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hui22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篇1: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与现行大纲相比,新大纲中“划线”较少,这是一个进步。所谓“划线”,是指对教学中一些问题的限制,如“不得如何”、“只能如何”等。现行大纲中作这些限制,有当时的背景,有些限制也是必要的。但是限制过多过细,会对教学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新大纲减少了一些限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按照新大纲的精神,教材编写中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如现行大纲中关于图线的要求限制过死,新大纲不加限制。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强了图线,而又不作过高要求,以求学生能够逐步熟悉和运用图线。

[1] [2] [3] [4]

篇2:[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进步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配置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基础,还必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发展的余地,因此,初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高,但又要使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有在这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

3.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十分注意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十分注意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的风格特色

1.注意处理好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将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等常见现象)排在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新课感到亲切,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力、压强、功和功率、机械能等),分子运动论、内能的知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定律、电和磁等),最后讲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打开教科书就是“致同学们”,介绍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介绍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全书有一篇引言和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里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3.注意体现以实验为基础

基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本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全书安排了既可演示又可让学生随堂做的实验100多个,还安排了学生实验18个,课外小实验约30个和许多实践性习题。其中大多数实验的器材易得,方法简便,效果明显。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图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4.注意生动活泼、简明轻快、丰满、有用

教科书的编写注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引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事例、现象、实验来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提高可读性。插图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配合,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还有不少插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照片、漫画形式。

在讲述知识上,教科书注意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不节外生枝,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对于重要的知识,注意讲得充实、丰满,让学生在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知道它的来源、根据和多方面的表现及应用。教科书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生产实际,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常见现象,注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认识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并且逐步学会应用知识。?

5.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本次新修订的教科书是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的,以实现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教科书中标了*号的课文是供基础好的学校选用的。每章末的“阅读材料”、“小实验”是供学有余力而对物理又有兴趣的学生选用的。这样使教材具有弹性,以适应地区差异和学习者个人的差异,因材施教。?与教科书配套,我们还编写了两种供学生选用的书:“课外习题集”和“实验册”。使基础好、能力强、学有余力的.物理爱好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不排除基础好的学校从这些书里选出某些内容供课内教学用。??

三、怎样用好教科书

1.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开学到期末都要经常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不要使前面的困难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2.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零碎的知识只是杂乱堆积的事实。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应用、并促进能力发展。物理教学要经常地在不同层次上帮助学生使知识结构化。教科书每章结尾的“学到了什么”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组成知识的结构。教师可以推广这种方法,在一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在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

? 从一般意义讲,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含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种成分。物理教学要注意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通过抽象、概括、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并能把概念、规律和图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机械记忆,又有利于形成结构性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 知识的结构化要从初中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严谨和严格,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无谓负担。?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 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里的各种实验,切实做好,使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希望老师们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发挥创造性,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尽可能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科书里写了的实验开出,并力争多开一些。

? 其次要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形式要多样化,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讲座,修理或自制教具,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生产参观,等等。物理实践活动一是要因地制宜,面向乡土实际;二是要适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般可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入手,帮助学生学会抓中心,理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自学不仅限于阅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变得更加“会学”。?

4.认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科书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当前要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

[1] [2] 下一页

学精神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科学的发明创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辛勤劳动的事实,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前景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初步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通过物理科学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验、观察、作业、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经常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协调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学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它不单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种伦理的、心理的高级转变。它的实现一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实践,二要依靠教师的模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上一页  [1] [2]

篇3: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与现行大纲相比,新大纲中“划线”较少,这是一个进步。所谓“划线”,是指对教学中一些问题的限制,如“不得如何”、“只能如何”等。现行大纲中作这些限制,有当时的背景,有些限制也是必要的。但是限制过多过细,会对教学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新大纲减少了一些限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按照新大纲的精神,教材编写中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如现行大纲中关于图线的要求限制过死,新大纲不加限制。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强了图线,而又不作过高要求,以求学生能够逐步熟悉和运用图线。

总之,新教材力求掌握好教学要求和程度,增加弹性。建议在试教中能够因材施教,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欲速则不达。新大纲明确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述方式的选择,都充分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力和对物体受力的分析,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的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我们特别注意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物体的受力分析没有单独列节,而是分步地提高要求。在第一、第三、第四章都有受力分析的内容。在第一章只分析简单的受力问题,主要结合力的性质来分析。第三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第四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物体的受力问题。

对弹力的分析,一般只限于绳的弹力和平面的支持力。对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的分析,是教学的难点。讲述摩擦力时,对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开始只限于物体相对于静止物体(相对地面)的情形,而对比较复杂的情况不作分析。至于摩擦力作为动力的问题,则准备放在高中三年级的专题中逐步解决。

力的合成和分解,不要求用公式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要求用力的分解来解静力学的问题。静力学的问题放在第四章,用平衡条件解决。力的正交分解在第三章采取渗透的办法学习。大力和小力的问题需要深入理解,教材设有“大力和小力”专题,供程度较好的学生钻研。

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课本在开始讲述瞬时速度时,只给出最浅显的说法,即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继而以小字(选学)用极限的思想说明了怎样理解瞬时速度,供学习较好的学生课外钻研。对加速度概念,在第二章只要求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了澄清概念,在节后用花边框的形式将加速度与速度加以对比,以求学生确切地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到第二册讲到曲线运动和向心加速度时,对加速度的认识还要加以扩展。

第三章讲牛顿运动定律,只限于它的简单的应用。例如,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对全体学生来说不应作为重点,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多讲一些。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在高中一年级一般不涉及,待高中三年级在专题中讲述。对全体学生来说,应当强调在高中一年级要着重打好基础,而不应要求“一次到位”。“一次到位”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对程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都是必要的。

三、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教材的叙述对于学生确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材的叙述和对知识的讲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新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中基础的一环。教材的叙述,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希望教材的叙述能够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教材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而不可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注意了逐步“渗透”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都在书中适当位置如“正文叙述”、“旁批”、“思考与讨论”、“小结”等以不同形式加以渗透或指点,建议教学中对此给予注意。

四、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到创造。就学习过程而言,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教材中应该有所体现,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要讲好,派生性的知识不一定全由教师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提出的似乎“出圈”的,但有利于拓宽思路的问题,简单地以“不考”为由而不去涉及,容易挫伤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这次新编教材,我们初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课本中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其中提出的问题多是基本的问题,供学生钻研或讨论。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希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

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教材在正文中没有列出,要求学生自己推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要求学生这样做,预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如新大纲中没有列入“竖直上抛运动”这一知识点。但这一知识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独立习得。课本在“直线运动”一章的B类习题中安排一个有关的习题,可以让有余力的学生独立解决。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在一些重要之处,如物体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都要求适时地进行总结。课本中有提示,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章后设有“本章小结”,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条理化,以便深入、概括地理解。

五、灵活渗透,扩展知识面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多次对中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比较,指出中国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多,灵活渗透地学习少,应注意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次课本编写中,我们注意到这一点,试着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扩展知识面,引导学生逐步习惯于灵活渗透地学习。

有些内容适合用渗透的方式学习,一开始不一定要求学生有深入的理解,经过一段熟悉、积累之后,逐步有所体会,再加以总结提高。对知识要么不讲,要么就讲深讲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其实对问题的理解、认识和运用都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本书对某些知识的讲法就采用了灵活渗透的讲法,对这些知识不专门设题,逐步渗透,逐步提高,逐步积累,适时总结,系统提高。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应用很广泛,用起来也很方便,但课本不单独设节讲述正交分解法,而在第三章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采取渗透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习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对处理矢量的运算很重要。本书也没有单独设节,而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告诉学生需要先取一个正方向,以确定矢量的正负,然后进行运算。经过几次熟悉之后,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再加以提高。为此,书中设有一个专题,讲述“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或者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自己钻研。

对有些在高中阶段无法讲清或不能证明,但实际中又需要明确的问题,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而且适用于变力,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等,则直接告诉学生,并说明它可以证明,但在高中阶段无法证明。学生知道这一点和不知道这一点是不同的。知道这一点,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规律时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留下进一步钻研的念头。

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知识面越宽,越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相互借鉴地学习。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相比,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在不增加课时、不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学生知识面过窄的不足。

课本中设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属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灵活渗透的学习方式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不必给出某些概念和术语的严格定义,让学生了解一个大意,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开扩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就达到了目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灵活渗透地吸取知识,并且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给予补充和指点,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其它课外科普读物。

本书的绪言改变了过去用长篇文字叙述的写法,用八个彩页以插图的形式对物理学的概貌、物理学的重要性作了说明,以激起

[1] [2] 下一页

学生学习物理的志趣;同时,也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使学生知道一些知识,开扩学生的眼界。绪言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可能逐一向学生讲解,这是灵活渗透学习的一个实例。

六、加强实验

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课本在编写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加强实验。

为了加强演示实验,课本中编入的演示比新大纲中规定的有所增加,对演示实验的写法更加醒目,在课文中用【实验】标出,希望在教学中按照要求进行演示。为了鼓励学生多动手,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做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现象,提高实验能力,希望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将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新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个数比现行大纲略有增多,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的比重已有所增加。课本中编入的学生实验比新大纲规定的又增加了“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选做)”两个。实验要求注意分出层次:前几个实验分条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有的还给出填写数据的表格;以后的实验不再这样分条写明。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课文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课本中设了“做一做”栏目,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既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希望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小实验。有条件的,在不过多增加负担的前提下,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七、安排好练习和习题

安排好节后的练习和章后的习题,是编好教材的重要一环。这次教材在习题的编排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

教材中的练习题更注意了题目的针对性。每设一题必须明确目的,或辨析概念、澄清认识,或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或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基本题覆盖面大,突出重点,力求每道题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练习题的数量较现行教材略有增加,一般来说,节后的练习为3~6个,章后A类题为8~10个。

教材更加注意了练习题的编排层次,以利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节后的练习题多为理解和巩固知识、辨析概念而设,一般较简单,多为基本题,综合题少,目的是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基本知识学好。

章后的习题分A、B两组,题目是对全章知识的深化和综合,还有与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A组为必做题,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B组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希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掌握。

题目的内容更注意了联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注意有现代气息。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联系实际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一个好的传统,新编教材努力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

八、注意形式活泼

一本好的教材,应做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完美的。本次课本编写中我们朝这方面做了努力,注意使形式新颖、活泼,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版式上,采用16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出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或留给学生利用。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

在栏目的设置上,以有利教学为原则。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不同的内容;在演示实验、重要的公式和定律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又不“喧宾夺主”。

适当增加了插图,尤其是情景图和漫画式插图。绪言全部用彩色照片和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在每章的前面,我们精心选择了科学家(或名人)的一句名言,力求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希望先哲们的思想能够对学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尝试,希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上一页  [1] [2]

篇4:[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物理]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国家教委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初中阶段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进步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配置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基础,还必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发展的余地,因此,初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高,但又要使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有在这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

3.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十分注意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十分注意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的'风格特色

1.注意处理好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将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等常见现象)排在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新课感到亲切,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力、压强、功和功率、机械能等),分子运动论、内能的知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定律、电和磁等),最后讲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 [2] [3] [4]

篇5:[高中物理]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高中物理]关于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提出了“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各种办学模式的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大多数不准备进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将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只学习必修物理课,因此,我们将编出“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课本供高二学生使用。本文只介绍编写必修课本的一些情况。

编写这样的必修课本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编写的基本思想

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当前的许许多多问题就很难发表意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矗因此,对于21世纪的合格公民,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新时代的公民应该欢迎和期待这些新事物,愿意了解它们,希望利用它们而不是拒绝它们、排斥它们,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一种必需的心理素质。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修课的教材打算从更广阔的角度,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试图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并努力使课本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编者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要求适度

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2.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

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新编必修课本将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好高低合适的“台阶”,力求做到每个新知识点对学生都是“既要付出努力,又是力所能及”。

3.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

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新编必修课本在提出物理问题时和得出结论后都将通过实验、叙述、插图等,着重描述相关的物理情景。

(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必修课本将继承过去课本联系实际的好传统并有所加强。考虑到大多数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的去向,联系实际除了联系各种产业外,还特别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这样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有用,并能增加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三)强调物理学和社会的联系

在只学物理必修课的学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来要从事人文学科方面的工作。这部分人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对“人”的兴趣重于对“物”的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新课本中将渗透从社会角度对物理学以至对一般科学技术的评价,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福利以及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潜在威胁。

必修课本还将注意渗透科学思想史,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恰当安排习题

一些学生常说物理难学,其实他们说的是物理题难做。一般说来,习题的难易表现在物理情景是否熟悉、已知条件是否隐蔽、题目所问是否明确、知识的综合程度是否较高、数学运算是否繁难。编者从这些方面对题目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了习题的难度。

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特点和他们以后工作的需要,必修课本将适当增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题目、非数学的逻辑推理的题目、口头或文字叙述的题目。

(五)注意数学工具的应用

有一种看法,认为将来不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工作的学生,他们所学的物理学应该尽量少用数学工具,以降低课程的难度。这种看法未必全面。物理离不开数学,只有数学才能最明确、最简洁地表达物理思想,这也是必修课本要渗透的思想之一。实际上,高中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远少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数学工具会有利于物理课的教学。

新课本注意“抓两头”,即注意用数学方法表达物理问题和分析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这其实是在除了纯粹数学以外的一切领域中应用数学工具时都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新教材要渗透的思想之一。

在新课本中,数学公式除了用于计算之外,也尝试着用来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新课本为了在数学运用方面降低难度,主要作法是在习题中和课文中都避免繁琐的代数运算,也不要求运用学生所不熟悉的数学技巧。

三、新课本的特点

由于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很少有机会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物理学,所以必修课的知识面应该足够宽。新课本增加了较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读。阅读材料是按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选取的。在叙述方式和深度控制上力求做到使学生愿意看,看得懂。

全书的表达力求思路清晰、明确,不节外生枝,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编者还力求做到语言流畅、繁简适度、可读性强。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物理图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增加课本的趣味性,书中将用较多的插图,包括一些漫画插图。

编写这样的课本是个新事物。编者将在继承以往课本优点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外国课本的一些做法,努力编出适用的必修课教材。它不是“必修和限驯教材的简写本,它有自己的特色。如果编得好,希望学习“必修和限驯的学生也喜欢它,经常翻翻也会从中受益。

篇6: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关于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提出了“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各种办学模式的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大多数不准备进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将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只学习必修物理课,因此,我们将编出“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课本供高二学生使用。本文只介绍编写必修课本的一些情况。

编写这样的必修课本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编写的基本思想

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当前的许许多多问题就很难发表意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矗因此,对于21世纪的合格公民,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新时代的公民应该欢迎和期待这些新事物,愿意了解它们,希望利用它们而不是拒绝它们、排斥它们,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一种必需的心理素质。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修课的教材打算从更广阔的角度,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试图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并努力使课本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编者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 [2] [3]

篇7:[高中物理]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高中物理]关于编写新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的思考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提出了“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各种办学模式的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大多数不准备进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将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只学习必修物理课,因此,我们将编出“必修”和“必修和限驯两种课本供高二学生使用。本文只介绍编写必修课本的一些情况。

编写这样的必修课本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编写的基本思想

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当前的许许多多问题就很难发表意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矗因此,对于21世纪的合格公民,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新时代的公民应该欢迎和期待这些新事物,愿意了解它们,希望利用它们而不是拒绝它们、排斥它们,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一种必需的心理素质。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修课的教材打算从更广阔的角度,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试图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并努力使课本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编者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要求适度

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2.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

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新编必修课本将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好高低合适的“台阶”,力求做到每个新知识点对学生都是“既要付出努力,又是力所能及”。

3.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

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新编必修课本在提出物理问题时和得出结论后都将通过实验、叙述、插图等,着重描述相关的物理情景。

(二)让

[1] [2] [3]

篇8:[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教材重新编写的几点思考

[高中地理论文]关于高中地理教材重新编写的几点思考

新编高中教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所从事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本文对新编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几项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知识同传统知识的关系

地理传统知识,大部分是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是他们中学毕业后学习和工作中探索知识新领域、研究新问题的基矗所以,高中地理新教材首先应从高中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基础性出发,尤其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阐明主干知识,即仍以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主。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一些过时的、繁琐的传统知识将被淘汰,人们对一些概念、原理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更新,因而有必要更新知识体系,体现时代性。

毫无疑问,教材内容若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更新,不反映先进的思想和当代产生的新成果,将无法实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澄清:一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有较大差异,新提出和流传的观念及名词,并不一定体现了现代化;二是应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对国外教材加以比较、研究和借鉴;三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是渐进的,变更过大会使师资和设备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传统的知识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能适应新的形势;五是新内容、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总量和负担,应当坚持精选内容。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更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理学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等,教材应有所反映,但并非意味着新知识的过度增加,而应当体现于思想观念、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改进上,不断充实新的科学内容,修正陈旧、老化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这种变化,认识和理解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科学。

2.从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大方向来看,新教材不仅要渗透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应力求反映世界地理的最新面貌和现代社会的最新问题,并引用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以深化和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3.在阐明基础知识、重视基础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应将有代表性的地理研究手段和技术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予以简介,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遥感技术、地理卫片航片等。一方面表现了现代地理学领域内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以往地理教材只重视概念和原理而忽视科学技术与手段的介绍,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科技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新的高中地理教材要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地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本国、本地区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争取有所发展和突破。

首先,增强地理科学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打破纯地理科学的局限,突出学以致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以及对社会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直接效益。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宜选取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原文,可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诸如资源、粮食、人口、能源问题、环境污染与环保问题等,既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也可利用这些现实问题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认识地理科学所具有的非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独特价值。

其次,增强地理科学知识与本国、本地区实际的有机结合。对于某些地理概念、原理等理性知识,宜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阐述,尤其要注意结合富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以增进学生对理

[1] [2] [3]

篇9: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源于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因具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优势,时下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和实践.教材是教学的素材与蓝本,应更好地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经管类教材的编写要做到把握理论、基于工作、源于实践、文法优美,就应该事先建好课程开发的基础平台,恰当精选课程知识的分布结构,合理选择教材编写的风格模式,适宜突出教材编写的创新特色.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9(5) 分类号:G714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理念   教材编写   创新特色  

篇10: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过去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怎样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要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探究。

2、教师要学会倾听、赏识和激励

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把“很好”、“不错”、“真聪明”、“了不起”等常挂在嘴边,把赞许的.目光和掌声经常送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快乐和动力。

二、发挥教材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联系生活实际;栏目分明、图文并茂;趣味性、可读性强,这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借此基础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制定课前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探究的新问题,了解明确新课知识中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2、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问题情景,亦即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

3、充分利用教材中“实践与拓展”、“资料活页”、“我们的网站”栏目,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粤教版教材“实践与拓展”栏目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动手实验、调查或者搜集、分析资料等实践活动,以及有关知识拓展性的思考等。“资料活页”、“我们的网站”栏目中有介绍物理学家、物理发现、物理学及其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三、积极实践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有好的合作学习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建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种能力、男女性别等,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

2、小组每个成员应有不同的任务或角色。如在四人小组的实验探究中,小组长、实验操作人、记录人、中心发言人等应明确分工;在课堂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或者推导证明,对多个问题的研究,小组各成员应承担不同的任务。

3、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能说:要求学生学会中心发言,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它组的同学。会听:要学会倾听,听也是学问,要能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之处别人是什么见解。勤思:对别人的发言不能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反驳。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落实教材中已有的探究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结合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当学生学习了电路一章后,笔者经过精心的实验准备和教学设计,对“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的教学采用了课堂探究模式,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提出问题:当外电阻变化时,电源的

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当外电阻为零,输出功率为零,当外电阻为无穷大,电源输出功率为零,故当外电阻从零逐渐变大时,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

实验室可提供器材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电阻箱,定值电阻(5Ω),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学生开始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实验技能差一些的小组。

5、分析与论证:小组初步处理实验数据。

6、评估:各小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电阻变大,输出功率变小,与预测不相符。讨论分析后发现电源电阻太小,提出改进实验方案:采用等效电源法―给电源配置5Ω电阻,“增大”电源内阻。小组再次进行实验。

7、交流:各小组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其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栏内进行交流。

这节探究课是一堂探究内容丰富、深刻的探究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粤教版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到,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新课程标准和改革方面的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次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合作探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编写新的高中物理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