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 >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xf3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篇1: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一、研究高职院校音乐艺术实践模式的重要性

经研究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发展都普遍停滞不前,因为各方面教学计划当中的实践教学都存在片面性。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不合理,就导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课程。但,21世纪对音乐艺术生的要求更注重于他们的艺术创作潜能和情感、思维等方面,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发展。一个优秀的音乐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增强其鉴赏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学术和素质,学校就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这样才能从中查漏补缺,互相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学术知识、专业技能和艺术素质上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高职学生只有充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竞争的`时候多一份自信和筹码。因此,高职院校要更多地开展一些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并针对个人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演唱、弹奏等形式逐渐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带来的感觉和鉴赏音乐的美,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继而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让某同学上去演唱一首曲目,并让其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当成是主角,感受这首歌的旋律为何是这样的,歌词安排的寓意是什么等。从这些方面慢慢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在课外进行艺术实践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利用课外的资源拓展知识面。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选修课课时有限的问题,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资源。但是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选修课课时有限,就应该借助课外时间进行专业上的实践和学习。例如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学生可以自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互联网查找;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到一些培训机构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增强自我的专业技能,还能结识更多共同兴趣的朋友。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思考、懂得钻研。例如,老师在每一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就先提出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或者是该节课内容的延伸,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回答,必要时可以给一些提示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自主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成立校内的艺术社团。绝大部分艺术生都会被学校的一些艺术社团活动所吸引,因为这些社团举办的活动是他们展现自己才能的一个最好的舞台。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更多地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就应该要着力发展学校的艺术社团,并请专业教师充当社团负责人,对学生的一些不足和缺点进行专业上的指导,使学生在社团里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上的实践,还能增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对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社团里面除了有歌唱专业的还有各种乐器专业的,专业是歌唱的某同学加入该社团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学到一些乐器相关的知识。学校的艺术社团是校园里面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舞台,所以学校要重视对社团的支持,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展现自己。3.举办校外的联谊活动。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能迫使人更好地进步和成长。因此,举办一些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艺术比赛,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去进行实践学习。学校可以参照目前电视台、网络等领域已经举办成功的各种比赛形式来进行校外之间的比赛,借助这样的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热情,同事,通过这样的比赛也能对学生在其音乐上的发展更加有利、更加自信。在音乐教学上,学生除了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去表现自己,而与校外的联谊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音乐专业人士,高职院校应该多举办校外的联谊活动以丰富校园的课外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培养,制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己。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应该举办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参与其中,从中学习到更实际的技能。

篇2: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各地方依托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创办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招生范围广,专业设置灵活多样,但各地因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需要,其专业设置偏重技术性。而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的艺术教育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本文将从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现状以及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策等几个方面探讨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充分认识和明确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艺术教育所包含的相应课程和教育方式及手段都能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进行专业技术教学当中,适当的安排进艺术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让学生摆脱单一的、枯燥的技能或技术学习。从生理学的角度讲,艺术教育对音乐、美术等的学习还可以充分开发人脑的右半球,而技能或技术学习多半由左半脑来完成。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课程中设置艺术类科目,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的开展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对接的窗口。这一点,是由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其一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毕业即就业,直接进入职业体系。其二是,高职教育年限较普通高等教育年限短,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广度有限。进行艺术教育,就可以弥补学生只有一技之长的短板,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开展艺术教育,特别是影视、音乐等科目,能够让学生通过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主流的文化现象及其实质。这样就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从学校内部了解社会文化的窗口,让学生有了先人一步的社会文化体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这对在校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也是毕业生进入职业体系,顺利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状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艺术素质普遍堪忧。主要表现在,在校学生的文化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艺术基本知识,对艺术的概念较为模糊,很大一部分学生将艺术教育视为辅修课,甚至认为艺术是旁门左道,不实用。很多在校生对艺术的理解也较为偏颇,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诸如艺术节、文化节、音乐节等综合类文化活动,即使参加也常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当今高校高度的社会化,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很多社会非主流文化现象的影响,并在对其理解上出现偏差,一部分在校生进行盲目的模仿,甚至出现沉迷于某种文化现象之中而影响正常专业技能学习的情况。

三、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

高职在校生的艺术素质堪忧,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专门的艺术教育科目设置不健全,院校中专门从事艺术教育的优秀教师匮乏,缺乏相应的艺术教育实践。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实行“对口”制。这种课程设置原则虽然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因为课程设置的原因,一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艺术类教师的空档,即使部分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兴趣或天赋,都不能得到及时的培养和发掘,导致学生只能凭借自己对音乐、美术的理解自行发展,使得其艺术修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高职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比较多,如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计算机等应用学科一般都是边学习边实习,结业即可进入工作岗位。在常规的学习时间内,能够用于艺术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较少。还有一点,是现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就是艺术教育思想的普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教材缺少相应的艺术类读物,使得一部分有一定艺术素质的学生不能得到正确艺术理论的指导,艺术素质长期难以得到提高。

四、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的做法

面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普遍滞后的现状,主要做法有主动引入艺术课程,注重校园的文化环境及相关设置的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艺术教育实践并一步步完善教师队伍。在高职院中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主动引入艺术课程,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将艺术类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常规课程学习中。另外艺术教育中心还承担本校大学生艺术类社团的教学和指导,特别是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培训。负责拟定全校文化艺术工作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负责学校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开展与教学课程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艺术及艺术教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切实的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艺术普及方面,使艺术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改善高职艺术教育现状的主要对策

改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现状的方法很多,其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主要的对策之一。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引进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才能从院校教育体系内部搭建起相对完整的艺术教育平台,才能对在校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从而改变艺术教育滞后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除此之外,加强艺术教育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实践,科学的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艺术领域内各类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的养成上形成更加完善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的加强,使学生在更广阔领域内对各类知识、技能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艺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会由内而外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良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建设性的话题,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和尝试,其模式和实践手段还要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摸索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周冠: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对非艺术专业学生[j],黑龙江科技信息,(11)

[2].彭轶、钟朝玲:对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思考[j],美术大观,(9)

[3].马华伟:浅析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0(9)

[4].张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业时空,(9)

[5].张书梅: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模式初探[n],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

篇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自然成为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关键点。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模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章从分析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着手,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国贸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 实践教学模式 “双师型”教师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适应WTO规则的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外向型企业对于具有较强外贸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向上为了迎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正在逐步改变以往那种“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始走向“以理论引导为基础,以突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整个国际贸易教学体系中,教师应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课堂实践教学为导向,同时结合企业实习实训,达到“教、学、用”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与实践环节双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基本都涵盖了以下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英语、报检实务、国际贸易地理等。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理论知识偏多的课程,而报关、报检、单证和商务英语则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所有这些课程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才能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实际运用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学好理论课程,二年级和三年级时再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然而,高职院校本身人学门槛低、学生理论基础差,再加上职校教育“轻理论”的传统,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薄弱,对于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和一些基本概念都不甚清楚。另一方面,尽管职校一直强调“重实践”,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学生进行的实践教学实质上也只是通过一些课堂案例教学和教师经验传授等“理论上”的实践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进人企业、接触到实际的一线操作。

(二)实践场景模拟教学条件有瓶颈

国际贸易是一项操作性要求很强的工作,职业分类细、专业化要求高。例如,对于外销员,他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还需要通晓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工作,从发盘洽谈到商检索赔的整个国际贸易流程,都需要用到外销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报关员,他们需要掌握国家及海关的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报关所需单证的种类、内容、缮制原则,掌握各类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规范,掌握报关流程,能顺利地完成海关通关业务等。国贸专业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上述工作的基本能力,那么要达到这些能力的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的场景。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致力于开发国际贸易实训模拟软件。然而,这些软件一是价格太高,动则几万、十几万,目前学校还不具备为每门实训课购买软件的能力;二是这些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按预定好的程序、步骤、方法进行操作。这种模拟操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实与真正的企业运作相差甚远,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意外状况的解决缺乏指导。

(三)课程开设方式和考核方式单一化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类课程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都是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板书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和做习题为辅。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地采用“填鸭式”,甚至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全程讲授,而学生没有发挥其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国际贸易课程仍然采用单一的作和考试方法来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显然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仅仅依靠书面的考核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内容实践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要突出特色就要从加强教学实践内容开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课程章节配套练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本技能。第二,专业技能训练。通过以业务过程为导向的模拟实训,即设立实训周,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企业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外贸单证、报关、报检相关的课程中,涉及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填写,使学生得到实践。第三,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考试。第四,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鼓励或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二)师资力量实践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型教师团队的关键是切实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职校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多种方式:

1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模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且将两者分割开的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所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方法。

2.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选送教师到不同企业的相应岗位顶岗实习,让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考评员等考试。

4.加强对教师的技术技能培训,组建报关员、跟单员、外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教学团队。

5.鼓励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紧跟社会生产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改造。因此,它是“双师型”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的场所,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双师素质”。

(三)校企合作实践体系的构建

建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下一步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

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把教室搬到企业,模拟企业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

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

四、国际贸易专业新型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

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命题时,除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外,应注重专业技术的应用、专业能力的考核,题型根据课程特点进行设置。考试题库应随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更新。

(二)丰富考核形式

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深人、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t)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口试;(4)网上考试;(5)案例分析;(6)专题报告或调研报告;(7)课程小论文;(8)小组讨论;(9)操作考试。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测试取向。闭卷考试侧重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开卷考试侧重理解、运用、总结知识等综合能力的考评;案例考核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职业能力、岗位素质要求和考核评价体系引人到实践教学中。

(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以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为改革方向,探索科学、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笔试、口试、面试、技能测试、应用专题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做到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试相结合。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方案的设计,职业教育能够真正为社会、企业培养出一批批实践动手能力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优秀高职学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篇4: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引言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和不断更新,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国大多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液比较注重,很难达到开展音乐教学课程的目的,对于学生气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作用也不甚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讨全新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和策略,对改善教学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的开展作用和意义研究较为深入,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和对院校社会形象的改善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可能能够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对于个人修养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研究显示,[1]音乐素养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还可改善大脑思维的灵敏性和发散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促使其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对学校的社会形象改善作用显著。作为向社会输送高技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基本平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而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还可提升其社会形象及影响力,进而达到改善学生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有教学方法不明确、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第一,教学方法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明确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采用既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院校特色。大多高职院校均存在此类问题,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的研究尚浅,缺乏深入的、系统化的认知。另外,不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任务和目标并不能照抄照搬,从而导致教学方法不够明确,且教学模式陈旧,难以真正满意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第二,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思想陈旧是另一项比较常见的问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以及学生而言,均不够重视非本专业意外的课程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均认为音乐教学与其应当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无明显关联,而学好音乐课程对于自身专业成绩的提升并无明显影响,甚至会浪费自身专业学习的时间。[2]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均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知,陈旧的教学思想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疑是一项重大的阻碍,亟待解决。第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成效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高职院校音乐教学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的现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只是随意敷衍,甚至很难考虑到学生真正的音乐学习需求。然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也会在另一方面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正因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急需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效。以下是针对某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以飨读者。第一,引入竞赛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引入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成效。首先是开展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竞赛教学,请学生对最喜爱的教师进行评选,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其次是开展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竞赛学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护理学生良性竞争,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效,达到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引入音乐欣赏模式。将音乐欣赏模式引入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音乐美感,对节奏以及旋律的控制和感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如在欣赏《感恩的心》乐曲的同时可以配上感恩父母、感恩爱人、感恩世界等主题的图片;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可以配上抗洪救灾、地震等相关视频,使学生在欣赏旋律的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内涵,可显著提升其精神境界。第三,突出特长培养。突出特长培养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中具体的实施策略为:其一,根据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基础进行分层级指导,对于学习兴趣浓厚、音乐基础较强的学生可教授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否则给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其二,建立完善的特长培养教学模式制度,首先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和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实施突出特长培养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和院校的积极意义才能明确对当前音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挖掘的重要性,也才能主动地对音乐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更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此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蕾.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13):169-169.

[2]刘昱.高职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艺术教育,2015(6):183-183.

篇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进一步挖掘与优化,构建出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的院、系、班三级实践体系,对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模式;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已近十年。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在全球创业观察活动中,中国的TEA指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是最低的。[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创业教育是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比较漫长。虽然清华大学早在就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创业教育在当时还处于大多数高校的视域盲区。直至204月,由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才正式在我国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试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这些试点高校从设立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推动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创业生态系统、师资力量建设、创业课程开发、课外创业实践、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经验和教训难以纵深传播,效果均不够理想。

2.高职院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阵地,然而其发展也并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二是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由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工商税务执照,开业。[3]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具有借鉴意义却难以普及推广。

综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上通常要经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设计、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发展阶段;并且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师资力量薄弱等若干问题。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存性创业成为主流,专业型创业比例偏低。即使有部分涉及网络技术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从事门槛低或是无门槛的创业项目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严重背离,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似乎形成了矛盾,没有真正渗透发展。

二、构建三级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尽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了帮助,但没有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有别于本科院校,具有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创业教育普适性背景下,应该从素质教育出发,对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作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4]

烟台职业学院经过近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借鉴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弥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各系创办专业实体公司、建立创业班的顺利进行,校、系、班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步建立。如图所示:

创业教育的“创”就是开始做,要在“做”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学习的经历,还要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主动性学习过程。与研究性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是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其本质特征是“能力本位”,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需要突出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由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突出学生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5]有鉴于此,在条件适合的专业,成立试点创业班,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2.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慎重选择学生将来创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6]在此前提下,各系依托所设专业,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教师为主导、根据各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设计模拟化创业项目让学生成为经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任务、定产量、定成本、定奖罚、参与成本核算、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全过程,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并营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学生实体公司

,学院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设有创业区、培训区、多功能办公管理区及金融、法律、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容纳了商贸、文体、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公益服务五大类型33个经营实体;通过创业指导中心和项目所在系进行二级管理,对入驻学生提供“创业前咨询”、“创业中扶持”、“创业后服务”,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院、系、班三个层面的创业实践体现出三级进阶的特点,即从各班挑选出优秀学生进入系创业实践营,并最终推选自主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逐级得到提升。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性、技术性优势。目前,入驻企业100%盈利,10%实现月盈利3000元左右,有的已成功孵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缺乏成熟可行的创业实践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最短木块”。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来,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的创业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1):165.

[2]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3]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4]夏晓军,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3.

[5]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65.

[6]温泉.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定位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4):67.

篇6: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努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知理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被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和重视。高职院校如能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入认知理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便有望全面改善音乐教学现状,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1认知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1.1认知理论的内涵。认知理论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科理论,它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1]。若将认知理论应用于学习心理研究,就涉及学生的个体认知结构、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等方面。认知理论不仅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还重视外界影响,着力提升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进而促使个体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更加成熟。1.2认知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1]。在教育实践中,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体现认知理论的功能。按照认知理论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认知科学揭示了人脑的运作原理,包括人脑接受新信息的原理,这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篇7: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2.1音乐教学发展落后于其他学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大学音乐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大学音乐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不可否认,与其他学科相比,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仍有较大距离,落后于高校的整体发展速度,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升。2.2音乐教学过程的盲目性。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缺乏科学的逻辑起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完整,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学过程的盲目性甚至导致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中逐渐边缘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2.3音乐教学不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生的专业、性别、年龄等会影响其在音乐实践中的表现。总体而言,男生的音乐素养比女生略低,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养比高年级学生略高,理工科学生的音乐素养稍逊于艺术类或文史哲类学生。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2]。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篇8: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学起步较晚,目前正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大学阶段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新思维能力。

3.1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教材

教材选择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音乐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音乐课程重视不足,使用的音乐教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材多由音乐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选取或编写,有的则直接套用其他学校音乐专业的教材。这就导致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需求。认知理论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因此,高校若要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基础,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学习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系统性、全面性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艺术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内容要考虑结构的系统性、内容的专业性、作品的难易度等因素,以系统、科学的教材,引导学生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3]。

3.2转变音乐教育理念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音乐教育更富形象性、感染力和愉悦性,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创作背景、表现形式、发展历程都与社会学科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若仍旧坚持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忽视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将会阻碍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认知理论主张教育引导者根据客观世界的改变及时革新教育观念[1],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及时转变音乐教育理念。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3.2.1明确音乐教学的育人目的。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形象思维,愉悦他们的身心,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音乐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2.2革新音乐教育的目标。大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品位,使其在音乐学习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并在音乐训练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进而促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发展[4]。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当着眼于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而非局限于音乐技能的掌握。3.2.3将音乐教学视为一种情感教育。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表现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3发挥音乐社团的作用

音乐社团以学生共同的音乐爱好、特长和兴趣为基础,是学生进行校园音乐实践的重要载体。高校音乐社团对完善大学生人格、满足大学生多元化音乐需求、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社团的作用,使音乐艺术得到拓展和延伸,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调查显示,仅有30%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现有音乐社团十分丰富,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高校音乐社团缺乏多样性[5]。然而音乐社团建设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过程,将其与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社团管理的制度性和规范性。认知理论主张重视外界因素对主体积极性的影响[1],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社团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高校文化建设主要力量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音乐社团逐渐成为大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实践载体。音乐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3.3.1自主性原则。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欣赏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作或鉴赏音乐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过程中。3.3.2开放性原则。在音乐社团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秉持开放性原则,不局限于固定的音乐领域。要贴近当前大学生喜欢的各种音乐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hip-hop、乡村音乐、轻音乐、爵士乐等,以便满足不同年龄、专业、性格的大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促使大学生在音乐社团活动中自觉展现自身的音乐才能,并在各种类型的音乐欣赏和创作中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3.3.3趣味性原则。高职院校还应当关注音乐社团活动的趣味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音乐社团活动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并鼓励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社团走出校园,与社区、企业、乡镇等艺术团体合作,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教师也应多参与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6]。此外,高校还应以社团为载体,开办各种各样的音乐兴趣学习班,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社团是学生音乐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丰富音乐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社团形式多种多样,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音乐课堂学习效果,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加强音乐教学与音乐社团的联系,并大力发展音乐社团,重视其在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7]。

3.4设置开放性音乐教学体系

认知理论提倡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完善主体的认知结构[1]。因此,若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应当设置开放性音乐教学体系,加强音乐教育与计算机音乐、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的联系,改变以往只关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育理念,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涉及广泛的开放性、系统性工程[8]。3.4.1音乐教学方法要具有开放性。教学方法开放即音乐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关注课内外互补,实行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应定位于个人音乐信息交流和多渠道音乐学习,切实体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还应当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工具、音乐教学软件等,为学生营造丰富的音乐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增强音乐教学的时代性。3.4.2音乐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是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职院校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大学音乐教学大纲,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例如,运用网络和计算机创作歌曲,了解相关的音乐创作背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以网络为基础,丰富音乐教学容量,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3.4.3音乐教学考核评价要具有开放性。[9]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高校音乐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僵化,且评价制度不健全,无法准确检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更不能及时接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问题反馈,导致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10]。因此,若要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就必须丰富音乐教学考核方式,增强考核评价的规范性、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平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进度,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并通过交谈、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调整音乐教学计划。此外,还应当完善音乐教学的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以评价推动音乐教学的顺利发展。

4结语

音乐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到的音乐信息日益多元化,对大学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认知理论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客观世界的改变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入认知理论,能够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9:高职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高职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插花艺术课程是目前许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一门重要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三)男女生对插花课程的兴趣不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表明80%的女生对插花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在所调查的同等数量的男生中却只有20%左右表示很感兴趣。因此,由性别不同导致对特定课程两种悬殊的学习兴趣比例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师资不足,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只有竞争才会产生进步,由于插花师资的严重不足,有些高校只能勉强完成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国家教育部应重视这部分的培训,目前全国性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十分流行,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农林学科专业的教学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多途径加强插花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其他问题

该课程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特别是针对高职的同学,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插花课程需要一定的教学硬件进行支持,如专门的插花教师、丰富的插花工具与材料等等。另外,学校插花课程与对应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性存在一些困难。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针对园林园艺等专业的插花艺术课程,但是很多地方的劳动管理部门却尚未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认证与考核工作的条件。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想取得有效的技能证书,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修后能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对接性政策。

篇10: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模式探讨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动漫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由于专业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欠缺,专业建设各项要求还不完善,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培养,不适应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文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新概念,对于研究和指导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动漫教育工作室教学

我国最早的动漫教育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初,苏州美院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动画班。随着动漫市场的扩大,带来的是大量动漫人才的需求,各类动画教学研究机构数量大幅增长。20世纪末,为了适应市场对动漫专业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纷纷开设了动漫专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漫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到了46.6万人。

一、我国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动漫专业教育与行业脱轨

高职院校动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行业所需的高技能型设计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动漫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无法使用岗位的要求,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能力。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满足书本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主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致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违背了动漫专业教学的规律,变成了单纯的理论教学,遏制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3)动漫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教师都是计算机、美术或其他艺术类教师转型而成的,计算机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但是美术、艺术功底薄;美术教师虽具有一定的美术、艺术底蕴,但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了解甚少。另外,大多数教师缺乏从事动漫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缺乏参与企业互动。

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与动行业合作不紧密、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等。作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除了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还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动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建立“工作室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动漫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平台,把动漫企业的设计任务引入到工作室来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策划与设计,带领工作室学生承担企业相关的.设计任务和项目。工作室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结合一起,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设计和创业能力得到培养,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这无疑是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室式”教学模式

(一)构建动漫专业“工作室式”教学

模式具体实施

1.“工作室式”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进入工作室实践学习的学生结构要根据课程要求改变而改变。根据年纪授课内容不同安排不同性质的工作室对学生进行教学安排:一年级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专业知识基础性学习,指引以后学习的方向;二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动漫制作工作室,以项目实战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意创新、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提升能力培养,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熟悉整个动漫短片的创作设计流程。学生在工作室不但能够掌握专业所需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室式”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1.工作室的功能

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等优势,针对专业要求和企业生产项目,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指导个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教学单位,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动漫专业设计高技能人才。

2.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学团队具体负责的相对自主的管理方式。负责人主要负责日常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工作和总体规划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工作。在负责人带领下不但要出色完成教学、科研、校企相关的任务,而且要对有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以及项目的统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3.工作室的教学组织

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讲,工作室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之间的关系已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得师生之间能够顺利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侧重培养技能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理论课程系统着重讲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并设置具有实践应用、模拟仿真、实战项目开发性质的课程,把工作室的项目工作任务贯穿到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在实训课中,学生可根据行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讨论、设计与制作等。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方案讨论法、现场教学法、模拟仿真法和项目实战法等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选择与行业合作的零距离的实践方式。

参考文献

【1】雷宇.关于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2】王翼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的实践模式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