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民族音乐中的艺术价值分析论文(共含15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ras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民族音乐中的艺术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
民族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本身不仅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很好地表达思想情感,时而低沉缓慢、时而慷慨激昂的民族音乐,可以将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华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元素。
【关键词】
篇2:民族音乐中的艺术价值分析论文
一、中华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民间音乐不断发展传承,流传至今的许多民族民间音乐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美也表现在许多方面,有些少数民族音乐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优美、壮美之感;有些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一种悲剧美、喜剧美等。静心听一曲蒙古族歌曲,亦如站在苍茫草原上,感受着美丽大自然的壮美,如倾听“呼麦”,有一种亲临高山之感。我国疆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由于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文化氛围不一样,音乐审美的内涵才更加丰富。二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各民族文化不同,其民族音乐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以现存的少数民族音乐为基础,不仅可以追溯考证其民族音乐历史,还可以追溯考证其民族发展史,民族音乐的考证价值是其他史料无可替代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一时期流行的音乐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如高昌乐、西凉乐、鲜卑乐、龟兹乐等,都有着明显的民族融合的痕迹,中华文明史上的优秀作品《救勒歌》,更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音乐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宫廷音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因此,通过对某民族音乐的研究,可以了解更多民族间分化、融合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音乐音乐史,可以进一步明确民族的族源关系,可以说,民族音乐可以作为历史考察的另一面镜子。三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许多少数民族的原始歌谣,反映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各民族的先民们通过歌谣表达情感,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寄托自己的愿望。元代蒙古族的宴歌《茫茫大海》,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哲学思想的歌谣,这首歌不仅劝诫人们要遵循宇宙变化规律,还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要“齐心团结紧密合作”,如果“听信谗言和相互猜忌”,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从哲学的角度表达了辨证和唯物主义宇宙观。
二、中华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元素
(一)民歌音乐中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中华民族音乐不仅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作为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许多民族音乐都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抒发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故乡土地的眷顾和留念之情,如:《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义勇军进行曲》等。尤其是上个世纪,涌现出了许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民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涌现出来的民族歌曲,充满激昂的旋律,震撼的音乐效果,饱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新祖国成立后,民族歌曲获得了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歌颂祖国新环境、新气象的歌曲,如《歌唱祖国》等,解放后,将人们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于故乡的情感,中国人有着特别的理解,在人们的心中,故乡永远是美好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给我们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在外漂泊,游子的内心也深深眷恋着故乡。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情感,许多人都喜欢通过歌曲来倾诉衷肠,如《孔雀东南飞》《嘎达梅林》《谁不说俺家乡好》《歌唱美丽的家乡》等,在展现故乡情方面,民族歌曲可以展现出独特的功效,在华夏这片领土中,“乡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思乡之情,恋乡之情,体现这一情感的歌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恬静之美。
(二)民歌音乐中的亲情、友情、爱情
家庭给人带来的温暖,在外流浪时,家是一种幸福的期盼,亲情可以给人们以心理上的慰藉。民族歌曲赞美亲情,就是用爱来感化每一个人,从小家到大家,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表现亲情方面,民族歌曲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比较广义的亲情歌颂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使人们产生共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亲情的亲切。“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友情与亲情一样,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歌颂友情的民族音乐,乐曲一般比较平稳、流畅,不像表现爱国之情那样豪迈,像《朋友》《朋友的酒》等歌曲,让我们在欣赏之余可以感受浓浓的情谊。爱情是个不朽的话题,在民族歌曲中,表现爱情主题的歌曲也非常多,这类歌曲相对欢快、乐曲悠扬,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如《康定情歌》《绣荷包》等表现青年男女间爱情的民族小调,蕴涵的美感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年轻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超慧.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象中引发的思考——当代科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承现象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06).
篇3:浅析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
浅析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
体育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手段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绝对有着其他电影形式不可比拟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
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体育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体育故事,这样的题材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内心世界,这类以真实生活改编而来的精彩故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对观众的教育与影响更加具有信服力。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壮大,我国当代体育电影已然不只是具有单纯意义上的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当代体育电影导演正在试图通过体育电影这类题材向世人展现更具艺术价值的影像作品。
在体育电影中往往以体育竞技的激烈和残酷性与体育人物的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以及高超的智慧相结合下的影像,生动地展现该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影像寓意。体育电影以电影人物在训练中顽强拼搏、振兴民族的精神力量为电影的主要内在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民族精神。体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用体育比赛的胜利改变我国在世界人民心中“东亚病夫”的恶劣形象,而往往支撑影片中的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就是强烈民族尊严与情感。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在此期间曾遭受过巨大磨难的国家,而在民族自立的过程中,我国一直为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做着不断努力。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文秘站: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首先要建立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国民上,由于历史和体质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国民被日本侵略者冠以“东亚病夫”的恶名,而体育竞技被喻为国家间较量,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体育素质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体育水平的高低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是体育弱国的意识成为我国许多体育电影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哪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电影都有着同样的希冀与愿望。由此一来,振兴体育就成为振兴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之一。
篇4: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
体育精神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论文
[关键词]电影事业 体育电影 艺术价值 多角度
[摘 要]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体育电影作为其中一个别具风格的电影题材在当代电影艺术中亦开始渐渐展露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当代体育电影也逐渐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像、大胆前卫的思想将体育的精神融入电影当中。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体育电影中所阐释的情怀与精神时刻在鞭策着当代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
一、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特性
电影,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综合体,以独特的影像语言向世人阐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学理念。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逐渐走进了大众百姓的家中,而体育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手段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绝对有着其他电影形式不可比拟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由此可见,体育电影不单单可以提供给观众刺激、生动的体育故事,其中所诠释的体育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体育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体育故事,这样的题材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内心世界,这类以真实生活改编而来的精彩故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对观众的教育与影响更加具有信服力。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壮大,我国当代体育电影已然不只是具有单纯意义上的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当代体育电影导演正在试图通过体育电影这类题材向世人展现更具艺术价值的影像作品。
在体育电影中往往以体育竞技的激烈和残酷性与体育人物的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以及高超的智慧相结合下的影像,生动地展现该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影像寓意。体育电影以电影人物在训练中顽强拼搏、振兴民族的精神力量为电影的主要内在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民族精神。体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用体育比赛的胜利改变我国在世界人民心中“东亚病夫”的恶劣形象,而往往支撑影片中的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就是强烈民族尊严与情感。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在此期间曾遭受过巨大磨难的国家,而在民族自立的过程中,我国一直为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做着不断努力。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首先要建立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国民上,由于历史和体质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国民被日本侵略者冠以“东亚病夫”的恶名,而体育竞技被喻为国家间较量,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体育素质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体育水平的高低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是体育弱国的意识成为我国许多体育电影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哪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电影都有着同样的希冀与愿望。由此一来,振兴体育就成为振兴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之一。
体育导演也多为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忧患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他们导演的体育题材的影片中,这种情感有着强烈的体现。体育类影片在描写运动员成长的同时,穿插着各式各样的遭遇与历练,从而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社会之间关系。体育电影中的`每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了奥运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宗旨,即与现代人文精神的结合,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正是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在体育电影中演员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力”与“美”,是电影潜在蕴含的个人理想、宗教精神和民族意识,正是这样纯净的、力争上游的精神一次次地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在体育电影中,身体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运动主题,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展现身体力与美的结合之后作为一种感性意象的审美存在,它所展示的侧重点是通过观众感受相对静态的形式感,不同体育活动的身体物理张力的技艺倾向形成各具个性的视觉样式和景观结构。体育电影在展现运动员身体的技术动作的同时,还特别地大胆选择和丰富切换能造成超现实的穿越式感官享受,在比赛场景中以影像的独特艺术手法使得他们的身体能轻而易举地爆发出具备联想意义的高超技术动作,电影镜头的组接效果也可以清晰地表现他们灵活的自然肢体及其行动,在赛场富有煽动性质的音乐与音响交织的情景中唤起对英雄气质的崇敬和感叹,体育电影激动人心的生命魅力在酝酿良久的身体世界里激情而和谐地生成。
三、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前景
随着当代电影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我们不难想象我国体育电影的美好发展前景,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怎样做到外部条件与内在意蕴有机高效地组接在一起就是当代体育类电影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突破传统理念模式的束缚,发掘出一个适合当代体育电影应当享有的框架结构,以新兴的理念、杰出的技术手段把我国体育电影塑造成一个富有当代特性的艺术作品。
当代优秀的体育电影融入一个关于人性思考的主题,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之下,作品通过体育人物的一系列故事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不仅仅要注重研究社会主流心理,满足这种心理,表达这种愿望。而现在的体育电影创作者仅仅把体育电影简单地理解为“励志”。“励志”纵然是体育电影的重要的主题,但绝对不是惟一的主题,好的体育电影必然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体育电影的主人公也应该通过体育竞技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和超越。
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而情感或者说情趣是贯穿其中的。好的影片,就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意识只会令这个民族停步不前,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所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炼,是一种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体,电影创新更是需要一种全方位立体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各项文化事业不断创新改革的过程当中,我国体育电影迫切需要一个创新改革的突破点,在汲取传统体育电影的优点之后,结合适应当代社会的新鲜元素,为体育电影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 语
体育电影是一种综合视听艺术体系,其核心是体育精神和艺术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精神世界的体验需求。透过电影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变迁,所以解构电影发展的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探寻艺术的社会变化折射。中国体育电影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期间,中国体育电影顽强地挺立在世界影坛上,并且用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世界电影添加了奇光异彩。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体育类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体育发展的角度抑或是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它都从侧面立体化的角度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探讨意义。
但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我国体育事业在当今世界体坛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国的体育电影应有一个真正的飞跃与创新才能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脚步相适应。不得不说的是同中国日渐成熟的体育事业相比,我国的体育电影确实相对来说有些滞后,所以振兴我国体育电影事业迫在眉睫,一个世界级的体育强国需要有震动世界影坛的体育电影来诠释我国优秀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郭怡,于浩飞.论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3).
[2] 吕磺,等.试论中国体育电影中“被看”的女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02).
[3] 章莺,金一平.电影、电视、网络化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文史,(06).
篇5: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摘要:近几年,很多音乐人开始把民族音乐融入到流行音乐中,这种曲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认可。这种结合不仅造就了音乐的新形式,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章就我国流行音乐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中国流行音乐;研究
流行音乐[1]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宋祖英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王勇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t的《将军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军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朱德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在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下载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乐上得到多种多样的发挥,完全可以把民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与民族文化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不能随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乐中的精髓,在不同音乐风格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让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恰当的发挥作用,我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够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审美性。
参考文献:
[1]谢蕴.浅谈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11):114.
[2]谢雨辰.浅析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J].北方音乐,2015,35(13):15-16.
[3]雷琼.浅谈音乐创作表演中的多元素融合现象――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民族化情节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6):73-74.
[4]郑洁娜.将流行音乐中的粤剧元素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以广东地区粤语歌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5,(4):129.
[5]汤启婧.少数民族元素在新疆原创音乐中的独特运用――以“扎巴依”系列三首为例[J].戏剧之家,2015,(8):79-81.
篇6: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讨论文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文化,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课创新模式的活动下,教师结合传统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喜爱、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希望学生热爱、学习弘扬民族优秀的音乐艺术。主要针对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初中;音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传统文化的组成内容中,民族音乐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要想发扬民族音乐,势必需要借助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一方面的力量,让未来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学生来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才能有效实现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和展现的意义分析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能带来的作用,通过明确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之中,因为人们辛勤地劳作,从而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其中民族音乐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表达形式也灵活多样,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来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从而促进整体发展。第二,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大多数是来自于生动的'民间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此,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现出来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能带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音乐中有很多经典的曲目,比如说《茉莉花》《梁祝》《二泉映月》等都是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而这些经典曲目中无论是演奏形式还是演奏内容,都有着不少的借鉴价值。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经典性,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第二,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的措施探讨
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喜爱欣赏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呢?这一章节就主要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实际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一)增强民族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音乐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一门学科中包含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因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民族音乐极具地方特色,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民族文化的渗透,以此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在讲解《云南音诗》最后一个章节《火把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查找有关火把节的风俗习惯,在课前导入环节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从而推动这一节课得到良好开展。除此之外,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兴趣带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而兴趣的激发可以选择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二)以欣赏为主,联合文化背景讲解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所能采取的措施还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民族音乐的教学还是以欣赏课为主,让学生欣赏更多形式的民族音乐,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第二,为了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而在讲解过程中,要置于与其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进行,促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
[2]高成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7(12).
篇7: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论文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论文
【摘要】当今国际环境呈现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交流和合作,多元文化是目前国际之间发展的趋势。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促进了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国外音乐文化的引进和借鉴,可以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发展和创新,同时还会提高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热情。本文就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介绍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
前言
多元文化的兴起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成为目前世界的新潮流,高校的音乐教育也逐渐引进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上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的价值
(一)情感体验价值
音乐是除了文字之外另外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人们都会用民族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当今的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不能被忽视,学校应重视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音乐教育中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了解民族音乐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得中华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文化传承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和浓缩,民族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家每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被流传下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积累,它结合了各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并且融合到了传统文化中去。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民族音乐引入到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是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而且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社会交往价值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高校的音乐教育引入民族音乐教育之后,有利于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底蕴,在民族音乐互相交流的同时,各个民族可以对彼此的音乐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彼此借鉴,互补完善,同时这也有利于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了解。在这种交流和了解之下,更加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平共处,彼此友爱,从而整个国家得到共同发展。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主次分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融入。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教学方式应该改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之后,不是一层不变的接纳,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开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墨守成规,在确保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更好的进入到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首先,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民族音乐的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的价值和要表达的情感,其次,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心思想的途径,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对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综合私自的提高。最后,民族音乐是我国的历史产物,继承并且发展是新时代人们的责任和义务。把传承民族音乐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民族音乐的继承。
(三)有效地统一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的国际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从而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多元文化要求人们全方位的考虑到如何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学生可以用综合性思维对民族音乐做出评价,建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如果民族音乐可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民族音乐就得以极大的发展,结合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与音乐教育是离不开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民族音乐得以更广阔的传播,对于外来音乐文化,在鉴赏的同时要注意民族音乐的继承。除此之外,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手段是勇于创新,因此,外来音乐就使很好的创新来源。要加强对外来音乐的鉴赏的理解能力,利用其中的某些元素让民族音乐得到创新,从而使民族音乐有新的文化内涵,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新的文化支撑。
(五)构建多元化音乐课程体系
在音乐教育教学时,要确保民族音乐的教课有足够的课时,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外来音乐的课程教学,做到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安排不同的音乐教学课程,根据学生所要具备的音乐能力,安排音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而培养音乐专业知识能力强、音乐应用能力强的人才。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培训,使学生构建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结构。在开设的课程中,要加入外来音乐、戏曲、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授课内容,将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体系建立到音乐教育中。
三、总结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应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到传承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创新高校音乐教育,还能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勒茅珠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J],音乐大观,,(07):16.
[2]胡世红,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9):120-121.
[3]蔡思颖,客家音乐在赣州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J].科教新报(教育研),,(39):130-131.
[4]来晶,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10-11.
篇8: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论文
近年来,流行音乐,尤其是爱情歌曲充耳可闻。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二、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实践中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前不久我们李埝乡文化站搞了一个乡土文艺演唱会,在全县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学校特地请来其中的几个主要演员给同学们做讲座,并且当场表演了极具民族气息的几个节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
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另外,还组织部分班级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
篇9: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分析论文
在不断的发展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高校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并汲取其中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现代音乐文化中,实现了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
一、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1.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文化是音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而音乐教育则是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关键因素,会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二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特色,因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为了确保这些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得到完整的传承,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也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不仅是为了确保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有效的传承,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音乐文化的本质来看,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手段,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冲击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高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国的历史特点及民族特色,使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我国民族的音乐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多元化教育,凸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的精神文明财富之一,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2.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传承特点
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行动方式、观念、精神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音乐文化传统体现出来,音乐教育中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对教育观念、手段等方面的形成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音乐思想与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种类的音乐文化,并树立以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核心的教育[1]。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务必要重视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将其渗透到高校的音乐教育当中,对我国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进行分类。民族文化的发展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改革开放的施行,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势必会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价值观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若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强化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以便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来看,音乐文化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时期文化思想、理念的冲击,不断积累、更新、变化而成的。而在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的选择十分重要[2]。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种高科技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多元音乐教育模式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效率及效果,还能集各民族音乐文化之所长,使其融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之中。文化的发展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最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音乐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封闭式的教学环境,固然可以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受外界音乐文化的冲击,但也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与时代脱轨,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今后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开展多元音乐教育,加强多种音乐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才能使彼此在不断的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积蓄足够的力量。
2.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途径
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已经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当中,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们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相较于高校正规的音乐教育方式而言,这种非正规的音乐教育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但是,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千百年来传承的经验来看,这种非正规的教育行为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开展多元音乐教育,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入手,从经验、传统以及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教授,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其他国家音乐文化中的精髓,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看来,高校多元音乐教育能够汇集各国家、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高度概括与系统性的分析,将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使学生可以同时获取多种音乐文化的优势,使学生获得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更具价值。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
3.多元化音乐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从多元化的发展来看,意义重构与个性张扬是多元化发展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采用多元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这两方面的特点[3]。一方面,对民族音乐意义的重构,在欣赏民族音乐美的同时,理解民族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传承。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存在是多种文化不断融合的标志,因此,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民族特性的体现,在融合的过程中凸显民族个性,使其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展的根基。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意义是民族音乐的灵魂,如果将文化与音乐相分离,民族音乐就失去了传承下去的意义。从音乐的表现形式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而多元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整合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部分,对学生进行教授,在提高学生音乐文化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民族音乐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上来看,在高校开展多元音乐教育,要重视民俗文化环境感染力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方向。如此一来,才能使多元音乐教育成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流,从而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三、在多元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措施
1.采取开放式的发展
全球文化的不断融合,使我国遭受了来自于外国文化的严重冲击,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在面对来自于外国音乐文化的冲击时,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正视外国音乐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并认真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有利的便融入其中加以运用,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吸收与发展中持续壮大自身的力量,既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特征,又融合了外国诸多进步的音乐文化元素,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2.采用多元化音乐教育手段
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高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理解与认可,扩大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3.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在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吸取优秀音乐文化的精髓,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壮大与发展,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4.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比较严重。高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等方面,使其逐渐与社会的发展接轨[4]。由此看来,我国若要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就必须要从高校音乐教育入手,开展高校多元音乐教育,扩大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多元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只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真正主体并不是多元音乐教育模式,而是人,只有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民族音乐文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好的发展资源。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其音乐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只有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使高校多元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2]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S2).
[3]金奉.谁来担当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云南高校艺术专业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J].青春岁月,(04).
[4]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
篇10: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论文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音乐大发源地,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手段表现各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民间文化寝室就是群众文化,而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只要表现形式之一。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主要对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分析,阐述民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应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群众文化;意义;形式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群众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民族音乐成了群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成为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源泉。
一、群众文化建议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源泉
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源泉,群众文化的建议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群众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是人类子历史进步中的外在体现。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在群众文化的发展背景下,民族音乐产生,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众文化的特色。在艺术产生的源头,人们最开始敲击树木、石块等抒发情绪,这种原始的方法逐渐发展成语言加上一定的旋律,到最后的发展现在的民族音乐,所以说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源泉。
二、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应用的形式
(一)宣传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以,人民群众开始最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各种科技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这些媒介工具成为民族音乐的主要传播载体。民族音乐具有带表民族活区域的特色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民族音乐的发展实际上是为群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宣传作用。在民族的忌日和活聚会活动中更能体现群众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起到的宣传作用。在任何时间或者空间都进行,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二)凝聚形式
因为文化可以对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人民群众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在人的心理会产生共鸣,形成一定的凝聚力。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族音乐具有文化凝聚力。在节日活动中,民族音乐引起人们内心的民族认同精神,体现了民俗的特色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音乐产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有利于群众文化的繁荣。在价值观念上相同的群众就会形成组织,这是文化和音乐发展的基础。
三、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应用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就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民族音乐起源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中传播,对群众文化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地意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现民族的特色。文化的集群效应使得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使得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凝聚的作用。民族音乐的传播对群众文化起到宣传作用,有效的推动精神的建设,使得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民族音乐在内容上是积极巷巷的对于群众有一定的而教育意义,这种教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四、群众文化对民族音乐审美与欣赏
民族音乐在审美功能上是指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文化的评价,民族音乐的审美是群众对自我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对群众来讲,可以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在民族音乐的审美上是具有多种标准的,符合群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本身的特色和习惯,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标准。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审美和创造的艺术源泉,民族音乐的审美也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在不同阶段的观念和内容。从一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的审美,它可以进化群众的心灵,引导人认识世界的动力,有利于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五、结语
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议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烈的积极意义。民族音乐产生群众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给民族音乐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族音乐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内容和民族的特色。民族音乐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有一的宣传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产品成为传播群众文化的媒介,这些媒体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的载体。用民族音乐来宣传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民族音乐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此外,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凝聚力使得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形成一定的组织作为整体,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民族音乐和群众文化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群众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是通过民族音乐在表现的过程,人民群众根据对自己接触到的民族音乐进行判断。这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净化心灵。民族音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欣赏有多种标准。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中,群众文化和民族音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林珠萍.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10X).
[4]李琳,武春荣.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李安明民族音乐和群众文化之路[J].民族音乐,(6):52-54.
篇11: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论文
摘要:茶艺表演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在茶文化与其他艺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衍生了更加贴合现实的茶艺表演方式。民族音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入了茶艺表演当中,并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茶艺表演美感的提升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并探讨了未来的融合方向。
关键词:民族音乐;茶艺表演;融合发展
茶艺表演与茶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喜欢茶文化的人们也开始追求茶艺表演,并且想要从茶艺表演当中获得深层次的茶文化理念。茶艺表演在这一要求下,开始对自身进行多方面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茶艺表演的全面性,并且开始追求茶艺表演的艺术特征,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融合,使得茶艺表演具备了相当多的现实性特征,也使得茶艺表演变得有效完善,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但是现阶段,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融合效果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所体现出来的茶文化特色和音乐魅力也不明显,有待于在未来进行深层次的拓展。
1民族音乐与茶艺表演的发展融合
民族音乐是包含了民族特色的音乐,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开始努力地迎合人们的音乐爱好,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表演,本身会与其他的艺术内容形成一定的融合,民族音乐便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音乐与茶艺表演有许多的共同点和关联性。首先,民族音乐与茶艺表演都是民族艺术,其中包含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能够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其次,茶艺表演是在与民族音乐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凸显出民族音乐风格。现如今的茶艺表演,更加注重艺术表演的整体化,这样的艺术交融是一个整体而有效的过程,给予了人们全新的审美艺术方向。第三,民族音乐与茶艺表演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融过程,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当中得到发展,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拓展,而茶艺表演所渗透出来的茶文化也会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最后,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当中的渗透,本身是一种艺术的互补过程。民族音乐注重音乐色彩忽略艺术表演气息,茶艺表演注重艺术表演忽略音乐色彩,它们的融合可以直接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内涵,相应的艺术实践也会非常完善。
篇12: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论文
3.1塑造独特的音乐背景。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当中的融合实践,必然需要从音乐背景的塑造出发。在当代人的审美当中,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背景,如果失去了音乐背景,那么相应的艺术表现会严重下降。茶艺表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塑造良好的音乐文化背景,更多地从音乐文化出发,打造独特的音乐背景,获得更大的艺术张力。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融合实践,可以选择一些特色的音乐内容,尽可能与茶艺表演的主题相符,不能过于盲目,而应选择一些契合茶艺表演风格的背景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茶艺表演风格的全面拓展,确保更多的人认识到茶艺表演的科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相应的音乐表现具备更高的现代化色彩,实际的表演艺术层次也能够得到全面的升华。在塑造音乐背景的时候,茶艺表演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这将是茶艺表演推广的重要方向,也能够为茶艺表演的形式增添全新的魅力。3.2打造全新的艺术文化。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融合实践,本身是民族音乐与茶文化的一种融合,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融合过程中,需要以茶文化为主导,民族音乐仅仅是侧面的推动。文化融合有利于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爱屋及乌,人们可以从具备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茶艺表演当中获得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认知,也可以得到全新茶文化的诠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文化需要勇于创新,打破自身的文化局限性,给予人们全新的审美方向。在打造艺术文化的过程中,茶艺表演一方面要广泛地接触民族音乐文化,努力与民族音乐进行更多形式上的碰撞,以获得更多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需要以自身的文化传承为基础,努力拓展文化的展现形式和发展方式,有利于人们对茶艺表演所表达的茶文化产生更加准确的认知。同时,茶艺表演表达的茶文化也需要被持续有效地升华,通过不断改变基础的文化表现形式,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茶艺表演的艺术文化特色,感受到文化的独特渲染魅力,并被茶艺表演的全新形式所感染。
4结束语
茶艺表演在历史的源流当中,必然会与不同的艺术文化碰撞。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当中迸发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活力,自身所拥有的艺术性也有了很大的升华。茶艺表演需要与民族音乐进行合理的融合,并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持续的拓展,这不仅需要加强茶艺表演音乐背景上的多重塑造,也需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推广,使得两种不同的艺术文化能够在茶艺表演当中凸显出相同的文化艺术色彩,从而拓宽人们的文化艺术视野,从多个方面共同推动茶艺表演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周晨.各地“琴”系民族花,何愁寻觅民族路?―――探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采茶戏的融合[J].音乐创作,(3):131-133.
[2]叶娜,王魁.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研究[J].音乐时空,(22):115.
[3]吕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表现―――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22):79-80.
[4]宋晓胤,杨晓,陈玉琼,娄勇.茶艺配乐选择创新尝试―――引入新世纪音乐[J].中国茶叶,2014(5):38-39.
[5]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3):34-37.
篇13: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论文
2.1多姿多彩的音乐背景。茶艺表演在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关注自身的艺术表演形式,对音乐背景的塑造缺乏相应的认知。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茶艺表演变得非常枯燥,缺乏内涵,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茶艺表演开始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并且开始将民族音乐作为相应的艺术背景。这样的融合是艺术的一种升华,给予了茶艺全新的活力,也使得茶艺内涵得到了集中彰显。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尤其集中在音乐背景的特色上,不仅加强了对民族音乐的应用,还注重对民族音乐的原有背景进行融合和升华,进而使得音乐背景的塑造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善,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支持。茶艺表演在将民族音乐作为背景的过程中,凸显了独特的民族色彩,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而且,由于茶艺表演可以选择的音乐背景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在音乐背景塑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表演特色选择较为合适的的乐曲,不仅可以提高茶艺表演的艺术美感,还能够凸显出更多的民族音乐特色,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观看茶艺表演的行列当中。2.2独特的茶文化音乐内涵。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在茶文化音乐内涵的塑造上,所延伸出来的美感处于持续的上升阶段,而且拥有了非常多的现代化艺术色彩。茶文化本身是一种民族文化,它在凸显民族音乐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可以为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合提供全新的实践方向,也可以为文化的综合拓展形成更深层次的内涵。茶艺表演所具备的文化主要是以茶文化为中心的体系,虽然这一体系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变得较为完善,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大多数人群对于茶文化依旧缺乏相应的认知。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表演形式变得更加全面合理,相应的文化认知也会全面地凸显出来,帮助茶艺表演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范围。
篇14: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一、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新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我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主题就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优秀文化中有它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在这种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价值观体系、语言文学、审美心理和哲学基础。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应当在新疆高师教育中认识到,任何现代化的因素,只有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正是这一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独特的优势和文化资源。如果破坏了这种多样性,就是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其结果将会遭致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样的、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说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当前,要确立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应当不再局限于个别课程的改革,而要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其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在课程上只停留在“民族化”口号下表面的、缺乏实质内容的点缀。
1.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
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拯救、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历来受到音乐理论家们的重视,他们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面对新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我们高师学校的研究工作还处于一个初期,需要教师们在新观念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将学科领域和资源环境联系在一起,将音乐结构与非音乐性的内容紧密调和,把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当今文化发展适应性之间的度,在加强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订出合理的文本结构和实践教材,逐渐将其成果系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从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表演专业教学所取的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投入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研究整理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著书立说,将少数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形成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转换为教材和教学资料,对木卡姆专业教学起到了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中也应该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以此来加强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教学中的研究。
2.建构新疆高师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
首先新疆高师音乐课程体系要突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法的制约,其次这一课程建设是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的,不能把音乐与它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分离,而应提供一种源于地方但联系全球的文化意识。将音乐创造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资源结合到新的音乐课程中去。最后,学习者不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母语、音乐语法、形式与创造等等,还可以把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各种独特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共享文化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并置比较,以此创造、拓展我们的文化,因为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创造和重新开创我们和我们文化的工具。这种系统的学习必须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做整体的把握。另外,它涉及到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改革。
3.积极编撰民族音乐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国家教育部应组织全国和新疆各音乐学界的专家和高师学校教师共同编写新疆高师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新疆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在音乐基础理论和表演艺术教材方面力求从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和固有音乐价值观出发,教材的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少数民族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使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融汇贯通于各教学环节中。视唱练耳教材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教材,要尽可能具有较广的涵盖面,选择典型调式类型、节奏类型、旋律类型的音乐片断。精选一二首“赛乃姆”、“麦西热甫”等不同节奏类型音乐体裁进行练习,用民族乐队来伴奏,从而熟悉并了解了这些类型的音乐特征。声乐教材主要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作为主要的声乐教材,在此基础上再了解和学习中外民间、古典、艺术歌曲,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演唱为主,学习其它民族语言的歌曲为辅,并借助熟悉的母语来理解掌握音乐理论的一般原理。在文字教材编撰后,还可以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为民族音乐赋予多媒体、多视角特色,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民族音乐更好地普及,弘扬和发展。
4.重视与加强师资培养
要在新疆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上述的课程模式,首要的条件便是拥有一支能按此课程模式运作的教师队伍,而我们现有的师资绝大部分是在以西方传统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中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几乎已完全被西方音乐学统“格式化”,缺少宽阔的智力视野和必需的文化底蕴。因此高师教育决策者应紧紧围绕办学的定位方向,整体考虑师资在教学中的`合理布局,有选择地安排教师去进行所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实现广大教师积极适应新的教学体系运作的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整个社会的音乐价值的舆论及导向问题。学校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的核心,新的音乐和音乐教育观念对于所有教育者来说,都极具挑战性。如何引导高师学生真正领悟和感受不同文化中的“灵魂”音乐,卓有成效地通过这些音乐学习使受教育者持有各种优势进入未来的社会,在一个熟悉的世界里操纵自己的音乐创造过程,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创造者和贡献者,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也是教育决策者们更须思考的。
篇15: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从新疆四十多年来的教育发展史来看,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音乐也完全有可能进行这种双语教学或双重音乐感及多重音乐感人才的培养,而且势在必行。双乐感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反映着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把音乐作为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在异质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教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继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吸取异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等等。
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各部门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寻找出更有利于新疆民族音乐在高师教育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