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共含1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琼碧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还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化归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较好地契合了小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规律,能促使小学生从已有知识中建立起对未知概念、原理等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教学和应用题教学四个方面,就化归思想方法的探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倾向于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注重的是题海战术。这就使得小学生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做题效率低下,甚至随着教学难度的加深,而对数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而化归思想方法的运用,注重的是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形成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化归思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一、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很多概念都有一个有效的推导和演绎过程,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概念的实质。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借助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为此,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使小学生将陌生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利用已有知识来了解新的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就可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冰箱里有一个45立方厘米的容器盛满了水,当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膨胀,变成了50立方厘米,试问冰的体积与原来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几?而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能根据题意快速列出计算过程,得出1/9的答案,但是分数和百分数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教师就可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求算出百分数,整个概念教学过程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注重小学生已有知识的渗透,注重对概念的拓展,避免单纯为了概念而讲述概念,从而偏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二、在计算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小学生计算耗费时间太长,而且正确率并不高。为此,教师就应该在计算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从而快速解答问题。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就可先提出问题:除法运算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那么根据所学的乘法知识,大家思考应该如何做好除法计算题呢?这样就把学生不熟悉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转化,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产生了联系,能促使问题有效解决。而且随着除法计算的深入,学生很容易因为计算不熟练或者粗心大意而得出错误答案,而根据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可帮助小学生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三、在几何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这样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由几何直观引入课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小学生已经掌握了矩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教师就可提出如下问题:平行四边形和之前所学的矩形、正方形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在计算面积的时候,能否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转化为矩形的面积问题呢?而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可在化归思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并借助硬纸板进行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拼接,得出所求面积公式。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应该局限于化归思想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注重化归思想与其他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有效衔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
教学大纲对应用题部分的要求是学生不仅要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应该具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毕竟很多应用题都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不高,甚至潜意识里惧怕应用题,不知道如何下手。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为学生解答该类题目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例如,应用题“某学校六年级有三个班,一共有102名学生,一班学生人数比二班少4人,二班人数比三班多2人,试求一、二、三这三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呢?”,小学生很容易被题目已知条件所迷惑,耗费大量时间。这样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思考,能不能把已知条件中各班级人数均与二班人数做比较呢?二班人数比三班人数多2人,是不是可以改写成三班人数比二班人数少2人,继而先求出二班人数,再求得一班和三班人数。当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说出其他思路,例如以三班人数为基准。在这里化归思想的应用就比较创新,是将已知条件列出来,将未知条件向已知条件靠拢,从而给学生一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排除一些迷惑项,继而顺利将应用题解答出来。另外,教师要注意这种化归思想的运用需要学生能够转换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型和角度的应用题给学生,引导学生习惯这种思维的转换,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化归思想的有效运用,注重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转化思路,逐步渗透化归思想,从而有效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丁伟.小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
[2]梁海红.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9).
篇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一、把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走近数学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情境具有逼真性,创设情境的本质是呈现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学生认知失衡,产生认知冲突。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例如,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动物园里的动物正在召开大会,大象爷爷在台上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都很辛苦,我要奖励大家,你们说发什么奖励呢?”台下面的小动物们开始争吵,有的要骨头,有的要鱼,有的要桃子,有的要香蕉,有的要苹果……小动物们要的东西各色各样,大象爷爷非常为难,小朋友们能想一个好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吗?再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切身体验“购物”场景。活动中,学生熟悉元角分兑换、找钱方法,同时还掌握购物流程,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用生活语言传递数学信息,让小学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素质好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是枯燥、抽象的,教师要通过语言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地表述出来,这样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当然,教师必须用数学术语授课,不能用方言表达。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但要精准,还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把认识元、角、分改成“超市售货员”活动;把“概率”知识设置成“这个游戏公平吗”的活动,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活动感到非常好奇,认为学习数学是很有趣、很有价值的`事情。
三、运用生活化手段让学生经历小学数学化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化过程。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再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小木板,一张木板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另一张木板的是11平方分米。然后请学生区别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热烈地交流,有的用观察法比较,有的用拼接法比较,有的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比较,有的用测量法比较……教师问:“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充分展示各种想法。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的时机,引导学生使用数格子的方法。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享受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
四、设计生活化、操作性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回到生活才能彰显其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练习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同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做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到超市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统一规格、不同品牌的10种白酒价格,看一看哪种品牌最贵?哪种品牌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再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地板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求出教室地面的面积,最后计算教室地面里铺这样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这个作业,学生必须通过实地测量得出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知识——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这种活动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重组教材素材,纳入新鲜的、有生活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材料,把数学与生活有机整合,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做数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是我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我国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它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的数学课题。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时候,只要细心就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自己学习的知识多么高深,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条线拉扯着自己将知识归结到一处。这条线就是学习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就具有这种作用。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只是生硬地将数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数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数学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求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转化思想主要应用于几何题的求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2.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进行比较的解题方法,通过寻找两个问题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问题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中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巩固自己已经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3.建模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许多时候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被称为模型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活联系较强的数学知识。
4.统计思想
统计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较为重要的数学知识,在初高中学生同样会接触到较多与统计相关的知识。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不管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这种思想方法运用得都十分广泛。
数学思想方法种类很多,如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同的思想问题,在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学会将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非只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厌烦。
三、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教师在教学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并让小学生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思想方法,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可以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将其以形象直接的语言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思想方法。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着重锻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把握教学难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在练习中巩固学生的数学思想
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思想方法时还是有一定欠缺,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学过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题目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了“折线统计图”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运用建模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将学生练习的方式局限于枯燥的书本作业之上,如果学生平时练习只局限于书本知识,会极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小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强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3.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并非教师在教学中强硬灌输给学生的,所谓思想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在理解中逐渐掌握,并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运用这种思维解决学习中的数学问题。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感受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了“面积单位的换算”之后,教??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与计算面积、单位换算等有关的生活问题,在当时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学习“单位换算”之后,自己是不是又掌握了一种更为简短的方法,在下次再遇到类似数学问题时,自己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解决。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回忆对比,将类比思想渗透到学生大脑之中,初步学会应用这种思想方法。
4.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知识
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属于指导思想,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掌握了一定的思想方法,都可以较快地掌握知识,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慢慢地就可以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而不是将灵活的数学变成一堆数字,变成“死知识”,可以在学习中收获到快乐。
例如,教师在讲解《简单的统计活动》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常见的硬币拿到讲台上投掷,分六次投掷,让学生记录投掷结果,在记录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这几次结果是不对等的、不平均的,有时反面次数多,有时正面次数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硬币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随机的,有的则认为下一次可能会是正面的,还有的可能会认为是由于硬币质量的问题。教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出统计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体验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和应用潜藏在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向小学生渗透形式多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学会通过运用特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将来进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篇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篇5: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的体会的论文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的体会的论文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
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
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
(5)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与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效果可能更好些.
篇6: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设计了改革的蓝图。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将特色化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的技能,在特色化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特色化阅读中享受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之美,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获得思维的创新和灵魂的净化。小学生的特色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在特色化阅读中学生慢慢习得特色化阅读的方法,积累了特色化阅读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指导自己特色化阅读方法的技能。
一、创设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情境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由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就像被无形的枷锁约束着,不自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轻松、愉快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有兴趣了。即使那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把自己当作了记忆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问题,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在拼命学习,一部分学习差的,却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课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好多教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举止优雅,目光亲切,精神饱满,态度和蔼……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我们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作为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小学生特色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抓,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对于一个人做某件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语文特色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特色化阅读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出一块特色化阅读专栏,里面张贴介绍有关特色化阅读的内容,在教室墙壁及各个角落创设一定的特色化阅读氛围,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参与到这种特色化阅读情境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特色化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特色化阅读的全新理念,这样惬意的特色化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小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提升的助推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把特色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项来抓,让小学生在特色化阅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达到启智、强能的目的。
三、提供展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空间
教师应教师应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从培养学生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改善基础性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基础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结合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多向拓展,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具体的拓展途径有:由课文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由节选段落向原作全文拓展;由课文向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拓展;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实现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中拓展。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特色化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特色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留出足够宽阔的特色化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特色化阅读内容和调换特色化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四、创建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模式
1.课前准备。课前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做到教有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做到学有特色。对于相同的问题,教师心中有了多元的理解,学生才会有个性的发展。
2.课中点拨。我们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去读。当学生个体需要一旦被激活,其个性也就充分地得以发挥,课堂才会出现生成的东西。
3.课后反馈。阅读教学后,教师注重及时反馈,收集处理信息,如阅读卡、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和收获,促进共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个性进一步得以张扬。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策略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篇7: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及其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及其在中学数学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中化归思想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所以化归思想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化归思想方法呢?运用化归思想方法要遵循那些问题?它的主要化归方法有哪些?以及其在中学数学中有那些运用呢?
关键词:化归思想方法 规范问题 基本原则 映射反演法 数形结合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teaching already was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primary miss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 is containing many important mathematics thinking method, in which reduction thinking method is most basic also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mathematics methods, the reduction thought was solves mathematics question guiding ideology and one kind of basic strategy.Therefore the reduction thought teaching is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mportant content.Then what is the reduction thinking method? Must follow these questions using the reduction thinking method? Which does its main reduction method have? As well as it has these utiliz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Key word :Reduction thinking method Standard question Basic principle Mapping method of inversion The number shape unifies
当今社会不断地在进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依赖科技的发达与经济的提高,而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数学化,这是指在科技与经济中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更依赖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就开始认识到数学教育应从偏向重视知识教学向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和能力培养转变。要实行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那就要进行数学的现代教学,把经过千百年锤炼的数学精华的教育建立的数学的思想教育基础之上,并使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语言。加强数学教育是当今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其中化归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并且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的两大“主梁”之一 。要加强对化归思想的教学也是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内容。
笛卡儿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化归为数学问题,这里的“化”就是“化归”,善于使用化归是数学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化归方法是数学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化归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对问题展开攻击,而是对问题进行变法、转化,直至把它化归一些已解决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P•罗莎的名著《无穷的记忆》中曾用以下的比喻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化归思想的实质。她写道:“假设在你面前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烧水,你应该怎样做?”正确的回答是“在水壶中放上水,再点燃煤气,再把水放到煤气灶上。”接着罗莎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假设所有的条件都不变,只是水壶已有了水,这时你应该怎么做?”对此,人们往往回答说:“点燃煤气,在把水放到煤气灶上。”但罗莎却认为这不是最好的回答,因为“只有物理学家才会这样做,而数学家会倒掉壶中的水,并且声称我已把后一问题化归到先前的问题了,而先前的问题我已回答。” 。“把水倒掉”――这是多么简洁的回答呀!比喻有点夸张,但它的确形象地说出了这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化归方法。
所谓的“化归”,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转化和归结的意思,数学方法论所论及“化归”方法,是指数学家们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得原问题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
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初步理解为,化归方法就是要通过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到另一问题,但要使转化后问题更容易解决。下面就举一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化归思想方法:
2 解不等式log
分析:当我初看此题时,我们不知道怎么着手解决,思考一下想这类不等式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转化为一般不等式的方法呢?通过分析将解这个不等式转化到解以下一般形式的不等式:
(1)
(2)
解(1),(2)可得不等式的解为(-1,0) (3,+ )。
通过以上例1的解决,我们熟悉了一下化归方法,可以得出化归思想方法的一般思维过程如图1所示:
新问题 问题
解答 解答问题
这也是说理想的化归方法。是通过数学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在推移转化中实现问题的转化,也就是把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规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化归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它要将新的问题变得简单,熟悉,容易。这样才有利与新的问题更好得到地解决。盲目随心所欲的化归,可能使新的问题更复杂,更难以解决。化归的目的就是要实现问题的规范化。所以使用化归方法的时候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问题规范化。下面就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一下使用化归方法遵循的原则。
1.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我们无从下手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化归将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到比较有利与我们运用的熟悉的知识和问题来解决。
例2.求函数 的值域?
分析:此题若按一般思维,根本无从下手,因为有两个根式,现在我们化简一下根式可得: y
看这个式子我们很熟悉的感到这是 0 P(x,0)x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于是:
我们设P(x,0),A(-2,-1),B(2,2)
又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
即
。
所以函数y的值域为(5, )。
2.用化归方法时尽量的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化归到简单及容易确定解题方向的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答来实现对复杂的问题的解决。
例3,已知函数 ,求:函数 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的自变量x的集合?
分析:此题的三角函数是2次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方程,将这些2次三角函数化简,即有:
在通过对 的确定即有:
当 时有:
取得最大值 。
3在我们解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那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化归更加具体直观,使其具体化。将抽象的问题化归得具体,常用数形结合的化归方法。例如:
例4.求函数 ,在[1,4]上的最值?
分析:此题在给的区间上的最值比较模糊,不能确定,那我们有数形化归的思想来确定一下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那么有:
如图,可知f(x)在区间[1,4]上单调递增
即
所以要求的最大值38和最小值11
4.数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一门艺术,也有数学美,我们用数学方法也讲究数学美,而和谐化是数学内在美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问题我们通过化归使其更加和谐统一,配合恰当和匀称。
例5. 、、、 是互不相等的数,求证: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此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不等式的左边每个字母都用了3次,但是左右还是不配合不恰当,看不出什么有用的关系。于是我们变形一下不等式,即有:
令
即原不等式化为:
这是比较和谐匀称,于是我们即证
( ) 16
有因为 、、、 是互不相等的数。
所以
( ) ,
即有
( ) 16
命题得证。
以上这些是使用化归思想方法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化归思想方法的基本原则有效的进行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中学数学中,经常出现的化归方法有生熟转化,映射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及特殊法化归。它的形式也是多中多样的主要有纵向化归,横向化归,同向化归及逆向化归。这些化归方法和形式,始终离不开化归思想的`三要素,那就是化归的对象,化归的目标和化归的过程。(引用张雄)。化归的实质是不断的变更问题,有时变更问题的条件,有时是变更问题的结论,有时是将整个问题进行变更,变更为一个与原命题等价的问题。要正确的运用化归思想就要分清化归的对象,目标,来考虑化归过程中要使用的化归方法形式。下面就结合中学数学题目中用到化归思想来讨论一下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及教学。
1.随着现代数学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化归思想方法做为一般方法原则在现代数学形式下主要表现为关系(relationship)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方法,简称RMI法 。这一方法是有我国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提出来的。(问题) (问题 ) (结果 ) (结果)。在求复杂问题时可能要借助多步的RMI程序。在中学数学中适当的渗透RMI方法的思想,有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现代数学意识。
例6.过点P(2,2)并和椭圆 相切的直线方程?
分析:运用RMI法,对椭圆进行伸缩变换,将椭圆换成圆的问题。
令 , ,则
P(2,2) 即:
即
即
另一切线不存在,即
因此要求的切线方程为 。
2.化归思想不只在函数中用的是反演映射法,在函数中常用的还有数形化归,以及函数的恒等变形化归。其中例1就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的化归思想,下面在看一个函数的恒等变形化归的例子:
例7.若
分析:此题若以x值代入来求函数y的值太繁琐了,若利用恒等变形化归,即可化繁为简。
即
又因为
函数
=
所以要求的函数值y为5。
以上就是恒等变形的化归。通过对数行化归和恒等变形化归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灵活的运用有关知识更好的将数与形地结合,也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内在联系及数学内在美,也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运用相关的定理推论。
3.在中学里学过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我们经常将平面几何学习问题化归到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讨论,将立体几何的空间形式转化到平面形式,通过对这些几何问题的化归思想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剖化归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常用方法如下:
例8.如果用铁丝为成底面为正方形面积为25平方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共需要多少铁丝?
分析:这是一个简单而且实际的立体几何的问题,发挥一下想象能力,会发现解这题的一些简单的方法。
方法一:经思考,可以将这个长方体归结为它是由上下两个正方形面加四个高组成的,于是就的到:
需要的长度= (cm)
方法二:我们可以将这个长方体展开为一个平面的形式,
把它化归到平面几何的问题,如图3 (图3)
其中虚线为公共的边不计算,那么计算下实线的长度为48厘米。
所以共需要48厘米。
例9.等腰 ABC的底边是BC,延长AB到D,使BD=AB,取AB的中点E,求证:CD=2CE
分析:需在CD上分解CD,取CD的一半,则取
CD中点F,CF= CD,在证CF=CE
结合图4,只需证
证明:取CD中点F,连结BF,则
BF=
且
又 ,得
因此
即命题得证。
4.化归思想了在以上的应用外,在中学的数列中也会常用到这种思想。例如数学归纳法也用到化归的思想,其中A 为真命题,假设A 为真,则原命题为真。其中证 为真时,就把它化归到命题A 中去。这样的证明就像罗沙说的烧开水这个形象的比喻那样,把水倒掉就回到了前一步,而前一步已经假设成立,那命题就得证了。
例10.若数列{ }满足 ,证明: 是等差数列?
证明:由题意得:
4
即
①
②
由②- ①得:
③
此时我们就发现 又一定的关系,那么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设 为真,将 化归到用 表示,于是我们有:
令 ,
设 ,此时即证
(1),当n=1,2时成立
(2),假设n=k(k )时也成立,即有: ,那么由③中 的关系,可以将证 的成立化归到 成立中去。
当n=k+1时
有
所以
=
此时,当n=k+1时,成立。
即 成立,所以 ,
因此 是等差数列。
通过对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应用的探讨,更明白地可以看出,化归思想方法是一种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归的实质是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将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遵循简单化、熟悉化、具体化和谐化的原则通过变形、分割、映射将其进行转化,归结到一类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化归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例子举不胜数,随处可见,关键是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要教会学生做一题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通过对化归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现代数学意识。
转化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转化思想就是化归的思想,从宏观上看,化归的思想是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构想的方法论依据;从微观上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化归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可见,化归方法在数学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
[1]黄毅容 《数学思想―化归思想的教学探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2]晏传友 《化归思想及其教学浅谈》 安徽教育科研 2003.8
[3]张雄,李得虎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
[4]张奠宙 过伯祥 《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O.2
[5]谢廷桢 《初中效学应渗透的效学思想和方法》山东教育(中学版) .
[6]G.波利亚 《数学与猜想 》 科学出版社 1984
[7]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8]沈文选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张奠宙 《数学方法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10]钱佩玲.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1]吴维峰 曹云南 《化归思想与数学教学》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
[14]王子兴 《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5
[15]钱李新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中学教研(数学) 2002.8
[16]曾峥 杨之 《“化归”刍论》 数学教育学报 .10(4)
[17]徐利治. 《数学方法选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8]杨世明 《转化与化归》 郑州大象出版社 2OOO
[19]张楚廷 《数学方法论》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9
[20]卜昭红 《中学效学教师应辨析效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 1999.1
篇8: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文
摘要:学习数学的奥秘就是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要学会三方面内容:知识结构、精神、思想方法。一般小学数学中一般都会结合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造能力和活跃思维。小学阶段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归纳、统计等,这些都给小学生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收获,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引言: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总结,数学思想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数学活动的问题,还能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题方式。根据数学思想可以解答很多问题,并且可以找到解决难题的思路。数学方法是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式并且根据这些方式来进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二者有时候难以区分,但是二者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理解能力,还能为以后学好数学打好基础,让学生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带领下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1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就是充分认识数学概念后,从中总结出的规律然后转化为解题的思路,在平时中经常被利用。数学理论中有很多概括性很强和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且在解题的时候,有时候一个问题就会包含着很多种解题方式,也就是说蕴含着很多种数学思想。在我国的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几种比较简单的数学思想:类比、归纳、统计和假设等。我国的小学教学中主要是以“回答难题”为核心目标,但是如何把一个问题完美解答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方法比较少,因此就要教会他们这几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且还能塑造小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1]。
1.1类比法:
很多数学家在做了很多实验后发现,在数学中,用类比的方式可以发现很多平时不易得到的结论,很多真理都是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的。并且在这个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很多难题中都能给人以解题的灵感和思路。类比通常都是用在两个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之间,找出相抵之处,然后做出判断的`解题思想。一般小学阶段的类比方法会比较简单,常用于推导公式和发现新公式中。小学的习题比较简单,一般都会用类比的方式建立一个解题模式,然后帮助学生去解决难题或者是相似的问题。一般教师都会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习题视力进行判断和推理,培养学生检测定义的能力[2]。
1.2归纳法:
归纳也就是总结。一般都是很多理论下,逐渐归纳出一些比较规矩的数学思想,一般都是要确立事物本身有的属性,然后在寻找出其中蕴含的普遍性规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对数字的观察和例子的分析,逐渐得到相关结论,让学生开动思维,变得富有创造力。
篇9: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论文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他们还不能专注于学习保持探索状态,所以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一定要在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时候注意结合一些有趣的案例,并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接受。
2.1在课程中发掘数学思想:
很多数学思想都是存在于一些不太瞩目的章节中,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将教材中隐藏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进行排列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体系。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提问、例题的讲解、习题训练和归纳总结,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在讲解3双球鞋和12双凉鞋的金额是相同的,买2双球鞋和8双凉鞋的价钱是900元,那么球鞋和凉鞋分别多少钱一双?就可以利用已知条件去推导出来买四双球鞋需要900元,然后就能用8双凉鞋代替两双球鞋,这样就能利用转化的思想得到问题的答案。
2.2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曾经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被称为是“逆向思维”。学生在进行逆向思维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捋顺,并且从中得到新的认识,可能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灵感和理解,并且在解题过程中有新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所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重要。在给小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踏实性,踏实的回忆才能帮助学生在回想的时候产生新的解题灵感并且平心静气对小学生未来的性格养成也是有着长远的意义的;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习数学的方法,要有记忆解题步骤的能力,并且从步骤中去发现问题的内涵,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和思路,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可以明确的想到运用何种解题思维和路径,并且还能的得到进一步的感悟[3]。
2.3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汇总: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时开发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节点,因此如何让小学生在脑海中架构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十分重要。经常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汇总对于学生的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一大块数学知识后,老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让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并且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数学思想方法有时候会比数学成绩更重要,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可能会解答不同种类的问题,蕴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这就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内在蕴含的逻辑关系。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可以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在熟读教材后一定要注意总结书中的数学知识,并且用一些有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逐步渗透给学生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节点,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06-108.
[2]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5,07:37-41+36.
[3]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53-58.
篇10: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研究论文
一、学生分层
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否则就会脱离学生,何谈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就要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家长联系、与科任教师沟通、观察学生课上表现,通过各种检测等来了解学生的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而对于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并不直接向学生公开,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保护与激励。将全体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管是备课还是教学,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目标。如差生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定理的记忆与直接运用,中等生侧重于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性运用,而优生侧重于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要让他们多完成一些具有思考性、难度较大的题目。要将集体授课、分组讨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严爱相济,促进差生的转化。当然,学生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持续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并做相应的层次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二、备课分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大力倡导生成教学,但备课同样重要,是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备课并不是教师主观意愿的体现,而是要做到在学生分层基础上的分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同一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到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任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上各章节、各版块的知识点全面了解,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脉落关系,这样才能在备课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基于学生的已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来学习未知。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在备课时才能实施分层教学如同样是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类型与目的则不尽相同,针对差生提检测型问题,针对中等生提理解型问题,针对优生则要提出一些综合型、开放型问题,这样才能使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兼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范本,打下基础。
三、导学分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的主要场所。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教师要兼顾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着眼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
1.面向学生个体,层次不同,要求各异。学生因兴趣、基础、认知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同一知识点时并不能同时达到教师的主观要求。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统一要求,势必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并不利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节的重点是计算法则,难点是对于算理的理解。其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但教师应面向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差生通过模仿例题进行计算,逐步掌握法则;中等生要按步骤进行计算,深入理解算理;优生则不仅要完成中差生的要求,还要学会根据法则说明算理。
2.面向学生群体,科学分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不同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而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个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相接近,这样更能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教师可以不同的学习小组来量身定做,提出不同的探究任务,从而使各小组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达到共同进步。
四、作业分层
作业、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各类考试,都要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开放习题的不同要求。开放性习题主要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针对此类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一题多解,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就可以;中上水平的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能选择最为简便的方法。
2.对各类题目进行分类,即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差生、中等生与优生。学生所对应的各层次题目为必做题,同时鼓励学生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1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和意义
1.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数学也逐步在开始进行分层教育.而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可以全方位把握其知识和内涵.小学数学分层学习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和等级把学生进行归类,随之组成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这些小组中实施分层教育.而因为小学生中每个人对数学的感悟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数学分层的必要性.
2.小学数学分层的意义
对小学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划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质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提早进行革新,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分层教学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了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单单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更能凸显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层面
根据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和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2.授课层面
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工夫.比如:在教学“面积”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面积计算,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面积的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3.训练层面
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教师进行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得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指的是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
4.考核评分层面
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在不同层面中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文中主要从学生层面、授课层面、训练层面以及考核评分这四个层面描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起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
作者:陈燕玲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篇1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课堂教学需要突出“三主”
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日常教育教学的展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实现。所以,教师务必对课堂时间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对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有力的基础。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积极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展开评价以及展开实际教学时,一定要对分层教学高度重视,结合学生资质差异实施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加强引导,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的地位,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改变,对学生的自身需求与缺点充分把握,使学生真正告别乏味枯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切实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以“活”作为学习的源泉
“活”实际上指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当充满活跃性。首先教育教学属于一种双边活动,即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就教育教学整个活动来看,一方面存在教师预想的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使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确保自身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其次,教师实施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使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大量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是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所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思维的良好状态,将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以下几点做好把握:
1.提高思维意识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出台有针对性与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将激发学生的思维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思维意识,对学生有效激活自身的思维有意识地提供帮助。
2.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保证学习情境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展开学习。
3.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深入高度重视,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展开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主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课后注重加强练习
在巩固知识方面,练习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效果练习这一手段必不可少。很多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于练习的重要性没有做到真正的认识,练习明显缺乏针对性。这使得练习没有产生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第一,教师需要对练习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对练习的重要地位有准确的把握,对练习题精心设计,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在课堂练习中,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能够做到有效掌握。如此才可以突出针对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教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为例,首先可以对一道例题讲解,再出一道与之类型相似的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同时需要在难度上对课后练习题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挑战,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仅对基础问题掌握好即可,以这样的方法检测学生是不是对解题方法做到了真正的掌握。例如,在布置练习作业时,教师对类型相同的题只出一两次,学生对题型做到熟悉就行了,对题海战术要杜绝。
四、依靠创新对知识实施再开发
创新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同样离不开创新。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对问题主动探索,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活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材等,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真正适合学生,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结合学生现实发展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分层教学有效实施。
五、结语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实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徐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镇中心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1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较差的“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进行目标设计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A层的学生,侧重使他们在知识方面达到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学会、应用,主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要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C层的学生,侧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时,对A层学生,以扶为主,提问时将问题细化,将问题难度分解,边点拨,边提问;对B层的学生,则坚持半扶为主的原则;对C层的学生,以放为主,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要求A层的学生先分别求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面积,再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这样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要求B层的学生必须用脱式计算;要求C层学生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
三、练习设计分层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A层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再设计一些变式题,而对C层的学生以综合题为主。
四、教学评价分层
我们不但在教学上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评价时也要考虑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抚摸等评价方式,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说明不足,又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作者:高兴兰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篇14: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层次
1.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因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不同,教师要在开学初或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按照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备课、授课以及课后辅导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学问卡,在学问卡中教师可以设置自选题目和必做题目两项内容,除了完成必做题目之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选题目进行完成。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将学问卡搜集整理,了解哪些学生完成了必选题目,并且正确率很高,哪些同学完成了自选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正确率,并以此为根据将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
2.以学定教,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数学层次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数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三个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面对同样的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不同的数学题目,这样就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着的现象。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基础的算理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数学能力,完成自己相对应的数学层次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比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安排A层次的学生完成四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B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三道数学混合运算的题目,而C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一道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还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自主进行层次调整,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内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随着班级生源的增加,一个教师对班级几十个学生都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实施起来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中优秀生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与其他层次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常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合作交流小组中进行思维碰撞后所完成的数学知识的架构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更扎实得多,而且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在小组合作中放开胆子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出示数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学生思维的碰撞会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现有的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合作小组的创建中宜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按照4~6人为宜,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进行分层教学,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数学题目,锻炼什么样的数学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思考让每一个学生更加专注于数学思考的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本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能力,完成高层次的同学可以完成的数学题目。如在分数连乘的教学中,教师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数学题目一目了然,进行能力训练更有针对性。总之,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现有数学能力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提高一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雷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嘉园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篇15: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二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16: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篇三
【摘 要】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强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程改革之初,我们较多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探索、合作的全新学习方式,激励性语言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实质,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现基本数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1.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备课时,教师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并深入钻研教材应把握的新知识生长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深度、广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层,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选好模式是教学成功的根本
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2.1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2.2自主探究
2.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2.2.2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2.2.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点拨升华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习进一步地讨论,形成共识,形成结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纠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偏差,找到更优化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会得到6种以上的方法,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合理的方法,避免学生今后走弯路。
2.4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
2.5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3.注意策略教是学成功的关键
新课标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要扮好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注意策略,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总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这种差异,多设小台阶,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组织他们讨论。如果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学生讨论,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思索,养成懒惰的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考过程,清楚哪里是重点内容,更要让学生懂得根据提示顺序去分析、推想,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更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讲究教学策略,只有几者相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柳国辉.脑学习理论及其对有效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08).
[2] 陈积泽,夏祥川.运用有效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增效[J].金堂教育2011(04).
看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2.小学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3.小学数学教研教改论文3篇
4.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类论文
篇17: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一、应用探究合作式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探究合作式教学方法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和解答者的作用,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问题的探究和解答。在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最有效最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应用时,教师要首先把握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认知,将学生按照性格、能力、成绩有秩序的分组,这样的分组能够保证组别中人员的多元化,在探究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分组结束后,教师要将本节课的数学例题讲解清楚,然后分配每一组的任务,让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再将本组的结论拍一个代表发表出来,各组之间不一样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其再次进行讨论和确定。这样的一个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数独的时候,关于“4”的数独有很多种填充方法,教师如果自己进行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且乏味,但是进行分组合作式探究就会让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供给,并让学生在自己进行算术的过程中有一个数学思维的提升。探究式合作教学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引导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分组与合作中找到自己的数学灵感,通过交流和探究能够明白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总之是小学数学引导教学中最应该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引导式实践教学要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音频、声频或者是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同身受的学习感觉,是最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问题情境的营造要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契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π”的时候,可以将《圆周率之歌》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背诵圆周率的欲望,并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营造要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与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契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营造合理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入开放式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具备层次感和发射性。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将两家店的折扣进行比较:“一件大衣500元,A店满200减40,B店七五折,哪一家比较便宜”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情境营造,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引导式教学时可以利用不同种方式的情景营造,有效地提高进行教学引导,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成效。问题情境的营造要与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区别开来,前者是学生让学生找寻规律发现问题,后者是教师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渴望知道答案。
引导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展势在必行,而引导性教学应该结合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把握,本文笔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三种教学策略和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上的灵感,并尽早将引导性教学在小学课堂中开展起来。
篇18: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每学期初,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将学生分为A(低层)、B(中层)、C(高层)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分层情况),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集中进行研讨,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实施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课堂评价。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寻找到快乐的收获,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作业评价。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暂不打分,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自己再订正,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完成了基础题,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3.考核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一部分为基础题,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主动参与,乐学好学。
三、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实践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2.分层对部分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对表现出“自卑”的学生随机做了思想工作,但是通过A层面个别学生的实际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如何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之前,客观地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或家长思想工作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