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班班通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这16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班班通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相关的文章。
篇1:班班通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班班通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班班通”教室在各学校的推广使用,缩小了城乡差距,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如电子课本的直接演示)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趣,更高效。
关键词:班班通;低年级;语文教学
甘肃省通渭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1月以后“改薄”资金投资建设的“班班通”(液晶触摸一体机网络多媒体教室)技术先进,软硬件齐全,信息容量大,使用快捷方便,可以说是贫困县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班班通在农村学校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功能齐全的班班通硬软件教学资源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学生来说,班班通教室中的“畅言教学通”软件有着巨大的启蒙优势,能帮助学生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关键,由于儿童年龄小,情绪化,感性思维较突出,所以生硬的课本常常令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有的同学连页码都找不到,需要教师一一指导,教学往往费时费力。“班班通”教学软件中的“畅言教学通软件”和希沃展台实物投影设备正好解决了这一头痛的问题。畅言教学通软件将各年级的纸质教材数字化,电子课本看起来和教材的'一模一样,但使用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对照屏幕上的电子课本根据教师的要求打开自己的纸质课本,又因为它实现了电子课本的数字化和媒体化,电脑触摸屏幕上的课本内容可以任意拖动、扩大、缩小,所以在满足教师课堂实际教学需要的同时,同样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后,显得比教材更活泼、生动、直观,再加上动画效果和有声标准带读,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避免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不集中和烦躁厌学的情绪,降低了入学教育的难度。
二.使用“班班通”能让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更加标准、规范
在“畅言教学通”软件中,电子课本的同步资源覆盖面非常广泛,尤其对于教材要求的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的“四会”拼音和生字全部采用flash菜单的形式呈现在电子课本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意取舍。如教学拼音“w”,点击菜单“字形”后就会出现一个屋顶图片,同时语音提示“一个屋顶www”的口诀,利用图片和口诀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它的形;点击“笔顺”,就会演示w连续笔顺的写法,点击“拼读练习”就会出现类似游戏的字母组合转盘,标准的拼读读音缩小了城乡教学差异,也纠正部分教师发音的不标准。教学“吃”字时,同样会出现“拼音”“笔顺”“部首”“结构”四个菜单,教师可以依据菜单对“吃”字进行方便的全方位教学,既节约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易用性好,实用性强。同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好动易忘,常常忘记写字姿势,教师可以下载正确的写字姿势图片放在桌面上,随时可以打开,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
三.像手机触摸屏一样的教学一体机屏面操作非常简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电子课本或实物展台上随意勾画、批注,从而引领学生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提高阅读水平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打开电子课本,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点、勾、圈”。教师可以在一体机屏幕上直接勾画重点词语、批注阅读感受、标记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示范性地引导学生品词品句,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四.“班班通教学”软件功能强大,品种齐全,使用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班班通一体机上的软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更新。软件希沃白板5制作课件易用美观,语文模式下作文格、四线三格、米字格等语文教学工具拉取便利,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能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更加省时与规范。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能使语文课堂更加游戏化,趣味化。希沃授课助手软件能使电脑与手机屏幕同步连接,便于操作。班级优化大师能让班级管理更加高效、有序。许多软件不但很好地传承了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而且还融合了现代社会先进的媒体云技术,资源非常丰富,链接也很方便、快捷。许多资源教师可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从而增大了课堂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
篇2:浅谈“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本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班班通”教学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本市“班班通”的课堂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班班通;交互式一体机;课堂教学;应用现状
自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来,教育信息化让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方式都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在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因此,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区域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变革。“班班通”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让信息技术走进常规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常态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自开始,我市中小学校统一进行了“班班通”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很多种,我市普遍使用的是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部分学校仍使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尝试,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掌握这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这种交互式教学系统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学生对使用该教学系统进行的课堂教学也普遍适应,但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本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有效提高“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地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
一、“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试用,全市绝大多数老师已熟悉“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基本构造,能够使用“班班通”教学系统进行基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看,我市“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种情况:
(1)等同于已有的传统课堂教学功能,仅用于播放课件或其他教学资源;
(2)特有的教学功能的应用,如放大镜、聚焦和拉幕功能等;
(3)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呈现为前两种情况,只有极个别的课堂教学能实现交互功能的充分应用。
作为使用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仅把“班班通”教学系统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功能等同于“电脑+投影仪”;部分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选取系统中的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当运用交互功能;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在充分了解“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交互和教学功能进行教学设计,并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说,“班班通”教学系统在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小规模的实验或起始阶段。教师多数处于对系统的熟悉、培训与试验阶段,对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教学作用还处于基本认识阶段,远未达到“班班通”教学系统与各学科的深层次整合。
1、“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班班通”教学系统不仅结合了传统黑板和多媒体投影的功能,还拥有这两者所缺乏的修改和存储等功能,其优势显而易见。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相对于普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将黑板和多媒体投影的优势结合,不但能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还能即时对这些资源进行批注和修改,使教师在灵活应用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高效实施教学过程。
第二,提供大量形式多样的内置资源,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在每节课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搜集素材并整合,最后制作出一套精美的课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这一点在常态教学中往往很难实现。而“班班通”教学系统里丰富的内置资源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省去了搜索、处理、整合资源的时间,转而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此外,这些资源内置在教学系统中,方便教师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在课堂上随时调用,对之前做好的课件进行调整和修改,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班班通”教学系统可记录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所有细节并长期存储,不仅方便教师课后进行总结或交流教学经验,还可以将这些资料回放,为学生提供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回放教师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随时回顾,巩固重难点,而回放学生学习过程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深入提高。
2、“ 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在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实际运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常态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且本市应用时间较短,处于新技术应用的初期,各种问题皆有,主要可归为两类:第一,设备技术方面。我市虽然在前期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构造和功能、教学系统软件的'界面和功能等,但都是基本操作介绍,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应用案例培训,且培训时间短,后期缺乏持续性,这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对“班班通”教学系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另外,外部资源与软件的兼容性也存在问题。虽然系统提供了大量内置资源,但这些资源更新较慢,当教师不满足于系统内置资源时,需要将其他渠道获取的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但目前安装的软件却无法兼容外部资源。以科大讯飞软件的电子课本为例,电子课本中只能添加系统内置资源,不能添加从网络下载的资源或本地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第二,教育理念方面。首先,教师对“班班通”教学系统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很多教师的理念中,仍然将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当成一个投影屏幕,其心理定位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多媒体工具,自然就不能充分认识一体机的交互功能,进而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体机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缺乏对交互式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系统研究,仍然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中应用“班班通”教学系统,从而无法将系统的交互特点与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导致交互式一体机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现无论什么学科一概使用“班班通”的现象,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对“班班通”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两点思考
1、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班班通”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班班通”教学系统使用的有效性,其软件开发团队需要定时更新资源并保证资源的多样性。现阶段因技术限制,不同软件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因而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在使用教学系统内置资源制作课件后,将课件上传至共享平台,以供交流和讨论,为丰富教学资源做出贡献。
2、形成交互环境下的特定教学模式。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的交互功能比普通电子白板要强大很多,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当,这一特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一体机的交互特性和软件提供的工具灵活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基于“班班通”教学系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交互式一体机的优势,在课堂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学生可参与的元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当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交互式液晶电视一体机与普通电子白板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机体本身就是一台大屏幕电脑,凡是普通计算机的操作在一体机上都可以实现。这种优势让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范围不必局限于多媒体操控台周围。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体机与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远程连接,从移动终端对一体机进行操作控制,这样在课堂中教师就能在教室的任意位置进行授课。如果教师能结合这一优势,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让其身体语言得到充分发挥,还能营造出平等的互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集体学习环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班班通”教学系统提供的教学过程存储和共享功能可以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突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传统学习方式和远程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有效推动本市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市能够将“班班通”教学系统很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非常少,学校应当积极培养这些骨干教师,组织他们对“班班通”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潜力,总结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然后再对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媒体技术并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使用方式。“班班通”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的目的并不是让其他教师单纯地模仿,而是通过优秀示范课的展示促使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先从思想上重视研究教学媒体的优势和功能的重要性,然后再从交流和讨论中学习到“班班通”教学系统交互功能的优势与教学的结合点,最后再把这些收获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就是一门活学活用、灵活变通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班班通”教学系统的交互功能,不同课程应用教学系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使交互式一体机有效地应用于各层次、各学科、各类型的课堂教学中才是模式推广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佳,汤龙.浅谈“班班通”工程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06).
[2]李正超.中小学班班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04).
篇3:“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管理论文
“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管理论文
光明小学位于巴东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西壤坡小区,座落于县教育局办公大楼院内,与县政府大楼咫尺为邻,与国际旅游景点神龙溪隔江相望。校园面积26.5亩,有教学楼两幢。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300余名,有教师6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0人,省骨干教师 2名,州突出贡献专家1名,州骨干教师 2 名,州优秀班主任 2 名,州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名,县级骨干教师 5 名。大专以上学历占84%,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实施远教工程以后,学校周密组织,健全制度,教师积极学习钻研,出现了争着抢着运用远教设备上课的局面。秋,为了方便“优质教学资源”能以常态进入每个班级,惠及每位学生,学校积极争取政府及县教育局支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从而让远教设备和资源走进了每个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学习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突现,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宽松,紧张有序,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一、领导重视抓学习,转变观念学远教
远教工程是国家支持农村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惠民工程。实施远教工程以来,学校领导就积极学习远教设备使用技术,制订各类管理制度,踊跃参加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远教工程的一系列文件和相关资料,使全体教师从思想观念上对远教工程有了深刻的认识。20秋季,学校实现“班班通”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又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和研究学科与课程整合,使“班班通”应用能更好的与各学科紧密结合,发挥远教工程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二、完善制度促管理,奖励机制源动力
如何保证“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效益,完善管理制度是最佳的途径。学校经过探讨和论证,完善了各种制度,把利用远教设备改进教学过程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每周教研组进行一次观摩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应用交流总结。电教中心每周月对每个班级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在学期和年度考核中加大其所占分值,激励教师们都能提前查找资源,认真备课,从而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中所需的材料和资源,学校总是尽一切努力予以支持。学校还把教学成绩突出,使用“班班通”较好的教师,优先推荐评优树模,晋升职称。
三、坚持不懈抓培训,涌现学科带头人
为了普及电教知识,学校组织了多轮全体教师参与的电教基本功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电脑常识、磁盘操作系统、图文处理系统、CAI课件制作系统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
老师们还通过同伴互助、网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培训,使得全校教师几乎人人都能在课堂上,灵活操作电脑等硬件器材进行教学,几乎人人都掌握了远程资源的“全程搬用”、“部分应用”、“借鉴巧用”等应用方式。大部分教师能熟练地下载视频资源、课件和教案,并融合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学校为了使电教工作做得更加到位,多次请教育局装备站的专家和领导,到学校亲临指导,这样不仅解决了我学校在电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很好的推动了我校电教工作的不断深入。
年秋,我校教师周妮,在全县英语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自制课件,合理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4月,全县小学语文、科学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2位教师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学校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建设得到了参赛教师和电教管理教师的广泛好评。我校语文教师范宏美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向学英老师执教的《制造平衡》,两节课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恰到好处地使用声像条件,取得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两节课以绝对的优势,双双获得一等奖。
四、及时总结积累经验,重视教研多出成果
“班班通”的实施,满足了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了教育研究和实验,不断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和应用水平。各科教研组按学校制度定期开展运用“班班通”教学的研讨会,探究新问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为了以电教带动教科研向纵深发展,我校申报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省级总课题,下设恩施州和巴东县两级教师个人课题30余个。这些子课题中,很多都是围绕“运用远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中心展开研讨的。在第一阶段的课题研讨成果总结会上,易兰竹、向秀珍、田梅、陈芳、崔昌玉、刘楚琼等教师,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资源的实际体会,总结出了班班通条件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的研讨热情。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做的文章还很多,要真正做好这篇文章,还需要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强劲的作用。以上只是光明小学在使用“班班通”方面的初步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培训指导下,“班班通”这一现代教学模式一定会绽放异彩。
篇4:互动式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互动式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1.互动式教学内涵分析
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旨在加强学生课堂领悟、转化、应用的教学形式。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相成长。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属于附庸,这种教师体制产生的便是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不但难以使学生叫好地掌握相关的内容,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乐趣、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压抑,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师生之间平等关系逐渐建立,建立在双向互动基础上的教学已经成为如今高中教学的主流,如何利用互动式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成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
2.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措施
互动式教学建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是其核心元素,为了更好地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到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当中,需要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氛围,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也需要学习氛围的支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学生是权威的附属品,无权利的遵从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得对其有所异议,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局限和限制,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要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是学生,学校培养的也是学生,故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若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选择,学生的天性就会遭到扼杀,进而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环境。其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绝对权威的形式出现,这样使课堂氛围生硬,沟通、交流不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体会,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扰的问题,将课上与课下贯穿在一起,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从心里得到真正的激励,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2保证教学形神兼备
互动教学讲究的是教学的自由和灵活,然而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讲授,内容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应该遵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不但要具备互动教学的形式,还应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核心目标,具备互动教学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计划,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互动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互相不了解的人互动意义并不大,要使课堂教学互动效果良好,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把握教学主旨、目标、要求、计划等诸多内容,只有将这些方面都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保障互动教学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2.3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不但肩负着课业负担,还承受着来自家庭的期望,这已经使其身心俱疲,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再对其进行强硬灌输的话,学生的身心恐难以负荷,无疑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为此就需要为学生创造或是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增加了学习的深度,也减轻了学习的学习压力,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身心条件。
2.4完善教学反馈工作
互动教学建立在内容、方法、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互动上,互动是建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的,学生完成预习可以进行互动,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学生完成了一个课程的语文,可以进行互动,这样是为了拔高和深化主旨。综上,互动建立在一定工作量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才能显现出互动的成效。
3.总结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被打上了功利符号,语文教学也往往是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学科的皮毛,并没有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本文阐述了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了提出了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措施, 本文作者:高宗鑫 工作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篇5: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
对于有些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存在着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可以通过版面或者口头讲授知识的地方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
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生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呈现的图像,使学生懒于思考,削弱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会减少师生沟通与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压抑,使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1.2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
与许多老师过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反,有一部分老师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来辅佐教学。
很多老师整堂课都依靠口述与板书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小学生却是缺乏耐心的群体,这样的语文课堂会使小学生很快的失去兴趣。
对于有些概念,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这也会极大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思维。
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讲解知识与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才能不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加大。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繁琐与庞大的课程,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内容也存在着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小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低年龄群体,往往生活阅历与感官发展水平不够高。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来制作课件,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教学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写作往往是很令小学生为难与头疼的一件事。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
比如当写作题目为“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整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在课堂中对四季景象的放映,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丰收与冬的雪白。
这样一来死板的作文题目就会变的形象化、生动化,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将说的写到纸上。
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通过影像资料充分的发散思维,不会觉无处下笔了。
2.2营造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有限,学习能力也较弱,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特点与其好奇性,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日常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视频、幻灯片的播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蜻蜓的“蜻”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青草的“青”字,然后一点鼠标让画面中飞来一只小蜻蜓,引导学生想象蜻蜓是昆虫的一种,然后再一点鼠标,“青”字的旁边加上了一个“虫”字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掌握了“蜻”字的写法,而且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有句古话叫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切实的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提升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尤其在小学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让小学生喜欢老师,自然而然会加强小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
小学老师除了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予以耐心的教导与温暖的关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抓住学习的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仿佛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与有趣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沉闷性与枯燥性,小学生们一起昂着头兴致勃勃的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再加上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活跃的、轻松的、令人兴奋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们不知不觉爱上了语文的学习,甚至迫不及待的期待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三、结语
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与学习中的兴趣。
从宏观方面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良好趋势。
当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际看来,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需要全体教师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篇6: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资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建成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源由原来单调的文字教材变成了形式多样、信息密集的资源库,这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资源。
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教师可以很好地拓展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是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信息,增强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了《匆匆》这一节课程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到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讲给学生听,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学习完《黄山奇石》这一节内容之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黄山奇石的各种图片,让学生去欣赏和观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可以使语文教学的知识更加直观,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学习起来效果也会更好。
二、信息技术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信息进行加工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加工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工具的平台,尝试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对于爬山虎以及爬山虎的脚的认识仅仅依靠课文中的插图是远远不够的。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延伸,借助信息技术的工具搜集和加工整理语文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对于爬山虎的认知。
学生通过开展分小组的交流表达,能够很好地拓展知识面,对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进行锻炼,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进行语文学习结果的测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的工具,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率地开展学习结果的测评,能够很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计划的调整。
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快速地获得各种考试数据,然后依据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进行教学,这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工作效率,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的思路,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7: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探论文
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初探论文
目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法,正被许多教学专家和教师们认同和接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文化基础课比如语文课能否引入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法呢?笔者在相关的教学理论支持下,尝试了这种教学法,本文介绍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的体验与反思。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流程设计
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确定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目标;设计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展示项目成果;评价项目成果。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下达某项任务,同学们分成小组集体制定完成该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由教师指点解决,但不包办代替解决。项目完成后,学生自己作出总结,教师对小组成绩予以评价。面对一个学习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从认知上探求和理解,而且还要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
二、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学呼唤从“语文化”向“专业化”的转变。参照专业课项目教学的做法,将语文课本里贴近专业课的内容设计成若干项目,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完成这些项目,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忙于专业训练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通过项目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专业化”的项目教学改革将逐步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语文课本里那些与专业课内容联系不密切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把相关知识点提炼成模拟的项目,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2、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以语文课本里应用文广告词的学习为例,这个内容与商贸专业市场营销这门课里的广告策略内容很接近,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适当的项目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确定项目内容。根据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和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布置项目,让学生为指定产品策划广告方案,以策划书的形式展示结果,包括广告卖点和广告语。
第二步:制定项目目标。根据大纲,由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要求是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
第三步:设计项目计划。把学生分好小组,每组都有项目负责人,负责人领导讨论设计项目计划,包括怎样查阅资料、怎样调研等具体工作计划。 第四步: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具体实施方案项目,这一步需要针对学生情况分组来实施项目计划。一个组以3―4名学生为宜,将基础好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项目活动的计划,包括任务分配以及各项内容需要的时间等。既能保证项目活动按时完成,又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有助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高。
第五步:展示项目成果。各组把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
第六步:评价项目成果。在检查评估阶段,小组间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对重要知识点、思维方法进行梳理与强调。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三、项目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项目的选取上要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项目如果没有实用性,学生只会为学习而学习,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项目实施的难度太大,不适合中职学生去做,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强调按知识点展开教学,重点是学习知识和知识的迁移及应用,以知识为本;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法是按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展示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能力为本。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毅力,提高学习兴趣最为关键。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时展示项目的阶段成果,多激励表扬,少批评挖苦。教学的评价要体现学习的过程,项目完成过程中的阶段成果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注意对课程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因为一个项目不一定能够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对一些有用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其它的任务或项目加以补充。查漏补缺的方法是根据教学大纲所列的知识点以及当前专业前沿要用到的知识点,选出必须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对照项目中用到的知识点,找出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篇8: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的论文
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增强语文学科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在备课中的应用
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其他各种资料。小学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可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汇编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进行课文《小小的船》的.教学时,可在网上搜索各种相关教学资源,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然后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一份精美的教学方案。
二、在课堂上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等特征,一方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为课堂注入新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小小的船》的教学时,语文老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情景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或是找到相关影像资料并剪辑好,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带着课文去观看视频,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种方式性相对于传统教学很新颖,学生乐于学习。
2.突破重难点教学
任何学科都有重难点知识,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传统教学模式下,重难点教学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或黑板的板书来进行,这种机械而单一的方式略显单调而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将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大大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七子之歌》的重难点是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作品,并附以影像资料,让学生欣赏,逐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生的视野
篇9: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字资源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应用数字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本人结合实际,从创设情景教学、突出直观教学、拓展丰富教材内容、改善习题呆板呈现形式、开展博客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字资源;数学教学;低年级
数字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资源引入课堂后,使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学习方式为之面貌一新,加快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要求改变过分依赖教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视野狭窄,空间局限的观念,要求拓宽教学领域,与生活、社会接轨。数字资源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集音清晰、画面形象,影音统一等诸多优点于一体,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老师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只局限于教室、书本,而是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那么,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字资源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多媒体情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对课程进行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呈现教学内容时尽量充满童真童趣。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搜索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插入一些声音,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我设计了“小猪盖房子”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课的始终。复习题是“数的组成”,我设计成“小动物找家”的情景:大象、小狗、小猴、小猪4只动物依次出场,三个房子也出现了。小动物门身上各自有题目,每座房子有答案,让同学们连线找“家”。可是小猪的家在哪里呢?接着引出新课――动物们帮小猪盖房的情景:大象搬来4捆木头,小狗运来4根木头,你能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吗?同学们尝试计算30+4。接着出现34根木头盖房用去4根了,还剩多少根?学生尝试计算34-4。这个新奇的故事情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兴致很浓,学习劲头特别足。动物找家,动物盖房,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多媒体直观教学,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的知识要合理转化成直观的易于孩子们的理解的知识。特别是对几何图形特征的感知,低年级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突出直观。如在讲《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特征掌握不清,还经常把球体说成圆形。我就利用多媒体,搜索了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上面和下面一样,左面和右面一样,前面和后面一样。长方体六个面可以是六个长方形,或者可以是两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但是正方体每一个面都是同样大的正方形。学生总把球体说成圆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课件制作时有意把各种球体形状如玻璃球、皮球、足球等和一张圆形纸对比,接着课件演示球体滚动起来的画面。问大家球体到底有什么特征?学生说出球体无论怎样看都圆圆的,会滚,很光滑。但是圆形不是。演示切开球体的画面,让学生认识联系,切开球体,会看到圆形。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面在体上,面从体来”不理解,我仍利用课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
3利用多媒体上网收集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在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课本上根本没涉及其他国家的钱币,但学生处在这个信息多元的时代,尤其城市的孩子接触事物更多,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搜索了一下欧元、美元、日元和我国香港的港元等,学生大开眼界。另外,课本附带的人民币学具太小,在模拟购物环节,老师在课件上设置了几个面值的选择按钮,让学生买东西付钱,效果很好,克服了钱具太小导致大部分学生看不清的缺陷。此外,有的孩子对人民币上的图案很感兴趣,我就设计了一个链接,上网搜了一下人民币图案的知识,有西湖美景、泰山、西藏布达拉宫、三峡等,这些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和爱惜人民币。
4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更趣味化练习题的形式
虽然课程改革后教材的习题在编排和呈现的形式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但翻开数学课本,仍存在习题量多、重复、形式呆板、枯燥无味等现象。学生写的时候兴趣不浓,有的孩子甚至应付了事。比如口算总是那个样子出来,学生都看腻了,比如解决问题,总是几个人物在对话,学生懒得读了,比如笔算,总是空出答案,学生懒得填了。把这些死板的题目制成会动的,有情节的,分步出现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兴致高昂。如口算可以设计成“开火车”、“摘苹果”等,“开火车”、“摘苹果”的画面要逼真。我设计“摘苹果”,答对了,画面中的苹果伴着鼓掌声自由落地,孩子们可高兴了。“开火车”口算也一样,只有答对火车一节节车厢上的算式,车轮才会转动,伴着呜呜声开动起来。比如笔算,可以设计成“啄木鸟给森林公民看病”,看看谁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还可以让男生、女生来个对抗赛,看哪组又快又对做完。比如解决问题,不要一股脑同时把已知信息、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没有一点悬念,可以动态、分步、有声音地出现。这样,孩子们哪里还有时间开小差,都把思想集中到习题上了,教学效果不就好了吗?总之,多媒体能让课本上练习题的呈现形式活起来,把练习的趣味提高起来,让更多的孩子自觉参与到练习中来,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甚佳。
5利用博客平台,交流教学心得
平时老师们除了在学校内进行交流外,还自觉登陆校信通博客平台交流教学经验,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言论,取长补短,解疑答惑,提高教学技能。并且每个班都建立网络群,鼓励家长积极撰写文章,参加校信通博客论坛。家长这个群体中有不少有才有识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很不错,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探讨的主题围绕数学学习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来展开。通过此举,增进了师生之间、家长之间以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与感情。
6典型题放在公共邮箱里,供学生探讨
老师讲完一个单元,把单元里一些重点题、易错题放在邮箱里,密码告诉大家,让家长帮助学生一起找寻,供同学们学习。讲完一册书,老师总结一些典型题,让大家点击查看共同探讨。或者根据平时老师和同学们的搜集,出一些智力题,放在邮箱里,鼓励智力水平较好、成绩较好、学习比较上进的孩子去钻研,学生喜爱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一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7照相机和多媒体巧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
在讲《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生活中有很多100以内的数,可是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我已经预设到了,就提前拍了一些孩子们身边的图片、超市里的'物品价格、超市里储物箱牌号、楼房的楼号、电梯的楼层数和红绿灯的秒数等等,孩子们智慧的大门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地方有100以内这些数。
另外,拍一些孩子们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扫地、擦黑板等好人好事,放进课件或博客,也是一种鼓励和教育;拍一些工整的作业,放进博客也是一种表扬和学习;放一些体现友谊,体现快乐的游戏的照片在博客里,孩子们更加珍视友情,更加热爱集体;放一些大自然的美景在博客或讲课的课件里,同学们会更加热爱生活。
多媒体播放器外观小巧,携带方便,也是数字资源应用的一种工具。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网上下载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使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给低年级的孩子听,一方面培养了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故事中学习,精神受到洗礼。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利用数字资源来辅助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深刻感觉到它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数字资源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是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它改变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声嘶力竭、学生昏昏沉沉缺乏活力的课堂形式,改变了学习枯燥、学习效率低的状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课堂也不能被数字资源完全支配。我们应深深懂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内容、方法、手段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学情出发,才能真正使高效课堂落实到位,在这条路上,我们还要不断探索研究,道路才能越走越开阔。
参考文献
[1]林秀孝。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6):261-261.
[2]韩续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祖国:教育版,2013,(12):141-142.
[3]王春雨。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软件:教学,,(2):144-144.
[4]胡荣。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1):23-23.
篇10: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语用策略论文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语用策略论文
摘要:语文课标倡导,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 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和实践。万丈高楼平地起,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教师在扎实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应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语用教学; 低年级; 训练点; 练说;
教师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就必须善于发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师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从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 结合课文隐含的训练要素, 依照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
低年级语文教学, 一直以来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许多一线教师时常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只关注对于字形的分析, 识字量的扩充上, 导致很多学生步入中年级后感觉到学习很吃力。如果在低年段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 那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识字写字”教学中, 需要执教者细细琢磨。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识字写字”教学――这是根本,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性质决定的。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我们关注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自然就能关注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了。词不离字, 句不离词, 相依相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 还得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
那么, 如何在低年级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我结合统编本一年级新教材谈谈对低段语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巧借“的”字, 练说短语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这首儿童诗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 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教师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秘妙:1.弯弯、小小、闪闪、蓝蓝是叠词;2.“的”字前面的词语与后面词语的关系。即:“的”字前面的词语是描写后面词语 (也就是事物) 的特点。弄清楚了两者的关系之后, 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的”字短语的表达, 引导学生模仿表达。
由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字短语的表达, 训练需要是阶梯式的。如:
月儿弯弯的月儿
_____弯弯的_____ (还可以说弯弯的什么?)
__________的_____ (你会像这样, 模仿着说说其他事物吗?)
通过交流, 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不但记住了“的”字, 而且初步学会了“的”字短语的表达。《项链》文质兼美, “的”字短语的表达再次成为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本课“的”字短语的表达特点明显与前面不同, 与叠词的搭配, 在表达形式上有所变化了。如:大海蓝蓝的。
教师在教学时, 借助“叠词后置”这一表达形式, 再次巩固训练“的”字短语。
大海蓝蓝的可以换种形式说:蓝蓝的大海
沙滩黄黄的可以换种形式说:黄黄的沙滩
而后, 教师再进行其他拓展, 如:彩色的项链;快活的脚印……为此,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的”字短语, 还明白了“的”字左右两边的词语是不能乱搭配的。
二、对比识字, 练说量词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课《大小多少》是一首带有数量词的儿歌。学生第一次接触数量词, 因此, 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 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特别是量词“头、只”的使用, 学生在运用上比较容易混淆。
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只”字后, 出示两组带图片的动物。
第一组牛猪象驴
第二组鸡鸭猫兔
让学生用一头 或一只 () 进行说数量词训练, 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发现用量词“头”形容的动物, 个头相对大, 而用量词“只”形容的动物, 个头相对较小。
再如:“坐”和“座”, 低年级的孩子在实际运用中都比较容易混淆。教材安排学生先认动词“坐”字, 后认广字旁“座”。教学“座”字时, 教师先出示两幅图, 让学生猜哪幅图上说的意思是广字旁的`“座”, 并说出理由。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很快猜对, 理由是“座”字的广字头很像图画上的房屋。此时, 教师便顺水推舟, 讲解了两幅图画所表示的意思, 即“座”表示人们在房屋内坐的位置, 而“坐”则表示两个人对坐在土堆上, 表示一种动作。而后让学生进行组词巩固训练。此外, 广字旁的“座”还可以作量词用。教师再随机出示带图片的“一座 () ”, 引导学生用量词“座”拓展语言训练, 丰富学生的词汇。
三、借助“又”字, 练说词组
“又”字是课文《项链》要求识记和书写的生字。学生初次与之见面, 教师教得好, 学生对“又”字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又”字在课文里的出现是有语境的:
大海, 蓝蓝的, 又宽又远。
沙滩, 黄黄的, 又长又软。
教学时, 教师抓住“大海又宽又远”“沙滩又长又软”这一语言训练教学点, 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话:
天空又 () 又 () 谁能模仿着说说天空?
___又 () 又 () 谁还会像这样说?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思维活跃, 都能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练说, 但说出答案矛盾重重:
苹果又红又圆
西瓜又绿又红
铅笔又长又短
……
此时, 教师可以借机提醒学生,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 不能前后矛盾。如:学生说到“西瓜又绿又红”时, 教师可以反问他:“西瓜到底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有点奇怪。”问题一抛出, 学生的思维再次起波澜:西瓜外面的皮是绿色的, 里面的肉是红色的。弄清楚了学生思维的来源, 接下来就是教师的相机引导:西瓜没破开之前, 是又绿又――? (圆) ;破开之后, 才是又红又――? (甜) 。至此, “铅笔又长又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看似简单的“又”字教学, 也可以成为教师训练学生语言的抓手。
四、用好范例, 练说句式
“前后”“左右”是两组方位词, 也是课文《影子》中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教师教学时, 除了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外, 还要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句式练说4个方位词。如:
我的前 (后、左、右) 边是___。
___在我的前 (后、左、右) 面。
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练说, 不仅理解了字义, 运用了汉字, 还学习了语言表达。
《姓氏歌》是部编本一年级新教材的一篇识字课。它融识字于韵文儿歌中, 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 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仿说身边的姓氏。
你姓什么?我姓李。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方?方向的方。
……
学生在诵读中, 很快就记住了“李”和“方”。其实句式中所用的识字方法就是“加一加”“组词”的办法, 只不过课文是运用句式表达出来罢了。但这样的句式也是学生喜欢的。课文中要求学生认的姓氏“吴、赵、钱、孙、周、王”等, 教师都可以当堂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仿说。这样的训练, 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识字, 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一次次语言的训练, 冲破语言学习的瓶颈, 拓宽语言学习的思路, 找寻语文学习的价值, 这正是低年级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意义。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非一日之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在“识字写字”基础上, 巧妙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语用。因此, 教师要有充分的意识, 要对文本有敏锐性, 不管是识字, 还是学文, 都要捕捉文本训练点, 结合学情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 进行语言训练、仿说、练说, 有层次有计划地提高孩子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 .
[2]黄国才.语文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0) .
篇11:人文关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论文
人文关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论文
前段时间,深圳南山区在我校举行了区级青年教师 讲课比赛,我近水楼台先得月,听了15节课。参赛的老师都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沉稳的心理素质、漂亮的粉笔字、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课堂反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人佩服不已。尤其是参赛课堂时时闪烁的人文光芒,更让我这个平日疏于学习的“老教师”羞愧难当。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 的人文关怀。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这次赛课,每位教师方式都灵活多样。如杨淼文《四个太阳》: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 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 ”这一称号了。
篇12: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 要: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记忆的原理,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期望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记忆原理;语文教学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记忆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与学生其他认知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的记忆对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和记忆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记忆打好基础。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的记忆学习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记忆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对于学生来讲也就是如何将已学习的知识储存保持下来的过程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其中短时记忆对于知识学习、思维及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就是在此进行加工的。因此我想掌握并利用短时记忆的特征,对语文教学应该是有帮助的。
短时记忆的第一个特征:记忆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信息单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过练习,信息单元或组块的内容可以扩大。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记忆时如果可以将所记忆的知识划分为相应的单元或组块,应该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字词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字词。之后可以将生字及词每三个或五个字词为一组,一篇课文的字词可被划分为四至五个组块。其次按组块反复、轻声、快速地认读生字词,要求读顺口;同时将难写、易错的字动笔写一遍。最后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分组块抄写。分组块的学习好处在于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感观上的学习内容会有所减少。在学习课文及生字词的过程中学生总认为开头和结尾比较容易记住,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首因效应或者近因效应,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印象形成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那么在组块中也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此类组块中一般包含三至五个字或词组,学生不难记忆,况且有了首因、近因的效应,学生会更牢固地记住所要识记的词组。
短时记忆的第二个特征是:信息加工系统。短时记忆是人脑的执行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此得到加工。通过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人们在短时记忆中同化和吸收来自瞬时记忆的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并使其得到理解。人们根据理解了的信息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将其储存于长时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点。
通常引起注意的三个条件是:熟悉度、新奇性、重要性。这是指,在众多刺激的情境中,个人之所以选择其一去注意的原因。假如我们将此条件用于阅读语文教科书,熟悉与重要两个条件也许部分符合,但却未必感到新奇。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先由投影打出荷花的不同姿态,配合古今的赞美荷花的诗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词,以及自己对荷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分心刺激,注意具有选择性,环境中刺激愈多,选择就愈难;在“目不暇给”的情境之下是很难集中注意的。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应中心突出、问题明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短时记忆的第三个特征是:信息以形象和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记载和表现方式既有形象也有意义的命题。这种形象主要是视觉的和声音的,比如人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形象,以及通过声音所产生的形象。这个特征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处首先要学习新的字词,字词的学习以最初就是字型,字音的读写,在形与音的练习中进而掌握了字词。
记忆的第二个系统是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部分信息经过加工或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得到永久储存。知识学习的目标是使所学的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得到永久保持,以备以后提取回答有关问题。长时记忆具有容量无限和以语义进行编码的特征。长时记忆过程也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一般知识的吸收与运用都靠长期记忆。
在了解了记忆的两个系统及其特征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而且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记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知识无法提取或提取有错误的现象,即遗忘。掌握遗忘的规律及特点对教学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教师掌握了遗忘的规律便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复习,学生掌握遗忘的规律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复习进度。
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出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那么在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反复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间隔20分钟后,重复学习比新学时节省58.2%的时间,一小时后节省44.2%,1天后节省33.7%,六天后节省25.4%,那么我们在安排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复习当然是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要慢,因此,在课文的复习时间可安排的间隔稍大一些,一篇课文在学完后3天内再复习一次,可以节省了更多的未来复习的时间,因为这次的复习强化了初学的印象,并且此次的强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认为掌握了记忆的基本特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帮助。当然,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对记忆特点的掌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记忆的各种理论于实际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1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张喜梅
荥阳市第二小学,河南 荥阳 45010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下面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集体备课
1.电子备课网络化
根据每个年级一人教一班语文、平行班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条件,我校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电子集体备课。我们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初成定稿,个性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借助校园集体备课平台,将集体备课、研课过程网络化,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具体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学期初各年级组进行教材分析和备课分工。每位主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校统一的备课模板进行备课。并按教学进度提前将教案初稿、作业设计和相应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发布到教研平台“集体备课室”中。第二步,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及时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回复给主备人员。第三步,利用学校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年级组内深入研课,紧紧围绕“一课一得”“听说读写”能力齐步发展等理念进行研讨,初步形成定稿,并上传至“集体备课室”中。第四步,上课前,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以适应本班学生学习。上课后,教师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得失记录在备课文本中。可见,电子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过程,它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备课管理动态化
一是方便语文教师自行管理。传统的纸质教案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教师一般要到第二或第三年上课时才拿出来参考。教师在平时接收的很多相应教学资源,很难及时收藏到原来的教案中去。而电子备课系统可以随时放在电脑中。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的相应资料、课件等,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中去。只要平时善于做个有心人,每个人的电子备课系统都会变成一个十分完善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二是方便学校行政管理。我们利用校园网络,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案及时上传,每个人的`教案备得是否及时,内容设计得怎么样,通过校园网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学校管理部门也可采用略查与详查、抽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备课检查,并将结果以校园内网、QQ、路路通校内通知等形式反馈给教师。
三是不断丰富电子备课资源。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和完善语文电子备课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同时,每学期末,收集各年级优秀教学设计(含教案、课课练、课件等),形成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
二、优化语文教研
1.课堂教学实录使我们少走弯路
我们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时,用录像的方式把活动的全过程录下来,在研讨时进行同放。如开展“同题开课”活动时,我们录下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评课时就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环节进行回放,随机暂停,进行比较、分析。点评每人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引导大家关注细节,提高认识。课堂教学实录剖析使教研活动更富有实效,使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2.名师教学研究给我们指点迷津
利用网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这是网络带给教学研究的最大优势和便捷。过去。专家名师对于我们来说难得一见。而如今,一上网就能看到专家名师们的风采。在教研中,我们观“专家讲座”,看“特级课堂”,上“名师博客”,聆听崔峦、杨九俊、高林生等专家的真知灼见,欣赏于永正、贾志敏、薛法根、窦桂梅等特级教师的经典语文课堂教学,“特级教师家园”“玫瑰小语”“悦纳网志”等栏目都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内容。
3.博客与QQ群网聊实现交流零距离
学校先后把语文中心组博客、博客圈、语文QQ群网聊引入教研,教师们以此为平台,不定期地上网开展主题研讨活动。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师们通过博客与QQ群网聊实现了交流的零距离,在同伴真诚的鼓励与互助中感受到了思想碰撞后的快乐,提高了教研的实效。
三、优化课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的确,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反思教案,写好教学后记(反思)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持久性都直接影响教师成长的速度。当前是多元协作的网络时代,我们要积极发挥网络功能,促进教师课后反思的深入与持久。
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开辟“教学后记”栏目,要求教师及时将自己上课的得失、教学中闪现的火花记录下来,放到校园网的“集体备课室”中,与大家一起分享。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及时地将自己的课后反思以案例评析、随笔等形式发表在博客上。教师间实行了无障碍沟通,特别是在博客上,教师们的教研天地从校内走向了校外这个广阔的天地。在交流平台上,教师们认真书写着教学后记,享受着“发表与关注”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伴们的声声鼓励,在互相学习与交流中激发起教学的智慧与热情,使原来琐碎平凡的教学工作变得无比美丽。
篇14: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愈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阅读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阅读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基于此背景,教师应适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小学阅读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实践,深入探究如何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之下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由于中文是母语,一般来说基础的阅读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并无太大问题。但当学生阅读到一此内容较为深刻的课文时,还是会有此难度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此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到答案,以达到更高的阅读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提问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卖火柴的小姑娘遭遇如此悲惨经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合适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此独一无二的自我体会,而不是给出一个固定模式的答案,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二、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授课时,应教会学生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出文章的开头、高潮与结局,如何找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子。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阅读到优美的句子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会阅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对小学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以小学语文课本为授课内容,课堂内容较为单一,而且枯燥,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创新及发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或类型相似的其他课外读物,或是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舍滨孙漂流记》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仅是对整本书进行的概括,教师在授课中不要只局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原著,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类似的故事类书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这类书籍的认识与了解。
四、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科技融入日常教学已成为常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授课时,可以灵活地运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通过新媒体更加方便地理解课文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授课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夸父逐日》一课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学生放映有关夸父逐日的影视剧或动画片,使课文内容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将课文内容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也能较为直接地归纳出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并且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专注度,收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必不可少,并且愈加注重阅读训练也必然是大势所趋。通过阅读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及其语文综合素养,为民族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合理地加强课内外阅读,增进师生沟通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和崇高的人文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也让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5:浅析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论文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为语文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知识。探究是在自主、合作的前提下的探究,探究则是自主、合作综合的高级形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将近十年,我在积极参加课程改革过程中,愈来愈感到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当今的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是多么重要,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语文注入教学课堂新的活力,教师们通过积极地实践,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做主。对象是自己,在学校语境下,身份是学生。那么自己做什么主呢?学生当然要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动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激发起来,从而有效地进入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老师在教学中要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引”得得当,“放”得恰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写作和分享。”合作的旨要,在于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通过交流,增加解决问题的角度。合作也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一种扩大了的、多人参与的、自我的、“外向”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合理地进行分组,其中小组长要轮流当,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索”,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自主地、合作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行道树》时,我安排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具体探究,采用“合作探究、互问互答”的形式,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集体探究。教师这样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合作,互问互答就可以解决了,不能解决的就是难懂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师生进一步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可以看出探究是在自主、合作的前提下的探究,探究则是自主、合作综合的高级形式。探究要讲求对象,讲求方法,讲求过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意识,我相信再经过不长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探究精神会不断提高、加强。
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操作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师生合作,做进一步探究,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在解决疑难时,要让学生充分投入,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确实需要讲解的,要简单,轻轻点拨,而不是头头是到。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有规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如我在教七年级《散步》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文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是告诉我们谁在散步,那么,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子就可以调换了,同学们想一想,我的理解对吗?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有的说可以调换,有的认为不可以调换,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在说明理由的过程中,产生了创新的思考。如一位学生认为不能调换,原因是,妻子和儿子在前面,母亲在后面,就会挡住“我”母亲的视线,那样,母亲就不会静下心来感受春天,感受生命,也体现不出“我”做儿子的孝心,失去这次散步的意义。同学的思考多么细腻、多么深刻,文章是没有直接交代的,完全是学生凭着自己的体验体会到的,多么独到,多么有新意。可见,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深入思考,常常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钻研的精神。课堂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阵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语文全面能力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其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7.
[2]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8.
[3]伊满香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世界知识出版社,.4.
篇16: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评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从狭义上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学生则为主角。教师把每一个教学任务作为导线,将教学内容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学生发现问题后,寻根求源,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一来,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养成融入实践活动中求新探讨的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的充分自由,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被动变主动,自主探索求新。教师则成为创新设计者、学习资源提供者、进行活动的组织者和诱导学习的引路人。
1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设定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力求突出组织、引导咨询、促进的角色,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中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与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有意识以“学生”为主角,设身处地为这个主角着想。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探寻答案。
因此,在选择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吸引亮点。选择任务要有吸引学生的兴趣性,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让学生学有所用,而且让学生感到对自己以后将来都会有好处,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层次感。学生的根基不同,其在学习中具有的视觉就有差异,因此,在整个任务设计中可将任务分为不同层次,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兴趣点,并在同一任务中学有所获,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热情,不知不觉中充满自信心,增强自己动手能力。在安排任务时最好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任务类别,大部分学员能完成基础任务,那些超前学生可以做好提高任务。
(3)系统性。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让学生在接受任务中掌握一个系统的知识,处理好点与面、面和体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让点服务于面,面服务于体之中,融入全局的任务目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4)真实且又合理。设计任务注意了系统性,不是就达到一个任务的完好目的,还要看这个任务的设计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是不是具有合理性。每次任务完成后,根据反馈情况,有没有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体会,如果顾及了所有知识点的需求,却没有在此项任务中让学生有所意“外”收获,这样同样不符合教育理念。或者是看似轰轰烈烈,可是,过后就忘。这样的任务设计就失去了根本。
2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2.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生动直观的形象才会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如在学习《天山景物记》一课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当导演拍天山的风光片。此任务中包含着几个小任务:(1)你该拍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2)你该如何切换镜头?(3)你将配上什么样的音乐?其中隐含着几个学习目标:①疏通文义,了解文章内容;②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③理解文中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学习《黔之驴》一课时,可以设计:假如你是那只老虎,在吃驴以后向你的同伴说说你与驴之间的故事。或者假设你是那头驴,临死之前说说你得到的生存启示。
2.2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三峡》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认为最易于被人接受的方式向大家推荐三峡风光,要求立足文本,也可以有适当的加工。分析任务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如决定以导游带旅行团的形式介绍三峡,他们就开始考虑小组内如何分工,导游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游客将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搜集什么资料等。
2.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并设计好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样以《三峡》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讲讲词语,译译句子,评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有了任务驱动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在疏通文意时,对于某些不能达成共识的理解,小组间常常会争论不已,找出参考书和有关资料为依据,或是让老师裁决。以导游带旅行团的形式介绍三峡的小组在讨论秋天是否适合到三峡旅游这个问题时,有同学认为不适合,因为“时有高猿长啸”,容易引发凄凉之感。
而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只是古人因为秋天引发对自己身世的悲悯,而我们则认为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到三峡不仅可以饱览秋色,几声猿鸣还能增加几分野趣。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下,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自然要比在老师的满堂灌之下深刻得多。
2.4及时交流
学生完成一项研究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不正确或不到位之处,在展示的过程中肯定会表现出来。通过评点、讨论、归纳,从而完成了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如小组以导游带旅行团的形式介绍三峡之后,可能有同学提出疑问之处: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为何还能在夏季组团旅游呢?是否对文义理解不当?“旅游团”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解释为: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夏季洪水季节时交通是阻断的,而今天,高技术轮船的建造,加上高峡出平湖,使三峡的夏季成为旅游旺季。可见,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学习方式要贴切。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别,采用拉对结组的方法来安排课时,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结成一个团小组,共同去执行一个计划任务,在合作任务中好的学生会不自觉帮助一些基础弱的学生,实现整体团小组的提高,实现完成任务的目标;另一种方是让那些好的学生完成任务后请他们当教练,形成学生帮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问起疑问也无所顾忌。
(2)善于制造情景。教师基于教学的目的、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当前热点话题为线索,去引设教材任务,设置好教学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跳进“陷阱”,在好奇心中引发学生的趣味、参与、竞争,从而更好地达到完成设计任务目标,这样才是最终目的。
(3)教师的“导演”与学生的“演员”关系。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学习中,自我主动探索,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尤其要分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只是任务的提出者和带领导完成任务的导航人。在教学任务中,组织好学生,引导好学生,努力探讨任务的目标。教师表看起来是“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4)梳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特定任务下,完成任务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一个团体小组,由于任务的互动关系,为学生的合作互助提供了良好前提。因此,在完成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在群体中交流相互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学会听聆听别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重视研究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开展评价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认为开展评价活动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在全体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以后,让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展示并解说,并对自己小组的作品作评价。进行评价之前,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表格,列举学生要根据哪些方面来进行评价,将自己对作品的评价都写出来。或可以在作品展示之后,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作品发表评论,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做一定的总结。
②可以将作品都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浏览各小组的作品,然后在学习的论坛中进行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并评选出最佳的作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比较内向的同学也能畅所欲言。当然最后老师也还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做总结性的发言。
③也可以采取分小组来评价的方法。将几个小组分为一个大组,在一个大组里进行评价,评选出大组中最佳的作品,然后再进行全班的演示、评价。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单是对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进行评价,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自己的收获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总结。
④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能干涉太多,无论学生的评价如何,都要认真倾听,不要斥责,鼓励学生多发言。
总之,每一次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任务”,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导演一部影片,只有精心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师生来说都是一次最好的考验。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llxedu.com/e/data/tmp/dt_temptext1.php on line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