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学教研论文,本文共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物理教学相关论文
物理教学相关论文
当前,物理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往往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无法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大家看看下面的物理教学相关论文哦!
物理教学相关论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的涵义及教学模式,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科学探究;传统教学;培养学生
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相比较而言,探究式教学更体现现代教育倡导的目标,也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探究式教学的涵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科学探究的思想,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参照科学探究的模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学习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等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他们直接兴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巩固和迁移。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其探究知识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进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使其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动力。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具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情感;是否具有创造精神等。利用探究式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和信息,学会沿着科学探究过程探究实验现象和规律,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等。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小发明、小课题等一系列探究性实践学习活动,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由此会形成对科学、对社会、对自己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三、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1)问题提出。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教师要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入时,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角度提问的策略。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
(3)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学中的交流与科学研究中的交流不同,不要求术语精确形式规范。它可以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教师可以按照课标对交流环节能力的要求,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
总之,只有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去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红梅.关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物理教师
[3]陈朝阳.浅谈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J].科学大众.(1)
[4]李道鑫.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
篇2: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有关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摘要: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将物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较低。与此同时,忽视开展物理教学,学生对物理原理理解得不透彻。对于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以下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对策
一、前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应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物理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物理基础比较差,渐渐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学习情绪,不愿意主动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
另外,不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对物理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同时,忽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不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不能快速理解物理知识,致使物理教学进度缓慢,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教学现状,下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高中物理教学的解决对策
1.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幻灯片,播放生动立体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立体的曲线运动,使学生轻松记忆物理知识,主动探究幻灯片中的内容,快速掌握曲线运动的规律,进而加快物理教学的进度,充分体现出运用多媒体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学生清楚观察到曲线运动,明确物理知识的原理,使抽象物理形象化、立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不再感觉物理枯燥乏味,快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要想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物理知识演讲比赛、制作物理知识海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物理教学内容不再沉闷,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消除不良学生的不良情绪,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完成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结合新课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演讲比赛,促使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积极主动学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全面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通顺、流畅地表达物理知识,进而取得最佳的比赛结果,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清楚物理原理的来源,明确物理现象,对物理公式的理解更透彻,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活跃物理课堂的氛围,使教学环境不再沉闷,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知物理知识的变化过程,以及物理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例如:在学习“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时,教师先演示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实验原理,清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电压表测定电阻两端的电压,应用电阻公式,计算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物理教学中,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注重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以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并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益勇.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8):11.
[2]杨晓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2015,(6):130.
篇3: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动画模拟与物理概念知识的整合两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效果,以期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整合
物理这门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其实验分析是验证物理概念知识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实验分析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行,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信息技术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动态教学模式。无论是将其作为实验分析还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都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
物理属于理科范畴,因此实验分析与理论验证是物理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站在理论知识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因此缺乏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学习的对象不再是“冷冰冰”基础理论知识,而是理论教学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传递物理实质。据心理学家所言,在课堂学习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习知识更加清晰明了地留在学生大脑中,记忆深刻。反之,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将高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和降低学习压力等作用,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大胆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意见,集中精力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试验教学中,教师不能被动地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操作和演练。采用这种方式得出的物理实验结论为:第一,灯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灭的(亮的)。第二,灯泡在演示结束之后会熄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线圈对变化的电流有阻碍影响”这一结论,但是并不能直观地观察到“电流阻碍”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短暂,但恰恰是实验探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是这一章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实验演示方式,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在课前预习阶段,提前下载一个Flash软件,当演示到“电流如何阻碍线圈”时,就播放Flash软件中的视频实验分析讲解。学生在动态观察和静态学习中能够对试验内容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认知过程,进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再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对章节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并准备好实验分析和探究所需的设备和装置,展开“羽毛和铁块”实验设计和演示。其次,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视频,并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一般认为在同一高度,由于铁块要比羽毛重很多倍,因此最先落下的物体是铁块。因此,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下,羽毛和铁块自由落体的速度相同。究其原因是假定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真空”进行,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并在分析与探究物体受力情况时,羽毛与铁块只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铁块和羽毛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效果。当降落100m、200m时,静止羽毛和铁块的运动画面,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清晰观察在同一水平线上,铁块和羽毛的下降高度。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动画模拟与物理概念知识的整合
物理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源于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释放内在力量。但是在激发内在力量过程中,由于物理概念知识较为抽象化,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些有效方式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提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知识的判断能力和信念等。并着重表明“成就感”才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激发自身积极情绪的重要动机。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就可以将自身兴趣度与物理知识衔接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物理生活情境,从而达到调动自身对知识的好奇度、求知欲等目的。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和探究,并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证据。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抛物线”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抛物线运动动画来模拟抛物线的运动规律,让学生观察后得出抛物线概念、抛物线的运动规律、抛物线的基本特征。提前准备好抛物线函数运动图,将函数图与物理中的抛物线运动模拟图进行比较,并站在数学相关知识角度和物理相关知识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抛物线运动的基本轨迹和特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抛物线运动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巩固了数学知识,也明白了其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对于以后学习物理知识会更加容易。
三、结束语
实现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质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峰.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9:157.
[2]房迅.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J].学周刊,,23:39.
[3]李寅峰.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以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03:197-198.
篇4:物理教学论文
关于物理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关于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各位借鉴哦!
关于物理教学论文
摘 要: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美感素质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又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教学实践表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除了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注意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掘和培养,以期使其物理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 物理素质 创造力培养
素质教育是一种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品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之目的。本文主要论述在物理学科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物理素质教育。
一、在物理学科中应注意情感品质的培养
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冲动与好奇,是科学发现和探究的开端,正是这种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一扇扇科学的大门,而学生则天生具有这种情感和品质。所有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快乐和喜悦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思维过程的基础上的,这种自身情感体验是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情感之一。人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还可以造就自己的客观、公正、科学、无私的情感,因为任何学习和科学研究都要求人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学习和研究物理这门学科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也正是进一步培养情感品质的过程。
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等,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产生畏难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恐惧、胆怯和过度焦虑之中,这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完全失去信心。
二、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高中生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开拓思维领域,非常需要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更加严密,具有公理化逻辑体系,对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高中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已从初中时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逐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思维逐步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步变小。因此,在高中初期阶段,教师应对这个问题有个清醒地认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
三、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和定律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的。比如,伽利略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引导学习方法。比如,油罐车后面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尾巴呢?在干燥的季节里,在黑暗中我们把化纤衣服脱下来,通常会看到火星闪烁,这究竟是什么现象?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往往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四、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时,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失败时(特别是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全无,死气沉沉。实际上,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问题,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设置成梯度和不同层次,开展内分层次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物理素质教育中,其目标并不是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是侧重于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培养、开发、形成的教育和指导,进一步发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教育目标来看,学校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一种专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品格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毕业生实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全面的考验。从当前学校教育来看,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且遗留问题众多,就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来说,物理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和妥善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基础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基础知识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最基本的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开发、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熟”才能运用“活”。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二)“智商”与“情商”的关系。由于我国传统和国情所致,一般都非常推崇早期智力开发。如教幼儿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等。有一种错觉,以为给孩子加压加量是一种早期教育,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相挂钩。实际上,一味地加压加量的所谓“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囫囵吞枣”或“学多悟少”的负重。
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创造力与智力并不完全成正比。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除了其高智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商。在学校教育中,如果不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忽视创造性的挖掘、开发和发展,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高分底能”。
总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篇5:物理教学论文
情境创设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分析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创设针对性、趣味性强的实验情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新课标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物理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遇到过来于自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学习兴趣;教师对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教学生硬直白,不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因而造成物理教学效果不好,总体教学质量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情境创设的角度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一、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情境
学生们需要快乐,快乐才会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教师因为急于求成而变得脾气暴躁,对学生大声训斥,严厉批评,甚至发生一些暴力行为。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克服紧张和不安,改变节奏太快、压力太大的局面,努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教师应多举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简单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尽量不让学生产生怯场心理,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讨论发言,从而避免引起学生产生思维疲劳和反感情绪。
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学生,详细理解教材,创设出最适合他们能力的、宽松的、平等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二、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
有些现象学生有了疑问,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求证,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会逐渐地去寻找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再针对相关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力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解影响蒸发的因素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应该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
学生会想出用火烤、摊开晒、用电熨斗烫等方法。
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每一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提出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就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方法逐个分析,师生之间展开拉锯式的辩论,教学过程从而变成了不断地质疑和释疑的科学探究过程,答案便会清晰明了起来。
三、创设针对性、趣味性强的实验情境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形成物理概念、导出和理解物理规律、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针对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的内容,并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升华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2]。
例如,在教学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沸腾时,教师可提出:“壶里的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少,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仔细观察水烧开的过程。
加热的过程中,让学生准确记录相应的数据。
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烧杯内水的变化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随之热烈,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做好实验的同时,和学生探讨如下问题:气泡为什么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气泡为什么在水面破裂?水为什么在不断减少?在这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明之处继续进行实验来观察并验证,或者和周围同学讨论。
这样一来,不仅物理课堂气氛逐渐活跃了起来,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只能帮助和指导学生,具体实验还是要由学生亲自完成,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动手、动脑及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结语
创设多种行之有效的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师生双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做到“诱导、引导、指导”并举。
这样就可激励学生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使学生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做到动中思、思中议、议中明,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和协作互动的讨论、推理、归纳、概括,逐步得出结论,形成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雒亚妮.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数理化学习,(5):73.
[2]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4(8):211.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当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学生和教师都具备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意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才能使社会不断向前。
创新教学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使其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从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通过一个实验或是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多使用科学性高、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将“我要创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当中,依据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征给予其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平台。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①物理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及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
只有教师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
②深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创新性的使用;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出改进的方法;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二、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
由于教师是对学生施行创新教育的执行者,因此作为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假如教师本身在主观意识上就对创新教育心存排斥,那就更谈不上对所教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想要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就是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积极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并对创新教育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开展创新教育时,物理教师应把教学实践与创新理论结合在一起,再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建自由、开放、活跃的物理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来,继而起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篇6: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那么对于初中物理课而言,如何探究呢?笔者认为探究课离不开“质疑”,提出问题后基于自己的原有认知收集证据推理得到结论,对于自己探究得到的结论在展示前,自己反思其正确性,即再次质疑,重新收集证据,或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更一般的对象分析中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整个环节.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给学生提供日全食图片,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现象,同时抛出问题:日全食现象蕴藏着怎样的光学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能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太阳被月亮遮住了导致的.很自然地联系到另一个问题:“光在物质中是如何传播的?”“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呢?”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呢?生活中学生能够找到“影子”的例子,思考如果光可以弯曲,那么按道理就没有影子,但是光路是看不见的,如何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呢?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证据并解释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足量的器材,分组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大多能找到如下三个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实验1激光笔作为光源,激光射向装有烟雾的'矿泉水瓶,观察光传播的路径,证实光在空气中能够沿直线传播.实验2激光射到水中,为了提高可见度,水中可融入适量的豆浆或牛奶便于观察光传播的路径,实验现象证实光在水中(液体)中能够沿直线传播.实验3用玻璃砖代替水做实验,可以证实“光沿直线传播”.而教材中的结论是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直线传播已经感知到了,为什么要强调“同一种均匀介质呢?”这一质疑,带动了思维进一步发展,有了收集“新证据”,修正结论的需要.笔者在学生有了心理需要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一个“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准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篇7:物理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学校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甚了解,需要老师当好“引路人”角色。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物理是初中生刚学习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物理现象,如,摩擦、沸腾、凝结、声音的传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学习内容,所以,物理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现象所蕴藏的科学理论,以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改革教学课堂开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冬天时衣服上产生的静电、彩虹的形成、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针对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观点,有助于学生有效加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科学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我们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实验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下,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一方面实验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因为进到实验室后各种实验物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测试沸水的温度时要使用温度计,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与读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探究学习,主要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建立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四、以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引导。导学案也就是要把学生导入学习过程,可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材料,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可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偶尔在学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或者寄语,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篇8:物理教学论文
一、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实验
物理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性格,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关注每个学生,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实验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实验兴趣,使每个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所得。同时,教师应顾及探究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探究实验、体验实验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产生持久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探究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还应提供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更多实验来认识规律,了解探究目的,产生较强烈的学习物理的愿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动手操作。探究实验要求我们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
二、实验探究中的师生关系
在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若课堂上过于严肃、呆板,学生提不起兴趣,就不会积极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激情,产生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探究实验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或教材只不过创设若干实验的条件,至于如何做实验探索,实验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然后填写数据,这样学生是体验不到探究实验的乐趣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毛皮与胶棒、丝绸与玻棒互相摩擦,再互相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探究前,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法、步骤及观察目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指导学生认识,用毛皮摩擦过的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棒,当两棒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同一种棒接近时,又有什么现象?两种现象一样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如此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就明确了,学生能排除其他干扰,很快探究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效果。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教师的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既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和群体的力量,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探究性实验时可采用3~5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特点,组内分工要明确,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既分工又合作。在填写探究报告、设计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等工作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要使学生认真听取与同组的不同意见,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其能力不断加强。加强交流和总结,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分别完成计时、测距以及运动等工作,每个工作都要认真细致,任何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交换角色,以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做好总结和对学生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要认真做好总结,老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要全面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对于理论的东西要进行总结概括、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生的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从评价中得到自信、自尊,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总之,物理实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自主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9: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微课程非常适合用于分层教学。微课程的使用可以起到提升教学活动效率,提高知识传授质量的作用。作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微课程包含了一系列独立的教学设计、教学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笔者在本文中将就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作相关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方法
一、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途径,微课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于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的授课形式兼具精干精练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微课程还可以直接存储,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来观看。每个初中物理微课程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初中物理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出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微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实现实时教学,衔接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越是成功的微课程教学,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课程资源,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打开资源学习观看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解放了传统课程中的桎梏,同时也让初中物理教学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实现灵活学习,重点巩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发展将有效补充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构建更为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意义
微课程中的“微”字是指每次所录制的视频中讲解的知识点都很小,很精细。由于讲解的内容少,所以微课程授课时间少,教师制作方便,学生使用快捷。一般来说,微课程都是紧紧围绕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来讲解,开门见山,没有铺垫和引导,重点突出,精细而有针对性。这些特点让微课程具有了移动式学习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今节奏快,碎片化时间多的今天,微课程的出现能有力地起到知识的传授作用。不同于过去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模式,微课程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下,非常适合现在的社会文化传播要求。同时也要意识到,微课程虽然有一个“微”字。但从根本上来讲,微课程还是“课程”。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课程资源是以视频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微课程依然构建起了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教学环境。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不仅要进行教学课件引用,还要配合教学讲义,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进行制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指微课程的短小独立。当然,微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素材供初中物理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物理难点,物理实验操作中的困惑都可以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程的制作。这样一来,相比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个个去讲解,去补课,去解答的模式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24小时随时在线随时重播可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统一讲解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
(一)强调系列化的使用
对于微课程来讲,本质上是依托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而存在。虽然微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如果脱离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背景,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使用意义。所以在微课程的使用中,应紧紧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立足于课程体系的全局来考虑微课程的设计,形成微课程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系列化使用模式。如先划分好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再从知识点出发,设定微课程的主题。分散来看,微课程可以独立讲解某一个知识,但所有的微课程联系起来,要达到串联起整个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使用中,对于微课程的练习设计,对于微课程的实施,微课程的使用评价和反馈这一块,则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观感进行实时的调整,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班级学生使用的微课程设计之道。
(二)强调实际化的设计
考虑到微课程需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微课程中的话题和实验内容。如在《浮力》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好教学情景。在微课程中列出知识的学习提纲,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微课程的讲解氛围。如笔者就对此节课的微课程作了三个问题的引入:浮力是什么?浮力会引起什么现象?浮力的方向和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已经对浮力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分层。在微课程短短几分钟的讲解中,实际化的课程设计就在于直接切入知识点的本质,直接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实验和讲解。接下来,笔者引用了中考中浮力的实验题目:用手压住瓶盖,把塑料瓶浸入水中,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这时塑料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整个实验过程模拟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和标记,让学生干脆利落地了解浮力的推导过程的作用类型。
(三)强调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来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微课程应体现出对知识的预设性。教师应通过作业和训练题来了解学生物理知识的薄弱点。只有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更为有效地设计出微课程的重难点。一般来说,笔者会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当场解答,而对学生提问频率高,知识价值高的问题,则及时调整为教学的重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未来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笔者看来,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微课程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和制作。
参考文献:
[1]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xx(1).
[2]吴铁飞.浅析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科技视界,20xx(31).
[3]廖兰兰.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20xx(4).
篇10:物理教学论文
1.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授的知识的容量,因为老师可以不用逐句逐字的写在黑板上,可以通过关灯片很具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同样一节课的时间,学生看到学到和听到的内容会更多。多媒体的教学还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对于一些课堂上书本不能表达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线进行搜索。这样,学生可以学到的物理知识的全面性更强。同时,利用网络,可以版主学生、教师和学校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下,随时可以进行沟通心得和了解最新的知识。在大学物理课堂上,用多媒体可以表现想要表达的图形、声音、视频和文字等等,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生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听到看到更形象的知识,因为形式的多样导致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样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想要表达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变化多样的字体,对于重点可以标注的更明显,那么学生能够更快的抓住课堂的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多媒体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同时可以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果。
2.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2.1形式灵活可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用更形象生动的方式去表达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直观。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教学内容中比较难懂抽象的概念进行现象再现,把难以弄懂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这样深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就会变得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习物理有了继续深入探索的愿望,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比如在阐述物理中地球在宇宙中的关系时,如果只是老师单调的口头表述,就让学生很难想象那种形式,利用多媒体放映动画时,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2.2可以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效
在大学物理中,有很多的实验要进行阐述。对于大学物理中实验是比较多的,如果都逐一带学生去做实验,那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设备,有的实验学生也会比较生疏,就需要用多媒体先对物理实验进行演示,这样就可以增强物理教学的成效。对于一些物理实验,学生做过了也许就忘了,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还能帮助学生回忆起实验,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或者波的干涉等现象,老师讲述,学生想象就比较难,这时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来呈现这些,就能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还有一些实验是比较危险的,或者难以在实验室完成,这时就必须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能有形象的了解。
3.大学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3.1多媒体中的网络平台技术可以帮助物理教学
大学物理教学中,它的内容多而难懂,覆盖面比较广。但是在大学课程的安排中,物理的课又不是够多,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之后如果有问题就没有地方可以问。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建立公共交流的网络平台,学生有问题可以再网络平台上提出,教师在有时间时就可以查看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及时的解决,在复习时变得比较容易,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资料,有时学生会来不及记录,或者有的实验视频比较好,教师都可以将其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设置多媒体试卷网络评价系统,日常学生可以进行下载或者在线答题,测试自己的`物理知识学到是否扎实,然后在真正的考试到来时,就能够应对自如。对于这套测评系统,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的填自己的信息,这样可以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利用多媒体中的网络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教师更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2将真实的实验和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基础,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实验进行演示,这样让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实验的过程。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演示的物理实验,能让学生脑海中形成更具体的物理图像,对重点和规律更好的把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可以把物理的真实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内容及步骤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个实验,从而进行有机的融合。利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在实验室无法做实验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保证了学生在实验条件无法满足的条件下,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
4.结语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由于物理知识的内容多,并且物理实验也多,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视听效果和用更形象的方式去表达大学物理中比较难懂的知识和实验。在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成效。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这对大学物理教学有深远的意义。
篇11: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人类的一切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新课标和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去体会和探究物理理论来源于生活的过程,再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得出的情境,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本身,使物理教学返璞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境再现;生活
我们知道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生活化”回归作为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已经渗透到各国的课改中,以学生拥有的生活知识为契机,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一、让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
物理教学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的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让学生去揭开“物理”这门学科的神秘面纱,就得先把它放入生活的现象与实际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物理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物理教学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物理教学的返朴归真。所以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所以物理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立足于生活展开探究;我们身边许多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周围的事物。例如所有人都知道天空是明亮的,是蓝色的,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天空是明亮的,而在太空中虽然阳光强烈,但宇航员向其他方向望去,却看到天空是黑暗的,甚至可以看到星星,引导学生去了解康普顿效应,并且告诉学生,康普顿在研究阳光在空气中的散射现象时,发现了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大,而这与经典学说也就是光的电磁理论是不相符的,于是,康普顿借鉴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而发现了康普顿效应,发现了光子的动量,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又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学生们体会了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并能感受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观察和体验生活同样可以为学生解决物理学的实际问题带来有益的和巨大的帮助,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审题出错,而审题出错的原因往往又是因为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情境缺乏体验。
第二,教学中应注意再现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体会物理知识得出的过程和应用物理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观察、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如学习《能量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时,我们要这样创设问题情景: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一种形式能量的减少,必然对应着另外形式能量的增加,总能量是不会减少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呢?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本内容,并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弄清楚:虽然自然界中的总能量是不会减少的,但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能源也有品质之分。比如我们点亮电灯,电灯在发光的同时,还会向四周环境例如墙壁、空气等散发热量,周围环境吸收的这些热量就属于是能量耗散,不可能再回收起来供电灯发光了。再比如汽车行驶中的能量耗散问题。学生弄清楚了这些知识,就会懂得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做个具有节约节能意识的高素质的现代人。
二、让物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学以致用,如何将物理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生活小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如用简易的饮料瓶制作火箭,自制反冲实验装置,利用饮料瓶再现完全失重的情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个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体现出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实践,教学中经常创造机会组织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源泉;如学习《远距离输电》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我国水力发电站的建设情况,关心三峡发电站产生的电能是如何输送到用电区域的,并参观当地的变电设备;学习《万有引力和航天》后,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发射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运行录像,让学生体会发射和运行中的超重和失重,并分析火箭运行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教育,使物理教学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树立了STS观念,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情境再现,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知识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生活体验中提炼物理知识,在对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物理教学观,不但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要走进生活、服务生活,为学生学习物理拓展一个新的途径,而且为物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一座可靠桥梁。物理教学离不开生活情境,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也处处用到物理。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篇12:物理教学论文
学习贵有疑!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一旦缺乏批判精神,则势必缺失明辨是非,接近真理的自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形似质异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被外在表象所迷惑,在概念认识上举棋不定,处理问题则往往容易出错,是不是这些学生头脑中没有概念呢?不是,而是缺乏比较,缺乏从细碎处着手辨析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我们在和学生讲“相互作用”与“二力平衡”这些问题时,下面一道例题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初次遇到时,缺乏批判精神的学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1教室里的一张课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情境中不存在平衡力分析
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学生在“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理解上出现了相互干扰的问题,或者说对“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不够清晰,只是浮于表面,最终出现了错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记住了“等大,反向”,而没有注意“共体”即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首要条件,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分析力学问题首先必须确立“研究对象”的意识,同时对于初中物理,后面还要学习杠杆,所以,还要强调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来“共体、等大、反向、同线”的二力平衡条件就清晰了,认识也就不容易出错.在讲解本题时,借助分析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态度与意识有了提升,获得智、能、情三个维度的发展.
篇13:物理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解题思路
物理知识十分丰富,物理学习中的问题也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找到一种万能的解题思路来对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在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中,引导学生具备严密逻辑并构建步骤逻辑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中,主要的思路包括顺退和逆推两种。
顺退解题思路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对物理知识以及物理表现做出认知的基础之上,这种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思路要求学生能够对已知的变量和条件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做出认知,并遵循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来推理出结果。具体而言,学生需要从物理问题已知条件入手,使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对未知的内容做出推理,同时需要对这些未知的内容做出整理与分析,通过发现未知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逆推法则是利用未知的内容来获取已知内容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问题提出设问,并对设问内容和已知条件的一致性做出验证。具体而言,学生需要从物理问题的答案入手,在已经掌握的只是种利用恰当的公式将物理问题所要得到的答案表示出来,这种公式被称之为母式,同时,学生需要对母式的右端有无未知量做出观察,如果没有未知量,则学生可以把已知量写进公式来得到结果,如果具有未知量,则需要从母式中将未知量提出并当做新的.未知量。通过逐渐推演,知道所列出的等式全部为已知量为止。这种问题解决能力思路的优势在于能够让简单的物理问题更加轻松和顺利的解决,但是对于复杂的问题,学生却往往难以入手。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从而逐步对问题进行解决。
二、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的对问题作出发现、探究,并对问题进行自主解决。探究性学习要强调引导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作出运用,尤其是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与实践。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往往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学习成果建立在对现有理论知识作出创新和钻研的基础之上,但是受到理论水平的限制,学生还难以达到较高的科学发现水平,而教师也不用可以追求这一点内容。
另外,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来做出研究与解决,同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提出的能力,当然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得出结果的能力以及表达探究成果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有必要为学生创设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自主的完成知识存储、知识掌握以及知识运用的工作。
篇14:小学教师教研教学论文
摘要: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思维方式,感受数学美等。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同时还要厘清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本质生活经验抽象素养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命题、问题、语言、方法、思想等。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以及对数学理性精神的追求等。只有这样,数学课程的价值才能得到凸显。
一、缕析:
在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形象与抽象的实践把握中彰显教学的本质
缕析,析为丝缕,详细分析。有时,我们对数学的理解会悖逆数学的本质。诸如,尊重数学教育的现实,却沦落为过度实用的倾向;强调数学的双基,却异化为计算技能的崇拜和概念的机械性记忆;重视数学学习的主观经验,却遮蔽了数学的本质精神……缕析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师的必修课。
1.生活与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博弈体现“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的矛盾诉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生活感性的成分多,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本质是理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和数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理性的滋养和人性的关爱。
天安门、飞机、奖杯是轴对称图形吗?从生活的角度学生认为是,但是从数学的角度看,教材是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引出对称现象,再将上述物体抽去非本质的属性(如颜色、材质),呈现为平面图形;对折后,发现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里有一个从实物到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抽象过程。准确地说,实物是对称的,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再比如认识平行线的教学,在揭示平行线的特征后,出现一组欣赏图片,其中火车的轨道因为透视的原因,我们看到的笔直的轨道两边是不平行的,个中道理应该在欣赏后加以解说。严格地说,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平行”,无论列举什么例子,都有不够严密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将生活的实物看作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并不是指特定的火车轨道。所以要从本质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事物向数学原型进行提升。
生活与数学的矛盾概括起来大致有: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生活现象与数学问题、生活事例与数学原型、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等。数学化是数学的本质,把数学问题囿于生活的范畴容易形而下,降低学习的标准;而把数学问题囿于数学逻辑体系中去推理和验证又会形而上,不利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学习数学。合理地把握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是要掌握好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度。
2.主观与客观:主观经验与客观探究反映学生认知数学的经验参与和教师教学预设的合理考虑。
数学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客观的结合。
例如a+b=b+a等运算律是不是方程?这是个在教师层面都有争论的问题,学生大都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不是,因为所见方程都有已知数和未知数,并且都好解。其实,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并非是方程的严格定义,仅是一种朴素描写,没有明确的外延,经不起推敲,实际上方程应是“条件等式”。因为含有未知数的恒等式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方程,就象x-x=0。
学校数学首先是去儿童化、超越儿童化的活动,是去生活化、超越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学校数学必然存在脱离儿童主观经验的可能性。但学校数学完全脱离儿童主观经验是不理性的,有可能导致学校教育的经验化和抽象化,应该注重数学理性精神和儿童主观经验的契合。
3.形象与抽象:抽象数学与形象教学反映儿童认知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教学方法的合情选择。
数学是抽象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从形象开始并逐渐走向抽象的。从形象化审视课堂教学:数学文本是选择抽象表达还是形象展示?教学语言是选择抽象解说还是形象激活?教学手段是选择抽象隐晦还是形象直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儿童认知数学的特点,让抽象隐晦的数学知识在隐含数学问题的情境中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正所谓“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文以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事言之。
教学分数的意义,尽管反复强调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但学生掌握得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什么可以当作单位“1”:一个苹果一块饼,一吨黄砂一克金。一班学生一排兵,一项工程一片林。
越是抽象的数学越要深入浅出地表达与解说。当然脱离抽象本义的形象教学是空虚和非本质的,离开形象教学的数学抽象则是盲目的。形象的教学方法与抽象数学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教学本质。
二、整析:
在工具与思维、学科与文化、知识与素养的实践再认中彰显教学的本质
整析,整治,取整改与赏析之意。对于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应该运用整体思维,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的工具性特点;体现数学核心价值的思维性特点;掌握学科数学本质的抽象性特点;人文精神关照的文化性特点;凸显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意识、数学思维、理性精神和人文素养等。
1.区别“工具数学”与“思维数学”的关系,体现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本质的价值认同。
数学是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数学的抽象性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共性和本质,使我们可以通过抽象把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从“工具数学”的角度可以先介绍量角器,把半圆等分成180等份,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角,分别在内外圈找一找不同的角,然后介绍量角的方法──两重合一看,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度数就是角的度数,并根据0°刻度线在内外圈确定量角器的度数。从“思维数学”的角度考虑教学应该让学生弄清:是否可以通过几个不同的角(比如几个10°)去做一个简易的量角器?为什么要把量角器等分成180份?……
2.把握“学科数学”与“文化数学”的关系,体现以渗透为要素的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判断。
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包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并以概念为基础判断是否能构建概念网络图或数学图式。在掌握数学概念、认识数学符号、理解数学内涵的过程中,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用有节奏的儿歌引入,教师适时指出:这首儿歌中,有嘴,还有眼睛和腿,还要跳下水,弄得挺复杂的,我们先只研究嘴,把儿歌抽出一部分:一只青蛙一张嘴……念下去没完没了,谁有本领将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只用一句话就能表示?有学生说“几只青蛙几张嘴”,有学生说“a只青蛙a张嘴”,还有学生说“n只青蛙n张嘴”。教师适时指出: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表示得清清楚楚,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呀!谁能把整首儿歌用一句话来表示?学生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教师追问:这里的n可以取哪些数?引导学生从具体中逐步抽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理解简约性的数学特点,感受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3.厘清“知识数学”与“素养数学”的关系,体现以发展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本质的价值提升。
“知识数学”体现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经过抽象的“非常现实的材料”。一个圆柱形水桶用什么材料制成,涂成什么颜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种圆柱形几何体的存在和它的性质。作为“教材”的数学要体现“知识数学”这一特点,更要照顾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定位于人的文化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足精神财富的储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从小在心底深处铭刻数学理性精神,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科学和人文思想,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改变自我。
数学教学是一种外化促内化的手段,教师的作用体现着外化的传授,学生主体在外力的作用和引导下,把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转换和迁移,并以图式、模式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更需要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模式和经验情境,让学生悟出数学学习之道,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进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精神,学会成事成人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方延名.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
篇15: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
1.初中数学传统教学现存弊端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阶段,需要适合他们的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初中数学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更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充分的研究,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是学生以后各科学习的基础部分,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专注于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使得学生处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所谓的好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解题能力,但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创新探索能力却几乎没有.许多教师都把培养学生的解题得分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研究,忽视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最后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使得数学课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
2.1结合实际引入教学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选取合适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从学生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学习热情.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在教室固定两点,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怎样走最近,并且让学生们实际体会一下.再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圆形东西如车轮,再结合课本中的各个概念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对车轮都已经很熟悉,再联想到圆中的各个概念也就非常好理解了.这种通过实际事物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使得问题的引入不再生硬,学生们也不会有陌生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更有兴趣,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记得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或有所突破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任何三根木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有学生说可以,也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组,给每一组分发各种长度的木棒,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三角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会发现原来不是任意三根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就会感到很惊奇.这时再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发现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最后教师对学生们发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们通过自己切实参与学到的知识,必然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2.3运用新型教学工具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教学工具也多种多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课本内容,使学生可以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当代教学中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如在进行三视图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只是通过单纯讲解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立体感特别强的三视图,多媒体就成为了最适宜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学生们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许多.
3.结语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共同关注,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看过“ 中学数学教学教研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2.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3.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浅谈中学数学教育论文
篇16:高一物理教学论文
高一物理教学论文
题目:高中物理教学新模式
一、中美两国物理教学比较
中国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比较死板,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盲目做题,没有构成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中美两国的高中生做了一项科学潜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高中生的科学常识掌握的比美国同龄人好,但科学推理潜力却相反。
美国的教育能够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每年很多国家的高材生都会选取去美国留学。加上美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行也很靠前,TOP100的学校里美国就有50多所。每年美国政府都会给美国高校拨款20%到50%左右。美国私人校友还向学校捐款,这就使得美国的大学具有充足的资金开展教育和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尤其美国的物理教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美国有众多的物理学家,其中有爱因斯坦、霍金、奥本海默等。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而不是别国,是因为美国的制度开放,他们愿意花钱聘请这些学术界泰斗。中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在大学教育中,很多教师不为教育学生而是忙着挣钱做项目,学生称呼教师也从导师改为了大Boss,这是我们管理上的不合理。应对这一状况,政府就应鼓励学校师生做基础性的研究,国家也就应用强大的物力保障来支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大胆搞研究。与此同时,学生也不要过分关注眼前利益,要眼界长远,把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认认真真做学问,远离政治纷争。
二、教学新模式
我国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的,美国的教学模式属于课堂上讨论演讲,课下研究式的。如果我们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没有跳跃思维,就不会有自我的创新。永远模仿别人是不对的,就应开展自我的基础研究。比如,每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资少之又少,但日本在教育上的投资能够占到本国GDP10%以上,美国占到15%左右,欧盟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在14%左右。只有在教育上投资,我国的科教实力才会赶上去。
因此,国家要合理分配教育投资,使想做研究、能做研究的人确实能够使用到充裕的资金,这是建立教学新模式的前提。物理实验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学时,教师可在资料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浙进,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帮忙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立地完成实验,并具有必须的独立观察物理现象和独立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潜力。
另外,教学还应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养潜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体系上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次序进行,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其用心参加各项物理实验。
三、面临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课程增加了新知识、新资料,有探索研究、调查研究、各种文献搜集研究、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等。虽然这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要求,但是也对基础办学调教提出了不小的要求。与此同时,新的课程改革需要配套的实验设备,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实验模拟馆等各种辅助设施。因此,学校就应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适当与各个高科技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参观工厂及企业实验室,了解现实中的企业是如何搞研发的和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
四、应用新技术
如今,高科技产品更新速度个性快,网络技术可谓是此刻发展最快的技术,网络教学成为了越来越热的话题。教师上课运用网络能够很方便地教授课程,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能够用平板电脑做笔记。
在假期还能够制作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或者与其他名师分工合作,把每一学科的高级教课视频收集在一齐放到网上,进一步解决贫困落后地区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在网上带给了公开课,高中物理教学也就应学习这些大学去开创一些高中教学授课平台。毕竟全国各地的教育资源是分布不均的,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名师多,而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很是缺乏,如果利用好网络,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能够享受的良好的教育,使教育更公平。
五、结语
教育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在此状况下,我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一齐共同商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也呼吁上级领导为良好教育创造环境,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