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共含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aohui32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篇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作者:孙美丽 闫金蕾 贾爱文

良好的记忆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记忆能力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决定一个人做事的功效.正如俄国最著名的记忆家波特洛夫斯基所说:“记忆力是一个人才智的重要标志,假如你没有良好的记忆力,那么你就会处处感到重复劳动的困惑和痛苦.”

的确,有很多人之所以事倍功半,成效甚微,就在于他的记忆能力太差.相反,有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记忆力超人,才给他们的成功添上了结实的翅膀.据说拿破仑的记忆力常常令他的士兵惊叹不已,因为他几乎能对读过一遍的几千士兵名册过目不忘.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起点,也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一切智力超群的人都是记忆超群的人.历史内容包罗万象,点多面广,错综复杂.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记忆能力,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有利于提高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记忆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创造语境,培养学习兴趣

创造语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创造语境指制造语言环境气氛。即把应学的知识内容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教学,通过语言环境的刺激来实现学习的目的。创造语境有两种方法:利用语象进行教学和采用能产生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语象指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让人脑再现或产生某一事物的物象。它是形象教学的精髓,强调教师的教学语言形象,起到再现或产生物象的效果,能模拟出直观形象的教学作用。例如:教学《石榴》,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一幅石榴由花骨朵到果实成熟的简图,但是不标出各幅图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成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教师把课文中那些形象化的比喻句制成小卡片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卡片上的句子,要求学生能看见图片,理解石榴变化的妙幻、准确说出各图所指的句子,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把句子卡贴在平面图上,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石榴的变化。然后把学生贴好的片面图选最好的贴在班级的墙报上。这样教学,一是直观形象,把该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学。另一种是语言描述,利用语言描述产生或再现事物形象,称为语象。如:在丰子恺的《白鹅》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直观认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来描述白鹅的外形,通过背诵《鹅》一诗,对鹅产生记忆。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写白鹅的,根据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课文结构就能掌握了。上述教学中,可以用图片来形容变化然后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认知记忆的需求,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对这样的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会主动、自愿地去学习、探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形象直观理解得更为深刻,更为明了。他们也就会很轻松地把该课所要记忆的内容记下来了,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比起有意识记忆还要能巩固知识得多。

2.要让学生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高效率地记住所学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几种记忆的方法是必须的。

2.1教学中应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语文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久记忆打下基础,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让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努力设计情景触及学生的需要。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也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引起兴趣,没有与兴趣结合的东西是记不住的。板书的形式、颜色和位置的变化;示范朗读节奏、情绪、语调、角色的变化:讲解的语气、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所谓强刺激,不是指物理性的,而是指心理上的。

2.2在课堂上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了痕迹”。这是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却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

瞬间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有了在课堂上的瞬间记忆的基础,长时记忆就比较容易了。

进行瞬间记忆能力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做法是先向学生宣布记忆指标,比如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背出一段话。学生为了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非常认真地朗读,尽量找寻到能帮助自己记住这句话的特征,强烈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时只有少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达标,能在速读一分钟后,准确、流利、有表情地背诵。实践证明,即使那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挺好。

2.3复习记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说明了复习记忆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过的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忘记。为了不让学过的知识很快遗失,复习记忆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记忆。只要在学习活动中贯彻了强化记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的效率就会很高。如:对课文中的字词的学习,掌握了字词书写、字音、字义,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帮助就很大,而要掌握字词,就需要课后复习巩固,强化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提高学生语文记忆效率的另一个尝试是: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率,我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启发。如:文章中出现的妙词佳句,我常采用瞬间记忆的方法,让学生当堂记住;古诗词中的千古名句,富含哲理的句子,课堂上让学生用1-2分钟去强化记忆,让学生在新旧联系中记,在归纳比较中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在阅读教学中则让学生达到理解记忆,首先就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全面的了解,就容易记住。这可从听、说入手。让学生在听读中记忆,在情景中学。尽量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具体化,提高记忆效率很有用。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大意,归纳要简明扼要,比较要切中要害,尽量启发学生做归纳,效果更好。

语文教学中做到了以上三点,实则达到了“自能读书”的目的,学生也就能“自学、自求、自悟、自得”;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在记忆中得到陶冶,学生吸收的效果也更好。记忆的东西也才能有效利用,正如老舍先生说:“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这也是为学生的写作铺就一条黄金大道,改变近几年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只要对语文知识有了记忆,记得越多,兴趣就越浓,语文教学就能走出低谷。

篇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对学生自主能力有充分的认识,从改变学生思想开始,并付诸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去。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建立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和策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引导其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主动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学生开展更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能否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本文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初中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和实施,但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1]。这样,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学生的作业,也是重复机械的,并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缺乏活力,死气沉沉,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基本上还是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要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有充分地认识,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望和喜爱是其主动学习的驱动力量。只要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就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愿意去主动探索问题,学习新知识,教师要注重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了解事物,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新知识[2]。例如,教师在讲解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先对老舍先生创作本文的背景进行介绍,老舍先生是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e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学生在学习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过程中,必然会对老舍先生的生活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会自主对老舍先生的生活背景进行探究。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环境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教师要为其进行自我探究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美好的'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主动参与进来。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对知识进行评价;学生自主进行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在面对语文学习时,不再是毫无头绪,而是对学习充满信心,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依据本班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其理解和看法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例如,在评讲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同学就问题进行讨论。如: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学生就物候学的看法等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自主学习。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空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其创造宽广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或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更为广阔。课堂中,如果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教师的问题快速找到答案,这说明学生对课堂内容已经有了较为好的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准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过程,就是其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有较好的了解,能够从新的视角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例如,唐诗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就课本中的唐诗所体现的知识点,提炼出其中的知识点,组成知识竞赛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如关于杜甫、李白、王维的诗,三位诗人的生活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诗歌背诵等。学生在准备唐诗知识竞赛的过程,就是其对唐诗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金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08:30-31.

[2]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06):-20.

[3]王勇.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9):190-192.

篇3: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走进新课程》其中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美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单纯造就几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单纯普及美学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是以特殊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它需要人们像春风化雨般地让人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领悟,让受教育者置身于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生活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见诸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课文之中。课文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材料,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不仅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作者的审美理想。阅读这些作品就像徜徉在美的艺术世界。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就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灵性,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主要谈一下五个方面

1.努力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文学鉴赏只有在师生对文学作品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的情况下,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其美的内涵。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关于情境教学,我认为不应拘泥于生硬地再现文中的情境。有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扔下书本,直奔讲台,以手扳住讲台,双脚努力向上缩起,来模仿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笨拙模样。在教学《散步》时,更要背上个学生方显中年人负重前行的艰辛处境……

人的审美,总是与自己的审美情境,审美情趣,审美经验有关。同样的自然景物,由于以上的差异,产生的美感也不同。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相同的。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出迥然有异。在审美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大可不必越祖代庖。要相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从而得到审美体验,使得作品的意蕴融于胸中。过多依赖上述事例中直观而浅薄的形象展示,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忽视了学生是审美主体的地位,如若教师的表演又不幸拙劣了些,那么就真的是弄巧成拙了。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重视情感的诱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情境,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图画,音乐、幻灯、电影、录像等,将学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我认为: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应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语言的重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朗诵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写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烂漫、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雨的细密、人们的喜悦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味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朗读时,对学生在停顿、重音、节奏、语速、语调上加以指导,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眼前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有平仄、对偶、押韵等,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感受这种语言美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优美的古文,其用语的准确、生动、凝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朗读,方能使他们体味其语言的优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该注重朗读的作用。 3.在分析中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的,而它又以形象教育读者,影响读者整个精神世界。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真善美的识别,对审美客体逐渐加深理解、并能给予审美评价,得到新的领悟。在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在分析《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语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斗艳的美景,再由“闭了眼”、“仿佛”、“满是”等词语展开想象,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使人看到希望,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在教授《背影》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从“直觉”上有个整体感知,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师生一起随着低缓抒情的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关,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上台口头表述:我读《背影》,要求联系自己与亲人的生活实际,或论述: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的理由。结果学生多半选择了前者,因为前者更有现实的基础,他们更有话可说,也更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亲密的关系,有些学生讲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无理取闹导致父母伤心时,情不能自已,泣不成声。所谓的“移情”是互相的,既可是文本对读者的感染和改造,也可是读者对文本的二次创作,形成独具个性的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意蕴美,达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悦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就逐渐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4.在整体感悟中体味作品的思想美

写文章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作品中人物、事物、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作品产生体验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者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知形象,产生审美效应,启发学生把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枣核》中美籍华人朋友的乡国之思;《背影》中真挚深厚的父子亲情;《热爱生命》中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追求,无不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通过对作品思想美的体味,获得人生的启迪和顿悟,学生会自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在鉴赏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

文学作品的审美范畴包括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征和深层的心理特征,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艺术的鉴赏过程是个阶段性的过程,需要观、品、悟的不同阶段,以达到对作品的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不是显现在表层的,这就要有一番鉴赏的功夫才能领略到它的实质。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毫不活泼热闹”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稠;那笑着嚷着的“我要开花,我要开花”的拟人写出了花的活泼和繁盛;那“浅紫色的”“香气”等通感的运用,使花的色与花的味联系了起来。但是,这仅仅是表层的美,通过与“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却“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的“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花的对比,却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师若能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乐或哀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艺术美,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陶冶情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使自己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样,才能造就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篇4: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启伟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创新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标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提高了语文教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适合学生思考和发展的问题,用一些问题去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积累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语文教学课堂的环境对语文课堂的授课以及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点也是繁琐复杂,在长此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厌倦感。比如,很多学生每当到了语文课就走神或者睡觉,亦或者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严谨,感受不到课堂的快乐,只是一味地单调学习。这样的情形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教师除了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跟学生聊聊天;或者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笑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课后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做到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辅导和给予帮助,对学生多用亲切的话语,善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重课堂,从而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创新丰富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这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丰富其教学手段,而不应该只将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听讲中。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记笔记,很少运用其他方式去进行授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尽量让学生多想、多思考、多表达,在这些表达中,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和想法,从而达到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再者,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去,让多媒体给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感官上的辅助学习,从而激励学生思考。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组安排相同的学习任务,最快最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键得到了相互的交换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迸发和创新。创新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创新,迸发思维的火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可以依靠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无限的思维不局限在有限的教学内容内。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提问,如,如果你是皇帝发现了事实会怎么做呢?等等之类的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完善,与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02)。

篇5: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的普及,整合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库已经具备条件,而整合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于教学必将有利于陕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以及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同时,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中也普及开来,陕西许多学校特别是市区学校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条件,如校园网的覆盖、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网上备课和教师网上答疑平台的设立等。这些条件使教育教学资源由各个学校的独立资源变成了一潭活水,使许多学校教师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已在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然而,陕西省建立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依然进程缓慢。

从全国来看,国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是正式立项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是国内唯一建有多学科、多种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库,包含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其他教育资源,主要合作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而省级的类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浙江省在开始规划建设的“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它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评价制度和准入制度,统一全省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全覆盖,配合课程改革推出有特色的专题站,建立教育资源研发基地。

陕西虽然位居西部欠发达地区,但陕西却是一个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尽早地规划建设陕西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变科教大省、文化大省为科教强省、文化强省。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可供依托的基础也很多,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具有软件、硬件优势条件的中学和具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软硬件条件的部分学校为载体,①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等积累一定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框架构建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其内容应该包括备课资源系统(如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网络课程)、示范课公开课资源共享系统、教师集体讨论质疑平台、学生学习探究平台、名师专家交流平台等。

笔者认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交互式教学辅导与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推进陕西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缩小地区与地区、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且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建设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在资源共享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管理下,以一线教师上传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专业人员搜集教育教学资源为辅,同时利用好地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出版社合作),在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完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整合后,再呈现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中。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同时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要的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方式查找资源。其次还能进行网上交互式沟通,比如教师或者学生在使用资源中可以把建议、意见直接反馈给作者,便于互相探讨和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在设立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开展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帮扶新任教师活动,组织有经验教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来达到提高我省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帮助新任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局域性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济宁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香港教育城资源中心、杭州教育城域网等,均得到了学校、一线教师、家长的好评,也提高了当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在借鉴好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多听从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门户观念。

1.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要想让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由一线教师、相关学科专家、外聘专家组成学科评价小组,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和品质,让资源共享库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具有启发性、适合现在新课改模式的、具有范例性质的资源。同时可以把一线教师上传的原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年终鉴定的一个参考,这样也能调动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优质、新鲜。

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形成梯队形的管理,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高效、科学和完整。

2.力求原创,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陕西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储备,可以分为视频类资源、图片类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扫描版)、文字类资源、数据类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学科中,同时与对应课题一致,便于教师搜集、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原创,如一线教师原创课件,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课件,学校集体备课成果等这些切合课堂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陕西教育。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鼓励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申报一些课题、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陕西教育实际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些迫切解决的课题供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后再反馈到资源共享库,供学习者学习、操作、思考。同时把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的教师在同一条件下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和在年终考核中加分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教育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要便于操作和运用,要具有开放、动态、可持续和共享的特征,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陕西教育特色的资源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让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实现陕西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蓓.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DB/OL].www.edu.cn/0805/3089062.shtml.

[2]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12(2).

[3]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6: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教学内容的设计决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而我们常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都是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完成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特征,先学习后应用,以应用巩固学习内容。而信息技术课的客观特点是学生轻理论重实践。因此常规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目的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容易造成边学边忘,效果一般。反之,如果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带着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小组成员主动寻求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结果又会如何呢?有人会这样担心:没有学习怎么能操作呢?如果在十年前,任务驱动的倒学法肯定不行,况且现在的教材完全具备自学手册的功能。而现在,我就是要利用计算机家电化的时代背景,现在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此为前提进行大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为例。任务就是编排制作UNITTHREE第15课《WPS简介》的电子版。要加工图形图片,就会使用到第一单元《简单的图像处理》、文字录入、表格设计、图文混合排版需要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而要调用、保存相关的素材和作业任务要使用资源管理器。完成第15课的电子版编排就是大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同时,画图软件、Word2000、资源管理器就成了完成这些任务的工具,把教学内容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就会消除。通过小任务处理的素材最后再通过Word2000进行整合编排,小组在完成大任务时,我们有目的地安排利用的相关教学内容(图画、资源管理器等)在小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学习、不断应用。大任务中的教学重点,也就是大任务依托的Word2000的教学也得到有效完成。

因此,大任务的设计是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次的使用、重复的巩固以达到熟练应用。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边用边学的目的。这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有创新的意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于面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教师没有提出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固化学习步骤,只有完成任务这一主线。教师在此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阶段性任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相关资源。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形成的实施和开展?我引入的是游戏中的竞争机制和成就共享机制。各小组每课时的任务完成情况要进行排名激励,名次在下一课时公布,以强化时效。小组成员共享小组的成绩,形成集体荣誉感,调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间的竞争无需培养,只需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进度进行适度而巧妙的“挑拨”。这样各组学生有了竞赛内容、竞争目标,任务的完成就有保障,任务驱动的功能就会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创设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情境,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辅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自我探究意识被激活,Word2000的“帮助(H)”功能被利用,自学能力不断形成,小组间和小组内的交流合作得到有效加强,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

篇7: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心得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心得论文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教师开始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到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改观并不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让语文教学适当离开讲台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2]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3]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6)。

篇8:初中语文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论文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学科,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进行:第一,巧用文章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涵。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扑捉信息的多少。初中语文的阅读文章更多的是议论文和古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古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阅读议论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整体把握全文。在阅读古文的时候,要重点的把握文言文词、句、语法等知识,提高学生文言文知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不能仅限于教授一些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等理论知识,要注重写作的实际性和实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写作素材,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采用探究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探究性学习能锻炼初中学生有效搜集和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课题为主题,学生依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遴选对语文学习有用的信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信息对最后解决语文问题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将语文课堂变的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不断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3.在学生中组建合作小组

从生活、活动中获得语文课外资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初中生具有喜欢和伙伴们共同学习的心理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把学生分为各个合作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去生活中寻找语文课外资源,然后带到语文课堂上,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互相的学习,共同的进步。通过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应试教育,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变得死板、功利,还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素质教育,强调语文的实用性,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在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应用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篇9: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声乐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历史悠久,它具有陶冶人的心灵和节操的作用,能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和认知。通俗上来说,一般人对声乐的理解就是唱歌和乐器,且认为那是艺术的体现,这就是对声乐的一种美的定义,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说,声乐教学除了对声乐技艺的培养以外,还需要对人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众观现下的声乐教学,在大学之前,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不参加升学考试导致音乐这门学科得不到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对待,甚至没有这门学科的开设;大学之后,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但也大都凭借兴趣进行,其中不乏很多持应付的态度,抱着在声乐专业混毕业证的态度去学习,学生的表现也导致了学校对师资的投入不及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也就相对随意,诸如此类不利于声乐教学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近乎丧失了。因此,本文立足于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寻理论基础。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声乐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学之前,确切地说主要是小学和初中,高中几乎没有,而这个阶段的声乐教学一般被称为音乐,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不参加升学考试,因此老师和学生的态度都比较随意,都认为是唱歌的课程,对声乐的基本知识也没有系统教授,没什么带什么实质性的声乐教学。二是大学之后,也就是专业化的声乐教学,这个学生群体大都是基于自身兴趣进行学习,从理论上来说教学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是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声乐教学则是一种学生追风去参加各种声乐比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过多地去强调声乐基础教学中的发声、唱腔这种知识点,导致学生也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联系,对于在声乐教学中应该获得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心灵的陶冶这种心智上的教育则被忽略了,譬如对于声乐品鉴这种课程,学生大都不愿意上,觉得没有意义,最终也导致老师的草率对待了。总的.来说,在声乐教学的现状中,存在最大问题就是重技而不重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以及审美能力就有所欠缺。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音乐在人们心中就是美的体现,懂音乐的人大都被认为是搞艺术的,这也折射出了音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声乐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声乐技巧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与品质。在声乐教学中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声乐品鉴、声乐历史等等,这些科目的教学相当于是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加了一定的文化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专门的心境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陶冶心性的机会,也就是说在声乐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得系统地进行相关的文化课程教学,这样能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声乐鉴赏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声乐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一方面,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可以帮助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试想一下,一个学生表演了一个唱歌或者乐器,其他的学生进行评价,但如果学生的审美能力低下,那结果可能就是草草了事,反之如果是一批审美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评价的话则不一样,这样一方面让表演者得到更大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自我要求提高。总的来说,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现的过程中和实现后的教学中都能很好地体现。

三、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

结合前述可知,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不利于实现声乐教学的最终培养目的以及长远的发展意义,但声乐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肯定的。因此,笔者就前述结合自身经验对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如下:

1.老师的角度。

在声乐教学中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掌握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从老师的角度进行探讨。首先是老师的审美能力要提高,人们之所以说声乐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事声乐的人能透露出一种声乐的艺术气质,审美的气质也在其中,老师的审美直接影响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在老师的审美能力提高中可以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或者进修,让老师时刻能够了解最新的时代审美标准,继而进行自身的内化。同时,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审美课程进行一定的资料丰富,大量的审美文化内容教学能对学生起到冲击力的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快速作用。

2.学校的角度。

除了老师以外,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学校,学校是所有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上获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学生自身爱上美,从主观意识上想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个过程是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最优说服力的莫过于专业人士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个方面就是学校可以努力的,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美学专家或者声乐大师开设讲座,对美的感知、审视以及创作进行演讲,甚至学生可以和大师进行交流,进行美的探讨,一种美的氛围很容易感染学生,长时间的堆积便能对学生的主观感受造成质的转变。另外一方面,学校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自我表演的平台,让学生在巨大的人群中进行表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强迫自我提升,这变向的也是一种审美的提升。

篇10: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因此,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高一上学期刚开始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中,运动学公式在习题中的灵活应用对部分学生已经感到困难较大了。在此时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始时应尽量采用常规的方法,一段匀变速运动都涉及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这五个量,如某段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已知了三个物理量运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其余两个量,如题中给了两段运动过程,而每段都只已知两个量,就通过各段来列方程组求解,多次练习以后,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再介绍其他的解题方法,如尽量选取初速为零的运动段,列方程时尽量用已设的量,循序渐进,以达到最终能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二、针对实际,因材施教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已客观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水平和缩短学生间知识水平的差距,从而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通过自我开拓,举一反三,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老师这样做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差的学生反而会感到物理内容高深莫测,而处于被教师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之中。而基础好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学习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建构互动,提倡探究

教师在互动课堂中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纯传授者,而是靠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去积极探索的导演者。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借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自由落体教学中,通过观察硬币与纸片的下落,和硬币与纸团的下落,提出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观察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等。教师把问题情境创设后,可以在问题发现与设计方法上给予指导,利用小组间发问的优势,来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发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而要求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发现、设计问题,一个有意义的、适合探究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问题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首先,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让学生经常处在需要“想一想”、惊讶、还有“毛病”要改善等思维状态中,造成求知心态。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

四、注重实验,提升能力

实验能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的物理实验不是强调测量物理量的大小、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等探究性的过程,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根据物理实验具有的直观、真实和形象的特点,通过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猜想棉花在玻璃筒中肯定不会被压燃。有些同学用怀疑的目光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当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里闪出桔红色的火光,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有些学生鼓掌,有些学生要求再做一遍,好仔细再看个究竟,没等你讲其中的原因,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这说明,只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物理也显得轻松,教师教学也显得舒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老师在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思路清晰,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础,才能谈上全面提高能力。

作者:马华峰 单位:苏州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2]施方良主编.《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谊伶.“努力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物理教师,第4期,24页-25页,

篇11: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兴趣;创新人才

【Abstract】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is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ul,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lord battlefield.Therefore, the teacher want more new ideas and give student construction 1 loosen, democracy of study environment, establish problem scene, then can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Interest;The talented person of the innovation

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自觉性,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思考、质疑。一个答案或观念的产生,不一定正确,但其产生的过程也许会有创新的火花产生,这个“火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把创新教育误以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是个别脑筋特别“灵”,少数“尖子生”的事情,对大部分脑筋“笨”、反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的童年并非聪明,甚至有被老师赶出校门,流浪街头的经历。但是他们以后都成了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呼唤创新的今天,在21世纪崇尚科学的今天,以“三个面向”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把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2.激发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教育心理的研究也表明:一事物、一现象只有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探究该事物、该现象的活动中去。例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蝙蝠和雷达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蝙蝠是在夜间飞行并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的哺乳动物,而雷达却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他们之间究竟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的更轻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机会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思维的开端,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让中学生翻译,“它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时,大多数学生会说:“It was a delicious dinner.”我紧接着问学生:还有别的翻译吗?有的学生说:“It was a good dinner.”,还有的学生回答: “It was a wonderful dinner.”学生对“丰盛的”这个形容词见解独特,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在教学中,我对于那些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挑战、积极创新,把教学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勤于想象、富有创新精神、素质全面的建设者。

篇12: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当下职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阻力

高职数学教学同普通中学教学在形式上大体相同,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知识,而且每堂课都是以相同的形式教学,按部就班地将书本上显而易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实那些知识靠学生自学也是可以理解吸收的。教师将学生原本可以自学学会的知识当作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很容易滋长学生的依赖性,导致他们只接受来自教师教过的知识,教一点学一点,好比驴推磨,抽一鞭走一步,从根本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这种类似于在树下捡果实的学习方式太过于墨守成规,不利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形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一种主动摘取果实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吃到既新鲜又饱满的“果实”,即自主学习到适合自身理解方式的知识。

二、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职高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单一的教学方式,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可以把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问或学生讲为主的形式。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应避免机械式地讲解以及自问自答。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学生自主地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自己学会抓住章节重点知识,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向教师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想明白的疑难问题。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不再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行换位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一旦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加的多样化,从而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在职高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单一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只能解决一些固有的问题,而对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使学生汲取到更多、更全面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深刻。通过对相关参考书籍的阅读,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习到课堂以外的相关知识,这对学好数学这门课程会有很大帮助。

三、在职高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一旦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产生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效率变高

许多职高学生数学学不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学习效率过于低下,他们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在了数学的学习当中,可是却收获甚微。这是因为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知识面太窄,学习成效过低。一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就能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解题速度变快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解题时很容易局限于教师所教导的固有的那几种方法,不会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题,如此一来学生每遇到一道题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解题方法,有时还徒劳无功。但是当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就会具备一定的自主解题能力,能够在解题时用上自己的方法,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题速度,还能够做到一题多解。在解题的同时,学生还能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所做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对今后的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能力变强

学生在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学习氛围下,学习能力的提高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容易产生一种所有知识都应该靠教师来教的思维定式,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而忽视了自身原本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之后,便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提前学会教师即将传授的知识,并且还能对该部分的知识进行拓展。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所有知识都能依靠自身的思维,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能力就能日渐加强。

四、结语

在职高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成长空间,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便会自主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等着教师来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看待学习这一问题上能有很大的改观;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学生会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的知识学习得还不够完善,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要学习的是什么,而不是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照单全收。

篇13: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设计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严密性和系统性,我们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善于设计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学习新课标版初中数学教材时,我总是精心设计问题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他们顺利登上知识的殿堂。例如,在学习“相交与平行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2)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3)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又有几对对顶角呢?在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已知3x-y=6,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那么,y=。(2)方程3x-y=6有几个解?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渴求新知的促动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参与

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才会思想活跃、兴趣盎然,才会乐学、爱学。因此在学习新课标版初中数学教材时,我常常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带着喜悦、愉快的心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并运用恰当的手势、自然的表情,演绎精彩的数学教学艺术。对那些“捣蛋鬼”“调皮”学生也会耐心教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整式的除法”“变量与函数”等章节时,我都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三、采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参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的精神,还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讨论的风气,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调与合作学习精神。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靠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群体,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进行民主探索与平等合作,形成一个主动学习、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例如,在学习新课标版初中数学教材“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章节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合作,这样每个成员就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四、采用合理评价,鼓励学生参与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怎样合理科学地进行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在教学中,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新课标版初中数学教材时,我常常从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态度、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展开评价,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描述”等章节时,我采用了发展性与激励性评价方式,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注重表扬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欢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如一位诗人所说:赞美就像一道阳光,这道阳光运用得当,就会照亮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构建精彩的课堂教学。

五、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与探索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的阵地。

篇14: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重视直观教学,建立概念表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语言要生动,从你的言谈举止中,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其次,要善于运用学具,作出线条优美,表意明确,对照鲜明的图案,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数学知识。如学习习近平行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感知实物,如练习本上的两条横线,双杠的两根直杠,供火车在道上行驶的两根铁轨等。在些基础上,建立成对直线的表象,然后分析其本质特征:都是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可以向两旁无限永不相交。

二、重视推理教学,树立发展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懂得,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又是有条件的,它要符合一定的推理过程,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在解析简单方程时,要使学生知道,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反复地从中寻求已知条件,有的是显性的,一般是隐性的,然后根据推理公式要求,加一些辅助的成分,即借助于某一外物,层层深入,步步导入,这样即可从“柳暗”到“花明”。

三、重视一题多解,提倡殊途同归,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必要时给学生一定的暗示和帮助。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要给以一定的鼓励和表彰。尤其是在练习题中,要大力提倡一题多解,一解多式,一式多法,即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重视质疑探究,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更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机关报图形任意拼成一个学过的几何图形,再让小组同学讨论原梯形与拼成的四边形、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自己总结也梯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通过外在的动引发其内在的动,其创新思维在想象和探究中得以逐步培养,同时也展现了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