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于多元视野的民族音乐艺术简析论文(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快雪时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对于多元视野的民族音乐艺术简析论文
对于多元视野的民族音乐艺术简析论文
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对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引起工作者的关心和注意,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以及教学方式都应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当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专心于民族音乐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音乐家,民族音乐可谓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基础,是音乐发展道路上的起点,随着民族音乐文化一代代的传承,陈旧落后的文化被逐渐淘汰,传承到现在的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来,充分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在全球音乐文化大交流的前提下,东西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各民族音乐家采取不同的.途径来吸收和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建立和完善民族音乐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标准来对民族音乐教学的方案、效果以及教学影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评价。对于民族音乐的评估标准、措施和方式等环节,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将教学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结合。音乐的教学不应盲目的体现教学课时的数量,还应当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其教学的质量。
二是要对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在学习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时首先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只有通透民族文化才能更深入的体会到音乐文化所要表达的含义和精神。
三是要将民族音乐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创新。在民族音乐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合理的进行创新,使得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四是要将音乐技能与审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会分析和鉴赏音乐,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放自由的音乐教育理念
开放自由的音乐教育理念之后,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与世界进行接轨,学习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目前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封闭的教育模式只会拖后音乐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不能得到本质的进步。第三,立足于民族音乐的重要起点。强大的教师资源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关键。我国正处于传统音乐发展的危机时期,因此各高校应当认识到其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应当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对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完善音乐教学体系。第四,利用多种媒体对民族音乐进行宣传,将民族音乐更加的大众化与普及化。第五,传统教育为主,西方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吸收功能,吸取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观念,积极创新。
三、结语
随着世界民族文化的竞争和交流不断加强,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是立足于世界范围内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积极发展民族文化并不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排斥,而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者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篇2:浅谈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艺术论文
浅谈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艺术论文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已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主流,传统民族音乐原有的地位已被动摇,甚至离人民社会生活也越来越远。本文针对“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范倒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女子十二乐坊;流行音乐;民族音乐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概况
(一)民族音乐产生
我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二)民族音乐发展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传统民族音乐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历经坎坷,至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乐曲继续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不仅有民族乐队演奏的传统风格,而且还拥有了跟流行音乐还有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的现代作品,许多新的民族音乐作品已经在创作水平上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
(三)民族音乐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又兴起了当代流行音乐,由此构成了差异明显的几个音乐体系并存的我国音乐文化新格局。这几大体系中,流行音乐体系占了绝对优势,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他们对刘德华、周杰伦等流行歌手了解颇多,崇拜有加,甚至于对他们的个人档案也能倒背如流,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国乐大师刘天华,京剧大师梅兰芳。这种现象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中产生热潮的缘由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让大众觉得贴近自己的生活
流行音乐结构短小,手法、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加上动作手势,自由不羁,亲切自然,所以大众起听起来,都易于接受,也因此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传唱和欣赏,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媒体的影响
当今的社会音乐环境、主流音乐媒体提供给学生的都是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等众多选秀节目可异彩分呈、人才济济,它们更为拥有唱歌梦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这些节目中,包括登台演唱表演的小朋友,他们演唱的歌曲多是流行歌曲。在大众传媒时代,报纸刊载了抢眼的头版,大多数都是在写当代当红明星,而这些明星基本上都是唱流行音乐的或影视明星。同时流行音乐还在不断的利用电视媒体通过区域性或全球直播将音乐变成“音乐事件”,靠的是磁带、唱片、演出、广播来宣传和推广。
三、“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范例分析
“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6月,是一支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的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这支独特的乐队是由13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其中一人为二胡替补队员)年轻靓丽的女孩组成的中华民族音乐团体,她们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挑选出来的,她们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个个六七岁就开始练习乐器,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均在历届器乐比赛中拿过大奖。她们的经纪公司是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京”先生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创建人。“女子十二乐坊”在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华民族乐器。
(一)演奏形式
1.舞台表演独特、新奇
首先站位方面:古典民族乐队站位在,面前是扬琴,扬琴后面是古筝,古筝后面是吹管乐,吹管乐后面是打击乐,基本统一的。而“女子十二乐坊”是按照不同的作品,站位也随着改变。如作品“追逐”的站位是,最前面的是竹笛,竹笛后面是二胡,二胡后面是琵琶。琵琶左手边是古筝,右手边是扬琴。作品“自由”的站位是前面是琵琶,琵琶后面是古筝和扬琴还由竹笛。
站姿方面:全体演员以潇洒的站姿演奏着古老的民族乐器,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族音乐演奏,而且不时随着乐曲的节奏舞动身体,颇有现代摇滚乐队的风格,整个舞台将民乐的宁静演绎的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使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星碟公司总经理王晓京对这一舞台效果大胆的称之为“视觉民乐”
2.服装设计时尚
“女子十二乐坊”的服装在设计上突出了东方的古典元素,穿着简约、时尚,颜色统一。黑色、白色、红色、银色是乐坊乐手服饰的基本色调,简洁明快,在服装的款式上则更多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女士旗袍、礼服,或是前卫现代的露脐劲装,统一的性感着装融合了符合当代社会审美习惯的视觉化元素,拉近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距离。既有东方宫廷的韵味,又有西方的前卫时尚,要么是清一色的黑色长襟,要么是绚烂的十二袭大红外衣或白色轻纱,时尚装扮耀眼夺目。
(二)内容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是民族音乐,但她们的演奏中又能听到了拉丁、爵士、摇滚、HIP~HOP等众多流行音乐的节奏和元素,将中国的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融进现代、时尚的元素从而扩大其欣赏群体,使之具备进军国际主流音乐市场的能力。
“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中,唢呐变得不再喧嚣,笙管变得不再呜咽,弓弦变得灵动而时尚,弹拨变得流行而独特,西洋的流行音乐元素与我国民族音乐韵律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民族音乐表现方式,让我们能够坐下来仔细地品味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
如《五拍》一开始就是一段用架子鼓敲打出来具有摇摆和强烈刺激,四四拍的摇滚乐节奏,在古筝的动力型节奏的引导下,二胡跳跃的旋律把人们带入节奏的时代。《五拍》是一种富有动感的节拍,加上带有变化音的华丽旋律,使人们感觉既熟悉亲切,又富有现代气息。吉他的独奏和贝司的扣打更将“新民乐”气质展露出来:在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追求变化。
(三)风格定位
“女子十二乐坊”的风格很明确,就是强调差异化竞争,打造流行的“视觉民族音乐”。
1.她们把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拉丁、爵士、摇滚、NIP-HOP等众多世界流行元素的节奏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
2.从演员形象到表演形式都要求具有视觉美感,演出形式采用富有激情的站立式演奏,充满动感,洋溢着青春激情,再加上穿着时尚的演出服,结合充满现代气息的舞美效果,时尚的服饰,这一切都构成了特有的风格。
总之,用中华民族乐器,融合了众多流行音乐的节奏,使她们的演奏既有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又有古典民族音乐的美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突破。同时,“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对于民族音乐的前景和未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它的出现为世界音乐之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在国际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篇3: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分析论文
在不断的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高校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并汲取其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现代音乐文化中,实现了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
一、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1.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文化是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而音乐教育则是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关键因素,会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二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特色,因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为了确保这些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得到完整的传承,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也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不仅是为了确保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有效的传承,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音乐文化的本质来看,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手段,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冲击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高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国的历史特点及民族特色,使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我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多元化教育,凸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的精神文明财富之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2.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传承特点
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行动方式、观念、精神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音乐文化传统体现出来,音乐教育中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对教育观念、手段等方面的形成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音乐思想与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种类的音乐文化,并树立以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核心的教育[1]。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务必要重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将其渗透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对我国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进行分类。民族文化的发展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改革开放的施行,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势必会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价值观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若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强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以便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来看,音乐文化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时期文化思想、理念的冲击,不断积累、更新、变化而成的。而在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的选择十分重要[2]。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种高科技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多元音乐教育模式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效率及效果,还能集各民族音乐文化之所长,使其融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之中。文化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最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封闭式的教学环境,固然可以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受外界音乐文化的冲击,但也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时代脱轨,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今后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开展多元音乐教育,加强多种音乐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才能使彼此在不断的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积蓄足够的力量。
2.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途径
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已经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当中,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们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相较于高校正规的音乐教育方式而言,这种非正规的音乐教育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千百年来传承的经验来看,这种非正规的教育行为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开展多元音乐教育,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入手,从经验、传统以及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教授,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其他国家音乐文化中的精髓,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看来,高校多元音乐教育能够汇集各国家、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性的分析,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使学生可以同时获取多种音乐文化的优势,使学生获得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具价值。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3.多元化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从多元化的发展来看,意义重构与个性张扬是多元化发展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采用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这两方面的特点[3]。一方面,对民族音乐意义的重构,在欣赏民族音乐美的同时,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传承。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存在是多种文化不断融合的标志,因此,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民族特性的体现,在融合的过程中凸显民族个性,使其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根基。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意义是民族音乐的灵魂,如果将文化与音乐相分离,民族音乐就失去了传承下去的意义。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而多元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整合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授,在提高学生音乐文化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民族音乐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上来看,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要重视民俗文化环境感染力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方向。如此一来,才能使多元音乐教育成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流,从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三、在多元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措施
1.采取开放式的发展
全球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我国遭受了来自于外国文化的严重冲击,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在面对来自于外国音乐文化的冲击时,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正视外国音乐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并认真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有利的便融入其中加以运用,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吸收与发展中持续壮大自身的力量,既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特征,又融合了外国诸多进步的音乐文化元素,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2.采用多元化音乐教育手段
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高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理解与认可,扩大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3.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在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吸取优秀音乐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壮大与发展,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4.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比较严重。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等方面,使其逐渐与社会的发展接轨[4]。由此看来,我国若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就必须要从高校音乐教育入手,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扩大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只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真正主体并不是多元音乐教育模式,而是人,只有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民族音乐文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好的发展资源。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其音乐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只有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使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2]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S2).
[3]金奉.谁来担当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云南高校艺术专业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J].青春岁月,(04).
[4]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
篇4:感识多元视野下的中国
感识多元视野下的中国
刘遵义: 中国改革没有失败者 中国现已成为过去25年中本地区增长最快的国家,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83年开始,中国的GDP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了1.2万亿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GDP,人均GDP也已达到近千美元.当然这与美国的人均GDP相比仍非常低,但中国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不错.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较顺利地从中央集权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市场经济国家,现在私人经济已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二,而且在私人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已占到了就业人数的大部分.
作 者:王泠一 何卓旎 作者单位: 刊 名:社会观察 英文刊名:SHEHUI GUANCHA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篇5: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英语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英语教学
近几十年来,西方不少心理学家在批评传统的一成不变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不仅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紧密相关,并且人的智力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其中,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三维智力理论”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根据这一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所应具备的正确的学习策略,并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发展智力水平.
作 者:姜晖 王阿芳 刘艳侠 作者单位:姜晖,王阿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刘艳侠(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刊 名: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1(6)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英语学习 多元智力 策略篇6:多元文化视野中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初探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初探
90后大学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群体,文化多元与社会转型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结合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和其失范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提供依据.
作 者:陈丽 CHEN Li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江苏,宿迁,223800 刊 名:长沙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3(4)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多元文化 90后大学生 生活方式篇7: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体育教学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在整个体育教学的板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性评价,指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建立学生档案、课堂观察、访谈等,并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了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
作 者:陶占泉 TAO Zhan-qua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8(3) 分类号:G807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体育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篇8:论后现代技术视野下数码画的技术的艺术论文
论后现代技术视野下数码画的技术的艺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画种界定后现代性技术数码画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在技术后现代性的视野下把数码画的技术分为两个层次,即艺术家自身的技艺和机器的技术系统,由于数码画迥异于传统绘画的机械性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与数码画相关的机器的技术系统,并对数码画的技术类型进行了限定。
就本体而言,任何一个画种都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所谓数码画艺术就是一门借助于数码技术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然而与数码画相关的技术到底有哪些,传统绘画的技术、机械复制的动画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关系如何?目前理论界尚没有做出明确和系统的回答,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什么是数码画以及数码画所涵盖的艺术类型究竟有哪些。本文重点从后现代性技术视野下对数码画的技术展开阐述。
一、后现代性技术与数码画的技术限定
界定数码画首先要对数码画艺术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界定,这一技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前现代技术,机械复制的现代技术,我们把它定位在后现代性技术。在西方的艺术史长河中,技术因素是直到现代社会才充分重视起来的。
在现代之前,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艺术相关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一直比较低,所以在思想家的眼中艺术的本质更多地是和历史、理念、精神、信仰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人类进人现代社会以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品从制作、传播到接受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能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关于此,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理论尤其值得重视,哈佛大学的学者林赛・沃特斯这样概括本雅明的理论:“艺术作品中没有一个突然出现并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艺术创造者;相反,那儿却有一个机器,它与人一起创造了如电影和摇滚乐等一些思想高超的人宁愿其流产的艺术形式。这其中,隐含的话语是有一种技术(那是代表机器的技术)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中的技术自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人的“肉体”为基础的“技艺”,即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技能二是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系统”,前者是主体所具备的技能技巧,后者是指人类社会发明的机器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扩张自己的技能技巧,它是独立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技术体系。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被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进步)。或者说被“科学化”的技艺构成了数码画的技术系统。应该说,数码画技术的这两种含义是统一的,因为技术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人类自身技艺的延续和拓展,就像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是人的延伸,人是技术的主人。因此在技术现代性的背景下,数码画的技术已非传统绘画的“肉体技艺”,而是包含了“机器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系统以及后现代的数字仿真技术系统,本文论述的重点不是前现代的“肉体技艺”,也不是现代的机械复制技术而是与数码画相关后现代的计算机的技术,它涉及到数码画的创作、传播与接受环节。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数码画的制作(生产)技术,包括类传统绘画技术(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三维技术、动画技术等二是数码画的传播技术(网络等技术);三是数码画的接受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
生产数码画的技术,数码画技术的核心是其创作(制作、生产)技术,即数码画的创作者在创作数码画时使用的技术,它能够直接造成数码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及类型。它实际上包含了接受环节与大众互动的技术以及在创作环节与其他画家或大众互动的技术,在创作数码画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到数码画的传播环节与接受环节对数码画创作技术上的限制。
1.非真实渲染静态作品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和挑战。在视觉艺术领域数字艺术迅速成长和壮大,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数字艺术以崭新的理念和多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它的迷人魅力,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数字图形图像的研究和表现领域还存在着一种以模拟传统绘画风格为目标的技术和艺术,它在满足艺术应用领域需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留恋之情。对传统绘画的数字仿真,专业名称叫“非真实渲染”,又叫“非照片真实感绘制”,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传统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非真实渲染以模拟传统绘画效果作为自己的目标,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想将它与传统艺术进行比较,非真实渲染和传统手绘都是在二维平面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特征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而且,非真实渲染就是把模拟传统手绘的效果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非真实渲染技术所孜孜以求的。
2.基于三维建模的模拟绘画技术
传统绘画中由于透视规律的发现大师们创作出了在二维平面中描绘深度空间的杰出作品,数码画中的三维技术则虚拟性的统摄下创造了类似雕塑圆雕的全方位的空间效果,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数码画,这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表现的空间,三维技术是数码画的一项主要专业技术,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后再导入绘画软件,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实现模拟绘画的效果,或者在三维软件建模后直接渲染出绘画效果,目前在创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渲染出国画等画种的效果,至于渲染的其他更多更好的绘画效果有待于软件师和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3.计算机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是指使画面由单纯的静止状态流动起来的的技术,包括二维、三维技术,一般来说,按电脑软件在动画制作中的分类,电脑动画有电脑辅助动画和造型动画两种。电脑辅助动画属于二维动画,造型动画属于三维动画。电脑动画的产生大致有这样几个程序:(1)关键帧(原画)的产生;(2)中间画的生成;(3)分层制作合成;(4)着色;(5)预演。传统的数字动画就是静图的连续播放,而新的动画技术允许通过各种特殊的插值技术产生动画系列,Flash动画甚至允许用户互动,动画给数码画带来了新的有别于传统绘画的面貌,数码画不仅需要动,而且动的技术是数码画的核心技术之一。
4.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画的素材可以包括数码化的传统绘画,也可以包括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绘制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和重新布局。一般意义上,照片和电视扫描片等现有图片的修改或解释称为图像处理(imageprocessing)。尽管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有所重叠,但两种领域着重于不同的操作。计算机图形学中,计算机用来生成图形;而图形处理技术用来改善图片质量、分析图像或为机器人应用识别可视图案。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经常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也频繁应用于图像处理。数码画的生成和修改(包括构图)都经常应用到这种技术。这也是数码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就是说数码画不一定是“画的”或者说“绘的”,它可以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生成处理出来的,目前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数码画制作之中。
5.基于创作的互动技术及基于创作在接受环节的互动技术
(1).媒介的发展导致了媒介的革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伴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采用新的表现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类的视觉感官,挖掘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社会最大的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对信息的接受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所以艺术创作主体、客体与创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对象既可以是欣赏者,又可以直接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这就需要在创作环节互动技术的支撑,艺术家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创作上进行互动,艺术家必须预先考虑到艺术品在欣赏的时候与观众的互动而在创作时就把这种互动技术包含在数码画的作品之中。艺术对象与创作客体之间不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关系。互动比之前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深化了艺术创作对象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客体愈加智能化、人性化,它越来越渴望扮演人类的角色,从而与创作对象以及接收对象之间建构了一种人际关系。
(2).传播数码画的技术,任何数码画作品都还原成相应的艺术信息,最终是数码性,二元性,是0和1的组合,那么数码画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可以被还原成信息传播过程。所以,传媒技术对数码画这一艺术范式的形成具有革命的作用,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机械媒介将艺术的存在普及并强加在人们头上,因此越来越有必要研究传播对社会的功能和影响。
(3).接受数码画的技术,即数码画传播终端的技术。这种技术决定人们接受时的状态。比如同样是接受小说的内容,维多利亚时期的贵族是流行听仆人把小说的内容念出来,他们接受的是人的声音信息;现代社会读者习惯于捧着书阅读,他们接受的是文字的信息;当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读者可以通过广播听小说联播,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此时他接受的是电子声频的信息。不同的技术导致了人们完全不同的接受状态,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数码画可以通过流媒体技术、手机、电脑显示屏、电视接收机等媒体与观众交流互动。我们也可以把这三种技术看成是广义上的传媒技术,因为任何一种传媒技术都能涵盖艺术的制作、传播和接受的过程。
二、数码画技术界定的意义
数码画的技术类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类型会不断地加入这一体系,本文在国内首次提出数码画的技术类别说,希望能够推进数码画作为一个画种不断成熟,与其说是一种想法,不如上升到一个创作思想改变的高度,假以时日,我相信数码画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数码画”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一种对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上的革命,高新科技对艺术的深度介人,传统绘画的形式和画种的界定不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格调和审美标准,这就无形地驱使我们必须进行艺术观念和形式的嫁接,顺应时代拓展当代的主流绘画形式,数码画顺应这种潮流应运而生。数码画的技术界定界定有助于把数码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从而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数码画得到了充足地发展才能给数码艺术的其它艺术提供更多的养分。
篇9: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论文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音乐知识,去欣赏音乐的美,感悟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第六册中《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欢快的音乐,并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教师给学生展示出一些美丽的山水风景,带学生到山上去玩。学生首先会被动人的视频吸引,陶醉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美的场景,接着产生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会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和学习新歌。歌曲中:“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等生动的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会“沉醉不知归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欣赏到了音乐的美,看到了音乐的旋律和韵味。
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审美思维
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感悟美。每一个学生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沟通中会更加深刻地感悟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第八册中的《我们多么幸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去根据歌词讨论。通过第一段的讨论,学生会畅谈幸福的往事,勾起学生很多美好的回忆,感受到在祖国怀抱中愉快学习的幸福感;第二段学生会发现角度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在教师培育下学生学习成长的欢乐,从而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谈到第三段学生的心情会非常愉快,心里美滋滋地,他们会明白自己是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是幸福的一代,自己应该去努力,不辜负长辈的期望。在音乐的感染中,学生会在一种愉快的情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眼界,张开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幸福”是一个很好的字眼,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和一些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学生们通过讨论,就会把“幸福”和一些“美好”的事物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理解。在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审美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和展开,促进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实现了学生学生人格审美的完善。
三、变化表达形式,触发学生多重感官
音乐主要是靠学生的听来欣赏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听是完全不够的。教师需要启动学生多方面感官,让学生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欣赏到的音乐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学习了第七册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对于音乐的理解。学生的欣赏需要从歌曲的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方面去思考。有的学生用诗歌、舞蹈、绘画、小组演唱、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了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擅长写作的学生用诗歌诠释了音乐的美,擅长绘画的学生用图画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了音乐的魅力。音乐知识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音乐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快乐地成长。
四、问题带动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思考起来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播放音乐,旋律的起伏跌宕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应该从一个什么方向去欣赏音乐。例如在学习第五册中的《只怕不抵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一下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你能从歌曲中获得什么信息?有了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就知道了该思考什么,就会进行积极地探究。通过思考学生会发现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自然也会掌握应该满含深情地去演唱歌曲。学生思考起来后,对于美的感悟会更加直接和深刻,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只有学生的大脑经历了头脑风暴后,学生才会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审美。学生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操会变得更加高尚,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音乐教师要变化教学方法,用教师的诚心、爱心、耐心将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架起一座座美的桥梁,为学生的人生增添几分色彩。
篇10:多元识读视野下小学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多元识读视野下小学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解红娟
【摘要】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以及主体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篇11:多元识读视野下小学习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习作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而,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阻碍了习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作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而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以及主体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扩展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空间。
传统识读只是对民族语言做一个书面、正式且标准的写作以及阅读。比如,在二十世纪前期,人们通常将识读理解为学校的学习任务,学会一些读写方面的技能。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掌握的基本技能已然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关注语言的多样化,因而也就给识读赋予了新的特征:首先是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识读不应当只是理解为写作以及阅读方面的技能;其次是情境性,主要是情境运用后产生了意义,任何一种具有意义的写作以及阅读都赋予了社会情境性;最后是主体性,需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多元识读方面的素养。
1.分析教材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练习,所以相关习作教材都是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开展,在内容方面显出较强趣味性,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灵活性,在实际操作方面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开始习作教学。
小学阶段习作教材通常有一些例文,大多都是以片段形式展现,并且是同年级学生作文改写而成,因而,与各个年级段学生生活经验相符。范文通常是学生写完后印刷在作文纸上,从习作内容方面到格式方面都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比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时刻留意身边事物,并且通过书面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事物理通顺,写明白。在掌握了基本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号、冒号的学习。三年级习作教材中涵盖了八大部分的训练,其中大部分都是片段写作,且都是以图文并存方式显现,这样既减少了写作难度,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所以,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给予学生写作空间的同时思维不致于受到教材主题以及内容束缚。例如,在教材中,有一章节习作训练内容是“我的自画像”,这种练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因为练习将画和写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在画完之后,再进行自我介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通常包括教师课前准备阶段、上课、课后反思评价等。教师只有在经过设计、施行、再设计等课堂实践后,()才能够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学生由“写话”逐步向“习作”过渡,因而,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以及教材内容的情况,适应学生学习特征。比如,“我的自画像”这个章节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人物特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引导,教学过程从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切入,导语设计部分可以是一些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写作方面技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站在学生角度来说,需要拥有表达的勇气;站在教师角度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构思作文的材料内容,提高学生习作情感,从而增强习作信心,并且对学生成果做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3.教学反思
三年级习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图文方式进而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学生只有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够使得作文练习效果更为理想。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刚接触到作文部分,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比如,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有一首诗叫《咏鹅》,这首诗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首诗训练学生观察力。在孩子眼中,第一次见到的事物都非常惊奇,观察到的景象都是内心情感流露。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视觉方面、听觉方面、味觉方面、触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进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课堂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学生学习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将语文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在享受生活,而习作过程也就是一种生活感悟过程。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闫丽。为习作教学添活力的末略【J】小学教学参考。
【2】吴淑英。激情、善导,闪现习作魅力――谈小学习作教学【J】,作文敏学研究,2010(04)
篇12:全球化视野下城市发展的多元挑战-全球化、创新与城市-区域发展国际会议综述
全球化视野下城市发展的多元挑战-全球化、创新与城市-区域发展国际会议综述
摘要:导读:城市化正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其由量增到扩张等的发展模式、行政与市场等的.多元动力推进、城市间的网络化联动,以及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人口、效率等方面的挑战,应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作 者:林建永 Lin Jianyong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期 刊:上海城市管理 Journal: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 年,卷(期):2010, 19(1) 分类号: 关键词:全球化 创新 城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