运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
例如,教学“池塘里有多少鱼”这一课,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摸球估计实验,并回答出袋子中球的总数,以及完成跟踪训练。孩子们兴趣高昂,并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三、借用学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学具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指导下所设的物质和物质化的教学材料,小小学具可以在教学的互动中焕发出无穷的魔力,引领学生主动走进知识殿堂。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数十个小正方体,一、二、三组摆弄,四、五、六组画图。这样轮流来做,学生不仅有创造性地摆放,并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学具的使用过程能体现学生的再创造过程。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有趣的、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同时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2: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重要. 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要不断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革新.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深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取梯度式教学形式
要想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为合理,要能够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面、不同基础水平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因此,采取梯度式的教学形式往往更为合适. 梯度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富有层次性,能够给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也能够让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有效锻炼. 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想实现梯度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很好的研读与分析,要理清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并且实现梯度式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它们有什么关系? ( 面面垂直) 随着门的移动这种位置关系是否有所改变? ( 不改变) 它们为什么垂直? 以前见过类似的问题吗?( 判定线面垂直) 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 寻找线面垂直的条件) 整个教学形式的设计,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自然流畅,将知识点层层递进地引发出来.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慢慢活跃起来.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并且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
要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的创设很有必要. 趣味化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创设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同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支撑下,能够让相关问题更为灵活与开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会很有帮助.
例如,在讲“二分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例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 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 10km 长,大约有200 多根电线杆子.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这个情节生动且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与探究. 这样,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入手,并且透过问题的创设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引导学生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个教学突破口,这种模式同样能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辅助功效.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同时,很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具体问题也是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一种体现. 这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展开对于各种自己关注的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更高. 因此,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策略.
例如,在讲“函数图象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设置例题: 某地区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 通话时间不超过3 分钟收费0. 2 元,超过3 分钟后,每增加1 分钟多收费0. 1 元( 不足1 分钟按1 分钟收费) . ( 1) 请作出通话收费S( 元) 与通话时间t( 分) 的函数图象; ( 2) 能否写出通话收费S( 元) 关于通话时间t( 分) 的函数表达式? ( 3) 这样的函数称为什么函数? 这个例题的设计以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也受到学生关注.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且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很多不同的途径展开. 教师可以采取梯度式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富有层次性,给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 同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创设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此外,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个教学突破口. 这些方法都能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提供辅助功效.
篇3: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论文
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论文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意义及实质
人的意识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作用,情感对人的影响既可以表现为支持作用,也可以表现为抑制作用。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在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渴望去探索的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发展水平的学习策略方法,在学生参与中是基础,它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学生参与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学生参与对于教学活动的意义是极为关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学生参与,它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离开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将无从说起。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不但老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积极性启发思维,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获取、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以及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增强等。知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只有经过深入理解和运用才能形成能力。要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有更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有行为的参与,还需要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之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想获得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性质的发现、发展过程,解题的思维发展过程,错误问题的剖析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头脑,体会数学认知结构,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去体验和感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三、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因素
新一轮课改下人们纷纷把目光看向课堂,然而走进课堂,却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学习,根本就没有听课还随声附和,导致表面看上去好像会了,实际问题什么都不懂。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所导致,参与度越高,其所取得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会主动参与,学习差的学生则总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课堂问题,不敢参与。所以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才能保证数学教学中有高水平的学生参与活动。
2.教学环境因素
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往往来自于“物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师生互动程度等也对学生参与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另外班级的座位安排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同学往往参与性高于后边和两边的同学。班级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因素,一般班级规模越小的班级的参与积极性越高,反之越低。种种因素表明教学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处于重要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实在有太大的“诱惑”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渐渐2远离正轨,阻碍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此外,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不愿表达自己的观念,怕被别的同学嘲笑。这些消极因素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倾向。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的态度影响学习结果的品质。
作者:王欢 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寿宁五中
篇4:培养参与意识搞好数学教学论文
培养参与意识搞好数学教学论文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走出传统的教学格局,摆正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前进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千方百计摈弃教师垄断课堂的老模式,让学生唱主角,告别见书不见人、中看不中用的低效课,继之而来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探索,让课堂成为快乐的殿堂、奇思妙想之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参与意识 培养
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永恒追求,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们动起来,乐意接受学习知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表露,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让学生的手脚得以解放,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求取高效课堂。课堂是搞好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还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这里要求不能仅仅重视知识的结果,还要教给学生知识的来历,过程和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重结论而轻过程的传统教法应该摒弃,具体到平时的教学就应该将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在表现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知己知彼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摆正思想,明确自己的身份。现在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导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点拨者。只有让学生登上主体地位,教师摆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为有效地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课堂的新飞跃。停留在传道解惑授业的师道尊严,这是一种陈旧的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如果摆脱不了,学生始终处在课堂的劣势地位,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一个课堂的辅导员,根据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可扮演示范者,可扮演评论者,也可扮演欣赏者,顾问和朋友都可以。
二、学生积极参与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制约着课堂效率,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自由并且有效地参与学习,就会创造出高效的课堂。要想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氛围创设得和谐民主,学生就更加善于发言、勤于动脑。低落的情绪是十分不利于干任何事情的,学习更是不例外,想象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连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够,为此课堂氛围是否宽松、是否民主,至关重要。
要想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最佳发挥,绝对离不开老师友好宽容的心态。这就告诫老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搭建师生之间亲和的对话平台,保证对话渠道畅通无阻,尤其是解放学生的地位,不再总是被动厌烦地听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老师告别课堂内容的垄断者,打破老师的课堂主宰者的地位。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启发,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教学生如何去思考,学会动脑,一定不要一直以老师的思维为中心而牵制住学生,不要在老师的思维圈子中兜来兜去。不要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就会妨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削弱。教师应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开动学生的脑筋。尤其是在知识的疑难处更要积极启发,是在思维的干扰处更要仔细思考,等到结果产生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主动地陈述出来,大胆地交代出心中的想法。比如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原理是怎样产生的,公式又是如何推导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得到的,都属于思考的范畴。
第二就是在数学课堂上要摆正学生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时刻不能动摇。学生要养成多讨论、多交流的好习惯,从而保证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数学,用主人的身份去面对知识;还要学会与老师和同伴积极切磋和交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探究,这种民主的有序的交流是新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是主体,但也脱离不了老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也不可替代。教师在备课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做启发、哪些地方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分析清楚哪里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拿出独特的认识方式,从而构建对知识的认识体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各不相同,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通过每个学生的认识,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吸纳别人的优秀成分,从而成就一个完善的自我。没有各位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就没有一个纵横交错的思维网络,收益就不会大,解决问题的本领就不会提高。要在小组讨论中令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回归集中,在集体的智慧中得以长足的进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讨论、去交流,并且以平等的身份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最后要鼓励学生自己多动手、多试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数学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又带有很强的归纳性,数学实验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离不开写一写和算一算,量一量、画一画都是重要的途径。面对题目不能只做空想,这样做只是泛泛而谈、隔靴搔痒,而应该化空想为实验,真正走向数学的殿堂。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要解放思想、革故鼎新,走出传统的教学格局,摆正思想,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前进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千方百计摈弃教师垄断课堂的老模式,让学生唱主角,告别见书不见人、中看不中用的低效课,继之而来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探索,让课堂成为快乐的殿堂、奇思妙想之处。
篇5: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教学的参与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教学的参与意识
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产生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作 者:王勇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中岗乡九年制学校,四川,仁寿,6125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篇6:数学教学自主参与意识培养思考论文
数学教学自主参与意识培养思考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今的教育对学生实施能力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准备后备人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加,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自主意识,在探索中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在合作中加强他们的钻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意识;动力;潜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今的教育对学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可是现在的课堂都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提问而活动,大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扼杀。我们要想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就要把这种教师提前预设思路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放弃,尝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参与课堂,让课堂变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主阵地,使他们共同交流自己的得失,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发挥自主参与的愿望,共同制定预习提纲
教师在课前制定预习提纲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要让他们全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在预习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完成预习案。教师设计的预习案应该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的能力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要提前预设自己的模式,而是先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提纲,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在本章甚至在本册中的地位,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是一帆顺风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教师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疑问难,在合作中成长,在探讨中提高。对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适时向学生进行点拨。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那些已经解决了问题的学生更想知道自己的解决办法是不是最好,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师的点拨之处,从而使教师的点拨起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参与的意识、交流的愿望,促使学生产生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心态,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心渴望;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内心渴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时,有的教师常说,现在的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高,对新鲜事物没有兴趣和热情。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思维也会更加成熟,自主参与的意识也就加强了。他们不愿意做课堂的奴隶,他们渴望与大家交流探讨,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好,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在教授“投影与视图”一课时,便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广场,提出问题:观察影子的特点。这时,我刚提出问题学生就开始向我叙说自己的方法。在认真听取他们的方法后与学生交流,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进而转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创造合作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因此,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氛围,这就需要学生在经常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学习自主参与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任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在课堂的主动学习中,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是不理解,经过认真细致的探究,学生仍然满头雾水,此时的学生就感觉到了合作的必要和教师引导的必要性。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尤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各自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学习的需求,课堂就给他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正如一个思想家所说,两个人交换各自的思想我们就拥有了两种思想,此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延续自主参与热情,丰富课余生活
如何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转移到课后,这就需要教师多想一些办法。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教师留给学生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化,就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这样就会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我在教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高”这一节时,联想到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和这节课的知识点特点,考虑学生学习可能有困难,于是在设计教案时就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请你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测量我们身边某物体的高下节课由你来向大家展示作业。第二天的课前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心中时刻想着学生,想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把自主学习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篇7: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者/ 潘文高
长期以来,传统数学教学课堂给人以呆板、孤立、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另外,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目,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一、创设情景,诱发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善于引入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贯穿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无形当中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可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创造新型师生关系,利于参与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我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学生年幼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并且到学生中去。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辩论赛,孩子们看到老师也参与,他们个个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积极给予肯定和表扬,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渐渐地,我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喜悦,学生浓厚的课堂参与意识获得加强。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参与程度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再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诚然,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不止这些。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作者单位:533000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汪甸中学)
篇8: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论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的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我们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强烈的投入欲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诱导。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有法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活思维兴奋点,培养情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认知方面的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的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情感的`协同动能,在学生的学习氛围中,把认知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和快感,引向热情而张扬的思索和探索中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肯定,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快乐,坚持这样做,使他们获得重重有益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设计了一个师生对出题的训练形式。教师说:“我们利用刚才的知识对出题,得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两个乘法算式加起来要能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一位学生出:12x36教师出加12x66,教师接着出:62x660,学生立即出加上62x120…….于是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要求参加对出题,这种练习形式既能练习师生情感,有抓出了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经过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主要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和语言评价来实现,其中语言评价是在学生解题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当确定题目之后,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解题欲望。例如‘‘这道题看上去倒是不难,可是却容易出错’’,这道题有些难度,那些同学不要别人帮助自己能独立解答出来。,对学生来说,这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对解题活力激励作用的“妙语”。
当学生解题时,教师也应不失时机旁敲侧击或正面指导,如“xxx已经想出三条解题思路了”“你是要多想一步你有新的成果”,“噢,你的想法挺好,只是有些毛病”等,以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
二、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参与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教学艺术来诱发学生思维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只是要善于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消弱主体的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提问,善于动口的习惯。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只是敢问和善问,学生才会勤思,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用质疑问难的形式,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难”,尽管学生的提问有时显得肤浅简单,但可以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疑,质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心里趋同参与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只有心里想通,才能情感相通,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儿童心理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其共性,这样才能多一些主力,引发学生的心理趋同及参与意识,比如,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怎样?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哪些学生课堂上有情绪变化,需要怎样的声调,表情,眼神。手势给以暗示和提醒?哪些学生回答哪些问题能获的成功而产生的愉快体验?哪些学生自己会有困难需要个别辅导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安排,适时调整。这样,学生就会赶到老师最了解自己,从而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趋同心理和参与意识,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真正实践高效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学生高效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9: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
[1] [2] [3] [4]
篇10: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论文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比较传统落后,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他们只是习惯于针对课本进行讲讲,很少主动开发和利用相应的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老师自己一个人在讲课,很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时间一久,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参与了。
2.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没有创新,没有激情。虽然很多教师都赞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在短时间内进行探究性教学会耗费大量时间,同时教学内容有增无减,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要想让一些教师主动放弃还比较困难,同时探究性教学会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和教师在短期内很难转变过来。
3.实验教学少
高中生物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但是目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够齐全,同时很多校领导不够重视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开展。虽然也有部分学校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但是实验的开设率相当低,实验的教学形式比较落后,一般都是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很难有条件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缺少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4.课外活动少,形式单一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带领学生拓展课外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开展的课外活动很少,形式单一。学校为了各自的升学率,不重视也不鼓励教师开展课外活动,面临高考,课余时间都被文化课占用,往往还要加班加点地学习。
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对策
1.不断激励学生
通过激励,能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要给予其肯定,让学生能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被他人认可时,往往就会产生更大动力,发挥更大才能。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对待和回答。激励能够不断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教学必不可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尝试,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会有新想法,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学生,要勇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抛弃居高临下的姿态,真心实意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力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感到轻松,就能够更自由自在地思考问题,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大胆决策,不断进行创新。
4.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于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多媒体教学在生物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量,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维,能够使教学课堂更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网络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挖掘生物中的创新因素,设计新颖多变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身心愉悦地进行主动学习。
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很大。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课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不断征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课程。
三、结语
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要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手段为我所用,同时要不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和自由思考,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篇1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方面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又厌烦枯燥的模式,其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学习毅力和耐心等都处于相对较弱的阶段。因而,如何激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大力采用生活化教学。
由于数学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显然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在此时我们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学生会对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我们便可以由此十分容易地开展“巧测教学楼高度”的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关于测量电视塔高度的一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大概知道其中的方法,之后教师再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待准备妥善之后,便可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在学校操场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最后将学生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教学的生动化与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理解和推导能力较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提高教学案例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生动化和形象化的思想,有助于让学生理清各个数学模型的本质,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对于应用题中的'场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相遇问题、追赶问题、大小比较等大量问题我们都可以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解,方便学生掌握。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黑板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利用儿童表现欲望强烈,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去扮演各种角色,加强自身的展示以及和教师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自己准备“教案”,上台进行讲解。不要小看这样的方式,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也觉得十分有趣,因而十分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同时加强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而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加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错误,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当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相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念,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多途径激发其学习兴趣,相信一定能以之为突破口,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篇12: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吉晓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摘 要:合作探究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它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关键词:合作探究;参与意识;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动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任务是“学”而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而,教师的职能更多的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所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仅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合作探究课,应该有每个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篇1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21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把握新的课程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和谐课堂,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只有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培养。发扬教学民主,要求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融洽。这样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的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的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允许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尝试。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创造。例如: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有一个剪纸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由剪一个纸人开始,逐步学习剪一排纸人、围成一团的纸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学生学会剪4个一排的纸人后,我提议:大家想一想,怎么剪8个一排的纸人呢?试试看。全班同学迅速行动起来,一会儿,很多同学想出了答案,并剪出了样品。于是,我对这些同学进行了表扬。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高兴的大声说:“老师,我剪了一排花儿!”面对这位同学的突然发言,我没有批评。而是耐心的请他说一说怎么剪出来的,并给予了赞扬。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作为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优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
1.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创新教育功能
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一种真实的美,是反应客观世界并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这就使数学本身含有创造性的因素,既然这些创造因素较为隐蔽,这就要求师生努力去挖掘,因为创造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命力。
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把15根小棒分成5份,看有几种分法。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动脑,很快发现有很多种分法,如把15根小棒分为1、2、3、4、5根,或分为2、2、2、2、7根,或每份均为3根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大大得到了发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发现只有一种分法使每份相同,从而又较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启发、诱导学生使他们的心灵触角从已知伸向未知,从而产生创新的动机。由于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并对之产生兴趣而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敢于创新,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发挥了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功能。 2.要充分发挥数学的学科思维功能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过程的曲折,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数学学科中的“再创造”较之其它学科要求较高,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同时,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完成知识的建构。由此可见,发挥数学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一本书,两次看完,第一次看了5页,第二次看的页数是第一次看的5倍”这三个条件,让学生通过联想可以解决这些问题:①第二次看了多少页?②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看多少页?③第一次比第二次少看多少页?④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这样创设兴趣情景启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可见,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3.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综合功能
创造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决定了人们自觉提高和有效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众多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同时,数学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除具有发展思维这个基础功能外,还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的功能,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和美育的功能等。构成数学学科这些功能的要素结构中各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无疑发挥数学学科的综合功能,必然对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篇14: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论文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遇到挫折和困难。因此和其他学科相比,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积极性;激发
众所周知,随着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内的对外交流频率逐渐增加,这就导致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剧增。而英语是一门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日常对外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逐渐将英语作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学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也逐渐降低。目前学生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大学阶段的英语专业课学习以及普通专业学生的四六级考试等等,这足以凸显英语在我国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大学英语的定位并不再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针对考试而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大学阶段培养的是未来进入社会后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学生性格和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勇气和学习动力,继而导致英语课堂参与度直线下降。因此本文中我将主要从英语学科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热情和动力。
一、消除害羞心理,增强学生说英语的信心
作为教师通过长期的日常教学观察能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存在“害羞”心理,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是一门外来学科,虽然很多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但对于一直生活在汉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才能够应用到英语,锻炼的机会少,所以学生怕说错,更怕被人取笑。这也就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轻易发言,课堂参与度也就不得而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学生的害羞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
首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采取提问这一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教学模式帮助班级打破沉默,尤其是对于刚升入大一的学生来说,可能短时间内很难从高中阶段面对高考而形成的多听少说的学习习惯中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教师一方面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判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以及衡量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可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调整做好准备,并且大学课堂原本就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更为频繁的交流,更容易拉近师生关系,为接下来的教学开展从情感方面铺平道路。当然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首选简单的问题,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采取鼓励为主的教学模式。抛开书面写作的成分来看,对于语言的日常交流来说并没有一板一眼的语法规范,所以在课堂对话过程中学生并不存在绝对的语法或者表达的错误。任何主动性的回答行为都值得教师的大力赞扬。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代表知识权威的教师的赞扬,更容易获得知识学习方面的荣誉感和满足感,继而在问题回答和课堂交流过程中也就会更有勇气主动表达。
二、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的任何课程教学模式都注重开放性,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更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从思维和语言等方面更加适应,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活动性。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情景式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首先,情景式教学可以通过话剧的方式进行呈现。相对于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来说,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具有参考性而不具有决定性,而大学英语考试也基本不存在范围这一说法,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抛离课本。结合教学大方向,通过将课本合适的内容,或者课下结合知识教学实际教师通过网络等媒体自己搜索到的趣味性内容故事进行改编,让学生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激发更多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其次,情景式教学还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实现。辩论是一种对抗性非常强的学习方式,节奏快,非常考验人的临时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选择合适的辩题,让学生通过英语表达进行辩论,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学生受到辩论环境的影响,思维运转速度和语言组织的灵多度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同时在紧张地对抗中也更容易让学生之间忽略语法、用词方面的瑕疵,继而消除害羞心理,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设立英语角,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之所以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弱项,除了外来语言的因素外,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练习时间导致的。而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充足,学习节奏逐渐降低,英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营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创建英语角。
首先,教师可以联合班级学生通过组建英语角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作为群居性动物,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通过引导一部分学生主动加入英语角,在班级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后期则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这样通过人影响人的策略督促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課堂教学中的互动积极性自然而然的也会有所提高。
其次,在英语角设立后,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规则。例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任何表达都只能通过英语来进行,使用了其他语言则会有相应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可以是大冒险之类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惩罚。但归根结底的结果就是让在英语角内能够找到对应的语言环境,进而可以畅所欲言。
在我看来,要想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一不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环境的轻松性使得教师更容易施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应该通过方法的创新,逐步引导学生爱上英语,敢于表达。
参考文献
[1]付蓓.多模态化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意义[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08).
[2]刘宇.多模态话语理论观照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
[3]张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01).
篇15: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论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李军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然而它却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是以“生活一数学”,“活动一思考”为主线展开的,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下面,就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导入情境化
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真谛。一打开课本,就能给学生这样一个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而且是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及其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引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例题改编成本班学生居住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住在哪条大道、哪条小巷中,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多、哪条街道住的学生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抽象问题直观化
根据课程的特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较大的圆,然后把剪好的一个较小的圆贴在黑板上移动,便出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而且对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学生感觉很有趣,产生联想,使一堂枯燥的抽象的课变得活泼起来。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后,马上学习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利润最大、最小值问题。
四、设计练习竞赛化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初中生竞争性强,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一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性、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弧长和扇形面积”之后,可以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探究高效的学习方法。
五、课堂氛围和谐化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和蔼可亲,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要走下讲台去亲近学生,学会用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鼓励,认真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荒谬或者是不可思议,也应肯定这种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使学生自然消除错误,乐于钻研,要善于边上课边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和动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身经历,用自已的心灵亲自感悟,就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637600四川省仪陇县环山小学校)
篇16: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篇17: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论文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篇18: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论文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则必须实施优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学生“主体参与”与“创新意识”最为关键,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老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起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
1、唤起学生学英语的欲望,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英语课。第一节我不是去讲学英语有多么重要,而是用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教具,如商标、产品使用说明等进行表演,教师拿着教具,运用比较流利的语言,再加上手势。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听得全神惯注,人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不少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羡慕英语老师啊!如果我也能讲流利的英语该多好啊!”第一节课的英语教学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2、因材施教,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之后,必须趁热打铁,因为就教材内容而言,一开始的教学便是干巴巴的字母和单词。为了摆脱困境,我进行了字母、单词、句子、音标整体教学尝试。如教字母时就用句子导入新课,自问自答:What’sthis?It’sA[ei]。What’sthis?It’ssurface[ei]。……因为这时学生求知欲非常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想跟着说。一节课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渡过了,同时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整体字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26个字母的读音,与此同时也知道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单词,尽管教师始终不讲读音规则,可学生已经摸出了点规律,见了不少不认识的单词,只要符合规则,基本上能拼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自然增强,课堂气氛也就会十分热烈。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每一节课之前也就是在备课时都会认真地去考虑:每节课该怎么上?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什么?为了使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有不同的收获,我除按照常规上课外,每课时都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坚持课前3到5分钟的自由会话,强化口语训练,并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会话能力。
(2)按座次编排学习小组,每组4到6人,注意上、中、下各类学生组合搭配,每节课都要以小组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生可以帮助差生,从中又得到巩固,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根据时间、内容决定哪些组当堂表演、哪些组会话,并且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同学们会在上新课之前自觉预习、及早动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坚持“课前一读”。上课前发一份阅读材料,限制时间,提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速见成效,人人都能当场检验自己,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很大。
(4)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
二、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1、充分发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4)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地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
篇19:加强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意识
甄颖
当今初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于跟随老师惯性地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呆坐只听,不得要领,没听懂“门道”等现象。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意识差,被动地进行学习所造成的。然而,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是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保障
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加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强课堂学习的参与性。
二、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就要使教学方法科学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比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民主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课堂活动,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例如设置四人小组,选出其中数学成绩较好的一名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讨论,有时在完成自身练习的前提下协助老师检查同组同学的完成情况,相互矫正。而有些问题指定由组员回答,避免让尖子生垄断了整个课堂。对于练习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全体,有分层练习,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应不同。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冲破已有观念的束缚。我们的教学不能总是:先学原理,再举例总结运算步骤,也不一定是“讲清--总结--练习”的程序。因为过份强调这种教学 程式,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呆板化,长期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依赖性。可以采取“自学--讨论--总结”和“情景--活动--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过程模式。也不要总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可以让学生站到第一线来,打破传统观念。例如,课前复习可让学生替代老师轮流上讲台进行,让每个同学都做一次小老师。又如:在单元复习课中,过去总是老师带着学生去复习总结,然后强化训练,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改变旧的模式,做一些新的尝试。
如:事先布置学生先列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包括以下几点问题:
1、学习本章后你有何收获?有那些主要的知识点?
2、你觉得本章的知识点有那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3、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过那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以上提纲,老师进行筛选,然后在课堂上选取有针对性的学生代表们上台,运用实物投影等手段带领大家复习,提出疑惑,然后大家共同探讨,最后才由老师归纳小结。
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景,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如何设置情景,灵活,巧妙,有趣地提出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它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结合所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使学生被提出的问题所吸引,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参与性,又把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相融和,教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诱发主动性
通过设置优化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并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
“我”在广州购物,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活势形成,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2)强化感受性
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比喻要恰当,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自觉参与学习。
例如,在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这样创设情景:播放《海上日出》的其中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太阳从海平面浮出到海面,直至跳出海面”这一过程的画面中含有什么几何图形?请学生画出这一过程中所含平面几何图形的草图,并且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最后引出直线和圆具有三种位置关系。
3)注重应用性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的内角求法时,可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见到过那些正多边形地砖的形状,为什么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都能铺满地面,而正五边性,正八边形不行呢?然后让同学们探求正多边形的内角求法,最后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进行巩固提高。这样使同学们感觉数学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积极性。
4)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要求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要把学生的年龄及认识特征与所解决的问题统一起来,教师要注意创设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
如:在学习调查与统计时,可先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调查学生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提供以下几个选项:A.姚明 B.乔丹 C. 奥尼尔 D.其他。
接着让学生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统计,进一步引出有关频数,频率的问题,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反应热烈。
四、引导学生参与问题探索的过程,是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关键
现代教学观的着眼点不是关心学习者“知道了什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怎么样知道的?”如果学习者不能知道他是怎么样知道的,这就说明他实际上还没有学会.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要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代教学观则要求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推导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与推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在“a能表示什么”一节中,有一题是通过火柴棒摆正方形来研究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答案虽然一样,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许多时间,但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花点时间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0: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简单地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真真正正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勤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他们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
3 坚守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
3.1 巧设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主动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恰当、生动、直观、有趣地设置导言,把学生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2 循循善诱,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
3.3 注重操作,主动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的知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炼出来的,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的观察,唯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
3.4 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的关键所在,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