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校数学教学论文(共含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aoyezis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1: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四大数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1259年完成了另一数学著作《益古演段》,是一部用来系统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纵观李冶的两部数学著作,无不体现出他早期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出他数学思想的光辉。李冶在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这些方法是当时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先进的数学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紧密结合现代高校数学教学实践,主要就李冶数学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

一“、天元术”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天元术”的思想,即“列方程”的思想,列方程的程序分为三步:首先立天元一,然后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求出解,即: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的过程。“列方程”的思想陪伴我们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不过在大学数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未知量从表示一个数值拓展到表示未知函数或者概率分布中的参数,条件比原来更加复杂,方程也从简单的线性方程演变为微积分方程,或者随机方程。

二、数形结含“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用到条段法和《益古演段》中用方、圆对一次、二次方程进行解释,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萌芽。该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数学中二重积分是转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的,但应该如何转化呢?如果直接给出二次积分就显得较为唐突,不便于学者理解,所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几何解释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三“、一題多解”的数学思想

《测圆海境》全书共170题,书中涉及到一题多解的共有34题:其中:二法的有30题,三法的有1题,四法的有1题,五法的有2题。如卷七“明吏前一十八问”第二问,此题给出五种方法,并且难易差别较大,这样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开拓了学者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积分变换中求函数的Laplace逆变换。又如高等数学中求椭球体的体积,可以用三种方法:(1)用已知平行截面面积函数的定积分的方法;(2)用二重积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3)三重积分求体积。

四、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化的问题。如李冶在当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降次,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高等数学中求微分方程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微分方程的简化计算。

五、机械化,程序化”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李冶的天元术是一套完整的程序,计算机产生以后有研究者形象地天元术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大量现象归结起来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求解,只是具体问题中数据、函数和实际意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通过这些问题提炼出方法的精华,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math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李冶数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传承李冶数学思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用化,使高校数学课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

篇2: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尤为广泛,高校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由于各个学科种类繁多,数学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更应该重视数学学习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目前高校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表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造性以及独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数学的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采取着单一的教学方式,几乎在一整堂课程学习中,都是教师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做出讲解,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也常常是一些定义和概念,或者就是通过在黑板上的演算对一些公式做出推导,而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走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多,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强调的都是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基本上都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而教师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单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教一门课程,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忽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不能达到在课堂上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对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的发展。另外,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任务性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科学的问题提出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通过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高校数学课程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前后的知识点往往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构建本节课的框架,让学生清晰的掌握知识和方向。通过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起着构建、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先进行思考,学生不能解决时,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大学数学解析几何的时候,需要引入向量的概念,而学生在之前高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向量的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向量的概念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向量在物理上以及数学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模式,然后引进向量的运算,让学生在更佳的状态下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顾学生是否掌握,只是一股脑的将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同学们听,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散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开展任务探讨,通过小组协商和讨论,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对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评价,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例如,在学习换元积分法的时候,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给出几个方程,让第一组的同学用常规方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换元法解方程,之后再给出几个方程,这次让第一组同学使用换元法解方程,第二组的同学利用常规方法解方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掌握换元方法,并且乐于利用换元方法求解方程。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创建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自主探讨思考的过程;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创建与实际生活接近的具体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课堂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单一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多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学方式的统一,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来进行区别教学,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得不到发散,被死死的禁锢在同一个区域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式和方程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构建学生主体性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任务探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动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主体性教学模式改变了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篇3: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逐步提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高校数学亦是如此,当前,不少高校数学教学中仍沿袭着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导致大学生在高数学习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致使教学质量不佳。因此,必须借助于现代教学理念,加快高校数学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创新,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我国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现代教学理念概述

现代教学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由西方教学学家包豪斯所提出的,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与指导作用,学生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找出问题的科学解决办法,并对解决方法加以验证的过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现代化教学目的

对于现代化教学理念而言,其教学目的即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学习过程中,主动汲取各方面知识,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增长新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较传统教学理念下学生获取知识并形成系统性认知体系不同,现代化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重点始终放在学生这一主体上,旨在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现代化教学过程

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五个阶段,因而常被称为“五步教学方法”。第1步: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教学主题,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教学内容及重点为依据,通过创设情景、列举例子、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发散性思考,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2步:在教师所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下,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直接关系着教学成败,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第3步:为便于学生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找出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还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第4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设想;第5步: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并得出了最终结论,教师结合有关知识,对所得结论正确与否进行验证。五步教学法是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整个教学过程,简单而言,就是: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结论验证。

(三)现代化教学特点

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更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结果也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一方面,通过情境的设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动力,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同教学内容相符,还能使学生利用情境提出问题,带动后续教学过程的开展;另一方面,若学生所学知识未进行系统化整理,会导致学生学习认知体系缺乏应有的逻辑性,所学的知识零散而杂乱,导致教学质量不佳,比不上传统教学方式所获取的知识体系完整而系统;此外,现代化教学理念下所学内容更具实用性,通常而言,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学生所获取知识均为解决当前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传统教学方式所教授的知识,多为学生未来可能碰到或用到的知识。因此,在现代教学理念下,学生更有学习兴趣,更有动力自主开展学习。

二、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加快高校数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下文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确定了高校数学教学目标,并以五步教学法的应用作为高校数学教学创新路径。

(一)多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同时进行多方面培养目标的设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种,即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标。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必备知识目标,二是拓展知识目标,前者是为了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加强训练与应用,确保专业课知识完善;后者旨在满足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学历的晋升、终身学习习惯培养等需求。对于能力目标而言,其设定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此外,由于学生情况不同,所设定的能力目标也不尽相同,即前人所说的“因材施教”,能力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情感目标而言,其设定旨在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学校、社会等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精神。就高校数学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素养与数学应用能力,以便进一步带动和发展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培养一批富有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基于五步教学法的高校数学教学创新之路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实际的有机融合,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分析作为基本元素,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意识,从而促进其更全面地理解复杂和多变的问题。在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及五步教学法时,必须先创设情境,使学生顺利融入自主学习与探究中,积极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下文以数列极限教学为例,对五步教学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三、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切实解决高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加快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武装头脑,积极探索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应用能力。

作者:苗志金 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看过” 高校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篇4:高校数学多维性教学模式论文

高校数学多维性教学模式论文

一、当代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类课程主要被分在基础类院系,教学内容过于广泛,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针对各个专业知识的需求而执行差异化教学,对专业方面的数学教育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用,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要点,难以刺激其应有的发散思维。

2.数学教材存在问题

如今的高校数学教材内容极具宽泛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无法用直观的方式寻找到具有专业应用方面的数学例题。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却无法找到专业学习的办法,教师数学专业基础强却无法找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办法。

3.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简洁,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出的只是一批应试教学下产出的“高能畸形儿”,这样的“人才”已经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二、实施多维性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

1.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我国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课堂秩序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能够适应当前新课标下对教学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方向转变,这将成为今后高校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2.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数学课程内容广泛性和综合性的主要优势,它忽略了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注重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在保障教师授课情绪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提高高校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性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

1.实施分层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大纲制定

根据高校学生专业的设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层次。根据目标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适应程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基础层面较差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狠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以力争成绩合格为根本目标;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保障其学习基础的同时要施行养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超过合格成绩为根本目标;对于基础层面较好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潜能,刺激其发散思维能力,以力争成绩优秀为根本目标。只有进行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实现全员化进步的教学效果。

2.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丰富高校数学教学课堂内容

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两种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仪、电脑、幻灯机等电子仪器来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完善师生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疑难教学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极具复杂化的数学理论可以简单的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深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实施多维化考试方式,多角度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能力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明显地检测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传统的闭卷理论知识考试并不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具备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考察手段来丰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首先,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日常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应试准备的行为,激发学生日常学习意识,将有效学习周期拉长;其次,要采取期末测试与论文考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度的掌控,便于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够真正灵活掌控所学的数学知识;第三,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篇5: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已经逐渐实现由应试教学转向素质教学,同样的,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提出相关的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不断地突破以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一、高校数学的基本特征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数学教学中进行教育改革,务必从学科的基本特征入手,根据学科基本特征认识到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性,从而更好地围绕其基本特征进行教育改革,进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应当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地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上。(2)有效地将数学建模引入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再如以往一样的仅仅是单纯地进行数学公式的套用,而应当更好地将数学内容同数学方法相结合,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充分地发挥数学建模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的单一

在我国的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一传统的,仅仅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在整个高校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也仅仅是进行较为单一的纯理论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评价手段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仅采用试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来断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坏,这样的检验手段,会让学生仅仅关注解题的结果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背诵,并没有实际地掌握知识的运用。而往往学生也仅仅在期末前期临时抱佛脚地背题,这样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高效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进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单一地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背诵,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教学已经逐步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高校的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现阶段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务必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还要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公式以及内容。同样,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分析数学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任务

在现代化教育下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高校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充分地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人才,并以此为标准来培养数学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的,高校应当充分地根据教学任务以及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在个人需求以及导师建议下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从而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样的,在进行教程设置时,教师应坚持两项原则:(1)保障学生能够学会、学全,能够增加更多的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时间。(2)教师应当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全面地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好基础。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下的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任务,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杨博仁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看过” 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6: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就进行了专业化的数学教育。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每年的考试,数学教学的更大目的在于通过数学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的应用数学教学和学生先前的学习阶段有着本质区别,赋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是大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特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学生的长远发展,改革是提高高校应用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注重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高校开设应用数学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数学早已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它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数学的重要性,开设应用数学还是很有必要的。总体而言,高校开设应用数学主要出于以下目的:第一,开设应用数学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基本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思维缜密性也会得到改善,学生会用数学的思想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第二,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学遍及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的各个角落,如果缺乏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学生就很难听懂专业课;第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与学科之间是共通的,通过数学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创造条件。

二、高校应用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应用数学的开展已经有很多年,但是在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切实际

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当今许多高校的数学教学内容与这一教学目的背道而驰。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学到的只是理论,而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如此,高校的数学教师不注重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教师的学术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应用数学教学一直在改革,但是应用数学课堂教学依旧是学生获取应用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用数学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数学的学习效果。应用数学与数学是明显不同的,它更注重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但是大多数高校应用数学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课理论知识,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对专业知识出现错误的理解,不但让学生陷入了应用数学学习的误区,还让学生无法将数学应用到了专业活动中。

三、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一)提高应用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应用数学开设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而学生的专业多种多样,这就导致他们对数学的要求有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差异教学方法应用到应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专业课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二)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前文已经讨论过,应用数学与实践的严重脱离是应用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会让学生陷入仅仅停留理论知识的尴尬境地。教师要更新教学内容,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尽可能添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自身的主导位置,让学生参与到应用数学的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应用数学教师不仅要补充数学知识,还要重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才能将数学和专业课有机融合。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对应用数学教师相关专业课的考核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基本意识

学生是应用数学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基本意识是应用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今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淡薄,影响了应用数学教学的推广工作。应用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意识上首先重视应用数学的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群体,找到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淡薄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教育者的不断研究并得到更多的重视及支持,真正发挥应用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四、结语高校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适时做出调整。改革不能机械化,要一切从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这样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要求,真正全方位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作者:王慧敏 单位:黄淮学院

篇7: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论文推荐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

体育即指身体的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成绩综合考量一个人的体能状态和素质发展,所以,体育是专业而持久的运动。突出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展现我国综合实力,参与国际政治的外交手段。专业素养是指某个专业领域内在的知识、规范和要求,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作风和修养意识等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应该是由专业、全面、高效、奉献、乐观、用心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不止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更要求全面的个人素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则注重专业预备教育和入职辅导教育以及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过多限制于职前教育,所以,导致高校体育教育难以实现终身化和现代化,根本无法适应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教育即是全球化教育,也是专业化教育。它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队伍中却不断出现道德失范和专业缺陷等问题。面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高校教育更应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忽视文化知识和师德教育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还连连出现道德失范和素养不足的课堂丑闻。拜金主义与社会诱惑不断地侵蚀着个别教师的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修养不仅是教育新课改发展的工作任务,也是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师道德修养的唯一途径。首先,在新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修养即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专业素养的建立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完成。其中专业素质是外在因素,师德修养是内在因素。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所以教师专业素养的建立不可能只靠外部因素的影响,还需通过内部的因素起作用。其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通过反复学习和锻炼就可达到标准,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却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师德和能力。其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具备师德的教育。高校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培育基地。高校的体育教师则是这一教育的倡导者。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不仅广泛影响在校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新课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结合课改精神,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完善教学能力和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教育,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发挥师德修养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二、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体育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素养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把高校体育教师根据课改目标规定教师教学变革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专业要求,转化为体育教师的内在价值追求和教育思想自觉,进而发展成为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即指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二是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即指教师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礼仪谈吐等方面所达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指教师的教育思想或实施教育的思路。高校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理解和学会应用为主,改变传统教授或应试教育,开启互动平台,给予学生展现自己训练成果的机会。如今所说的体育新课改亦指阳光体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体育新课改也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改革。因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被赋予了新课改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在与学生交往中以专业技能来开发学生智力,以思想品德来塑造学生品格。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尚师德的体育教师必定会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做出贡献。

(二)知识结构

高校体育课程不止要创新教学,更要提高体育素养,在更高的体育领域进行研究。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教育的修养,对体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不断反思,使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不断成熟。体育是集合人体所有运动技能的综合学科,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要训练标准动作,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彻底熟悉,还要对人体机能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完美的训练效果。只有具备全面的体育教授经验和体育理念,才能设计出具备体育精神和文化的教学课堂,没有体育精神的课程设计也同样无法引导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意识。

(三)综合能力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具体而言,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教研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国际先进的教研意识和现代体育的教授经验,深刻理解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精髓,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能状况,与学生沟通合作,了解其需求,发挥其才能。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专业的体育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育重在育人而非教人。体育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一个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若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专业的知识一样无法获得胜利,更何况是一个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所以,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厚实基础,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譬如现阶段社会上出现负面教育新闻,有些学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更给教师形象和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逐渐蔓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下降,师德修养也开始令人担忧。为了重塑教育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要摒除不良思想,宣扬正能量,以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二)加强文化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以致用,将个人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融入教学设计中,将正能量和优秀品德传给学生。还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理论,提升自身在文化和专业方面的造诣。其中包括了高校体育的教学理论与艺术概论以及课外辅导的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学习新课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改革要求,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原则,利用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相结合来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学计划。组织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道德理论。以教书和育人为教学标准,在掌握体育教学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师德情感感动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格。

(三)学会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面对新课改,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体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高校方面要抓好教师课改培训,引进先进体育设备,提高教学条件,总结工作方法,搭建平台让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创新教学中激发自我提升的愿望。具体而言,一是学会利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并借用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创新教育模式;二是学会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借新课改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会利用职业道德的爱心去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8:浅谈高校钢琴教学论文

浅谈高校钢琴教学论文

1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管是针对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是非钢琴专业的学生,音乐老师都要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曲,让他们认识到和声理论在钢琴运用中的重要性,如《车尔尼599》《哈农练指法》等曲目。[1]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问题,如不了解音乐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掌握作品中的一些技巧比较困难,在钢琴演奏中难以做到善始善终等,老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通过乐句分析、左手低音和弦、对作品进行和声理论分局等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背诵乐谱并且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切实提高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效率,让学生知道自己弹奏的是什么作品,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为了应付考试而练习,同时通过左手低音和弦的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作品所运用的和弦类型,让学生更了解钢琴作品,对学生来说,在钢琴教学中加入和声理论的成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2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不足

(1)课后教学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将和声理论穿插到钢琴教学中可以为钢琴教学添加更多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但是由于近几年来各大高校都在扩大招生数量,致使很多高校已经出现了学生多而老师少的比例失调现象。音乐教学自然也是如此,特别是对于钢琴这一稀有的学科来说,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师资力量更为缺乏,使得一个老师辅导多个学生,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2]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和声理论穿插进课堂教学当中,就更加会使专业的钢琴教师无法兼顾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钢琴教学的教学情况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教师也就没有办法对和声理论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善,这样就很难做出能够符合学生课堂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因此,不能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也无法进行改题和小测试等相关的教学工作。可见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对于老师实施因材施教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钢琴教学中缺乏对和声理论教学的重视。虽然在近些年中,我们已经将和声理论成功地穿插到了钢琴教学当中,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却仅仅只是将和声理论的教学当作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钢琴教学当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高校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3]并且也将其运用到音乐的教学当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却并没有予以更正。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对音乐教学应用先进的教学软件或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钢琴教学当中插入和声理论的教学,一些学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很多专业教师对其也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过度重视对钢琴的教学,轻视对和声理论的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也顾及到了对和声理论的教学,但是却仅仅过分重视对和声技巧的教学,忽视了对和声理论的培养,使学生吸收的知识严重失衡。

3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分析常见作品,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练习常见的典型钢琴作品时,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在课堂上通过《车尔尼599》等典型的乐谱示范给学生,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和声构成和曲式结构。只有伴奏者有了清晰的歌曲整体布局认识,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安排好歌曲的结构,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补充修饰作用,把钢琴的伴奏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要给学生分析钢琴中常见的作品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伴奏习惯。学生心中要有“数”的意识,这在伴奏上来说就是“卡小节”。在培养过程中要先练习简单的曲调伴奏,如《哇哈哈》,之后再练习复杂的曲调伴奏,这样的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过来,养成良好的伴奏习惯。

(2)选择合适的和弦。在教学内容上,和声首先要学的就是如何正确运用正三和弦。正三和弦是必不可少的弦,特别是在明确调式和调性上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主要包括了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以及这些和弦各自的转位。因此,在钢琴练习曲的开始阶段,如《车尔尼599》中的很多部分都添加了这些和弦的运用。其中终止和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和弦,它可以划分乐段的结构,给作品的曲式结构划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举个例子而言,以“599”中的一条练习曲为例子,学习目标就是要在这条练习曲中发现和声理论与之相关的主题陈述与发展过程。第一步为了能准确地判断出这首曲子的调式调性,要综合运用和声理论的手段和首尾强拍上的和弦,明确了调式调性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明确和声配置与主属功能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围绕的,并且持续保持属持续音,一直到第二个乐句时才截止。然后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乐句以及乐段的终止式,特别是在乐曲的停顿处,最后一步就是可以通过乐曲的低音声部中和声续进的和声连接方式来找到和声连接和旋律连接。只有通过了以上的理论分析之后,才可以将作品的结构明确地划分出来,在综合运用和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这条练习曲,并且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和效果。

4结语

钢琴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和声理论的教学也并不简单,在钢琴教学中加上和声理论的运用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合,也是在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了做到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在本研究中,笔者加入了自身的一些主观看法,对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和声理论的教授,让学生意识到和声理论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将它灵活地运用在钢琴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将钢琴教学和和声理论两者相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果,把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篇9:浅谈高校山水画教学论文

浅谈高校山水画教学论文

关键词:山水画 教学研究 传统 修养

摘要:山水画艺术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由来已久,作为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净化心灵,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有着十分重要和长远的意义。高校山水画的教学,要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正确实施,教育学生怎样去审视并有效继承传统艺术留给我们的精髓,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现当代山水画艺术理论与创作方向进行把握。

中国山水画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我们民族在山水文化上的优秀传统,她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内容,她伴随着我们的文明发生并发展,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和审美境界,成为了古代文人和现当代山水画家们毕生追求的一门优秀艺术。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思想特质在山水画里体现得最为突出,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山水并绘制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山水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古人历代创造的不朽杰作在召唤我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为当代的山水画艺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水画作为当今高等艺术院校重要的专业课程,经历了从师徒言传到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代山水画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山水画艺术的教学呈现出多元探索的状态:一部分教师重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教学,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画的符号化、抽象化的境界并付诸实践;一部分教师则重视师法造化,面对自然,走写生和创作相结合的道路,更加注重追求人生回归的艺术情怀;还有的山水画教师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影响,求助于特殊肌理和抽象语言的综合表现,在倾向于现代水墨的探索中通过现代人文意识去触摸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三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交揉形成了当代山水画坛新的教学格局。然而,作为高校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教学内容之一的山水画教学实践该何去何从,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如何更新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实践者,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增设相关理论课程

山水画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关键,只了解山水画理论的基本方面是不够的,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其构图布势、风格意韵、人文关怀诸方面的认识才是根本,然而这类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愿触及,这使学生在宏观上失去坐标,迷失方位。教师作为先行者,应提前对相关理论材料进行梳理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需要分发下去供交流参考,使班级教学形成研究理论的良好氛围。

学生需要的理论课程是多方面的,其中应至少包括哲学、文化、历史和美学理论著作等,还应有与山水画艺术相关的理论文献的阅读。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学生应该阅读的有关山水画理论著作有郭熙的《林泉高致》,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的《唐五代画论》、《宣和画谱》、《宋人画论》、《元代书画论》、《明代画论》、《清代画论》,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杨大年的《中国历代画论采英》,张强的《中国山水画学》、《中国画论体系》、《国画现代形态》、《中国绘画美学》,陈传席的《中国山水画史》,愈建华的《中国画论类编》,杨成寅的《视觉美》等诸多对学习山水画有帮助的理论书籍和绘画文献。

阅读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将有关理论著作和文献资料,细致分析,合理分解,找出规律,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另外,最好定期与学生谈阅读感受,或者经常组织主体鲜明的理论知识辩论和论坛。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理论修养,当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带给学生。

二、要注意临摹的深度并加大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临摹的深度和广度。山水画的临摹教学是学习山水画艺术的重要一课和基础一课,历代山水画名家都非常重视学习传统技法。对于临摹来讲,其前提是会赏析,山水画赏析的必要性往往被我们在山水画教学初期忽视了,其实,只有读懂了作品的内涵,了解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思立意、形式技巧、笔墨语言等等,实践起来才不致于盲从,才会有分寸,才能深入挖掘传统资源,达到学习、借鉴、转化、吸收、提升的最终目的。古人讲“师其意不师其技”,师其意者为上,要学好山水画就要临对范图,更要领悟古人用意所在。

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山水画在美术史上的独特意义,赏析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和继承发展。对山水画传统中要求掌握的树石画法、皴擦技法和构图布局规律的知识要结合具体理论,逐一掌握。山水画临摹是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山水画景物繁多,层次丰富,绘制过程中要有耐心,临摹过程中还要做到胆大心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临习热情,变枯燥临摹成为主动的求知过程。临摹中应注重临摹广度和知识的全面性,一般先要侧重一个时代的一家之法学好吃透,然后再换另一家学习,山水画的临摹应该遵循从隋唐临本开始,先进行工笔山水画的学习,等学生有了一定笔墨造型基础后,再从宋代山水名家中选择几家作为学习对象来重点研究。

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审美方向的辅导,要让学生从临摹教学的`一开始就学着用个人审美眼光和个性化的观点审视传统山水文化,用自己之个性去感悟古人之个性;用自己之特殊去感悟古人之特殊;用自己之创造去感受古人之创造。在临摹课堂上,必须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把学习路子走正,还要保证学生的临摹时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花大力气临摹一批传统山水画经典名作。毕竟厚积才能薄发,传统山水画教学的最高要求就是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还要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和生活感受的整理。山水画写生是很好的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及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徐悲鸿引西方对景写生之法以来,无数画家得到益处。写生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写生中做到真正消化好从临摹中学到的笔墨规律,并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山水画写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是山水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的全日制教学有着优越的写生条件,应多组织学生下乡写生采风,把写生的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转变和笔墨语言的组织上。因为写生是创作的搜集素材阶段,所以还要有意识去探索地域特征,找到事物的典型性并尽量与自己的内在追求统一起来,从写生开始积累感受和表达冲动。写生环节就是到自然中具体研究客观事物,寻找规律,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深入研究消化传统知识和技法,去开掘自然之妙,打开自己的心灵,找到表现自然和内心情感的笔墨语言和审美图式,克服缺乏情绪调动和缺失个性化认识等通病,打开属于自己的精神状态。写生是直接面对自然的艺术行为,既要写景又要写情,不应只是关注自然物像的表面形态,还要研究其内在变化规律,找出共性,并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期待。 山水画写生造境应是长时间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循序渐进。山水写生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不同时期记录的不同感受做定期辅导,把学生产生的不同心境作全面纪录和整理,还要引导学生多想像,与记忆中的某些场景发生联想并锻炼学生组合能力,正所谓“移花接木”、“迁想妙得”。写生中我们主张稳扎稳打,利用个体的独特感受去观察自然,表达自然,从情感深处贴近生活,练就学生的主观洞察力,学会将美的事物加工组合,践行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

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

强化富有开拓精神的山水画创作教学是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延伸环节。山水画创作的教学是最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继承吸收古典山水绘画资源后,学生应抛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情绪,走向生活,走人自然,走进内心,尝试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之路。教师的教学应通过给学生分析大量的创作实例,使之逐渐找到自己的切人点并深入挖掘,教师要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对于当下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创作问题,学生要泰然处之,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西方艺术思潮的诸多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我们主张学生应在教师的辅导和鼓励下选定属于自己研究的绘画方向,并深入探索和用于实践,从而绘制出一系列有说服力的山水画作品。我们在山水画创作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独特、创造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既要印证传统又要摆脱束缚走向自由,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四、山水画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首先,是教与学的关系。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心灵交流非常重要。教师要与学生经常谈作品、谈感觉、谈心情,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外出写生时,教师尽量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亲近,在指导写生时,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作品进度和学习规律,随时挽救一些转瞬即失的好想法与好感受,这样才真正起到教师的点拨作用并使学生可持续进步。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熟练的技巧影响感召学生,并做到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进步,让学生明确知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正确的。

其次,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命题时要有一定的量和深度,并且最好因人而异并有关联性。没有数量的要求难以提高质量,但盲目追求数量也会影响质量的提升,由于学生接触山水画时间有限,在绘画工具和艺术语言的训练中,要适当安排学生多练习写字和体会用笔。山水临摹课程期间要保证质量并很好的控制数量,山水写生与创作环节中需要多画稿子,反复修订,力求逐渐找到自己的语言符号。

再次,是画内功夫和画外功夫的关系。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山水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忽视人品、修养、学识等的学习。其实,学习山水画更应该在古典哲学、文学、诗歌、游记等有关的精神性知识资源上多下功夫。对于专业技巧的教学,各个高校都有其独立的一套办法,唯独画外之功多半靠自己领悟,画外功夫是技法的灵魂所在,需要时问去坚持和磨练,一般教学的灌输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要给学生多创造艺术气氛和人文环境。

最后,要正确处理学生的作品像与不像老师的关系。学生在最初写生中,模仿教师的技法语言和风格特点是常见的事情,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应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转化。初学像自己的老师是有原因的,但不能一味照搬套用,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要学习的对象应该很多,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探索的经历并鼓励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有效资源,去自然中发现,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处理办法,古今山水画大家的成长道路无一不是这样。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经历、学识、修养、爱好等多样选择,要知道“离经叛道”是创新的前提。

总之,山水画的教学既要最大限度让学生深入传统去挖掘和吸收,又要最大限度地融人生活和自然中去消化、感受,还要最大限度地认识自我并走出属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人文环境来主动调整教学思路,从而较好地展开教学。

篇10: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论文

1转变高校管理观念

高校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但是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阻碍到了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以及创新整个系统的构成。而管理模式变革以及整个系统重构的前提条件是转变高校管理观念。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面对基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原则、它的管理对象是高校教师以及在校学生,因此,其管理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激励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中。高校教学管理措施的制定以及出台,都需要以这一目标为先导,只有如此,才能利于高校教师创新发展,而大学生也能够积极努力的学生。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此外,做到互相尊重。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并不仅仅单纯的是工作关系,还应该讲究人际关系,在处理原则性问题时,一定要讲究工作关系,彼此之间强调的是责任,而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强调人际关系,注重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管理者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高校各项管理事务。同时被管理者首先应该履行责任,才能够谈感情,所以在高校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具有“人情味”,而被管理者应该具有自觉性。也就是说,在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的灵活调整,而不是死板的固守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普遍强调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只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认知的主体,换句话说,高校教学的结果最终是要看学生学会了哪些新东西,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其最终衡量标准是学生的素质提高情况,这是教学管理思想发生了最明显的改变,同时也是以人为本高校管理思想最具典型的特征。教学管理体系构成因素如教职员工、其他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变化之中,以往侧重点在于保持规范化条件下教学管理的常规运行, 这些已不适应新常态下外界环境和管理系统要素的改变,同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和调整。不难看出,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说已成为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阻碍因素。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傲人成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然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水平评估,其中一个方面就涉及到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调整思维方式,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管理环境以及内部其他因素的变化,更好地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

2处理好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管理模式的革新

高校管理者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开辟有序竞争地氛围,进而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环境。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原则性事情上的管理,就需要管理者严格、规范按照管理条例去执行,公事公办,没有任何的理由可讲,但是如果要想真正的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又不能过于死板,因此需要适度宽松,采取弹性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潜力以及个性才能够张扬出来,最终脱颖而出。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的高校教育强调的是采用刚性手段来进行管理,而现代世界各国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注重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管理者进行柔性管理。而此种管理方式正是对现如今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是一种革新。教师作为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推动者,有义务和责任投入到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中来,不要对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持有轻视和抵触心理,只有教学管理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就跟教师的本职工作有着相同本质的出发点,教师作为接触学生的第一线人员,对于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有着最敏锐的判断,所以,如果我们积极地进行教学管理改革,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 学校在政策、奖励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撑,目前部分现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推进变革的障碍因素。目前个高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师实行了教学工作量达标这一制度 , 通常是以某教师必须承担具体的课时来计算工作量,这与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划上等号。现在,不少高校出台了奖励性文件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研,但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却出现了空白,很难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没有工作的热情,并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同时与管理革新并不感兴趣,高校教学管理革新难以实现。大部分高校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弹性学分制等措施 , 为复合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所限,使得许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 ; 为此,学分制的实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带来更多有利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今后深化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首要任务。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教学管理思路、, 通过进一步改革,逐渐形成完整的能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 , 形成一种有别于过去的教学管理模式 , 这正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所在 , 也是广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无法逾越的一个重要任务。

3规范与创新并行、加速管理系统更新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加之我国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社会选人、用人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作为一种消费资源,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培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如教育收费标准的调整、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推广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地的改革和发展,使得高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者处在社会改革的需求之中。我们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 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方法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 这一原则的制定是否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是否正确处理和协调了师生的关系,是否有利于深化教育和教学的改革 , 这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弄清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支撑点以及如何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统一。如何将这一思想切实运用到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 ,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教学参与人员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同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将教学方式改革放在首位。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来看,往往要求教师把内容观点是否讲解清楚的同时能够重点突出、课堂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等作为授课好坏的基本标准,其本质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上述要求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应该抛弃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还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我们 , 应该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交流以及不断探索和提升的途径。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是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教育改革,并不仅仅是各个学科的之间的教学改革,如果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改革也会归于失败,为此,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教学改革应该同步进行。要想彻底的实现教学管理模式变革,首先要转变管理者的观念,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好规范与创新交叉。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机械性和经验主义思维,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制约和阻碍,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而已以往更注重经验和进行教学管理方式的延续,而不注重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近些年所表现的弊端尤为明显,为了能够让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能够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当前高科技手段和知识,比如运用网络技术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做到软件和硬件同时进行更新,来强化我国的教育管理模式,让教学管理模式更人性化,民主化,手段和方法更具有有效性和实时性。

篇11: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声乐教师水平有限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也限制了很多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挖掘自身的潜能,造成了声乐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错误教学而破坏了学生嗓音的问题,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就会严重的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

(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在传统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只是开展单纯的教学活动,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较低,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声乐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都比较差,

再比如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因此在上台表演时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变得忘词、跑调,因此在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声乐发声、气息等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声乐理论和综合技能培养指导。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变革发展,可以通过采用集体课、一对一课程、小组课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对一声乐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生域特点和演唱水平等展开独特的教学过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优势扬长避短的开展声乐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小组课是学生演唱水平提高,知识量积累的一个发展过程,按照学生的某一个特征进行划分,作为一个小组成员,这样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方式,共同取得进步。

在开展集体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学习和进步,能够加强对演唱方式、中外声乐作品等方面的研讨和欣赏指导,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概念和发育技巧,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声乐技巧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有效的声乐技巧和技能。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分配教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不断进行教师调整,让每一位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所长,扬长避短。

通过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教师可以选择擅长教授的内容给予同步需要的学生开展指导工作,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高校声乐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升

教师是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才能,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

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价值观念,能够具备不同声乐风格的鉴赏能力,这样在完成教授课程时,才能够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在示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舞台及其演唱的能力,做到言传和身教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学生拥有大气优雅的演唱气质和演唱风度。

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指导,使得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态度也需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得体大方,重视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加倍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信心,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认识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的不断变更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现状,对其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有效的分析,进一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不断完善高校声乐教学过程,

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前社会需要,勇敢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和音乐优势,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声乐表演水平。

篇12: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而强化学生的体能发展,而是通过结合体能、心理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等思想价值体系,以促使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第一篇

1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操作流程分析

通过动员,使评估工作人员认识到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评估工作人员的评估技能,

使其更加熟悉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规程、掌握评估反馈机制的操作方法和要求,从而降低评估工作人员发生主观误差的概率,完善教学评估的监督机制。

2评估的组织实施

评估的组织实施阶段是对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评估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的核心环节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教育评估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估信息,并在整理评估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制定评估计划,运用简便、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评估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胜任力模型注重外显和内隐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既要能准确评价体育教学的外显业绩,又能体现体育教师的动机、个性特质等内在个体特征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价值,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效度的同时为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

在具体评估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评估方式的多样与互补。

长期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习惯于注重评价教学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很少注重教学的过程。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整体延续的系统过程,在评估过程中,不能采用“期末一次性评价、开学一次性公布”的“一棒子式”评估方式,要采用日常评估与期末集中评估相结合,课前、课堂与课后评估相结合的系统评估方式,从而用评估方式的多样化来促进评估过程的科学化。

(2)评估主体的个性与真实。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领导、专家、教师自我、学生、同事等,每个主体在评估时,都会受到评估视角、文化背景、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影响,体现每个评估个体的个性特点,

这就需要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加强严谨求实、坚持原则、公正客观的思想教育,实现评估过程的客观性。

(3)评估内容的丰富与针对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主要就教学态度、内容、组织过程、效果、师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在组织实施中,各项内容的具体观察指标既要清晰明了,又要能涵盖和反映该项内容的主旨;

同时,根据不同评估主体,评估内容的针对性也要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有更直接的认识,而同事、领导对教学态度、师德或科研能力等方面了解更多,因此,在组织实施中,就在丰富评估内容的同时注重评估的针对性。

在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实施中还需要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来形成综合的评估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收集、汇总、处理时技术手段的科学性,也要防止技术操作不严谨或失误造成的疏漏,更要杜绝由于人为主观的情感偏好而弄虚作假的事件发生,这就需要评估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

3评估的总结反馈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创新。

如果忽视评估的总结反馈和沟通改进等后期工作,就会使教学评估工作成为对教学“历史”的清算。

基于胜任力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着眼于未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体育教师成长,体现评估工作的发展性,强调组织评估与教师个体的共同参与,重视评估中与评估后的沟通与辅导,并使沟通机制贯穿于评估工作的全过程。

在总结反馈中,要沿着上、中、下三个线路进行:上线要向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报告,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发展决策提供服务与参考,在汇报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客观地报告评估结果及相关情况。

中线要与被评估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以提高以后体育教学工作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在沟通中,沟通反馈的方式尤为重要,是采用书面还是口头、正式还是非正式、详细还是笼统的方式,都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下线要在一定情况及范围内向外界公布,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

公布评估结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以“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最根本原则,一定要权衡公布的范围和具体方式,以鼓励先进为目的,以定量公布为重点,不能打击和挫伤了教师教学的信心与兴趣,引起并激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评估结果的总结反馈还需要反映到下一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就必须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联系。

如果评估结果出来以后,评估成绩不分优劣、不奖励、不与评聘挂钩,就会出现吃“大锅饭”的情况和个别教师滥竽充数、混迹其中;而评估结果一旦完全用于晋级、升职等功利目的,教学评估就较多地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估保障机制,重视质量文化建设,给教师提供申诉和复议通道,不仅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还要让教师的意见建议反馈给评估管理机构,进而形成完整的双向交流反馈机制。

4基于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要注意的问题

4.1重视受评教师的发展性

现代评估理论日益强调组织中的个体性价值及其发展,更加强调个人的自觉、自我激励、个体自治和自我实现,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

以胜任力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师评估本身具备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但要想真正体现对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现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仍需要细致、科学地进行规划。

因此,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管理氛围,应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超越自我氛围,促进教师追求卓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共同参与,评价中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绩效目标,并且与学校体育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强调评估的全员参与性,突出教学评价的民主性和正向发展性;

三是机制建设,高校要把评价结果与体育教师的相关个人利益适度联系,将评估结果的一些重要指标作为选聘培训、晋职晋级等提升相关利益的重要依据,使得评估本身与高校外在奖励、激励制度联动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强化评估过程的系统性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框架结构、组织人员、评估指标、流程设计、始末契合等方面进行构建。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既要配置有领导机构、组织团队、实施小组,又要有监督保障机构;在人员配置上,不仅要合理配置各级主管教学的领导、管理者,也要考虑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特征、学科背景;

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要充分考虑胜任力中的显性和隐性指标的体现,从个性发展、工作态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充分考量,组织体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确定;

在流程设计中,各个环节要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不可虎头蛇尾;

在每个评估周期的连续性方面,注重评估的常设机制建设,形成周而复始、循环提高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3提升评估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需要管理者及组织人员进行评估表的分发、宣传、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等的工作,例如在这些微观操作中,

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很多体育运动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对不同评估主体、对象、内容等要提前制定好相关规范化操作程序和规定,避免人为的作弊、个人倾向、疏漏等问题的出现。

在操作规范化方面,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处理:

一是建设和完善规范化制度,对各种评估操作有详细的制度规定及操作规程,使相关人员按章办事;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有些主观故意的作弊和个人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打击各种不规范、不尽责、不作为的工作行为,从而净化教学评估环境,真正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起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蓬勃发展的作用。

篇13: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一、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

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

[1]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二)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

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

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

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

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声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备受重视,在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声乐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政府和高校都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高校教育向更好的方向指引,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篇14: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之所以要不断创新,是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落后都不利于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一步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提高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以更加热情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对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高校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完善,以科学有效的理念引导大学生。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还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爱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

3.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体育事业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增强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整体教学积极稳定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所有高校的重视,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仍占据较小的比重,这容易造成大学生忽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降低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必须全面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体育教学时间和加大体育教学考核标准,促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精神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要求。

2.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如今随着人们对体育的重视,已经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并且全民运动的理念已经被写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纲要中,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终身体育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习惯;另一方面,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关于人体健康和体育技能方面的教学,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为大学生能够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完善高校体育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和更新相关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一些智能化、科技化的运动设备,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运动检测器的引进可以用来检测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运动情况,为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数,还可以根据这一检测指标来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方案。

4.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引导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实施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这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刻不容缓。首先,高校要提高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定期开展体育教学交流活动,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将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落到实处。其次,要提倡高校体育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学习的再教育活动,或者深入到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活动中心了解现代人们的体育运动理念和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系统。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与方法,不断探索和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学体育是高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大学生以后进行体育运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树立起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体质,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体育教学体系。

篇15: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1传统采茶舞的特点

采茶舞是从繁重的茶事活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文体艺术形式,是茶文化兴盛的标志之一。其最早兴起于唐朝时期,以茶文化为基础,将软舞与健舞相融合而形成的特色舞蹈。采茶舞在民间流传盛广,三门石马采茶舞、广西壮族采茶舞以及杭州茶乡采茶舞都是我国传统采茶舞的优秀典范。采茶舞的服饰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不同角色的演员的服饰着装不同,所选用的道具也有所差异,其伴奏主要是以传统的二胡、笛子和唢呐为主。而采茶舞的背景乐则是朗朗上口的采茶调,富于变化的采茶调也是采茶舞的一大亮点。同时,采茶舞大多是以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的形式呈现出来,于一动一静中将采茶舞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1艺术性

扇子花、矮子步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核心,其中所凝聚的艺术内涵自然是不言而喻。丰富多样的扇子花为采茶舞的表演增添了别样风采,形式不一的扇子花表演手法也极大地拓宽了采茶舞的创作思路。矮子步是采茶舞最基本的步法,虎背熊腰下蹲前后转的舞步,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采茶舞中的地域文化阐释得酣畅淋漓,给人一种丑中赏美的艺术感。而水袖是采茶舞的艺术精华,轻盈的袖筒随着表演者的舞姿上下飘动,翩若惊鸿,动如凤过,长袖挥舞之间尽显采茶舞的飘逸灵动之美。另外,采茶舞作为民间传统舞蹈的优秀组成部分,其在产生之初就被注入了传统舞蹈的艺术精粹,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风格构成都在无形被打上了艺术化的烙印。例如,江西赣南的采茶舞中的单水袖元素、粤北采茶戏中的三角班以及黄梅采茶戏中的方言腔调都是从传统舞蹈文化中汲取而形成的。

1.2生活性

艺术源于生活,采茶舞大多是以民间故事为原型而进行创作的,其反映的是百姓的生活常态,内容也是以日常琐事为主。采茶舞的语言形式、舞步动作以及道具布景都是从大众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而,采茶舞自其形成之时便浸染上了生活的气息。例如,采茶舞声腔中夹杂着的“啊”、“呀”、“哟”、“呦”、“嗨”是从生活化的口语中提取而来的。此外,采茶舞也汲取了乡土韵味因子,声腔中的“三腔一调”、衬词中的方言文化与主奏乐器中的“勾筒”都在无意中诠释了采茶舞的生活化特性。总而言之,采茶舞作为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究其本质,采茶舞的任何表演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阐释,因此其所渐染的生活化气息极为浓郁。

1.3多样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跨度较大。不同地区孕育不同的地域文化,而采茶舞作为传统艺术形式而存在,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形成了现在百花齐放流派繁多的采茶舞艺术格局。就地域因素而言采茶舞分为江西采茶舞、闽西采茶舞、阳新采茶舞、粤北采茶舞以及桂南采茶舞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采茶舞的表演特征以及展现手法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鲜明的差异性。例如,江西采茶舞中的十字步、黄梅采茶舞中的黄梅调以及阳新采茶舞中的花灯,都是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应运而生的特色元素,也构成了我国传统采茶舞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局面。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传统采茶舞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引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为采茶舞的发展注入了个性化因子,将会极大地推动传统采茶舞向多样化迈进。

2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传统采茶舞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潜藏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陷入了被遗忘冷落的境地,并且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层危机。一旦采茶舞作为必修课程被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意味着茶文化也被注入到了高校的文化氛围之中,茶文化也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同时,采茶舞中的茶文化精神也会在青春盎然的高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向全面系统化迈进。

2.1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采茶舞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是在茶文化的导向作用下而形成。所以采茶舞中渗透着浓浓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的精神理念对于触动高校体育文化教学活动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持一种不重视甚至忽略的态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以草草了事的姿态对待体育课程,进而导致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步入了僵化的局面。而采茶舞中所寄寓的“天人合一”茶文化思想内涵将会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对师生进行春风化雨般地鼓舞,使其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积极参与到采茶舞的体育活动中,进而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以球类运动或者简单的健身操与瑜伽训练为主,课程的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地选择。但是,采茶舞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也就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使其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感知采茶舞的体育魅力。

2.2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茶文化也愈发深厚。然而,大浪淘沙中传承至今的茶文化,却在无人问津中渐渐凋零。年轻人都沉迷于快餐文化的追捧中,崇洋媚外情绪的滋生也使得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以采茶舞的形式引入茶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茶文化在高校的弘扬。高校将采茶舞作为体育课程,学生则可以通过对采茶舞的学习来了解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构建茶文化知识结构框架,并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将茶文化进行广泛传播。总之,高校将采茶舞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将会使茶文化的传承之路更加顺畅。

3传统采茶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讨

3.1透过采茶舞将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体育教学

虽然当前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尝试引入了采茶舞这一元素,但是由于茶文化内涵的缺失抑制了采茶舞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进而导致高校的采茶舞教学活动停留于浅尝辄止的表面状态。所以,高校在利用传统采茶舞重新构建体育教学框架时,应该结合其茶文化内涵,对采茶舞中的文化艺术元素进行深入挖掘。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主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对茶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从中提炼茶文化精神主旨,并逐渐融入到采茶舞的教学过程中,以健康向上的积极姿态进行采茶舞教学,使学生在刚柔并济的舞蹈中感受采茶舞的多重美。然后,高校教师也应该将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赋予到采茶舞中,以婀娜多姿的舞步与形象生动的艺术表演征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采茶舞好感,促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中。

3.2结合现代舞蹈艺术元素对采茶舞进行创新性改编

传统采茶舞饱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因子的艺术内涵,但是在百花争艳的时代里,一成不变的传统事物只能被扔进如风的记忆里。所以,传统采茶舞要想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寻求一丝立足之地,则必须以潮流时尚元素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性改编,否则将会被历史的黄沙所覆盖掩埋。因而,高校在引入传统采茶舞时可以结合现代舞的艺术元素对其进行突破性改编,以自由多变的形式,对传统采茶舞的表演手法与艺术形式进行不同层次地改编设计。例如,高校的采茶舞教学可以利用爵士舞的步伐、华尔兹的舞姿以及嘻哈舞的风格对采茶舞进行适度改编,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僵硬地将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并以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徒增学生的负担外,更是压制了学生对于采茶舞的喜爱之情。当然,高校也可以聘请专业舞蹈演员对采茶舞进行改编,从而使之与高校学生学习境地相适应。

3.3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

传统采茶舞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课堂而言,犹如一阵清风吹皱了平静的湖面。传统采茶舞作为一种民间化因子被加入到高校的体育课堂中,也就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采茶舞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学生对于采茶舞的认知度为出发点,不断优化采茶舞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同专业舞蹈教师的联系,并就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探讨性交流,从中总结优秀的采茶舞教学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采茶舞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采茶舞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从而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采茶舞教学向现代体育教育之路迈进。

篇16: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枯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注重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高校教学十分重视就业,由于体育教学与就业的关系不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是阻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多数是学生从小到大接触过的,而且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也多采用相似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空洞和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计划缺失,教学方法有限

高校体育教师不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而且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较为随意,主观性较强。在教学计划中通常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考核,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严重忽视。此外,体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仍然固守成规,缺乏必要的新意,这必然会对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最终导致体育课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失衡

我国体育教学以室外课为主,室内课为辅,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室内课几乎没有,单纯室外教授,室外课受环境影响较大,加之教师重视不高,所以遇到天气变故就会取消体育课。这种单一教学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无法接受完整的体育教学,通常在期末测试时应付考试,导致体育教学达不到真正的目的。此外,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多以期末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素质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参加体育课只是为了取得成绩,身心素质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策略

1、坚持人本思想,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树立人本思想,将人文精神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学自身就具备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让本应愉悦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闹,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人本思想的树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才能够在体育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身心素质。体育教学多为室外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的环境,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情景表演,音乐舞蹈等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单纯的成绩考评无法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起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反而会对教师的教学造成阻碍。因此,高校应该开展多元的评价方式,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不要只局限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人,团结协作等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最终的考评结果中。多元教学评价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以及体育训练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学虽然与就业的关系不大,但是作为教师教学反思是基本的素养,教师只有积极的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够根据学生上节课的表现情况,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重点,因此在课后教师要时刻反思:利用何种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利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如何将学生的积极主动、乐观快乐兼顾到一起;如何将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加高效的完成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始,不断的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体育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加强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够达到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篇17: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1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因此,高等教育最不应该的就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甚至超越时代,有一定的预见性。然而,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是传统的、陈旧的,没有变通和完善。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目前高校教育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基础扎实的综合型人才十分不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思想观念的落后、教学计划制订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呆板等。这些不足导致培养出的体育专业人才在当今经济发展条件下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教学指导理论、思想是传统

并且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高校受以往教育体系的深刻影响,授课指导思想上观念陈旧,教学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会有负面影响。高校的办学思想屡屡受到阻碍与陈旧的教育模式息息相关,在这种思想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的思想上,体育教学发展十分困难,学生身体得不到有效锻炼,体质下降。不但如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仍然不是中心,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并且不因人而异。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对动作技能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味地教学会给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并不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十分的机械生硬,完全丧失了体育锻炼应有的作用。过于死板的教学目标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阻碍了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文化知识水平高但身体素质差、人生价值观偏离社会主导思想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才”。

1.2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变化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永远都停留在篮球、足球、长短跑、跳远等几个项目上。即使发生改变也是改变每个项目的标准之类的丝毫无用的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反感。大学生体育课逃课情况十分普遍。无法激发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而更无法取得体育教学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方式僵化、机械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是以运动技术为主,教师机械地授课,学生机械地学习,这一方法单调、僵化。学生其实对这些无趣的枯燥的课程并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活力、是新鲜感,是足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课程。“老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这样的怪圈,逐渐使学生对学习体育感到厌倦,教师对教学也搞到乏味,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健身和运动的乐趣,进而失去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方法

建立起面向未来的、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需要强调体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论和方法论,将健康维护和增进延伸到体育教学之中,将终身体育的观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教材化有新的方向,更使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特殊作用得到确定。建立起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就需要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和适当改变,把体育运动作为教育的载体,构建起一个面向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2.1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本质进行创新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单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体育教学不等同于健身,更不等同于单纯的体育技能传授和学习,单靠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对学生的体质提高和意志品格的培养保持终生的影响。高校应该做的是把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兴趣、能力紧密结合,形成全新的授课方法,重视对学生永久性的锻炼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想要学习、想要锻炼自己并有所收获。高校体育教学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重点,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

2.2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在教学内容上的体系创新,要以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教学内容必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把教育标准定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不仅仅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重视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加一些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新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学习相应的体育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3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测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并不是目的,相反,学生学好体育知识、增强自身体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才是体育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最终结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学生能够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技能,交由学生自己学习,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彼此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还要做到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时间,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机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生能够放松身心进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创新,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改革教学方式能够使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变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式”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3结语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测试中达标而机械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机能,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是在新课改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健身、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得到身体的锻炼和意志品质上的培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校数学教学论文

微信扫码分享