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
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bing9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首要目标和任务。作者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中小学学生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力

1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观念上: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一切发明的前提,树立创新的观念,转变传承性的教育,并不是说把基础知识的要求降低,而是让学生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真正的懂得如何学习音乐。现如今的学生被逼着学习各种乐器,不按照艺术自身的规律,只致力于技能的操练,为了使学生掌握技巧,家长对学生威逼利诱,练不好非打及骂。老师在培养学生时,也以独唱或者独奏去要求学生,没有任何配合协作方面的学习,使得学生逐渐的对音乐产生厌烦,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致。老师与学生的评定也变成了学生能唱出怎样难的歌曲,几个升降号的调式,打出多么复杂的节奏,只顾音唱的有多高,而忽略了音乐的灵魂———感情。学生每天都是无情感的机械的去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而这样的音乐学习和教育,违背了音乐的初衷和本性,更与音乐人类学的原理相悖。

1.2教学方法上:当前的音乐教育,最重视的是技能,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技能永远是放在首位的。在音乐的表演中,也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对学生的评价也是看与别的同学学习的是不是一样的知识,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千篇 一律,表现的千篇 一律,评价也是千篇 一律。这种做法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创作性、天赋和灵感。我国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都是重视教师的授课,“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课,模仿老师的动作,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去学,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传统的教学也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打压,教师喜欢乖巧的、听话的学生,活泼好动、乱摆弄乐器的学生却会得到老师的数落,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胆识在老师的一再制止中消磨殆尽。就如同听到的一个笑话,老师问学生“十五的月亮像什么?初一的月亮像什么?”学生回答“十五的月亮像玉盘,初一的月亮像镰刀”,老师就会非常满意,如果学生回答“十五的月亮像个大饼,初一的月亮是被咬过的饼”时,老师就会非常不高兴,觉得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规矩。这些虽然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1.3教材上:在教材上,以往使用的教材拥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和安排,也使得学生和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这就与音乐本身具有的创造性相悖。现行的音乐教材在这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没有给予大的空间。

篇2: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2.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音乐教育过程中,教育就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台下坐着听、坐着练、坐着想,没有学生想象与创作的空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育中,只有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与教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进行课程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才会使课堂丰富起来。

2.2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有兴趣的事情的接受能力比没有兴趣的事情接受能力要好很多,因此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兴趣中成长。学生一旦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就会自主地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由此可以看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增加知识的亲切感与真实性,也可以以教学目的为导向,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故事等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进步。

2.3重视创作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作教学属于审美教学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创作教学可以运用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个是节奏的创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节奏接龙游戏或者模拟动物叫声节奏游戏等等,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去了解和运用节奏。二是歌词的创作,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词汇、句子,进行歌曲的改编和创作。第三是动作的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旋律和音乐进行即兴动作创作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的方法。

2.4开展音乐活动课,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音乐活动课去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挖掘,进一步达到对学生全面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更加可以陶冶性情,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洗涤心灵,鲜明的节奏与旋律,更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中小学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音乐有利于心灵和感情的滋润,对学生情感和审美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三大基本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与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地去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音乐课上,学生集中注意力欣赏音乐,可以发展其记忆力和想象力,活跃思维。在乐器演奏过程中,学生将手、脑、脚、眼协调配合,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结语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古老、最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并不向很多人所想象的只是唱几首歌、听几首音乐这么简单。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弥足重要的作用,更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杨雁斌编著.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周莹莹.新时期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4]焦瑞.太原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篇4: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一代人的创造潜力乃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财富,其高度开发与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兴亡。为此,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教学改革,试图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进行活动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但是,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还不尽人意。现有的语文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的人为目标。由此导致教材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是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力性、个性发展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活动课程是由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由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活动课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才能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创造力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对求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其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语文实践活动课就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事物,探求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养发展各种能力,不断提高创造力。托兰斯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富有责任心,爱自行学习。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学习的活动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选择适当方法,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式情景。2)让学生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

3)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向教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互相问答等。诸种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主动探索的品质,是锻炼思维的机会,培养创造力的好时机。

二、重视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设想,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培养创造力,发展思维。在发达国家,他们是很重视创造力的培养的。日本中小学普遍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通过“自然之家”来进行有助于学生创造力提高的活动,让学生走向自然,在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美国的博物馆为大量青少年提供便利条件,开阔其眼界,启发其智慧,锻炼其创造才能。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在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等。教师应为学生的创造活动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发展创造能力。如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利用实物演示或操作、参观访问、调查进行生动实践等活动来进行自编题。教师设置探究事物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活动和发展意见的自由,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对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可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设想,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巨大的作用。

三、综合调动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培养创造力

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想象和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观察和记忆是创造活动的前提。活动中,首先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加以创造性想象,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训练创造性思维。

在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已是呼声渐高。不可否认,高速发展的社会必将会淘汰默守知识的人,而极富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才必将永远立于不敗之地。

篇5:高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

高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

高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贾发军

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美术教学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等操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一、创造性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和儿童时期,孩子的美术教学主要通过家长、教师随意的鼓励和激发孩子自行画画等来完成,孩子在接受教育中有着十分宽广的自由度。但随着中学阶段,学生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心理上也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接受了系统的应试教育之后,他们不再习惯于自由自在的作画,而是更喜欢于通过老师系统地教,自己系统地学,一切按部就班。此外,高中学生受到高考科目的压力,学习生活也因此异常枯燥乏味。如果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传授美术基本知识,绘画的基本技巧、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任其发挥其创造力,而不是只一味地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想象中开发潜能,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美术的创作,体会到回到儿童时期的自由翱翔的感觉。一句话,美术本来就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才有利于真正的'创作。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尤其是对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陈旧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美术教学论文 )而学生认为的“兴趣”则是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教学思路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等形式;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创新教学方法

多年的美术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围绕着“一切为了高考的成功”。教师在“考前培训”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强制向学生灌入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根本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首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静物写生中,让学生在画面上作重新组合、取舍,探求新的构图形式和物象搭配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取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实施分层次教学,这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激活教学,把美术教学的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转移到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创新技能、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健康人格入手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平时搜集的各种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生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多知才能多发。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着很多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条件,最简单的就是户外写生了。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户外,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来培养创造性思维。户外写生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近者可以在校园里,教师组织学生将校园里花草树木、师生生活等等描绘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成立小组,自行在校园里描绘景色。这样的写生活动,对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说是足够的,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以增加为两节课。除了课堂时间,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周末去户外写生,或者学生自行组织去写生,或者利用假期,到更偏远的地方,如树林、湖边写生,等等,都是十分有趣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作画的兴趣,尤其像美术这样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多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6: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述白己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应理解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互相尊重的意识会逐步提高,能自觉地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作 者:苏义勒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音乐   教育   大学   审美   能力  

篇7: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更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一、贯彻教学“无错原则”,使学生敢问

现象 课堂上,老师煞费苦心,循循善诱:“对于这处描写,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举手者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或不够自信,或不够大方,勇于质疑问难成了优秀学生的专利。

思考 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打破了一直以来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教师最希望这些问题能一箭中靶心,这种期待让许多学生丧失了课堂提问的勇气。教师应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上,要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

二、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让学生乐问

现象 教师正在教授第十一册中的《小抄写员》,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教师故作不解状:“我们也经常受到责备,但老师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微微停顿后,学生纷纷举手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思考 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对敢于、乐于提问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问题升值

现象 课上,学生自主提问,可学生的质疑五花八门,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小到标点,大到文章结构的分析,林林总总无数的问题混杂一起,课堂成了问题解答。

思考 首先,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整合,哪些问题可以翻查工具书自行解决,哪些问题的确不明白,再把它记下来。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再次,教师不是笼统地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提问,而是要把握时机,积极指导学生质疑探究。可以对课题质疑,可以在阅读理解中质疑,可以在教学后质疑。

四、注重问题释疑,让“问”有所得

现象语文课堂,《仓颉造字》正激发着学生的浓厚兴趣,突然一学生指着插图发问:“老师,仓颉怎么有四只眼睛?”我的直觉成了我口中肯定的回答:“这是印刷上的失误,应该是两只眼睛的。”有一次,我无意中在资料上看到,仓颉是人和神结合降生的,长有四眼,我深感汗颜……

思考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涉猎广泛,有时回答学生问题时,往往会十分“圆润”“妥帖”地将学生的疑虑化解,其实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在这类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便终止了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胎死腹中。因此教师为不让“问题”止于自己,既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又要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采取平等、诚实、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一起成长。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质疑、会创新的学生,只有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材料,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方法,把问题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把学生推到学的制高点上,攀上自主学习的高峰。

篇8:浅谈技校机械基础课对技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技校机械基础课对技校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技工学校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厌学情绪比较普遍,教师如果运用常规教学来授课往往事倍功半.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的需求,要求技工学校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的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与现代化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创造型技术人才,以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要求.

作 者:陈宇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轻工技工学校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 “”(20)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9: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论文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敢于打破“陈规,”思维不被“成见”所束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活跃、敢于创新,避免思维过程单项定势、思维方式刻板僵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的有利条件。其一,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到好奇,比成年人更富于幻想,他们头脑中思维定式比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这种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正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其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为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是凭借课文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找出“双基”与教育训练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五种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1、假设思考。假设思考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回答。如在《列宁和士兵》一课中设计假设问题:“假设列宁真的忘带通行证怎么办?”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联想,他们纷纷替列宁想办法。有的说:“可以拿报纸上的列宁像给士兵看。”有的说:“等一会儿,有认识列宁的领导来了就可以证明了。”还有的说:“可以叫士兵的队长来。”这样讲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2、发散思考。发散思考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是产生创造设想的基础。有的课文给出了某种情境下一种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做法,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发散思考。如在讲《司马光》一课时,教师提问:“今天,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形,你还有什么方法救缸里的小朋友?”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把一根竹竿放在缸里,小朋友抓住杆子就爬上来了。”有的说:“找一台抽水机,把缸里的水抽干了,小朋友就得救了。”有的说:“几个小朋友一起推大缸,缸倒了,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就得救了。”当然,学生想出来的方法可能不切实际,但老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新颖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异想天开。

3、合理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合理想象训练就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未交待而又需要理解的地方展开想象,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例如:三年级《丰碑》一课,讲的是在过大雪山的'长征路上,军需处长没有穿棉大衣,冻死在大雪山上。课文没有交待他为什么没有穿棉大衣,可以设问:军需处长是管发棉大衣的,为什么没有棉大衣穿?提问后学生沉思了。他们设身处地替军需处长想了许多原因: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伤员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新来的战士了;军需处长把棉大衣给又瘦又小的战士了。学生越说越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也就更加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续换结尾。为课文续换结尾,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情节,进行发散思维,编出新的结尾。例如,在《坐井观天》教学中,当学生明白了井底之蛙代表一些目光短浅、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的人,并知道不应该做这样的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安排一个小青蛙跳出井后的故事结尾,让青蛙进行第四次对话。学生们续编了小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广阔的蓝天,向小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或到田间捉害虫等结尾。重塑了一个正视现实、勇于改错的小青蛙的形象。这一环节的安排并非画蛇添足,教者的用意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5、解决问题。有的课文可以结合内容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可以设问:西沙群岛风景优美,但是生活用水十分缺乏。如果你来负责海岛开发,会提出怎样的开发计划?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特别感兴趣,有的说:“可以搞人造雨。”有的说:“可以改造海水变淡水。”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1、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一节语文课如果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一问一答哪谌莘治錾希学生很少动脑、动口、动手,是不能培养创造力的。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读书、思考、语言训练的自由。为了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基础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小组讨论是一种好方法。小组讨论运用智力激励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集体研讨,讨论中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增多。由于学生之间很少有权威因素存在,容易各抒己见,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取得共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民主与自由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条件。学生只有感到自由、宽松、愉快、坦然,没有任何压抑与强制,才能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能有新的发现与创新。如果缺乏民主,没有自由,学生就会无安全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一味看老师眼色行事,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其聪明才智与创造动力就会被窒息,就会越来越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行为必须给予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要靠长时间的积累。我们相信,只要通过这种创造教育,就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篇10: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对健康就会更加重视。但是现代人们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混乱,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对人们的生命也是一种威胁。所以,人们在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8):137-138.

[3]林瑾.试论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93-94.

篇11:浅谈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拥有知识不一定具有能力,但具有某种能力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思考的依据,不熟悉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培养和发展数学解题能力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性质等基础知识以后,才能进行正确的运算、推理与论证。一些学生解题能力欠缺,往往是由于知识掌握得缺漏,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理解不全面,在审题和使用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时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数学问题一般含有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两部分。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地,就是要分清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如: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哪些是所求的;已知条件之间以及已知条件与所求目标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需要画图,如果能画图,最好画图,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条件和数据,因为画图过程是一个对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再认识的过程;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的概念、术语和符号的真实含义;哪些条件结合可以得出对解题目标有用的结论;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理论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等等。对于较复杂的综合题,往往需要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换,转换为较简单易解或有典型解法的问题。如果题中所给的条件不明显,具有隐含条件,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换已知和所求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最基本的途径。

三是要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解题规律寻求解题途径。

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解数学题的过程,就是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周密思考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的过程,揭示了这种逻辑关系也就找到了由条件到结果的'途径。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或将两种方法综合使用。解题时运用这些方法寻找解题途径是否凑效,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四是要注意例题的类化及例题的应用。

在解题教学中,只给出标准的解题过程是不够,还必须注意例题的类化,就是要归纳总结解答本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步骤,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了例题以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其迁移奠定基础。在例题类化之后,还需要让学生解答一些同类型的习题以强化和灵活运用学过的例题。通常可结合备课把与例题相应的习题、复习题的各自特点,通过改变例题的条件、结论或问题,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以审题和寻求解题思路为重点的练习。这样做,既能克服因类化而产生的机械套用的倾向,又能在类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是要进行适度合理的解题训练。

一度“题海泛滥”,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依靠题型的覆盖希望以多胜少、孰能生巧是不可取的;但反对解题训练,一味要求举一反三、一懂百懂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多次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经常解题中才能学会解题。数学解题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不可能仅靠几句妙诀、靠一两个典型例题的剖析便能解决,解题更多的是依靠知识、经验背景综合下的个人“题感”,解题方法、解题方向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觉,只有合理、适度的解题训练才能帮助个人逐步建立自己的“解题场”。

五是要培养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它能使人对自己正确或错误的行为进行深刻的理性的认识。通过反思,学生会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或教训,改进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个人对问题的解决是有时效性的,如不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这种体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了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的机会,这是教学的最大浪费。因此在教学解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在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分析的同时,对解题的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从而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抽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解题时可用的有力武

篇12: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和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培养,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必须把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加以强化。当今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如:教师缺乏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学中人为地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分割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多层面全方位从课堂、课外和社会实践三维拓展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训练;综合素质;社会实践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期间,笔者先后与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同学交往,深刻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毕继万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者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Hymes认为交际理论包含四方面的内容:①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②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③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④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因此,第一方面的内容相当于乔姆斯基理论体系中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它是人的内在能力;后三方面的内容可通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前者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后者体现为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适宜性,所以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语言能力与交际文化的结合。此外,交际是为达到某一明确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由交际的有效结果或目标实现的“功效”来定义的。我们可以认为综合文化能力是人文知识与精神的概括。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习外语必须学习文化,外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新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教学要求上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专门安排的文化素养一栏里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培养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让其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还应该使他们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顺利跨越“文化沟”,构建“文化桥梁”。

二、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文化教学滞后于语言教学,这使“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目的语文化能力一般低于语言能力”。1996年,为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南方、北方分别成立课题组对中国外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教材、课程、投资、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外语教学费时长、投资大、收效慢、效益低,学生的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培养。通过对比本人在国外学习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阻碍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问题:1.很多教师缺乏文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因此上课时底气不足,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张红玲的调查显示,67%的外语教师未受过任何培训,只能凭借感觉和经验来从事教学。笔者对本院英语教师的调查显示,近70%的教师未受过既有语言本身又有教学方法的培训,接触外国文化的质和量也不够,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2.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被人为分割。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文化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外语教学中逐渐渗透文化点,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在语言运用中的表现,从而在培养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时,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然而不少教师忽略语言技能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人为分割两者联系。3.习俗代文化,忽略文化的特征。一份给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的确这题目难以全面回答,但是,学生回答“风俗习惯”的占67%,这多少让人感到大学生对文化认识有些肤浅。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授课时的.确是把文化的重点放在国内外的风俗和习惯上。我院先后请来的6位外籍教师做的文化讲座上有5位(83%)都是讲本国的风俗习惯,学生自然以为知道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就是对他国文化的全部或基本了解。

三、多层面全方位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培养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必须,不然很难想象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怎样在工作岗位上与他国的政治与文化的交往、经济商务的洽谈中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这一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单纯地教语言技能而不注重甚至脱离文化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课堂教学主动导入一个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只有关注语言的人文性,才能对外语语言的本质有更丰富、完善、深刻的理解,才能从外语教学方面来帮助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他们的人格精神状态,培养出有国际理解意识和能适应国内外多种发展变化的专门人才。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应该抓住契机积极导入文化知识:一是开设专门课程,如英美文化、英美概况、语言文化交际;或对一些像英美文学这样的传统课程进行梳理和改革,因为“文学文本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这些课程可以用来强化人文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把文学欣赏和人文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在各门基础课上用“文化渗透”“文化旁白”,对将近“占80%百科信息”的外语教材进行合理地利用和引导,进行文化信息的点滴输入。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时都可以利用其有关的内容把文化知识渗透进去。课文分析时可以“旁白”背景知识,对文章中出现的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化取向可以组织讨论,不求统一,只求认识和了解。2.课外活动积极投入我们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寝室英语等活动。最近我们还组织学生搞了一个《中国梦,我的梦》演讲,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多方位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各种文化、文艺、英语兴趣提高活动,使他们从中汲取提高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料。3.社会实践热情参与一些学生在参加与在我校留学生的联谊活动后说,通过亲身体验他们对“语用得体”“交际失误”“文化错误”等课堂教学时学的东西有了较深刻的理性认识,他们撰写的小论文体现了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感悟和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去验证、锻炼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四、结语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这一术语告诉人们时空已在不断缩小,跨文化之间的对话频繁而紧密。当今的中国跨文化交往频率加快,所以外语教学改革势必要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步就是要在外语教学中开展“扫盲”运动,使人们对那些隐含的、潜意识的文化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24.

[3]刘爱真,关于研制大学英语文化因素细目表的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4-45.

[4]北方课题组,关于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3):7-11.

[5]顾嘉祖,徐劲.“文学文本中的跨文化交际原则评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67-71.

[6]窦卫霖.跨文化交际导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

/e/extend/fword/index.php?classid=[!--classid--]&id=[!--id--]&price=[!--price--]&dotype=2©id=docopy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