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本文共2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1: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举了几个实例。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教学;地位和作用;典型实例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往往是一节课能否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比较注重严密的理论推导,往往忽视了演示实验;另一方面大学通常是大班教学,教师由于担心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与观察效果,宁愿选择丰富多彩的动画来展示各种实验现象,而很少做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任何其它方式不能取代的。在此,我倡导各位从事大学基础物理教学的教师带着实验仪器进课堂,展示演示实验的魅力,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指以具有一定可见度,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定性与半定量实验方式为主,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一)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消除学生在学习物理学中因抽象、枯燥而产生的畏难、厌烦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二)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以期达到对学过的知识加强理解巩固、对未学的知识先奠定一个实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所有的感知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

(三)物理演示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一种探索、发现的学习过程。好奇、兴奋,能激发思维,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现状分析

全国各高校对物理演示实验的建设都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室的建设。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建有全国一流的物理演示实验室,其仪器品种、数量、规格齐全。,我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20多万建立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可以做力、热、电、光的多种演示实验,平时对学生开放,但来做实验的学生很少。我校大学物理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形式上课,教师制作、网上下载了几乎所有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动画,带着实验设备进课堂的教师不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精彩的.动画确实很能说明问题,但是简单明了的实验更具说服力,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典型实例

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演示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越是简单明了的实验,越能引起学生震撼,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演示实验的效果是任何精彩的动画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实验条件不够,教师也可因陋就简,随地取材,完成一些经典的实验。下面举几个典型实例。

实验一: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器材:约1米长的金属管和塑料管各一根(要求等长)(可用两种不同材质的水管替代),小磁体和塑料球各一个。

实验过程:①让小磁体分别在金属管和塑料管中从管口开始无初速度下落。

提醒学生观察在不同管中下落所用的时间。

②让塑料球分别在金属管和塑料管中从管口开始无初速度下落。

提醒学生观察在不同管中下落所用的时间。

实验结果:①小磁体在金属管中比在塑料管中下落的慢。

②塑料球在金属管中和在塑料管中下落的同样快。

学生讨论:①为什么小磁体在金属管中下落比在塑料管中下落的慢?

小磁体运动过程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金属管为导体,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磁场阻碍了小磁体的运动。而塑料管不导电。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而没有产生感应电流。

②为什么塑料球在金属管中和在塑料管中下落的同样快?

塑料球下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磁通量的变化,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塑料球两种情况下都作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这样一个就地取材而完成的简单实验,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导体构成回路及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楞次定律也有了感受。

实验2:验证角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能绕中心轴转动的轮椅一把,哑铃一对。

实验过程:先让学生甲坐在轮椅上,手握哑铃置胸前,再让学生乙转动轮椅,使其获得一定的角速度,学生甲伸开手臂和收拢手臂,让全班同学观察其角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伸开手臂角速度变小(转速小);收拢手臂角速度变大(转速快)。

学生讨论:①学生甲伸开手臂和收拢手臂,转动惯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刚体转动惯量的大小不仅和刚体的总质量有关而且和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伸开手臂转动惯量增大,收拢手臂转动惯量减小。

②伸开手臂轮椅的角速度变小,收拢手臂轮椅的角速度变大说明了什么?

定性说明了角动量守恒。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学生对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获得了感性认识,对角动量守恒获得了定性认识。

以上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感觉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束语

本文列举了在教学过程中两个典型的实验,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还可以做大量其他的演示实验。本文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愿与各位从事普通物理教学的同仁共同探讨、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作用,多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多提供探讨物理问题的情景和机会,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注意物理思想的学习和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篇2:重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重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两大类。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演示实验明了,易懂,没必要花时间做演示,更多的精力应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演示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把空洞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化,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现就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这一因素,教学时从生活中引入现象―――人能够安然无恙躺在“死海”水面看书,却不能躺在江面看书。学生在对此现象好奇之余,及时引导他们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笔者准备了盛有清水的烧杯、鸡蛋、食盐等器材。演示时,笔者把鸡蛋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烧杯里,学生都看到鸡蛋沉到水底;随后,向烧杯里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在水里溶解,增大水的密度,此时学生惊奇的发现鸡蛋从杯底上浮到水面。

在教学《升华与凝华》时,为避免学生枯燥无味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教学时设计了《碘的升华与凝华》这个演示实验。演示时先让学生观察到常温下密闭玻璃管内的碘为固态小颗粒,然后把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均匀加热,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玻璃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整个玻璃管变成紫色。把玻璃管从酒精灯火焰上移开,玻璃管温度逐渐降低,又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紫色碘逐渐蒸发消失。玻璃管内壁碘的固态微小颗粒逐渐增多。通过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从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二、演示实验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有的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同时涉及这些知识的实验不可能让学生一一操作,因此必须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完成。

在教学《空气的力量》时,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大气压强的大小相当于质量约10吨的物体压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地面上产生的压强,学生个个惊讶,都持怀疑的态度。为了证明空气的确有很大的力量,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废弃奶粉铁皮桶,让学生用双手用力挤压,而铁皮桶无明显形变。随后在铁皮桶里装上适量的水,放在铁架台的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桶里的水沸腾,再用桶盖将桶口盖严,放在盛有水的水桶里,用手不断浇水淋铁皮桶,奇迹发生了,坚硬的铁皮桶塌陷进去。然后引导学生了解铁皮桶塌陷的原因:因为桶里的空气被水蒸气排出,当向温度较高的铁皮桶浇水时,桶里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桶内的压强大大减小,而桶外空气压强不变,就这样,桶外空气把桶压塌陷了。通过演示实验,把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大气压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确信大气压有很大的力量。

初中物理教材中,还有许多像大气压一样抽象的知识需要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呈现给学生。如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教学时,把条形磁铁放在磁场演示板下面,用手轻轻敲击演示玻璃板,玻璃板内的小磁针分布成一条条有规律的.曲线。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深信磁体周围确实有磁场,认识到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演示,才能把这些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物理现象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对多数现象都有初步认识,通过演示实验,会使学生更深入认识这些现象的本质,使学生能把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时,学生知道潜水艇上浮和下潜都与浮力有关,但却不能更深入了解潜水艇怎样才能实现上浮和下潜。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的工作原理,笔者用一个注射器筒、针头、带橡皮塞的废弃玻璃小瓶、水槽制作了潜水艇模拟演示器。当向浮在水面的玻璃小瓶中用注射器筒注入适量水时(向潜水艇的压力舱中注入水),玻璃小瓶下沉(潜水艇下潜);当把小瓶中的水用注射器筒抽出时(潜水艇压力舱向外排水),小瓶上浮(潜水艇上浮)。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实验情景,使学生从实验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认识,改变以“讲”代“演”的观念,让演示实验走进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得以实施。

篇3:网络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网络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在高校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开放网络教学模式的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已成为如今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可用性以及技术性这两方面对网络教学的一些基本内容以及要求进行介绍,同时对网络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网络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理实验;网络教学;虚拟实验

物理实验课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程,多年以来这门课程的开展方式都较为传统。但是网络教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它通过各种手段把图像、声音等各方面的信息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给学生构建了一个操作方便且内容全面的学习环境。

一、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所制定的课程标准,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验教学向空间以及时间方面进行延伸。学生可以事先通过网络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对实验所要用到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内部结构以及实验整体的指导性思想进行研究。网络教学会涉及物理实验的一些新内容和手段,通过网上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先进实验的内容。同时网络教学中还会在课程之外添加许多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网络教学是物理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教学发展。

二、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1.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可用性

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开展的,学生从网上进行自主学习要具备一些计算机知识,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差异。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学好网络课程,教师设计课程导航时一定要以结构完整且清晰为基本原则,对界面的设计一定要做到简明直观。教师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快捷准确地检索到网络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参考资料,便于他们的下载。对教员在网络教学中出的考试试卷以及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提交之后,教师要对相关信息有详细的记录,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分析。学生要能够确定自己所学的章节,能够精确地定位知识点。

2.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技术性

网络教学实时性较好,可以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构建网络教学时,各组成成分一定要齐全,同时还要准备丰富的相关资料,媒体的展现一定要准确无误,界面要协调美观,要有统一的文字格式。此外,媒体声音要非常清晰,实验的模拟动画要逼真,数据要保证安全;对与教学相关的数据以及素材等的维护要方便,系统的运行要非常稳定。这些都是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应用

1.网络教学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网络教学通过校园网络全时段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因场地和课时所带来的教学困扰,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学习知识,不能自由地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但是网络教学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进行课程选择,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主体。

2.网络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对于那些较为精密复杂的物理实验,因为条件不够,往往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物理实验和参数、自主进行实验并观察相关现象的实际机会。尽管目前相关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其中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也少了,学生只需按照提示操作,就无法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如今网络教学中增加了虚拟实验功能,在虚拟的实验场景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虚拟的仪器,同时在这一场景中学员可以点击相关功能随时查阅相关实验数据,有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且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网上论坛,学生在论坛上进行交流,教员也可以在网上实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参考文献:

[1]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张彩云.多媒体在现代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8).

篇4:大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可以使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紧密相联。在课堂上使用演示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直观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物理知识,形成清晰的概念,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现象与规律之间的思维联系,养成物理思维。

关键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手段

物理学不是单纯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就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学科,需要把实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在物理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物理方面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理论的建立都要有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础。在进行教学时,理论和实验之间要建立密切联系。演示实验有相应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西方国家的物理教学非常重视演示,将其视为物理课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时紧,认为演示实验占用教学时间

在各理工院校中,相当多的院校都把大学物理定位为具有广泛性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紧张。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物理涵盖的方面比较广,经典物理中需要讲到力学、热、电与磁和光学,以及近代物理中的一部分基础。由于课时安排很不充裕,很多教师觉得把大量时间用在演示实验上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为了确保教学任务,很少有教师使用演示实验。

1.2重视动手实验,轻视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是非常需要实验的,在建设物理实验室方面,各院校都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实验室都比较先进和完善。有的教师认为实验课程贴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但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在演示实验上。因此,对演示实验不重视,相应仪器设备不足,这对演示效果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

1.3对演示实验认识不足,不能发挥其作用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多相关人士都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在教学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有很多物理教师觉得大学生具有相对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且在中学阶段有比较好的基础,只要掌握相应的物理学习能力,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有效掌握其概念和原理,因此,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对待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

使用演示实验能够清晰地得到相应的物理图像,在教学效果上更加生动和直观,可以产生更加丰富和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相应的物理现象,比利用语言进行抽象描述更具吸引力,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学生受到演示实验的吸引,会产生更大的积极性,而兴趣的产生非常有利于物理的学习和理解。

2.2创造学习物理的环境,提供感性认识

演示实验能将复杂的、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突出地演示出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演示,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物理的环境。在这样的物理环境中,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学生在这样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吸取知识营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能力

观察是获取感性知识的途径,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运用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去思考、去探求物理世界的奥秘,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作用的措施

3.1提高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

教师应有效掌握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非常有效地辅助物理教学,教师应清楚认识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重视演示实验,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使用演示实验,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2课前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的选择需要进行细致的考虑,必须要足够清楚地表达教学目的,在教学时,要明确重点并认识到难点所在,针对性地选择演示实验进行辅助,把重点更清晰地表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演示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要足够直观。确定要使用的仪器之后,应先掌握仪器原理,对演示的过程和各步骤有清楚的安排,做好准备。演示实验要安排好时间,应符合教学的整体安排。要清楚演示中产生的现象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尽量确保顺利地得到想要的演示效果。在演示中要安排各步骤相配合的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的观察方向和思考,理解实验和相关知识。

3.3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引导,突出重点

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分清主次,明确观察目的与对象,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代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观察内容上,积极引导学生去获得感性认识。

3.4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对于那些不易实物演示的(如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演示效果受环境、时空等因素限制的,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等设备进行仿真模拟演示。通过计算机逼真的动态模拟,可以灵活地将物理过程和现象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物理过程就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讲速度时,可以用计算机动态模拟速度的方向。讨论双缝干涉采用不同颜色的光入射干涉条纹间距如何变化时,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对比效果明显。在讲到光的干涉和衍射时,对于干涉和衍射现象用实物演示非常直观,但是对于光强的分布用实物就无法演示了,这时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出来。

参考文献:

[1]梁法库.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物理与工程,,12(2):87-88

[2]李晓东,郭研.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35):102-103.

[3]林维秋.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J].哈尔滨学院学报,,24(08):62-63.

[4]张晚云,陆彦文,曾交龙.浅谈如何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好演示实验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S1):53-54.

[5]何娟,韩修林,丁智勇.基于演示实验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3):77-78.

[6]赵春然,朱孟正.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演示与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4-115.

篇5: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必须切合学生心理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学习条件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发生变化,尤其是认知特点.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有时会超过成年人,在某些观察问题能力方面更为明显.他们不仅能够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还能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深入浅出地推理.

作 者:武定军  作者单位:青海民和巴州中心学校 刊 名:商情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17) 分类号: 关键词:演示实验   化学教学   兴趣  

篇6: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篇7: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篇8: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论文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论文

摘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基本要求,精简和补充教材,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讲课时也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提高学习效果。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指点学生抓住表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句,养成圈点批注做记号习惯。通过加强对教科书的阅读,锻炼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课本相应史料重组或者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科书;备课讲课;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学媒体系统中,教科书是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对于学生,它是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教师,它是传道授业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教科书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真实的信息,容易进行评定和研究,使用教科书不需要特殊的环境,简便易用,而且不限时间和场合。

一、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依据。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通过对教科书的深入钻研,明确章节的教学目标任务。其次,要求教师掌握课本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讲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国内外形势、本章内容特点和历史发展概况,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引言,准确把握引言的精神,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再次,要求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历史事件都有纵横联系。因此,教师备课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依据教材备好课的科学依据。

2、精简和补充教材。

依据教科书备好课必须精简和补充教材。精简和补充教科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决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和理论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可以对重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但补充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并且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3、明确重点确定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依据客观历史进程,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主次、重轻、详略。明确重点后,要想方设法突破重点。一是多方强化。二是回忆复述。所谓难点,是指教科书中教师难以处理,学生难以掌握,需要教师启发和解惑的历史知识。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解决难点的方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史料、幻灯映示、实地参观等。

二、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据

教师讲课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不是照本宣科。教师讲课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这就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该引伸的要引伸,该启发的要启发,该概括的要概括。这样,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1、依据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

(1)、灵活运用教科书中的小字和图表等。新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小字和图表等,教师应视教学需要灵活运用。通过教师对小字部分有选择地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大字部分的理解。

(2)、适当补充史实。教师在依据教科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史实,可以激发兴趣引起注意。补充的内容,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在欢快中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

(3)、引导参与获得成功。引导学生研究教科书知识,使学生成为历史知识、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2、依据历史教科书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人的认识轨迹是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是一个从整体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深入部分,然后上升到理性整体系统的过程。历史教学也是一个引导学生遵循“整体―― 部分――整体”的过程。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材料的堆积,它应该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既体现历史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又体现和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所谓历史知识结构网络是指依据教科书,把知识用图形、图表、符号、数字和文字构成的知识框架结构。它要求教师围绕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讲述,学生依据结构网络掌握历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知识结构网络使繁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简单明了,有利于减轻负担、增强记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3、依据历史教科书讲究教学艺术。

(1)、深入浅出。教师依据教科书深入浅出的讲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2)、比较对照。历史比较就是把教科书中具有相同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从现象到本质,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

(3)、注意衔接和照应。艺术的衔接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开端。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通盘考虑,严密组织,处处有照应。

三、立足教科书、依据教科书、提高学习效果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课堂上,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内容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集体默读,或指定某个学生朗读,或教师朗读。之后,让学生复述重点、难点内容,再辅之以教师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课后阅读,要求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注意“细枝末节”,并选择有关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这样做到了主次轻重各如其份,前后左右各得其所,对学生大有好处。

2、安排学生讨论,指点学生抓住表示历史发展的关键词句,辅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做记号习惯。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内容,然后学生共同讨论,其间,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归纳和总结。对教科书中的关键词句要仔细推敲,这样,学生 读课文、思考问题、参加讨论、划出要点,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用圈点表示关键性的字词、重要地点,做记号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从而达到准确认识历史本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3、通过加强对教科书的阅读,锻炼学生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等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搜集到了一定信息之后,更重要的是面对如此丰富、庞杂的内容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加强教科书的研读也可以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

(1)、通过加强阅读教科书的训练,提高概括归纳等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区分哪些是事实的陈述、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分清楚这些之后,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该如何使用教科书并没有统一规定,最大程度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赵亚夫主编 《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篇9: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

摘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十分重要。本文就教师如何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演示实验;要求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好、利用好演示实验,因此,为了使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要充分的认识到以下几点:

1 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即,通过每一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突出哪些实验现象,重点示范什么操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出结论等等,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认真分析教材,全面考虑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应明确实验的目的,以激发其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问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实验时,很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注意力集中到细枝末节上去了,忽视了主要牲,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例如,讲化学变化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只注意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一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只看热闹玩新鲜,不动脑筋去思考,实验完毕后没掌握应获得的化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只能是看“热闹”的程度了,不热闹时就不感兴趣了,这是不明确实验目的所造成的。所以,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答案。

2 现象鲜明,生动直观

只有鲜明的实验现象,才能造成生动的直观,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是刺激学生大脑神经很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保证演示实验的直观、生动上多下功夫,抓住时机,利用学生激动的情绪和获得鲜明的表象,通过启发引导,容易较顺利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如做钠与水的反应时,用小刀切割钠,说明了什么?钠在水面上熔成了小球又说明了什么,加了酚酞的水变红了,是什么原因等等,学生就会将钠与水的反应从现象到本质,认识上比较深刻和完整。在将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同时,要切忌片面强调趣味性、魔术化,更要切忌走过场,不做或是简单做,由教师叙述代替。

3 效果可靠,保证成功

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效果可靠,万无一失,保证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预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细致,对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意义、操作关键、注意事项等,必须掌握。即使是比较简单或很熟悉的演示实验,也必须认真预试,以免由于条件的改变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使演示实验失败。所以,请老师们千万注意,不要因一时贪图省事,不做预试,草率从事,造成实验教学的失败。

(2)摆放有序,认真核对。教师应按照演示实验取用先后次序,放入专用的演示盒子内。在上课前教师还必须认真检查一下盒子内的仪器、药品等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看一看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

(3)有备无患:演示实验的用品,特别是那些容易损坏的仪器和容易发生意外的实验装置,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在课前准备双份,以便演示实验失败之后,可以即时进行更换。如果演示实验失败,教师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如果时间许可,应立即进行重做,否则在适当时间内给学生加以补做,决不许不做。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失败,不可马虎从事。有些疑难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事先告诉学生。

4 实事求是,科学规范

在演示实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此时,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找出异常原因,给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就会培养出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如在讲铝热反应时,要做氧化铁与铝粉的反应实验,结果连续2次实验都失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做不出现象来,学生会很失望,只能从反应物人手来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氧化铁水分量大,要炒干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实验成功了,剧烈的现象让学生激动不已。本节教学效果相当好。这使我充分认识到,任何科学实验,都必须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切忌弄虚作假,如做弱电解质导电实验时,为了较明显地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亮的实验,教师便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许强电解质,这是严重违反科学的,是实验教学中决不允许的。

5 掌握时间,确保安全

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各个环节必须扣紧,按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演示实验用的时间长,势必影响下一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与此同时,做实验时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

例如,加执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尤其是在检验氢气纯度时,用试管收集后,移向酒精灯后,听声音不纯,应当用大拇指捂住一会儿,切不可马上去收集,以免余火引发反应器爆炸,酿成事故。要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清事故原因,以防学生畏惧实验,缩手缩脚。

6 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生动鲜明的现象只能给学生的生动、直观,而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抓住变化的本质,才能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为此,在演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神经系统协同活动,为理解知识和发展智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自行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获得理性认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如在做完喷泉实验后,学生情绪高涨,此时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能从低向高处流呢?为什么无色的水进入小花瓶会变成红色?还有哪些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呢?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思考结合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演示实验课,必须在“钻研教材,多练技巧,多想办法,即时总结”上多下功夫,只有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篇10: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

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许多化学知识如果不以实验为依托,不通过实验手段来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觉得化学课程抽象枯燥,从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1: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因该利用化学实验强烈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一)利用有趣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时候,取一块有颜色的小花布,用水湿润,放入集气瓶中,通入氯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当学生看到有色的花布褪色,他们会觉得这个实验现象很有趣,自然会产生疑问,并想要了解其中的奥妙。

这样,教师启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Na2O2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个消防队员用的呼吸面罩,学生肯定很感兴趣并想要解开呼吸面罩的奥秘。

这个时候结合化学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形象,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

二、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化学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

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但不要代替学生观察。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形状、连接的方法等。

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做全面的观察,及时纠正学生观察的片面性。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到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再如;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既要观察到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圆球,还要观察到钠球四处游动,并且伴有“嘶嘶”的声音。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学生“看”还要让学生“闻”(气体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的味道),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的教材,教师只需要针对实验现象适时地做出点拨就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从表面的、个别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本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虽然其结果只是验证某些科学上已知的结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实践和思考。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来让学生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如果脱离了化学实验,教师直接提问“钠和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是碱性物质还是酸性物质?”学生的确可以照着书本回答“碱性物质”,但这样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是先做实验,等到钠和水反应结束之后,往烧杯里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学生通过观察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红色,教师这个时候提问:“为什么溶液变成了红色?”学生必须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例如要学生建立关于氧化-还原的初步概念,可以先从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来形成氧化概念,通过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来形成还原概念,再从这个实验里生成物铜和水的分析来形成氧化-还原概念。

同样,通过称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反应物质量总和跟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实验来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导出电离理论,都是从生动的直观提高到抽象的思维,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的经验如果脱离了实践,有可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就是生搬硬套。

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要通过化学实验,正确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做到实事求是。

例如,“酸的性质”实验中有一步“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H2SO4与CuO作用。

理论知识是反应产物是蓝色的溶液,这是间接经验。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往往由于CuO的量加入过多,得到的是黑色浑浊的溶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按照客观实际去填写,而是按照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填写一个完美的报告,现象和方程式的填写与书上保持一致。

这样就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也失去了做实验的意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强调如实记录实验现象,而且在实验后,还要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学生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熟练掌握药品和常用仪器的使用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设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能够突破教材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一)变异

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或者操作方法的一些改进,使操作更加简单、现象更加明显、解决问题更加广泛。

(二)拓展

一种装置、一种实验方式往往有多种应用,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将装置、原理、操作方式加以拓展,训练学生灵活进行实验的能力。

(三)迁移

化学实验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许多实验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从一个实验问题可以迁移到另一个实验中,类比方法在这种联系和迁移中广泛运用。

(四)评价

实验评价能力是最高层次的实验能力,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就实验来说,主要是判断实验方案的优劣,讨论相应仪器、药品、装置的优化组合。

篇12: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化学学科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谐,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欲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知识的动力,而实验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力措施。

一、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学生天生就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想知道事物变化的原因,而化学实验的现象对学生的感官有很多冲击作用,学生因为神奇的化学现象而喜欢学习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阶段,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开始时,让学生观察那些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如镁带燃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等。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实验,如魔棒点火、水点“香烟”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的品质还不高,欲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反复观看这个实验现象,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使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动力。如让学生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学生将这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呼出的气体也能使之变浑浊,从而体验到利用化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的成功。从本质上看,学生观察的还是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现象,但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了成功,使学习兴趣变的更稳定。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而观察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利用实验探究问题时,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要准确收集到各种信息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内到外,不漏掉任何部位的观察方法,还要注意对重点部位的观察。

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现象明显的观察转到较难的、不易觉察现象的实验观察。

刚开始观察一些发光的、颜色变化明显的实验,如白磷燃烧、木炭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等,逐步转到放热的或吸热的化学反应实验的观察。在观察现象较为复杂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观察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时,不要只顾看火星四射,而忽略了对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产生的观察;再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时,酚酞试剂颜色变化的时间特别短暂,需要反复多次做实验来观察突变现象的耐心。只要平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后,就具备了分析化学问题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这种方式只能将学生培养成“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化学教学中的首要位置上,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无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更谈不上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规范熟练的技能尤其重要。实验技能是一名化学实验者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做实验时,简单的错误操作往往易被人忽视,这不但对实验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药品用量的随意性,硝酸与金属铜反应时,金属铜的取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既浪费药品又影响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还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重要的实验技能能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使学生逐步形成规范化操作意识,甚至成套实验装置的组装、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做到准确而有序,为实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后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对相似的或同类型的技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四、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尤其是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出对解决问题的猜想、开展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这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一样的,因此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要成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必须严谨操作每个实验步骤,事实求是对待实验中的现象与数据,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进行,对于较复杂的实验,一般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艺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这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尤其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篇13:浅谈虚拟仿真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虚拟仿真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物理学是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而大学物理实验是辅助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传统物理实验不便于搬入课堂这一缺点, 讨论了虚拟仿真实验和传统课堂结合的可能性。基于MATLAB软件作为开发平台, 可以在课堂上以虚拟仿真实验为基础介绍大学物理理论, 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直观,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大学物理; 虚拟仿真; 物理实验;

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 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1]。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 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这就要求物理学要以实验为依据, 同时也要接受实验的检验[2]。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对于大学物理的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传统的物理实验由于受到实验空间和实验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限制, 不适合搬入到理论课堂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虚拟仿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教学中[3], 现在各个高校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 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到理论教学中,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的能动性。

1 虚拟仿真实验概述

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是选取了一个物理系统或者抽象系统的一些特性, 再使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表现它们的特性的过程[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现在有很多的.软件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 例如MATLAB软件, 可以实现很多光学现象等的虚拟仿真;LAB―VIEW软件功能比较强大, 在虚拟仪器构建方面能力较强, 主要被应用在物理虚拟设备方面;或者采用FLASH技术或者3D MAX技术[5], 都具有较强的人机互动性能。特别是FLASH技术, 可以采用IE的内嵌技术使得FLASH发布的相关作品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播放, 实现物理实验的一些动画设计。其中MATLAB软件功能最为强大, 它不仅仅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图像, 对于数据处理方面的表现也非常好, 是各大高校使用率较高的软件之一, 所以这里以MATLAB软件为例, 介绍大学物理中虚拟仿真做实验的制作方法。

由于物理理论各个部分特点不同, 所以在使用演示实验配合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根据工具软件的特点, 制作出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 保证仿真实验能够在大学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能有较好的效果。

2 MATLAB制作仿真软件

MATLAB软件是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推出的一套具备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由于MATLAB可以将矩阵运算、图形显示、信号处理以及数值分析集于一体, 构造出的用户环境使用方便、界面友好, 因此MATLAB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欢迎[6]。

2。1 衍射仿真实验

以大学物理中波动光学的内容为例, 基于各种衍射现象的理论, 借助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使用MATLAB软件, 并且基于该软件内嵌的GUI技术, 设计出的夫琅禾费衍射仿真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在仿真系统中,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先选择衍射类型, 然后输入合适的参数, 最后点击执行仿真按钮, 即可查看需要的衍射结果。

例如在上图中选择矩孔衍射, 输入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 最后点击执行仿真按钮, 宽度和长度均为0。5mm的矩孔仿真结果。

2。2 振动系统仿真实验

若以大学物理中振动波动的内容为例, 基于各种情况下的多振动合成理论, 使用同样的方法, 也可以设计出基于GUI的振动合成系统, 设计好的振动合成系统界面。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待合成振动的数目和合成模式, 再输入分振动的各个参数, 如果输入有误, 还可以通过点击数据清空按钮重新输入, 若无误, 可直接点击合成按钮。

若选择合振动个数3个, 模式为同方向, 再分别输入三路振动参数如图3所示, 最后点击合成按钮, 合成结果如图4所示。

3 课堂上使用仿真实验系统

使用各种软件设计好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以后, 利用各大高校已经建设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可以将MATLAB设计好的各种仿真实验系统移植到课堂教学的计算机中, 由讲授教师在课堂中操作, 并在授课的同时, 演示给学生,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边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边在仿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使用学习到的理论去分析该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除此之外, 还可以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修改仿真实验的一些数据, 自行总结出条件改变之后, 仿真实验结果的改变规律。

也可以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通过在线教学的模式上传至相应的教学网站, 由学生在课前预习, 或者课后复习的时候自行操作。

4 结语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大学物理的理论教学是离不开物理实验教学的, 所以物理的演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的演示实验, 可以使具体的物理理论形象化, 枯燥的课堂气氛活跃化。但是基于传统物理实验的一些局限性, 使用虚拟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看出, 使用MATLAB软件作为仿真平台, 基于GUI技术设计出的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 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 形象生动直观的给学生们展示出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 使得不具备MATLAB技术的学生也可以轻松掌握, 并可将理论和实际现象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麻华丽, 霍瑞娜, 曾凡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探讨[J]。管理工程师, (1) :68―70。

[2]王金玉, 赵言诚, 孙秋华, 等。浅谈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5) :208―209。

[3]肖瑞, 刘敏。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的扩大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 2018 (2) :184―186。

[4]刘丹, 张进, 于晓燕, 等。大学物理实验中仿真实验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4) :15―22。

[5]武艳玲。基于Flash技术的虚拟近代物理实验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8 (4) :21―24。

[6]尹君驰, 刘克毅。基于MATLAB的PID控制系统参数调节[J]。电子测试, (3) :98―99, 114。

篇14: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教育论文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教育论文

摘 要:化学课中实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又是不可缺少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讲台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据此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演示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教师引出课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

关键词:中学化学 演示教学 实验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为完成这一教学目的,几年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特别是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探索。

一、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演示实验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演示一个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如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演示实验,学生应该明确观察的对象、要求、步骤和方法。相反,目的不明确的演示实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察时,很容易被新奇的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主要特征,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化学变化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只注意了耀眼的白光,没看到新物质的生成。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可在演示实验前,先准备好一块黑色的硬纸板,实验时把硬纸板放在讲桌上,待镁条燃烧后,教师拿起硬纸板,学生可观察到生成的新物质的颜色及状态。在做“氢气吹肥皂泡”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往往把重点转移到肥皂泡的多少上,而忽略了它上升的原因,所以在实验中当学生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情绪高涨时,我们就“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肥皂泡能上升而没有落到地面上?在我们的指导下,学生不难得出氢气比同体积空气轻的结论。由于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优点,加上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实验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从已知的结果推算过程。这对爱好追求未知和新奇的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实验进行改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课本上给出的方法是利用锌和稀硫酸或盐酸的反应来制取,然后再验证。这就很难激发追求新奇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实验的学生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实验进行了这样的改进:将镁片、锌片、铁片分别放在三个培养皿中,然后提问学生哪个和稀硫酸或盐酸的反应会最强烈,并让积极举手的学生到前面来参与实验。我将这三个培养皿都放在投影仪前,以方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实验的现象。结果学生观察到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片很快反应完,速度最快;铁片上只有少量气泡产生,速度很慢;锌片放出气泡的速度介于镁与铁之间。这样就将演示实验和探索实验结合在一起,效果很好,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实验室中常用锌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以制取氢气而不使用镁和铁。通过设定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找出答案,既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长其见识,又可以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

三、适当补充实验,巩固物质的性质

全日制初级中学实验教材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这充分说明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适当补充了一些新的演示实验,以揭示物质的性质和原理。例如“分子”一节,在讲“分子不断地运动”的性质时,为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分子的性质,我们在课前准备好两个100ml的烧杯、40ml的浓氨水、一个水槽。课堂上,讲到上述性质时,向一个烧杯内倒入约30ml浓氨水,另一个烧杯盛满水,并分别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盛氨水的烧杯里溶液显红色,盛水的不显色;将两个烧杯靠近盖上水槽或大烧杯,片刻,可观察到盛水的烧杯液面逐渐呈现红色,说明看不到的氨分子从一个烧杯进入了另一个烧杯。讲“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的爆炸”等都可补充必要的演示实验。实验巩固物质的性质,改变了课堂枯燥乏味的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新教师没有抓住这一环节,课堂上只重讲授。实际上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准备充分,操作熟练,适当增加演示实验,减少冗长的讲述,定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管国斌实现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4)。

[2]郑惠玲我的教学体会――如何做好演示实验[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3]王小娟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改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

[4]张双会化学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1(31)。

[5]马莲芳电教设备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1)。

[6]王刚权怎样上好化学实验演示课[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篇15: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程,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活动的意义,并结合当前中学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

一、实验活动对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

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验能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提升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是结合课本知识点,使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物理现象,从而培养他们较高的学习和观察能力以及能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高师学生不重视对中学物理实验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课程,就可以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导致了他们从教后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不重视。(2)实验设备方面,虽说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中学教育这一块投入很大,但还是满足不了中学教育的需求。(3)升学的压力使教师顾不上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所以实验在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在黑板上完成。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很多的工作量,因为通常在中学都没有专职的实验老师。(4)学生方面,中学生作为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其自身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理解不到位,认为实验课堂就是自由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甚至出现了破坏实验器材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高。(5)工作量方面,应试教育遗留下的问题仍然突出,教师们根本无法从高分竞争中解脱出来。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中学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通过指导性实验提升学生应变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而指导性实验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欢迎,它可以根据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实验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进行实验操作,在达到教学目标之外,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布置给学生实验作业:“现有50Ω的滑动变阻器R0未知电阻Rx各1个,除今天介绍的测量方法还可用哪些方法可以测出Rx的大小(其余器材自选)?”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测量方法。这样的实验研究课题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还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丰富实验教学器材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中学生的物理知识丰富程度,更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理解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以及高考。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与高考题型,实验考题都是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因此对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来说,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来提升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保证实验内核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实验方法或者实验工具来实现实验目的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对于实验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创新实验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摩擦实验为例,为了能够测出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以设置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右图),实验器材如下: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米尺。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相应的物理量有哪些?(2)记录出相应的实验数据是;(3)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μ=;(4)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哪些测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水杯倒置”实验,我们就可以先让同学们做通常情况下的实验———水杯盛满水,再让同学们做一做在水杯不盛满水的时候,看实验是否也能成功,然后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使同学们结合所用知识充分发挥其想象。再如,在进行“摩擦力研究”的实验时,可先请同学们自行设计验证“摩擦力及比较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研究时,可让同学们想想:怎样操作误差更小,若此实验要进行课堂演示,应选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讲解更方便、直观,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践行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实验教学课程更是如此,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讨论和实验教学,努力提供学生创造性活动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兴趣: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J].赤子(下旬),2016,(12).

[2]李亚妮.如何提高职业中学物理教学效果[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08).

[3]金长善.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15):184.

[4]罗淑亚.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风,2017,(13):58-59.

[5]王建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3.

[6]张杰.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物理演示实验技能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J].物理实验,1999,(2):32-33.

篇16: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科学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学校及教师都必须对科学实验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

一、加强废物利用,提升实验效果

科学实验需要有基本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作为必要保障,学校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有限的,且一些设备不便于课堂展示,因此,学生周围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实验器材的最佳选择。利用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所用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操作简单、直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节省实验成本,有着无限的优越性。在对低成本实验进行设计时,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实验材料的制作必须成本低廉;其次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且花钱少;最后要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比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与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纸带与铅笔设计出地球的模型,将纸带缠绕成椭圆球体,然后为学生展示并讲解地球两级的基本体征。再如,学习《物质的形成》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形态物质的差异性,可以用针筒抽取5ml的空气,然后堵塞针孔,推动针筒活塞,观察空气能够压缩到多少毫升。然后再将空气换为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压缩,观察能够压缩的程度。经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对气体、固体的分子间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该实验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低成本实验能够使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边的具体事物,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与兴趣爱好的实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现象、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了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学生经常会看到胸口碎大石等魔术,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对该原理进行实验展示,实验器材很简单,两只高脚杯、一把铁锤与一块粗细均匀的模板,将高脚杯置于木板上,然后用锤子敲击木板,让学生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展示,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这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于整个实验,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够从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物理现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创新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将生活物品应用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某一个原理,因此,只要能够对实验原理进行有效地揭示都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五花八门,都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于科学实验中。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对生活物品的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科学实验中运用到的生活物品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使每个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享受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内燃机的运作原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食品包装盒、铁钉、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往包装盒内滴适量的酒精,然后封闭,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反复摩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按电子点火器,这样整个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就清晰地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且这些实验器材可以反复使用。诸如食品包装盒、电点火器等这些器材都是平时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套,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课堂实验效果极佳。

四、对自然现象的实验探究

大自然是神奇、奥妙的,学生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自然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彩虹现象为例,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彩虹,但是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却了解甚少。彩虹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有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装满水的塑料瓶置于阳光下,然后将一张白纸放置水瓶后,观察其在白纸上所呈现的光带,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不断调整白纸与塑料水瓶的位置,探究彩虹形成的原理。这一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还可以在课下自己进行研究,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了解彩虹形成的原理。基于彩虹实验的启示,学生还会对大自然的其他现象进行探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致力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的利用,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实验效果,增强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低成本科学实验不仅操作简便、花钱少,而且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验需求,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徐良辉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中学

篇17:电工学实验在中专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电工学实验在中专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在电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常因觉得抽象、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必须提高电工学实验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实验的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 :电工学教学实验

一、《电工学》课程介绍

《电工学》主要由电机与控制、电路基础以及电子技术等几大部分内容组成,涉及电工与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成为工科学生所要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识。《电工学》是中专院校中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和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二、电工学实验在b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1.电工学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实中,学生往往在对某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迫切需要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电工学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该门课的目的,而是觉得学习该门课是学校的要求,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而不得不学习。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自然不具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实验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条重要途径,因为电工学的部分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通过简单的实验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电工学知识在被人们广泛应用,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识。通过实验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感到电工学知识的真实、有趣,感受到电工学课程知识所解决的是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知更深层次的知识。

2.电工学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学实验中,指导教师通过压缩讲解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知识转变成相应的技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电工学实验经过最初的验证性示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后,可以安排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实验,让学生在拟定实验目标后,进行独立操作。在实验进行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实验目的得以实现的问题,教师通过给予启发性的提示,由学生经过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学生通过亲自试验、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可以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相应的实验技能,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   3.电工学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实验前不再进行细致的实验步骤讲解,也不再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式地指导,而是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做实验的机会。教师在各个阶段适当地提出“为什么”“如果这样或那样”等一些启发性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电工学实验可以改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片面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认真观察,不但能够使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军强.以实验为中心开展《电工学》教学[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6).30~31.

[2]陈滟涛,杨俊起,谢东磊,艾永乐.Multisim7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86-87.

[3]李耀林.如何提高《电工学》教学效果[J].教学研究.(2).55.

[4]谢克明.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9~171.

[5]周华茂.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262~263.

篇18:充分发挥速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充分发挥速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多数美术教师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大框架”。如: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技法、技能训练;或过分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等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写。

一、儿童画速写的重要性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人类最早的岩画、壁画都是用线来完成的。成熟时期的现代绘画,又常常表现为线构成。儿童涂鸦,多由线开始,儿童画的原始造型也多以线为主。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线条画对学生来说,最富韵味,最为便捷,也是颇为有效的绘画方式之一。库克就曾指出“线条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现节奏。”这就把速写推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速写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一种方法,是当场一边观察,一边用简洁的线条把被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迅速地画出来。一张速写既是一次学生对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也是一次塑造物象形体的训练,更是一次组织生活景象的构图能力的锻炼。通过速写还可以锻炼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儿童速写有它特有的优势,阅世越浅,其情越真。童稚率直的目光,对外部充满了新奇感,就像学步学语那样对学习绘画、表达视觉语言的欲望特别强烈。尽管儿童的运用控制系统不成熟,画出来的线条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用线条表现出他们要表现的那些物体的样子来,稍加引导,就能从“图示”化的形式中解脱出来,用他们的真情实感融入尚为稚嫩的线条中,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童趣。于是,毕加索提出了:“成为应当向儿童学习美术”的口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不够关注,常常画他们想到的,画他们所看到的很少。速写就有助于帮助他们从画想到的逐步发展到画所看到的,形成观察习惯,促进视、知觉分化,对学生在一定阶段已形成的绘画模式有所突破,有所新的发展。

另外,儿童速写与儿童画创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画创作可以通过速写直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儿童在创作中也可以通过速写来完善构思、充实画面。

二、对儿童速写的辅导

目前,我正在学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速写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下面就速写内容和速写教法两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 优化内容

在目前的美术教材中,有关速写的内容较少,且排列也较为零乱。因此,我把教材中有关速写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新编排,以达到最优化,我设想从欣赏、临摹入手,然后按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样的顺序由简至繁、由浅入深地进行。由于实验刚开始,我重点进行了欣赏和线条的训练。

1、学会欣赏,使学生具有一双慧眼。

通过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构图、透视、比例、空间、节奏等知识。感受大师们笔下古拙、变形的线条,让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儿童速写与现代派大师的手笔似曾相识之处。领略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新的`意境能给观者留下想象余地,并且寻求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艺术真谛,这样的欣赏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开阔眼界。

2、画好线条,提高表现力。

线条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曲或直。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虚或实,或刚或柔,或畅快或凝重,为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我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画线条,如节奏轻松流畅的,画出来的线条象散步,到处流动;节奏欢快、热烈的,画出来的线条象跑步、溜冰;节奏缓慢、舒坦的,画出来的线条老爷爷走路;音乐起伏变化的,线条就象水中的波浪┄┄;粗笔画出来的线,粗粗、直直,显得坚硬,但在粗线旁边加上细细密密的短线,感觉就不一样了。

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儿童的速写就不会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生动活泼,甚至是令人惊讶的画面效果。

(二) 改进教法

1、因材施教。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觉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写生一把朴素的藤椅,有的学生在写生时好象旁观者,几乎不带感情,也不投入,画好的藤椅比较客观,但缺乏生气,显得呆板。而还有的学生在写生时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往往观察得比较少,画好的藤椅夸张变形,缺乏整体的比例和结构。于是我根据儿童知觉的不同类型,对前一种理性的儿童加强诱发其情感投入,使其速写更具有创造性;对后一种感性的儿童则诱导他们也要注意到客观情景,使他们的画能较好地反映客观世界,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这种不以逼真与否为衡量标准的方法,可以较快地发现人才,为儿童速写创造良好的开端。

2、精讲多练。

在有意识培养其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基础上,还要追究其特有的审美境界。其中的关键是精讲多练,精讲优秀作品的简洁生动之处,如线条的精细对比所产生的美,线与线的组合所形成的疏密变化和空间布白所形成的黑白构成所产生的美,多练则求熟能生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增强信心,提高造型能力。当然在练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创造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3、因势利导。

这是开发能力的重要一环。扬其长避其短,及时发现其各自的速写特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如不同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定位:要求理性学生的作品线条整洁、均匀,注重线与线之间营造,使画面具有一种装饰美,而理性的学生则让他们尽情地挥洒,使作品更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并能准确地反映物与物之间的比例及前后关系等。速写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给学生一片广阔天地。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真正基础是左右脑的协调作用,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实验证明,速写不仅可以巩固以往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使儿童的心智得到美的熏陶,大脑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严密的训练,特别是促进右脑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让我们的孩子都来画速写吧!就象普希金在诗稿边随手画自画像一样,人人都会那么一点,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也有利于全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篇19: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王淑梅 吉林省松原市油区教育处(13)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资源库和重要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信息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在深入推进,书籍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读书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智力开发、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怎样发挥作用?

1学校图书馆在创设环境,塑造人格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不仅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海洋,还是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整洁、优雅的图书环境,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引人入胜的新书介绍,阅览桌上的阅读宣传标语牌,丰富多彩的新书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启迪学生的智慧,培育学生遵守纪律,专心致志,积极思考,力求上进的气质和精神。因此,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职能,号召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达到了以书教人、以书育人的目的,这样能使学生知识变得更渊博,思维变得更敏捷,品德变得更高尚,人格变得更完美。

2学校图书馆在培养品德、陶冶情操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先进思想意识和理想的场所。通过对优秀书刊的阅读欣赏,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品德、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以及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是人类灵魂的窗户,书是知识无尽的源泉。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它能教会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感情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图书馆被誉为“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好宝库”,它在传播与交流人类先进思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学校图书馆在扩展知识,开发智力中的作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人充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富有哲理的名言,生动地说明了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对人们扩大知识、开发智力的重大作用。因为人的知识才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积累的.结果。通过广泛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图书馆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的重要职责。

一方面,学校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各科课程的相关教参材料,供给教师使用,经过长期积累和科学整理的教学参考资料,使教师在备课中旁征博引,充实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博采众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配合各科课程,又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读物,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这样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广泛的阅读,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智力,意义重大。

4学校图书馆在利用资源,激发兴趣中的作用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彩,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在阅览室自由选择图书。在这样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喜爱的内容,它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

5学校图书馆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中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通过图书宣传,图书馆使用法及读书法的指导,使学生培养查找和选择书刊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点,从而养成独立寻找知识的能力。

第二:通过阅读可以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意识的觉醒的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心得,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条理化,而大量学生读物中渗透着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鲜明,并通过形象的说理和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

总之,学校图书馆是收藏、整理、传播和利用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它具备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学校图书馆中蕴藏的丰富知识资源开发出来,为师生的学习求知和知识创新提供深层次的服务,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篇20: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如准备课中的“萝卜、白菜图”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如渗透函数思想等。

四、通过几何图形的提前渗透,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矗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这些几何形体教学与认数、计算和应用题教学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插图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从卡片上剪下有关图形,按下图拼一拼。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通过孕伏,从实物图过渡到线段图

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大和计算需要,实物图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须逐步介绍抽象性较强、适应范围更广的线段图。

新教材对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过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实物图;二是趋于线段化的排列图(包括实物和几何图形);三是长方条图形;四是线段图。这样逐步孕伏过渡坡度小,易为学生接受。教学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好孕伏过渡的时机,做好从实物图向线段图的自然过渡和衔接。这样,学生学习线段图时就会爬坡不见坡,降低教学难度。

七、充分挖掘插图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插图的形式,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插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插图,有很多具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开学图”中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教学生数五角星个数的同时,可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围绕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通过以上教学,把数学课教学与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插图中还有工人叔叔做工,农民伯伯种田,老红军讲革命传统,小朋友做好事等插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